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一種對自身成長和發展的反思,對未來的指引具有重要意義。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心得體會范文,希望能給大家的寫作提供一些啟發和參考。
觀看天宮課堂教育感悟心得(專業12篇)篇一
12月9日下午3時40分,老師告訴我們,觀看天宮課堂。可是什么是天宮課堂?,是孫悟空大鬧天宮中的天宮嗎?還是……我帶著這些疑問,觀看著天宮課堂。等我剛看一小段內容的時候,我就頓悟了“天宮”的意義,原來是宇宙?!疤鞂m課堂”合起來的意思就是:宇航員們在宇宙,在火箭中為我們上課。
是?。∵@聽上去神奇非凡的課堂,這如同普羅米修斯的壯舉,給我們帶來對太空熱情、遐想的星星火種,魅力無限,在我內心引發的火勢足以燎原。
“天空外面是什么樣子?天空外面的太陽有多大?從外面看,地球是什么樣的?”我想著兒時的問題,觀看著。有趣的一幕發生了,是乒乓球!在我們的地球上把乒乓球放在玻璃杯底,乒乓球就會浮在上面,無論怎么按,它還是會浮上來,而在太空的火箭中,用吸管把乒乓球輕輕地按下去,結局卻反轉了,乒乓球反而乖乖地呆在水中,并沒有浮上來。后面我才知道,那是因為水中的浮力問題,在太空中失去浮力,而地球上是有浮力的。
魔術般的畫面還在不斷涌現。用水球做凸透鏡,你肯定沒聽說過,你可能在想:凸透鏡不是玻璃做的嗎?怎么會有水呢?水又是怎么會變成水球的呢?……一開始我不太相信,但是太空真的能做到水球做的凸透鏡。
王阿姨先用工具造了一個水球,再由葉先生向里面注入空氣,這樣一個凸透鏡就形成了??諝饪匆姷娜耸钦?,而旁邊的水面看到的人卻是反的,這說明這個實驗非常成功。
后面還有很多有趣而又神奇的實驗,我真的入迷了,有興趣的小伙伴自己去搜索哦。
看了這個直播后,我對科學的知識迅速提高了不少,課本中學不到的知識都被我小心翼翼地保存在大腦的“記憶盒”中。我也想用熱情探索太空,探索未知而又神奇的世界。
觀看天宮課堂教育感悟心得(專業12篇)篇二
這場疫情,對我們來說,即是災難,也是成長。
災難,是一面鏡子,映射出每個人解決問題的方式。
在抗擊疫情的戰爭中,我們要與祖國一起成長,用成長踩踏災難,把不幸當做通往幸福的橋梁。
這次疫情,對我們的自主性、選擇性、忍耐性都是極大的考驗,我們只有努力克服,才能收獲美好。
抗疫同樣涌現出了許許多多的無名戰士,怎敢拂袖看烽火燃山河,位卑未敢忘憂國,哪怕無人識我。
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過是一群孩子換了一身衣服,學著前輩的樣子同死神手里搶人罷了。
生命只有一次,但醫護人員舍小家,為大家,不懼危難,頂立在病毒肆虐之時。
愿那些犧牲的戰士,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
每當看到抗疫一線醫護人員的家屬熱淚送別,祝福,我的心里便五味雜陳,十分感動。
你之所以看不見黑暗,是因為有人把黑暗擋在你看不見的地方?!朵毓有袆印分械倪@句話用在這些“最美逆行者”再合適不過了。
疫情就要過去了,武漢大學的櫻花也開的正艷!
