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應該具有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風格,讓讀者在閱讀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以下是一些經過精心挑選的優秀作文范文,相信能夠對大家的寫作提升有所裨益。
游廈門鼓浪嶼游記游廈門鼓浪嶼(優質14篇)篇一
我國廈門的鼓浪嶼是一座美麗可愛的島嶼。
遠遠看去,郁郁蔥蔥的樹林把鼓浪嶼染成了綠色,藍藍的海水環繞著鼓浪嶼,鼓浪嶼就像海媽媽懷抱里的緑寶寶,它是那么可愛!
島上有一條條明亮的街道,大大小小的商店都是那么的干凈,店里有各種各樣的小玩意:小紙傘、小口琴、小木桌椅、海螺風鈴——琳瑯滿目的裝飾物,閃著亮晶晶的光,讓人眼花繚亂。
鼓浪嶼的沙灘更讓人向往。暖暖的陽光,照射著我;陣陣海風,親吻著我。我瞇縫著眼,聆聽著鼓浪聲聲,是那么舒服。貝殼被海水排成了一條長長的彩帶,我和弟弟撿了幾大袋。礁石洞里藏著寄居蟹,我趁幾只寄居蟹沒設防也躲不快,便逮了幾只。我將它們裝在瓶子里,寄居蟹掙扎著,掙扎著——看著它們掙扎的樣子,我想它們心里一定很著急,一定很想媽媽。因為可憐它們,最后,我還是把寄居蟹送回了大海。
傍晚的鼓浪嶼更加愜意。林子里,小巷深處,悅耳的鋼琴聲陣陣響起。鼓浪嶼不愧是“音樂之鄉”、“鋼琴之島”!
鼓浪嶼真是一座美麗可愛的島嶼。
-鼓浪嶼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如何寫一篇......
游廈門鼓浪嶼游記游廈門鼓浪嶼(優質14篇)篇二
清晨,我和父母一起來到了鼓浪嶼,首次坐上了輪船,我興奮極了,舉起望遠鏡,看見遠處的海浪不停的拍打著礁石,濺起了千萬個潔白晶瑩的浪花,真是壯觀極了。
帶著滿腹的遺憾我們隨著導游來到了鼓浪嶼的毓園。那茂密的樹林,那柔軟像鵝毛似的草地,那玲瓏的小山,就像畫一樣呈現在人們面前。這里就是中國最偉大的醫生—林巧稚的陵墓。“林巧稚獻身祖國醫學事業六十年,為病人放棄了在國外的優裕物資生活,為病人選擇了終身未婚……臨去世之前還把全部積蓄全捐給了醫學事業”,聽著導游莊重肅穆的介紹,我對林巧稚奶奶的敬意油然而生:是啊,為人民做過好事的人,人民永遠記住她!林奶奶雖然去世了,但她永遠活在每一個人的心中!
最后,我們到了繁榮的市場,有賣貝殼的,有賣小吃的,有賣珍珠的……商品琳瑯滿目,讓人目不暇接。呀!頑皮的小象!真精致!原來這小象是用一個個小貝殼做成的,遠看還以為是袖珍小象呢!那“冰汪汪的眼睛”似乎在像我眨眼。這真是巧奪天工哇!不過,吃的也不錯哦!麻辣的肉串,松軟的糖餅,頗具地方特色的海產品燒烤,讓人垂涎三尺,大飽口福。
一轉眼,太陽落山了,我們乘著輪船又返回了港口,我想:美麗的鼓浪嶼,我還會回來的!
游廈門鼓浪嶼游記游廈門鼓浪嶼(優質14篇)篇三
假期,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新的'色彩。我們可以出去旅游,擁抱自然;可以走走親戚,會會同學……我的暑假,便去了我早已定好的旅游之地――鼓浪嶼。
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日光巖。
旅游手冊上也說了,小島最高處叫日光巖,是游客們必到之地。我在遠處看著日光巖,上面矗立著鄭成功的雕像。想當年,鄭成功就是在廈門修造船只,聚集糧草,最后奪回了我們的寶島臺灣!我還在日光寺邊的石碑上了解到,日光巖原名晃巖,好像是鄭成功改的名。
我們買了票,便進去爬日光巖了!
