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在學習和工作過程中對自己的經驗和感悟進行總結和概括的一種文字表達。參考他人的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對特定主題有更全面的了解和認識。
親子伴讀家長心得(優質18篇)篇一
第一段:親子伴讀,是指父母和孩子一起閱讀,共同享受閱讀的過程和樂趣。伴讀不僅可以幫助孩子提高閱讀能力,更可以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我和孩子已經堅持進行親子伴讀一段時間了,下面就是我的一些心得體會。
第二段:首先,親子伴讀可以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正如人們常說的,“積習難改”。如果孩子從小就養成閱讀的習慣,他們會在閱讀中提高自己的閱讀水平和詞匯量。而伴讀中,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解釋一些生詞,并與孩子一起討論書中的內容。這種互動,不僅可以拓寬孩子的知識面,還可以培養孩子的思考能力和創造力。
第三段:其次,親子伴讀可以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在親子伴讀中,父母可以在孩子的成長中扮演更積極的角色。在給他們朗讀的同時,我們可以觀察他們的反應,了解他們對故事的理解和感受。通過和孩子一起閱讀,我們不僅可以與他們建立更深厚的感情,還可以更好地了解他們的興趣和需求,進而更好地與孩子溝通。
第四段:此外,親子伴讀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閱讀能力。在孩子學會獨自閱讀之前,家長是他們最好的導師。在伴讀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教會孩子如何選擇適合自己年齡段的書籍,并告訴他們如何解讀書中的內容。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會逐漸養成獨立閱讀的習慣,不再依賴父母或老師的幫助。這種獨立閱讀能力對孩子的整個學習能力都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第五段:最后,親子伴讀可以為家庭創造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課堂,也是他們最重要的學習場所。如果家里有一種閱讀的氛圍,孩子就會將閱讀視為一種習慣,而不是一項任務。家長可以給孩子提供各種各樣的書籍,讓他們在閱讀中感受到歡樂和成就感。通過親子伴讀,我們可以讓整個家庭都沉浸在閱讀的樂趣中。
總結:親子伴讀是一種有益于孩子成長的活動,不僅可以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還可以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培養孩子的獨立閱讀能力,以及為家庭創造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親子伴讀是一種既簡單又有效的方式,可以為孩子的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希望更多的家長能夠意識到親子伴讀的重要性,并積極參與其中。
親子伴讀家長心得(優質18篇)篇二
伴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親子伴讀成為了越來越多家長關注的話題。親子伴讀不僅能夠增進親子關系,還可以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和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作為一位有親子伴讀經驗的家長,我深深體會到了親子伴讀的重要性和好處。下面我將從我和孩子共同閱讀的經歷、親子伴讀對孩子成長的積極影響、有效的親子伴讀方法、親子伴讀的困惑與改進以及親子伴讀的未來發展等方面談談我對親子伴讀的心得體會。
首先,我和孩子共同閱讀的經歷令我深受感動。由于工作繁忙,我經常抽不出足夠的時間陪伴孩子,這讓我非常內疚。后來,我開始每天晚上為孩子讀故事書,并陪他一起閱讀。這樣的共同閱讀讓我們感受到了親情的溫暖,也讓我們更加親近。每當我為孩子講故事時,我能看到他的眼睛里閃爍著好奇和激動的光芒,這讓我深感親子伴讀的樂趣。
其次,親子伴讀對孩子的成長有著積極的影響。通過親子伴讀,孩子們可以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培養閱讀興趣。在與孩子共同閱讀的過程中,我會鼓勵他主動積極地參與討論,并幫助他理解故事情節中的深層意義。這種互動式式閱讀讓孩子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接觸到優質的閱讀材料,培養了他的閱讀興趣,提高了他的閱讀理解能力和批判思維。
接下來,我想談談一些有效的親子伴讀方法。首先,選擇適合孩子年齡和閱讀能力的書籍是非常重要的。通過選取孩子喜歡的題材和風格,可以更好地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其次,親子共讀應該是互動的,家長要積極引導孩子參與到閱讀過程中。可以提問、討論故事中的情節和人物,讓孩子能夠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此外,家長還可以通過為孩子講故事或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加親子間的互動和溝通。
然而,親子伴讀也存在一些困惑與改進的問題。比如,有時我會發現孩子沒有專注地聽故事,或是對某些書籍毫無興趣。在這種情況下,我會積極調整閱讀內容和方式,尋找孩子的興趣點,以便更好地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另外,有時我也會感覺到自己的閱讀水平有限,無法給孩子提供更多深度的解讀。為了克服這一困擾,我會閱讀更多的相關書籍,不斷提升自己的閱讀水平和知識儲備。
最后,我對親子伴讀的未來發展充滿期待。隨著社會對親子教育的關注日益增加,親子伴讀也會得到更多的重視和推廣。我希望能夠看到更多的家長參與到親子伴讀中來,共同陪伴孩子成長。同時,我也期待教育界能夠進一步提供更多的親子伴讀培訓和指導,幫助家長更好地開展親子伴讀活動。
綜上所述,親子伴讀對于家庭教育和孩子成長具有重要意義。通過我和孩子之間的共同閱讀經歷,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親子伴讀的樂趣和好處。親子伴讀不僅可以增進親子關系,還可以促進孩子的閱讀興趣和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盡管親子伴讀中也存在一些困惑和改進的問題,但我對親子伴讀的未來發展充滿著期待和希望。我相信,親子伴讀將會成為今后家庭教育的趨勢,并為孩子們提供更廣闊的成長空間和發展機會。
親子伴讀家長心得(優質18篇)篇三
拿到這本書后,首先我先通讀了一遍,對書的作者、故事梗概、繪畫風格、表達寓意、獲獎情況有了一個大致了解,并在構思如何用自己的語言,盡可能的將內容表達清楚。但成人和孩子看東西的角度不同,并不代表她的,因此并沒有給她輸入過多自己理解的意義,只是做到陪伴閱讀,互動交流,達到共同成長的效果。
剛制作完成一套標書,泡一杯咖啡,繼續下一份文書。獨自帶崽的時光,工作日每天早晚各一小時穿梭往返在長沙這座小城的時間讓人覺得很浪費,只能在每晚十點親子閱讀結束后彌補,羨慕辦公室里沒心沒肺隨心所欲加班到深夜的年輕小伙伴們,嗯,需要多一些時間給自己,就算加班也可以為所欲為!
