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不僅需要語言優美,更需要思想有深度,觸動人心。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閱讀一些優秀作文,一起感受文字的魅力和力量。
葉挺革命故事(優秀17篇)篇一
1921年,中國^v^誕生。從此,中國的命運開始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中國人民吃飽飯了!中國逐漸走向繁榮富強!
然而,這都離不開我們的黨和那些革命烈士。
1937年7月7日至1945年8月5日,中日兩^v^隊鏖戰八年。直至1945年9月2日,以中國的勝利而告終。這場戰爭,中國傷亡人數達3500萬人,這是一個令人發指的數字。
在這場戰爭中,也涌現出了許多令人贊佩的抗日英雄。
是什么,讓他們如此視死如歸;是什么,讓他們這般寧死不屈?
是義,舍生而取義,“寧以義死,不茍幸生。”這就是他們的信念。
1938年臨汾作戰,八路軍總司令^v^,靠著靈活機動,也以200兵力,吸引日軍3天。都是以200兵力,就把敵人打得鼻青臉腫。
他們都是為著民族大義與救亡真理,前仆后繼,舍身忘死,無私奉獻的人。
相信大家都看過《為了新中國前進》這部片。里面講述了六班班長董存瑞的英雄故事。1946年6月,^v^撕毀《停戰協定》,發動全面內戰??偣サ倪M攻號已經吹響,戰友們都已經開始向這里猛沖,不知道多少戰友要倒在旱橋的火力之下。董存瑞不假思索的用自己的左手抵住了炸藥包,然后拉響了導火索。在導火索“嗤嗤”的聲中,董存瑞回頭面對我軍陣地大聲喊道“為了新中國,前進!”隨著天崩地裂般一聲巨響,橋型暗堡被炸得粉碎。大批后續部隊踏著英雄的血跡沖進隆化中學,全殲守敵,紅旗插上了隆化城,隆化解放了!董存瑞和他的戰友們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為部隊和解放全中國開辟了勝利前進的道路。
這就是英雄,這就是革命英雄,這就是英雄的故事。他們都值得我們敬佩,學習。他們可稱得上是“俠之大者,為國為民?!薄傲x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與天地齊,萬世景仰。這就是中國的鐵血軍人。這種精神是可貴的,是天賜與的。作為中國^v^的接班人,我們要向英雄們學習,把這種可貴的精神傳揚下去。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孝敬父母,愛護公共財物,努力學習,鍛煉身體,培養能力,為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努力成長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合格人才,做共產主義事業的接班人。為共產主義事業譜寫光輝。最后,我祝中國^v^90周歲生日快樂!愿我們的祖國強大繁榮昌盛!
葉挺革命故事(優秀17篇)篇二
在歷史的沖擊中,多少英雄豪杰競折腰,提到的僅僅是他們的故事,而他們的精神在我的心中永存。
不知道是否紅色的經典的重現適應歷史的主流,但是多多的閱讀、感悟經典也讓我們心中的那一滿腔的熱血,不斷不斷一次又一次的燃燒到耳根??傆幸粋€個用鮮血染紅的故事,使得我們一次一次動容,一次又一次折服。英雄是不論男女老少的,嘎子、潘東子、楊子榮都被注上了紅色經典的標簽。也許他們的誕生是為了應當時的市場的需求,但是更多的是編者們精心的融入了自己對的這些人物的詮釋以及深深表達了自己對他們的敬仰。也許這些事情不是完全真實的,畢竟經過了許許多人的口傳難免會有什么差錯,但是所傳遞的精神都是一個樣子。對家鄉對戰友對祖國的捍衛,是他們的統一職責,忠孝禮儀信在他們的身上一覽無余。劉胡蘭作為女性,也許會得到質疑甚至是鄙視,但是不論如何在我看來她永遠是偉大的。她還年輕,但是她一點點都沒有選擇去茍且偷生的逃避,而是面對磨得锃亮的刀,就算在臉上映出了閃閃亮的刀光,眼睛一閉、心一橫也就都過去了,或許可能長痛不如短痛就是這一種的感覺。我們估計是,沒有機會去體驗了。
***的詩詞之中也總是透露著那種讓人難以捉摸的經典的革命一點紅。這是***一生戎**見證,也可以說這是整個紅色經典的演變。詩詞中包含了太多的紅色革命、紅色精神以及紅色經典中的世界觀、價值觀,是***思想的完全體現。比如“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就告訴了人們凡是都是要向前看,不能永遠沉迷在過去的失敗或者的呀之中。他的先進的思想影響了一代代的人,也推動的中國的發展,為人們的血液中注入了動力,使得人們不得不選擇前進。也許就是這種支持與雄心壯志的氣勢,***才可以配得上偉人這個稱號吧,偉人不僅僅是偉大而是精神中還有著另外的一個高度,這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去攀登的。
紅歌的唱響又引起了另一番的風暴讓人們不斷的去學習,甚至模仿。東方紅、保衛黃河、義勇軍進行曲、沒有***就沒有新中國……流行的趨勢肯定不是會導向這些歌,所以這些歌也頂多是算得上是復古或者說是追憶過去。但是這些磅礴的曲調,總是久久縈繞在耳邊,回蕩在心中。唱響紅歌,聆聽紅歌讓人們仿佛回到了那激情燃燒的歲月,仿佛看到了裊裊的硝煙升起,突然嚴肅了起來。但是那悠揚的曲調總是讓人聯想篇篇,仿佛看到了許多想到了許多。
一代又一代過去了,我們是不是還再能力去喚起更多的人去了解去欣賞紅色的經典,去愛上那閃閃的紅星在我們的心頭閃耀的光芒。我們也渺茫,人們的意識漸漸變弱之后這些有點點老古板的東西是不是還能存在在更多人的心中。
紅色的經典是歷史、文化等各方面的標桿,在我們的心中永在,被永遠的定格……。
葉挺革命故事(優秀17篇)篇三
為了豐富自己的知識,我閱讀一些愛國將軍和革命烈士的故事。讓我最難忘的就是《楊靖宇將軍的故事》。
說起楊靖宇將軍,他原名馬尚德,字驥生,1905年2月13日(也就是清光緒三十一年正月初十)出生于河南確山縣李灣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4月初,為了配合北伐進軍,他領導確山縣農民舉行了武裝暴動。6月,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然后在河南和東北地區,積極從事黨的地下工作,并擔任中共撫順特別支部書記、東北反日救國總同盟會會長、中共哈爾濱市委書記等職務。他曾先后五次被敵人拘捕,飽受折磨與摧殘,但總是堅貞不屈。1932年秋,中共滿洲省委決定派楊靖宇到南滿的磐石、海龍等地巡視工作,整頓黨所建的抗日武裝。也就是從那時候起,他開始使用“楊靖宇”這個名字投身于抗日武裝斗爭的洪流。我閱讀這本書的時候就想:楊靖宇率領革命隊伍,不僅要與幾倍、幾十倍的強敵苦戰,還要經受嚴寒、疾病、饑餓的考驗。他們常年在缺衣少食的情況下戰斗在冰天雪地中,經歷了異常艱苦的歲月。
楊靖宇將軍是多么偉大啊!他,在那樣艱難困苦的洗禮中依然勇往直前并且從不畏懼的精神,是多么值得我們學習。
葉挺革命故事(優秀17篇)篇四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1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1美人卷珠簾,深坐蹙蛾眉。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
1恨不得掛長繩于青天,柔此西飛之白日。
1我志在刪述。垂輝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絕筆于獲麟。
1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
20、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2三萬六千日,夜夜當秉燭。白日何短短,百年若易海。
2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3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3鳴珂碎撼都門曉,旌幛擁下天人。馬搖金轡破香塵。壺漿盈路,歡動一城春。
4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4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葉挺革命故事(優秀17篇)篇五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弘揚愛國精神放飛青春夢想》!