愿山河無恙,人間皆安。
觀看天宮課堂教育感悟心得(專業12篇)篇三
神舟飛天,實現了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民族夙愿。若論起“航天”,不得不說起“飛天”。早在西漢成書的《淮南子》一書中,就曾記載過“嫦娥奔月”的故事,這是現存文字記載中,最早的記載有關于“飛天”的故事。到魏晉南北朝時期,隨著佛教的傳入和壁畫的發展,敦煌莫高窟中的飛天壁畫再一次無聲地訴說著古人對“飛天”的向往。元末明初,萬戶飛天的故事家喻戶曉,雖然最后以失敗告終,卻為人類航天史的發展打下了基礎。神舟系列的成功,是對航天科技工作者的最高褒獎,是對先民“飛天”這一愿望的.最好實現。神舟十二號的成功只是我們向宇宙進軍的一小步,未來等待我們的,將是更加浩淼的太空、更加廣袤的宇宙。
神舟飛天,寄托了中華民族近代以來的強國宏愿。上世紀50年代,面對國際對新中國的圍追堵截和軍事訛詐,毛澤東同志作出了研制“兩彈一星”的重大戰略決策?!耙恍恰北闶侨嗽斓厍蛐l星。從那時起偉大的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再次吹響了向宇宙進軍的號角。經過十余年的刻苦鉆研,1970年4月,中國人終于成功發射了屬于自己的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從“神舟號”到“嫦娥號”,從“天宮系列”到“天問系列”,從“衛星設備”到“火箭裝置”,中國的航天事業正在突飛猛進地發展著。這是強國的基、大國的魂,神舟十二號的成功發射,標志著中國在和平利用宇宙、科學經略太空方面邁出了強國的步伐,其聲必振聾發聵,其勢將勢不可擋!
神舟飛天,高擘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火炬。“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二十字高度概括總結了“載人航天精神”的精神實質。回望中國的航天發展史,是代代科技工作者、宇航員用汗水澆灌而來的。數不清多少日夜,他們埋頭于科研站臺、投身于訓練沙場,日夜攻關、磨礪體魄,在走向航天強國的道路上,貢獻著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奉獻著自己的心血和汗水。“載人航天精神”是一座巨大的精神“寶藏”,要發揚好、學習好、繼承好這一寶貴的精神財富。未來,或許還會有很多挑戰、難關需要我們去攻克,這就要求我們以偉大中國精神作為自己的精神源泉,不怕苦、甘奉獻,勇拼搏、強攻關,奮力譜寫新的時代畫卷。
征途漫漫,惟有奮斗。讓我們記住這一歷史性時刻、記住這一偉大的歷史性跨越,因為它必將載入人類發展史冊,必將成為人類探索宇宙征途中又一新的里程碑。它將見證著一個又一個新的勝利從這里啟航,更將為中國航天史、世界航天史標注下最完美的時代印記。
“天宮課堂”第一課定于12月9日15:40開始,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將在中國空間站進行太空授課。介紹展示中國空間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學實驗、物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現象(授課項目附后),并與地面課堂進行實時交流,傳播載人航天知識,激發廣大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下面為大家整理了天宮課堂第一課課程表,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1、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將進行獨家全程現場直播。12月9日12:00起,央視新聞新媒體將推出6小時不間斷直播,開設多個特色太空小課堂,全程見證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授課。直播節目將邀請多位航天系統重量級嘉賓以及網友喜愛的物理老師、科普達人等參與,一起觀看浩瀚太空,品嘗太空食品,揭秘航天員訓練日常、通過趣味物理小實驗學習感受神奇的太空現象等等。
2、央視少兒客戶端也是總臺的直播平臺之一。
觀看天宮課堂教育感悟心得(專業12篇)篇四
振奮人心的.那一刻,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先后進入天和核心艙,后續將按計劃開展相關工作。
我國高科技發展突飛猛進,神舟七號發射成功,5g互聯網研究與產業化獲得重大突破,我國"首條國際一流水平的高速鐵路在京津兩大城市間開通,"首個中國人基因組序列研究成果發表,"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重大改造工程建設任務圓滿完成,"曙光5000a躋身世界超級計算機前十。
蛟龍深潛,嫦娥探月。我國科技實力不斷進步。重大科技成果持續涌現,科技創新日趨活躍,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千年夢想,今朝實現。去年7月23日,天問一號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成功進入預定軌道。著陸巡視器與環繞器分離,軟著陸火星表面,火星車駛離著陸平臺,開展巡視探測等工作,對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質成分、水冰、大氣、電離層、磁場等科學探測,實現中國在深空探測領域的技術跨越[5]。深空探測將推動空間科學、空間技術、空間應用全面發展,為服務國家發展大局和增進人類福祉作出更大貢獻。
截至20xx年2月3日,“天問一號”探測器總飛行里程已超過4.5億公里,距地球約1.7億公里。
我們正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即將開啟。征途漫漫,惟有奮斗。我們通過奮斗,披荊斬棘,走過了萬水千山。我們還要繼續奮斗,勇往直前,創造更加燦爛的輝煌!
