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不僅僅是一份教學計劃,更應當是教師智慧的結晶和創新的體現。精心設計的小班教案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提高學習效果。
切西瓜小班教案(匯總13篇)篇一
1、認識西瓜的外形特征,知道西瓜的味道,它是夏天的水果。
2、在老師的引導下,能有目的地觀察。
西瓜一個。
1、教師出示西瓜,讓幼兒觀察,提問:看看西瓜是什么樣子的?
2、摸一摸、敲一敲、推一推、壓一壓,有什么感覺?
3、討論各自探索過程和結果。
小結:西瓜有的是圓圓的,有的是橢圓的。有大的,有小的。有的瓜皮是深綠色的,有的瓜皮是淺綠色的,還有的瓜皮上有一條一條的花紋。西瓜摸上去涼涼的、滑滑的、硬硬的,敲一敲會砰砰響,推一推還會滾。
小結:西瓜有瓤、有皮,瓜瓤里有瓜子,瓜瓤甜甜的水分多;開始吃的時候很甜,越往下吃就不大甜了;瓜瓤有紅的,也有黃的,瓜皮有點綠;吃完了手上、嘴上有點黏……三、討論吃西瓜的好處。
你喜歡吃西瓜嗎?為什么?
小結:西瓜水分多,甜甜的,很好吃,能解渴,祛暑,還能防止生痱子呢!
1、出示無籽西瓜,讓小朋友嘗一嘗,和剛才吃的西瓜比一比,有什么不同?
2、請幼兒討論。
教師根據幼兒的討論小結,讓幼兒感受到科技新產品好。(人們吃西瓜時要不停地吐瓜籽,很麻煩,所以科學家動腦筋,試驗出了新品種——無籽西瓜。吃起它來就很方便,不用吐瓜籽,大家都喜歡吃。)
本頁就是育兒天堂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文章的例文內容,涉及到小班優質科學教案相關的工作內容,讀者們可以根據幼兒園的情況進行調整,大家的意見可以直接反應給小編,還有相關的幾篇同樣優秀的教案例文推薦給你,小班科學教案樹葉,小班科學教案小樹葉的媽媽在哪里,更多的相關內容可以參閱小班科學教案。
切西瓜小班教案(匯總13篇)篇二
1、知道蒲公英是一種野花,有很特別的花朵和有趣的莖,葉子.
2、用自己的認識表達對蒲公英的認識.
1、課件-照片:蒲公英。
2、幼兒用彩筆,畫紙。
一、以讓幼兒猜花的形式,引出課題,激發幼兒興趣。
小朋友,有一種花呀,就像一個絨絨毛的圓球,很輕很輕的,風一吹,
這些絨絨毛就隨風飄呀飄,飄到哪里在哪里安家。
你們想知道這是什么花嗎?
二、認識蒲公英的外形特征。
1、出示照片:蒲公英(花)。
(1)蒲公英的花是什么顏色的?(黃色)。
花瓣是什么樣子的?
(引導幼兒觀察,認識蒲公英花瓣的形狀)。
(2)蒲公英的葉子是什么樣的?
引導幼兒觀察后發現,蒲公英的葉子是綠色的鋸齒形的,含白色乳汁。
(3)它的莖是什么樣子的?
2、出示照片:蒲公英(種子)。
(1)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
(告訴幼兒像絨絨毛一樣的圓球就是蒲公英的種子)。
(2)蒲公英生活在什么地方呢?
讓幼兒知道蒲公英是一種野花,生于路旁、田野、山坡。
蒲公英的種子隨風飄落到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安家。
三、了解蒲公英的作用。
1、蒲公英能吃嗎?
告訴幼兒蒲公英可生吃、炒食、做湯、熗拌、風味獨特。
2、蒲公英的花非常漂亮,可供人們觀賞。
四、繪畫:蒲公英。
1、蒲公英非常好看,現在,我們把它畫下來,舉辦一個蒲公英畫展好嗎?