親子閱讀84:《波特小姐和彼得兔》講述的是波特小姐從小愛畫畫并創作了經典的作品彼得兔的故事。《失落的一角》因為圓失去了一角才能慢下來與蟲子對話,讓蝴蝶停留,讓自己歌唱,可它一直在尋找自己失去的一角,直到找到后卻因為完整的圓而滾的太快了,再也不能欣賞路邊花,聊天和唱歌了,還會撞到墻。有時,不完美也是一件好事,我們能發現更多有趣的事。
吃飯的時候不吃飯就要睡覺,好不容易哄著吃了飯、喝了藥、刷了牙,這下睡吧,一進臥室,一看見書,睡意全無,非得看兩本才睡,紅著眼,流著鼻涕硬是坐在書桌前看了兩本,一本《災難救援》立體百科書,一本《禮儀常識互動游戲書》,上床睡覺前還不盡興,非得再看一本卡由的《夜里的怪聲音》,這娃,原本我想生著病今天就別看了,誰知,一本也沒少看。
《災難救援》和《禮儀常識互動游戲書》都是之前看過很多次的書,每隔一段時間再看就會有新的發現和新的收獲,這也許就是反復讀書的好處,書帶給我們的永遠都有新的“感悟”,新的“理解和體會”。也許小朋友熱愛反復讀不嫌煩也是這個道理吧!
親子伴讀家長心得(優質18篇)篇四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對一個人一生的發展非常重要,而從小培養孩子讀書閱讀的習慣更為重要。著名的兒童文學家嚴吳嬋霞老師就說過:“很少會有兒童自己愛上書,一定要有人誘導他們進入文字的奇妙世界,給他們指示閱讀的途徑。”可見,在親子閱讀的引領下,孩子很自然就會愛上書。
書,對孩子而言,是認識外在世界的重要渠道。孩子在不同的年齡、發展階段,不同的性格特點,需要各種不同的書籍伴著他們成長,因此,父母為孩子挑選適合其認知程度與興趣的書籍,是吸引孩子喜歡閱讀的關鍵。在我們的兒子太小還無法閱讀時,就給他看大圖片,我們一面用手指著圖片,一面吐字清晰地說明圖片上物體的名稱、形狀、顏色,重復幾次,這樣等于教他閱讀和發音。當兒子認知了圖片后,像做游戲般地進行簡單地提問,回答正確就給予鼓勵,這樣能激發他繼續閱讀的興趣。在兒子兩歲左右,這時我們選一些情節豐富、活潑、有趣的圖畫故事書給他,我們用手指著字將書里的內容有感情地朗讀給他聽,使他在無形中潛移默化。就在兒子三歲時,我們就訂閱了《嘟嘟熊》、《幼兒畫報》等刊物,從這以后,我們和兒子一起閱讀時,讓他自己先學會看圖,理解圖畫,試著說出圖畫上有什么、都在干什么,然后我們再進一步講解這個故事,同時問幾個相關的問題,啟發他思考,這樣理解就會逐步加深。
漸漸的,兒子上小學了,我們給他選擇不拘類別,不限題材的書籍,如《腦筋急轉彎》、《小豬唏哩呼嚕》、《365夜童話》、《稻草人》、《十萬個為什么》、《昆蟲記》等,培養他的閱讀興趣,提高他的閱讀能力,拓寬他的知識面。并且規定每天30分鐘讓他看書,并對閱讀過的文章做好記錄,并把故事內容概括好講好我們聽。
我們愛買書、藏書,無論在書店,在購書網上,或者在出差途中,遇到感興趣的圖書就一定買回來。家中的藏書可謂三教九流、五花八門。每天我們手不離書,書不離手,讀書成了我們最大人生樂趣。家中櫥中書成排,桌上書成堆,床上、沙發上書成片,兒子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的。
我們一家人經常在放假時外出旅游。從兒子三歲起,我們就帶著他到各地游覽,如陜西西安、西岳華山、中岳嵩山、安徽黃山、江西三清山、杭州西湖、上海世博園、嘉興南湖、金華雙龍洞等很多地方。在旅游過程中,讓兒子熟記經歷的山川和風情,說一說旅游的感受。旅游使兒子加深了對于書本知識的理解,開闊了視野,增加了閱歷,使他親近自然,關懷人文,崇尚科學。
文檔為doc格式。
親子伴讀家長心得(優質18篇)篇五
閱讀是學習的基礎,也是學習的關鍵。親子閱讀是家庭教育的有效方式,是培養親子關系的重要途徑,可以使家長和孩子很好地溝通和交流,拉近與孩子的距離,提高他們的興趣和熱情,同時也是一起享受親情、分享快樂的過程。
陪伴孩子閱讀有一段時間了,經過親子互動式閱讀,我們已經驚訝地發現,孩子的閱讀習慣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了明顯的轉變由被動變為了主動。現在小家伙呀,已經改掉了晚上沒事就看電視的習慣,每次晚上洗漱完畢,就吵著要媽媽講故事,小家伙聽的時候很認真,還會問很多的問題,有的時候那些問題把我們大人都難住了。還經常道出一些耳目一新的詞句,有模有樣的,頗有一定的語言組織和邏輯推理層次。閱讀,這個認知世界、吸取知識的重要方式,現在已經逐漸融進了孩子的興趣世界里,所以我們都比較重視和孩子一起閱讀,下面是我的一些點滴心得與大家分享。
首先是選書。我家的書都是帶孩子一起去選的。我覺得既要尊重孩子的心里特點,選一些她趕興趣的,如印刷美觀,篇幅短小、通俗,內容有趣的圖畫;又要有一定的價值,情節發展要符合孩子的想象和思維。我家貝貝喜歡的書有《可愛的動物》、《神奇的植物》、《變、變、變》、《絢麗的大自然》、《艾瑪叢書》、《三只小豬》、《三字經》、《童話故事》等等。