神舟十三號的航天員按計劃將在軌駐留6個月,在這6個月時間,主要工作是要進一步驗證空間站建造和運營的關鍵技術。具體來講,就是要和核心艙、天舟二號、天舟三號一起配合進一步驗證。
科技強,則國強。自信之路成功,為中國航天點贊。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又一次讓我們感受到祖國的強大。
觀看天宮課堂教育感悟心得(專業12篇)篇五
太空,是一個美麗又奇妙的世界,那里有許許多多的奧秘。-年10月16日12時23分,神舟十三號成功發射,把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三位中國宇航員送到天宮號空間站。
2-年12月9日15時40分,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變身“太空教師”,在中國空間站進行太空授課,金珠小學組織我們學生觀看這場直播課程。
我看到天宮號空間站的內部非常美麗。王亞平老師展示了自己的睡眠區,倉壁上貼著家人的照片,還擺著她喜歡的玩偶。天宮號空間站的廚房非常先進,有很多電子設備,包括電子加熱裝備、微波加熱裝備、飲水分配器,還有一個小冰箱等。
三位老師在天宮號空間站還做了很多實驗。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水膜漲力實驗和水球光學實驗。水膜漲力實驗中王亞平老師用一些水竟然能做出一張水膜,然后再做成一個大水球,真神奇!水球光學實驗中往水球里注射一個大氣泡,葉光富老師的頭部就形成了一正一反兩個頭部圖像,真奇妙!
我真喜歡奇妙的太空世界!長大后我也要當一名航天員!
觀看天宮課堂教育感悟心得(專業12篇)篇六
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已于10月16日發射,飛行乘組由翟志剛、王亞平和葉光富3名航天員組成。從9月17日神舟十二號返回地球到神舟十三號發射,時間僅過去短短一個月。按照計劃,神舟十三號飛船入軌后,將采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對接于天和核心艙徑向端口,與天和核心艙及天舟二號、天舟三號貨運飛船形成組合體。航天員將進駐核心艙,按照天地同步作息制度進行長達6個月的工作生活。這就意味著,相較于神舟十二號,此次太空挑戰的時間更長、難度更大、要求更高,航天員將在太空與我們共同守歲,迎接農歷壬寅年的到來。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人類對太空的向往和探索從未止步。然而身處太空,浩瀚蒼穹看似壯美寥廓,實則挑戰著航天員的心理與生理極限,更經歷著很多驚心動魄的瞬間。據航天員楊利偉回憶,在執行“神五”任務時,火箭上升階段意外出現8赫茲左右低頻振動,與人體內臟產生長達26秒的共振,此時楊利偉感到了五臟六腑似乎都要碎了一般,令他異常痛苦,可他卻咬緊牙關告誡自己“堅持一下,再堅持一下”。事實上,這漫長的26秒共振,只是我國載人航天“首飛”征途上千難萬阻、千辛萬苦的一個小小縮影,但卻畫出了中國航天人英勇無畏、舍身為國的“愛國群像圖”。
在神舟十二號離開地球的3個月,3名外人眼中光芒四射的中國航天員,均來自普通而樸實的家庭。當他們遠離地球、巡游寰宇、辛勤工作時,留在家鄉的父老鄉親們在一如既往、年復一年地耕耘勞作。中國航天人的奉獻和擔當,始于熱血、恒于信仰、終于愛國,他們把使命和重擔銘刻心間、扛在肩上,把榮譽和光環歸于祖國、獻給民族。
“因熱愛而執著,因夢想而堅持”,這是執行神舟十三號飛行任務的航天員王亞平的一番話。每一次針對空間站任務的水下訓練,體能消耗都相當于跑一次“全馬”,累到手抖得連筷子都拿不穩,但他們累并快樂著。每次離心機訓練都要最多承受8個g的過載,臉部會變形、胸部會因受壓而呼吸困難,但航天員大隊成立20多年來,從未有人按下“暫停按鈕”。這種身體可以“過載”,信仰和精神永遠“輕裝上陣”的狀態,詮釋的是一種信念、一種意志。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在今天的中國航天人身上穿越時空、力透紙背,煥發出震撼人心、攝人心魄的'強大力量。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在精神上有怎樣的海拔,就能攀登怎樣的高度。雖然我們不能同神舟十三號的航天員一樣把足跡留在浩瀚蒼穹,但我們可以在新的長征路上,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祖國建設的各行各業甘做“孺子牛”、勇做“拓荒?!?、常做“老黃牛”,不斷以愛國精神、載人航天精神鑄魂補鈣、淬煉成鋼,始終保持“越是艱險越向前”闖勁和“風雨無阻向前進”的韌勁,不斷開創新的歷史偉業、標注新的精神海拔!