2、幼兒繪畫。
通過畫蒲公英加深幼兒對蒲公英的認識。
切西瓜小班教案(匯總13篇)篇三
一、主題的由來及活動設計思路:
火辣辣的太陽、涼涼的西瓜、好玩的游泳池、可口的大西瓜……所有的這些都能告訴孩子們:夏天到了!我們要吃西瓜了,而每次吃西瓜時,孩子們看到大西瓜,總是興奮不已,忍不住去拍一拍、摸一摸、抱一抱……西瓜是幼兒夏天最熟悉的水果,而他們最熱衷的是西瓜那甜甜的瓤,百吃不厭。根據孩子們的興趣熱點,生成活動主題《西瓜甜甜》便應而產生了。
二、主題網絡圖:
西瓜甜甜。
變廢為寶:西瓜皮的妙用。
生活:涼拌西瓜皮。
體育:運西瓜。
科學:甜甜的西瓜。
音樂:大西瓜。
美術:大西瓜。
三、主題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探索,了解西瓜的特征、種類、作用。
2、認識西瓜,知道西瓜是夏天的主要水果,愿意用各種方式表征新經驗,并體驗自己動手操作的樂趣。
3、體驗與同伴交流、分享和自由表現的樂趣,獲得成功感。
主題內容及實施過程記錄:
四、活動具體安排:
活動一:科學:甜甜的西瓜。
(一)活動目標:
1、認識夏天的主要水果------西瓜,能通過觀察、品嘗說出其主要特征。
2、知道西瓜水分多,可消暑解渴,喜歡吃西瓜。
(二)活動過程:
1、觀察西瓜的形狀:
今天飯后吃的是大西瓜,看到西瓜,孩子們象往常一樣興奮。引導幼兒觀察西瓜的外部特征:“西瓜是什么形狀的?什么顏色的?(幼兒自由觀察、講述)。
陸陽:“西瓜是圓形的,我還見到過橢圓形的西瓜呢。”
沈科:“西瓜是綠顏色的,我還看到上面有黑黑的花紋”。
夏浩峰:“他的一端還有細細的尾巴。”尤嘉樂:“不對不對,那是西瓜藤,我見過西瓜地里的西瓜------。”我贊許的向他翹翹大拇哥。經過一番討論,孩子們明白了,原來西瓜是長在地里的,有長長的藤。
2、觀察西瓜的內部特征:
教師將西瓜切開,請幼兒仔細觀察西瓜里面是什么樣:西瓜里面紅紅的是瓜瓤,小小的黑黑的是籽。
這時錢磊說:“我還吃過黃瓤的西瓜呢,可甜了。”潘晨揚急著說:“黃瓤的西瓜不甜”“不,我吃過,很甜。”“那為什么我媽媽說西瓜的瓤紅了才甜”“我也不知道”。看到孩子對這個問題有了疑惑,我就鼓勵他們回家再向家長了解一下,讓孩子自己去了解答案。
3、品嘗西瓜,說出其味道:
西瓜瓤甜甜的,有很多水分,吃到肚里涼涼的,很解渴。
4、了解西瓜的用途:
西瓜消暑解渴,多吃身體好,是夏季的主要水果,鼓勵幼兒多吃西瓜。
5、生成內容:瓜瓤的不同種類。
(三)活動反思:西瓜是幼兒在夏季接觸最多的水果,在生活中幼兒較熟悉、感興趣,生活經驗較豐富,在預設方案的基礎上又生成了瓜瓤的不同種類,獲得了新的學習經驗。
活動二:活動實錄:吃西瓜、涼拌西瓜皮。
在吃西瓜的過程中,有的孩子告狀說:“老師,羅偵之把西瓜皮也吃了。”有的孩子笑了,“西瓜皮還好吃?”有的孩子竟學起他的樣子,也啃起瓜皮來。“那么西瓜皮好吃嗎?”我問。孩子們安靜下來,一會兒有的孩子說:“沒吃過。”有的孩子說:“不好吃,應該扔掉。”還有的說:“不知道。”剛才吃過瓜皮的孩子說:“脆脆的沒有味,不太好吃。”我知道,根據孩子們以前的生活經驗,西瓜皮是理所當然該扔掉的。于是我和孩子們商量著并達成共識:試一試!怎樣讓西瓜皮變的美味可口。
于是我們便忙開了,先削掉西瓜的綠衣外皮,然后洗凈切條或塊,又從食堂找來各種調料,商量著做一道“涼拌西瓜皮”。在整個操作過程中,孩子們是那么投入,象一個個小廚師,只是拿刀的手小心翼翼,有些笨拙。(平時大人是不放心讓他們動刀的)在分辨調味品時,大部分孩子分辨不出香油(缺少生活經驗),加上鹽、味精、香油、醋四樣調味品后,燜了一會兒,“涼拌西瓜皮”終于完成了!我讓孩子們先聞了聞味道,孩子們直嚷:“老師,這個菜一定很好吃!聞著味就香”。張浠菡:“象姥姥拌的黃瓜味一樣。”我舀起一勺放進嘴里,孩子們等大眼睛看著(都站起來了),當我露出欣喜的表情時,孩子們直嚷:“老師,我也想吃。我都饞了!”于是我每個桌上放了一盤。終于可以品嘗了!孩子們看著眼前的“涼拌西瓜皮”,急不可待,一掃而光,直喊:“老師,沒吃夠!”“真好吃!”李澤瑞:“酸不拉嘰的,還有點甜。”我將剩余的全部分給孩子們,還是滿足不了他們。于是,我就問:“沒吃夠,怎么辦?”孩子們馬上領會到:回家和媽媽一起做一道“涼拌西瓜皮”。
