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是一種藝術,只有不斷練習和探索,才能真正寫出優秀的作品。想寫一篇優秀作文,不妨先來看看以下小編為大家準備的優秀作文范文。
天都峰游記范文(17篇)篇一
我和班上的同學們一起春游,我們游覽了三峽截流紀念園、壇子嶺和185平臺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三峽截流紀念園。
三峽截流紀念園、壇子嶺和185平臺是國家5a景區。首先我們去了截流紀念園,它位于三峽大壩右岸下游800米處,園區背倚青山,面朝大壩,由截留記事情、演藝廣場、親水平臺、幻影成像、大型機械展示場等十幾個景觀組成。一進大門,就看到節流石,聽導游說有28噸重,它有六個棱角,直直矗立在水中,真霸氣。我們還看到當年修建三峽大壩時的巨大鏟車,一個輪胎就比人高,真是壯觀!路邊還有池塘,里面有魚和蝌蚪,那些蝌蚪仿佛在說:“三峽大壩是我們的家,這里有山有水,真是個好地方!我們都歡迎你們!”水面上還開著花,路邊也有花。一路也能看到杜鵑花還有許多美麗的風景。
然后我們又去了壇子嶺,一個浮雕出現在我們眼前,名叫“潤生源”,壇子嶺景區因觀景臺形似一個倒扣的壇子而得名,登上頂部可俯瞰三峽大壩全景。
185觀景平臺,因海拔高度185米而得名,它與大壩的壩頂是一樣高的,在此可近距離的觀看三峽大壩。從左手方向看,就是三分之二攔河大壩的正面,也就是左岸房壩段和泄洪壩段。我站在上面,看到,它像一群瘋狂奔騰的野馬,萬千只飛蹄擊出隆隆濤聲,以不可阻擋之勢奔向前方。他顯示出了一種激昂的心情和愛國的心。
看完這三個景點后,我們依依不舍的離開了。再見了,我親愛的三峽,我還會來看你的……。
天都峰游記范文(17篇)篇二
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我們全校師生一起去游覽了坐落在蛟頭繁華街道的萬宇·香榭花園。
剛走到門口,萬宇·香榭花園這六個大字就閃耀的出現在了我們的面前。往里面走,高大雄偉的樓房就一幢又一幢的展現在我們的面前。這時,爸爸媽媽說的話:萬宇香榭花園建筑面積:90000平方米,占地面積:126000平方米。這次一看,果然不出所料,這次真是大開眼界!樓房旁邊有許多花草樹木,風一吹,小花小草就使勁搖擺,仿佛在跳舞,大樹們也不閑著,趁這個時間,在給花草們唱歌伴奏呢!正在散步的人們也在欣賞著植物帶給他們的精彩表演。這寫植物也為香榭花園增添了一絲生機。
再往里走,還有許多可以玩的建筑,建筑的旁邊就有一個專門提供住戶散步的大平臺,要是晚上一定會有許多人會在這里散步,別提有多熱鬧呢!仰視上方,會看見有的樓房上面還有幾位裝修工人在裝修呢。香榭花園里不僅有樓房,還有幾座別墅。放眼望去,有一個露臺。這不禁讓我感受到露臺設計,生活有天有地,住在這里那該會有無窮無盡的享受。在走進去是長親子泳池,長達35米,分淺水區和深水區,適合兒童和成人游泳嬉戲。泳池的東北面設有更衣室,中心區域設休閑座椅,并有景觀廊架,讓人們盡情玩耍享受,給香榭花園增加了品質和自然氣息。快要游覽完了香榭花園,我不禁戀戀不舍,想:香榭花園不愧是由三大生活資源(臺客隆超市、六橫菜市場、華隆大酒店),三大名校環繞(六橫中心小學、蛟頭中學、實驗幼兒園)。真想下次再來仔細游覽一下香榭花園。
天都峰游記范文(17篇)篇三
期盼已久的暑假到了,在這炎炎的夏日中,蟬兒開啟了它個人的專屬的演唱會,“唧唧唧唧!”游手好閑的它興高采烈的引吭高歌,但是它似乎越幫越忙,讓火熱的太陽更是“火力全開”,真是讓我想馬上變身為一條美人魚,跳下那冰冰涼涼的水里。
妹妹和我躲在空調房,任由爸媽三催四請都不愿當那毒辣辣太陽的“巴比q”烤肉的食材。但實在無處躲藏,沒法子了,爸爸只好發下司令,宣布全家一起去海邊戲水,我和妹妹恨不得立刻奪門而出,媽媽看見我和妹妹神采奕奕、生龍活虎、蹦蹦跳跳的樣子,叫我們速速收拾泳衣、浮板、桶子……等,林林總總收拾好后,我們全家迫不及待的出發,清涼一“夏”,戲水“趣”了!
到了海水域場,一開始是心曠神怡、海天一色的美景,煩躁的身心,馬上暢快不已!我和妹妹奮力向那溫暖的沙灘,讓它擁抱我們的雙腳;再跳向溫柔大海,讓它懷抱我,但這片一望無際的大海,到處人山人海,擠得水泄不通!還好在這舒適的海灘上,可以把煩惱拋到九霄云外。突然,原來神采飛揚的妹妹,看見這滿坑滿谷的人,馬上變成膽小如鼠,真令人哭笑不得呀!