觀看天宮課堂教育感悟心得(專業12篇)篇七
一、引入:介紹天宮課堂及在家觀看的形式(200字)。
近日,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持的“天宮課堂”活動在全國中小學生中掀起了一股新的學習熱潮。在疫情防控期間,為響應國家“停課不停學”的號召,天宮課堂通過實時直播和互聯網平臺,為全國各地的中小學生提供了一系列生動、有趣的宇航科普課程。而由于現在疫情防控的需要,許多學生和家長選擇在家觀看天宮課堂的直播,在不斷學習新知識的同時感受科技的魅力。
二、課程觀感:對天宮課堂課程內容和形式的總體評價(400字)。
作為公益性宣傳和科普教育的重要活動,天宮課堂以引人入勝的形式和內容深得大家的好評。觀看課堂的同學們聽了專業的講解,看了科學的現場演示,并在互動環節中積極提問和討論。我感受到這場課堂中富有探究和探索的學習氛圍,非常符合現代教育理念。此外,天宮課堂的形式也很新穎,采用了多媒體、網絡等現代技術手段,使學生們能夠在家舒適地學習,享受學習的樂趣。
三、學習收獲:分享自己在天宮課堂中所獲得的知識和見解(400字)。
在家觀看天宮課堂,不僅是一次學習,也是一次啟發,我從中收獲了很多知識和見解。首先,我對中國航天事業的現狀和發展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同時也了解了航天技術對于國家強大和民族振興的重要性。其次,我了解了空間站建設的流程和現場操作,了解了航天員在太空中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情況。此外,我還學習了很多計算機科學、物理學等專業知識,這些不僅enrich了我自己的學識,也讓我更加了解了科學技術的應用。
四、生活啟發:從天宮課堂中發現科技對生活的積極意義(200字)。
天宮課堂的其中一個意義就是通過科學的講解和生動的演示,引領學生進入科學的世界,發現科技對生活的積極意義。在課堂上,我看到了很多科技的應用場景和實際效果,也體會到科技的普及和發展對生活的提升??萍紝τ谖覀兩畹呢暙I是顯而易見的,從提高勞動效率到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從提升工業生產到引領文化和社會發展,都離不開科技的支撐和推動。而在面對疫情這樣的突發事件時,科技更是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如在線教育、遠程醫療等。
五、總結:從天宮課堂中看到科技帶來的可能性和未來(200字)。
天宮課堂為我們呈現了科技發展的創新和進步,也讓我們看到了科技對于人類未來的憧憬和可能性??萍际侨祟愄骄孔匀坏墓ぞ撸彩巧鐣M步的不可或缺的力量。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看到了人類未來的無限可能,也見證了世間的諸多創新和進步。但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科技與人之間的關系,要時刻保持對技術的敬畏之心,用好科技的同時,也要注意保護生態環境和人文價值。這樣才能切實地實現科技與人的和諧發展。
觀看天宮課堂教育感悟心得(專業12篇)篇八
“天宮課堂”第三課定于10月12日下午15時45分開始,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將面向廣大青少年進行太空授課,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將面向全球進行現場直播。
本次太空授課活動將繼續采取天地互動方式進行,3名航天員將在軌介紹展示中國空間站問天實驗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微重力環境下毛細效應實驗、水球變“懶”實驗、太空趣味飲水、會調頭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長研究項目介紹,并與地面課堂進行互動交流,旨在傳播普及載人航天知識,激發廣大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
據介紹,“天宮課堂”推出以來,已成功舉行了兩次太空授課,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在前期開展的授課內容征集活動中,社會各界特別是廣大青少年通過新聞媒體、“學習強國”平臺和載人航天工程官網踴躍建言獻策,不少好的創意設計脫穎而出,將在此次授課及后續活動中陸續進行展示。
中國航天員真誠邀請廣大青少年在地面同步嘗試開展相關實驗,從天地差異中感知宇宙的奧秘、體驗探索的樂趣。
公開信息顯示,“天宮課堂”是為發揮中國空間站的綜合效益,推出的首個太空科普教育品牌?!疤鞂m課堂”結合載人飛行任務,貫穿中國空間站建造和在軌運營系列化推出,由中國航天員擔任“太空教師”,以青少年為主要對象,采取天地協同互動方式開展。
2021年12月9日15時40分,“天宮課堂”第一課在中國空間站開講,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在中國空間站進行太空授課。2022年3月23日15時40分,“天宮課堂”第二課再次在中國空間站開講,神舟十三號乘組再次進行了太空授課。
觀看天宮課堂教育感悟心得(專業12篇)篇九
今天下午學校組織全校同學觀看“天宮課堂”第一課,看后讓我不禁深深感嘆如今航天科技的偉大,宇航員們的優秀!
