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是人與人之間建立互信關系的前提,是社會正常運行的重要條件。誠信是社會關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品質之一,以下是一些誠信范文供大家參考。
初三誠信的故事大全(18篇)篇一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代,誠信就已經成為了做人的根本,也是橫量正人君子的基礎。
相信你一定聽說過曾子殺豬的故事,對于自己幼不知世的兒子,曾子依然堅定履行了妻子許下的,夫妻兩人的舉動截然不同。我想,曾子不但維護了自己做人的準則,也給年幼的兒子樹立了榜樣,把誠信這種美德傳承下去,曾子也是我們的榜樣,他的行為值得我們學習。
記得小時候,有一次,在打完羽毛球回家的路上,我興奮地把羽毛球拍拖在地上走,無意間舉拍一看,上面的漆斑斑駁駁,掉了一片。我的心不由慌亂起來,大腦一片空白,這時老爸新買的球拍啊,他剛剛還叮囑我小心一點。我不自覺得用手把掉漆的部位蓋住,把它塞進了袋子里,一邊緊張地觀察著老爸的神色,還好沒有被發現。其實,當時坦白老爸肯定不會批評我,但不知為何我沒說,這件事也被我漸漸遺忘了。不知過了多久,再次打羽毛球時,我又看到了斑駁的漆時,隨口跟老爸一說,并沒有引起太多的注意,可當老爸的一句“沒事”脫口而出時,我長噓了一口氣。頃刻間,心中那塊潛在的大石頭也落了地。
誠信,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做人的準則,是立足于社會的基礎。作為中華兒女,我們時時刻刻應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并向曾子所說的每天反省自己,與朋友交而不信乎?讓誠信之花綻放在你我之間,讓中華美德源遠流長,講誠信,從你我做起,爭做美德少年。
初三誠信的故事大全(18篇)篇二
誠信就是誠實守信,是做人的根本,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誠實指忠誠老實,言行一致;守信指說話和做事講信用,說到做到。
古人曰:“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記得在《品德與社會》書上多次出現的“曾子殺豬”嗎?曾子的妻子要上街買東西,為了擺開兒子的糾纏,唬他說:“娘回來殺豬給你吃。”當曾子的妻子回來看見曾子手舉大刀,正準備宰豬時,連忙走上去,說道:“我唬唬兒子,你倒來真的了,快放下刀。”
曾子說:“唉!父母乃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還小,我們大人說話做事,孩子會跟著學的。你騙兒子,就相當于教他騙人呀!因此我們就要履行諾言,給孩子做個好榜樣。”話剛說完就將豬給殺了。如果曾子聽他妻子的話,家中的豬是保住了,但對他的兒子來說,也許以后再也不會相信他母親的話,不明白做人需要誠實守信的道理。
所以,大家要誠實守信!從我做起,從我們身邊做起。我們在學校要做一個誠信的好學生,在家中做一個誠信的好孩子。讓誠信充滿整個社會吧!
初三誠信的故事大全(18篇)篇三
“人無信不立”,沒有誠信的人都不會有一番作為,商人失去誠信,商店就會倒閉;老師失去誠信,學生就會厭倦;總統失去誠信,國家就會動蕩;當時代失去誠信時,人類就會沉淪。
還記得有一次考試,那是學校的期末考試,我們在考數學,整張試卷我只用了二十多分鐘就做好了,可有一道選擇題我絞盡腦汁,都沒有絲毫進展。abcd每個選項我都試了一遍,可還是舉棋不定。看著手表,時間都流逝在“滴滴答答”的聲音中了,到了交卷的時候,無奈之下,情急之中,趁著人群混亂之際,我瞟了一眼同桌的答案,匆忙之中趕快把他的答案補在卷子上,心里一陣忐忑。
幾天之后,試卷發下來了,我數學竟然考了一百分!一股自豪之感蔓延在心底,老師特地在講臺上表揚了我,大家也都用羨慕的眼光看著我。但當我看到卷子上那道匆忙中的筆跡旁邊有一個紅色大勾時,一股慚愧從內心散發出來,逼得我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
看著那醒目的、鮮紅的一百就如一把染血的手術刀把我的誠信一點一點地割走,兩個“0”好似一雙憤怒的雙眼瞪著我,斥責著我的無恥。我幾次想向老師自首,可礙于面子,礙于那可惡的虛榮心,雙腿幾次都不聽使喚,我感到我的靈魂正慢慢地被銷噬。
我總是想彌補我犯下的過錯,以求得我心靈的安慰,比如多打掃一點衛生,幫助有困難的同學、為班級建設出謀劃策……但我這次才發現,原來這不守誠信就像釘子一樣釘在我的心上,無論我如何去挽回,它留下的洞依然存在,背上沉重的十字架依然無法釋懷。
