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需要有一定的主題和立意,能夠給人以啟示和思考。這些范文不僅是寫作的好榜樣,更是我們學習和成長的助力。
最新清明節給奶奶上墳(精選18篇)篇一
在我們回深圳的前一天上午,姥爺,舅舅,舅媽,爸爸,媽媽,倆表姐和我,一大家子人一起去給離開我們三年的姥姥上墳。
我們租了一輛面包車,到了遂寧市船山區白馬鎮的一個村莊的山下,這里四面群山環繞,莊稼遍地。我們下車步行爬上山坡來到姥姥的墳前,居高臨下,展望四周,多麼寧靜,多麼優美啊!媽媽說姥姥生前就喜歡安靜,現在姥姥在這里一定很滿意。
大人們默默地站了一會,就吩咐我們干起事情來:姥爺和舅媽在弄鞭炮;舅舅和姐姐們在上香;爸爸和我在撕紙錢;媽媽在姥姥的墳前擺放供品……還沒等我把“錢”撕完,二表姐就把我拉過去叫我給姥姥磕頭作揖,我接過香便要給姥姥磕頭,可就在我給姥姥磕頭剛把頭彎到一半時,二表姐手里的香不小心從我的左手臂上劃過。“啊!”我痛得大叫起來,像猴子似的跳上跳下,此時倆位表姐卻在后面笑著說:“松鶴跳舞了呢!松鶴跳舞了呢!”“哈哈哈……”寂靜的山坡上回響著姐姐們的笑聲。
哎!今天老天似乎故意作弄我。等我平靜下來之后,我準備繼續給姥姥磕頭作揖上香時,右手臂又被舅媽手中的香不小心-灼了一下,我立刻用手捂住被香燙過的地方,滿臉的委屈和痛苦,想哭卻哭不出來,淚珠在眼睛里直打轉。“你們為什么不能小心點啊!被火燙傷的滋味不好受呢!”我在心里吶喊著。這時候,爸爸說要放鞭炮了,叫我們站遠一些,于是我飛快的向遠處奔去。不幸的是我的背上還是被一顆“流彈”擊中了。
姥姥!我們走了,您一個人在這里安息吧!我們會永遠想念您!有時間我們再來看您!
最新清明節給奶奶上墳(精選18篇)篇二
今天是清明節,為了拜祭祖先,我跟爸爸媽媽回到老家,一路上陽光燦爛,春風暖暖,可是爸爸似乎不怎么開心,我也就不敢太那么樂呵。小心翼翼地跟著爸媽后面走,突然爸爸問我:“聰聰,知道清明節的由來嗎?”我搖搖頭,爸爸給我講開了:
最新清明節給奶奶上墳(精選18篇)篇三
清明是即祭祀逝者的一種活動。清明祭祀很重要。在中國或者說在華人眼里,祭祖是和孝道綁定在一起的。若是不參加祭祖,就是一個不孝順的人,一個忘記祖先的人。
清明拜山指的是掃墓的意思,江南及南方諸多墓園在山上,故稱為拜山。北方通稱為掃墓或上墳。
2、清明節掃墓有民族之分嗎。
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是我國最大的祭祖和掃墓的日子。因此我國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不過提醒朋友們也有些民族會在其他日子里進行類似活動。
3、清明掃墓的通常程序如何。
按照習俗,祭掃的順序是首先要先掃墓,就是將墓園打掃干凈。
其次是祭祀,這一程序很關鍵,一是寄托哀思,二是與先人相感,因為山有靈而無主,先人有主而無靈,與先人相感可以更好得到山川的靈氣。這就是風水。
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于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淮南子?天文訓》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系。
但是,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志,而節日則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蕩秋千。
