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的特點是文字準確、結構完整、觀點獨到、情感真實,能夠為讀者帶來一種心靈的滿足和共鳴。下面是一些經典的優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夠讓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優秀作文的寫作技巧。
中華傳統美德(通用24篇)篇一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寸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朱熹《勸學》。
業精于勤,荒于嬉。——韓愈《進學解》。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增廣賢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乾-象》。
志不強者智不達。——《墨子-修身》。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荀子-勸學》。
志當存高遠。——諸葛亮《誡外生書》。
志小則易足,易足則無由進。——張載《經學理窟-學大原下》。
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曹植《贈白馬王彪》。
有志者事竟成。——《后漢書》。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黃鶴樓》。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夫人必知禮然后恭敬,恭敬然后尊讓。——《管子-五輔》。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凡人之所以貴于禽獸者,以有禮也。
慈鴉尚還哺,羔羊猶跪足。人不孝其親,不如禽與獸。——《勸孝歌》。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學而》。
貧而無諂,富而無驕。——《論語-學而》。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
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禮記-中庸》。
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孟子-騰公天下》。
人必先自愛也,然后人愛諸;人必先自敬也,然后人敬諸。——揚雄《法言-君子》。
源潔則流清,行端則影直。——王勃《上劉右相書》。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愛蓮說》。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李白。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增廣賢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顏淵》。
躬自厚而薄責于人。——《論語-衛靈公》。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論語-述而》。
人之有德與我也,不可忘也;吾之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戰國策-魏策》。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管子》。
獨柯不成樹,獨樹不成林。——北朝樂府民歌。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樂人之樂,人亦樂其樂;憂人之憂,人亦憂其憂。——白居易。
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老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小雅》。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屈原《卜居》。
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己之短。——《呂氏春秋-用眾》。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轉》。
見善則遷,見過則改。《周易》。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論語-衛靈公》。
人告之以有過,則喜。——《孟子-公孫丑上》。
知恥近乎勇。——《禮記-中庸》。
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韓非子-喻老》。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三國志》。
為善則預,為惡則去。——顏之推。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凋也。——《論語》。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破也,而不可奪赤。——《呂氏春秋》。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后漢書》。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蘇軾。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士雖有學,而行為本焉。——《墨子-修身》。
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淵,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勸學》。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勸學》。
百聞不如一見。——《后漢書》。
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王夫之《周易外傳》。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左傳》。
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資治通鑒》。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李商隱《詠史》。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司馬光。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樂以天下,憂以天下。——《孟子-梁惠王下》。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司馬光《報任安書》。
鞠躬盡力,死而后已。——諸葛亮《后出師表》。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中華傳統美德(通用24篇)篇二
3、百聞不如一見。——《后漢書》。
4、記己有恥。——《論語·子路》。
5、見得思義。——《論語·季氏》。
6、見善則遷,見過則改。——《周易》。
7、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8、視死如歸。——《管子·小匡》。
9、有志者事竟成。——《后漢書》。
10、知恥近乎勇。——《禮記·中庸》。
11、大義滅親。——《左傳·隱公四年》。
12、改過不吝。——《尚書·仲虺之誥》。
13、君子以儉德辟難。——《周易·否》。
14、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李白。
15、仁者無敵。——《孟子·梁惠王上》。
16、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17、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孟子》。
18、不怨天,不尤人。——《論語·憲問》。
19、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后漢書》。
20、禮之用,和為貴。——《論語·學而》。
21、日新之謂盛德。——《周易·系辭上》。
22、修辭立其誠。——《周易·乾·文言》。
23、志不強者智不達。——《墨子·修身》。
24、志當存高遠。——諸葛亮《誡外生書》。
25、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
26、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屈原《卜居》。
27、父慈而教。——《左傳·昭公二十六年》。
28、見義不為,無勇也。——《論語·為政》。
29、率義之為勇。——《左傳·哀公十六年》。
30、失信不立。——《左傳·襄公二十二年》。
31、事父母,能竭其力。——《論語·學而》。
32、業精于勤,荒于嬉。——韓愈《進學解》。
33、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增廣賢文》。
3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35、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論語·微子》。
36、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莊子·魚父》。