誠信,不僅是優良的品行,更是卓越的美德。擁有了誠信,就有了堅持的精神,有了戰斗的力量,有了成功的捷徑。
初三誠信的故事大全(18篇)篇四
請根據下圖提供的信息,自擬題目完成一篇作文,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請你以下面這首古詩描寫的情境為背景,展開想象,以“春天里的故事”為題寫一篇作文(詩歌除外)。
春曉。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要求:
(1)請在答題紙上用2b鉛筆將你所選題目對應的選項涂黑。
(2)請將你的文章題目寫在答題紙相應的位置上。
(4)不得出現所在學校的地名、校名或師生姓名。
春天楊柳依依,我留一片最嫩的,夏天大雨傾盆,我捧一滴最多情的,秋天楓葉飄飄,我采一片最火紅的,冬天白雪紛飛,我采一朵最圣潔的。在人生的道路上,我要采擷最美麗的.,最彌足珍貴的誠信。我要將它虔誠的放在心中,成為心靈的契約。
擁有誠信,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燃亮一片心空,擁有誠信,一朵小小的水花可以飛濺起整個海洋,擁有誠信,就像雄鷹擁有了銳眼,只有內心注滿誠信,別人才會容納你,生活也會更美好。
有一個在德國留學的中國學生,畢業時成績優異,但在德國四處求職時,卻被很多大公司拒絕,當他選了一家小公司求職時,沒想到仍被拒絕,德國人給了他一份記錄,記錄他乘公共汽車時,曾被抓到了三次逃票,講述這件事的一位知名學者說,德國抽查逃票一般被查到的機率是萬分之三,這位高材生被抓到三次,在嚴謹的德國人眼里是不可饒恕的,誠信是人之本,擁有誠信,才有更多的機會留給你。
一家大公司的總裁,在接受記者的采訪時,記者問他,成功的秘訣是什么?他只回答兩個字“誠信”。一個人在三毛兩角的蠅頭小利上都靠不住,你還能指望在別的事情上可以依賴他嗎?他的話通過無線電波傳到世界各地。可見誠信是人生的底線,也是一切成功之本,擁有誠信,才能讓讓世界更美麗。
正因為有了一諾千金的豪情,才奏出了易水送別之歌,誠信是俠客永恒的旋律;正因為有了海誓山盟的執著,才唱出了化蝶共舞之歌,誠信成為纏綿的絕唱;正因為有了為民富國強的信念,才彈出了崇潔尚廉之歌。
將誠信虔誠的放在心中,與心靈簽一份契約。
初三誠信的故事大全(18篇)篇五
題目a:請根據下圖提供的信息,自擬題目完成一篇作文,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題目b:請你以下面這首古詩描寫的情境為背景,展開想象,以“春天里的故事”為題寫一篇作文(詩歌除外)。
春曉。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要求:
(1)請在答題紙上用2b鉛筆將你所選題目對應的選項涂黑。
(2)請將你的文章題目寫在答題紙相應的位置上。
(4)不得出現所在學校的地名、校名或師生姓名。
范文:誠信是心靈的契約。
春天楊柳依依,我留一片最嫩的,夏天大雨傾盆,我捧一滴最多情的,秋天楓葉飄飄,我采一片最火紅的,冬天白雪紛飛,我采一朵最圣潔的。在人生的道路上,我要采擷最美麗的.,最彌足珍貴的誠信。我要將它虔誠的放在心中,成為心靈的契約。
擁有誠信,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燃亮一片心空,擁有誠信,一朵小小的水花可以飛濺起整個海洋,擁有誠信,就像雄鷹擁有了銳眼,只有內心注滿誠信,別人才會容納你,生活也會更美好。
有一個在德國留學的中國學生,畢業時成績優異,但在德國四處求職時,卻被很多大公司拒絕,當他選了一家小公司求職時,沒想到仍被拒絕,德國人給了他一份記錄,記錄他乘公共汽車時,曾被抓到了三次逃票,講述這件事的一位知名學者說,德國抽查逃票一般被查到的機率是萬分之三,這位高材生被抓到三次,在嚴謹的德國人眼里是不可饒恕的,誠信是人之本,擁有誠信,才有更多的機會留給你。
一家大公司的總裁,在接受記者的采訪時,記者問他,成功的秘訣是什么?他只回答兩個字“誠信”。一個人在三毛兩角的蠅頭小利上都靠不住,你還能指望在別的事情上可以依賴他嗎?他的話通過無線電波傳到世界各地。可見誠信是人生的底線,也是一切成功之本,擁有誠信,才能讓讓世界更美麗。
正因為有了一諾千金的豪情,才奏出了易水送別之歌,誠信是俠客永恒的旋律;正因為有了海誓山盟的執著,才唱出了化蝶共舞之歌,誠信成為纏綿的絕唱;正因為有了為民富國強的信念,才彈出了崇潔尚廉之歌。
將誠信虔誠的放在心中,與心靈簽一份契約。
初三誠信的故事大全(18篇)篇六
誠信是一縷溫暖的陽光,誠信是一杯濃茶,誠信也是一朵美麗的蘭花,讓我們的生活變得五彩繽紛。
