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計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教學工作計劃可以促進教師自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素養的提高。
社會清明節的由來教案(優質15篇)篇一
1、認識本課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元宵節的民俗風情。
3、了解元宵節的風俗,激發學生對中華民族的熱愛。
親愛的`伙伴們:出來,現在就讀給大家聽!(范讀)。
2.大家想讀嗎?自己試一試!并注意哪個音節出現的次數最多。
3.找一找,元都藏在哪些詞里?(指名說)用筆把它們圈起來!然后四人一組,互相幫助,試讀這些詞。
4.指名讀,大家一起試一試!(屏顯:元宵節湯圓團圓圓又圓)。
5.給“圓”字開花,了解“圓”的意思,滲透“團圓”含義。
7.四人一個小組,把你識字的方法、竅門說一說。
8.以小組為單位匯報識字情況,并進行擴詞、說話練習。
9.滲透“元宵節”的來歷,創設意境,“送生字寶寶回家”。(屏顯:學生喊出生字寶寶的名字,認對后生字寶寶歸位)。
10.游戲:“摘燈籠”。(想一想,本課生字都會認了,再舉手“摘燈籠”。)。
11.“開火車”讀詞卡,為朗讀兒歌做準備。
三、指導朗讀。
1.自由讀兒歌。
2.學生讀,學生互評。
3.師范讀,引導學生有節奏地讀。
4.同桌互讀。
5.今年的元宵節過得怎樣?你能用一個詞來表達嗎?(學生自由發言)讓我們把這種心情帶入課文再讀一讀!
6.剛才在讀課文的時候,你想到了什么?(引導學生邊想邊讀)。
7.請讀得最有感情的同學上臺表演。(創造性地朗讀)。
8.還有哪些有趣的活動也在今天舉行?(拓展學生思路)。
9.讓我們把美好、團圓、幸福、有趣的元宵節讀出來吧!(想讀的同學可以站起來,能背的同學就背)。
四、創新拓展。
1.我們中國還有哪些傳統節日?你能用這樣的句式給大家說一說嗎?(屏顯:______,_______在一起______。)。
2.有一個節日,和元宵節很像,月兒也是圓圓的,你能猜出是哪個節日嗎?
3.如果我們把《元宵節》改成《中秋節》,你覺得行嗎?試一試!
社會清明節的由來教案(優質15篇)篇二
1引導幼兒了解西方的傳統節目--圣誕節,感受圣誕節歡樂的氣氛。
2通過開展圣誕節同樂活動,讓幼兒與家長一起體驗慶圣誕迎新年的快樂,加強家長與子女之間的情感交流,增加老師與家長之間的溝通機會。
3通過開展一些列活動,展示本學期學習部分成果,讓家長能感受到幼兒在園的變化和取得的成績。
1環境布置
(1)各班老師負責做好每個班圣誕墻飾的環境布置,烘托圣誕氣氛。
負責人:各班老師
時間:12月24日之前
(2)走廊和操場的圣誕環境布置(墻飾,吊飾等)
時間:12月20日-12月23日
(3)活動現場布置
時間:12月24日以上環境布置,所需材料請各班老師充分調動家長和幼兒收集,如有需學校提供的,請提前將所需材料及道具的計劃,交與辦公室處,提前做準備。
2圣誕準備:
(1)幼兒彩紙圣誕帽每人一頂(教師提前做好);幼兒禮物每人一份(請幼兒和家長共同準備)
(2)小獎品若干,圣誕樹一棵,成人圣誕服裝一套,彩燈,鉑金紙,彩帶,氣球等
(3)卡片類:跟圣誕節有關的圣誕卡片
(4)化妝飾物及相關的.化妝品(各班教師負責)
3圣誕節目歌曲磁帶準備
請各班老師將節目的磁帶等準備好于12月20日交到辦公室
