作為一名學生,我們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努力創造出優秀的作品,展示自己的才華和能力。我們特意搜集了一些優秀作文的范文,供大家學習和參考。
又是一年清明到初二(實用22篇)篇一
本站:又到了清明時節,這時候人們的心中總是會涌現出淡淡的哀愁,想念逝去的先人,唯有清明雨寄托著人們的思念與傷感。
每個人都明白,沒有人能夠完完整整地陪你走完一生。人們總是不相信某些音容笑貌還鮮活地刻印在記憶中的人……竟然已經像風一樣,悄然離去了。
記得小時候,我總喜歡賴在爺爺身邊,看著他種菜,做老家特有的小吃,聽他講各種好玩的故事,那時的我調皮,總愛給爺爺搗亂。不是把菜踩了,就是把鍋掀了。可爺爺從來不會責罵我,只是輕輕敲敲我的頭,笑罵一句“小調皮鬼”。每逢清明時節,爺爺總會拉著我的手,帶我來到后山,教我識別清明草。總是叮囑我不要摘太多,得給他們留下種子,來年還能繼續摘。等到摘好了,我將一籃子清明草搬到陽臺上曬上幾天,把葉子枯黃和破敗的挑走,爺爺總是輕車熟路地做好一個個青青的團子,將它們煮熟。每當這個時候,我總喜歡托著下巴,坐在桌前看爺爺忙,心里暖暖的,要知道,這些清明果可是爺爺做給我的呢。
可是不久后,爺爺因病去世了……。
那也是一年清明。房外淅淅瀝瀝的下著雨,我跪在爺爺床前,不住的哭。我緊緊攥著爺爺的手,帶著哭腔喊道:“爺爺,你不要走好不好?不要丟下我!你走了誰給我講故事,誰每年做好吃的清明果給我吃。您不要走,我……我會難過的。”可終究,爺爺還是離開我了。
昔人已去,但那些溫馨的回憶會永遠留在我的心中,我會珍惜好這些珍貴的回憶,珍惜所有重要的人。
作者:八(8)盧宇軒。
又是一年清明到初二(實用22篇)篇二
早晨的雨,午后就停了,卻未帶走路上行人對故人深深的思念。灰蒙蒙的天,正符合清明的氣氛,樹梢上鳴叫的鳥兒,似乎也多了一份沉重的心情。山野在清明的雨后更顯得幽綠,如浸在了染缸里一般。山前是一片墓園,不大,卻也有二三十來座墳墓。這是公墓,門口立著塊石碑,上面刻著淡黃的楷書:公元二〇〇六年建成。
沿著不寬的石板路向上,兩旁都是正立的墓碑,似椅子,還有的似大戶人家的院門。深灰與淺灰相融合,沿邊雕刻著精致的花紋,有點像蓮花,一旁還種著桔樹,都寄托著對已故親人平安走好的希望。些許個墓碑已掛上了鮮艷的大紅花,墓兩旁點著一對紅燭,快燃盡了,火焰卻依然旺著。墓上用石塊壓著一張紙,墓前是一籃白菊花。也許先前有人來此掃過墓了。
走到頂端,親戚們也都已聚齊。
在已故親人的墓前,有兩三個人正疊著冥幣,一沓的拿在手中,金銀鑲嵌,一張一張的,疊成了近似三角形的形狀。墓邊的幾株小樹苗正茂盛著,緊貼著墓碑的一側,很快就被幾個人連根拔起,扔在了一邊(大概這也是習俗吧,不過我覺得可能是防止樹苗的根伸展把墓碑掀掉)。又有幾個人分發著牛奶和蛋糕,也許是有以前人們的“分墓餅”演變而來的。上香,燒紙錢,放鞭炮,折幾朵白菊,祭故人。這,就是掃墓的主要流程了。下山后,便是吃排場了。
沿途,小路旁生長著幾叢翠綠的葉子,小小的,卻也茂盛。草叢間,星星點點的點綴著幾朵小黃花。這是綿菜。蹲下細看,微風輕拂過葉子的邊緣。哦,原來這就是制作清明糕的原料。我不由的想起那一個個在蒸籠中冒著白煙的墨綠色團子,用筷子夾至綴著青花瓷邊緣的盤子中,咬一口,滿餡的都是竹筍和豬肉。這是清明特有的糕點。
雨點兩三點滴落,又瞬間消逝了。有是一年清明時,有是中華兒女祭奠祖先故人的節日,又是山野間綿菜盛開之時,訴說著中華千年的傳統。
又是清明雨上,折菊祭故人。
作者:八(8)徐悅。
公眾號:黃正泛。
又是一年清明到初二(實用22篇)篇三