一開始,我們蹦蹦跳跳地爬山,可還沒到半山腰,便累得氣喘吁吁,汗就像下雨一般。媽媽鼓勵我,因為上面的景色特別美,她看過一些照片。我歇了一會兒,便繼續爬起來。到了最上面,我站在護欄邊看著遠處的美景,仿佛身臨其境。遠處,蔚藍的海水披著金黃的沙灘,讓人看了就想去玩個痛快。密密麻麻的紅頂別墅數不勝數,綠色的植物更是錦上添花,別提有多美了!
游廈門鼓浪嶼游記游廈門鼓浪嶼(優質14篇)篇四
每次看到鼓浪嶼的照片,都會想起那次快樂的鼓浪嶼之行,下面讓我娓娓道來吧。
那天我們上了飛機,經過一個多小時的飛行,我們到了廈門。第一天我們在廈門市中心玩了一天。第二天,我們坐輪渡到了鼓浪嶼。鼓浪嶼是一個美麗的地方,可是你知道它的名字是怎么來的嗎?讓我來告訴你吧!這是因為鼓浪嶼的海邊有一塊石頭叫做鼓浪石,這塊石頭經過海水長時間的沖刷,形成了幾個大小不一連在一起的洞。現在這塊石頭只要被海水拍打就會發出打鼓一般的響聲。
鼓浪嶼上有許多有名的景點,比如日光巖、菽莊花園、國際刻字博物館、鋼琴博物館、皓月園。其中我最喜歡日光巖。日光巖又名晃巖,為鼓浪嶼最高點,頂端海拔96米。我們爬了上去,到了最高點,我不經贊嘆起來:“這里可真高啊!鼓浪嶼和廈門盡收眼底。”我們又說又笑,不一會兒便走到了海邊。天是那么的藍!看著朵朵白云,感覺心一下子靜了下來,一切煩惱都隨風飄逝了。真希望時間就停留在這一刻!哇!海邊的人可真多啊!我和弟弟找了一個沙坑挖了起來,不一會兒兩個洞就挖好了,我們倆站進坑里,不停地向對方的坑扔沙,這時候突然下起了蒙蒙細雨,我們倆趕緊從坑里跳出來,穿上了防曬衣繼續“施工”。好像是老天不給我們面子,雨越下越大,我們只能回賓館休息。晚上,我們又出門溜達了,到處都是人,島上的姑娘們都頭戴一朵美麗的島花,別有一番風情。那兒的店都很有特色,每家店的門口都有一個可愛的雕塑,我們都在那兒留了影。
經過兩天的島上生活,我們戀戀不舍的離開了鼓浪嶼。我們又去了集美,那里是愛國華僑陳嘉庚的故鄉。集美大部分的學校都是陳嘉庚先生出資建造的。他有一句名言:“該花的錢花多少都可以,不該花的錢一分也不能花。”這句話讓我知道了錢應該用得有價值,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在廈門,我吃到了好多當地的美食,欣賞了無數的美景,也學到了好多做人的道理。這真是一次受益匪淺的旅行啊!