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秋千,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為了避忌諱,改為秋千。古時的秋千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后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游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踏青。
又叫春游。古時叫探春、尋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植樹。
清明前后,春陽照臨,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會規定,每年三月十二日為我國植樹節。這對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開展綠化祖國活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清明節給奶奶上墳(精選18篇)篇四
今天是清明節,天上下著小雨。跟往常一樣,我和爺爺、父親一起去祭拜死去的公公。
我們在清明節前一天買好錢紙、蠟燭、鞭炮、香。準備在清明節時給公公送去。早上,吃過早餐后。我和父親、爺爺就把昨天買好的東西用袋子裝好。踏上了上山的路。到了墳地里。爺爺把蠟燭和香點燃,把蠟燭插在墓碑前,然后把香分成三份,我一份,父親一份,爺爺自己一份。然后對著公公的墳鞠了三個躬,嘴里還念著:“保佑圓兒將來考上大學,保佑浩宇健康成長。”父親隨后也對著公公墳前鞠了三躬。然后爺爺把我拉到墳前,也鞠了三躬。然后叫我把袋子里的錢紙全部燒完。我在燒錢紙的時候,一直在心里念叨:公公,我給您多燒點,但愿您在下面過得舒適。燒完錢紙,爺爺把鞭炮擺在旁邊,點燃后,我們躲在另一邊。放完鞭炮后。我們三個又把公公墳旁邊的雜草砍掉。
搞完了。我們三個又向家里走去。在路上,我一直在想,公公這一生都在為我們后代著想,我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做個有出息的人,讓公公在下面替我高興。到家里,爺爺在廚房忙著。到了晚上,吃晚飯的時候,爺爺擺好了碗筷,我準備去夾我的最愛,可是,爺爺叫住了我,然后,把好菜夾到一個碗里,把筷子插在飯里,然后鞠了一躬,鞠躬后還留了一個空座。
吃完飯后,我望著天上的雨,讓我想起了一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最新清明節給奶奶上墳(精選18篇)篇五
從時間上講,我們當地流傳著“前三后四”的說法。也就是說,在清明節的前三天到后四天上墳都是可以的。其實這種說法是不對的,這是工作事業較忙的人為自己找的借口。
傳說清明節陰間要開大會,沒有子孫的人不能參加。參加大會的人必須舉著子孫送的旗子才能入場。因此,現在清明上墳時,人們都在已故先祖的墳上插上紙剪的旗子。所以,清明節上墳的時間應該在清明節之前,而不應該在清明節之后。
清明節當天上墳可以么?可以。但應該早一點,通常應該在早上8點鐘之前。不然就失去意義了。
清明節的前一天上墳還有一種說法。這一天有人稱“韓氏節”。
據說以前一位皇帝錯殺了他的大將韓世忠和梁紅玉夫婦,深感愧疚,便請著名道士做法,使全國所有的在清明節前一天上墳的人們給自己祖先敬獻的東西,全部轉移到韓氏名下。所以清明前一天上墳對你的先祖來說你奉獻的東西他收不到。
清明節上墳是一種祭奠先祖體現孝心的很好的形式。平時很少去祖先的墳上,借清明節去看一看,在墳頭上加點土,有漏洞或坍塌的地方補一補,的確是件好事情。但是清明上墳可不要亂動,不能把那些東倒西歪看上去不整齊的石頭扔掉,換成漂亮整齊的石塊。總的原則是“不要亂動,只加不減”。就是不要輕易亂動祖墳,泥土和石頭只增加不要減掉。不好看不整齊的石頭可以在其外面再加一層將其包住。還有一點,將祖墳修得金碧輝煌并不是件好事情。很多興旺的家庭因此敗落下來。
小編推薦文章閱讀:
3.2015年清明節放假安排幾天?