37、篤信好學,守死善道。——《論語·泰伯》。
38、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隱公元年》。
39、躬自厚而薄責于人。——《論語·衛靈公》。
40、茍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儒行》。
中華傳統美德(通用24篇)篇三
1、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2、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3、業精于勤,荒于嬉。
4、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邊苦作舟。
5、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6、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7、志不強者智不達。
8、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9、志當存高遠。
10、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
11、有志者事竟成。
12、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13、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14、夫人必知禮后恭敬,恭敬然后尊讓。
15、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1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7、凡人之所以貴獸者,以有禮也。
19、貧而無謅,富而無驕。
20、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21、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
22、富貴不能淫,貧奸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3、人必其自愛也,而后人愛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諸。
24、源潔則流清,形端則影直。
25、出淤泥而染,濯清連而不妖。
26、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27、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28、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29、躬自厚而薄責于人。
30、責人之心責已,恕已之心恕人。
中華傳統美德(通用24篇)篇四
2.臨患不忘國,忠也。——《左傳》。
3.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4.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管子》。
5.烈士之愛國也如家。——葛洪《抱樸子》烈士:有抱負.有作為的人。
6.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7.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8.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病起書懷》。
9.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麥孟華《論中國之存亡決定于今日》。
10.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11.精忠報國。——《宋史·岳飛列傳》。
12.茍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
二、明志。
1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秦伯》。
14.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論語·里仁》。
15.志當存高遠。——諸葛亮《誡外生書》。
16.志不強者智不達。——《墨子·修身》。
17.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18.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長百歲。——石成金《傳家寶·》。
19.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誡子書》。
20.有志者事竟成。——《后漢書·耿弇列傳》。
21.志小則易足,易足則無由進。——張載。
22.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
23.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晁錯論》。
三、持節。
2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司馬遷《報任安書》。
25.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論語·子罕》。
26.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27.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論語·微子》。
28.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29.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上》。
30.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衛靈公》。
31.不為窮變節,不為賤易志。——桓寬《鹽鐵論》。
33.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李世民《賜蕭瑀》。
3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愛蓮說》。
35.寧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齊書》。
36.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氣歌》。
37.粉身碎骨渾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間。——于謙《石灰吟》。
38.名節重泰山,利欲輕鴻毛。——于謙《無題》。
四、自強。
39.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乾·象》。
40.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老子》第三十三章。
41.不怨天,不尤人。——《論語·憲問》。
42.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朱熹《答鞏仲至》。
43.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孟子·告子下》。
44.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45.以修身自強,則名配堯禹。——《荀子·修身》。
46.能勝強敵者,先自勝者也。——《商君書·畫策》。
48.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
49.眼前多少難甘事,自古男兒當自強。——李咸用《送人》。
50.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
51.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李清照《烏江》。
五、誠信。
52.一諾千金。——《史記》。
53.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莊子·魚父》。
54.修辭立其誠。——《周易·乾·文言》言語應該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
55.輕諾必寡信。——《老子》第63章輕易向別人承諾的人一定很少講信用。
56.失信不立。——《左傳》。
57.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
59.民無信不立。——《論語·顏淵》。
60.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可:可以立身處世。
61.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果:果斷。
六、知恥。
62.五刑不如一恥。——呂坤《呻吟語·治道》。
63.無羞惡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孫丑上》。
64.記己有恥。——《論語·子路》用羞恥之心來約束自己的行為。
65.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孟子·盡心上》:不知羞恥的那種羞恥,才真的是不知羞恥啊!