《冠軍不是“跑”出來的》講了西班牙的北部舉行了一次長跑比賽,安納亞是一個無名的小運動員,他的對手卻是倫敦奧運會男子3000米障礙銅牌得主,可是,在跑步的時候,穆塔伊看錯了終點,還沒跑完就停了下來,這時的安納亞,完全可以一舉超過他,拿下冠軍,可安納亞讓穆塔伊先跨過了終點。
讀完后,我被安納亞的誠信打動了,從他的行為上我看出了他的誠信,假如安納亞沒有停下來,裝作沒看見,自顧自的跑,絕對可以輕松奪冠,這個冠軍對他意味著什么?他可以晉升西班牙越野精英賽,甚至可以加入國家隊,許許多多的名和利,會蜂擁而上,可是他抵住誘惑,選擇了誠信。由這個故事,我想起了我的一次考試,剛剛正好考了90分,我大喜過望,可是后來發現老師給我改錯了,原本我想著僥幸過關,可是被媽媽發現了,媽媽讓我告訴老師。
君子憂道不憂貧,誠信也許是一個最美的東西。
初三誠信的故事大全(18篇)篇七
那天,我剛進教室,同桌便迫不及待地向我招手:“快來,快來,看我帶了什么好東西?”好奇心讓我飛似地跑到座位上。天吶,居然是我夢寐以求的珍藏版——《一百個啟發故事》,那色彩鮮艷的封面,圖案鮮明的彩頁,深深吸引著我。我輕輕地撫摸著書,帶著近似哀求地語氣求他借我一個晚上。終于,同桌答應了。放學了,我捧著這本心愛的書像離弦的箭似的往家跑,顧不上做作業,就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看著看著,一個念頭從我的腦袋里冒了出來:這本書要是屬于我就好了!對了,我就跟他說,這本書在我回家的路上不小心弄丟了。可是,這樣做合適嗎?應該沒事的吧,這是書,不是有一句話叫做“竊書不算偷”嗎?反正只有“天知、地知、我知”。
第二天,我早早地來到了學校,見了同桌,連忙裝作一副垂頭喪氣的樣子,壓低聲音說:“真不好意思,我昨天下午回家時,不小心把你借我的那本書弄丟了,真的很對不起!”同桌一聽,笑著說:“丟了就丟了,沒事的,反正我也看完了!”我的心不由得一陣開心,暗自慶幸。放學回到家,我一進門就捧起那本來之不易的書看了起來。當我看完一篇《誠實待人》的故事后,臉上一陣紅一陣白,心里_想_不是滋味:我怎么成了說謊的孩子?我怎么能把別人的東西據為己有?不行,我不能做這種不誠實的事。
第二天早晨,我第一個來到教室,把那本書工工整整地放在了同桌的桌子上,靜靜地等著他的到來。同桌來了,看到桌上的書滿臉詫異,我紅著臉說明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再三說道:“對不起!昨天我騙了你,真對不起……”同桌聽后,笑著說:“沒關系,你現在已經知道自己錯了,這本書就送你吧,留個紀念!”我鄭重地用雙手接過這本書,感覺這本書一下子變得沉重起來,封面的圖案也變得更加鮮艷奪目了!
通過這件事,讓我真正懂得了什么叫做“誠信”,學會了如何以誠待人,遵守信用。
初三誠信的故事大全(18篇)篇八
李嘉誠,香港首富。一位大名鼎鼎的實業家。他的人品和他的名字一樣,嘉誠,非常的講誠信,重誠信。
50年代,李嘉誠甫做塑膠花時,常去皇后大道的一間公爵行接洽生意。“我經常看見一個四五十歲很斯文的外省婦人,雖是乞丐,但她從不伸手要錢。我每次都會拿錢給她。有一次,天很冷,我看見人們都快步走過,并不理會她,我便和她交談,問她會不會賣報紙。她說她有同鄉干這行。于是,我便讓她帶同鄉一起來見我,想幫她做這份小生意。時間約在后天的同一地點。客戶偏偏在前一天提出要到我的工廠參觀,客戶至上,我也沒辦法。于是在交談時,我突然說了聲‘excuseme’,便匆匆跑開。客人以為我上洗手間,其實我跑出工廠,飛車跑到約定地點。途中,超速和危險駕駛的事都做了,但好在沒有失約。見到那婦人和賣報紙的同鄉,問了一些問題后,就把錢交給她。她問我姓名,我沒有說,只要她答應我要勤奮工作,不要再讓我看見她在香港任何一處伸手向人要錢。事畢,我又飛車回到工廠,客戶正著急:‘為什么在洗手間找不到你?’我笑一笑,這件事就這么過去了。”此事雖小,但細微之處足見李嘉誠的守信。李嘉誠“解釋”說:“信譽,誠實,是我的第二生命,有時候比自己的第一生命還重要。”
從商60多年的李嘉誠,誠信事例可謂數不勝數。而守信也變成了巨大的生產力:“我現在就算再有多十倍的資金也不足以應付那么多的生意。而且很多是別人主動找自己的,這些都是為人守信的結果。”中國人經商講究“和為貴”、“和氣生財”的道理,李嘉誠不僅深諳此理,而且篤行此道。
曾子,人盡皆知的大儒,也是孔子的得意門生。曾子除了以孝聞名外,在誠信方面也是言出必踐的。