寒食既過,葉片上的露水還未全干,綿綿的細雨順著水痕跳下枝稍。
“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宜踏青,祭祖,故亦稱踏青節。”
沿著山路小步地向下走,迎面便是一大叢的茂盛野草。才觸及泥土,小心翼翼地把將要及人高的野草向兩邊撥開。向遠處眺望,是密密匝匝的綠意,風拂過似翻涌的波浪。顏色是雜的,亂的,深淺不一的,好似未調勻的畫布,偏偏每一株都要強行冒出來拼命地長。
爸爸和爺爺都在綠意的前方,一邊用刀開著路,一邊把雜草利索地丟到一旁。媽媽和奶奶也在綠意里穿梭著,回頭喚著我。
我兩步三步地跳下土坡,在生得枝繁葉茂的松樹探出的樹杈邊擦身而過。
在鋪天蓋地地生長的野草樹木中間,石板壘成的墳墓顯得有些孤寂。爸爸和爺爺立刻麻利地干起每年掃墓都要做的事——砍掉叢生的野草,割去瘋長的樹木,掃凈墓前的雜物。
奶奶的塑料袋里堆著紙錢。紙錢是薄的脆的,手指翻動響起沙沙的粗糙的聲音。粗糲的綿紙中央或金色或銀色地糊著反光的錫紙。媽媽耐心地教我怎么折那金銀紙,山風裹著葉片匆匆飛過,手指在紙片間轉動著,反復著。
掃凈了土堆,墓前點起兩支蠟燭,土坡上放上金紙錢。奶奶說,金的給山里的土地神,好讓他老人家照顧著這片地,銀的燒給天上的阿太,讓他在天上有吃有穿。蠟淚落下來,煙縷繚繞間,我們一家人在墓前誠懇地感謝這一年來的好事發生。被掃到一旁的葉片飛起來,好奇地打轉兒。
鞭炮聲噼里啪啦地在山間回響。
走過山路,清明的風里帶著草籽和清新和野杜鵑的悠香。
山里的野杜鵑總帶有這塊土地上人們的鄉土味兒。海邊人們粗獷而熱情,笑起來豪邁又奔放。,深山里的野杜鵑也開得潑潑灑灑,紅得大膽,紅得無所畏懼。不像江南的蓮開得嬌氣,粉里還要補上三分白,和紙一樣的纖弱呢。野杜鵑紅得熱熱鬧鬧,紅得接地氣,卻不帶一絲土氣。那種從花瓣尖紅到花蕊連枝稍也不放過的紅,在無人欣賞的深山里,頗有一點超凡脫俗的意味。
爺爺看我看著杜鵑花出神,還道我是姑娘家的愛花。折了最艷的一枝,給他的小孫女一路抱回去。
我在清明細膩的風里小跑著,爺爺奶奶就在后面笑著跟著。一瞬間我們好像回到了往昔,那個仍年幼的我,在漁鄉里肆意地瘋跑著,后面是未老的爺爺奶奶。
明年清明若也能這樣,該多好。我癡癡地笑了。
奶奶一路沿著田間采了許多貓蔥,媽媽捧著塑料袋接著。不一會兒就是一大捧,蔥頭還沾著泥的,香氣卻是泥土掩不住的。回去就可以吃上貓蔥煮粉干了。
老農的鋤頭在泥土間一遍又一遍的犁著,泥土下傳來沉重而慵懶的土層的回響。遠處的山寺里鼓吹不絕,蕩過每一個樹梢。
野草,杜鵑,貓蔥,近處閩南話的交談,遠處山寺的法事鼓吹。我吸進一口混雜著泥土和草根氣息的空氣,想把這一切牢牢記住。
作者:八(8)饒晨晗。
公眾號:黃正泛。
又是一年清明到初二(實用22篇)篇四
現在是四月,所有的草兒都探出了小腦袋,所有的大樹都長出了小嫩芽。遠遠望去,到處是一片綠色的海洋。而我卻無心欣賞這美景,因為四月有一個特殊的節日——清明節。
我想起了去年清明節和爸媽去給姥爺祭墳的事情。到了墳前,爸爸給姥爺燒紙,我和媽媽就在墳前擺上了水果,獻上了鮮花。燒著的紙變成了一縷青煙,在空中慢慢地盤旋,直到一點點散去。
我也在心里幻想起了后天要去人民公園掃墓的情景:雖然我以前沒去過,但是我想:這次我一定要把英雄紀念碑周圍的垃圾掃得干干凈凈,再為那些烈士獻上最美麗的花環。如果沒有他們拋頭顱灑熱血,又哪兒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呢?我會向他們深深地鞠躬、敬禮,因為在我的心中,他們永遠是最可敬最勇敢的人。
又是一年清明時,我在心里默默地為逝去的親人祈福,向那些英雄的革命烈士們致敬!