66.人有恥,則能有所不為。——朱熹《朱子語類》倦十三。
67.人必其自愛也,而后人愛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諸。——楊雄《法言·君子》。
68.士皆知有恥,則國家永無恥矣。——龔自珍《明良論二》。
69.知恥近乎勇。——《禮記·中庸》。
70.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離婁上》人一定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為,別人才會侮辱他。
七、改過。
71.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增廣賢文》。
72.改過不吝。——《尚書·》。
73.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尚書》。
74.人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
75.見善則遷(學習),有過則改。——《周易》。
77.言者無罪,聞者足戒。——白居易。
78.過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覯》。
79.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論語·衛靈公》:有了錯誤而不改正,這便真叫錯誤了。
80.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朱熹。
81.不貴于無過,而貴于能改過。——王守仁《改過》。
82.聞過則喜,知過不諱,改過不憚。——陸九淵》。
83.改身之過,遷(發揚)身之善,謂之“修身”。——顏元。
84.秦惡聞其過而亡,漢好謀能聽而興。——薛瑄《讀書錄》卷十。
中華傳統美德(通用24篇)篇五
《史記》中記載,舜的父親是個瞎子,生母去世后,父親又娶了一個妻子,并生了一個兒子。父親喜歡后妻的兒子,總想殺死舜,遇到小過失就要嚴厲懲罰他。但舜卻孝敬父母、友愛弟弟,從來沒有松懈怠慢。舜非常聰明,他們想殺死舜的時候,卻找不到他,但有事情需要他的時候,他又總在旁邊恭候著。
有一次,舜爬到糧倉頂上去涂泥巴,父親就在下面放火焚燒糧倉,但舜借助兩個斗笠保護自己,像長了翅膀一樣,從糧倉上跳下來逃走了。后來,父親又讓舜去挖井,舜事先在井壁上鑿出一條通往別處的暗道。挖井挖到深處時,父親和弟弟一起往井里倒土,想活埋舜,但舜又從暗道逃開了。他們本以為舜必死無疑,但后來看到舜還活著時,就假惺惺地說:“你跑到哪里去了?我們特別想你啊??”他們經常想方設法害舜,但舜不計前嫌,還像以前一樣侍奉父親、友愛弟弟。
后來他的美名遠揚,堯帝知道后,就把兩個女兒嫁給他,并讓位于他,天下人都歸服于舜。
【智慧小語】:
父親心術不正,繼母兩面三刀,弟弟桀驁不馴,幾個人串通一氣,要置舜于死地而后快。然而,舜對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順,與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沒有絲毫懈怠,他的德行崇高,非常令人贊賞。有這樣的'胸襟與對道德的堅守,才能讓他有機會得到先王的賞識,成為受人愛戴的賢明的君主。
中華傳統美德(通用24篇)篇六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荀子·勸學》
為學須覺今是而昨非,日改月化,便是長進。朱熹《朱子語類》卷八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鸛鵲樓》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中華傳統美德(通用24篇)篇七
3、志當存高遠。——諸葛亮《誡外甥書》。
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秦伯》。
5、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6、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晁錯論》。
7、志小則易足,易足則無由進。——張載《經學理窟·學大原下》。
8、志不強者智不達。——《墨子·修身》。
9、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誡子書》。
10、有志者事竟成。——《后漢書·耿弇列傳》。
11、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論語·里仁》。
中華傳統美德(通用24篇)篇八
5、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論語·衛靈公》:有了錯誤而不改正,這便真叫錯誤了。
7、言者無罪,聞者足戒。白居易《與元九書》
8、過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覯《易論第九》
9、聞過則喜,知過不諱,改過不憚。陸九淵《與傅全美》
10、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卷一》
11、不貴于無過,而貴于能改過。王守仁《改過》
12、秦惡聞其過而亡,漢好謀能聽而興。薛瑄《讀書錄》卷十
13、改身之過,遷(發揚)身之善,謂之“修身”。顏元《顏習齋先生言行錄》
中華傳統美德(通用24篇)篇九
五千年的滄海桑田,五千年的華彩樂章,演繹了東方文明古國的燦爛與輝煌。3月12日下午,我們在藝海電影院觀看了一場大型綜藝音舞詩《中華神韻》,這是一場演繹了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的音樂舞蹈盛宴,很完美的闡述了中華傳統美德。
從演員們的表演中,我不禁聯想起:我國是一個文化古國,早在遠古時代出現了許許多多偉大的詩人和聞名中外的詩:李白的《靜夜詩》;蘇軾的《惠崇春江晚景》;孟浩然的《春曉》;杜甫的《春夜喜雨》……除了詩人,我國古代還有舉世聞名的'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火藥四大發明。
如今,中華人民共和國已成為一個發展中的國家,我們的科學家們已經實現了古代人們的夢想——飛天夢和奔月夢。
看完這臺演出,讓我明白: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和民族精神是正在燃燒的火焰,我們必須學好文化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將雄雄燃燒的火焰,一代代傳下去。我相信,我們偉大的國家的將來必定是一個繁榮富強的國家!