其次是讀。圖書繪本的畫面很細膩、豐富,畫面間一般有過度和銜接,不要錯過細節,要注意把畫面看全。我們大部分是先讓孩子自己看一遍,鼓勵她把看到的想到的說出來。然后再講給她聽,一邊講一邊一起翻閱圖書。最后以游戲的方式提問,讓孩子在填空游戲中回憶故事情節,加深對內容了解和語言文字的印象(有趣、好聽的詞語鼓勵她多說一說)。答對就給予一定的表揚和鼓勵,激發、培養他的潛能和興趣,從而提高閱讀水平,但也不能讓讀書成為死任務,只要她愿意看,我們就很高興陪她一起,不能刻意地要求她學里面的字,記清所有的內容。在興趣的基礎上更能把書讀到心里去。
最后是環境。因孩子容易受外界的影響,所以要給孩子創造一個輕松的環境。閱讀要堅持,最好有固定的時間。我家最主要的是睡前30分鐘關掉電視、電腦,坐到床上讀;周末帶她到圖書館看書、借書,感受那里的氣氛;周末天氣好有時還坐在公園的草地或大樹下讀。到圖書館借書我發覺有一個很大的好處,不僅節約了開支,更能培養孩子愛惜書本、控制時間,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的好習慣。以前我家孩子覺得書是自己的,想怎么處理就怎么處理,買回來的書,沒幾天就都“分家”了,讓我操碎了心。可現在完全改掉了這個惡習,真的很欣慰。
文檔為doc格式。
親子伴讀家長心得(優質18篇)篇六
培根說:“知識就是力量,”在當今這樣一個知識經濟時代,這句話顯得格外貼切而又重要。知識籍有學習而來,而閱讀則是人類最主要的學習活動,古語說:“讀史可以明智,研哲可以曉理,品文可以傳道,嚼詩可以怡情。”
這段時間,我和媽媽一起在讀《明朝那些事兒》這套書,由于此書長達幾本,來不及全部讀書,在這里只能絮叨一番。
讀《明朝那些事兒》第一本書時,使我眼睛一亮,立即喜歡上了這本書,并深深地被吸引了。讀這部書很快樂,因為作者用他那詼諧幽默,通俗易懂的語言寫出了歷史。因為平民大眾看不懂古文史書,不愛看現在史書,卻有著了解歷史的潛在需求。《明朝那些事兒》正中老百姓的下懷。立足草根,給予營養。把本來艱澀難懂的歷史變得非常活潑,叫人讀來欲罷不能。就如明月先生說的那樣“歷史可以寫得很好看”,歷史本身是很精彩。
《明朝那些事兒》這套書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朱元璋開篇到1644年萬里朝結束這300年間關于明朝的一些事情。它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并加入了小說的筆法,對明朝的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式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并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繹。
這部書真的很好看!每天晚上我做完作業后,我和媽媽就迫不及待地各拿一本書一起靠在沙發上慢慢地看起來,看到精彩之處,我倆人都會不由得發出笑聲。有時我會把文章中精彩的部分讀給媽媽聽,媽媽也同樣是。
真的要感謝明月先生,他讓我更加地喜愛明朝,記得我當時曾說:“明朝比清朝更精彩,明朝比較民主,比較開放和強大,并且充滿了活力。”當我對媽媽說這句話時,媽媽不由得震撼。媽媽知道,我確實用心在看這本明史,我看得深入,看得回味無窮。而我們時常也會談起書里的人物,我們從朱元璋談到張士誠、陳友諒、朱允炆到朱棣,朱祁鎮到朱祁鈺,談的最多的是朱棣、于謙、鄭和、方孝孺、楊慎、解縉、唐寅、馬皇后、錢皇后、王振等人物。書中刻畫的'這些人物讓我們印象深刻,談起來意猶未盡。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親子伴讀家長心得(優質18篇)篇七
伴隨著現代社會的高速發展,親子伴讀逐漸成為越來越多家長關注的話題。這種家庭教育方式通過父母陪伴孩子閱讀,不僅能夠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學習成績,更能夠加深親子間的情感交流。在親子伴讀的過程中,家長們不僅從中體會到了教育的樂趣,也有了一些獨到的心得體會。
第二段:體驗親子共讀的樂趣。
親子共讀讓孩子有了爸爸媽媽陪伴的感覺,也讓家長感受到了教育的樂趣。在讀書過程中,家長和孩子一起沉浸在美妙的文字之中,共同探討故事情節,引發對人生、人性、價值觀等的思考。通過親子伴讀,家長們發現自己真正成為了孩子的引路人,不僅教給孩子知識,更向孩子傳遞了一種對于生活的熱愛和積極向上的態度。
第三段:提升孩子的閱讀興趣和能力。
親子伴讀可以有效提升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和能力。孩子們在父母陪讀的過程中,能夠更好地理解文本,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當孩子遇到難以理解的句子或字詞時,父母可以給予適當的解釋,幫助孩子理解內容,提升閱讀的水平。此外,親子伴讀也能夠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通過與父母的對話,孩子們能夠更好地組織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培養良好的口頭表達能力。
第四段:加深親子間的情感交流。