漸漸地浪花變大了,我游去浮標那兒,抱著浮板,感覺真是痛快極了!突然爸爸從背后襲擊,把我扔到水里,讓我嗆得花容失色不成樣子;爸爸和媽媽在海里捧腹大笑,于是我“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叫妹妹提一桶沙,馬上潑他們一桶沙子,換他們狼狽不堪,換我笑得人仰馬翻,更嘗到勝利的滋味呢!
太陽和月亮慢慢換班了,代表我們也該回家了。到了浴室我發現泳衣內有一大袋伴手禮——滿滿的沙子,真是“滿載而歸”呀!這一次的暑假旅程,真是趣味橫生、意猶未盡,真希望再來一次呢!
結束了這一次的旅行,讓人有點依依不舍,可是我好想和周公聊天,只好回家進入那奇妙的夢鄉,再回顧一下今天的旅行,暑假里最有趣的一天!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天都峰游記范文(17篇)篇四
一個一個的大紅燈籠,胖胖的,鼓鼓的,好像一個串起來的人參果。這么漂亮的燈籠在哪兒才能看到呢?當然是在燈會啦!
往前走,就會看見一個掛滿紅燈籠的.長廊,格外喜慶。在長廊的盡頭,有一條巨龍在不斷翻飛。巨龍的全身用燈光纏繞,一閃一閃的,眼睛炯炯有神,全身散發金色的光芒。在一邊看的人聲聲叫好。看那一對老夫妻露出歡喜的笑臉;看那小朋友呆呆地望著巨龍,而他的一舉一動都被他的媽媽用相機記錄下來;看那一對情侶,四目相對,露出甜蜜的笑臉。
再往前走香氣撲鼻,長長的小路兩邊全是各種風味小吃。哇!好大的章魚腳啊,比我半條胳膊都長,吃起來肉香四溢,香爽彈滑,鮮極啦。“紅柳羊肉串,十元十元!”這是攤主在吆喝,我忍不住吃了好幾串,柳條的清香使羊肉沒有一點腥氣,肥而不膩,瘦而不硬,一口下去,瞬間香氣四溢。吃了那么多肉,再來杯綠豆沙,甜絲絲的,整個人清爽下來,真是太美妙啦!
這里景美物美人也美,一切都那么美好!
天都峰游記范文(17篇)篇五
一個星期六,爸爸帶我到樅陽感受鄉村風情,我們的計劃是先打板栗再打糍粑。
打板栗的山叫馬鞍山,因形似馬鞍而得名,山上本來沒有路,因為有人曾走過,才形成了一條羊腸小道。一路上山路非常陡峭,爸爸在前面披荊斬棘開道,我像小猴子一樣手腳并用地跟在后面往上爬,路不僅難走,路邊的植物更是擾人,兩邊很多植物都帶刺,刺得我哇哇直叫,一不小心我還把腳扭了一下。半路上還有一些倒下來的樹木擋住去路,踩上去又濕又滑,好在有爸爸始終用大手牽小手使我一一順利通過。
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我們終于到達目的地———山頂,一登上山頂,我體會了到了詩人杜甫《望岳》中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山下的景色真美呀,爬山的辛苦被我拋到九霄云外了。在山頂我看見了一座小房子,在小房子的后面有一棵棵野生的板栗樹,一個個“小刺球”掛在板栗樹上,可愛極了!爸爸找來一根竹竿,對準一個板栗,“砰”地一聲,一個“小刺球”掉了下來,我急忙去撿,幸好我“全副武裝”,不然肯定特別扎人。把“小刺球”放入袋中后,我再去接爸爸打下來的“小刺球”。“小刺球”很快就裝滿了一整袋,但是還有很多板栗掉到了屋頂上,于是爸爸就上了屋頂,聽著屋頂上“咣咣”的聲音,我總有些心驚膽戰。爸爸把板栗掃了下來,我跑去一一撿起,結果撿了半袋子呢!
吃完香噴噴的農家午飯后,我們前往另一個人家打糍粑,不一會兒,我們便到達目的地。作為原料的糯米飯還沒煮好,我便在小池塘邊看了一會小魚兒,待糯米飯煮好了,打開一看,米飯粒粒晶瑩剔透,十分飽滿。叔叔搬出一個大石臼,還拿出一個十分古樸的木錘,老奶奶把糯米飯盛到石臼里,香氣四溢!我忍不住咽了下口水,叔叔就用這把木錘來打糍粑。這打糍粑還真有講究:打三下就得往木錘上抹點水,以防木錘被糍粑粘住。打了八九下后,奶奶把未成形的糍粑翻了一面繼續打,這樣重復幾次后,糍粑就打好了,奶奶將糍粑鋪在竹篩上,往上撒些芝麻,再切成塊,糍粑就做好了!我拿起一塊糍粑咬了一口,糯米和芝麻的清香融合在一起,好吃極了!我還帶了好幾塊回家給媽媽嘗嘗呢,媽媽也贊不絕口!
樅陽的鄉村風情,足以用一句話形容:景美,人更美!這天我走進鄉村,感受了大自然的魅力,體驗了大自然的樂趣,板栗和糍粑非常好吃,但需要努力和付出,我想學習和生活更是如此!