中華傳統美德(通用24篇)篇十
1、凡是有良好教養的人有一禁誡:勿發脾氣。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誠信是心靈與心靈間最默契的對話。
4、誠無老幼,有誠可嘉;信無大小,有信則譽。
5、樂人之樂,人亦樂其樂;憂人之憂,人亦憂其憂。
6、誠信鑄就申城之美,世界共享玉蘭之香。
7、誠信檔案是最大的財富,失信記錄是最痛的恥辱。
8、勇敢對于保持美德是十分必要的一種氣質。
9、卑己而尊人是不好的,尊己而卑人也是不好的。
10、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
中華傳統美德(通用24篇)篇十一
3.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衛靈公》。
4.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論語·微子》。
5.富貴不能淫,貧*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6.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上》。
7.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司馬遷《報任安書》。
8.不為窮變節,不為*易志。——桓寬《鹽鐵論·地廣》。
9.寧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齊書·元景安列傳》。
10.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李世民《賜蕭瑀》。
1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愛蓮說》。
12.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氣歌》。
13.名節重泰山,利欲輕鴻毛。——于謙《無題》。
14.粉身碎骨渾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間。——于謙《石灰吟》。
中華傳統美德(通用24篇)篇十二
2、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可:可以立身處世。)。
3、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果:果斷。
4、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莊子·魚父》。
5、一諾千金。——《史記·季布欒布列傳》。
6、修辭立其誠。——《周易·乾·文言》言語應該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
7、民無信不立。——《論語·顏淵》。
8、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
9、輕諾必寡信。——《老子》第63章輕易向別人承諾的人一定很少講信用。
中華傳統美德(通用24篇)篇十三
《中華傳統美德格言》一書,告訴了我許多人生道路上的道理,教會了我怎樣做人。特別是《增廣賢文》中的一句話:“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讓我深有感觸。
面對時間的奔流不息,古往今來,珍惜并善于利用時間的人是大有人在。古代大書法家顏真卿把“五更雞鳴”之時,當作“男兒讀書之時”;魯迅先生則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用在學習上”。他能成為一位偉大的文學家,有個重要的秘決,就是珍惜時間。魯迅少時家道中落,父親重病臥床,他不僅經常上當鋪跑藥店,還得幫助母親做家務,為避免影響學業,他幾乎每天都在擠時間,后來回憶此事,他說:“時間就是性命。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于謀財害命。”他一生多病,工作條件和生活環境都不好,所以在他的眼中,時間就如同生命。
我的同學在學習中,利用課余時間通讀了四大名著。問他有何經驗,他說:“我是把玩耍、上廁所的時間都擠出來看書的。”
時間老人無時無刻不悄悄從人們身邊溜過,誰也沒有力量阻止他悄然逝去的步伐。就像一首詩所寫的“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但是,事實告訴我們,只要我們愿意,時間是可以支配的。就像魯迅先生說的一樣:“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擠,總還是有的。”相反,那些終日無所事事、隨隨便便浪費時間的人,時間老人留給他的只能是“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時間是最公正的',時間就是生命,我們一定要愛惜時間。
中華傳統美德(通用24篇)篇十四
你們好!在春節即將到來之際,我衷心的祝愿你們節日快樂!