4各種活動所需要材料:(根據游戲需求所準備)
(一)12月24日下午16:50家長入場
(二)6:00活動正式開始
(三)活動環節
1主持人致歡迎詞,并講解圣誕節的由來
2節目:《happynewyear》小一班學前班
3節目:《我真的很棒》寶寶班
4節目:《禮儀主題歌》小一班
5節目:《健康快樂動起來》學前班
6親子活動:搶地盤(寶寶班)材料準備:呼啦圈,音樂,家長和幼兒各5人活動過程:將呼啦圈圍成一個圈,一位家長抱起幼兒圍在呼啦圈外面,音樂起,家長圍著圈走動,當音樂停,家長抱起幼兒跑到呼啦圈里面,沒有搶到地盤的家長被淘汰,游戲繼續,減少一個呼啦圈,以此循環,直到評出優勝者家庭。
7節目:誦讀《弟子規》小一班學前班
8互動游戲:過氣球材料準備:氣球,繩子音樂游戲過程:兩位老師拉著系有氣球的繩子,音樂起,家長排隊過線,繩子逐漸減低,最后能堅持的,就是優勝者。
9節目:《鈴兒響叮當》小一班
10節目:《我真的很不錯》學前班
11親子游戲:疊報紙材料準備:報紙游戲過程:將2張4開的報紙放在地上,每張報紙上站3個人(一家人),聽老師口令,將報紙對折,一家人想辦法站在上面,報紙越折越小,看那一家能堅持在最后就是勝利者。
12節目《英語律動》(學前班)
13童話劇--圣誕節的來歷。
14圣誕老人出現,給幼兒分發禮物。
15全體合唱一一《鈴兒響叮當》
16互贈禮物,并說"merrychristmas"
17活動結束。
社會清明節的由來教案(優質15篇)篇三
了解清明節的習俗,懂得用文明的方式表達對親人的思念。
掃墓圖片(獻花、植樹、送食)、清明節的課件。
一、談話導入:
小朋友知道春天是什么樣子的嗎?(桃花開了,小草發芽了,小動物也出來曬太陽了,還有輕輕的風)
師:在這個美麗的節日里,有一個特別重要的節日,你們知道是什么嗎?
二、介紹清明節
師:清明節是個什么樣的`節日,在這個節日里,人們都干些什么呢?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爺爺奶奶,那你爺爺的爺爺你們見過嗎,他們都去哪里了?(去世了)。他們去世以后,人們非常想念他們,就在每年的清明節去墓地看他們,所以呀,清明節就是去拜祭死去的親人,表達對他們的思念。
三、清明節掃墓
到了清明節呀,人們就要去拜祭死去的親人,你們知道怎樣拜祭嗎?(引導幼兒說出一些拜祭的方式,如,送花)
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現在的人們是怎樣拜祭死去的親人,表達對他們的思念的。
1、播放圖片
2、幼兒講述
3、教師小結(人們把最美的花獻給親人,有的給他們敬酒,還有的通過植樹,表達對他們的思念,告訴他們你很想念他們)
四、清明節的習俗
通過播放課件,了解一些清明節的習俗。
五、小結,結束
社會清明節的由來教案(優質15篇)篇四
1.知道吃青團是清明節的重要風俗習慣。
2.幼兒嘗試做青團,體驗制作的樂趣和成功感。
1.拌有艾青的糯米粉團,餡料,裝青團的盤子,桔葉等若干。
2.請幼兒洗凈雙手。
2.教師將綠色粉團和白粉團進行對比,讓幼兒說說有什么不一樣?(顏色)
3.教師介紹綠米粉團是加入了艾青,出示實物艾青。
三.觀看錄象(幼兒邊看教師邊講解
1.采摘艾青、
2洗凈剁碎艾青
3.和面
4.做青團
5.蒸青團
6.教師演示做青團先將米粉團圓,用大拇指在米粉團中挖一個坑,然后將大拇指放在坑內,其余四指放在外邊,把米粉團捏成碗狀,再將餡料放入,最后把洞口封住,團圓,擺在桔葉上放入蒸籠。
四、引導幼兒做青團.