有一次,曾子與妻子外出,幼兒啼哭不止,拉衣扯帶。妻子說道:“只要你在家聽話,母親回家后便殺豬為肴。”果然,兒子哭聲立止,破涕為笑。待到夫妻回家之后,曾子磨刀霍霍,意要宰豬。妻子大驚失色,說道:“一時戲言,如何當真?”曾子厲聲說道:“小孩子是分不清什么是戲言的,唯父母言行是從。如今以言相欺,是教兒子欺詐之術。母親欺騙兒子,兒子不信任母親,怎么能算是教育呢?今天你欺騙了孩子,玷污了他的心靈,明天孩子就會欺騙你、欺騙別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無信,明天孩子就會不再信任你,你看這危害有多大呀。”
曾子深深懂得,誠實守信,說話算話是做人的基本準則,若失言不殺豬,那么家中的豬是保住了。但卻在一個純潔的孩子的心靈上留下不可磨滅的陰影。像這樣誠信的例子古今以來還有很多,像“韓信千金報飯恩”、“皇甫績守信求責”、“商鞅的立木為信”等等舉不勝數。
初三誠信的故事大全(18篇)篇九
誠信是力量的一種象征,是溝通心靈的橋梁。它像一面鏡子,一旦打破,你的人格就會出現裂痕。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星期天,我和媽媽到酒泉游玩,在許多超市里,我看到了一些醒目的警告牌,上面寫著:“內有攝像頭,請自重”、“偷一罰十”等字樣,讓人感到既掃興又有點傷自尊。但是,我們偶然來到一個小街道,走進了旁邊的一家小超市,我在那里既沒有發現攝像頭,也沒有看到警告牌,我心情好了起來,肚子也餓了,連忙進去取了一袋面包,交完錢后走出超市。我剛要吃面包的時候,突然發現面包袋后面的膠帶上還粘了一包小吃,我一下愣住了,心怦怦直跳,看那售貨的叔叔又在忙著為其他人服務,我正在為難要不要還回去的時候,他那慈祥的面孔、誠懇的態度頓時刺痛了我的心。“我真該死,人家這么信任我們,我怎么能昧著良心把它吃了?”我狠狠的罵了自己一句,毫不猶豫地向他跑去,叔叔和藹地對我說:“你是無辜的,叔叔相信你是個誠實的好孩子。這一袋小吃就送給你了。”我說了一聲:“謝謝叔叔”,高高興興地跑回媽媽的身邊。原來誠實的感覺是這么的美好!這看似最簡單、最“廉價”的激勵卻給了我最持久、最深刻的記憶。媽媽一直注視著我卻什么都沒說,此刻更是滿意地拍了拍我的肩膀說:“不虧是我的好兒子。”
媽媽又給我講了她自己“買菜沒帶夠錢”的故事。一次媽媽在農場的集市上買菜,錢沒帶夠,那個叔叔說:“沒事,沒事,你先拿去吧,下次再給。”旁邊的阿姨著急地說:“那哪行啊,又不認識,還是把那包辣椒放下算了。”媽媽正要放時,那叔叔忙攔道:“拿著,拿著,下次付錢一樣的。”邊說邊扭頭對那個阿姨說:“你真是的,人家是農場的人,能不講信用嗎,你就放心吧。”過了十天又有集市了,媽媽徑直去找那對夫妻還錢,又買了他們十幾元錢的菜。那個叔叔開心地說:“我就知道我沒看錯的。”此后,媽媽也經常買他們的菜,關系好得像老朋友一樣。可見,這就是他們信任別人應得的信任和感激。媽媽強調說,誠信不但使我們自己活得有尊嚴,更使我們整個單位贏得了榮譽。
看來,誠信真的是人生一件無所不能的法寶。古往今來,有多少人為我們樹立起了誠信的榜樣,猶如清泉一樣滋潤著我們的心靈,讓心靈無瑕,讓友誼長存,讓世界美好,讓我們充滿純潔、自信和力量。
初三誠信的故事大全(18篇)篇十
范文:鏡子。
自古至今,世界上有許許多多質地不同、形狀各異的鏡子,這些鏡子都叫人愛不釋手。
難道鏡子只是人們的心愛之物嗎?不,千古明君李世民說過,“鏡子”可以正衣冠,更可以知得失。
一代名相魏徵死時,李世民哭了,說:“我失去了一面‘鏡子’。”當一個人沒有了“鏡子”時,不僅不能正衣冠,而且還要整天渾渾噩噩,不明事理。
失去了“鏡子”,就等于失去了指路明燈。商紂王殺了比干,失去了“鏡子”,接踵而至的是失去了天下。項羽趕走了范增,失去了“鏡子”,最后落得個烏江自刎。西游記里的唐僧,黑白不分,錯把妖怪當成美女,是沒有調動和利用好孫悟空這面“鏡子”。凡此種種,都說明“鏡子”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是多么的重要。
媽媽是我來到這個世界上的第一面“鏡子”。小時候,在幼兒園里分水果時,媽媽給我講孔融讓梨的故事,讓我把大的讓給年齡小的小朋友。這讓我知道了尊長愛幼是中華民族的美德,做人就應如此的道理。
上學后,老師是我的第二面“鏡子”。老師要求我們遵守校規校律,要求我們好好學習,德智體全面發展。我遵循老師的教導,努力學習,團結同學,這樣一來,老師表揚我,同學們喜歡我,爸爸、媽媽夸獎我。因為有了老師,我從蒙昧的荒原中走了出來,在天天向上的'道路上,生活充滿了陽光。
社會,是我成長中的第三面“鏡子”,也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面“鏡子”。我從小學圍棋,圍棋博大精深的理論,使我游歷于黑白之間,使我更加堅毅堅強。在圍棋班里,我追趕強者,更不敢輕視弱者。因為只有挑戰強者,重視弱者,我的棋力才能不斷地提高。這面“鏡子”,時時刻刻都在敲打著我,叫我不敢掉以輕心!