穿過幾十個艱辛歲月,走過感人的歷史之路。在廣浩的世界旗幟中,始終閃爍著一面鮮紅的五星紅旗。那是用青春樹立起來的旗幟,這面旗幟蘊含著“一二九”高尚的靈魂,包含著一代代優秀青年為祖國富強、為民族振興而做出的貢獻,凝聚著一代代青年為踏尋革命足跡、征服坎坷征途而付出的血與淚!
放飛夢想,堅持用高尚的愛國精神弘揚中國這面光輝的旗幟!在心酸的抗日戰爭中所爆發的一二?九運動有效凝聚了愛國主義精神。正是因為我國這一強大的精神愛國精神作支柱,才能促使中華民族永遠充滿生機,在歷經重重困難之后仍然生生不息。因此,作為祖國的未來,更應該為祖國美好的明天而奮斗,為人們創造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在不斷磨練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放飛夢想,便應該將學習放在人生的重要位置!名人有言,一個人的要想有較大的成就,能夠為社會做出多大的貢獻,在很大程度上主要取決于自己在人生道路中所學到的知識。特別是處于中學時代的我們,是人生學習的黃金時期,是提高個人綜合素質的重要階段。因此,我們應該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技能,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努力學習,為自己以后的人生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放飛夢想,把奉獻社會作為不懈的追求!在人的生活中,不能夠僅僅因為吃的生活。應該想象我們能夠為社會做多少貢獻,在我們的集體中我們能夠做些什么。要想我們所在集體變得優秀,首先我們自己應該變得更加優秀。當我們希望自己未來生活得更加幸福時,應該想一想今天我們為自己未來路做過什么。因此,只有勇于承擔,樂于奉獻,我們才能夠真正感受到人生的快樂和幸福。成為一名品德高尚、精神充實的人。
同學們,讓我們拿出行動來,用智慧和勇氣,奏響時代的強音;胸懷理想,滿懷激情,在新時期,拿出自己的愛國熱情,投身中國實踐;成為實現“中國夢”的生力軍,用“青年夢”托起“中國夢”。用努力和拼搏實現人生價值;用青春和激情,放飛夢想!
葉挺革命故事(優秀17篇)篇六
秋天來了,樹葉黃了秋風吹來,樹葉一片一片的流落在了土黃*的地上。
有些樹葉落到了水里,一只小青蛙從水里跳到了一片葉子上,還真怪!那片葉子沒沉下去,小青蛙見自己沒有沉下去,于是它一會兒一轉眼地跳到另一片樹葉上,又從那一片樹葉跳到別的樹葉上去。
一個在海邊嬉戲的小姑娘撿起一片的樹葉在用針線穿過,把一片片小樹葉連綴在一起,就好像一個珍珠鏈。
一只螞蟻看見了,他們一個個爬在綠葉上,一些把船推進水里,然后小綠葉就在湖水中打轉不一會兒,小船要到了岸上來了,還有一些螞蟻把偷來的食物一個個的放到了船上,隨著風向駛向遠方?。?/p>
落葉你在我們眼中沒有一絲地位可是你卻是小動物的居住的家園。
八月末了,秋遲遲來到了昨夜第一枚落葉。今晨,于喧囂的風雨聲中醒來,第一件事便是推開小窗,迎進一室秋涼。昨夜,抖落的花還不少呢!一大片夭折的青*生命,橫七豎八的陳尸在雨盈盈的血泊中,似乎每年到了這時節,綠葉一致的歸向便是泥土。
葉挺革命故事(優秀17篇)篇七
革命英雄葉挺的事跡介紹導讀:我根據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關于《革命英雄葉挺的事跡介紹》的內容,具體內容:葉挺是我國的革命英雄,是開國軍事家之一。關于他的事跡介紹大家知道多少呢?下面是我跟大家分享的革命英雄葉挺事跡,歡迎大家來閱讀學習~革命英雄葉挺人物生平1.早期經歷...葉挺是我國的革命英雄,是開國軍事家之一。關于他的事跡介紹大家知道多少呢?下面是我跟大家分享的革命英雄葉挺事跡,歡迎大家來閱讀學習~革命英雄葉挺人物生平1.早期經歷葉挺,1896年9月10日(清光緒二十二年八月初四)生于廣東省惠陽縣周田村一個農民家庭。7歲入本村小學讀書,畢業于廣東陸軍小學堂,1911年入惠州府立蠶業學校。因剪掉辮子反對清朝統治、支持廣州黃花崗起義而被捕,獲釋后轉入惠州府立中學。同年10月在武昌起義的鼓舞下,立志走軍事救國的道路,先后就讀于廣東陸軍小學、湖北陸軍第二預備學校和保定軍官學校。
1914年12月,葉挺到湖北武昌陸軍第二預備學校攻讀軍事知識。1918年,畢業于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在校期間刻苦攻讀軍事課程,積極參加反對袁世凱復辟稱帝的斗爭,并廣泛研讀進步書刊,探討哲學和社會政治學。曾給《新青年》雜志寫信,提出"道德根本之基"在于"覺悟",并表述其"振污世,起衰溺"的革命理想。
1919年,經辛亥革命元老、孫中山粵軍總司令部參議何子淵(何貫中長兄)引薦,在福建漳州加入建國粵軍,任支隊副官,并加入中國國民黨,走上了追隨孫中山先生"三民主義"的革命道路。1920年,孫中山命令建國粵軍攻打桂系軍閥莫榮新,黃皮徑戰役,葉挺一舉擊潰了四倍于己的敵人,聲名大振。后任粵軍第1師少校參謀、工兵營營附。1921年,調任孫中山之建國陸海軍大元帥府警衛團第二營營長。
1922年6月,粵軍總司令陳炯明叛變,他的部隊炮轟總統府,葉挺奉命守衛總統府前院,掩護孫夫人宋慶齡脫險。1924年,在蘇聯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東方大學)和紅軍學校中國班學習,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由信仰三民主義轉而信仰共產主義。
2.北伐期間1925年9月,回國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粵軍)參謀處處長(一說:12師36團團長),旋即參加討伐軍閥陳炯明的第二次東征戰役。不久奉命轉往肇慶,參與組建以共產黨員為骨干的第四軍獨立團,任團長。隨第四軍12師師長張發奎參加湖北汀泗橋和賀勝橋等戰役,獲"北伐名將"之美譽,第四軍亦有"鐵軍"之稱,北伐軍占領武漢后,部隊大規模擴編,升任第十一軍第二十四師師長。