1.觀察幼兒做青團的過程,幫助有困難的幼兒。
2.提示幼兒做不同形狀的青團。
五、延伸活動品嘗青團,體驗勞動后的喜悅。
在本次的活動中,幼兒能較快的掌握兒歌,但是在玩游戲的時候,出現了一些小問題,如:一開始讓他們手拉手邊轉邊念兒歌,本以為很簡單的一個環節,有個別調皮的幼兒就拉著跑,導致有幼兒就摔倒了,不過經過提醒后,就沒有這種現象發生了;還有最后幼兒做青團的環節,兩個抱在一起,大部分都會抱對,數量增加了就出現了很多的錯誤,有些能力稍微差點的孩子就亂抱。不過幾次游戲以后,大部分幼兒都能掌握游戲方法了。
我覺得下次游戲時,可以再增加一項比賽的環節,把幼兒分成紅、黃兩隊,根據老師的提示,進行比賽,看哪對幼兒能根據老師的提示,正確的“做”出青團。如果“做”錯了,就退出游戲,最后哪對人數多,哪對就獲勝。
社會清明節的由來教案(優質15篇)篇五
1.簡單了解清明節的由來和傳統習俗,樂于參與清明節的`活動。
2.初步體驗懷念先祖、懷念革命烈士的情感。
活動難點:體驗感受清明的氣氛,懂得懷念先祖與革命烈士。
一、開始部分。
古詩導入:《清明》。
師:這首古詩里藏著一個節日,你們知道是什么節日嗎?
二、基本部分。
清明節到了,都有哪些習俗呢?
幼兒自由講述。
2、交流:
師:清明節是什么時候?為什么會有清明節呢?在清明節這天我們都要做些什么?(根據幼兒回答教師出示相應圖片。)。
3、引導幼兒初步體驗懷念先祖,懷念革命烈士的情感。
(1)出示掃墓圖片。
師:瞧!他們在干什么?為什么要去掃墓呢?
小結:每年清明前后,為了表達對已經去世的親人的懷念,我們都會去他的墓前祭拜,表達哀思。
(2)出示革命烈士陵園掃墓圖片。
三、結束部分。
教師播放關于"革命烈士"的事跡,請幼兒觀看,引導幼兒了解"烈士":董存瑞、黃繼光、消防英雄等。
社會清明節的由來教案(優質15篇)篇六
1.知道清明的天氣。
3.體會音樂與古詩的意境,感受古詩的優美韻律。
經驗準備:孩子對清明節有初步的概念。
課件準備:故事音頻《清明時節雨紛紛》;故事插圖《清明時節雨紛紛》3張;古詩音頻及伴奏《清明》;古詩插圖《清明》。
播放故事音頻及插圖《清明時節雨紛紛》,引導幼兒初步認識清明節。
——清明節是在什么季節呀?常常會是什么天氣?
——在清明節,很多人會做什么呢?
小結:清明是我們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在這個節日里,人們懷念祖先、感受春天萬物蘇醒帶來的歡樂。
交流討論,鼓勵幼兒說出更多的清明節習俗。
——你們家在清明節會做什么呢?
——除了剛才故事里說到的踏青、掃墓,你知道清明還有什么習俗嗎?