當神舟十三號的三位宇航員進入天和核心艙并在太空進行空間實驗,成功出艙后,三位宇航員一句“感覺良好”,這幾個字是多么具有力量,多么偉大,彰顯了我們中國新的科技成就!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航空科技和實驗細節上生動美麗的展示,由衷地感嘆航天科技的先進和威力,科技夢張力無限!首先地表課堂演示了組合體型過程,和人如何進入艙內,十分生動有趣!宇航員還帶我們參觀艙內太空家園、衛生區、睡眠區,及個性化模式。太空廚房有飲水分熱器、太空冷藏箱,水是生命之源,在空間站水是多么珍貴,還見到了宇航員的運動裝備與太空自行車,讓我們了解到宇航員太空生活的艱苦,可是他們還是如此樂觀,向他們致敬!
葉老師介紹了太空服對宇航員的影響,讓我們想到企鵝服的重要性。又讓我們觀察在太空中細胞的生長、變化順序,展示了細胞跳動一閃一閃的十分神奇,而另一個細胞不像我們的皮膚細胞一樣閃亮,好奇特!有個同學提問在太空中能不能像在地面一樣的自由行走?葉老師演示后說明在太空是失去重力人是漂浮的,像一條魚兒一樣四處游走,還演示了用擺臂方法完成轉身。
亞平老師解答水在太空中會消失重力,乒乓球也失去浮力,我最感興趣的是由于太空中的失重環境,水在太空中十分有趣,用工具將水拿出來加入水形成了個水膜,不停的注水變成了個晶瑩剔透的水球,用針管插入水球吹氣,形成兩個正反不同的水球,而水球“毫發未傷”簡直是一個奇跡!讓我們目瞪口呆。
中國人如今已經擁有了自己的空間站,廣西同學又提問氧氣和二氧化碳是如何循環?艙長解答是建立了吸氧間,可以凈化二氧化碳變成水,大大提升了空間站的飲水條件。汶川同學提問船艙外面環境是怎么樣的?解答是能看到地球,天空是黑色的,一天能看到16次日出。北京同學提問返航的力度?解答比過山車的力度大,宇航員進入睡袋就可以做夢,可以睡在任何地方,比如睡在天花板,但要固定,很有趣。
一堂“太空授課”,讓我們感知宇宙奧秘和科學的神奇!同時也告訴我們要從小熱愛科學,扎實學好基本知識,將來有一天我們也能像宇航員們一樣為國家、為人類做貢獻!