活動反思:
幼兒通過動手試驗,澄清了原來的問題,西瓜皮可以吃。在獲得新經驗以后,孩子們知道了:西瓜皮可以做成美味可口的涼拌菜,在活動過程中,孩子們體驗到了自己動手操作的樂趣和成功感。
(一)活動目標:
1、按自己意愿表征出喜愛的大西瓜(西瓜的種類),滿足幼兒的興趣需要。
2、提高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二)活動過程與實錄:
1、出示西瓜,請幼兒觀察西瓜的形狀、顏色。
2、討論:你想怎樣畫大西瓜?
我一句提問引起孩子們的的討論,幼兒大膽講述了自己的想法。有的孩子說:“我想畫一個大大的西瓜,”有的說:“我想畫一個切開的紅瓤西瓜”;有的說:“我想自己設計一個方形的大西瓜”。
3、幼兒根據已有的學習經驗進行表征。
4、表征后幼兒對自己的創作進行交流。
加加:“我畫的西瓜娃娃身子圓鼓鼓的,穿著綠色的衣服,上面有黑色的花紋,上面扎著一個小辮。”(孩子們認識了西瓜的構造)。
“我自己來”。洋洋說著,一邊搶先拿起鹽,嘴里小聲嘟噥著“少放點鹽,醋,醬油,香油”一邊往西瓜條上加著各種佐料,然后拿起筷子笨拙地攪拌均勻。“媽媽你嘗嘗吧,你就說味道不錯,你真棒。”我夾起一塊嘗了嘗還真是有點味道,隨后又照兒子說的表揚了一番。這時聰聰也拿起一塊放到嘴里,我問:“味道怎么樣?”洋洋裝模作樣地說:“和在學校里老師做得一個味道。”我又說:“洋洋你太棒了,你教會了媽媽做西瓜皮菜。洋洋趕緊抬起頭說:“老師說這叫涼拌西瓜皮”。
“對、對、對,涼拌西瓜皮。”我也隨聲跟上。看著洋洋得意的樣子,我想老師這種授課的方式真好。它既可以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又可以在讓孩子教家長的過程中考驗孩子在課堂上的接受能力。真是一舉兩得。“媽媽,西瓜皮還可以干什麼?”洋洋又問。我說:“西瓜皮也叫西瓜翠衣,用處可多了,它還可以藥用。它有清熱、解毒、利尿、解暑的功效,前兩天媽媽嗓子痛的時候吃的那個西瓜霜含片,也要用到它才能制成。”“這回我知道了”。望著洋洋似懂非懂的表情,我想孩子雖然現在不一定完全記住那麼多,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年齡的增長,通過點滴的小事,通過老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孩子的知識肯定會很豐富的。“媽媽,西瓜皮的用處這麼多,那我們以后別浪費掉了。
切西瓜小班教案(匯總13篇)篇四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有關西瓜的簡單知識。
2、學習用棉簽蘸顏料畫西瓜子。
3、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4、進一步學習在指定的范圍內均勻地進行美術活動。
活動重難點:
重點:了解西瓜的簡單知識。
難點:學習用棉簽蘸顏料畫西瓜子。
活動準備:
實物西瓜、圖片。顏料、棉簽。
活動過程:
一、通過問答方式引入活動。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好朋友,請你們猜猜它是誰?(看部分西瓜的花紋圖片)。
二、感知西瓜的特征。
1、觀察實物西瓜。
這是什么水果呀?大不大?是什么形狀的?(整個西瓜是橢圓形的)什么顏色的?(外面的皮是綠色的,里面包著紅紅的果肉)西瓜的味道怎么樣?(甜甜的)。