6.北京2015年清明節高速免費時間安排。
7.今年(2015)清明節是哪天。
8.2015(今年)清明節是什么時候。
最新清明節給奶奶上墳(精選18篇)篇六
今天我一早就起床了,因為,爺爺說今天要帶我們去上墳,我很期待!早晨7點我和大家一起出發,路上我看見許多許多的人,我問母親:“今天怎么這么多人啊?”母親說:“今天天氣很好,正好又是星期六,所以很多人都來上墳,就是為了表達對先人的敬意和懷念。”我似懂非懂的跟著母親他們走了好遠,終于看見前面有座小山,爺爺說:“就在上面了,你們小心點。”我爬上山,看見了我們要上的墳。墳的旁邊有許多小竹子,爺爺他們在清理小竹子,我也加入了他們的隊伍和他們一起清理,一會兒我覺得我的手有點疼,一看,我的手破了,還流了一點血,母親說:“沒事,男子漢大丈夫,這點小傷不算什么對嗎?”我說:“對,這點小傷沒問題。”我們繼續清理小竹子,一會兒,爺爺就讓我們去磕頭,我一共磕了六個次,因為我爺爺沒來上墳,他們就說讓我多磕幾個頭,說是以表敬意。燒完錢,磕完頭,我們就下山了,我在下山的時候還摔了一跤,把我的褲子也給摔破了,雖然是這樣,但是我還是很開心!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母親說這首詩就反映了清明時節的自然環境和凄涼哀怨的氣氛。
最新清明節給奶奶上墳(精選18篇)篇七
今天是4月4日——清明節,我與婆婆,爺爺,二姑一起去廣安上墳,這一天的天氣有點陰沉,像要下雨的樣子,讓我想起了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句詩句。一路上,我看見許多人手持菊花、還有鞭炮、冥幣……一些燒給祖先的東西,而我則與爸爸一路找著祖祖的墳,那里的墳可真多。
到了祖祖的墳以后,我們先燒香,接著再把準備好的冥幣燒給祖祖,愿祖祖在天國里得到很多的錢,買東西給自己吃,買自己衣服穿,買小轎車開……等等一些要買的東西。每年上墳都是這些程序:一、燒香。二、燒冥幣與一些天國用的東西。三、叩頭。四、燒鞭。這也是對死去的親人一種紀念吧。
最新清明節給奶奶上墳(精選18篇)篇八
各位領導,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又一個清明節到了,我懷著崇敬的心情來瞻仰——革命烈士墓。
感謝上級領導安排,使我有機會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讓心靈得到一次徹底凈化。
面對著英雄的墓碑,我心情激動,思緒萬千。我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五十年前的一幅場景:一群新四軍戰士,被無數的受蒙騙的群眾圍追堵截,他們為了不傷害無辜群眾,始終不放槍不還手,而是耐心的做群眾工作,直至全部壯烈犧牲。他們嚴守革命紀律,愛護人民群眾,甘于自我犧牲的偉大精神永垂不朽,他們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由此,我想到更多的為解放全民族,建立新中國,而拋頭顱灑熱血的千千萬萬的革命烈士們。如李大釗、董存瑞、邱少云、黃繼光、王成等等。舊中國是一個落后的多災多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是壓在人民群眾頭上的三座大山。無數革命前輩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特別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歷經二十八年,舊社會,建立了新中國。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今天,我們生活在幸福的社會主義社會,生活在繁榮、民主、富強的新中國。我們是幸運的一代,我們是幸福的一代。我們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繼承革命先烈的遺志,做一個積極向上、身體健康、熱愛生活、熱愛祖國、情趣高尚的好少年。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練就一身本領,長大后為祖國為人民貢獻自己的所有力量,把祖國建設得更加富強,讓中華民族傲然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紅花無情笑東風,青山有幸埋忠骨。”革命先烈們,你們為人民的利益而死,你們的死重于泰山,你們與青山同在,你們與大地永存。你們永遠是我們心中的一塊豐碑。
革命先烈們,你們安息吧,明年我們再來,從你們身上我們將汲取無窮的精神和力量。
最新清明節給奶奶上墳(精選18篇)篇九
危坐了清明,空悲遠游子。20xx年清明節前夕,我們在北京的一家老小帶著極不平靜的心情又不情愿的急回家鄉葫蘆島,也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在清明節從北京回葫,心情難以形容。
清楚的記得母親走時我抓心肺裂的大哭了一場,告別時我蹦起來追著母親又大哭了一場,日后到如今,雖心在流淚,并沒有在父親和家人面前表現,以更堅強的意念和堅定的信心去更好的生活,照顧好父親,善待好僅有的家人,安排好家庭生活,走好人生每一步。
忍耐違久的心淚,今日有機會得以釋放。跪在親愛的媽媽面前,情不自禁無法控制的自動涓然淚下,我身帶著極度腰、腿病痛趴在母親的碑前、拍打著碑石嚎啕大哭,這是第三次大哭,心里的憋悶好了一些,腰、腿疼也突然好了很多。
記得媽健在時曾說過:以后沒人哭我,因為我沒閨女,只有二個兒子,大男人能哭我嗎?