新的一年來到了,我又長大了一歲,轉眼間,我已經十三歲了。在這十三年里,你們整天為我操勞忙碌,你們這深厚的情誼,是訴不盡道不完的,對我的養育之恩,是永遠都報答不完的。
在生活上,你們無微不至的照顧我,寧可自己省吃儉用,也要給我提供最優越的生活。從小到大,我吃的用的,都是最好的。每次我生病了,你們都焦急萬分,衣不解帶地照顧我。在學習上,每當我取得優異的`成績時,你們就會露出滿意的笑容。當我失敗時,你們就會在我身旁安慰我,鼓勵我,使我鼓起勇氣,繼續努力。每當我犯錯時,你們就會嚴肅的批評我,教導我,使我改掉這些壞毛病。為了鍛煉我的能力,經常讓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這溫暖親切的環境下,我快樂的成長著。
嚴父慈母,在我的生活中是個互補的角色。厲聲訓斥的父親在教導我的時候,總有母親和聲細語的安慰。我學的東西扎實牢固,這是父親您的功勞。我的心靈善良而不嬌氣,這就是媽媽您疼愛有加了。
隨著我的漸漸長大,叛逆之神悄然降臨。我不再乖巧地討你們歡心,總是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不再需要陳詞濫調的叮嚀和嘮叨,還喜歡上頂嘴,你們竭盡自己的耐心,一步一步的引導我,從不揭我的短,也不重復說教。特別是媽媽,每天睡前都跟我談心,對我在學校發生的事,以及和同學的關系等等,都給予正確的意見和建議。
爸爸媽媽,為了女兒的健康成長,你們耗費了多少心血和汗水,這種辛勞和恩情,我永遠都不會忘記。你們是最普通的父母,卻是我永遠敬仰的明星!
中華傳統美德(通用24篇)篇十五
中國乃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唐詩宋詞元曲,是中華文明寶庫中的一支奇葩;四大發明,更是讓中國惠澤世界人民,讓世界走近中國。而華夏子孫一脈相傳的,也是中華文明最精髓之處,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那些傳統美德,卻一點一點被人丟卻。
一次,我坐公交車回家,車上擠滿了形形色色的人,有二十出頭大學生模樣打扮時髦的年輕人,有身強體壯的中年漢子,也有濃妝艷抹的婦女。突然,我掃見了一位老者,七十上下的年紀,背微駝,頭發花白,他額頭的皺紋上刻滿了被歲月碾過的痕跡,皮膚像被水泡過了的樹皮一樣松弛。老人扶不穩扶手,身子隨著公交車的一開一停猛烈地晃動著。但是,坐著的人,有的在與同伴談笑風生;有的在低頭看著手機;有的干脆成了“暫時性失明”和“暫時性耳聾”,任憑廣播里一邊又一遍的播放著“請給老人、孕婦以及抱小孩的乘客讓座”的話,依然無動于衷。老人站了一路,我想,即使是在七月盛夏,老人的心里也會有幾分寒意吧。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進步;能說話了,自然又是一大進步;能寫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進步。然而也就墮落,因為那時也開始了說空話”。有的人平時大張旗鼓的喊著尊老愛幼的口號,而在真正需要履行實際行動時而視而不見。這不僅是個人的悲哀,而是整個中華民族的悲哀!
不僅僅是這些,當我們在飯桌上,是否遵循了長者先,幼者后的禮儀?當我們出門和回家時,是否做到了出必告,反必面呢?當我們與大人交談時,有沒有做到長著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呢?如今,年青一代習慣了隨性,在他們的眼里這些不過是一些煩人的枷鎖,趁早丟掉,孰不知,他們丟掉的正是老祖宗流傳、沉淀下來的寶貴的精神文明啊。
醒醒吧,不屑的中國國民,不要讓我們寶貴的中華傳統在消逝了,不要讓我們再重蹈歷史的覆轍,不要等到我們已經丟失時才懂得珍惜!
中華傳統美德(通用24篇)篇十六
媽媽,您知道嗎?您是我小時候最“恨”的人,因為您“狠心”地把我丟到爺爺奶奶家,自己到其他地方工作。那時的我,整日整夜哭著要媽媽。對了,您還記得嗎?您的每一次寶貴的回家時間,我便使出各種手段把您“拘留”,但您總是識破我那自以為“周全”的計劃,頭也不回地離開了,我也總是在您離開后大哭大鬧。
回想小時候,您一定為我的不諒解而感到苦惱。但是,我現在已經長大了,明白了您的苦心。我已不再是整天哭鬧的嬰兒,也不再是在“母親節”那天還令您生氣的小孩。現在的我,已成為了亭亭玉立的小姑娘,雖然臉上仍帶著幾分稚氣,但內心卻懂得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感恩。媽媽,請不要笑話我,也不用為您的女兒長大了而感到驕傲,因為這是一個中國人必須學會的。既然您賦予我寶貴的生命,既然您付出了全部心血“望女成鳳”,那我就會盡我所能報答您!