天都峰游記范文(17篇)篇六
去過一些地方,卻第一次想把一段旅程寫下來。
婺源的旅行期待了很久,攻略也看了很久,終于可以啟程。以前會覺得去婺源看到處可見的油菜花并不值得,但只有去了之后才會發現很多欣喜,當一直在照片里出現的景色突然展現在眼前,那種興奮,那種想立即拍下照片和沒有同行的家人分享的迫切,證明了這里就是“中國最美的鄉村”。
我們這一段旅程既省錢又不省錢。省錢:我們會盡量去找景點間的班車和景點內的免費轉換車,因為婺源沒有公交車,他們的拼車和小摩的隨處可見。不省錢:我們會感受每一處的婺源特色,會品嘗每一道婺源美食。
由于南京沒有直通婺源的高鐵,所以決定從杭州轉車。順道去西湖轉了轉。從南京到杭州再到婺源這一路鐵路景色,是我迄今為止見過最美的,或許因為是春天的原因吧,村落,花田,流水,船舶,深山,亭落......
天都峰游記范文(17篇)篇七
遠處巍峨的山峰聳入云霄,奔列峭拔,怪石崢嶸,周圍云霧繚繞,各種高聳入云的奇石竄出云面,露出了優美的身姿。今天,我與家人們來到了江西的葛仙村,這里氣候宜人,風景獨秀,有山有水,有樹林,還有當地人的風情,是個好地方。
到了晚上,這里就像古代的宋城一樣熱鬧,有熱鬧的小吃街,有正在狂歡的'ktv,有在表演著戲劇的劇樓……但是最熱鬧的就要數篝火晚會了,一共三堆篝火,至少有100個人圍在周邊,中間有一個人表演,正當我不注意時,那個表演的人拿著火炬直接把火一口吞了下去,全場的觀眾都震驚了,我也驚訝到:他難道是有燒燒果實的能力,這樣一把火直接吞下去,難道喉嚨不會燒壞嗎?這時,他抓了一個觀眾下來受罪,他直接叫那個觀眾嘴張開,然后又點燃火炬,那名觀眾也一口把火吞了下去,我驚了:表演者吞火也就算了,連觀眾都能吞,這里的人真是勇敢啊!
已經深夜了,我拖著疲倦而又興奮的身體走回去,葛仙村給我了快樂的一天。
天都峰游記范文(17篇)篇八
今天的行程是神女溪和白帝城。
導游介紹說:“三峽主要分瞿塘峽、巫峽、西陵峽三個峽谷。瞿塘峽以壯觀著稱,全長8公里,夔門最壯觀并聞名于世;巫峽以秀美著稱,巫峽有12峰其中神女峰最著名;西陵峽以險著稱,這里水流湍急。”一路上我們要游覽的的景點就是一些巖石,這些巖石都是天然形成的圖案覺得很神奇吧。而且在一路上導游也給我們講三峽大壩對人們的好處比如蓄水、發電、泄洪(防洪)的好處。
首先,我們游輪經過的是神女峰,大家知道是什么樣的嗎?我本以為是高大的山峰,可沒有想到,看上去它和我的“拇指”一樣大。據導游講述:神女峰叫望霞峰、美人峰,巫山十二峰之一,位于巫山縣城東約15公里處的巫峽大江北岸。一根巨石突兀于青峰云霞之中,宛若一個亭亭玉立、美麗動人的少女,故名神女峰。古人有“峰巒上主云霄,山腳直插江中,議者謂泰、華、衡、廬皆無此奇”之說。每當云煙繚繞峰頂,那人形石柱,像披上薄紗似的,更顯脈脈含情,嫵媚動人。每天第一個迎來燦爛的朝霞,又最后一個送走絢麗的晚霞,故名“望霞峰”。
我們經過了一道道山峰,天上的白云一會兒變成小貓在捉老鼠,一會兒變成小狗大叫。我們的游輪離神女溪越來越近了,我們換乘小輪船前往。我們聽著當地導游為我們解說,那里真是太好了,我真想讓時間過的慢一些再慢一些。來到溪水旁,我品嘗了當地山里人免費的礦泉水,還有一點甜味呢!回來的時候,我們還買了一些土特產,巫山神茶和何首烏。
下午三點鐘,我們來到了白帝城。據導游介紹:白帝城是觀“夔門天下雄”的最佳地點。歷代著名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劉禹錫、蘇軾、黃庭堅、范成大、陸游等都曾登白帝,游夔門,留下大量詩篇。廟內還陳列有瞿塘峽懸棺內的文物和隋唐以來73塊書畫碑刻。我還在十元人民幣背景圖的地方留了影呢!
天都峰游記范文(17篇)篇九
今年的五一假期比較特殊,我們不能外出游玩,只能呆在家里云賞花、云觀景當我看到三峽美景時,眼前立刻浮現起去年十一黃金周時,爸爸媽媽帶我去三峽人家游玩的情景。記得我們那時提前查閱了當地的旅游指導和注意事項,第二天早上四五點鐘就起床出發了,急切的心情使我精力滿滿。
經過五六個小時的車程,我們來到了三峽人家。換乘上專用的公交汽車前行。公交車行駛在彎彎曲曲的山路上,透過車窗,兩邊都被崇山峻嶺包圍著,遠處的山峰巍峨聳立!它們宛如一個個披著綠衣的巨人站在那里,威武雄壯!山腳下面是一條蜿蜒的大河,放眼望去像一條長長的白絲帶,這就是長江。大約半個小時的車程,我們來到了三峽人家的游輪碼頭,真正的游玩就開始了。我們快速登上游輪,轟隆隆的馬達聲伴隨著汽笛聲,游輪開動了。站在游輪夾板上,眺望江面,看到滾滾的長江水,像一匹匹駿馬一樣奔跑而去!兩處的山峰顯得更高大了。又經過了半小時的船程,我們就來到了三峽人家風景區。
我們快速下船,在導游的指引下,很快排成一條整齊的隊伍。跟隨著隊伍向前行走,這里出現了一條彎彎的小河,聽導游說,這河水是從山上流下來的。河水非常清澈,水中有很多小魚游來游去,像是在對我表示歡迎!水面上還有幾條三峽人用的獨木舟,獨木舟上蹲窩著幾只正在梳理羽毛的鸕鶿。沿著河水向上走,河畔上還有幾只轉動的水車。抬頭看兩邊,郁郁蔥蔥的山林,看上去真叫人心曠神怡。這時遠處傳來了優美的竹笛聲,放眼過去,是一位穿著漂亮土家族衣服的姑娘,她站在一只小小的竹排上,緩緩地向我們駛來。竹笛聲回蕩在耳邊,不時有幾聲清脆的鳥叫。高高的山峰、流淌的河水、美妙的音樂、好似一幅優美的山水畫卷,讓人陶醉其中!