游廈門鼓浪嶼游記游廈門鼓浪嶼(優質14篇)篇五
每次看到鼓浪嶼的照片,都會想起那次快樂的鼓浪嶼之行,下面讓我娓娓道來吧。
那天我們上了飛機,經過一個多小時的飛行,我們到了廈門。第一天我們在廈門市中心玩了一天。第二天,我們坐輪渡到了鼓浪嶼。鼓浪嶼是一個美麗的地方,可是你知道它的名字是怎么來的嗎?讓我來告訴你吧!這是因為鼓浪嶼的海邊有一塊石頭叫做鼓浪石,這塊石頭經過海水長時間的沖刷,形成了幾個大小不一連在一起的洞。現在這塊石頭只要被海水拍打就會發出打鼓一般的響聲。
鼓浪嶼上有許多有名的景點,比如日光巖、菽莊花園、國際刻字博物館、鋼琴博物館、皓月園。其中我最喜歡日光巖。日光巖又名晃巖,為鼓浪嶼最高點,頂端海拔96米。我們爬了上去,到了最高點,我不經贊嘆起來:“這里可真高啊!鼓浪嶼和廈門盡收眼底。”我們又說又笑,不一會兒便走到了海邊。天是那么的藍!看著朵朵白云,感覺心一下子靜了下來,一切煩惱都隨風飄逝了。真希望時間就停留在這一刻!哇!海邊的人可真多啊!我和弟弟找了一個沙坑挖了起來,不一會兒兩個洞就挖好了,我們倆站進坑里,不停地向對方的坑扔沙,這時候突然下起了蒙蒙細雨,我們倆趕緊從坑里跳出來,穿上了防曬衣繼續“施工”。好像是老天不給我們面子,雨越下越大,我們只能回賓館休息。晚上,我們又出門溜達了,到處都是人,島上的姑娘們都頭戴一朵美麗的島花,別有一番風情。那兒的店都很有特色,每家店的門口都有一個可愛的雕塑,我們都在那兒留了影。
經過兩天的島上生活,我們戀戀不舍的離開了鼓浪嶼。我們又去了集美,那里是愛國華僑陳嘉庚的故鄉。集美大部分的學校都是陳嘉庚先生出資建造的。他有一句名言:“該花的錢花多少都可以,不該花的錢一分也不能花。”這句話讓我知道了錢應該用得有價值,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在廈門,我吃到了好多當地的美食,欣賞了無數的美景,也學到了好多做人的道理。這真是一次受益匪淺的旅行啊!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游廈門鼓浪嶼游記游廈門鼓浪嶼(優質14篇)篇六
往年的暑假,我們都事先在家里復習功課,后面才安排出去玩,但是今年的暑假不一樣,因為我們先出去游玩。要出去玩的前一天,我興奮的睡不著,期待明天的到來。
到了鼓浪嶼的第一件事是去吃午餐,吃完午餐,我們坐船到小嶼,那里的活動非常有趣,有免費吃到飽的海鮮粥和烤鮮蚵、喂食海鱺魚、誘釣花枝。我喂食海鱺魚,我一把食物丟進養殖的箱網里,食物馬上一掃而空。喂食完,我又跑去海釣區,依導游只是要我們先去工作人員那里拿一支釣竿,工作人員早已經在釣竿的線上綁了魚餌,我把魚餌甩進水里,后來一只烏賊上鉤了,我和烏賊在玩拉力比賽,如果把它拉出水面,他會噴水來攻擊我們或是噴墨汁。眼看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回飯店的時間到了,我們搭船回到碼頭,坐巴士回飯店洗澡、休息一下之后,晚餐時間到了。用完晚餐可以自由活動,我們全家走到紀念品店買紀念品,買好之后就走回飯店。
第二天,我們坐船去巡航,去看各種小島,看完了島嶼,接下來的行程是去踏浪。那里的活動非常有趣,有:浮潛、敲石蚵、抱墩,在抱墩抓魚的時候,我看到旁邊有兩只可愛的小河豚。做完這些活動,接下來就是我最期待的水上活動。完好之后,我們坐船回碼頭然后回飯店休息。第三天,我們去參觀古跡,我們有去參觀u古堡、古榕、四眼井、中央街、天后宮、順承門,參觀完這些古跡就中午了。下午我們去鼓浪嶼水族館,那里有很多魚,有:海龜、小丑魚、魚、鯊魚、石斑魚等等。接下來我們去買名產,我們有買u黑糖糕、紅豆糕、冰心糕、花生、海苔酥。晚上我們坐飛機回去。
這次出去玩雖然很累但是玩的很開心,也讓我學到要好好保護大自然!
游廈門鼓浪嶼游記游廈門鼓浪嶼(優質14篇)篇七
大家好!今天我們游覽“海上花園”鼓浪嶼。
1.9萬。宋元時期稱“圓沙州”,明肛始稱鼓浪嶼。因島的西南海邊有一塊大巖石,長年累月被海浪沖出一個大洞,每逢潮漲,海浪撲打巖洞,發出如擂鼓的聲音,所以人們叫它為“鼓浪石”,小島也就叫鼓浪嶼了。現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是福建旅游景區“十佳”之首。
各位團友,碼頭到了,這個碼頭是1976年新建的,以前的碼頭很小,是1938年建的。這里原來是西方列強販賣中國勞工出洋乘船的地方,大家看過《海囚》這部電影吧,那“海囚”就是從個碼頭乘船出發的。為解決乘船擁擠的問題,建了這個“鋼琴碼頭”。因為鼓浪嶼是“音樂之島”,要使游人一跳上鼓浪嶼就接觸到音樂的氣氛圍,大家看這是不是有點像張開的三角鋼琴!