2、切開西瓜,進行觀察。
3、請小朋友品嘗西瓜。
提醒吃完西瓜,垃圾入簍并擦手。
三、學習用棉簽蘸顏料畫西瓜子。
(1)兒歌:西瓜大,西瓜圓,西瓜甜,籽兒多,咦!西瓜子哪里去了?怎么辦?(邊說兒歌邊出示教師范畫)激發幼兒的繪畫意愿。
(2)學畫西瓜子,認識繪畫工具—棉簽,然后示范拿棉簽及用棉簽畫西瓜子的方法,再請幼兒模仿教師進行點畫。
————這是什么?今天老師要用棉簽畫西瓜子,請注意看,先蘸點盤子里的黑色顏料,注意不要把顏料弄到小手上了,然后,拿著棉簽有順序的點一下、再點一下。請小朋友伸出你們的小手指學著老師的樣子點一點。
五、評價。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中大部分幼兒都能按一定的順序畫西瓜,畫出半圓形切片西瓜。在提出繪畫要求的環節,要求太多,與講解示范重復,沒有突出要求重點。指導重難點不突出,在點畫西瓜籽可以用棉簽,這樣幼兒衣服、手指不容易臟,衛生。
切西瓜小班教案(匯總13篇)篇五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初步學習畫西瓜的方法。
2、引導幼兒給西瓜涂上顏色。
3、讓幼兒感受在美術活動中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課前帶領幼兒觀察西瓜。
2、記號筆每人一支,白紙和幼兒人數相等、蠟筆,范畫等。
三、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
“小朋友胡爺爺種的西瓜成熟了,他想請我們小朋友把胡爺爺種的西瓜給畫下來,好留紀念,你們愿意幫忙嗎?”今天,我們就要給水果寶寶穿上衣服。”
2、學習畫西瓜。
(1)胡爺爺的西瓜又大又圓,師邊說邊畫。
(2)師:西瓜上有什么呢?(有花紋,像潑浪線)是呀,是潑浪線,這些波浪線畫的時候啊要分開一些,線和線不能碰在一起,再請幼兒回憶一下,西瓜是什么顏色的呢?(有黑、有深綠,淺綠)想想切開的是什么形狀,什么顏色呢?(有紅瓤,有黃瓤,上面還有黑色的瓜子)(有三角形,半圓形等)。
3、師出示范畫。
小朋友看這是胡爺爺的西瓜是怎樣的?(又大又圓)請個別幼兒說說。
4、幼兒作畫。
(1)老師交代要求:小朋友在畫以前想想西瓜是怎樣的?還有西瓜的顏色。
(2)幼兒作畫老師巡回指導。
5、展示作品。
請幼兒講講自己的作品,讓胡爺爺看看滿不滿意。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切西瓜小班教案(匯總13篇)篇六
1.激發幼兒觀察事物的興趣。
2.初步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
3.讓幼兒知道西瓜清涼、解渴、多吃西瓜好。
4.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大西瓜、大口袋、圖片、刀子、盤子。
1.游戲導入:神奇的口袋(口袋里放著西瓜)。
小朋友,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神奇的大口袋,里面藏著一個小朋友的好朋友,你們知道它是誰嗎?現在老師就讓小朋友上來摸一摸,猜猜它是誰。(讓幼兒摸一摸,說說摸上去的感覺,猜猜里面是什么)。
2.觀察西瓜。
現在老師就把它請出來。看,它是誰啊?它是什么形狀的?穿著什么顏色的衣服?(讓幼兒般一般,試試沉不沉,最后老師以大西瓜的口氣總結)。
3.講故事。
現在老師給小朋友講一“大西瓜和小老鼠”的故事。(出圖片,講故事)。
(1)圖片a:太陽高照,小老鼠在路上走。小朋友,誰走在路上?
(2)圖片b:小老鼠在姥姥家大口大口吃西瓜。小老鼠在做什么?
(3)吃完西瓜,小老鼠說了什么呀?