可是我最不愿看到的,今天面對了。所以,母親健在時,我要做好兒子又要盡力當好“閨女”的角色,以添補媽媽苦于無女兒的空白,但怎也不如女兒那樣細心周全。可是會有后來人比親閨女還親的人善待于您!這是我的決心和任務。只要我做得到,人家就能辦得到,并是真情實感。我一直信奉:父母健在時孝當下,孝要有意,更要有行,“不孝是逆天之罪。”
“男人有淚不輕彈。”我記事時,大哭次數是有限的,有數的。大多是感動的無聲的淚,這次是最多的,也是自覺自然流露的,人知常情。
人的靈魂多么象水,川流不息;人的命運多么象風,飄乎不定。
媽媽!您完成了純潔母親的崇高風范;您創造偉大母親的精神必將凝聚。
孩提時,您用胸脯溫暖過我;您背我上托兒所的路上,腰酸背疼,您為我挑魚刺帶菜盒;您為工作盡職盡責,回家為孩兒盡心盡力;午夜您為我挑燈趕織毛衣、毛褲,我至今穿著;爐火旁打盹,您為我做的綿襖、綿褲、布鞋、至今留存;當我有身體不適,您第一個著急上火;您把好吃的總是留給我們,自己舍不得吃。
每當我離開家,您總是望眼欲穿,送走我的背影;您為我縫制的被褥、床單至今使用;您為我保管的物品等完好無缺。
您干凈利落一輩子,您辛苦勤快一輩子,您善良開朗一輩子;您給我縫縫補補、洗洗涮涮一輩子,這些我都沒有忘記!還有很多,想起疚心的疼!
母愛如珍寶,一直記著媽媽的甜愛!既然太陽有日出日落交替,媽媽的愛在我心中也永遠把往事重提。
最新清明節給奶奶上墳(精選18篇)篇十
雨,淅淅瀝瀝地下著。
玩耍花瓣。花瓣貪婪地嘗著甘甜的美味,慵懶地仰著腦袋,讓請把我的'講話醫醫好!
祖父最后一次出院的時候,臉上煥發著孩子般的天真與喜悅,祖父跟同室的病友們一個個點頭微笑,向護士醫生們報以感激的笑容。在汽車離開的剎那,祖父向身后陽光下的那座住院大樓投去最后深情的一瞥,或許,祖父那時就已經知道自己不會再回來了,祖父在心中默默地向祖父所熟悉的一切作最后一次的告別。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站在祖父的墳前,遠處的青山,近處的田野,漸漸變得模糊起來了。眼前的一切似乎都是那么的熟悉,好像剛剛祖父還在給村里人寫著春聯,還在告誡村里年輕人別把垃圾往清澈的小溪里倒,還在為村里修繕祠堂用心操勞……一轉眼之間,祖父就已駕鶴西去,消失得無影無蹤,像雨中的水汽,無論我怎么抓,都已經抓祖父不住了,空留下一片潮濕在掌心。
最新清明節給奶奶上墳(精選18篇)篇十一
相傳在秦朝末年,漢高祖劉邦和西楚霸王項羽,大戰好幾回合后,終於取得天下。他光榮返回故鄉的時候,想要到父母親的墳墓上去祭拜,卻因為連年的戰爭,使得一座座的墳墓上長滿雜草,墓碑東倒西歪,有的斷落,有的破裂,而無法辨認碑上的文字。
劉邦非常的難過,雖然部下也幫他翻遍所有的墓碑,可是直到黃昏的時候還是沒找到他父母的墳墓。最后劉邦從衣袖里拿出一張紙,用手撕成許多小碎片,緊緊捏在手上,然后向上蒼禱告說:「爹娘在天有靈,現在風刮得這麼大,我將把這些小紙片,拋向空中,如果紙片落在一個地方,風都吹不動,就是爹娘的墳墓。」說完劉邦把紙片向空中拋,果然有一片紙片落在一座墳墓上,不論風怎麼吹都吹不動,劉邦跑過去仔細瞧一瞧模糊的墓碑,果然看到他父母的名字刻在上面。
劉邦高興得不得了,馬上請人重新整修父母親的墓,而且從此以后,每年的清明節一定到父母的墳上祭拜。后來民間的百姓,也和劉邦一樣每年的清明節都到祖先的墳墓祭拜,并且用小土塊壓幾張紙片在墳上,表示這座墳墓是有人祭掃的。
清明這天還要摘采新柳,制成柳圈,戴在頭上。民諺云:“清明不戴柳,生來變黃狗。”其實,清明戴柳的風俗起源很早,正如清人富察敦榮的《燕京歲時記》所云:“至清明戴柳者,乃唐高宗三月三日被撥契于渭陽,賜群臣柳圈各一,謂戴之可免躉毒。今蓋師其遺意也。”