各位團友,豉浪嶼除了少量觀光電瓶車外,沒有其他車輛,在島上步行別有情趣。現在我們一邊走一邊觀賞鼓浪嶼歐陸建筑的風采吧!
這是英國領事管,建于1844年和1870年,已經150多年歷史了。1840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它的遠征軍開到廈門海面,與廈門守軍發生激戰,結果英軍戰敗退去。1841年8月,英國30艘軍艦3500余人再次進犯廈門,經激戰,廈門和鼓浪嶼陷落,廈門被占領10天,英軍撤退時留下軍艦3艘、軍隊500人強占鼓浪嶼達5年之久。中英《南京條約》允許英國人在鼓浪嶼“暫居”。1843年,英國首先在鼓浪嶼設立領事館,首任領事就是攻打廈門的海軍艦長。1844年第二任領事建了這幢領事樓。可領事雖住在這里,卻強占廈門的最高行政機關“興泉水海防備道”道署辦公,前后達20xx年。這是1870年建的新辦公樓,落地門窗,一副英國模樣,內部裝飾相當豪華,但有6間囚室。樓前的一座獅狗墓,那是領事愛犬死后特意建造的,1957年被砸毀,墓旁立有一根鋼管旗桿,已廢倒。
這是日光巖寺新修的山門,讓我們先看前方巨石上的三幅石刻,這好像一個人寫的,其實是三人所書。“鼓浪洞天”是明萬歷年間(1573年)泉州同知丁一中寫,已經400多年了,是日光巖上最早的題刻;“鷺江第一”是清代道進士林緘所寫,也有100多年了;“天風海濤”是民國4年(1920xx年)福建巡按使許世英寫的。在如此高大的石頭上凌空崖刻,氣魄很大。
各位團友,日光巖寺原名蓮花庵,是廈門四大名庵之一,實際是一石洞,以石為頂,故又叫“一片瓦”,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間,萬歷十四年(1586年)重建。因為每天凌晨,朝陽從廈門五老峰后升起,蓮花庵最先沐浴在陽光里,因此得名“日光寺”。又傳說當年顧成功來到晃巖(日光巖的別稱),看到這里景色遠勝過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開,稱為日光巖。日光寺屢毀屢建,清同治年間,建圓明展,祀彌勒。1920xx年建大雄寶殿。解放后,圓明殿改成念佛堂。改革開放后,落實宗教政策,日光寺得到政府的扶持,接受海內外十方善信的捐贈,大興土木,翻修了大雄寶殿,新建了山門、鐘鼓樓、旅游平臺、法堂、僧舍、小賣部和膳堂,寺廟煥然一新。日光寺是一座精巧玲瓏袖珍式的寺廟,大雄殿、彌陀殿對合而設,是全國唯一的。由于環境優越,歷代高僧不斷,著名的弘一法師1936年曾在這里閉方便關8個月。
日光山又稱龍頭山,與廈門的虎頭山隔海相望,一龍一虎把守廈門港,叫“龍虎守江”。這里原有一亭名“旭亭”,早已毀圯。中國臺灣文人石國球寫了一篇《旭亭記》,描寫日光巖“山羅海繞,極目東南第一津,水光接天,洪波浴日,皆為梵剎呈奇”,磴道巨石夾峙,森嚴壁立,有“九夏生寒”之意,涼意自然來自“鷺江龍窟”了。
現在我們來到毓園。毓軒是林巧稚大夫的紀念園。林巧稚,1920xx年出生在鼓浪嶼,1920xx年畢業于北京協和醫科大學,由于成績優秀,被留在協和工作,1983年4月22日在北京逝世,終年83歲。