孩子們由喜愛到深入、持久的關注與探究源于幼兒的興趣,以及幼兒已有的經驗。這種建立在幼兒興趣的基礎上,又幼兒直接參與其中的活動,能夠讓幼兒形成一種對事物深入、持久的關注與探究的學習習慣。
切西瓜小班教案(匯總13篇)篇七
1、初步了解有關西瓜的簡單知識。
2、嘗試學習手指點畫。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4、會用它們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與創造,喜歡裝飾。
5、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西瓜、相關操作紙若干,黑色水粉,抹布等
引導幼兒講出有關西瓜的事。學習畫短的豎線
觀察、講講—品嘗—操作—談話
2、品嘗西瓜。一邊品嘗一邊找找,瓜瓤里還有什么?是什么顏色的?
3、點瓜籽。教師出示一張畫有西瓜片的紙,教師提問:這是什么?它上面少了什么?教師示范,提出要求:卷起袖子,用食指按以下黑顏色的海綿在西瓜圖片上點,然后再按一下海綿再點。但是不要在一處重疊點,點完后在抹布上把手指抹干凈。
幼兒操作,提醒幼兒適當點畫。
4、小朋友幫西瓜點好籽了,說說你的西瓜想給誰吃?
每一次新的嘗試都能夠從孩子們身上反饋到或多或少的信息。雖然這是孩子們從未接觸的藝術形式,但整個過程都是在盲目的探索中的,每段盲目的探索都會有一個勞動成果的出現,而每個勞動成果的出現最終都會促進教師各方面不同水平的提升。
切西瓜小班教案(匯總13篇)篇八
1、初步嘗試畫三角形,并能有目的的選擇顏色。
2、通過活動,了解西瓜有利于身體健康。
紅,綠顏料,繪畫紙水筆油畫棒西瓜……。
談話導入——演示繪畫——幼兒操作——引導評價。
一、談話導入。
1、夏天到了,天真熱呀,你們有些什么辦法讓自己變涼快起來呢?
2、雖然炎熱的夏天已經來臨,但是我們小三班的孩子已經有許多種方法可以讓自己涼快起來。吃西瓜也是其中的一種好辦法,吃西瓜既解渴又能讓人變得涼快,所以我們小朋友在夏天可以多吃點西瓜。
二:演示繪畫。
1、(出示西瓜)今天,我也買來了一只大西瓜,要送給我們小三班的孩子吃,大西瓜長著什么樣的?還有哪些東西像大西瓜一樣圓圓的呢?看看它什么穿著什么顏色的衣服呢?)。
(大西瓜圓溜溜,穿著綠綠的花衣服,還有一條一條小花紋。)。
2、一個西瓜不夠分給這么多的小朋友吃,怎么辦呢?(大西瓜一切二,圓圓的西瓜變成什么形狀了?——半圓形)。
4、我們來切一快好嗎?
三:幼兒操作。
1、我們一起來幫忙分西瓜,分給大家吃。
2、引導幼兒有目的的選擇顏色。
四:引導評價。
誰是大方的孩子?(分得大,分得多的是大方的孩子)。
切西瓜小班教案(匯總13篇)篇九
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教師應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說明、描述簡單的事物或過程,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大西瓜》講述的是一個孩子感興趣的小故事,在看看講講中,孩子會大膽參與其中,積極思維,努力表達。
我國素稱“禮儀之幫”講究文明禮貌是我國人民的傳統美德。隨著社會的迅猛發展,世界一體化的現代社會對人的素質與社會交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天的幼兒,將是明天活躍在各線,各領域的主力軍,為此,必須從小注重和深化這方面的教育,讓我們的孩子帶著現代化文明禮貌素養進入21世紀。我園市級立項課題《農村幼兒文明交往習慣養成教育的實踐與研究》正是基于這一點在研究之中。在《大西瓜》中,浸透了濃濃的親情,這也是其中的一個方面。
目標:
1、觀察小老鼠在看望奶奶途中所發生的故事情節,理解故事內容。
2、產生關愛老人的情感。
準備:
大書一本,西瓜切成塊放在盤中。
過程:
1、導入。
出示圖一:
師:你們瞧,誰來了?
幼:小老鼠。
幼:小老鼠來了!
師:猜猜小老鼠出門要去干什么?
幼:小老鼠去玩。
幼:小老鼠去買東西。
幼:小老鼠去旅游。
(活動一開始,我馬上切入主題,讓孩子根據生活經驗展開了想象。孩子們很是投入,想出了各種各樣的答案。因為對小老鼠沒有任何的約束,因此孩子們盡可以天馬行空。這不僅拓展了孩子的思維,也為以下將要進行的活動作一鋪墊。)
師:怎么樣才能知道小老鼠到底是要做什么呢?