又是一年清明到初二(實用22篇)篇五
崎嶇的山路,似乎引領著我走向一個神秘的地方,深山老林中,周圍青蔥的樹木,茂密的翠竹,像在遮掩著一個世界,一個能夠通向另一個空間的未知世界。
繞開竹林,踏過青苔,踩過石頭泥地,延著蜿蜒小道,我們來到一塊巨大的空地,這里布滿雜草,映入我的眼簾,猶如穿越空間,眼前的平坦、空曠,讓我不可思議地相信這深山老林中的神秘入口。那曾經不再見的親人,似乎在這個入口與我們相見,燭光下閃爍著他們清晰的影子。
又是一年清明到初二(實用22篇)篇六
本站:又是一年清明時,人們紛紛回老家祭祀先人。那纏纏綿綿的清明雨寄托了人們的哀思。
寒食既過,葉片上的露水還未全干,綿綿的細雨順著水痕跳下枝稍。
“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宜踏青,祭祖,故亦稱踏青節。”
沿著山路小步地向下走,迎面便是一大叢的茂盛野草。才觸及泥土,小心翼翼地把將要及人高的野草向兩邊撥開。向遠處眺望,是密密匝匝的綠意,風拂過似翻涌的波浪。顏色是雜的,亂的,深淺不一的,好似未調勻的畫布,偏偏每一株都要強行冒出來拼命地長。
爸爸和爺爺都在綠意的前方,一邊用刀開著路,一邊把雜草利索地丟到一旁。媽媽和奶奶也在綠意里穿梭著,回頭喚著我。
我兩步三步地跳下土坡,在生得枝繁葉茂的松樹探出的樹杈邊擦身而過。
在鋪天蓋地地生長的野草樹木中間,石板壘成的墳墓顯得有些孤寂。爸爸和爺爺立刻麻利地干起每年掃墓都要做的事——砍掉叢生的野草,割去瘋長的樹木,掃凈墓前的雜物。
奶奶的塑料袋里堆著紙錢。紙錢是薄的脆的,手指翻動響起沙沙的粗糙的聲音。粗糲的綿紙中央或金色或銀色地糊著反光的錫紙。媽媽耐心地教我怎么折那金銀紙,山風裹著葉片匆匆飛過,手指在紙片間轉動著,反復著。
掃凈了土堆,墓前點起兩支蠟燭,土坡上放上金紙錢。奶奶說,金的給山里的土地神,好讓他老人家照顧著這片地,銀的燒給天上的阿太,讓他在天上有吃有穿。蠟淚落下來,煙縷繚繞間,我們一家人在墓前誠懇地感謝這一年來的好事發生。被掃到一旁的葉片飛起來,好奇地打轉兒。
鞭炮聲噼里啪啦地在山間回響。
走過山路,清明的風里帶著草籽和清新和野杜鵑的悠香。
山里的野杜鵑總帶有這塊土地上人們的鄉土味兒。海邊人們粗獷而熱情,笑起來豪邁又奔放。,深山里的野杜鵑也開得潑潑灑灑,紅得大膽,紅得無所畏懼。不像江南的蓮開得嬌氣,粉里還要補上三分白,和紙一樣的纖弱呢。野杜鵑紅得熱熱鬧鬧,紅得接地氣,卻不帶一絲土氣。那種從花瓣尖紅到花蕊連枝稍也不放過的紅,在無人欣賞的深山里,頗有一點超凡脫俗的意味。
爺爺看我看著杜鵑花出神,還道我是姑娘家的愛花。折了最艷的一枝,給他的小孫女一路抱回去。
我在清明細膩的風里小跑著,爺爺奶奶就在后面笑著跟著。一瞬間我們好像回到了往昔,那個仍年幼的我,在漁鄉里肆意地瘋跑著,后面是未老的爺爺奶奶。
明年清明若也能這樣,該多好。我癡癡地笑了。
奶奶一路沿著田間采了許多貓蔥,媽媽捧著塑料袋接著。不一會兒就是一大捧,蔥頭還沾著泥的,香氣卻是泥土掩不住的。回去就可以吃上貓蔥煮粉干了。
老農的鋤頭在泥土間一遍又一遍的犁著,泥土下傳來沉重而慵懶的土層的回響。遠處的山寺里鼓吹不絕,蕩過每一個樹梢。
野草,杜鵑,貓蔥,近處閩南話的交談,遠處山寺的法事鼓吹。我吸進一口混雜著泥土和草根氣息的空氣,想把這一切牢牢記住。
作者:八(8)饒晨晗。
又是一年清明到初二(實用22篇)篇七
一杯杏花酒,滿盞思故人,在那杏花微雨的時節里,那就藏于心的思念,便也隨了季節綻放開來。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年少時,對清明最初的印象便來源于這首詩,而如今再讀此詩,眼前展現出的竟是一幅淺淺淡淡的畫:迷蒙的煙雨之中,路上稀稀落落的行人,撐著傘緩步行走,深一腳淺一腳,泥濘的小路上便濺起些許水花,濕了鞋與襪。抬眼一望,竟見一牧牛小童,快步上前詢問賣酒之地,小童抬手一指,遠處小橋流水、屋檐人家,那便是杏花村吧!盡管隔了千年時光,那雨中飄搖著鮮紅的酒幡,迷離的村莊,匆忙的行人,卻仍是一壇香醇的酒,唱罷、喝罷,便是清明。
清明的風,似乎沒了陽春時的暖意,想必是隨著含苞的杏花一同開了吧。杏花,是清明的花,那淺淡的色澤,淡雅的香氣,卻能恰到好處地飄散在風中,籠罩在那些充滿了哀思的人們身上。
墓前的水果和糕點、黃色的紙錢、跳躍的紅燭……一瞬間,天地靜謐,然后,有花香彌散在空中,風帶著涼意彌漫整個曠野,仿佛穿透了夢境與現實,為清明奏響并不真切的小調。
唯有那一縷杏花香,從不離席!