杭州的清明,據明田汝成《西湖游覽志馀》記載:“是日,傾城上冢,南北兩山之間,車馬云集,樽酒擔食,山家村店,享浚遨游,或張幕籍草,并魴隨波,日暮忘返。”這里描寫的既是去上墳又是去春游。
最新清明節給奶奶上墳(精選18篇)篇十二
再過幾天就是清明節了,哥哥和嫂子下周三要去北京女兒家,弟弟、妹妹因有事或不在錦州,于是我和妻子與哥哥、嫂子一起在昨天(周六)上午乘坐我外甥的車去位于溫滴樓的我家祖墳去上墳掃墓祭祖。
我家祖墳有我曾祖父母、我祖父母和我父母的墳墓。來到祖墳地,我不禁回想起我祖母、祖父、我母親和父親下葬時的情景。我至今還記得當年我祖母下葬時的情景,當時只有7歲的我看到我祖母的墳后是一個很大的山坡,后來再看到那山坡并不高,只是高出不到2米的土棱子。
我家祖墳地在一條不寬的東西方向的鄉村土路南側,坐西朝東,西面不遠處是山,東面不遠處是兩山之間。我家祖墳東南邊不到20米處有一個泉水井,一年四季都有地下水。
我和妻子與哥哥、嫂子、外甥分別把帶來的各種貢品擺放在我曾祖父母、祖父母和父母的墳墓前,把哥嫂買的三個大紅布花分別系在我曾祖父母、祖父母和父母的墓碑上,把海紙分別壓在我曾祖父母、祖父母和父母的墳包頂,用鐵鍬撮來新土分別填蓋在我曾祖父母、祖父母和父母的墳四周。
我和妻子與哥哥、嫂子在父母的墳前三鞠躬。外甥則為他姥爺姥姥磕了三個頭。
在祖墳上墳之后,我哥提議到我們家的老房子看看。當驅車不遠來到當年我祖父母和我父母曾經居住多年的故居時,受到街坊鄰居的熱烈歡迎。
在我家下屋出生并一直生活在我們家老房子里的78歲的周福臣大哥見到我們的到來,更是喜出望外。周福臣大哥興致勃勃的告訴我:“咱家的老房子雖然破舊些,但是老話說的好,咱家的風水特別順,我已經在這住78年了,一點毛病都沒有,現在還一樣下地干活呢。”
周福臣大哥帶我仔仔細細看了前后園子和東屋西屋,還邀請我有時間來老家住些天,感受一下田園生活的樂趣。
在返回城里的途中,我妻子對我說:“你和周大哥嘮嗑時,一位鄰居大嫂告訴我,說咱家墳地位置好。有一年上面要求遷墳,咱爸帶人來遷墳剛一動鍬,就從墳地里跑出兩只歡蹦亂跳的小兔子,來的人誰都不肯再動鍬了。上面也沒有再說什么,如果不跑出兩只小兔子,咱家的祖墳地就更好了。”
我說:“將來我們哥們四個和你們妯娌四個都要落葉歸根,都要進祖墳地,埋在父母的墳前。”
一生一輩子轉瞬即逝,人生一輩子就是這樣一輩又一輩的走過來又走過去。不論是多么輝煌,也不論是多么卑微,最后都只能留下那黃土一堆。
不知道我在人間究竟還能生存多少年,但是我知道早早晚晚我的歸處就是我家祖墳地上必將多出的那個墳包里。我能帶走的也只有裝我骨灰的那個盒子和盒子旁伴隨我多年的這部諾基亞手機和跟我大半輩子的飛鷹牌刮胡刀盒而已。
清明祭祖掃墓是中華民族紀念祖先的傳統。幾千年來,人們在這個“氣清景明”的節氣中,進行“祭之以禮”的追遠活動,通過這一神圣的生命交流儀式為已逝的親人、祖先,莊重地送上自己的思念與敬意。同時,一年年輪回、一代代傳承,構成了人們頑強生存和追求幸福的重要動力,標志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續展開新的有機構成。我也必將是承上啟下的一份子,責無旁貸,勢在必行。
最新清明節給奶奶上墳(精選18篇)篇十三
在清明節的時候,掃墓上墳那是傳統的習俗,關于上墳,你有怎樣的感想呢?以下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清明節上墳。
作文。