社會這面“鏡子”,讓我知道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讓我知道了“攢下金錢是追命鬼,交下朋友是護身皮”的利害關系。社會這面“鏡子”,使我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鏡子”對人生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面對社會,辨其真假,去偽純真,需要“鏡子”;嚴于律己,善待他人,需要“鏡子”;浪子回頭,迷途知返,更需要“鏡子”。總之,社會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有一面真實的“鏡子”來導演和糾偏。
初三誠信的故事大全(18篇)篇十一
我曾在書上讀到這樣一個故事:北風呼嘯,行人稀少,只有一個賣風車的老爺爺在叫賣,有一對外國婦女走上前去,用手比劃,意思是想買這個風車。
老爺爺雖然看懂了,但是他不知該如何對外國婦女說多少錢一個。只見老爺爺伸出2個手指,意思是2塊錢。但外國婦女一個勁地搖頭。于是外國婦女拿出一沓鈔票,里面有1元,5元,10元和50元。圍觀的人越來越多,突然不知誰說了一句,拿那張50元的。那位外國婦女好像聽懂了似的,抽出一張50元的給他。
每個人都目不轉睛地盯著老爺爺,不知道他怎么做。只見老爺爺將50元還給了外國婦女,從一沓鈔票中抽出了一張5元地,還找了她3元。圍觀的人對老爺爺喊道:“你這老頭子有毛病,有錢也不賺,真是笨死了。”但是老爺爺不聞不問,就像沒聽見似的。
讀完這個故事,我覺得這位老爺爺很高大。他坐在那兒,全身好像散發出一種光芒,一種“誠信”的光芒。
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誠信向來很重要,同時也很不容易做到。但那位賣風車的老爺爺,雖然工作條件惡劣,經濟水平低,但他有這很多人沒有的東西——誠信。
初三誠信的故事大全(18篇)篇十二
季札,春秋時期吳國人,是吳國國君的小兒子。他博學多才,品行高尚,甚至是自己在心里許下的諾言,也要竭盡全力去做。
一次,季札遵照國君的旨意出使各諸侯國。他中途經過徐國,受到徐國國君的熱情款待。兩人意氣相投,談古論今,十分投機。
幾天后,季札要離開徐國繼續趕路,徐國國君設宴為季札送行。宴席上不但有美酒佳肴,而且還是優雅動聽的音樂,這一切令季札十分陶醉。酒喝到興處,季札起身,抽出佩劍,一邊唱歌一邊舞劍,以助酒興,表示對徐國國君盛情款待的感謝。
這把佩劍不是一般的劍,劍鞘精美大方,上面雕刻著蛟龍戲珠的圖案,鑲嵌著上等寶石,在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精致。劍鋒犀利,是用上好的鋼制成的,看起來寒光閃閃,令人不寒而粟,揮舞起來更是銀光萬道,威力無窮。徐國國君禁不住連聲稱贊:“好劍!好劍!”
徐國國君心里明白季札的難處,盡管十分喜歡這把寶劍,卻始終沒有說出,以免讓季札為難。
臨分手的時候,徐國國君又送給季札許多禮物作為紀念,季札對徐國國君的體諒非常感激,于是在心里許下諾言:等我出使列國歸來,一定要將這把寶劍送給徐國國君。
幾個月后,季札完成使命,踏上歸途。一到徐國,他顧不得旅途的勞累,直接去找徐國國君。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徐國國君不久前暴病身亡。
季札懷著沉痛的心情來徐國國君的墓前,三行大禮之后,對著國君的墓說:“徐君,我來晚了,我知道你喜歡這把寶劍,現在我的任務完成了,可以將這把劍送給你了。”便摘下佩劍,雙手敬到墓前,然后鄭重地把劍掛到了墓前的松樹上。
跟在一旁的隨從不解的問:“大人,徐國國君已經去世了,你把劍送給他,他也看不到,你這么做有什么用呢?”