媽媽,請相信我,相信我會重新幫您染黑那幾縷白發,相信我會賺錢買最好的保養品幫您撫平臉上的皺紋,相信長大的我不會再惹您生氣,相信我無論到哪都帶著您,相信我讓您每天都做世上最幸福的母親……媽媽,您的相信、您的寄托在我身上的希望,將會是一匹健碩的千里馬,帶著我不斷前進,總有一天,您會看到我滿載成功而歸!
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媽媽,謝謝您,謝謝您對我的關心和教育,希望再經歷一個輪回后我還從您肚子里蹦出來!
中華傳統美德(通用24篇)篇十七
最新一屆中國人名代表大會的主旨就是弘揚中華民族文化。這個主旨是多沒有內涵呀。通過這個深邃的瞳孔,我看到繁星點點的夜空。
在這悠悠歲月的長河中,風起云涌,波瀾起伏。在那風口浪尖的人總會有攝人心魂的故事。為了了解東周時期七雄爭霸的明爭暗斗,我讀了《東周列國志》,我認識了重耳。他衷心為主割肉的故事讓人感動。為了了解三國時期的爾虞我詐,我讀了《三國演義,我認識了司馬懿。他的管理手段和聰明才智讓人欽佩。還有許許多多的.人物,如: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刺殺秦王的荊軻。還有’力拔山兮氣蓋世破秦都的楚霸王項羽…….
中華的歷史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其中所洋溢的民族文化引人入勝,它所表現出的精神讓人感觸良多。二十四孝圖的“郭巨埋子’做法讓人無法理解,但是他的孝心毋庸置疑。他為了養育年邁的老母親而毅然決然地要把兒子埋掉。還有’嗜指痛心’‘孝感冬天’‘嘗糞憂心’”棄官尋母’等等的故事。
他們所體現的是中華傳統美德中的一個字,那就是’孝’著個字在今天到了傳承,她就是孟佩杰。她為了照顧母親,好的學校不去讀,而是就近的上了一所學校。到了大學,她背著母親一起去。把母親放在宿舍里,為其忙前忙后卻沒有半句怨言。漢時的司馬遷,遭受宮刑。卻忍辱負重了是八年,只為完成《史記》。這十八年之中,他堅持不懈,未曾說過放棄。著有《本草綱目》的李時珍,訪遍中國大江南北。他跋山涉水不懼艱苦風餐露宿,終于在已暮之年完成了這部巨作,對后世影響頗大。他們的堅持不懈傳遞到了今天。失去雙臂的劉偉沒有因此而沉淪,而是用腳彈鋼琴,為音樂史創造了一個奇跡般的神話。
孝是孟佩杰成功的階梯,堅持不懈是成功的鑰匙。他們都弘揚著中華傳統美德,讓人們記住了他們的身影,更是成功的典范。為了成功,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吧!