1926年5月,率部北伐,擔任先遣隊,從肇慶、新會出發,向湖南前線挺進,討伐吳佩孚。6月5日,獨立團經過兩天的戰斗,擊潰投靠吳佩孚的贛、粵部隊4個團,攻占湖南攸縣城,北伐軍進入湖北通城縣,當地有名的革命志士吳國珍等熱血青年毅然投奔北伐軍第4軍葉挺獨立團,參與攻占湖北咸寧汀泗橋。
汀泗橋戰役中正面部隊進攻受阻后,他率部翻越大山出其不意撫敵側背,大敗守敵,并乘勝追擊20余公里,奪取咸寧縣城。繼又率部參加進攻吳佩孚親率重兵據守的賀勝橋,先以團主力突破敵軍桃林鋪防線,揳入其防御縱深,再以預備隊相機投入,將反撲的優勢敵人擊退。在所部三面受敵的情況下,嚴令部隊集中兵力支援主攻方向,接連突破印斗山、鐵路橋等敵軍核心陣地,占領了賀勝橋。隨后,獨立團連克桃林鋪、印斗山等地,率部圍困武昌。葉挺因此被譽為"北伐名將",所隸屬之第四軍也被稱為"鐵軍",此時,第四軍軍長為張發奎。
1927年1月,國民政府從廣州遷到武漢辦公,國民革命軍進行了擴編或改編,葉挺被任命為第二十五師副師長,第十一軍第二十四師師長,兼任第十一軍副軍長。
1927年5月,夏斗寅叛變,襲擊武昌。葉挺率部奮勇作戰,打垮夏斗寅3.南昌起義1927年8月1日與周恩來、賀龍、朱德、劉伯承等領導南昌起義,任前敵總指揮兼第十一軍軍長。;南昌起義爆發后,所屬三個師中,一個師(蔡廷鍇)率部叛變,親率一個師在湯坑被薛岳打垮,另一個師自師長周士第以下全部團以上軍官離隊出走,只剩滇軍老將朱德率800人堅持了下來,后來成了中國工農紅軍的火種。起義軍進入潮州、汕頭地區,在寡不敵眾而遭失敗的情況下,葉挺等護送病中的周恩來轉移到了香港。
1927年12月11日,張太雷、葉挺等中國共產黨人領導發動了廣州起義,葉挺出任工農紅軍總司令。
1928年廣州起義失敗后,葉挺接到黨的通知,要他前往蘇聯。經香港、馬來西亞、日本至蘇聯。由于先后受到李立。
三、
王明的無端指責而決定退黨,加入由國民黨左派鄧演達、陳友仁、宋慶齡發起組織的"第三黨"。1928年6月,中國共產黨在莫斯科召開第六次中國代表大會,會議雖充分肯定了廣州起義的偉大意義,卻沒有給葉挺平反。
1928年秋,葉挺到了德國首都柏林。先后流亡德國、法國等地,過了5年時間。以翻譯德文文章為生,成為素食主義者。1930年春,周恩來來到柏林,發現葉挺對革命失去了信心,與葉挺進行了促膝長談,告訴他干革命不能考慮自我。周恩來的話對葉挺啟發很大,旅居德國的廖承志等人也不斷鼓勵葉挺。
1931年,國內形勢的發展使得葉挺再也不能呆在國外了。日本悍然發動"九一八"事變,占領了東三省。他每天翻閱大量報刊,密切注意國內局勢。但遠居海外,消息畢竟太少,也來得太慢。為此,他離開了德國,來到澳門,結束了海外流亡生涯。
1932年到澳門隱居。1933年11月到福州幫助蔡廷鍇、蔣光鼐等人在"福建事變"后成立的"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1934年在香港加入了李濟深、陳銘樞等組織的以抗日為主旨的中華民族革命同盟。
4.抗日戰爭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于1938年1月出任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軍長,被授予國民革命軍中將軍銜。
1938年,葉挺親率部粉碎了日軍對皖南的"掃蕩",得到了蔣介石的致電嘉獎。
他雖未重新加入中國共產黨,但他堅決貫徹執行黨中央的正確路線,堅。
持華中敵后抗戰,雖與政委項英多次發生矛盾導致其出走數次,但在抗日大局以及周恩來的勸導下最終返回新四軍軍部。
1941年1月,國民黨頑固派制造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在遭國民黨軍重兵包圍的嚴重情況下,葉挺指揮部隊奮起突圍,浴血奮戰8晝夜之久,在奉派與國民黨軍交涉時被扣押,入獄五年。葉挺將軍嚴詞拒絕了蔣介石的威逼利誘,婉拒了好友陳誠勸其前往緬甸御敵的請求,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饒,湖北恩施,廣西桂林等地,最后移禁于重慶"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集中營。
5.回渝罹難1946年3月4日,經中共中央多方面的努力下,葉挺始獲自由,他出獄后第二天即電告中共中央,請求重新加入中國共產黨:"我已于昨晚出獄。我決心實行我多年的愿望,加入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在你們的領導之下,為中國人民的解放貢獻我的一切。我請求中央審查我的歷史是否合格,并請答復";1946年3月7日,中共中央、毛澤東主席電告葉挺批準其加入中國共產黨,以"親愛的葉挺同志"相稱。葉挺參加了國共談判三人軍事會議。
延安"四八烈士陵園"。
革命英雄葉挺的主要功績葉挺獨立團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通稱葉挺獨立團),1925年11月21日在肇慶成立,全團2100多人,葉挺擔任團長,是中國共產黨創建和領導的第一支正規部隊。擔任北伐先鋒,被譽為"鐵軍";參加"八一"南昌起義,開創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武裝斗爭的新時期,為中國革命做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
葉挺獨立團是北伐戰爭中的左路軍急先鋒。1927年8月,朱德、陳毅、葉挺、賀龍等率領北伐軍三萬多人,打響了南昌起義的第一槍。10月,與毛澤東的秋收起義部隊在井岡山會師。隨后,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五縱隊,隊長是朱德,政委是陳毅。1928年1月,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一師,師長仍然是朱德,政委仍然是陳毅。1928年8月,改編為紅四軍28團,團長是林彪,政委是何挺穎。1929年2月,又改編為紅四軍第一縱隊,隊長一直是林彪,政委是陳毅。