三峽人家的風景美不止在此電視中解說員的話語,把我拉回了現實。我凝視著電視屏幕,深深的體會到:我們偉大的國家,不僅幅員遼闊,而且景色優美。我愛我的國,祝福祖國越來越強大!
天都峰游記范文(17篇)篇十
這次自駕游因時間短、路線長,原本沒有計劃去香格里拉,但因同伴強烈要求,大伙也覺得香格里拉距離麗江僅170余公里,這次錯過后恐怕很難再有機會單獨游香格里拉,遂決定壓縮其它景點的游覽時間,臨時增加游覽香格里拉。誰知香格里拉之行,卻成了我們此番自駕游的不快之旅。
我們從瀘沽湖出發,因環湖公路嚴重堵車,走走停停,停停走走,走出景區寧蒗段后又往前走了五六十公里,才在埡口上一家兼營著加水、收費廁所、便利店和飯館的停車場就餐,以換取露營場地和用水、用電。不想這個只經營雞和羊肉湯鍋的停車場,不僅讓我們吃一頓飯足足等待了一個半小時,還因所謂的“看錯了秤”使我們多買了2斤羊肉,近1000元的飯錢小貴得我們有些心痛。當然,我們并沒有怪老板“看錯了秤”,只是反省以后可不能再這樣胡亂點菜了。或許就這個心痛,已預示了前方的不快。
從停車場到麗江實際不到200公里的路程,但因其間修路的原因,需繞道一段幾十公里的鄉鎮山路。這條鄉鎮山路,路窄、坡陡、彎急,路面坑坑洼洼,凹凸不平,且有時霧鎖山頭,能見度極低。我們一行除我來自沿海平原外,其他都來自重慶豐都,駕車的同伴不僅學車時就是上坡起步,且都有豐富的山區道路駕駛經驗,但駕駛在這樣的道路上,他們也得聚精會神,小心謹慎,不敢有絲毫的大意。
不過,也算是因禍得福吧,就是因為繞道,我們才有了意外的收獲,有幸真切地目睹了玉龍雪山威容。走出霧罩路段不久,便是天高云淡,碧空萬里。我們遠遠看到前面大山巍峨屹立,高聳入云,山頂粉飾玉琢,晶瑩閃亮,群峰崢嶸,連綿起伏。
“看,雪山!”同伴中有人眼尖,驚喜地大叫。“雪山?!不會吧!”我和好友一樣,都不敢接受這突如其來的驚喜。我緊閉眼睛,睜開后又定睛細看,原來真的是雪山!其實,我們也是早就看見山上銀光閃閃,開始只認為是石頭的顏色,根本沒有跟“雪”聯系得起來,這可能是我們一路翻山越嶺均沒看見雪的緣故,也是幾天最高溫度一直二十七八度的原因。
后來到小鎮上加油時,老板告訴我們,這就是玉龍雪山,是中國最南的雪山,也是北半球最南的大雪山。玉龍雪山南北長35公里,東西寬13公里,共有十三峰,主峰海拔高達5600米。其中4000米以上的高山雪域長年積雪不化,白雪皚皚,猶如一條矯健的玉龍橫臥山巔,故名玉龍雪山。
麗江到香格里拉的路況就好了,一段是高速,其余是國道,除虎跳峽附近瓶頸路段堵車較嚴重外,其余基本暢通無阻。我們2點多到達麗江,5點多鐘就到了香格里拉。根據網友推薦的路線,我們準備先游覽納帕海依拉草原后再游覽香格里拉古城,故直接來到了納帕海依拉草原附近。按照網友的描述,這里就可以看到綠草茵茵、百花爭艷、牛羊成群的大草原,可實際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只是山腳一片寬廣的荒野,草木枯萎,破敗凄涼。領隊也怕被網友誤導,遂叫我們停車休息等待,他自己繼續開車去幾公里的景區探個究竟。
趁休息等待之際,我開始上網搜索那個叫“納帕海依拉”的草原。誰知這個草原并不叫“納帕海依拉”,她既是“納帕海”,又是“依拉草原”,真正的芳名是“納帕海自然保護區”,是“納帕海”和“依拉草原”的結合體。“納帕海”藏語叫“納帕措”,意為“森林背后的湖”。“納帕海”屬高原季節性湖沼,每年夏季時雨水充足,加之大量源自雪山的河流匯入,湖面增高,大部分草原被湖水覆蓋,便成了浩瀚“大海”。干旱枯水季節,湖面縮小,大部分地區又成為沼澤和草甸。“依拉”藏語意為“豹山”,因草原北面有一座被傳為“神山”的豹山,故得名“依拉草原”。
“好冷呀!”此時,天空飄著小雨,氣溫也已從中午時的二十七八度驟降了十幾度,同伴們紛紛鉆進汽車里添加衣服。“這個鬼地方,什么都看不到,還叫草原!”不知是因為冷還是因為旅途的疲勞,有人開始抱怨。“跑了這么一整天,人都累死了,明天再看看麗江,大理就不去了!”“就是啊!我也覺得恁個跑起要不得,人也遭不住。”其他人也像被傳染了似的,七嘴八舌,怨聲載道。
“算了,不想去的說一聲,明天先回去。”好友較有涵養,從不得罪人,但也頗為幽默,我開始以為他又開玩笑了,并沒在意。“不想去的統計一下,明天安排一輛車先回去。”好友接著又強調了一句,雖語氣平和,但一本正經。抱怨的同伴自覺尷尬,一時語塞,大家頗為不快。我因正上網搜索,注意力較為集中,雖知同伴們怨聲載道,但并不清楚原因。