中華傳統美德(通用24篇)篇十八
我們是二十一世紀的接班人,要做好這一點,首先要做好弘揚中華美德,這是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中華美德這一方面我們都可以做到的。在學校了見到老師問好,有禮貌,于同學團結友善,學習生活上勤儉節約,在社會中,多為他人做好事,樂于助人,無私奉獻,默默無聞。我們只要想做,一定會做到的!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本身就要有一正確的觀念,從子身觀念意識上做到弘揚中華美德。
現在社會的現代化帶來了價值觀念的沖突。在這場沖突中要不要保持中華美德,關系到中華民族的前途問題。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就是要把傳統價值思想體系中德優秀精華發揚光大,把它和現代化結合起來。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文明,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鬢繁的國際交往帶來了許多外來的價值觀念。“麥當勞文化”正在侵蝕著中國文化。對于西方文化,我們不是一概排斥,而是要加以選擇和改造,要丟起一切腐朽落后的,或者我國國情不符合的的價值觀念。弘揚中華美德就是要振奮民族精神,抵御一切不健康的價值觀念的侵蝕,樹立健康的社會主義美德。
當前我們這樣的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現狀迫切要求加強中華美德的教育。長期以來,我們中國道德教育中存在的理想化,空泛化,形式化的缺點。青少年知道一些空洞的大道理,但對最初步的道德教育要求卻不清楚,不實行:不能判斷現實生活中的丑惡的東西,有的甚至還受到社會上丑惡行為的影響。因此急需告訴他們中華美德是什么,讓他們知道中華民族創造了中華傳統美德,同時又是在中華美德的哺育下壯大發展起來的;今天我們要建設祖國,振興中華,需要身體力行,發揚中華傳統美德,遵守“愛國守法.名利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公民道德,今天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努力學習。
弘揚中華美德離我們并不遙遠,我們要從小做起,成為社會建設的骨干,因此我們必須有健康的價值觀念,樹立健康的社會美德。讓我們一起奔向現代化吧!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文明禮儀之邦,講文明,懂禮貌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我們這個美麗的校園里,文明禮貌也無處不在,它像綿綿細雨,滋潤著大地,像陣陣微風,吹進人們的心田。同學們之間互相幫助,互相理解,團結友愛,尊敬師長,文明之花常開放在我們美麗的校園。但是在我們的校園中還存在著許多不文明現象。
作為一名中學生,傳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我們的使命。如果我們每個同學都能見到老師問聲好,見到同學打招呼,同學之間和睦相處,事事講文明,時時講禮貌,那我們便能生活在一個非常美好的世界中,別人也會因為我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作為一名中學生,愛護校園,美化環境,同時也是我們的另一個使命。當你扔出手中的垃圾時,請你多走幾步,把它放入垃圾箱;當你看到地上飄著紙片時,請你彎下腰,把它撿起來;當你隨地吐痰時,請你為他人想想,別人會因為我而生病的。
如果我們每一位同學都能這樣做,這樣想,那么,我們的校園一定會更加美好。
原我們所有的同學都能與文明同行,與禮貌同在,讓文明禮貌永遠伴隨著我們。文明禮貌之月并不只是三月,我們應該事事講文明,時時講禮貌。從自己做起,從眼下做起,把文明禮貌當作我們人生中的一個重要課題。同學們,行動起來吧,從此刻出發,做一個文明好少年。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努力,讓文明禮貌之花開遍我們美麗的校園,也讓文明禮貌之花盛開在我們每一個同學的心中!
中華傳統美德(通用24篇)篇十九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秦伯》。
志不強者智不達。——《墨子·修身》。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志當存高遠。——諸葛亮《誡外生書》。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誡子書》。
有志者事竟成。——《后漢書·耿弇列傳》。
志小則易足,易足則無由進。——張載《經學理窟·學大原下》。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晁錯論》。
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長百歲。——石成金《傳家寶·俗諺牧民》。
中華傳統美德(通用24篇)篇二十
3.事父母,能竭其力。——《論語·學而》。
4.父慈而教。——《左傳·昭公二十六年》。
5.愛親者,不敢惡于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孝經·天子》。
6.孝在于質實,不在于飾貌。——桓寬《鹽鐵論·孝養》。
7.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游子吟》。
8.夫婦和而后家道成。——《幼學瓊林·夫婦》。
9.兄弟敦和睦,朋友篤誠信。——陳子昂《座右銘》。
10.父不慈則子不孝。——顏之推《顏氏家訓·治家》。
11.貧濺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漢書·宋弘列傳》。
中華傳統美德(通用24篇)篇二十一
注釋:用羞恥之心來約束自己的行為。
2.無羞惡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孫丑上》。
3.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離婁上》。
注釋:人一定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為,別人才會侮辱他。
4.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孟子·盡心上》。
注釋:不知羞恥的那種羞恥,才真的是不知羞恥啊!