親子伴讀的過程中,孩子們和父母的交流不僅局限于書本內的內容,更是對彼此情感的溝通和體驗。在共同閱讀的過程中,父母能夠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思維方式和學習興趣,也能夠通過對話和解讀,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懷和愛意。父母的親密陪伴和關注,能夠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安全感,提高孩子們的情緒管理能力,進而促進親子間的情感交流。
第五段:結語。
親子伴讀不僅是一種教育方式,更是一種美好的親子時光。通過親子伴讀,家長們不僅能夠享受到教育的樂趣,培養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和能力,更能夠加深親子間的情感交流。親子伴讀無疑成為了現代家庭教育的一種有效方式,引導孩子受益終身。希望更多的家長能夠意識到親子伴讀的重要性,積極參與其中,讓孩子在家庭的溫暖中茁壯成長。
親子伴讀家長心得(優質18篇)篇八
《魯濱孫漂游記》這本書是由英國作家笛福寫的,記述了本書的主人公魯濱遜?――克羅索的一生經歷記歷險。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魯濱遜漂流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上,靠堅強的毅力、勤奮勞動,戰勝種種困難,在荒島上生活了二十八年。當風暴和海嘯把她卷入野島。他沒有自生自滅,反而使他變得更堅強,勇敢的面對生活。他在那里開始尋找各種各樣的生存方法,如,和還收作對,在山上打獵舞,把一個雜草叢生,荒無人煙的海島上建起了“碉堡”,播種種子,種東西……魯濱孫這種堅強勇敢的精神,真值得我們去學習。誰擁有這種寶貴的精神,誰就能成為生活中的強者,取得生活生活中的勝利。
讀完這本書,我想到了自己在生活的際遇。當我遇到難做的數學題,總讓爸爸和媽媽思考,然后跟我講解做法。可是,有的題目只要我細心思考一下,就能想到解決的辦法,為什就沒有自己去解決總是依賴你父母,沒有自己思考。我遇到一點兒小困難都不能自己克服,可魯濱孫遇到了大麻煩,他也知難而進,勇往直前。只有經歷風雨才能變彩虹,只辛勤耕耘才能有收獲。我以后也會知難而進,像魯賓遜那樣有頑強的只能精神。
親子伴讀家長心得(優質18篇)篇九
親子閱讀在大多數家庭里都有,起源卻是各有不同:有些來自孩子對畫面的迫切解讀,有些來自父母的殷切期望,我家開始親子閱讀的起因是孕前育兒。
當計劃有一個寶寶之前,我和爸爸除了做好當父母的心理準備,還到處學習如何可以孕育一個身心的寶寶。刀刀馬上七周歲了,但是親子閱讀的時間已經快8年了,這是因為當他還在肚皮里東敲西打時,卻能在每晚的九點安靜下來聽,爸爸最初對著大肚皮講還覺得很尷尬,但隨著刀刀一天天長大,閱讀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也催促著我們不斷給他選擇更好的書籍,逐步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表達能力。下面具體談一下我的感受,也算是給大家個參考吧。
有時候懶了或者身體不舒服,大人總想著快點照本宣科地讀完,像完成任務一樣,這樣孩子沒領略內容的精彩,反倒學會了大人的敷衍了事。有次在和刀刀讀《青蛙弗洛格的成長故事》中《幸福的新年晚餐》,我很想睡覺,迷糊地快速讀,不可避免地讀錯了人物,刀刀卻是聽的很認真,馬上就糾正我,倒是讓我難為情起來,馬上坐好認真地講,并且隨時提問他故事情節,刀刀都能一一回答出來,可見故事內容真的深入他心了,他也能從故事中明白朋友該如何相處。
如果說閱讀對寶寶有作用,我想可能讓孩子養成了習慣,并非學到了具體知識,那么隨著年齡增長后,需要根據孩子掌握知識程度選擇進一步學習書籍,比如2歲前以鮮艷圖畫書為主,卡片書、繪本書為佳。3—4歲以啟發語言、理解感情關系為主,童話、兒歌、貼紙書尚好。
孩子們和大人一樣,書籍多的時候都不會一一認真閱讀,走馬觀花翻翻,也起不到讀書的作用。對于比較好的書籍可以購買一套書籍,但是一周拿出來一本或者3天拿出來一本,孩子會十分珍惜書籍的來之不易,也會認真讀每一個故事。《可愛的鼠小弟》系列繪本,我每三天拿出來一本,讀到最后都會故意引導刀刀下個故事的發展趨勢,讓他對下一個故事展開自己的想象。
好奇、好動、缺乏耐心和持久力是孩子們普遍的心理特點,年齡小的孩子更加明顯,通常都不能一本書從頭講到尾,一會翻到這頁說,一會翻到那頁問,有時候甚至顧左右而言他。實質上他還是對書有興趣的,只是還沒有養成傾聽和閱讀的習慣。這就一方面需要我們父母有耐心,隨時把孩子的注意力拉回到故事中來,另一方面需要創造一個安靜的環境,減少外界的干擾。
當你用心堅持一段時間就會發現孩子每天會主動要求讀書講故事,同時自己的講故事的水平也能得到提高。
親子閱讀讓刀刀在語言方面有了很大提高,能清楚表達自己的感情,耐心聽故事,可以給爺爺奶奶復述某一個故事,讓爸爸媽媽下班到家彎腰等待他的親吻,表達他的愛意。每天讓我們多一點時間與孩子共同閱讀,多一點陪伴,拉近親子關系,培育身心健康的寶貝!
