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這個社會中,報告的使用成為日常生活的常態,報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點。報告對于我們的幫助很大,所以我們要好好寫一篇報告。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報告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初中歷史試卷分析報告 初中歷史中考試卷分析篇一
1.立足基礎,重視主體
本套歷史試題遵循八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強調對學科基礎知識和主干內容的考查,試題靈活且易于入手。第一題選擇題共15個小題(每小題1分),占總分的30%,覆蓋面較全難度適中,強調知識的理解及運用;大部分題目通過創設的歷史情景,考查學生知識理解和知識遷移能力。第二題為簡答題,共15分,占總分的30%:第1題設問明確,答案唯一,重視知識的認知和能力再現;第2題題型新穎,共設置有3個小題,有一定梯度和難度,重視對學生審題能力的考查。第三題材料分析題共20分,占總分的40%:給出了三個材料,設置了四個問題。可以說是一個綜合題,主要考查學生歷史知識的再現能力,歷史的空間思維能力,知識遷移能力。設問由淺及深,符合學生的認識水平和思維水平。
2.堅持注重培養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有效體現了新課改要求的三維一體目標
歷史學科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態度、價值觀。選擇題第10題,11題,13題等題的設置正是要求學生在掌握歷史知識的同時,受到思想的熏陶和啟迪。
3.體現學科性,突出論從史出的學科特點
注重考查學生閱讀歷史材料,從中獲取和運用有效信息的能力。強調歷史學科用史實說話,論從史出的原則是這套試題的一個突出特點。如:17題中第1小題,第3小題的設置,圖示材料與問題之間關系緊密,考查了學生閱讀理解材料的能力,這對今后的歷史教學起到了很好的導向作用。
總之,這套試題注重課本,重視基礎,更重點考查學生對該學科識記內容的掌握。雖然具有靈活,新穎的特點,但只要識記準確,學生都可以準確應答。
學生整體考的差,及格學生占不到30%,絕大多數學生成績在20分左右,部分學生得分出現個位數,甚至有的一分的學生,真讓人難以想象。就整體而言:第一題得分在7-10分之間的學生占總人數的35%,得分在12-15分之間的學生約占15%,還有一半學生得分在7分以下;第二題(示圖)材料題,絕大多數學生沒有讀懂材料,失分尤為嚴重。一半以上學生該題沒有得分;第三題材料分析題,只有10%-20%的學生得了分,但答案不夠準確完整,因此得分不高。
1.加強雙基教學,突出“三維”目標
基礎教育重在“基礎”。在課改的探索過程中,要防止出現過分強調能力,忽略基礎知識的傾向。歷史知識的傳播是歷史教學活動的基礎,歷史知識的掌握是擴展學生學科能力的條件,所以應讓學生掌握最為基礎的歷史知識。課堂復習要突出基礎知識的掌握,只有學生掌握了基礎知識,也就基本上掌握了重點知識。可以說,八年級歷史學科內容都是基礎也都是重點,八年級歷史教學更應注重基礎,注重課本。目前的考試反對的是過分強調識記,反對死記硬背,但絕不是不要識記。熟悉課本并有一定的識記是必要的,這也是現在考試要求的。如果課本知識不熟悉,沒有掌握基礎知識,就根本無從作答試卷。
2.端正態度,明確目標,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我覺得在培養良好習慣的同時要擺正態度,明確目標。從這次考試得分來看,大多數學生對歷史學科的學習態度不端正,目標不明確,因而學習、復習比較浮躁,課本沒有認真學習和復習,才導致如此結果。
歷史知識需要記憶,更需要理解和融會貫通。歷史教學的關鍵是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學會學習歷史的方法,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以及正確的歷史思維習慣。在教學中,教師應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用好教材和社會生活素材,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從材料中發掘信息、識別信息、獲取信息的能力,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習慣;提高分析問題的針對性、準確性和全面性。只有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調動起來,使其明確目標,端正態度,才能使歷史學科的學習成績有所提高。
總體來看,試卷設置全面實效,命題角度靈活,提問新穎,對今后命題設計和歷史教學具有一定的指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