各位團友,這里展示了林大夫平凡而又偉大的一生。這些實物都是她生前用過的,這些照片是她學習、工作、生活和參加社會活動的記錄,這些是她的著作、論文和各種證書。從這些實物、照片、資料中我們可以看到林大夫對工作極端認真負責的態度,對同志特別是對嬰兒、母親的赤誠熱愛,這都是值得我們后人學習。
各位團友,游覽鼓浪嶼到此全部結束了。各位如還有興趣,可以擠出時間,到環島路走走,欣賞一下大海的風韻和歐陸建筑的風采,也可深入小巷,聽的別墅里流出的鋼琴奏鳴聲,增加廈門之旅的文化內涵。謝謝各位的合作。
游廈門鼓浪嶼游記游廈門鼓浪嶼(優質14篇)篇八
暑假,媽媽帶我去廈門,到了廈門,我都不知道我有多興奮,媽媽說:“我們先去離鼓浪嶼海邊近的賓館,然后再去廈門的鼓浪嶼游泳。好嗎?”我高興的說:“yes,mum”。
到了賓館我把行李放下氣喘吁吁的說:“可真重啊!”,高高興興地來坐公交到海邊渡口。然后我乘坐輪渡,一路上,我自己欣賞著車窗外的景色。發現不遠處有一片晚霞,橙紅橙紅的,天空也分成了好幾層顏色,一層白色,一層是藍色的,海天相接在一起真美呀,就象是一幅美麗的風景畫我和媽媽穿上游泳衣,到達海邊,我套上游泳圈,心里有點很害怕。因為我擔心海浪會打到我。在媽媽的鼓勵下,我壯著膽子下了水。媽媽推著我的游泳圈,往海里游去。這里的海地平整地向下延伸著,我們游出好遠,腳還可以夠著沙地。我伸開雙手,象小蛙一樣往前游。一個海浪拍打過來,我連忙抬起游泳圈向上跳起。哈,居然閃過了浪花。于是我和海浪嬉戲,樂此不彼。
天色漸暗,我躺在游泳圈上抬頭仰望天空,哇!天上有數不清的星星,彎彎的月亮像慈祥的媽媽守護在小星星身旁。我看得入迷了,啪的一下,一個浪花打來,我喝了一口海水,“呸”好咸呀”逗的媽媽哈哈大笑……。
回來的路上,我依依不舍的向鼓浪嶼和大海告別,我在臨走時大聲的向大海呼喊著:“!我下一年一定還會再來的!~~”
游廈門鼓浪嶼游記游廈門鼓浪嶼(優質14篇)篇九
你去過秀麗的鼓浪嶼嗎?今年暑假,我的媽媽帶我游玩了那個秀麗的地方。鼓浪嶼位于福建廈門市西南角,與福建廈門市隔海相望,那里景色宜人,四季如春。導游說,民族英雄鄭成功曾經屯兵于此,更使得鼓浪嶼名聲遠揚了。
鼓浪嶼素有“萬國建筑博覽”之稱。的確,我看到了各式各樣的建筑風格的建筑,有羅馬式的圓柱,有哥特式的尖頂,還有伊斯蘭的圓頂,讓人目不暇接。因為**戰爭后許多國家在這里建了領事館,所以才有這么多西式的房子。雖然這些房子已經很舊了,但是還是很秀麗。
鼓浪嶼還有“鋼琴之島”的美稱,因為島上出了很多音樂人才。于是我們去了珍貴的鋼琴博物館,那里有沒有腳踏板的鋼琴,有黑白鍵相反的鋼琴,還有寬4米高2米的鋼琴。這些鋼琴都有上百年的歷史了呢!看上去就像古董一樣,那些精美的花紋,那些高貴的顏色,都是我從來沒看到過的。
鼓浪嶼的風光更宜人,吸引了五湖四海的游客。藍天、碧海、沙灘、新鮮的空氣、嘩啦啦的波浪聲、涼爽的海風,真是讓人陶醉。菽莊花園就是美景之一,它依海而建,藏海于園,小橋、流水、亭子……我想,這個花園的主人真厲害,能把大海變成私人財產,鼓浪嶼上的居民真幸福,能天天看到海!
鼓浪嶼還有很多讓人流連忘返的名勝古跡,如四十四橋、十二洞天……建議大家也去玩玩哦!