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今天是4月4日——清明節,我和媽媽還有姐姐一起去替先祖上墳,這一天的天氣有點陰沉,像要下雨的樣子,讓我想起了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句詩句。一路上,我看見許多人手持菊花、還有鞭炮、冥幣……一些燒給祖先的東西,而我則和媽媽一路找著姥姥的墳,那里的墳可真多,有祖墳(就是整個家族的墳)。
到了姥姥的墳以后,我們先燒香,接著再把準備好的冥幣燒給姥姥,愿姥姥愿姥姥在天國里得到很多的錢,買東西給自己吃,買自己衣服穿,買小轎車開……等等一些要買的東西。到最后我像姥姥祈禱祝愿我的成績步步高升,一年四季不感冒,鼻炎也不要經常犯,而姐姐已經高三了,今年就要面臨嚴峻的考試了,當然希望考個好的大學啦!!每年上墳都是這些程序:一、燒香。二、燒冥幣和一些天國用的東西。三、叩頭。四、燒鞭。這也是對死去的親人一種紀念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句話,又浮現在我的耳邊,每當想起這句詩句的時候,我都會想起那些離我們而去到天國的親人,總是不禁的想起他們,想起他們的對我們這些人的好,而這些人雖然離我們而去,但我們會每年4月4日去看他們,替他們掃墓,也算是一種寄托哀思吧!
今天我一早就起床了,因為,奶奶說今天要帶我們去上墳,我很期待!
早晨7點我和大家一起出發,路上我看見許多許多的人,我問媽媽:“今天怎么這么多人啊?”媽媽說:“今天天氣很好,正好又是星期六,所以很多人都來上墳,就是為了表達對先人的敬意和懷念。”我似懂非懂的跟著媽媽他們走了好遠,終于看見前面有座小山,奶奶說:“就在上面了,你們小心點。”我爬上山,看見了我們要上的墳。墳的旁邊有許多小竹子,奶奶他們在清理小竹子,我也加入了他們的隊伍和他們一起清理,一會兒我覺得我的手有點疼,一看,我的手破了,還流了一點血,媽媽說:“沒事,男子漢大丈夫,這點小傷不算什么對嗎?”我說:“對,這點小傷沒問題。”我們繼續清理小竹子,一會兒,奶奶就讓我們去磕頭,我一共磕了六個次,因為我爺爺沒來上墳,他們就說讓我多磕幾個頭,說是以表敬意。燒完錢,磕完頭,我們就下山了,我在下山的時候還摔了一跤,把我的褲子也給摔破了,雖然是這樣,但是我還是很開心!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媽媽說這首詩就反映了清明時節的自然環境和凄涼哀怨的氣氛。
今天是4月4日--清明節,我和婆婆,爺爺,二姑一起去廣安上墳,這一天的天氣有點陰沉,像要下雨的樣子,讓我想起了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句詩句。一路上,我看見許多人手持菊花、還有鞭炮、冥幣……一些燒給祖先的東西,而我則和爸爸一路找著祖祖的墳,那里的墳可真多。
到了祖祖的墳以后,我們先燒香,接著再把準備好的冥幣燒給祖祖,愿祖祖在天國里得到很多的錢,買東西給自己吃,買自己衣服穿,買小轎車開……等等一些要買的東西。每年上墳都是這些程序:一、燒香。二、燒冥幣和一些天國用的東西。三、叩頭。四、燒鞭。這也是對死去的親人一種紀念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句話,又浮現在我的耳邊,每當想起這句詩句的時候,我都會想起那些離我們而去到天國的親人,總是不禁的想起他們,想起他們的對我們這些人的好,而這些人雖然離我們而去,但我們會每年4月4日去看他們,替他們掃墓,也算是一種寄托哀思吧!