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中,葉挺獨立團也是開路先鋒;1935年5月紅二連22名勇士飛奪瀘定橋,強渡烏江天險。6月12日翻越夾金山。又用六天六夜開辟出草地通道。9月17日攻打臘子口,奪取哈達鋪;抗日戰爭中,葉挺獨立團一直是八路軍的主力部隊;1937年參加平型關大戰,痛擊日寇;1945年攻打淮安,殲滅吳清泉;1946年4月,四平保衛戰;1948年10月,遼西圍殲廖耀湘兵團;解放天津;繼續揮師南下,1950年解放海南島;1951年廣西剿匪。
1979年,是參加廣西對越自衛反擊戰的英雄部隊。1984年到1985年,是老山、者陰山的鐵軍雄獅;1998年8月,緊急奔赴長江洪湖地區高橋閘堤段投入抗洪搶險,被譽為"鐵軍鐵人鑄鐵堤"......革命英雄葉挺人物評價1988年10月,葉挺被中央軍委確定為我軍36名開國軍事家之一。
2009年9月,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之際,葉挺被評為"新中國百位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周恩來曾評價說:"十年流亡,五年牢監,雖蒼白了你的頭發,但更堅強了你的意志;你是人民隊伍的創造者。北伐抗戰,你為新舊四軍立下了解放人民的汗馬功勞。"毛澤東曾稱葉挺將軍是"共產黨的第一任總司令,人民軍隊的戰史要從你寫起。"。
葉挺革命故事(優秀17篇)篇八
皖南事變后,葉挺即被反動派囚禁在上饒集中營。關他的那間囚室既黑暗,又潮濕,冰涼的地上,鋪著幾把發霉的稻草,上面盡是臭蟲和跳蚤,讓他受盡了折磨。
為了誘騙葉挺投降,國民黨反動派挖空了心思。一天,國民黨第三戰區司令顧祝同,派了一輛豪華的小轎車,把葉軍長接到司令部參加宴會。宴會開始后,顧祝同向葉挺敬酒,勸葉挺發表宣言,聲明新四軍違犯了軍令,只要這樣做就可以出獄,甚至可以做官。
葉挺手拍桌子,勃然大怒,道:“無恥,你們制造皖南事變,陷害新四軍,破壞抗日,該是你們向人們認罪才對。”葉挺光明磊落,大義凜然,句句話如同利劍刺的顧祝同瞠目結舌。后來蔣介石親自出馬,勸葉挺投降,被葉挺嚴詞拒絕。
蔣介石氣急將把葉挺關進重慶“中美合作所”,受盡折磨和迫害。葉挺將軍身居囚室,不能馳騁抗日戰場,不能帶領戰士們沖鋒陷陣,卻被逼寫什么聲明和宣言,他一時熱血沸騰,拿起筆在囚室的墻壁上寫下了著名的《囚歌》。
為人進出的門緊鎖著,
為狗爬出的洞敞開著,
一個聲音高叫著:
——爬出來吧,給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軀怎能從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將我連這活棺材一齊燒掉,
我應該在烈火與熱血中得到永生!
郭沫若曾說:“他的詩是用生命和熱血寫成的,他的詩就是他自己。”該文當年發表在一家剛剛創刊出版的《唯民周刊》4月6日的創刊號上,立即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并不脛而走,被廣為傳誦并流傳至今。
葉挺革命故事(優秀17篇)篇九
李大釗(1889-1927)馬克思主義思想家,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字守常。河北樂亭人。早年赴日留學?;貒笕伪本冻繄蟆房偩庉?。后到北京大學任教。任《新青年》雜志編輯,創辦《每周評論》,推進新文化運動,宣傳馬克思主義。19在北京創辦“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共產主義小組,中國共產黨成立后負責北方區工作,推動工人運動,幫助孫中山改組國民黨,出席國民黨“一大”,選為中央執行委員。后被軍閥張作霖逮捕,處以絞刑。五四前宣傳進化論,強調新陳代謝規律不可抗拒。五四以后著重闡述唯物史觀,介紹科學社會主義學說,指出階級斗爭是“改造社會組織的手段”《階級競爭與互助》,深信未來世界將變成“勞工的世界”。著作編為《李大釗選集》。夏明翰(1900-1928)湖南衡陽人。五四運動時任湘南學生聯合會總干事。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后任中共湘南區委委員兼組織部長、農民部長,積極推動湖南農民運動。1927年起歷任武昌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秘書、中共湖南省委兼組織部長、平(江)瀏(陽)特委書記等職。1928年3月在漢口被捕,20日英勇就義。臨刑前寫下壯烈詩篇:“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p>
葉挺革命故事(優秀17篇)篇十
1945年8月,日本投降。被軟禁在恩施的葉挺,于9月14日,押解到了重慶。
重慶談判期間,中共向國民黨提出了釋放葉挺、廖承志、張學良、楊虎城和一切政治犯的要求。1946年初的舊政協會上,郭沫若大聲疾呼無條件釋放葉挺,并援引葉挺在獄中寫的一首四字詩:“四次辭呈,三年軍長;一朝革職,無期徒刑?!苯枞~挺之詩抒憤。中外記者也紛紛走訪國民黨當局,詢問何日釋放葉挺。
蔣介石反動政府迫于國內外輿論的壓力,不得不在1946年3月4日下午恢復了葉挺的自由,葉挺是在這天的《大公報》上看到要釋放他的消息的。
葉挺毫不猶豫地說:“第一件要辦的事,就是申請參加中國共產黨。”
歷史如車輪,滾滾風塵而去。詩人臧克家曾寫過一首詩《有的人》“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葉挺將軍,便是后一種人,永活在人民的記憶中。