又是一年清明到初二(實用22篇)篇八
“清明時節月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不知不覺中又是一年清明,又是一個緬懷之日。站墓碑前,一顆顆挺拔的松樹守在墓前,守著這片土地下不朽的靈魂。
看著腳下的這片土地,我心潮起伏,思緒萬千。曾記得多少烈士在這片土地上拋頭顱、灑熱血,他們不惜用自己的生命為我們去換取一片藍天,讓我們無憂無慮地自由飛翔。
回顧歷史——中華民族是一個飽盡風霜的泱泱大國,曾今是四大文明的發源地之一。中國的祖先們以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書寫了耀眼的中華文明史。可美好的東西總會遭到破壞——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后,帝國主義列強紛紛將侵略的魔爪伸向中國,領土被瓜分、人命被殺戮、資源被掠奪、尊嚴被剝奪、文明被破壞,中華民族陷入了水生火熱之中!但中華兒女們并沒有因這些惡魔的殘害而逃避、退縮,他們以鮮血和生命開始探索救國救民之路;開始對侵略者進行英勇的反擊。終于,在他們的鮮血灑遍中華大地后,他們勝利了。于是,我們記住了一串串英雄的名字:因堅守紀律而在烈火壯烈犧牲的、面對敵人的鍘刀也不肯投降的、嚴刑拷打也不說出我黨秘密的、用胸膛堵住敵人機槍口的。這樣的英雄不計其數,是他們用鮮血譜寫了一曲英雄的贊歌,是他們用青春和熱血向世人展示了中華民族永不屈服的民族精神!
有時候我會想:到底是什么會有怎么大的力量,讓他們,這些年少的他們情愿去奉獻自己的一切乃至于生命,在這場救國救民的戰爭中,不以計數的人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更甚至于有的人連名字都沒有留下,就帶著他年輕的生命永遠的離去了。后來,我明白了;促使他們這樣去做的,不過是一顆最平凡而又最為高貴的愛國心罷了!
今天,我在此緬懷先烈,是回顧中華民族的滄桑歷史,更是感受英靈的愛國情懷!今天,我們作為中華兒女,應為祖國的發展做努力,而我們當下能做的就是努力學習,成才后報效祖國!我們就是祖國的希望與未來!“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貴州遵義鳳岡縣鳳岡四中初二:謝亞男。
又是一年清明到初二(實用22篇)篇九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這一天,當真是細雨綿綿。整片山林里,彌漫著憂愁與懷念。
清明祭祖,上墳、燒紙、跪拜,寄托哀思,緬懷已故的先祖。這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優良傳統,不僅有利于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族共同記憶,還可以促進家族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
走上坑坑洼洼的綠蔭小徑,繞過彎曲的山路,暗灰的墳墓映入眼簾。偶爾有幾聲鳥鳴,倒顯得蕭瑟突兀。那天親人們的哀傷,宣告了生命的流逝。又是清明時,想起四年前那些歡聲笑語,仿佛就在昨天,刻骨銘心。
這里不常有人來,是個安靜的地方。想著結束了生前的苦日子,也不會再有人來擾了外祖母的清閑。心里于是寬慰不少。可總是覺得委屈了,或許是心里作祟。清明啊,想來也是后人自我安慰的人之常情罷了。
寂靜無聲,凝望相守,發梢上不知不覺停留了許多雨珠,我仿佛看到了許多人為逝者哀悼,以表慰問,卻是兩行淚流滿面。
每年的清明節,我們不僅要悼念先祖,還要緬懷革命烈士。如果沒有他們的英勇戰斗,哪兒來如今的美好家園。他們迎難而上,奉獻生命,為了革命斗爭而光榮殉職,總的來說,他們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如果我站在革命烈士的陵墓前,定會獻上鮮花,向他們致敬!