最新清明節給奶奶上墳(精選18篇)篇十四
又一個清明即將來臨,這個令人哀思的節,引起多少刻骨的念,多少刻骨的情在心間翻轉,淚打濕了眼眶,那座孤墳還在那盼著我們來掃堂!
——題記。
日月如梭,眨眼間,又是一個傷心的清明而至,小雨淋淋漓漓帶著哀傷地淋落,路上的行人無笑容的臉,都在昭示著這悲慟的節。綠柳低垂,流了多少離人的淚,傷了多少脆弱的心,悠悠生死別經年,我們都不曾落下那份刻骨的念。
思悠悠,恨悠悠,多少淚夢侵濕了深夜里的枕,眼眸深處已染幾許哀愁,塵封的記憶被風無情地撕裂。曾幾何時,那些歡聲笑語也會被時間埋藏,我們卻選擇性的忘了那幸福美好的時光,因為太美好,舍不得將它用完,所以選擇了遺忘。
一次又一次忍不住地想起您和藹可親臉龐,它抹不了,洗不掉,深深地存在了我腦海里,您的諄諄教誨讓我懂得了生在世間的為人處事,讓我知道了生活是多么的來之不易,更讓我明白了什么是孝與愛。然,您把您的一切留給了兒孫后代,卻獨自一人云淡風輕地離開,徒留一座孤冢在那里寂寞地守候!
風雨婆娑,歲月蹉跎,漫山遍野盛開的杜鵑花是那么的美艷多彩,而那個曾栽種幼苗的人卻已不在。煙焚燒了寂寥,折一枝杜鵑立于墳前,讓它的紛香陪你入眠!
依枕難眠,窗外的雨滴答地敲打在心上,這個冷寒凄清的夜,念已泛濫成災。也許,在天堂的那邊,您已收到了我們的思念,微笑地說聲平安如愿!
最新清明節給奶奶上墳(精選18篇)篇十五
清明節前一天,我跟著老爸回到老家上墳了。
快到老家時,我們在路旁的小店鋪買了鞭炮和燒的紙,就上墳去了。我們先給去世的爺爺上墳。我們剛把紙點燃,大姐就哭了起來,她一哭,我們幾個心里也十分難受。我看著爺爺的墳墓,淚水也在眼眶里打轉。燒完紙該放鞭炮了,我跑得很遠很遠才讓爸爸點鞭炮,我是個膽小如鼠的.人。
我們又去給老爺上墳,他曾經是個革命戰士。他的墓和老奶的墓離得很近,我們就更省事了,不用跑那么遠。跪在老爺的墓碑前,我誠懇地念叨著:“雖然我不知道老爺你長啥樣,但是你孫子,你孫子也就是我爸,他可是很有出息的。”停了一下,我繼續說:“雖然我爸有時候對我發脾氣,但他心里還是愛我的。”說完,我一連磕了仨頭。
接著我們該給老老爺上墳,老老爺的墳離這里很遠很遠,并且交通十分不便。爸爸就拿了一個木棍在地上畫了兩個圓圈,分別代表我老老爺和老老奶,我們在圓圈里燒紙。我問爸爸:“為什么要畫圓圈?”老爸說:“因為這個圓圈可以圈住這些錢,不讓別人來拿。”
最新清明節給奶奶上墳(精選18篇)篇十六
今天是4月5日,清明節。奶奶帶著我們全家20多人,浩浩蕩蕩地去方山下的公墓里上墳。因為那里躺著我沒有見過面的爺爺。
一路上,天氣陰沉沉的,零星地飄著一些小雨絲。這使我想起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的詩句來。