親子伴讀家長心得(優質18篇)篇十
3-6歲幼兒語言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培養孩子閱讀能力的關鍵期,在這個時期,親子閱讀可以增進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情感交流,拉近親子關系,也可以增強孩子的語言能力、發展想象力以及提高孩子的傾聽能力、語言理解能力、閱讀能力,還可以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習慣以及獨立思考能力等等。但由于大部分家長不是致力于專業教育,因此在指導孩子閱讀上還存在很多問題,這就需要幼兒園以及幼兒教師發揮引導作用。例如:開設閱讀角、繪本劇表演、開展好書推薦會、親子講故事比賽等來提高親子閱讀的質量。
閱讀是一個用心感受的過程,并不是說任何一個場地和時間都是適合閱讀的。幼兒本就因為年齡較小,注意力沒辦法高度集中,加之嘈雜紛擾的環境,這種情況下的閱讀是沒有效率的。所以幼兒園可以在園區的樓梯拐角處,大廳角落和一些活動室開設閱讀角、親子書吧等,這樣隨處可見的閱讀場所利于帶動整個幼兒園的閱讀風氣。教師還可以在閱讀的場所放置卡通墊子、小玩偶來吸引孩子們的興趣,先通過孩子們感興趣的事物,引導他們來到閱讀角落,隨后再被豐富的閱讀書刊所吸引。另外,教師也可以通過組織“曬曬我家的讀書角”等活動來引導家長在家庭中為孩子創設有利于進行親子閱讀的讀書角。開放的閱讀空間為家長和幼兒的親密接觸提供場地,家長也會享受慢下來與孩子在一起的時光。
(一)明確劃定閱讀的范圍及內容
在幼兒園,繪本、連環畫等書籍更受小孩子的喜歡,也是親子閱讀的首選材料。因為幼兒年齡較小,閱讀能力比較弱,幼兒教師在選擇一些親子閱讀材料時,要尋找一些主題明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故事繪本。例如《子兒,吐吐》,故事情節非常簡單,作者取材非常巧妙,故事內容來自幼兒的日常生活經驗:吃瓜不吐子兒違背我們的生活常識,但是通常也沒有什么大礙,對于缺乏生活常識的幼兒來說,就很容易犯下這樣的小錯誤。可是吞下子兒又會怎么樣呢?作品圍繞這一有趣的事件,通過故事的主人公胖臉兒對“吞子長樹”這一推斷的一系列的心理反應展開了敘述。再比如《小黑魚》,故事描述了小黑魚的兄弟姐妹們都被大魚吃掉后,它獨自在大海里四處游蕩,看到了許多以前從未看到的事物以及最后遇到的另外一群小魚,它教小魚們積極想辦法,最后帶領小魚們一起“變”成了大海里最大的魚,嚇跑了其它的大魚,從此以后它們在大海里快樂地游來游去。這些故事的主題明顯,主人公性格突出,故事畫面都具有較強的趣味教育性。
(二)協助家長完成閱讀指導
在親子閱讀活動的開展中,家長占主要位置,更多時候需要家長對閱讀內容進行一個簡單的整理,對閱讀計劃有一個清晰地規劃。當然,家長由于經驗不足,可能會出現很多問題,例如:部分家長不能夠把繪本故事所表達的情感融入其中,而是把繪本內容平淡地從頭至尾給孩子讀一遍,這樣的閱讀過程對孩子來說基本沒有什么影響。也有部分家長在和孩子進行親子閱讀時,總是不斷地向孩子提問,這樣過度的提問可能會使孩子對親子閱讀失去興趣,使之與閱讀活動的初衷適得其反。因此,在親子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微信群、qq群、家長會、個別交談、家庭面對面指導等方式向家長宣傳正確的親子閱讀方法,幫助家長更好的進行親子閱讀活動。
(三)引導家長要根據幼兒的興趣愛好去選擇書籍
以幼兒現在的年齡來講,正是愛圖愛畫的階段,適合他們的應該是典型繪本、玩具書或橋梁書等書籍,或者兒歌繪本、童詩繪本、科普繪本、生命教育繪本等適合陪伴幼兒成長的書籍。但是部分家長卻為孩子買《千字文》、《三字經》等,這些書籍內容遠遠超出了幼兒的閱讀范圍,長期以往,孩子就會逐漸失去了對書籍的渴望從而討厭閱讀,然后產生逆反心理。這一系列的問題都歸根于家長給幼兒選擇的書籍不當。如果想讓幼兒更加喜歡閱讀,就要選擇一些他們比較感興趣的書籍。教師可以通過“好書推薦”“親子閱讀沙龍會”等活動來引導家長正確的選擇適合不同年齡段孩子閱讀的書籍。
有些家長可能由于不同的原因,對閱讀活動不是很了解和重視,沒有認識到閱讀對孩子的影響。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如果在家中,家長都不重視孩子的閱讀發展,在幼兒園就更不能好好配合老師開展各種閱讀活動。所以幼兒園可以適當組織家長,開展一系列育兒閱讀活動,先提升家長的思想水平,隨后帶動親子閱讀活動的開展。
親子閱讀不是孩子單方面的學習,是需要家長和老師的共同參與,所以開展起來并沒有想象中的容易,這就需要家長、學校、教師以及社會多方面的配合,注重閱讀內容的推薦和閱讀方式的指導。相信在多方努力下,幼兒會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家長也可以從中受益頗多。
親子伴讀家長心得(優質18篇)篇十一
參加繪本閱讀活動已有半個學期多,從剛開始質疑孩子是否可以堅持下來,到現在寶貝漸漸習慣和媽媽一起讀繪本,一起完成閱讀繪畫。這個改變是我沒有想到的。每次讀繪本都是我先讀給他聽,然后他再給我講。你會發現他真的把故事聽了進去,并且試著把它表達出來。盡管表達的不是很準確,有時還會鬧出笑話,但這對他的表達能力也是一種很不錯的鍛煉吧!
陪伴孩子讀繪本的同時,和孩子一起讀書,一起在書中感受故事的精彩,詞語的優美,讓孩子感受到讀書的樂趣。通過繪本里的一些小故事,讓孩子知道什么是對錯,讓他知道一些簡單的社會準則,從小就樹立積極向上健康全面的生活學習觀。與孩子一起閱讀,不僅孩子高興,我自己也感到很快樂,每次拿著書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就會不知不覺放松起來,感覺很溫馨。和孩子一起陶醉在書的世界里,一起享受讀書帶來的樂趣。
親子閱讀活動把孩子與家長的距離拉的更近了,就像是在“娃娃家”做游戲的好朋友。這個活動讓我認識了閱讀的魅力,更讓寶貝愛上了閱讀!在這里想對寶貝說聲:“夏梓涵,你真棒,加油!”