小結:清明節的`習俗豐富有趣,有踏青、掃墓、吃清明果、蕩秋千、插柳、放風箏等。
播放古詩音頻《清明》,引導幼兒欣賞。
——這首詩描述了什么樣的天氣?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
小結:這首詩描寫了在清明的微微細雨中,作者看到路上行人懷念逝去的親人的愁苦,心里也有濃濃的憂愁。
師幼一起朗誦古詩,進一步感受古詩的韻律美。
1.再次播放古詩音頻《清明》。
2.帶領幼兒朗誦故事,提醒幼兒注意語調的抑揚頓挫。
社會清明節的由來教案(優質15篇)篇七
1.欣賞各種各樣的花燈,進一步感受花燈豐富的外形、色彩、圖案等特點。
2.能大膽地用連貫的語言講述自己的經驗和觀察中的發現。
3.產生自己制作花燈的愿望。
4.體驗節日的快樂氛圍。
5.愿意積極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園內布置花燈展。
1.參觀花燈展,感受花燈的多種多樣。
(1)進入展廳,提出參觀要求。
(2)自由結伴欣賞和交流。
(3)集體交流自己的感受與發現。
2.選擇自己最喜歡的`花燈欣賞并講述。
(1)教師示范講述,為幼兒提供欣賞和講述的思路。
(2)幼兒選擇自己最喜歡的花燈進行欣賞。
(3)幼兒講述自己最喜歡的花燈。
(4)歸納、豐富講述經驗。
3.拓展思維,激發自制花燈的愿望。
(1)回憶已有經驗,進一步了解花燈的多樣性。
(2)欣賞用廢舊材料制作的花燈,激發自制花燈的愿望。
社會清明節的由來教案(優質15篇)篇八
1、樂于和小朋友一起熱熱鬧鬧的過節。
2、認識圣誕節。
3、會用豐富的色彩和多樣的圖形裝飾圣誕樹。
避免幼兒用色的單一性,強調裝飾的豐富多彩。
2、圣誕節的圖片、實物收集,如圣誕帽、圣誕老人、長襪子等。
3、圣誕樹的圖片若干。
4、教師裝飾好的圣誕樹圖片。
一、導入環節:
主要是講述圣誕節的來歷,它的時間,它是西方的節日,但是在我們國家現在也很流行。
二、基本環節:
1、展示圣誕節的圖片和實物,并講解他們各自的作用。比如:長襪子是平安夜的小朋友收禮物用的;圣誕老人是給小朋友送禮物的;圣誕帽和圣誕樹、彩燈等等是裝飾節日氣氛的。
2、觀賞圣誕樹圖片。讓小朋友觀賞各種各樣的圣誕樹圖片,引起幼兒創作的興趣,也為幼兒的創作的表象。“小朋友們,圣誕樹漂亮嗎?”“漂亮”“那小朋友想不想自己裝飾一顆圣誕樹啊?”“想”。“那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裝飾圣誕樹吧”。
3、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圣誕樹上的飾品以及顏色等等,然后展示教師的范畫。
4、幼兒自己動手裝飾圣誕樹,教師講解要求并巡回指導。“小朋友們可以畫出你喜歡的樹,然后在樹上掛滿你喜歡的飾品,圖上你喜歡的顏色。我們的顏色樣變化多樣,不要只用一種或者兩種顏色。”
5、教師巡回指導。主要是指導幼兒用豐富的飾品和顏色來裝飾圣誕樹。
三、展示幼兒作品,并作出。
將幼兒作品全部貼在黑板上,并一一。特別要注意的'方式方法,不能用整齊劃一的標準來衡量作品的好與差,而應該從幼兒的實際水平和能力出發,找出幼兒作品的閃光點,給予肯定的正面的。對不是很到位的地方應該親切的提出建議。
四、延伸環節。
讓幼兒了解有關圣誕節的音樂方面的知識,比如有《鈴兒響叮當》這首哥,讓幼兒聽一聽。然后每位幼兒帶上一頂圣誕帽和老師一起聽著音樂,一起過一個快樂的圣誕節。
社會清明節的由來教案(優質15篇)篇九
1、了解清明節的'習俗,懂得用文明的方式表達對親人的思念。
2、通過活動,對清明節有印象。
掃墓圖片(獻花、植樹、送食)、清明節的課件。
1、談話導入:
小朋友知道春天是什么樣子的嗎?(桃花開了,小草發芽了,小動物也出來曬太陽了,還有輕輕的風)。
師:在這個美麗的季節里,有一個特別重要的節日,你們知道是什么嗎?