又是一年清明時,一歲相思一歲夢。讓我們為逝去的英烈和已故的親人者以深切的哀悼。
又是一年清明到初二(實用22篇)篇十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每逢清明節,我就會想起杜牧的這首詩。
今天媽媽帶我去鄉下掃墓,以往的清明節都在下雨,而今年卻晴空萬里,我和媽媽坐在車上,路旁的行人很多,路上堵車了,我們只好把車停到一旁,步行去掃墓,走了好久才到達目的地。
來到外公的墓前,家人們開始拔雜草,清垃圾,沒一會兒墓地就煥然一新。接著我們就插上蠟燭,點起香,媽媽麻利地從袋子里取出帶印章的黃紙、冥幣,在墓地前燒成灰,給在陰間的外公送去錢財。然后把圓鼓鼓的雞蛋、香噴噴的豬肉、紅丹丹的蘋果和煙酒全部擺在墓前。
最后我在帶子里拿出紙花,紙帶撒在外公的公墓上。最后把一束美麗的菊花擺在墓前,聽媽媽說:菊花代表對過世親人的思念。所有人一起拜了三下,在拜的時候,我在心里默念:外公保佑我們全家身體健康,保佑你的孫女學習進步,希望外公在另一個世界過得開心,沒有病痛。拜好了開始點鞭炮,雖然鞭炮很響,很熱鬧的氣氛,但我一點兒也開心不起來,心里還是有一些想念。
外公在我小時候就離開了,我已經忘了他長什么樣只能隱隱約約記得臉龐的輪廓。從小外公就特別的寵愛我,每天給我買零食,帶我去街上玩。雖讓外公現在已經去世了,但他永遠在我的心里。
這次去掃墓,我收益匪淺,了解了許多老家的掃墓風俗習慣,最重要的是我來看外公,體會到了掃墓的重要性。
又是一年清明到初二(實用22篇)篇十一
古人道:“清明前后,種瓜點豆”,這足以讓人知道清明節在人們生產生活中的重要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用這句詩來比喻清明時節的天氣和人們的紀念思想,再也是恰當不過了。
而我們正是在這綿綿薄霧,絲絲細雨的天氣中祭奠長眠于地下的長輩們。雨后的山路,泥濘濕滑,鞋底更是抗議這深一步淺一步的山路,鞋底沾上厚厚的一層泥土,失去了摩擦力,腳重重的,走起來就像“太空步”。
好在沒有走多遠,就看現一棟青磚黑瓦,簍窗飛檐明清風格的老屋,屋前桃梨飄香,屋后竹林蒼翠,正門前還有一個池塘,幾只白鵝在水里嬉水游蕩,好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
老爺爺的墳就在老屋旁邊的一棵桃樹下,蒼勁的桃樹上綻放著滿樹桃花。這是在世的爺爺年輕時栽種的,是讓它陪伴著老爺爺,也用桃樹粉紅色的笑臉迎接我們每年的到來。
我們上前把墳上的雜草鏟除,再壘上幾鍬土,就在墳頭石碑前擺幾朵白菊,依次在老人墳前鞠躬哀思和傾訴自己的愿望。
祭掃完所有親人后,我們飽食了一頓豐盛的農家菜肴后,就去踏青。
我帶了一把小鋤頭,提了幾個袋子,獨自來到山中。抬頭向遠處眺望,重重疊疊的山林,穿上春天為它們繡制的衣裳,輕薄的云霧遮不住群山婀娜多姿的身段,反而讓她變得更加優美。
山腳泉水叮咚,從指尖滑過,清涼舒適;山上清幽的石板路旁鑲嵌著映山紅、野菖蒲和很多不知名的花兒;厚厚的青苔鋪在山坡上就像一片草坪,在穿過樹林的陽光下閃閃發光。拮一朵映山紅,抽去它的花絲,把花瓣放入嘴中細細品味這酸甜的滋味,比什么香茗美酒都醇正,裸露的沉積巖就像一本厚重的書,記載著這里的發展和變遷。
山腰是片望不見邊的竹林,高大的毛竹鱗次櫛比。竹林被一條小溪劈成了兩半,溪水中怪石嶙峋,水從高處流下,就像一條瀑布,砸在下面的巖石上激起水花和泡沫。
數不清的竹筍,還有一些被野豬刨過的痕跡,仿佛一場春雨后冷不丁的一根幼筍就從你的腳下的泥土中鉆出來。竹林中的鳥兒在唱歌,我也撮著嘴,吹起口哨“唧唧”的學上幾聲。
又是一年清明到初二(實用22篇)篇十二
窗外的雨滴重重地打著大地,在地面上濺起水花,水珠在空中翻滾,再落下。伴隨著雨滴聲,寒冷的空氣透過窗戶傳進了臥室。和去年的今天,一樣。
老師上課說到“老干部”,再次讓我回憶起外公,明明老干部局來探視還近在眼前,但是時間卻那么無情地奪走了外公。不過想到對病重的外公來說算是一種解脫,心里反而也有一絲安慰。
外公的眼睛很早就不好了,在我模糊的記憶中,記得外公剛開始還能看得到影子,以前看到我的影子就說我又長高了,但是后來卻再也看不到了,外公從來不知道我和妹妹的相貌。
在我近四歲多時,去公園里找外公,那是外公正和其他一些老人閑聊,聽到我喊著外公跑過去,外公很自豪地跟旁邊的爺爺們介紹我,還不斷夸獎我。那時候常聽爸媽對親戚朋友說我哪里不好,什么地方又惹麻煩了,卻很少聽到這樣直接明了的夸獎,也是外公給我增添了那一絲美好的記憶。
我的記憶停留在外公一手牽著我,一手拉著妹妹一起去公園,走在南環新村里,一起說說笑笑。可是現在,南環新村不再是以前的那個充滿回憶的新村,外公也已經不在了。
從小我跟著爸媽住,不和外公外婆住在一起,所以總以為自己對外公幾乎沒什么感情,但是直到外公離世我才明白,原來我和外公之間有那么多值得我去回憶的事情。
又是一年清明到初二(實用22篇)篇十三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今年的清明節也是一如既往的下著牛毛細雨。
天灰蒙蒙的,下著小雨,沒有了以前的風采,太陽的光芒也不再明亮,仿佛也同我們一樣在懷念逝去的親人,走在這條小道上,每一步都無比沉重,又是那么緩慢,我的心情也受環境的影響,不再那么歡快,變得低沉。
坐上回鄉的車,車上出奇的沒有人說話,只有售票員用那種濃烈而又熟悉的鄉音問去哪里,仿佛她成了車上的主角,終于到站了。
走在這泥濘的鄉間小路上,一步一個腳印,一步蹦出一個泥花,好像走不到盡頭,路邊的小草垂頭,沒了精神;樹葉吹下的頭發不再神氣,都陷入了傷心而又悲傷的氣氛之中去了。
登上了一座小山,放眼望去大大小小一排墳墓呈現在我眼前。
在爸爸的帶領下,我們找到了我太爺爺的墳,爸爸說:“他是你的太爺爺,也是我的爺爺,我們應該懷念他。”我鄭重的點了點頭。我們拿出早已備好的紙幣在墳前的桶里燒了,爸爸還說:“還記得我小時候,你太爺爺可關心了我了,有什么好吃的都給我留著,就像你現在的爺爺一樣,很關愛你,可惜他卻已經……”他清了清嗓子。愿他在那邊過得更好,我們還把食物與酒放在跟前,然后就回家了。
回來的路上,我想要我們好好珍惜現在的親人,清明節真讓人哀思啊!