親子閱讀不應該只是一次活動,更應該是持之以恒的常規,培養孩子讀書的習慣,激發孩子閱讀的興趣,是送給孩子一生的禮物。所以,作為家長,很有必要和孩子一起讀書,養成共同熱愛讀書的好習慣。一個好的看書習慣加上興趣,可以使孩子終生受益。感謝幼兒園開展這樣的“親子閱讀”活動,您們不止給予了孩子關愛,更為我們家長搭建了育兒知識的平臺。
親子伴讀家長心得(優質18篇)篇十二
女兒是貴園中一班的學生。作為家長,我很高興孩子能在這兒接受良好的教育,能受到老師們的精心培養和愛心幫助。閱讀是學習的基礎,通過閱讀逐漸學會獨立思考并不斷培養自己的思維方式,閱讀是一個人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親子閱讀是獲取知識、開闊視野的一種學習方法,同時,也是給孩子、家庭帶來無限樂趣的娛樂活動。本次親子閱讀會的成功舉辦讓我更加明了了親子閱讀的重要性,更加懂得了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下面我就談談自己對親子閱讀的心得體會。
首先在親子閱讀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貴在堅持。在我女兒很小的時候我就給她買各種圖書,但是受電視節目和電腦的誘惑,有些書籍并沒有得到及時的很好的利用,所以我們要制定一個合理的目標和計劃,將親子閱讀進行到底。
其次是要了解孩子的閱讀心理,不宜對孩子的閱讀過程管得太死,適時地對孩子的閱讀提出要求,保護好孩子閱讀興趣,盡可能為孩子提供輕松自由的閱讀環境。在孩子學習閱讀的初期,父母一定要對提供給孩子的書刊進行精心的挑選,盡量給孩子提供一些印刷美觀漂亮、內容豐富有趣、情節發展符合兒童想象和思維特點的圖畫書,如動物畫冊等。好奇、好動、缺乏耐心和持久力是孩子普遍的心理特點。他們喜歡的閱讀方式是一會兒翻翻這本,一會兒翻翻那本。對此,家長不必過多的去強制他閱讀。通常,在這一階段,只要是孩子愿意把一本書拿在手上津津有味地翻看,家長就應該感到心滿意足了。因為,這類表現完全符合孩子的早期閱讀心理,是孩子在閱讀求知的道路上邁開重要一步的標志。
第三是要親子共讀,給孩子樹立良好的閱讀榜樣。涓涓細流匯聚浩瀚,滴滴微水蘊成大海。培養孩子讀書的習慣,身教的魅力不可低估。言教不如身教,要讓孩子有良好的閱讀興趣和習慣,家長必須以身作則。孩子與父母朝夕相處,父母的言談舉止對孩子對孩子事事處處起著潛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中國有句古話:“潛移默化,自然似之”。閱讀也是這樣,做父母親的如果熱愛閱讀,孩子也一定會喜歡上閱讀,和孩子一起讀書,一起快樂、共同成長。
第四是要給孩子提供更多的閱讀機會和形式,孩子閱讀的時間不能只局限于家里和學校里,也不僅僅是閱讀書籍,逛書店是我們母女周末經常要做的事情,在書店看一會兒書,每人都選擇一些需要的書本,讓孩子感覺閱讀是生活中必須的事情。孩子的注意力容易轉移,一定要采用有趣的方式,吸引她們的注意力,可以采用故事與音樂組合法、故事游戲法、延伸想象法、角色扮演法等,讓孩子有間接或直接的體驗機會。
第五是把閱讀選擇的權利交給孩子,盡可能為孩子提供輕松自由的閱讀環境。閱讀是一種求知行為,也是一種享受。因此,家長除了需要對真正有害于孩子的書刊進行控制外,不應對孩子所讀書刊的內容、類型和范圍進行人為的約束和控制。通常,孩子所讀書刊的內容范圍越廣越好。一般說來,大部分孩子在閱讀內容的選擇方面已有自己的愛好和興趣。對此,家長應注意觀察、了解和引導,不宜過多地干涉。
總之,閱讀能給孩子帶來愉悅感,閱讀,對孩子的語言發展,對文字的理解能力,運用語言的能力的培養都是非常有益的。另外,好的讀物,能豐富孩子的心靈,擴展孩子的視野。關于閱讀,一定還有很多好的方式和方法,只要我們有一顆愛孩子的心,不斷探索,不斷思考,一定會引領自己的孩子成功的走過這個語言的關鍵期。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能讓孩子有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塑造自己良好的人格。
親子伴讀家長心得(優質18篇)篇十三
每周六我都會陪孩子一起閱讀,講書中那些奇幻美妙、浪漫天真的童話。與女兒一起讀書時,我發現,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回憶起童年時和小伙伴一起在草叢中捉蟋蟀、捕蝴蝶,在小河邊捉魚、摸蝦……那無憂的歲月讓我無法忘卻。
當我手捧一本童話故事認真朗讀時,孩子就依偎在我的身邊,津津有味地聽我念著,爸爸講的和老師一樣有感情,媽媽的感情就不好……”看著女兒小大人的樣子,在啞然失笑之余,我更多的是一種莫名的感動,也許是我與孩子之間有了心靈上的相通。
在老師耐心的輔導下,孩子認識了許多字詞,現在每拿回一本故事書她都要先讀給我聽,遇到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就會向我詢問,有時也會亂讀,想想小時候的我亦如此,直到會。我告訴她我會把一張圖書借閱證作為她上小學的禮物送給她時,她聽了挺高興的。
親子伴讀家長心得(優質18篇)篇十四
通過參與親子共讀活動,使我真正認識到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互動給孩子所帶來的快樂,以及幫助孩子養成良好閱讀習慣、學會思考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下面是我在親子閱讀活動中的幾點體會:
在當前的工作及生活狀態下,作為父母的壓力也是挺大的,雖然經常督促孩子加強學習,但是無論從時間還是身心上與孩子溝通與交流還是比較膚淺的,家長不能真正融入孩子的內心世界,久而久之,家長與孩子間就會出現隔閡。親子共讀活動的目的正是以閱讀為紐帶,通過共讀,就書中的內容展開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父母與孩子共同學習,一同成長,為父母創造與孩子溝通互動的機會,分享讀書的感動和樂趣,為孩子的心帶去更多的關愛慰藉。
做任何事情貴在堅持,親子閱讀活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長期堅持才能達到預期效果。作為家長,有時因為工作或者是日常家務纏身,不能堅持親子閱讀活動,或者是孩子出現懈怠思想,不能堅持親子閱讀時,需要家長與孩子相互支持與督促共同來完成親子閱讀,久而久之,等孩子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的時候,也是親子閱讀所要達到的預期目標。
書籍是知識的源泉,是人類精神文明的精華,是人生百態的概括。教會孩子讀書,就是讓孩子提前從書本中認識人生,認識社會,去吸取自己人生成長階段中需要的知識。在親子共讀的初期,堅持每晚七點半開始親子共讀,通過持之以恒的親子共讀,讓讀書成為孩子的自覺行動,并能夠合理安排時間,逐漸養成獨立閱讀、每天堅持閱讀的良好習慣。
親子伴讀家長心得(優質18篇)篇十五
親子共讀是一件很有意義的活動。為配合學校組織的這項課外作業,達到共同教育孩子的效果,我與兒子共同讀完了一本《快樂男孩的故事》兒童文學作品,感觸很深。
通過親子共讀,孩子的閱讀興趣變得濃郁了,閱讀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也在逐步提高了,讓我與孩子也有了更深的溝通和交流,對孩子的心理成長和情緒發展也有了更深的了解。作為家長的我能有這些領悟,還要衷心感謝學校,老是的用心良苦開展這樣的親子共讀活動,你們不止給予了孩子們的關愛,而為我們家長增長教育兒子知識搭建了平臺。
更多。
親子伴讀家長心得(優質18篇)篇十六
工作閑暇之余,最愛之事莫過于與小女一起讀書了,幼兒園的時候一起讀她的書,現在她小學二年級,我們各自讀自己的書,從親子聽讀”、親子共讀”到親子陪讀”,這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
小女從小就愛書,這與她性格有關,她生性喜靜,但內心情感豐富。喜歡讀書在很小的時候就已有所表現。記得在還沒上幼兒園的時候,一次偶然的機會給她讀一些詩歌,我發現她既愛聽,也愛記。有次不經意的給她讀讀《三字經》,原以為這些對她沒有任何意義的詞句,小家伙會記不住,沒想到她隨意聽來,居然能朗朗上口,我很驚嘆孩子獨特的記憶力”。由此,只要她喜歡,只要我有空,就給她朗讀一些唐詩宋詞,名言絕句,從簡單的《靜夜思》、《出塞》到毛澤東的《沁園春。雪》到《念奴嬌赤壁懷古》及各種《卜算子》詞句比較,她居然讀的津津有味,興趣盎然。四歲的時候,在識字量兩百的基礎上,我給她買了一本配有插圖的少兒版《論語》,之乎者也,大約有一百多句,她也迫不及待的看了起來,大人從來沒有逼迫她,我也經常因為工作繁忙沒時間陪她看,但是每天晚上睡覺之前,會與她一起朗讀一些詞句,讀熟了就好,沒有刻意但堅持了這個過程,到她五歲上中班的時候,論語的一些章節居然還能講上那么幾句,我想這應該是小女閱讀人生的初始階段。
只要她喜歡。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當五歲小孩不經意形容自己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的時候,那種喜悅與驚訝,你或許不妨覺得這純粹只是有趣。
無為而讀,閱法自然,這是我在小女閱讀上遵循的基本原則,無為”并不是不作為,而是有所不為,在對孩子的閱讀上,大人要盡量減少對孩子的干預與束縛,尤其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我們更不能過多的以大人的視角去左右孩子的思維。在我和小女從親子聽讀”進入到親子閱讀”階段時,我深刻地體會到,一些圖畫書它真正的樂趣在于父母跟孩子一起享受閱讀的過程,而不是用來教孩子認字或者學習什么道理的。
一些藏在圖畫書里的人生哲理就算被我們父母所悟出,也不應該直接把成人的感悟灌輸給孩子,因為父母在讀,孩子也在讀!成人與孩子的視角各不相同。雖然孩子還不能用正確的語言說出他的感受,但她自己也有體會。正是這種體會豐富了孩子的情感和想象力。如果家長在與孩子親子讀書的過程中老是打斷故事的情節,插入自己的問題,讓一本書被一個個問題分解得支離破碎,這樣,容易使孩子產生緊張心理而失去了原有閱讀的樂趣。所以,在親子閱讀階段,我認為我們最好不要去打擾孩子,就讓她們盡情地享受她的閱讀吧,研究她所喜歡的地方。這樣,她才可能從小就會感受到讀書是快樂的,是舒心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尤其是勿施于我們最愛的孩子身上,不要讓我們的急切之心剝奪了孩子閱讀的快樂,或許某天,我們的孩子會帶給你更大的驚喜。
因為工作變動,在小女從幼兒園畢業進入小學的時候,我就少有機會跟她在一起閱讀,每每面對她總帶著一種愧疚,在她的閱讀上也是一樣,只能偶爾帶她去逛趟書城,買來許多書讓她自己隨便看。一次出差,久久之后回家,小女開心跟我說,媽媽我給你講故事吧,我聽完很詫異,以前總是纏著我給她講故事,這次居然主動要求自己講,看她到底能講出什么詞句,于是,我很開心的回答說,好啊!于是她開始講起了一年級的小豌豆的喜怒哀樂,小豌豆的情感、小伙伴頑皮的細節,描繪的有聲有色。
這番故事讓我大吃一驚,從來沒想到她的故事里能迸出這些不常用的語句,問她是從哪里學來的,她很自豪地說是從書里看到的。原來是一本《一年級的小豌豆》這本書,她幼兒園老師為了紀念大家畢業送給小朋友,一直丟在家里某個角落沒去留意,沒想到,她居然能如此生動的表達,字字句句,情真意切。此刻,我突然醒悟,小女儼然已不小”,我該就此漸漸退出她的閱讀世界,從親子共讀”進入到親子陪讀”階段,從一起讀她的書到各自讀自己的書。