2、介紹清明節:
師:清明節是個什么樣的節日,在這個節日里,人們都干些什么呢?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爺爺奶奶,那你爺爺的爺爺你們見過嗎,他們都去哪里了?(去世了)。他們去世以后,人們非常想念他們,就在每年的清明節去墓地看他們,所以呀,清明節就是去拜祭死去的親人,表達對他們的思念。
到了清明節呀,人們就要去拜祭死去的親人,你們知道怎樣拜祭嗎?(引導幼兒說出一些拜祭的方式,如,送花)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現在的人們是怎樣拜祭死去的親人,表達對他們的思念的。
教師小結(人們把最美的花獻給親人,有的給他們敬酒,還有的通過植樹,表達對他們的思念,告訴他們你很想念他們)。
4、清明節的習俗。
通過播放課件,了解一些清明節的習俗。
5、小結,結束。
社會清明節的由來教案(優質15篇)篇十
1、了解清明節的習俗,懂得用文明的方式表達對親人的思念。
3、了解節日的來歷,知道節日的日子及習俗,樂于參與節日的活動。
4、增強思維的靈活性。
掃墓圖片(獻花、植樹、送食)、清明節的課件。
1、談話導入:
小朋友知道春天是什么樣子的嗎?(桃花開了,小草發芽了,小動物也出來曬太陽了,還有輕輕的風)。
師:在這個美麗的節日里,有一個特別重要的節日,你們知道是什么嗎?
師:清明節是個什么樣的節日,在這個節日里,人們都干些什么呢?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爺爺奶奶,那你爺爺的爺爺你們見過嗎,他們都去哪里了?(去世了)。他們去世以后,人們非常想念他們,就在每年的清明節去墓地看他們,所以呀,清節就是去拜祭逝去的親人,表達對他們的思念。
3、清明節掃墓。
到了清明節呀,人們就要去拜祭逝去的親人,你們知道怎樣拜祭嗎?(引導幼兒說出一些拜祭的方式,如,送花)。
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現在的人們是怎樣拜祭逝去的親人,表達對他們的思念的。
(1)播放圖片。
(2)幼兒講述。
(3)教師小結(人們把最美的花獻給親人,有的給他們敬酒,還有的通過植樹,表達對他們的思念,告訴他們你很想念他們)。
4、清明節的習俗。
通過播放課件,了解一些清明節的習俗。
5、小結,結束。
社會清明節的由來教案(優質15篇)篇十一
1.初步理解古詩內容,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象。
2.對古詩吟誦有興趣,嘗試按古詩的'節律吟誦。
掛圖、課件、視頻。
1.師:剛才我們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節發生了什么事情呀?