季札說:“在離開徐國之前,我已經在心里許下諾言,要將這把劍送給徐君。從那時起,這把劍已經不屬于我了。這段時間以來,我只不過是借用,現在是來把劍還給徐君。”
初三誠信的故事大全(18篇)篇十三
李嘉誠,香港首富。一位大名鼎鼎的實業家。他的人品和他的名字一樣,嘉誠,非常的講誠信,重誠信。
50年代,李嘉誠甫做塑膠花時,常去皇后大道的一間公爵行接洽生意。“我經常看見一個四五十歲很斯文的外省婦人,雖是乞丐,但她從不伸手要錢。我每次都會拿錢給她。有一次,天很冷,我看見人們都快步走過,并不理會她,我便和她交談,問她會不會賣報紙。她說她有同鄉干這行。于是,我便讓她帶同鄉一起來見我,想幫她做這份小生意。時間約在后天的同一地點。客戶偏偏在前一天提出要到我的工廠參觀,客戶至上,我也沒辦法。于是在交談時,我突然說了聲‘excuseme’,便匆匆跑開。客人以為我上洗手間,其實我跑出工廠,飛車跑到約定地點。途中,超速和危險駕駛的事都做了,但好在沒有失約。見到那婦人和賣報紙的同鄉,問了一些問題后,就把錢交給她。她問我姓名,我沒有說,只要她答應我要勤奮工作,不要再讓我看見她在香港任何一處伸手向人要錢。事畢,我又飛車回到工廠,客戶正著急:‘為什么在洗手間找不到你?’我笑一笑,這件事就這么過去了。”此事雖小,但細微之處足見李嘉誠的守信。李嘉誠“解釋”說:“信譽,誠實,是我的第二生命,有時候比自己的第一生命還重要。”
從商60多年的李嘉誠,誠信事例可謂數不勝數。而守信也變成了巨大的生產力:“我現在就算再有多十倍的資金也不足以應付那么多的生意。而且很多是別人主動找自己的,這些都是為人守信的結果。”中國人經商講究“和為貴”、“和氣生財”的道理,李嘉誠不僅深諳此理,而且篤行此道。
初三誠信的故事大全(18篇)篇十四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十分窮的老人,他有一個兒子,名叫誠實,在他即將去世的時候,他對他的兒子說:“你們千萬不能違背做人的準則,必須要做一個勤勞、善良的人。”誠實看著父親,點頭答應了。父親微笑著閉上了眼睛。
父親去世后誠實在小河邊拾了許多的鵝卵石,拾了許多的小石塊蓋起了房子來到小山坡上蓋起了小房子。
誠實一向勤勤懇懇的勞動,沒有忘記父親臨終的話。
這一天,小山坡上來了一位老爺爺,他拄著拐杖哈著腰,老爺爺來到誠實的門前摔了一跤,痛了直咧嘴。誠實看見了連忙扶起了老人,將他扶到床上躺了下來,老爺爺見僅有誠實一個人就開始刁難他,說自我此刻受傷了,回不了家,誠實必須照顧他,直到他完全康復,誠實只好點頭同意,誠實在旁邊搭了一張小床,以便于照顧老人。
每一天誠實都會在山上去摘一些新鮮的果子到集市上去賣,由于誠實老實,誠信,所以每次誠實的果子都會被搶購一空,而誠實每次都會在籃子里留下一個給路邊的瞎眼老奶奶,并且用賣果子的錢買了魚肉回家給老爺爺補身子,他一向盡心的照顧著老人,可老人的身體一向不見好,總也下不了地。
日子一天天的過去了,誠實每一天都做著相同的事,摘果子賣果子送果子買食物照顧老爺爺。
有一天,瞎眼老奶奶要求誠實帶她去小山坡感受一下新鮮的空氣,誠實答應了,他扶著老奶奶帶到了自我的家,并把自我的小床讓給了老奶奶。
老人照顧得十分好。
你看看我們全是誰?”誠實戰戰兢兢地抬起了頭,只見一位士兵拿出了一件華麗的衣服給老人換上了,而此時老奶奶也掙開了眼睛,換上了華麗的衣服。誠實嚇得目噔口呆,老人說:“我是這個國家的宰相,和你父親從小就是好友,可你父親不愿做官,也不愿理解我的照顧,如今你父親已經去世,你就和我們回家吧。”誠實剛從驚訝中醒過來,就對老人說:“多謝您的好意,既然我父親不愿做官,我也不愿做官,我覺得在那里挺好的。”不管老人如何的勸說,誠實都不愿離開他的小山坡,老人無奈帶著他的一隊人馬離開了。
幾天后,老人親自坐轎來到了小山坡,他給誠實帶來了兩個好消息:第一:皇帝聽說有誠實這樣一個人,決定從此刻起皇宮的一切水果均由誠實種植并上貢;第二:老人把自我的小女兒許配給了誠實,和誠實一齊過日子。
誠實干活越來越勤奮了,他每一天在外面干活,家里面由妻子照顧,一家子過得可開心了,不久他就有了一個兒子,他給兒子取名叫“誠信”,期望他永遠做一個有誠信的人。
初三誠信的故事大全(18篇)篇十五