在家里,我們盡可能多的與孩子一起看書。讀完之后,可以與孩子一起交流一下讀書的方法和心得,鼓勵孩子把書中的故事情節或具體內容復述出來,把自己的看法和觀點講出來,然后一起分析、討論。經常這樣做,孩子的閱讀興趣就可能變得更加濃厚,同時孩子的閱讀水平也將逐步提高。我始終認為:書對青少年的成長乃至他們的一生,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閱讀只是給頭腦提供認識的材料,思考才使我們閱讀的東西成為我們自己的。但這一切都不是在刻意中追求到的。
總結一下自己粗淺的感悟,我想說,當下,許多小孩的父母會視孩子為自己希望和未來的全部或大部或者把自己的未來和孩子的未來放在同等位置或差不多同等位置,同樣的期許也反映在閱讀上,我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頭地,出類拔萃,這本無可厚非。但在充滿壓力和注重成就的當今時代,父母們煞費苦心、千方百計地為孩子創造條件,卻不顧孩子的稟賦,以自己認定的模式塑造孩子,讓孩子背負沉重的枷鎖生活、學習,給孩子帶來極大的壓力。這樣,違背自然的期望除了給孩子平添了極大的痛苦外,也終將給父母們帶來了無限的懊惱,所以,我們要趨向于做一個自然”家長,不要過多干涉,讓孩子在無為”中成就有為”,在自然中快樂成長。
親子伴讀家長心得(優質18篇)篇十七
近年來,親子伴讀成為了社會各界熱議的話題。伴隨著快節奏的生活,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重視親子伴讀的重要性。我和我的孩子一起度過了許多美好的伴讀時光,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體會到了親子伴讀的好處,也收獲了許多感悟。
首先,親子伴讀拉近了親子關系。在計劃好的伴讀時間里,我和孩子可以放下手中的工作、學習,專心地進入故事情節中。我們一起欣賞圖書的插圖,共同分析故事中的角色,還會互相分享自己的閱讀感受。這樣的時刻讓我們的關系更加密切,增進了我們的互動和溝通。
其次,親子伴讀促進了孩子的全面發展。每次伴讀,我們會選擇適合孩子年齡的書籍,通過閱讀,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邏輯能力和創造力。而在和我一起討論故事情節和角色性格的過程中,孩子也逐漸鍛煉了他的思考能力和判斷力。這樣的親子伴讀不僅增長了孩子的知識面,還培養了他的綜合素質。
第三,親子伴讀豐富了孩子的閱讀體驗。經過一段時間的親子伴讀,孩子逐漸對閱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開始主動去圖書館借書,尋找感興趣的讀物。而我作為他們的伴讀人,也跟著一起享受了這份閱讀的樂趣。我們可以暢游在文學的海洋里,品味各種不同的情感和思想,開拓自己的視野,激發想象力。
再次,親子伴讀培養了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通過一起閱讀,孩子往往會遇到他們理解困難的詞匯或句子。這時,我會引導他們在字典中查找生詞的意思,或者解釋詞義。在討論故事情節時,我會提醒他們留意細節,分析角色的動機和心理,從而提高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這種親子伴讀不僅有助于孩子更好地理解閱讀內容,也增強了他們的自學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最后,親子伴讀激發了孩子的思考。在伴讀時,我們會經常討論書中的一些哲理或啟示,我會啟發孩子思考這些問題,幫助他們形成自己的觀點。孩子們的思考不僅豐富了他們對生活的理解和對社會的認識,也培養了他們的思辨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通過這段時間的親子伴讀,我深刻地體會到了親子伴讀的重要性。不僅讓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親子關系更加親密,還豐富了孩子的閱讀體驗,促進了孩子的全面發展。無論是孩子還是家長,親子伴讀都帶給了我們許多樂趣和收獲。我堅信,親子伴讀將會成為孩子們成長道路上的一筆寶貴的財富,讓他們在閱讀的世界中獲得更多的智慧和快樂。
親子伴讀家長心得(優質18篇)篇十八
親子閱讀會幫助孩子進一步來理解故事,讓她們體會故事的精神,從圖畫中學會想象故事的發展,甚至可以延伸故事的結局。通過一次一次的閱讀經歷,孩子也會從中樹立起自己的自信心,做事情變得積極勇敢。記得在去超市買東西的路上,給女兒講到了《犟龜》這個故事時,提到了只要堅持就能勝利,她就會自我延伸說,我要向小烏龜一樣,走著去超市,然后再走回家,就算媽媽累了,我也不怕累。那時我就想,其實只要我們用心一點點,影響就會多一點點。
其實在親子閱讀過程中,受益的不僅僅是孩子。對于我們來說,也可以趁此放慢我們的腳步,靜下心來,同孩子一起去感受那純凈的世界,只要用心留意,我們同樣受益匪淺。當我讀到繪本《和父母相處》這個故事,我感受到了換位思考是多么的重要,當我們與孩子互換身份去感受彼此,回過頭來,我想我們會重新做出一個改變。當讀到《一定要比賽嗎?》這本書時,我看到了人生就是一場不可避免的比賽,但如何選擇,如何找到真實的自己,進而我們應該向孩子們傳達一個什么樣的價值觀,是我們更多需要思考的東西。還有看到一本名為《勇氣》的書,非常喜歡里面的一段話“勇氣,是必要時說聲再見;勇氣,是知道還有高山,就一定要去征服。”同樣,這段話也送給陪孩子閱讀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