游廈門鼓浪嶼游記游廈門鼓浪嶼(優質14篇)篇十
各位團友,大家好!歡迎來到“海上花園城市”廈門,今天我要帶大家瀏覽的,就是有“萬國建筑博覽館”之稱的鼓浪嶼。首先,自我介紹一下,我是你們今天的導游,大家可以叫我小徐。
現在我們的旅游車所走的這條路,就是廈門最繁華的商業街——中山路,它建于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大家看看窗外,街道兩旁是被我們稱為“騎樓”的建筑,他把樓的下層部分做成了柱廊式的人行道,使上層的建筑跨建在人行道上,人們在柱廊里悠閑的逛街,不受日曬雨淋的影響。
好啦各位團友,現在我們就來到了輪渡碼頭,我們將乘坐渡輪前往鼓浪嶼。渡輪時間約為六分鐘,那么趁著這段時間,我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下鼓浪嶼。大家隨我手指的方向看,對面的小島就是鼓浪嶼,渡輪行駛的這條江叫鷺江,寬約600米。鼓浪嶼面積約1.9平方公里,島上人口約有2萬人。在島的西南面有一塊大巖石,因為長年累月被海浪沖擊形成一個大洞,每當漲潮的時候,海浪撲打巖洞,便發出像打鼓一樣的聲音,所以人們就交它為“鼓浪石”,小島也就交鼓浪嶼了。
現在請大家帶好自己的隨身物品,隨我一起。
我們現在所在的這個碼頭,是1976年建造的“鋼琴碼頭”,從遠處看,它就想一臺架開的三腳架鋼琴。那么在這里,小徐就有一個小問題要考考大家了,你們知道,鼓浪嶼除了被稱為“鋼琴之島”“海上花園”之外,還有什么別稱嗎?這位團員觀察的很仔細呀!大家看,在島上除了消防車是機動車以外,就只剩下帶旅客們環島游覽的電瓶車,別的再沒其他車輛,所有的人都是靠步行的,因此別稱“平等島”試想一下,伴著朝陽或晚霞在這美麗島上漫步,是不是很愜意呢?那還等什么,現在就隨我一起去領略鼓浪嶼“萬國建筑博覽”的風采吧。
這里原來是英國領事館,有兩棟洋樓,分別建于1844年和1870年,已經有一百五十多年的歷史了。1840年,英國發動了鴉片戰爭,他們的遠征軍與我們廈門的守軍發生了激戰,結果英軍敗退。1841年英軍次進犯,廈門、鼓浪嶼陷落,廈門被占領了10天,而鼓浪嶼被英軍強行占據了長達5年之久。1843年,英國率先在這里設立領事館,首任領事就是當時攻打廈門的海軍艦長。1844年,第二任領事建造了領事樓。1870年建造了辦公樓,內部裝飾相當奢華,有6間囚室,樓前原有一座獅子狗墓,是領事為他死去的愛犬特意建的,但在1957年時被砸毀。現在,原來的英領事館已經拆除,興建了新的樓宇,成為了青年旅社,據說在拆樓的時候還發現了許多刑訊工具。
大家來看,看這邊的建筑,這里就是原來的日本領事館,建于1897年,建筑采用中西結合的方式,有著維多利亞時代的某些特征。這里原是日本警察署,建于1920xx年,屬于東洋式建筑,主要用于辦公和審訊,還有地下室,竟是監獄,用來關押拷打我們的抗日戰士。左邊的這棟是警察署的宿舍,與警察署的建造時間和風格完全相同。如今,這三棟建筑均為廈門大學教工宿舍。
我們繼續往前走,這里就是天主堂,1920xx年由助教馬守仁所建,屬于歌德式建筑,它的特點是尖形,大家仔細觀察一下,他的拱、門、窗、塔還有女兒墻鏤空是尖形的,室內的吊頂采用的是彩藍色的珠網天花,顯得十分華麗。
現在呈現在我們眼前的這五棟別墅,統稱為“海天堂構”,建于20世紀20xx年代,是由晉江旅菲華僑黃秀娘、黃念憶所建。這五棟建筑以中間這棟樓為核心嚴格的中軸對稱。中間的這棟樓采用了中西合并的建筑風格,在它的兩側的建筑則是歐式風格的,而鐘樓是這五棟別墅里裝飾得罪奢華的。現在每天在這里都會定時上演極具地方特色的木偶戲劇表演和南音表演,稍后小徐會給大家留出一段自由活動時間,到時候大家可以到這里來好好的觀賞一下這令人驚嘆的表演,現在我們繼續往前走吧。
這里就是黃榮遠堂別墅,建于1920xx年,越南華僑黃文華、黃仲訓父子便是這座別墅的主人。這座別墅的建筑風格以歐式為主,期中也融合了部分中國傳統建筑的思維。大圓柱和小圓柱對比強烈,一派古羅馬的風韻;各式各樣的窗欞,有種別致的流動感和韻律感,它可是鼓浪嶼建筑中的精品哦!