2.幼兒討論交流。
1.教師講解:小朋友你們知道現在是什么季節嗎?(春天)對!春天到了,小鳥都飛回來了,花兒也都開了,春天里有一天叫做清明節,你們說清明節都要干什么呀?(幼兒自由回答)
2.教師總結:清明節時人們踏春掃墓的日子,古時候有一位叫杜牧的詩人,在清明節這天寫了一首詩歌,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3.教師播放vcd請幼兒觀看。
4.教師向幼兒介紹這個老人就是行人,這個小孩是牧童,這幅圖描繪的就是行人在清明節向牧童問路的情節,這首古詩說的也就是這個情節。
1.教師有表情、有節奏的朗誦,請幼兒欣賞。
2.教師再次朗誦,請幼兒邊聽邊對照圖片內容。
3.教師請幼兒回答有沒有在詩歌中聽到什么?教師朗誦第三遍,請幼兒慢慢地跟讀。
4.教師請幾個小朋友出來表演,可以邊念邊對照圖片,教師在一邊進行指導提醒,可以輪流請幾批幼兒。
5.請幼兒再次朗誦詩歌1-2遍。
師:小朋友們,你們回家可以把這首古詩朗誦給爸爸媽媽聽,也可以和鄰居的小伙伴分享哦。
社會清明節的由來教案(優質15篇)篇十二
我們的祖國是一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古代就有四大發明馳名海外,哪四大發明呢:印刷術、火藥、指南針、還有造紙術。小朋友們想要了解祖國,就先得了解四大發明,那么我們就從我們最親密的紙(造紙術)開始說吧。
1、培養幼兒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情感,珍惜每一份資源,做到不浪費,養成良好的環境意識。
2、培養其口頭表述能力,通過聽故事,能獨立的完整的將大意概述出來。
3、了解紙的由來,學會利用紙,包括廢物利用和循環利用。
4、愿意從自身做起,做節約用紙的環境保護小衛士。
5、學習利用紙漿進行創作。
各種各樣的紙、剪刀等,造紙故事,造紙圖、蔡倫圖、顏料、桶。
一.謎語導入:引出“紙”。
“有個用具它不簡單,可以寫字,還可以把數算。
訂起來是一本書,拆開來是一張張,
它是誰,我們都來猜猜看。”
二.思維發散:
老師:“有沒有小朋友告訴老師,紙還有什么用途?你是怎么知道的?那么在平時,我們怎么用紙的呢?”
幼兒:“紙可以寫字,畫畫,折小鳥,還有好多好多。我們自己就是這么用的。媽媽每天給我一個本子,我都寫字寫完了。”
三.討論:原來紙是這么有用的東西,那么,你們知道紙是怎么來的嗎?
幼兒:“應該是工人叔叔制造出來的。”
(聽故事,出示造紙圖片及蔡倫圖片)。
小朋友,你們知道紙是怎么來的嗎?是由誰造出來的.嗎?(小朋友概述,老師點評。)。
四.活動延伸:
(小朋友分組講座老師巡查)。
龍俊杰說:“我們可以用廢紙折飛機,不浪費紙又很好玩。”
熊逸夫說:“廢紙可以再收上去,再做成紙啊?”
李顏奇說:“我們可以少寫點字,就可以節約紙了呀!”
李思寧說:“可不可以拿廢紙做衣服?”
小朋友說出辦法,引出回收再利用。
五.實際操作。
我們去找一些已經報廢了的紙回來,老師為你們準備了養料、桶、剪刀,看看你們怎么再用這些廢紙,分組活動。
六.點評。
有的小朋友把養料染在廢紙上,變成一張漂亮的彩色紙,又可以利用起來。
有的小朋友用廢紙折出了許多漂亮的完意兒,裝飾了我們的活動室。
有的小朋友用剪刀將廢紙剪出了美麗的花,將廢紙變廢為寶。希望小朋友在以后的生活中,都要節約珍惜每一份資源。
紙是小朋友最常見的學習用具,也是最不起眼、最容易浪費的。為了讓孩子們珍惜和愛護紙,這次活動的作用相當的大,孩子們在活動中觀看了有關浪費的資料和數據,在他們心里有了一定的準備,然后發散他們的思維:“怎樣珍惜我們的紙?”孩子們的答案固然千奇百怪,但是他們都動了腦筋,投入了其中,想了不少的辦法,當然也有不少的好點了,再讓他們把點子運用實際,動手操作,作品不一,也十分的有新意,看著孩子的“精心設計”,老師笑了,孩子們也笑了。
社會清明節的由來教案(優質15篇)篇十三
了解清明節的習俗,懂得用文明的方式表達對親人的思念。
掃墓圖片(獻花、植樹、送食)、清明節的課件
一、談話導入:
小朋友知道春天是什么樣子的嗎?(桃花開了,小草發芽了,小動物也出來曬太陽了,還有輕輕的風)
師:在這個美麗的節日里,有一個特別重要的節日,你們知道是什么嗎?