又是一年清明到初二(實用22篇)篇十四
清風魂,離人魄,斷卷殘言心傷逝,戀眷人魂路。雨淅瀝,窗濕簾,行人匆匆,傘遮面,無人相語。
目落天際,心傷淚,愁更愁,離別朝夕又一夕。
孤身長言。
哀聲嘆。
三年前的那對魂神影,如今卻只余一人孤零人世,殘喘。
曾經的那句玩笑的誓言,你說死去后彼此相互祭奠,輕落兩行清明淚,以為永遠都不會實現,卻在眨眼間已到眼前,心淚,濕潤了眼睛,迷茫了心靈,究竟什么才是永恒,我尋不到,究竟你的身影在何方,我覓不到。
轉身,青衣入雨。
雨中覓,覓亡魂。
輕雨飄柔,似撫似摸似安慰雨漣化形,你,便在雨中靜,在眼前,嘴角那一抹微笑,似張似閉似呼喚,玉臂揮,呼喚我的聲音。我伸過手去觸摸,卻只是,一絲雨線,一點珠露,憐人無。
輕輕的繼續走著,向城外,向郊區,向墓地,向歸宿,泥戀衣裳,濕心腸。
石碑前立,無言語,無聲言。欲淚落,無淚愁,已而淚灑年日,哭干淚水。水沾目,雨化淚,續哭訴愁。
欲尋你,天堂,地獄,虛無,永世相隨。
卻尋不到,來時的路,來時的人。眼輕紅,淚濕角,散落青虹,衣魂濕;輕抹淚,淡試衣,月舞輕語,發絲愁。
魂人叢叢,叢叢人,叢叢行;耳畔輕泣,泣幽咽,泣幽魂。
默視。
回頭。
雨已止。
云緩緩的推開那一絲縫隙,一縷光芒劃破天際,透過水珠,凝聚,編織,那一座七彩虹橋。
靜靜地站著,思緒飛向遙遠的遙遠。那里。
你似乎在笑。
是你在向我招手嗎。
是你在向我呼喚嗎。
等我。
不會太久。
不會。
清明魂傷淚,我為你落。
明年。
誰會在我墳前哭泣。
或者沒有。
唉……。
又是一年清明到初二(實用22篇)篇十五
二舅爺,你還好嗎?愿天堂沒有病痛,愿您安息。
二舅爺沒有孫子或孫女,或許我是他無處宣泄親情的寄托。他對我的溺愛以至于我自己都有些震驚。
我曾說過,二舅爺做菜好好吃。他聽罷,臉上展出一個燦爛的笑容,自那以后,每次我去他家玩,不論多累,他都堅持親自做飯給我吃。看著我津津有味地吃著,他的眼眸中全是笑意,滿是皺紋的臉上洋溢著滿足。
閑暇的時光,他總愛抱我到他的腿上,用臉蹭我的臉,被胡子扎到臉的我怪叫著跑開。二舅爺也不惱,反而洗了水果,招呼我過來聽故事,一個個故事繪聲繪色地從他口中流出,仿佛帶有魔力,能把人帶入另一個童話世界中去。
再后來,我去了城里讀書,二舅爺的世界,從此寂寞了。
再見到二舅爺時,我上四年級,他躺在病床上,面色蒼白,風燭殘年,臉上毫無光彩。我害怕地躲在大人后面,看著枯槁而陌生的他,不敢上前。他似是看見了我,黯然的眸中忽然亮了起來,急切地看著我,我卻沒有上前,轉身逃開了。
后來大人告訴我,他走了,很安詳地走了。我愣住了,腦海中就那么突然而不可回避地想起了以往他的愛。淚,悄無聲息地滑下來。
他走那年,我九歲,他給了我九年的愛,一秒不少,直到他去世的一刻還在企盼著我的來臨。
或許是當時過于年幼,如今的我,竟是怎么也想不起他的容貌,只記得,溫暖和愛。
有時候,記得愛比記得容貌重要,對嗎?