曾子,又叫曾參,春秋時期魯國人,是孔子的弟-子。曾子深受孔子的教導,不但學問高,而且為人非常誠實,從不欺騙別人,甚至是對于自己的孩子也是說到做到。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兒子哭鬧著要跟去,妻子就哄他說:“你在家等我,回來給你殺豬燉肉吃”。孩子信以為真。妻子回來,見曾子正磨刀霍霍準備殺豬,趕忙阻攔說;“你怎么,你真的要殺豬給他吃?我原是哄他的”。曾子認真地說:“對小孩子怎么能欺騙呢?我們的一言一行對孩子都有影響,我們說了不算數,孩子以后就不會聽我們的話了”。他果真把豬殺了。曾子言傳身以身作則教,為后世傳頌。
初三誠信的故事大全(18篇)篇十六
合上《播撒誠信的種子》一書,我的腦海里不時浮現出明朝宋濂連夜抄書的形象:隆冬季節,寒氣逼人,抄寫的小手凍得僵硬,“難道非得明天把書還給主人家嗎?遲一天又有什么關系呢?”母親的勸告無濟于事,“一意孤行”的小宋濂一直抄到天亮,總算把書全部抄完,并按時把書還給了主人家。正是小宋濂的“一意孤行”激起我深深地思索。提起“一意孤行”,總讓人想到它那帶有貶義色彩的代名詞:武斷、我行我素、固執己見、執迷不悟、頑固不化等,其實不然。有了“一意孤行”,商鞅才能順利變法。
有了“一意孤行”,齊桓公才能成就春秋霸業。有了“一意孤行”,宋濂才能贏得人們的信任,成為一代文豪。漢朝蘇武愛國、為人忠貞,才智過人,在出使匈奴任務即將完成,準備返回時,因匈奴上層發生內亂,蘇武在內的所有出使人員被強行扣留。單于一心想留下蘇武為匈奴效力,于是高官厚祿、軟硬兼施,但都動搖不了他回國報效祖國的決心。“你怎么那么一意孤行,難道你不怕死嗎?”“如果我忘恩負義,背叛祖國、就算活者回來,也沒了顏面”,這是何等的豪言壯語。為了向游說者表明自己的立場,他竟用佩刀刺進身體,鮮血噴涌而出,這又是何等的英勇壯舉。
這一切的一切為了什么,就是為了實現報效祖國的堅定理想。在19年苦難的煎熬中,蘇武以堅忍不拔的毅力、堅如磐石的信念和忠于祖國的氣節終于回到了祖國。可見,蘇武的“一意孤行”,是那種堅定愛國信念、忠于祖國且一以貫之的行為。你說,這種“一意孤行”難道不應該稱頌嗎?翻開歷史的畫卷,又有多少堅定信念、堅持真理的“一意孤行”者在上面彩筆重繪。楚國的屈原懷著對楚國的無限忠誠和熱愛沉入了汨羅江;義務修車工孔勝東18年如一日,履行著他對社會作出的“為人民服務”的莊嚴承諾;楊利偉從小就立下了“保家衛國”的.志向,以自己的刻苦努力、奮發向上實現了心中的諾言,成了“中國航天第一人”;鄭培民“將做官先做人,萬事民為先”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也作為對黨對人民的承諾,終于為黨和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毛澤東更是以懷著解救人民大眾于苦難的高尚情懷,歷經無數磨難終于締造了新中國而向人們詮釋了對理想的“一意孤行”。
朋友,讀到這里你明白了嗎,“一意孤行”也有它那帶有褒揚光環的代名詞:誠實、守信、真誠、正直、愛國、愛民……試問,你用“一意孤行”信守了你的諾言了嗎?你用“一意孤行”結下你友誼的種子了嗎?你用“一意孤行”實現你心中美好的理想了嗎?如果沒有,那就讓我們做蘇武那樣的“一意孤行”者!
動聽的鋼琴音樂聲響起,是我在用心地演奏。“好吃午飯了!
”“等會”“好吃了,你怎么那么一意孤行呢?”……聽了媽媽講的“一意孤行”心里甜甜的,因為我就是要做“一意孤行”者,實現自己心中美好的理想,做一個誠信的人。
初三誠信的故事大全(18篇)篇十七
一次,媽媽給小慶齡講了“自食其言”的故事:春秋戰國時,魯哀公的身邊有一個重臣叫孟武伯,他有一個最大的毛病,就是說話不算數。所以,魯哀公對他很不滿。一天,哀公舉行宴會招待群臣,孟武伯和哀公的寵臣鄭重也參加這次宴會。孟武伯向來不喜歡鄭重,在宴會上借機出鄭重的洋相,便問道:“鄭先生怎麼長得越來越胖了?”哀公聽到后,便插嘴道:“一個人常常吃掉自我的諾言,當然會長肥呀!”在座的大臣一聽就明白哀公并不是批評鄭重,是在暗中指責孟武伯說話不算數。
媽媽的故事是教育她說話要算數,要謹守諾言。對此小慶齡銘記心間。
一個星期天,宋耀如準備帶著全家去朋友家作客,孩子們大都穿好了禮服就要出發了,僅有宋慶齡仍在鋼琴前彈奏著那動聽的旋律。
母親喊道:“孩子們快走吧,伯伯正等著我們呢!”