幼:我們去問小老鼠呀!
師:我們一起問問小老鼠好嗎?“小老鼠,你干什么去呀?”
(基于生活常識,怎么樣才能知道朋友要去干什么呢?簡單,問問他不就知道了嘛!怎么問呢?)
(通過提問、回答,無意識地讓孩子學說了句子。這種形式的學習,他們會記得很牢。同時,暖暖的親情如一陣微風吹進了孩子的心田。一下解開了孩子心中的疑問:原來,小老鼠是去看望奶奶呀!)
(一個人單身上路,一定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或困難,但小老鼠不怕困難,不怕危險,給孩子們樹立了勇敢的榜樣。)
2、觀察體驗。
出示圖二:
師:你們看到了什么?
幼:西瓜。
幼:大西瓜。
師:夏天的太陽火辣辣地照著,小老鼠怎么樣了?
幼:小老鼠想吃西瓜。
幼:小老鼠渴了。
幼:小老鼠累了。
(在炎炎的暑日里,甜甜的西瓜是多么好的一個解暑的佳品呀!)
師:太陽火辣辣地照著,小老鼠口渴了。路過西瓜地,小老鼠買了一個大西瓜,大口大口吃起來。我們一起來學學小老鼠是怎樣吃西瓜的?啊唔啊唔大口大口地吃。
出示圖三:
師:小老鼠有沒有把西瓜都吃完?
幼:沒有。
幼:還有半個西瓜。
師:還有半個西瓜,小老鼠怎么不吃了?
幼:它吃不下了。
幼:它想起了奶奶。
幼:它想留給奶奶吃。
切西瓜小班教案(匯總13篇)篇十
活動目標:
1、樂意參加切西瓜游戲,體驗在游戲中飛躍、追逐的愛好。
2、能按照指令做響應的舉措。
3、能積極參加游戲活動,并學會自我保護。
4、發展幼兒手部動作的靈活性。
活動準備:
1、已熟悉西瓜,相識西瓜的形狀特性。
2、吃過西瓜。
活動過程:
一、回憶西瓜的形狀特性。
1、西瓜長得什么樣?
2、我們想個什么好辦法,讓大家變成一個大西瓜?
二、手拉手變成大西瓜。
1、變成一個大西瓜。(幼兒手拉手,圍成一個大圓圈)。
2、釀成一個小西瓜。(幼兒手拉手,碎步朝圓心走,釀成一個小西瓜)。
1、幼兒圍成圓圈,師幼配合有節拍地念童謠:“切、切、切西瓜。我們的西瓜香又甜,要吃西瓜切開來。”與此同時,老師邊走邊有節拍地在幼兒拉手處做切西瓜狀。童謠念完時,老師的手逗留在哪兩位小伴侶中間,這兩位小伴侶就把手鋪開,拉著別的小伴侶的手往圓心跑,暗示西瓜被切開了。此時,各人做吃西瓜狀。
2、游戲多玩幾次后可由幼兒自己來玩切西瓜游戲。
活動反思:
在進行這個游戲中,一開始時候需要小朋友拉起手來,但是這個過程中發生了一些突發狀況。當我要求小朋友拉手的時候。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都很好的拉手。但是當我要求小朋友把這個“西瓜”變得小一點的時候,小朋友發現他們可以拉手可以變大也變小,于是,小朋友就開始幾個幾個的玩起游戲來。對于我所講的游戲規則和內容也???注意了。而且,當我要求小朋友不需要再變大變小的時候,小朋友也沒有很好的安靜下來。后來,知道老師告訴我,可以對小朋友說,小樹苗要在土里長得牢牢的類似的話來讓小朋友站好。等我按照老師的方法實施后,發現小朋友相對于之前已經好了很多。不再是自己顧自己跑來跑去的了。但可能是由于是戶外游戲活動,因此小朋友的秩序還是有些亂的。以后在游戲活動中要多考慮到這一點。
還有就是小朋友對游戲的規則的理解有些困難,因此在這個游戲中,小朋友對于自己往哪個方向跑不是很明確,在跑的過程中總是會出錯。在這點上應該給小朋友再詳細一點的講解,有利于游戲活動的進行。
文檔為doc格式。
切西瓜小班教案(匯總13篇)篇十一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有關西瓜的簡單知識。
2.嘗試學習手指點畫。
教學準備:
西瓜、相關操作紙若干,黑色水粉,抹布等。
教學重點:
引導幼兒講出有關西瓜的事。學習畫短的豎線。
教學流程:
觀察、講講—品嘗—操作—談話。
教學過程:
2.品嘗西瓜。一邊品嘗一邊找找,瓜瓤里還有什么?是什么顏色的?