葉挺革命故事(優秀17篇)篇十一
焦裕祿,山東省博山縣崮山鄉北崮山村(今淄博市博山區崮山鎮,現源泉鎮北崮山村)人,1922年8月16日出生在一個貧苦家庭。因生活所迫,幼年時代只讀了幾年書就在家參加勞動。日偽統治時期,焦裕祿家中的生活越來越困難。他的父親焦方田走投無路,被逼上吊自殺。焦裕祿曾多次被日寇抓去毒打、坐牢,后又被押送到遼寧撫順煤礦當苦工。焦裕祿忍受不了日寇的殘害,于1943年秋天逃出虎口,回到家中。因無法生活下去,又逃到江蘇省宿遷縣,給一家姓胡的地主做了兩年長工。
1943年,他逃荒到宿遷縣城東15里雙茶棚村,給地主胡泰榮家當了2年雇工,住在地主一頭是豬窩、一頭是牛草的小棚里。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焦裕祿從宿遷縣回到了自己的家鄉。當時他的家鄉雖然還沒有解放,但是共產黨已經在這里領導群眾進行革命活動,焦裕祿主動要求當了民兵。當上民兵后,他參加過解放博山縣城的戰斗。
焦裕祿于1946年1月在本村參加中國共產黨。不久,他又正式參加了本縣區武裝部的工作,在當地領導民兵,堅持游擊戰爭。以后又調到山東渤海地區參加過土地改革復查工作,曾擔任組長。
解放戰爭后期,焦裕祿隨軍離開山東,到了河南,分配到尉氏縣工作,一直到1951年。他先后擔任過副區長、區長、區委副書記、青年團縣委副書記等職。而后又先后調到青年團陳留地委工作和青年團鄭州地委工作,擔任過團地委宣傳部長、第二副書記等職。
1953年6月,焦裕祿響應黨的號召,調到洛陽礦山機器制造廠參加工業建設。他在這個工廠擔任過車間主任、科長。在此期間,焦裕祿還到大連起重機廠實習了一年多。1962年6月,為了加強農村工作,焦裕祿又調回尉氏縣,任縣委書記處書記。同年12月,焦裕祿調到河南蘭考縣,先后任縣委第二書記、書記。
蘭考縣地處豫東大平原黃河故道,是個飽受風沙、鹽堿、內澇之患的老災區。焦裕祿踏上蘭考土地的那一年,正是這個地區遭受連續3年自然災害較嚴重的一年,全縣糧食產量下降到歷年最低水平。他從第二天起,就深入基層調查研究。他說:“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彼现加新愿尾〉纳眢w,在一年多的時間里,跑遍了全縣140多個大隊中的120多個。
在帶領全縣人民封沙、治水、改地的斗爭中,焦裕祿身先士卒,以身作則。風沙最大的時候,他帶頭去查風口,探流沙;大雨傾盆的時候,他帶頭趟著齊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勢;風雪鋪天蓋地的時候,他率領干部訪貧問苦,登門為群眾送救濟糧款。他經常鉆進農民的草庵、牛棚,同普通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他把群眾同自然災害斗爭的寶貴經驗,一點一滴地集中起來,成為全縣人民的共同財富,成為戰勝災害的制勝法寶。
焦裕祿對同志和人民們充滿熱情。他常說,共產黨員應該在群眾最困難的時候,出現在群眾的面前;在群眾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去關心群眾、幫助群眾。他的心里裝著全縣的干部群眾,唯獨沒有他自己。他經常肝部痛得直不起腰、騎不了車,即使這樣,他仍然用手或硬物頂住肝部,堅持工作、下鄉,直至被強行送進醫院。
1964年5月14日,焦裕祿被肝癌奪去了生命,年僅42歲。他臨終前對組織上唯一的要求,就是他死后“把我運回蘭考,埋在沙堆上。活著我沒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著你們把沙丘治好?!?/p>
同年11月,中共河南省委號召全省干部學習焦裕祿忠心耿耿地為黨為人民工作的革命精神。1966年2月7日,《人民日報》發表長篇通訊《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全面介紹了焦裕祿的感人事跡,同時還刊登了《向毛澤東同志的好學生——焦裕祿同志學習》的社論。隨后,全國各種報刊先后刊登了數十篇文章通訊,在全國掀起了一個學習焦裕祿的熱潮。焦裕祿是各級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學習的榜樣。
葉挺革命故事(優秀17篇)篇十二
1927年11月,葉挺作為總指揮發動廣州起義,卻以失敗告終。共產國際東方部的領導人聽信王明的讒言,對葉挺產生了偏見。葉挺一氣之下出走西歐,與黨失去了聯系。
葉挺先后在德國和法國度過了5年時間。當時他賣過水果蔬菜,還在柏林開過小吃店,賣油條、燒餅。后來,他對蔣介石的倒行逆施十分氣憤,但遠居海外,消息閉塞,就回到夫人娘家所在的澳門。他的長子葉正大回憶說:“只有在澳門我們全家聚得最齊。母親當時已經生了7個孩子,一家人常去野餐、游泳、拍照。父親那時就是一個攝影發燒友了。他從香港買來暗房器材,自己在家里沖洗膠卷。那時我們全家拍了很多照片,現在看來,還照得很有藝術性。”葉正大還隱約記得,一次父親勃然大怒,批評他的侄子葉欽在國民黨里混飯吃的做法,認為就是回家種地,也比去國民黨那里干凈。
葉挺革命故事(優秀17篇)篇十三
作為中國近代史上杰出的軍事將領和革命家,葉挺具有令人敬佩的堅定信仰和特別的人格魅力。他的一生經歷了黨的早期探索、北伐戰爭、抗日戰爭等重大歷史事件,無數次冒著生命危險為了國家和人民的解放事業而奮斗。從葉挺的故事中,我們可以深切體會到奮斗追求的重要性、忠誠和信仰的價值以及頑強拼搏的堅持。本文將以葉挺的故事為中心,探討并分析其中的心得體會。
第二段:奮斗追求的重要性。
葉挺出生在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卻始終堅定地追求著自己的夢想。在他年輕的時候,受到了維新思潮的影響,開始了自己的革命活動。他相信只有通過革命的方式,才能夠實現國家和民族的發展。盡管面對繁重的工作和眾多的阻力,葉挺始終鉚足了勁,全身心地投入到革命事業中。他的奮斗精神和不斷追求的動力,給我們樹立了榜樣,鼓舞了我們要堅定信念,為自己的夢想不懈努力。