二、介紹清明節
師:清明節是個什么樣的節日,在這個節日里,人們都干些什么呢?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爺爺奶奶,那你爺爺的爺爺你們見過嗎,他們都去哪里了?(去世了)。他們去世以后,人們非常想念他們,就在每年的清明節去墓地看他們,所以呀,清明節就是去拜祭死去的親人,表達對他們的思念。
三、清明節掃墓
到了清明節呀,人們就要去拜祭死去的親人,你們知道怎樣拜祭嗎?(引導幼兒說出一些拜祭的方式,如,送花)
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現在的人們是怎樣拜祭死去的親人,表達對他們的思念的。
1、播放圖片
2、幼兒講述
3、教師小結(人們把最美的花獻給親人,有的給他們敬酒,還有的通過植樹,表達對他們的思念,告訴他們你很想念他們)
四、清明節的習俗
通過播放課件,了解一些清明節的習俗。
五、小結,結束
在設計這節活動時,我一直在考慮用不用告訴幼兒一些如今不文明的一些祭奠方式。但經過和大家的討論研究,一致認為小班幼兒很多的都沒經歷過掃墓,并不知道那些不文明的行為,我們應當還給幼兒一個純凈的心靈,不該知道的就不要讓他們知道。在整個活動中,我以談話法為主要活動方法,通過幼兒的討論、已有的社會經驗及觀看視頻,從而使幼兒了解清明節的習俗和表達對親人思念的方法。每個環節環環相扣,幼兒興趣很高,回答問題也很積極。但是有不足的地方就是在播放清明節習俗課間的時候沒有對一些習俗進行簡單的講述,只是一遍而過,效果不太明顯,幼兒記憶不深刻。再來,如果時間充裕,可以自制簡單的花朵,風箏等,既環保,又可以加深記憶,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
社會清明節的由來教案(優質15篇)篇十四
1、教師:小朋友們現在我們來看一個故事,看完之后告訴老師這個故事藏了哪個中國傳統節日。(播放視頻)。
2、教師:這個故事里藏了哪個傳統節日?(清明節)。
(二)講述清明節習俗。
1、教師:大家知道清明節是哪天嗎?(4月5日)。
2、教師:小朋友們知道現在的人們清明節都在做什么嗎?(掃墓、踏青、放風箏、蕩秋千)。
3、教師:我們再來看看古時候的人們在清明節的時候都在做什么?
播放課件中的古代清明節習俗。(清明上河圖、蹴鞠、寒食、牽鉤)。
針對圖片做出講解。
蹴鞠:和現在的足球規則一樣,是古代藤編的足球。寒食:清明前一天不生火,吃涼食。
牽鉤:古時候的拔河。
1、教師:小朋友們知不知道清明節是怎么來的?
一個重要的節氣,萬物復蘇,是掃墓踏青的好日子。也是因為寒食節。
2、教師:那我們為什么要過清明節呢?
為了表達對已經去世的親人的懷念,我們都會去墓前祭拜,表達哀思。
(四)結束,并觀看烈士陵園掃墓圖片。
教師:小朋友們,在清明節我們不僅要去祭拜我們去世的親人,還要去烈士陵園祭拜那些為了保護人們而犧牲的烈士哦!
社會清明節的由來教案(優質15篇)篇十五
二、引導幼兒觀看錄象,體驗清明的氣氛。
二、.教師講解清明節的意義。
1、清明時節氣候轉暖,雨水增多,草木蔓生,陵園墓地不免要荒蕪,需要整理;
2、清明前后,山青水秀,桃紅柳綠,人們借此大好春光,出去郊游;
3、為懷念古人介之推,而現在已將清明節掃墓作為緬懷革命先烈的主要活動了。
三、組織幼兒.制作小花。
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革命先烈用生命為我們換來的.。為了紀念他們,今天我們一起來為我們的烈士們制作小白花來緬懷他們。
四、教育幼兒愛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