一會兒,領隊駕車從景區回來,結果自然不言而喻。其實也不能怪推薦的網友,只能怨我們來的不是時候,既是非雨枯水時節,又逢深秋草木枯萎,自然是草原無草,而海卻非海了。我們決定放棄游覽依拉草原,先返回香格里拉市區找酒店住宿。一聽到找酒店住宿,大家紛紛表示贊同,情緒立刻活躍了起來,剛才的不快傾刻間煙消云散,因為大多都是幾天沒有洗澡了。
香格里拉的食宿都比較便宜,一般酒店標間單價在120元至150元之間,晚餐我們2桌每桌各點3葷4素1湯,其中主菜還是川菜做法的當地特產——水煮牦牛肉片,還喝了一箱啤酒,總計費用居然不足400元。舉世聞名的旅游勝地——香格里拉,食宿費用竟如此親民,這是我們始料不及的,不比“天價”景點,就是與鄰近的瀘沽湖相比,都相差幾倍。
香格里拉,英國作家詹姆斯·希爾頓在其著名的長篇小說《消失的地平線》中描繪為一個有著雄奇秀麗的峽谷、巍峨挺拔的雪山、美麗遼闊的草甸、神圣靜謐的湖水、金壁輝煌的寺廟、高深莫測的活佛,淳樸善良的藏民和各族同胞和諧相處的地方,從而成為世人向往、并苦苦尋覓的世外桃源。1997年,云南省政府歷經一年時間的考察后向世人宣布:舉世尋覓的香格里拉就是迪慶藏族自治州首府中甸縣。20xx年,中甸縣更名為香格里拉,這個人口密度為10人每平方公里,云南省面積最大、人口密度最低的小縣城從此名聲鵲起,成為世人向往的旅游勝地。
我們幾個不開車的計劃晚上先去看看香格里拉古城的夜景,第二天再和大家共游古城。誰知向飯店的老板一打聽,住處離古城雖有公交車,但晚上7點半就收班了,而走路過去則要40分鐘。我們吃過飯都已經8點多了,關鍵是晚上古城大多都關門了,就是過去了也不好耍。于是只好作罷。
第二天早上8點半,我們準時來到了香格里拉古城。天下著小雨,氣溫低至十幾度。由于前幾天白天最高氣溫一直在二十七八度左右,同伴們雖然都帶了棉衣或保暖內衣,但大家都沒有穿上,故而個個凍得發抖。古城的好多店鋪尚未開門,但那些經營土特產、圍巾披肩之類的店鋪則早已開門,男同胞們大包小包地采購牦牛肉、核桃等當地土特產,女同胞們紛紛擠進了賣披肩的店鋪,試了一件又一件,買來了色彩絢麗、頗具民族特色的披肩,立即披在肩上御寒,倒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
香格里拉古城一般指的是“獨克宗”古城,藏語意為白色石頭城,寓意月光城,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曾是雪域藏鄉和滇域民族文化交流的窗口,川藏滇地區經濟貿易的紐帶。相傳古城按照佛經中的“香巴拉”理想國建成,布局形似八瓣蓮花,是中國保存得最好、最大的藏民居群。
我最不喜歡景點購物,遂獨自冒雨前行,只想早點領略這雪域高原的世外桃源風光。不知是下雨的緣故,還是因為時間太早,街上行人稀稀拉拉,顯得特別冷清。這個舉世聞名的旅游勝地,居然連國慶黃金周都如此冷清,確也出乎我的意料。
說實話,近年來看的古城較多,大多千“城”一律,已無新意。香格里拉古城也不例外,除了比較獨特的藏民建筑特色外,幾乎只是濃濃的商業氣息,真的令人失望。好在“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當我失望地即將走出古城時,卻驚奇地發現前面的小山巔上聳立著一座奇特的建筑,顯得雄偉壯觀。
沿古城石板路走不遠,一拐彎便到了山腳。一塊長條形的石碑首先映入眼簾,上面直書“中國魅力民族風情名鎮”字樣,下面橫書“中央電視臺”,碑文為紅色舒體字,已有些陳舊。后查閱資料,知是20xx年中央電視臺《魅力中國·魅力名鎮》展示活動中,香格里拉的建塘鎮(即“獨克宗”古城所在地)榮獲“中國民族風情名鎮”稱號。
石碑旁有一口古井,為山腳正中位置,上山梯道就修在古井背后。古井用條石砌成,直徑約七八米。古井外有一方水池,方水池外又一方水池,與古井形成三層階梯狀。古井外側頂端有三個龍頭,井水從龍嘴里噴出,如三條白飄落進底下的方水池。方水池外側又有三個泄水口,水池滿時又自然溢至下層方水池。這不僅是可供全鎮人飲用的古井,也是一處美麗的園林景觀。
沿古井旁拾級而上,半山腰有一山門,題有“龜山公園”字樣,山門前是一座寺廟,山頂正中和左側各有一樓,飛檐翹角,層層重疊,錯落有致,金碧輝煌,頗具特色。最有特色的是右側的轉經筒。這座有5層樓那么高的轉經筒是世界上最大的轉經筒,筒身為純銅鍍金,金光閃閃,富麗堂皇。轉經筒上端篆刻著文殊、普賢、觀音、地藏四大菩薩浮雕,下端刻著佛家的八寶圖,筒內藏有經咒、無字真言等多種佛寶。據稱轉動一周,相當于默念佛號124萬聲,轉滿三周,就可以消災祈福,吉祥如意,大多游人都得去虔誠地轉動幾圈。
匆匆地游覽了獨克宗古城,我們遂啟程前往麗江。誰知在一個叫哈巴雪山觀景平臺上廁所時,幾個同伴又被巧舌如簧的藥托誘騙,購買了所謂的藏藥“星劍草”,共計損失6000余元。回想起一路行來本就諸多不快,加之同伴又遭購物誘騙,大家的心情也如當天的天氣般地陰沉。香格里拉,世人向往、并苦苦尋覓的世外桃源,卻成了我們此番自駕游的不快之旅。