第三段:忠誠和信仰的價值。
葉挺始終如一地忠于自己對革命事業的信仰。無論是在北伐戰爭中還是在抗日戰爭時期,他都始終堅定地站在了抗日戰場的最前線。盡管他在抗戰初期曾遭到失敗和逆境的打擊,但他從未放棄過自己的信念。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忠誠和信仰的重要性。忠誠使人們能夠堅定不移地為理想奮斗,信仰使人們能夠不管遇到何種困難都不屈不撓地追求。
第四段:頑強拼搏的堅持。
葉挺的一生中充滿了各種艱難險阻和巨大的變故,但他始終堅持不懈地為了自己的夢想和信仰而斗爭。在北伐戰爭中,葉挺帶領部隊浴血奮戰,取得了重大的勝利。在抗日戰爭中,盡管一再遭受失敗和挫折,葉挺從未氣餒,而是不斷總結經驗,再次奮起反擊。他以頑強拼搏的精神,無論在何種困難面前都能夠堅持到底,這給我們敲響了頑強拼搏和永不言棄的警鐘。
第五段:結論。
葉挺的故事給我們帶來了深刻的啟示和感悟。他的奮斗追求、忠誠和信仰以及頑強拼搏的堅持,都給我們樹立了榜樣。我們應該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堅定信念,追求自己的夢想。無論面對何種困難和挫折,都要保持忠誠和信仰,堅持不懈地為自己的夢想努力奮斗。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有機會實現自己的價值,為國家和人民作出更大的貢獻。
通過對葉挺故事的體會和分析,我們深刻地認識到奮斗追求的價值,忠誠和信仰的重要性以及頑強拼搏的堅持。這些經驗和啟示將激勵著我們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勇往直前,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同時,我們也要時刻銘記葉挺的功績和奉獻,在自己的崗位上為國家和人民的幸福貢獻自己的力量。
葉挺革命故事(優秀17篇)篇十四
丁惟汾,字鼎丞,xx日照人,同盟會創始人之一,著名社會活動家。19,任xx法政學堂校長。19,任國民黨xx黨務主任、省議會議員,xx法政專門學校校長。1924年,在國民黨一大上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任北京辦事處主任。1926年,任國民黨青年部部長、中執委。后歷任國民黨中央黨務學校訓導長、教育長、中執委秘書長、監察院副院長。1954年,在臺北去世。
1874年11月6日,丁惟汾出生于日照農村,幼年在其父親執教的私塾讀書,閑暇時協助家里從事農業勞動。丁惟汾不擅長詩詞,精習《左傳》、《史記》等書,尤其喜愛文字、音韻。青年時代參加過縣學考試,是廩生。本篇文章來自資料管理下載。丁惟汾的父親丁以此,是清朝末年的秀才,由于家貧,無力舉業,只能以教私塾維持全家生計。一生仕途無望,對清末政治腐敗深為不滿,崇尚西方民主思想,對子孫后輩經常灌輸民主共和的主張。據其孫丁基實回憶,丁家書房門上就貼著祖父題寫的歐風美雨留嘉客,古史今書讀幼孫的對聯;甚至在菜園門上,也貼有閑時鏟平專制草內容的門對。受父親的教誨,丁惟汾凡事身體力行,丁以此對丁惟汾早年從事的革命活動也一直是支持的。家庭環境的影響,決定了丁惟汾一生革命活動的性質是為國家民主、為人民利益奔走,不是為個人發達而為之。事實上,在丁惟汾的影響下,其侄子丁履侗(天鶴),外甥薄守德(字子明)、鄭培南都在年紀很輕時就為民主革命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一、中國同盟會創始人之。
19,丁惟汾考入保定留日預備學校。次年,公費赴日留學,到日本明治大學攻讀法律。197月30日,革命先驅孫中山流亡日本,在東京赤坂區邀約各省留日革命學生集會,籌備成立中國同盟會,丁惟汾等代表xx留日學生,出席了籌備會。同年8月20日,孫中山先生召開同盟會成立大會,到會的有17省的留日學生100多人,正式舉行入盟儀式。提出當天發誓,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的革命口號。丁惟汾等咬指盟誓,激勵入會者。他從此成為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急先鋒,并與徐鏡心一起被推選為xx同盟會主盟人。同年冬,日本政府頒布取締留學生組織,迫害中國革命黨人,徐境心等人返回國內開展革命活動,丁惟汾繼續留在日本,接任xx同盟會主盟人,同時負責對國內xx省革命同志的通訊、聯絡工作。
在日本東京,他與蔣衍升等創辦了《晨鐘》周刊,揭發清廷腐敗,大力宣傳同盟會的主張,傳播革命思想;同時聯絡反清志士,壯大革命隊伍,蔣衍升編輯,丁惟汾發行,并向國內郵寄。一年多的時間,在留日學生中發展同盟會員400余人,其中xx籍留日學生就有50多人。同盟會成立的消息傳到國內,促進了xx革命力量的發展。
1907年,丁惟汾留日回國,任xx法政學堂校長,在這里他又著手發展同盟會員的工作。其中,王樂平就是由丁惟汾介紹走上革命道路的。王樂平自幼就有愛國情懷。19,王樂平考入xx高等學堂,1907年加入同盟會,后因有革命傾向被開除學籍。19,考入xx法政學堂,積極參加辛亥革命,與丁惟汾等組織xx各界聯合會。在他們二人的領導下,xx各地同盟會組織發展迅速,吸納了大量同盟會員,建立了同盟會支部。日照的許衍灼、薄子明、丁履侗、李鳳鳴等知名人士都加入了同盟會。
1910月10日,武昌起義之后,各省紛紛響應,相繼宣告獨立,脫離清政府。xx也積極策動獨立,丁惟汾是這一運動的發起人和主要組織者。他以政法學堂為活動基地,聯絡革命黨人,聚集力量。同盟會在學界、工商界、官僚士紳和新軍的中下級軍官中也開展了活動,聯合各方力量,密謀舉事;并在法政學堂擬定《xx獨立大綱》數則,秘密活動,成立了xx省各界聯合總會,公推夏蓮居為會長,力促xx巡撫孫寶琦宣布獨立。11月13日,孫寶琦被迫承認宣布獨立。后孫寶琦出爾反爾,xx獨立受挫。丁惟汾、陳干、呂子人等秘密從青島抵達上海,請求上海都督革命黨人陳其美等支援煙臺起義,獲得陳其美有力的軍事援助。丁惟汾回煙臺后,與先期到達的徐鏡心等革命志士一起策動了煙臺地區的起義,直至南北議和。