觀看天宮課堂教育感悟心得(專業12篇)篇十
天宮課堂是一項非常有價值的科普教育項目,它倡導科學精神,推廣科學知識,讓更多的人了解太空科技,感受科技的力量,走向未來。近年來,在國家大力支持下,天宮課堂已經向全民推廣,提供了一系列精彩紛呈的課程。通過免費觀看天宮課堂,我深深體會到科技應該貼近生活、服務于人民的價值。
第一段:現代科技教育信息的普及。
如今,科技教育信息的普及程度越來越高,科技之于生活,早已不再單純是某些行業的專屬領域,甚至,很多普通人也需要具備一定的科學知識。天宮課堂的出現正是符合這一發展趨勢的一個嘗試,它推出一系列精彩紛呈的航天科普課程,既全面系統,又簡明易懂,旨在促進普通公眾對科技領域的了解和掌握。
第二段:科技教育的價值。
相比開始明顯靠智慧班是否使用的時候,時至今日,科技教育已經成為了一個必備的現代素質。通過科技教育的學習,我們能夠更加深入地認識科技,理解科技的運作方式、把握科技的應用價值。這些都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無法感受到的,但卻極為有效的優勢。而且,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科技教育將會成為更加重要的一個領域,它也將會進一步為現代化的社會建設注入新的生命力。
在這個分普及了科技教育的時代,天宮課堂作為航空領域中的一個重要代表,其價值自然不容小覷。天宮課堂不僅頂著國家的科學標準和精神支撐網絡教育,而且還會以強大的內容、強大的影響力和強大的帶動力,在今后的發展中迅速崛起,成為國內外科普教育領域的一個代表。
第四段:科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除了以上所述的理論知識之外,科技教育還具有更加實際的意義。當我們開始學習科技教育時,我們不僅僅是在學習某些理論的知識,還在著眼于它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例如,我們可以通過科技手段來對很多常見的生活問題進行處理,讓生活變得更加便利。這就是科技教育在現實中的真正價值,也是它將會為未來的現代生活做出的無盡貢獻。
總之,在我這次觀看天宮課堂的體驗中,我真正深刻地認識到了科技教育所具備的價值,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天宮課堂的核心內容和意義。今天,科技教育不單純是某些學科的專屬領域,它早已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無論是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上,科技教育都有著極為重要的價值。通過天宮課堂的免費觀看,我也更加深入地認識到了科技教育的實際價值,科技之于生活的作用也得到了更為生動的呈現,并且我也逐漸認識到自己在科技教育領域還有更多的實際需要去深入學習和研究。毫無疑問,未來的科技教育一定會越來越普及,科技的價值也將會越來越廣泛地感染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去。
觀看天宮課堂教育感悟心得(專業12篇)篇十一
千呼萬喚始出來!《天宮課堂》第二課在萬眾期盼中開課了,雖然已經不是第一次帶領著我們遨游神秘太空,但是看到三位宇航員老師再度與我們進行連線授課時,心中依然被這神奇的一幕所震撼。
懵懂時的我們或許都曾有過這樣一個夢想——像天使一樣背生雙翅,自由翱翔??墒怯捎诘厍蛞Φ淖饔檬沟脡粝雰H僅只能是夢想??粗詈絾T們漂浮于空間之中,心中除了震撼,更多的是好奇。還有水油分離等實驗,說真的,作為一個二年級的小學生,我并沒有完全領會其中的奧妙,實驗帶給我的感覺更多是驚奇,但是我相信,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積累和老師們的講解傳授,我對于太空知識的領悟也會越來越深。
太空授課,這是前不見古人的壯舉,至圣先師們恐怕也不會想到千百年后的今天我們的中華民族會完成這樣的壯舉吧。我們憑借強大的國力發展出的航天技術,就像是一把鑰匙,打開了宇宙關閉億萬年的神秘大門,讓我們有幸可以了解和探索宇宙的奧妙。
《天宮課堂》的授課不僅宣告了祖國已經可以熟練運用航天載人技術,也是航天科技向教育領域邁出的關鍵一步,它將一切的“不可思議”呈現在我們眼前,而帶給我們這種前所未有震撼的,正是我們日益強大的祖國,在驕傲與自豪的同時這也正應了這樣一句話——此生無悔入華夏,來世還做中國人!
第二課結束了,讓人意猶未盡,我期待著第三課的同時,也為我國航天事業的飛速發展驕傲,為祖國的偉大而自豪。
觀看天宮課堂教育感悟心得(專業12篇)篇十二
我和同學們一起收看了中國航天“天宮課堂“,神舟十三號的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宇航員變身“太空教師”,給我們上了非常生動有趣的一課。宇航員們開展了許多太空實驗:“太空健身”、“細胞培養”、“浮力消失”……,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王亞平宇航員做的一系列關于水的實驗,水在太空中由于失重,展示了和在地面完全不同的奇妙現象。
水膜張力實驗中,折好的紙花在水膜表面轉動,慢慢綻放,簡直太美了!水球光學實驗中,水球中注入空氣后形成圓泡,水球和圓泡中的鏡像竟然一正一反!泡騰片實驗中,在水球中加入顏料和泡騰片后,水球中快速產生許多氣泡,慢慢變大成了“藍色水球”,就像我們的地球一樣,多么的神奇啊!
通過天宮課堂,我不僅學到了奇妙的科學知識,同時也感受到科學技術的力量。我國航天事業的飛躍發展,空間站的建立,飛天夢的實現,靠的就是先進的航天科技。仰望星空,我將更加努力,學好科學知識,為未來中國科技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