天都峰游記范文(17篇)篇十一
星期六那天上午,因昨天老師建議我們班同學組織去人民英雄紀念碑那里去看看,美曰其美增強我們的愛國觀念,其實不過去玩而已。
天氣很悶熱,所以我原本不打算去,原因也有一點,就是要畫畫。但我還是去了,只是不和同學們同路而已。去那里,要轉幾躺車,太麻煩了,我是個簡單化的人,所以我決定就不下車,直至車停為止,那紀念碑以后有機會再去也不遲。
我坐的車是直至通達兩院,其實我是個不愛旅游的人,兩院也算是家鄉的一個旅游景點,聽很多同學都說這里很美,被熏染,我倒想去看看究竟。
我突然覺得那對新人好幸福,好幸福。
天都峰游記范文(17篇)篇十二
“三峽人家”被稱為是三峽最美的地方。這一次來游三峽,當然要去三峽人家看看土家族的人文文化。
走在兩山之間,看著清澈的山泉與墨綠的山,聞著新鮮的空氣,在感覺愜意的同時心想:這里的人一定很長壽吧!就在大家都傾聽著周圍的昆蟲鳴叫時。突然聽到了女生的歌聲,歌聲既嘹亮又很有穿透性。大家都感覺驚訝和奇怪。抬頭一看,在山腰處果然有一個背著竹籃的乖么兒(土家族語言,形容未出嫁的.女性。)在唱歌。就在此刻,另一座山上,馬上有一個男性唱起歌來,這一唱一和,可真有趣極了。這景象我只在書中看到,卻從未在現實中看過。
看過這情歌對唱,又看到了一只小船。漁船上有幾只鳥,奇怪的是這些鳥的脖子和嘴特別長。父親告訴我這些鳥可以下水捕魚,它們可是漁夫的好幫手!在這些魚的旁邊有一個穿著斗笠的人,正在休息。毋庸置疑,他就是漁夫了。看到這一幕,我不禁想到了我以前學過的一首詩: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據說土家族的婚嫁很有特點,是哭嫁。可是結婚高高興興的,為什么要哭呢?懷著這樣一個大問號,我們觀看了土家族獨有的哭嫁表演。首先女方的父親出場了,他在臺上用土家族的方言說了許久。臺下的觀眾雖都聽不懂,但都應和著,一點兒也不尷尬,反而很熱鬧。接著就是打扮的漂漂亮亮的新娘出場了,她站在樓上,拿了個大紅球,掃視了一下大家,徘徊了許久。要知道偷盜誰誰就要假扮做新郎,最后一個青年接住了,新娘回到了自己的床上,與自己的姐妹們痛哭起來。聽導游說,以前婚事由父母定,新娘不愿意,邊用哭表示自己的控訴,到了現在就成了文化傳統。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次旅游讓我受益匪淺,讓我感受到了獨特的異土風情。
天都峰游記范文(17篇)篇十三
6月10日,我們在輝煌旅行社的組織下,于上午7:30專車直向江西婺源。中午時分在婺源吃罷飯,下午結伴游婺源清華鎮,清華鎮位于婺源縣北部的五峰尖北麓,距縣城約25公里,素有“千年古鎮”之稱,并以“清溪縈繞,華照增輝”而得名,最有名的景點是彩虹橋。該橋橫跨在清華鎮北側河上,它始建于南宋,距今已有800多年歷史,是古徽州現存最古老、最長的廊橋,被譽為“中國最美的廊橋之一”。
彩虹橋四墩五孔,全長140米,寬6.5米。橋基四墩呈半截船形,用青石疊砌而成,墩前端植有綠草花卉,墩尾是粉墻閣亭,亭中設有石桌石凳,盛暑供人納涼歇晌,下棋品茶,廊亭兩側有圍欄和長廊供行人憑眺休憩。
彩虹橋下不遠處有人工建造的石碣,它可以抬高水位,使上游的水流速減緩,減少了河水對橋墩的沖擊力,保護了上游彩虹橋,同時還形成了較大的水域,使水中的魚蝦得以繁衍。利用水位抬高后形成的落差可以使水邊的水碓舂米,磨粉等。古人做的這個石碣無不展現了他們的聰明和才智。欣賞完石碣后,我們從清華鎮順著當年拍《閃閃紅星》電影的線路沿山而上,遇谷而轉,看兩邊“行沖江薄薄輕輕霧,看放重重疊疊山”(宋﹒范成大句),薄霧在山頭慢慢移動,山溪在深谷中輕輕唱歌。這邊頂接白云,那邊山峰連藍天。滿目蒼翠綿亙,郁郁蔥蔥。我們來到了__部隊當年活動的地區,婺源的東北部鄣公山,這里“盤踞徽繞三百里,平分吳楚兩源頭”,山顛擂鼓峰海拔1629.8米。山上有清風嶺,瀑布泉,龍井,仙人澗,仰天臺,站立鐵索橋上,觀八方景奇而秀,游人如云。
晚住宿婺源賓館,6月11日上午,游距縣城12公里處秋口鎮李坑,李坑四面群山環抱,山清水秀,風光旖旎。村外兩條山溪在村中匯合為一條小河,河流兩岸鱗次櫛比的古建筑黑墻黛瓦,沿溪而立,保存完好,布局也極具特色。河上建石、木、磚各種橋梁數十座,山溝水色與古民居融為一體,相得益彰,構筑了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美麗畫卷。