1912年2月,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就任臨時大總統,成立國會。丁惟汾當選為xx省議員,后又當選為國會眾議員。在國會中,以宋教仁為首,丁惟汾、徐鏡心等聯合xx國民黨議員,堅決抵制袁世凱操縱國會選舉,并取得勝利。19,支持外甥薄子明組成xx護國軍,反對袁世凱稱帝。1923年10月,抵制曹錕賄選總統,返回上海,協助孫中山改組國民黨,展開國共合作。
二、力促國共合作。
1922年2月,王樂平與共產黨員王盡美一起到蘇俄參加遠東各國共產黨及民族革命團體第一次代表大會,他們回國后向丁惟汾介紹了蘇俄的革命經驗,使丁惟汾認識到中國革命必須組織工農群眾,打倒帝國主義和軍閥才能勝利,堅定了他支持孫中山先生改組國民黨,實現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信心。在孫中山先生支持下,丁惟汾在上?;I辦了進步刊物《北方周刊》,秘密向北方各省發行,鼓吹孫中山先生反帝反軍閥的三民主義思想。
1924年1月20日,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許多共產黨員也以個人名義參加了國民黨。丁惟汾與李大釗均被選為中央執行委員,一起被孫中山指定為國民黨章程審查委員會委員,參與了黨章草案的審查工作,皆堅決支持孫中山的改組政策,贏得了孫中山的肯定。此外,丁惟汾還曾與林伯渠、毛澤東、周恩來等共產黨員一起工作。后被派到北京,與李大釗一起負責國民黨北方執行部的工作。
1924年4月,北京執行部成立,下設組織、宣傳、青年、工人、調查、農民等部,李大釗擔任組織部長,丁惟汾擔任工人部長;同時,丁惟汾與王法勤等人擔任秘書處,處理日常事務。北京執行部的國民黨負責人名義上是丁惟汾,實際上,北方國共兩黨的工作都是在李大釗同志的領導之下,因此國民黨北京執行部和北京特別市黨部,事實上是國共合作統一戰線組織。經過丁惟汾、李大釗等人的艱苦努力,國民黨組織在北方得到了較大發展,同時也培養了一批青年骨干分子。北方國民黨力量在1927年以前有了長足的發展,僅xx一省就發展了多國民黨員,北方各省省黨部也都相繼建立了,丁惟汾、李大釗對此建樹頗豐,深為北方黨人所敬重。
在這期間,丁惟汾和李大釗組織了1926年三一八反對段祺瑞善后會議的國民會議運動、五卅慘案雪恥會、北方青年黃埔從軍運動等。這些活動促進了北方革命運動的發展,成為全國革命高潮的前奏。由于丁惟汾、李大釗是代表著不同階級利益、有著不同思想理論基礎的革命者,丁惟汾代表的中國舊文化殘余與李大釗代表的新文化運動產生了激烈地碰撞,丁惟汾自始即認三民主義為救國救民之唯一寶典,二者在許多重大原則問題上發生了激烈爭論,同時也加劇了國民黨內部左派與右派的斗爭,丁惟汾最終走上了反對國共合作的道路。
國共第二次合作期間,周恩來也多次找丁惟汾晤談,希望他能繼續與共產黨合作共事,丁惟汾欣然答應。但由于蔣介石阻撓,終未成行。國共談判時期,毛澤東主席曾拜訪這位共產黨的老朋友。國民黨敗退臺灣時,陳毅曾對其后人說,丁惟汾對共產黨沒做過什么壞事,要他不要走。潘漢年也這么認為??梢?,這位為救國救民勤勞一生的革命家始終受到共產黨人的尊敬。
三、國民黨元老。
第一次國共分裂,1927年4月,蔣介石在南京另立國民黨中央,為壯大力量,竭力籠絡北方革命黨人,丁惟汾在這種情況下走上與蔣介石合作的道路,進入蔣介石為首的南京政府,出任國民黨中央黨校訓導長、國民黨中執委常務委員。丁惟汾是國民黨元老,長期掌管黨務,在國民黨北方執行部工作,建立了中國反帝大同盟,組建了北方各省的省黨部,在北方革命黨人中擁有很高威望。蔣介石十分清楚這一點,也正是蔣介石常稱呼丁惟汾七哥的原因。在國民黨政府成立的過程中,丁惟汾也曾任過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的秘書長、中央宣傳部部長、中央政治學校教育長、監察院副院長、總統府資政等職。一度控制了南京國民黨中央的大權,當時有蔣家天下丁家黨之說。然而以蔣介石為首的江浙財閥,只看中他這塊黨國元老的招牌,借以籠絡人心。他成了蔣介石搞獨裁統治的一個幌子。本篇文章來自資料管理下載。待羽翼豐滿之際,蔣介石就重用陳果夫對丁惟汾影響較大的各省黨部進行整改,借以削弱丁惟汾的權力。面對蔣介石咄咄逼人的氣勢,丁惟汾親赴平、津等地,發起擁護民主,反對中央黨部的反蔣斗爭,最終以失敗告終,從此退出了國民黨的權力核心。丁惟汾對政治心灰意冷,轉而潛心于國學研究。但仍以黨國元老的身份在南京國民政府中擔任一些無足輕重的職務。1949年隨國民黨退居臺灣,1954年去世。
葉挺革命故事(優秀17篇)篇十五
1942年5月12日晚上八時半,蔣介石試圖勸降在押的葉挺。蔣介石說:“爾這個人太老實,上了人家的當還不覺悟,人家叫爾回去爾就回去,叫爾打就打,人家利用爾完了還會殺爾?!笔Y介石連用了幾個“人家”,指的就是“共產黨”。葉挺的回答避開他的挑撥,另辟蹊徑,反過來用具體事實揭露蔣介石蓄意制造“皖南事變”的陰謀:你蔣介石指定路線要新四軍到指定地區去,新四軍途中要和日軍作戰又不給補充武器彈藥和糧食,同時布置了一個口袋,集中七個師包圍我部?!斑@個時候,我打電報辭職,又沒有批準,我只好帶著部隊逃命?!本o接著,葉挺引用了“小杖則受,大杖則逃”的古話之后說:“我們不善于逃命而遭受滅亡,則是我對部下不起,現在上饒還監禁幾百干部,我對他們應該負責。我處置失當,我愿受軍法裁判?!笔Y介石又說:“我指示爾一條正路,爾能絕對服從我跟我走,爾一定可以得到成功,不然爾就算完了。”葉挺坦然地說:“我早就決定我已經完了!”蔣介石馬上改變口氣,說:“也不是那樣意思,我叫爾去三戰區去好好休養,爾的前途是光明的?!比~挺寸步不讓:“如果照這樣做,大家一定說我自私,怕法律處置,我不能這樣做。”蔣介石無計可施,讓第三戰區副司令長官郭懺繼續勸降。他們談了一個小時,葉挺的答復是:“我不能這樣做,請槍斃我吧!”