3.點瓜籽。教師出示一張畫有西瓜片的紙,教師提問:這是什么?它上面少了什么?教師示范,提出要求:卷起袖子,用食指按以下黑顏色的海綿在西瓜圖片上點,然后再按一下海綿再點。但是不要在一處重疊點,點完后在抹布上把手指抹干凈。
幼兒操作,提醒幼兒適當點畫。
4.小朋友幫西瓜點好籽了,說說你的西瓜想給誰吃?
教學反思:
每一次新的嘗試都能夠從孩子們身上反饋到或多或少的信息。雖然這是孩子們從未接觸的藝術形式,但整個過程都是在盲目的探索中的,每段盲目的探索都會有一個勞動成果的出現,而每個勞動成果的出現最終都會促進教師各方面不同水平的提升。
切西瓜小班教案(匯總13篇)篇十二
我們常說,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為了使每堂課能夠順利的進展,教師通常會準備好下節課的教案,為了防止學生抓不住重點,教案就顯得非常重要,教案對教學過程進行預測和推演,從而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你知道怎么寫具體的幼兒園教案內容嗎?小編經過搜集和處理,為您提供小班科學教案認識蒲公英,但愿對您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1、知道蒲公英是一種野花,有很特別的花朵和有趣的莖,葉子.
2、用自己的認識表達對蒲公英的認識.
1、課件-照片:蒲公英。
2、幼兒用彩筆,畫紙。
一、以讓幼兒猜花的形式,引出課題,激發幼兒興趣。
小朋友,有一種花呀,就像一個絨絨毛的圓球,很輕很輕的,風一吹,
這些絨絨毛就隨風飄呀飄,飄到哪里在哪里安家。
你們想知道這是什么花嗎?
二、認識蒲公英的外形特征。
1、出示照片:蒲公英(花)。
(1)蒲公英的花是什么顏色的?(黃色)。
花瓣是什么樣子的?
(引導幼兒觀察,認識蒲公英花瓣的形狀)。
(2)蒲公英的葉子是什么樣的?
引導幼兒觀察后發現,蒲公英的葉子是綠色的鋸齒形的,含白色乳汁。
(3)它的莖是什么樣子的?
2、出示照片:蒲公英(種子)。
(1)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
(告訴幼兒像絨絨毛一樣的圓球就是蒲公英的種子)。
(2)蒲公英生活在什么地方呢?
讓幼兒知道蒲公英是一種野花,生于路旁、田野、山坡。
蒲公英的種子隨風飄落到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安家。
三、了解蒲公英的作用。
1、蒲公英能吃嗎?
告訴幼兒蒲公英可生吃、炒食、做湯、熗拌、風味獨特。
2、蒲公英的花非常漂亮,可供人們觀賞。
四、繪畫:蒲公英。
1、蒲公英非常好看,現在,我們把它畫下來,舉辦一個蒲公英畫展好嗎?
2、幼兒繪畫。
通過畫蒲公英加深幼兒對蒲公英的認識。
切西瓜小班教案(匯總13篇)篇十三
認識西瓜是夏天的主要水果,西瓜的水分很多,喜歡吃西瓜。
一個大西瓜。
1、教師抱出一個又大又圓的西瓜,問幼兒這是什么?你們是否吃過?
2、請幼兒仔細觀察西瓜的外面是什么樣的?(西瓜是綠顏色,上面有黑黑的花紋);西瓜是什么形狀的?(圓的)。
3、教師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在西瓜的一端有一段小小的藤,告訴幼兒西瓜是長在西瓜藤上的.,西瓜藤是長在地上的。
4、教師切開西瓜,請每個幼兒仔細觀察西瓜里面是什么樣的?西瓜里面紅紅的,有黑顏色的籽,告訴幼兒這是西瓜瓤。
5、分給每個幼兒一塊西瓜請幼兒品嘗并且說說西瓜的味道怎樣?(甜甜的,有很多水分)。
6、請幼兒說說西瓜是什么季節的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