李坑自古文風鼎盛,人才輩出。宋清幾百年間,全村出了18名進士,一位狀元,出任七品以上的文武官員32人,還有一名飽讀讀書能歌善詩的文士留下傳世佳作29部。即使“”破四舊,這里的人都韜光養晦,人心思靜,一切老舊設施都完好無損,才得以在今天大放異彩。
我們游罷了李坑看江灣,自古以來,江塆就是通往皖、浙、贛的交通要道,這里獨特的區位優勢,使得江灣在千余年里,由一個防御型村落發展成為一個經貿繁榮,群賢輩出,鐘靈毓秀的千年古鎮。據民國《婺源縣志》記載:江灣通過科舉等步入仕途,出任七品以上文武官員者有24人,江灣潛心著書立說,光耀詞林者計19人,著作達92部,且都是歷代名人,難怪出現了江澤民主席這樣的后人。江灣至今還保存著三省堂。敦崇堂、培心堂、藤家老屋等一大批徽派古建筑和江永紀念館等景點,古村古風古韻,極具歷史價值和觀賞價值。
因旅行社的緊縮安排,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江西東北部婺源還有千年古商埠汪口,生態綠洲曉起、清代商賈莊園延村,《聊齋》影視村思溪,仕宦名村理坑,山里水鄉游山,山中桃源慶源,它們都留給了我們無盡的思念和遐想。
天都峰游記范文(17篇)篇十四
春節,爸爸開著車帶著媽媽、哥哥和我去參觀三峽。在路上,媽媽告訴我,三峽大壩工程包括主體建筑物及導流工程兩部分,全長約2309m,壩高185m,于1994年12月14日正式動工修建。媽媽驕傲地說:“三峽截流時,還在截流口上留了影。”路過一個山峰的時候,媽媽讓我看,說像不像睡著的毛爺爺,我看了還真像!經過1個小時的路程,我們來到了舉世聞名的三峽大壩。
我們首先來到其中的一個發電機房,看見有6個龐然大物,他們發出了“轟轟”的巨大響聲。媽媽說,那就是發電機,我們用的電都是從這里出來的。我問媽媽,水怎么變成的電。媽媽說,這是物理原理,通過發電機,將水能轉換成電能。我們要好好學習,才知道的更多。
參觀完發電機組,我們來到185平臺,這就是三峽大壩。我和哥哥在上面跑來跑去,看著這條長長的大壩連接著兩岸,阻擋著從上游來的江水,大壩兩邊的水位差很大,媽媽說水位差最大上游可達到175m,下游可達到63m,所以我們腳下踩著的大壩也叫185平臺。我很驚訝這個大壩要建造得多么堅固呀!水很清澈,就是沒看見魚,可能是冬天的緣故,我有一種想跳下去游泳沖動。我看著長江兩面的大山,早上下了點小雨,霧蒙蒙的。媽媽念出了李白的《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講的就是當年這里的情景。
我的外公、外婆,舅舅都是三峽大壩的建設者,看著這雄偉壯觀的大壩,我感到自豪,驕傲!也為我的祖國驕傲。我要好好學習,長大后為祖國盡一份自己的力量。
天都峰游記范文(17篇)篇十五
到了方巖,眼前是一座高大雄偉的石碑門,它像巨人一樣矗立在方巖腳下。石碑門是用石頭石切成的,上面雕刻著許多精美的圖案。頂端盤繞著兩條飛龍,飛舞著爪子,遠遠望去威風凜凜,栩栩如生。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十一長假,我回到了老家永康,和家人們一起再次游覽了方巖。
通過檢票口,我們興沖沖地往上跑。山路蜿蜒曲折,像一條龍匍匐山間。路邊小草翠綠,苔蘚滋潤。不知不覺我們走到了山腰,一座閣樓呈現在眼前。相傳方巖開山祖師“正德禪師”最初在此修行,人們把這兒稱作“羅漢洞”。羅漢洞旁有蛟龍泉水,泉水清澈,不遠處還建有一個精致的步云亭。自亭向上,一座長數百米,盤旋而上的飛橋迅速地映入眼簾。飛橋猶如仙女的飄帶,隨風飄浮,又如飛流而下的瀑布,瀑泉聲情并茂的吟唱,時而高亢,時而悠長。望著這如畫的景色,我感覺自己仿佛正慢慢地融入了這奇險的飛橋之中,徹底地融化在了這畫卷之中。我們繼續向南走。走進了南巖景區,我們首先登了圓夢塔,矗立塔頂,俯瞰南巖景區,金鋼經照壁、民俗廣場、胡公詩廊、胡公石塑頭像,盡收眼底,令人心曠神怡,真是“南巖日色冷青松,長與白云共一峰。半醉流霞紅映臉,先鞭肅肅鎮蛟龍。”走出圓夢塔,漫步叢林,見廣場周圍群花競放,綠草如茵,生機勃勃,心中舒暢無比。
正月十二,我們一家人"故地重游"這里山水如畫,風景優美.吸引了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
到了方巖,眼前是一座高大雄偉的石碑門,它像巨人一樣矗立在方巖腳下。石碑門是用石頭石切成的,上面雕刻著許多精美的圖案。頂端盤繞著兩條飛龍,飛舞著爪子,遠遠望去威風凜凜,栩栩如生。
看著陡峭的石階和鵝卵石鋪成的小路我們一步一步往上爬。登上天門,回頭望這彎彎曲曲的小路,好像一條盤繞在山間的蛇。這是美不勝美啊!