聽到媽媽的喊聲,宋慶齡立即合上琴蓋,跑出房間,拉著媽媽的手就走,剛邁出大門,突然又停住了腳步。
“怎麼呀?”一旁的宋耀如看到慶齡停住了腳步,不解地問道。
“今日我不能去伯伯家了!”慶齡有些著急地說。
“為什麼不能去,孩子?”倪桂芝望著女兒說。
“媽媽,爸爸,我昨日答應小珍,今日她來我家,我教她疊花。”慶齡說。
“我原以為有什麼十分重要的事情呢?這好辦,以后再教她吧!”父親說完,便拉著慶齡的手就走。
“不行!不行!小珍來了會撲空的,那多不好呀!”慶齡邊說邊把手從父親的大手里抽回來。
“那也不要緊呀!回來后你就到小珍家去解釋一下,并表示歉意。明天再教她疊花不也能夠嗎?”媽媽說。
“不!媽媽,您不是常說要信守諾言,我答應了別人的事,怎麼能夠隨意改變呢?”宋慶齡不停地搖著頭說。
“我明白了,我們的羅莎蒙黛是一個守信用的孩子,不能自食其言是嗎?”媽媽望著慶齡笑了笑,之后說:“好吧,那就讓我們的羅莎蒙黛留下吧!”
宋耀如夫婦放心不下家中的小慶齡,在客人家吃過中午飯,就提前匆匆地回到家中。一進門,宋耀如高聲喊道:“親愛的羅莎蒙黛,你的朋友小珍呢?”
宋慶齡回答說:“小珍沒有來,可能是她臨時有什麼急事吧!”
“沒有來,那我的小羅莎蒙黛一個人在家該多寂寞呀!”倪桂芝心疼地對女兒說。
“不,小珍沒有來,家中雖然僅有我一個人,可是我仍然很快活,因為我信守了諾言。”宋慶齡辯解道。
聽了小慶齡的話,宋耀如夫婦滿意地點了點頭。
初三誠信的故事大全(18篇)篇十八
北宋詞人晏殊,素以誠實著稱。在他十四歲時,有人把他作為神童舉薦給皇帝。皇帝召見了他,并要他與一千多名進士同時參加考試。結果晏殊發現考試是自己十天前剛練習過的,就如實向真宗報告,并請求改換其他題目。宋真宗非常贊賞晏殊的誠實品質,便賜給他“同進士出身”。晏殊當職時,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員便經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內的酒樓茶館舉行各種宴會。晏殊家貧,無錢出去吃喝玩樂,只好在家里和兄弟們讀寫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為輔佐太子讀書的東宮官。大臣們驚訝異常,不明白真宗為何做出這樣的決定。真宗說:“近來群臣經常游玩飲宴,只有晏殊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慎,正是東宮官合適的人選。”晏殊謝恩后說:“我其實也是個喜歡游玩飲宴的人,只是家貧而已。若我有錢,也早就參與宴游了。”這兩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樹立起了信譽,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華盛頓用小斧頭砍倒了他父親的一顆櫻桃樹。父親見心愛的樹被砍,非常氣憤,揚言要給那個砍樹的一頓教訓。而華盛頓在盛怒的父親面前毫不避地承認了自己的錯誤。父親被感動了,稱華盛頓的誠實比所有櫻桃樹都寶貴得多。同樣是美國總統尼克松因在“水門事件”中撒謊敗露而被迫引咎辭職;克林頓也因為不光彩的緋聞案中撒謊而險遭彈劾。一個因誠實而受到愛戴和尊敬,兩位因撒謊而在政史上留下污點。
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當時處于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并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于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于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一了中國。
而同樣在商鞅“立木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卻曾發生過一場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戲諸侯”的鬧劇。
周幽王有個寵妃叫褒姒,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臺上點起烽火——烽火是邊關報警的信號,只有在外敵入侵需召諸侯來救援的時候才能點燃。結果諸侯們見到烽火,率領兵將們匆匆趕到,弄明白這是君王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憤然離去。褒姒看到平日威儀赫赫的諸侯們手足無措的樣子,終于開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舉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諸侯未到——誰也不愿再上第二次當了。結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虜。
一個“立木取信”,一諾千金;一個帝王無信,戲玩“狼來了”的游戲。結果前者變法成功,國強勢壯;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國亡。可見,“信”對一個國家的興衰存亡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濟陽有個商人過河時船沉了,他抓住一根桿大聲呼救。有個漁夫聞聲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濟陽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給你100兩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卻翻臉不認帳了。他只給了漁夫10兩金子。漁夫責怪他不守信,出爾反爾。富翁說:“你一個打漁的,一生都掙不了幾個錢,突然得十兩金子還不滿足嗎?”淦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后來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個曾被他騙過的淦夫說:“他就是那個說話不算數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商人兩次翻船而遇同一淦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報卻是在意料之中的。因為一個人若不守信,便會失去別人對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處于困境,便沒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難,只有坐以待斃。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成語“一諾千斤”的由來)后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結果他的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著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綞使他免遭禍殃。一個人誠實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反過來,如果貪圖一時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實惠”。但為了這點實惠他毀了自己的聲譽而聲譽相比于物質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無異于失去了西瓜撿芝麻,得不償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