到了爺爺的墳前,姑姑們把一籃送給爺爺的鮮花放在了爺爺的墳前。我問姑姑為什么要買花兒?姑姑說:“潔白的花兒寄托著我們對爺爺的懷念之情。”我聽了也是一知半解。伯伯們放好祭品后,都輪流地祭拜著。這時,爸爸叫我也去拜一拜爺爺,說說自己的心愿,讓爺爺保佑我學習進步。我就過去了,在爺爺墳前認真地拜了三下,并在心里默默地念著自己的心愿:希望爺爺保佑我每次考試都100分,也保佑爸爸媽媽錢賺的多。拜完后,我就去讀墓碑上里一些字。讀著,讀著,發現墓碑上刻著伯伯、姑姑、爸爸,還有姐姐們的.名字,就是沒有我的名字。我奇怪地問爸爸:“為什么就我沒有名字呀?”爸爸笑著說:“那個時候,你還沒有出生啊!”說的大家都笑了。
祭拜完后,大人們又燒了一些冥幣,說是給爺爺用的。然后就整理了東西回家了。一路上我在想,要是我早些出生,也許我就能見到爺爺了。
最新清明節給奶奶上墳(精選18篇)篇十七
今天早上,我們全家早早地起來,取出準備好的供品、鮮花、紙元寶和冥幣便啟程去祖先的墳墓。
早晨晴朗的天氣,雖然沒有杜牧詩中描寫的紛紛細雨,但是有一些涼涼的,也許是因為昨天下了一夜雨吧,氣溫下降了許多。一路上,爸爸將車開得很平穩,一個小時,我們便來到了墳墓的山腳下,空地中停滿了大小的車,行人都手持鮮花、元寶還有許多祭奠品。遠遠地就聞到燒冥幣的味道。偶爾,還能聽到刺耳的爆竹聲,嫩綠的小草從土里鉆出像衛士一樣肅穆地站在那里。有些墳墓上早已擺好鮮花與供品。啊,還有比我們來得更早的哪!我們來到太爺爺的.墳墓前,先是把墳前的亂草平了平,然后培了一些新土,最后擺好供品,鮮花。東西全部擺好了之后我們便行了跪拜禮。行完跪拜禮后爸爸和叔叔便燒起了紙錢,我的思緒便隨著爸爸點好的紙錢飄逸著。由于紙錢太多,爸爸和叔叔用木棍撥弄著紙堆,怕燒不盡,收不到。火燒得很旺,山上的風不時的將紙灰吹起,烘烤著我,我通身暖和。我也學著爸爸的樣子也將紙元寶點燃燒給太爺爺他們。
祭奠完畢之后,我們便回家了,也許是心情的原因吧,一路上大家都不怎么講話。
最新清明節給奶奶上墳(精選18篇)篇十八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來了,十字路口出現了行人們開始為自己已逝去的親人燒紙錢。但是,我認為我們應該換一種方式去祭奠我們逝去的親人——用鮮花代替紙錢;用燒香代替炮竹。之所以我這麼說是因為燃燒東西時會產生二氧化碳,這在無形之中對環境又造成一次傷害。我家今年的祭祀活動就進行了一次“改革”。
清早一起床我們帶著媽媽準備的鮮花去祭奠我敬愛的爺爺。一路上,我看到許多像我爸爸一樣身處異鄉工作的叔叔、阿姨們,都會來祭奠自己的親人。經過一段時間的跋涉,我們終于來到了爺爺的墳前。看著爺爺的墳頭,我想起了與爺爺相處的一幅幅畫面,我的眼睛慢慢的濕潤了,眼淚在眼眶里打轉,我強忍著不讓它流下來。我想爺爺也不希望我流眼淚吧,大家也不希望我掉眼淚吧。吃過午飯后,我們從老家往回走。一路上我看到許多行人都愁眉苦臉的,好像一個個被霜打了的茄子一樣,哀思綿綿。我想這就是唐代詩人杜牧那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所要表達的意思吧。
在這一個悲傷的節日里,整個城市都顯示出一個悲傷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