有說有笑我們來到了寺廟。進入寺門只見胡公坐正中,他滿面紅光,一臉慈祥。聽爸爸說:“胡公是古代的一任清官,他為老百姓做了許多好事,后人感謝他把他奉為神仙來祭拜他”。我也燒燒香給他拜拜,還求了一張學習的簽,助我在新的一年里學習進步跟同學團結友愛,好好做老師的小助手。
我們離開了這神奇、秀麗的方巖,留下這美好的回憶。
這天凌晨三點鐘,睡眼惺忪的我迷迷糊糊地上了車。不知過了多久,被喚醒的我沖四周一看,灰黑一片,這是哪嘛!但是慌亂之中,只好緊跟著爸爸媽媽上路。越往上走,天越發亮起來了,看著從山上下來的人個個精神抖擻,我的步伐也越來越輕快了。
進入大門,連接地面和山頂的是陡峭的臺階,他是由水泥砌成的。中間夾帶著鵝卵石,比普通的水泥路更有一番風趣。石階兩邊,種滿了“歲寒三友”之一—竹。他們穿著碧綠的衣裳,有著極強的生命力,為美麗的方巖又增添了許多生機。
我們好不容易爬過了“天門”,來到了“天街”。天街的路,相對來說有點平坦的感覺,雖然現在天才蒙蒙亮,但是旁邊的商店卻燈火通明。有時輕聲的吆喝著,似乎怕打破了方巖的寂靜與祥和。
正當我戰戰兢兢地走過天橋時,往兩側望,哇!到處是云霧迷蒙:有的像一條絲帶;有的像面紗一樣蓋“在”山的臉上。
天都峰游記范文(17篇)篇十六
周六,我們全家和童童一家一起去了溫江綠道。我們租了自行車,然后就騎進了綠道。我跟媽媽騎一輛車,爸爸和奶奶騎一輛車。
一開始,我們就看到了一條河,叫江安河。沒有起風的時候,河水清澈見底,只可惜我沒有看見一條魚;風吹過的時候,河面波光粼粼,河岸邊的蘆葦順著風搖擺著。綠道彎彎曲曲,聽人說沿著河岸騎,一直可以騎到青城山。我們在綠道上飛馳而過,好像一只只跳舞的小鳥。在綠道上,每過十分鐘,就會看到一個休息站。雖然那只是一個涼棚和一張座椅,可是我對它印象很深刻。因為休息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吃到很多香香的零食。
我們在綠道上騎得很開心!如果你不去,你一定會后悔的;如果你去了,你就一定能感受到里面的風景是多么漂亮,空氣是多么新鮮啊!
天都峰游記范文(17篇)篇十七
7月6日上午我們一起乘著面包車來到三清山的腳下。我看見有纜車,纜車可以把旅客從山下送到半山腰。我們也坐纜車上山,我覺的很舒服。到了半山腰,我們就得自己走。導游說:“這塊巨石叫巨蟒出山。”
我們一看真像。我們還看見古時候大臣呈給國王的奏章。我們又走呀走……走呀走……終于走到山頂,上面有許多賣東西的攤子。其中有一個同伴去吃方便面,我對爸爸說:“我要買個玩具蛇。”爸爸說:“山上的東西太貴。”我說:“為什么?你怎么知道?”爸爸說:“因為山上的東西是別人從山下挑上來的,所以很貴。”我聽了爸爸的話就不買了。
在山頂上玩了會,我們就開始往山下走,先經過一座“鐵索橋”,有個二年級的大朋友因為害怕,所以不敢一個人過橋,急得哭了,他媽媽把他扶過了“鐵索橋”。而我卻覺得走在上面很穩,我一個人輕松地過了橋。
快要到半山腰的時候,我看見一個“品”字,我大聲喊:“我看見一個品字。”爸爸說:“是品字石”。導游說:“是你先發現的。”到了纜車那里我們坐上纜車下山。爸爸給我拍了一張照,跟三清山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