葉挺革命故事(優秀17篇)篇十六
閱讀葉挺故事,我深受故事中所展現出來的精神力量和崇高品質所感動。葉挺是中國革命的杰出代表,他堅定的信念、無私的奉獻以及對國家和人民的忠誠讓我深感敬佩。通過閱讀葉挺故事,我體會到了他的矢志不渝、不畏艱難等精神品質,也受到啟發和激勵。
首先,葉挺故事讓我了解到了他的堅定信念。葉挺在中國革命初期,就立下了革命的志向,決心要為國家和人民的解放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然而,他的革命道路并不平坦,他歷經了許多的困難和挫折,但他從未動搖過自己的信念。正是這種堅定的信念,讓他在面對種種逆境時始終堅守初心,最終取得了革命的勝利。這一點讓我深思,一個人只有擁有堅定的信念,才能在人生道路上始終如一地前行,不被外界干擾所動搖。
其次,葉挺故事讓我感受到了他的無私奉獻精神。作為一名革命者,葉挺始終將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置于首位。他不畏艱險,毅然決然地投身到革命事業中去。他在長征途中,克服了無數的困難和危險,始終保持著對革命事業的堅定信念,為中國革命做出了巨大貢獻。他的無私奉獻精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讓我深深地思考,一個人只有追求共同的利益,才能真正實現自己價值。
此外,葉挺故事還讓我領悟到了他對國家和人民的忠誠。葉挺一生都將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他不僅在戰爭期間勇敢地為國家捐軀,也在和平時期為國家的建設和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一直致力于軍隊的建設和訓練,為國家的獨立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他的忠誠精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讓我明白,一個人只有對國家和人民忠誠,才能為國家的興旺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最后,葉挺故事給我帶來了巨大的啟發和激勵。他的故事告訴我,在任何困難和艱難的環境下,只要我們堅守信念,奉獻無私,忠誠國家,就能夠戰勝一切困難,取得自己的成功。只有在困難面前保持堅定的信念,才能不斷追求進步,實現自己的夢想。葉挺的故事是對每個人的鞭策和鼓舞,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不斷努力追求進步的重要性,也讓我相信只要我努力,就能夠創造屬于自己的輝煌。
總之,閱讀葉挺故事讓我獲得了巨大的收獲。通過他堅定信念、無私奉獻和忠誠國家的品質,我對于道德修養、人生價值等問題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同時,葉挺的故事也讓我對自己的未來有了更加明確的規劃和目標,激勵我不斷努力追求進步。我深信,只要我們堅守初心,勇往直前,就能夠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邁出堅實的步伐,為國家和人民的福祉做出我們的貢獻。
葉挺革命故事(優秀17篇)篇十七
葉挺將軍是中國革命歷史上的一位傳奇人物,他的一生充滿了奮斗、犧牲和對國家民族的無限忠誠。通過了解葉挺將軍的事跡,我們可以看到他心中那顆火熱的愛國之心。他的故事給了我很深的觸動和啟示,讓我更加堅定了為國家為民族做貢獻的決心。
葉挺將軍的故事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那是中國社會的動蕩時期,國家正遭受外來勢力的侵略和內部割據勢力的紛爭。在這樣的背景下,葉挺將軍從一個普通的社會青年逐漸嶄露頭角。他參加了孫中山的革命軍,積極參與反抗外來勢力和割據勢力的斗爭。他身兼多職,既是一名軍人,又是一個政治家,他敏銳地抓住了時機,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毅力為中國人民謀求解放。他對自己的職責和使命充滿了信念和熱情。
葉挺將軍的故事給了我很大的啟示,讓我明白了一個人只有熱愛自己所從事的事業,才能全力以赴,不怕犧牲,為之奮斗到底。作為一個普通人,我雖然沒有機會參與到國家大事中去,但也可以為自己的國家做貢獻。我可以從我所在的小環境做起,幫助身邊的人,傳播正能量,為社會進步盡一份力量??吹饺~挺將軍為國家民族不計代價,不顧一切地付出,我深感自己的微不足道。但正是因為他們的奉獻和付出,我們才會有今天的繁榮和富強。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感念他們為國家的付出,承擔起自己應有的責任和使命。
葉挺將軍的故事還告訴我,要想實現偉大的事業,就需要不斷學習和提升自己。葉挺將軍是一個卓越的軍事家,他在戰場上的指揮才能和戰術思維使他成為中國革命的重要人物。他擁有卓越的領導能力和機智思考,能夠正確地判斷形勢和做出決策。他的所作所為都充滿了智慧和勇氣。正是通過不斷學習和實踐,使他不斷成長和進步。他的故事告訴我,只有不斷學習和提升才能在現實的復雜環境中立足,并為國家民族作出更大的貢獻。
葉挺將軍的故事也給我帶來了對于團結合作的重要性的思考。在革命斗爭的歷程中,葉挺將軍始終堅守團隊精神,與同志們共同奮斗,互相鼓勵和支持。他深知沒有一個人能夠獨立完成偉大的事業,只有凝聚力量,才能戰勝困難。他的故事告訴我,一個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只有與團隊合作,才能實現更偉大的目標。在我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我會時刻牢記團結合作的重要性,積極與他人溝通,共同努力,實現共同的目標。
葉挺將軍的故事中充滿了對國家和人民的無限忠誠和付出。他是一個真正的愛國者,他為了國家民族的解放獻出了自己的一切。他的故事給了我很深的觸動和啟示,讓我深感自己的責任和使命。作為一名普通人,我要牢記葉挺將軍的精神,不怕困難和犧牲,為國家民族的繁榮富強盡一份力量。只有每個人都以愛國為榮,為國家的未來付出努力,我們才能真正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