又是一年清明到初二(實用22篇)篇十六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家家戶戶都沉浸在對先輩的追憶之中,人們用各種方式祭祀逝去的親人。在這個滿是淚水與情思的日子里,我想起了我的最親愛的外公。
記得在我10歲那年,死神無情地奪去了我外公的生命。每當看到別人和他們的外公聊天、嬉戲,一起談笑風生時,我是多么羨慕他們呀!可我再也不能回到從前了,外公那慈祥的音容笑貌只能永遠停留在我的記憶里。
清明節到了,在今天這個特定的日子里,我和爸爸媽媽決定一起去外公的墳墓祭掃,來表達我們的思念之情。
爸爸在車上裝了菊花等祭品,我們出發了。一路上,金黃色的油菜花開得歡暢而肆虐,偶爾一陣風吹來,黃色的波浪此起彼伏,可我的心情卻沒有這么爛漫,總是情不自禁地陷入了深深的回憶里。
又是一年清明到初二(實用22篇)篇十七
被柳樹環抱的農家小院更使人如醉如癡。夕陽余暈通過層層枝葉撒在這紅磚青瓦的房舍上,給它抹上一層黃燦燦的顏色,煙囪冒出縷縷炊煙。幾只燕子在空中掠過,地上雞鴨在門前散步覓食,當最后一縷晚霞隱去,放眼望去,整個村莊暮靄繚繞。萬家燈火微微閃爍,忽明忽暗,烘托出美麗而又寧靜的夜。人們都沉浸在這恬靜的氣氛中。
“年年祭掃先人墓,處處猶存長者風。”歷來有掃墓的習慣,每到“清明”,家家戶戶的后代子孫就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鞭炮等到祖墳墓地,將食物供祭在祖先墓前,再將紙錢焚化,鳴炮祈禱,為墳墓培上新土,栽幾株鮮花或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最后,還必須在墓前吃掉酒食才回家。
年年清明都逢雨,那雨像漫天飛舞的淚花!也習慣了在清明節看雨、淋雨;如果哪一年破例遇上個大睛天,心,總覺得這個節不圓滿,有些殘缺。也許,也只有這樣的情與景,才能給逝去的靈魂一絲慰藉吧!
逝者已去不可追,請君珍惜眼前人。清明墓碑前,無限的感傷將被抒發,祭祀者的淚珠將串成一段段濕漉的回憶,暖春的微風抹不凈傷感人的眼睛。人生漫長的旅途不會停歇,宗脈的延續是一串加粗的省略號,老人的.白發便是清明節最醒目的問號,孝順與贍養是唯一正確的選擇,是炎黃子孫對清明的最佳詮釋。讓孝敬之心日日在,堅持善待自己的父母與老人,在暖春四月的某個清明,立于拂起萬千愁緒的細風中,才不至于面對死氣沉沉的墓碑,空余幽幽的哀嘆和無邊的自責,背負一團心冷在風里哀號盤旋。
又是一年清明到初二(實用22篇)篇十八
這使我不由地想起杜牧的千古名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雖然今年的清明節沒有下雨但是這個已有二千三百多年歷史的節日依然銘記在大家的心里。
清明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由于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的氣溫,降雨等方面的變化,所以清明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種瓜點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諺語。
我們在家里準備了一些點心,水果,小吃和酒等祭拜物品,然后又去鮮花店買了白菊花和黃菊花。我們本想買十六枝菊花,但是鮮花店的阿姨告訴我們:“給逝去的家人買菊花的時候要買單數,不要買雙數。”所以我們買了十五枝菊花。這下,我又學到了一點小知識。我們一路上看見了很多拿著鮮花的人們,這些人們大慨也是去掃墓的吧,他們的神情都很嚴肅,可能也在思念自己的親人吧。
經過一段時間的跋涉,我們終于來到了墳山上,看見許多墳山已經掛起了上墳錢,還有一些祭上了鮮花。我們也擺上了祭拜的物品,表示我們晚輩的孝心。大人們分工忙開了,有的除草,有的添土,不一會兒就把雜草叢生的墳頭整理得干凈許多。最后大家按從大到小的輩分輪流磕頭祭拜,口中還念念有詞。
掃完了墓,我們都累壞了,下山的腳步一瘸一瘸的。但這一天過得真有意義,清明節讓我明白了:“燕子能再飛回來,楊柳有再綠之時,逝去的親人卻再也回不來了,陪我度過的是長長的思念和一年一度的清明節。
又是一年清明到初二(實用22篇)篇十九
時間匆匆逝去,新的日子悄悄來到,又是一年清明時。
清明節時,山上有獨特的景色。隨著時間過去,許多人都來到山上掃墓,山上的鞭炮聲東邊一陣一陣,西邊此起彼伏,顯得很熱鬧。