5.知恥近乎勇。——《禮記·中庸》。
6.人必其自愛也,而后人愛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諸。——楊雄《法言·君子》。
7.人有恥,則能有所不為。——朱熹《朱子語類》倦十三。
8.五刑不如一恥。——呂坤《呻吟語·治道》。
9.士皆知有恥,則國家永無恥矣。——龔自珍《明良論二》。
中華傳統美德(通用24篇)篇二十二
1、裝飾也與美德相對立,因為美德是靈魂和憤怒的力量。
2、人而不仁,如禮?如果一個人不友善,快樂是什么?——《論語》。
3、為我的父母哀慟,求你們領我出來。——《詩經》。
4、精神的道德力量發揮了它的潛力,豎起了它的旗幟,使我們的愛國熱情和現實的正義感得以發揮它的力量和作用。
5、壞脾氣是人性中比較卑劣的一種,如果人們失去了脾氣,就等于在人類進步的階梯上倒退了一步。
7、不這樣做的人不會有智慧。
8、喜歡別人就是喜歡自己;別人擔心的事,別人也會擔心。白居易的《字林》。
9、禮貌往往代替了最高尚的感情。
10、一個好的學者,一個笨蛋的力量彌補了他的弱點。魯氏的春秋使用。
11、在哪里建立成就,就在哪里開始生產產品。凡是有學問的人,凡是有能力做大事的人,必須先立身于行。
12、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增強良性散文。
14、希望是依附于存在的,有希望,就有希望,就有光明。
15、拿學位和學位段來說,經常是足夠的。“歷史是一面鏡子”
中華傳統美德(通用24篇)篇二十三
3、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管子·牧民》。
4、義以生利,利以豐民。――《國語·晉語》。
5、聞説梅花早,何如北地春。——孟浩然。
6、日新之謂盛德。――《周易·系辭上》。
7、不以愛之而茍善,不以惡之而而茍非》——稽康。
9、任理則公,任情則私。——唐伯虎。
10、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11、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12、禮之用,和為貴。――《論語·學而》。
13、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莊子·山木》。
15、志當存高遠。——諸葛亮《誡外生書》。
17、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尚書·伊訓》。
18、見善則遷,見過則改。——《周易》。
19、貪進者,必取辱;過侈者,必招非。——弘一大師。
21、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
中華傳統美德(通用24篇)篇二十四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中華優秀民族品質、優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氣節、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禮儀的總和。從歷史長河流淌軌跡來看,她不僅包含古代傳統美德,也包含近代革命傳統美德和當代英模美德。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靈魂,是代代相傳、世世發展的民族智慧,是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中國的精神力量。中國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重德行、貴禮儀,在世界上素來享有盛譽。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始終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道德根基和思想基礎,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形成和發展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從口頭傳承到文字記載,內容博大而精深。
要講信用;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和,要時常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以上這些事是學習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還有余遐,更應努力的學習禮、樂、射、御、書、術等六藝,各種經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學問”。
古人云:“父母者,人之本也。”從呱呱落地的嬰兒,到天真爛漫的少年,我們一天天長大,是父母賦予了我們生命,給予了我們無私而偉大的愛。百善孝為先,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是東漢孔融四歲讓梨,是晉代王祥“臥冰求鯉”,是明代朱沖秋“割股為羹”
孝是什么?
孝是我們成年人“常回家看看”的那份心意,孝是功成名就后的豐厚報答,孝是父母重病臥床時的細心照管。
孝是心靈里盛開的鮮花。它比自然界的花朵更為永恒、持久地散發著清香。
孝是一種博大。它包容世間萬物:世界有多大,孝就有多大。
東漢時期,有一個叫黃香的小孩,九歲時母親就去世了,剩下體弱的父親和他相依為命。他知道父親養育自己的艱辛,就把自己的一片孝心全都獻給父親。夏天,天氣炎熱,黃香每天晚上都要先把父親蚊帳里的蚊子驅走,再用扇子為父親把床上的涼席扇涼,以使父親安然入睡。冬天,天氣寒冷,黃香每晚都要先上床,用自己的體溫把被褥焐熱,以免父親受涼。
我們的身體發膚受之于父母,身為兒女,我們毫無理由地應該盡我們最大的能力來孝敬父母。讓我們從小事做起,孝敬父母,孝敬社會,尊老愛幼,讓我們將這種傳統美德傳承和發揚光大!
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誠信是最寶貴的美德,。
是我們取信于人的根本。千百年來,我國人民十分重視誠實守信,我們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少年兒童自然要繼承和發揚這一民族精神,做一個誠實守信的好孩子。從小事做起。誠實守信的品格存在于一件小事之中。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講得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