我們也到達山上,掃墓是必須的,大人將三把工具給我們。哥哥負責把墓旁邊的樹枝砍倒,只見他緊握著鐮刀,眼睛盯著樹枝,然后使勁向樹枝砍去。樹枝晃了一下,沒有斷,只是砍掉了一點樹皮表面,哥哥的身體也不由自主的晃了一下,差的摔倒,惹得大家都哈哈大笑。哥哥重新調整了位置,瞄了一下鐮刀和樹枝的角度,斜著鐮刀用力向樹枝砍去。鐮刀深深的嵌在樹枝中,哥哥拿著刀柄上下來回搖動幾次,才把鐮刀從樹枝中取出來。哥哥重復了好幾次,終于把樹枝砍斷了。我負責將墓地的垃圾清理干凈。墓地上鋪著一層厚厚的樹葉,大部分都枯黃了,中間夾雜著一些還透著綠色的樹葉。我拿起掃把輕輕的掃了一下,表面干枯的樹葉堆在一起,露出一層黑色的已經發霉的樹葉,而且有點潮濕。這些發霉的樹葉很難清理,我用掃把從最上面開始清理,不到幾分鐘,額頭上掛滿了汗珠。媽媽用紙巾幫我擦了擦汗,叫我休息下。我停了一會兒,又拿起掃把努力地把墓地上層的樹葉全部清理干凈。
我觀察了一下下層的樹葉,原先的落葉加上上層清理下來的落葉,堆得滿滿的,掃把根本無從下手。不知是誰喊弟弟來幫忙,弟弟拿著一把鋤頭,用鋤頭先將角落的落葉往外刮,剩下的落葉我用掃把清理。因為落葉比較多,鋤頭也有點重,我們費了很大的勁才清理干凈。
這時候,哥哥也把樹枝清理完了,和我們站在一起,三個人都累得氣喘吁吁,用手擦干臉上的汗水。大人們都紛紛稱贊著我們,雖然很辛苦,也很累,但是心里美滋滋的。
大人們將鮮花和水果擺在墓前,我們兄弟三人站成一排,恭恭敬敬的拜了拜,猛然間心里感到一種儀式般的感受,那種獨特的感受,是難以用語言形容的,也許那就是一種追思的感受吧。
清明節是親人們團聚在一起悼念故去的親人的日子,讓愛永存我們心間。
又是一年清明到初二(實用22篇)篇二十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節是一個緬懷逝者的日子。時光如流水,轉眼間,今天天空下起了蒙蒙細雨,就像是天上的仙人在流淚,紀念著逝去的親人,表達哀思。早晨,爸爸媽媽就帶著我到鄉下去祭拜曾祖母。
我們在路邊的一個小超市里買了一吊祭祀祖先用的冥幣后,就坐車直奔鄉下,一路上我們沿著鄉間的水泥路前行。我望著車窗外,鄉下的景色可美了,山間的每一個角落都開滿了一簇簇火紅的映山紅,遠遠望去宛如一片片火紅的朝霞。鄉間田野的泥土還散發著一股淡淡的清香,小草可茂盛了,一陣春風吹過,他們擺動著輕快的身體,沙沙作響,就像在為我們逝去的親人唱著思念之曲。
隨后我在曾祖母的墓前插上了我最愛吃的兩根棒棒糖,心里默默念道:“曾祖母您放心,您的曾孫女已經長大了,我會聽話好好學習的。”
每年掃墓,都會想起曾祖母生前的音容笑貌和對晚輩們的牽掛關心,心中頓時感慨萬千,“生前的一次孝敬,勝過身后百次掃墓。”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珍惜身邊的親人,百善以孝為先。
又是一年清明到初二(實用22篇)篇二十一
今日是4月4日——清明節,我和婆婆,爺爺,二姑去廣安上墳,這一天的天氣有點陰沉,像要下雨的樣貌,讓我想起了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句詩句。一路上,我看見許多人手持菊花、還有鞭炮、冥幣……一些燒給祖先的東西,而我則和爸爸一路找著祖祖的墳,那里的墳可真多。
到了祖祖的'墳以后,我們先燒香,之后再把準備好的冥幣燒給祖祖,愿祖祖在天國里得到很多的錢,買東西給自己吃,買自己衣服穿,買小轎車開……等等一些要買的東西。每年上墳都是這些程序:一、燒香。二、燒冥幣和一些天國用的東西。三、叩頭。四、燒鞭。這也是對死去的親人一種紀念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句話,又浮此刻我的耳邊,每當想起這句詩句的時候,我都會想起那些離我們而去到天國的親人,總是不禁的想起他們,想起他們的對我們這些人的好,而這些人雖然離我們而去,但我們會每年4月4日去看他們,替他們掃墓,也算是一種寄托哀思吧!
又是一年清明到初二(實用22篇)篇二十二
“玉兒、你看那邊有許多五顏六色的野花,我們把你爺爺的“新房”裝飾一下吧!”
爸爸的話提醒了我-——爺爺是個愛花的人。我趕忙奔了過去,精心采摘起來,不一會兒就采了一大束五彩繽紛的鮮花。我和爸爸恭恭敬敬地把它擺放到爺爺的“新房”前。爺爺,您聞聞香嗎?”
不知什么時候,天色變得陰暗了,我們還沒走出墓地,天空便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爺爺,明年的清-明-節,孫女抽空就來看您,您可多保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