好的,下面是自由活動時間,30分鐘后,我將帶大家一起去游覽下個美麗的景點——“菽莊花園”。
游廈門鼓浪嶼游記游廈門鼓浪嶼(優質14篇)篇十一
這個暑假,我去了廈門玩了一圈,雖然在那只是玩了幾天,但是有一個地方卻讓我一直印象深刻!在那波碧蕩漾大海中漂浮著一座小島。它就是廈門市的一座“海上花園”——鼓浪嶼。
坐了半個多小時的船后,我踏上了這座小島,立馬給這座小島美麗迷人的景色給迷住了。這里沒有城市的煙塵,由于小島的面積較小,所以在這里只有單車跟電動的便民車可以行駛,還有那透過樹葉照射到身上的太陽;這里十分寧靜,沒有城市的喧鬧,只有那些在樹下、路邊還有在海邊玩著沙子吹著海風的游客們,給人們的第一感覺-——心曠神怡、舒服。
當我漫步在小巷子上時,兩邊密密麻麻的房子映入眼簾,他們是在19世紀建立起來的,給人一種穿越回到19世紀的感覺。當我走累了就坐在樹下乘涼時,可以看到近處一條人山人海的街,街的一邊有數不清的店鋪,有賣奶茶的;有賣椰子餅的;有賣各種海產做成的小吃;還賣香味濃郁的花茶……那一陣陣香味撲面而來,讓我不禁垂涎欲滴。于是我連跑帶跳的沖了過去,拿了一杯花果茶咕嚕咕嚕地喝了下去。那酸酸甜甜的果茶流進我的喉嚨,像一股暖涌進我的心里,我想在這里長住幾年。
一路兜兜轉轉,無意間走進了一個僻靜的小巷,一家古木色的小店吸引了我的目光。左側,一棵古樹只從角落生了出來,枝頭上有一個小巧玲瓏的卡通貓頭鷹,正張著翅膀,椰子殼做的圓圓的肚皮正向前挺著,右側,條條垂下的綠蘿與紅色的墻交錯輝映,綠葉覆蓋的泥土中有一只陶瓷的小兔子正乖巧的在那蹲著,這樣有特色的小店,我是肯定不會錯過的,說完便了走進去。
到了傍晚,大家肚子都咕咕地叫了,我們便找了一家當地有特色的飯店。吃完飯后我們便到了民宿,各自收拾完了澡便商量著出去走走。我們走到了海邊,原本想下去海灘玩一玩的,但是天已經黑了,而且海水也漲潮了,為了安全著想我們便調轉了方向,在這個小島上隨便逛了一下。之后我們就再回到了民宿,洗漱休息了。第二天一大早,匆匆忙忙的趕上了船回到了廈門的高鐵站,隨便吃了個早餐,就上了高鐵回廣州了。
游廈門鼓浪嶼游記游廈門鼓浪嶼(優質14篇)篇十二
今天一大早,我便來到了第一碼頭、買票。因為我要去美麗的鼓浪嶼(小島)游玩。
我們剛上了船就聽到了“嗚嗚嗚”的輪船發動聲。這時,太陽光照射在了海面上,海面上頓時波光粼粼非常漂亮。船開到一半時,海面上飄起來一個黑灰色的小東西,我定睛一看,噢!原來是只小海龜呀!他給我打完招呼后便回了大海。沐浴著陽光、享受著涼爽的微風,沒一會就到了鼓浪嶼。
一下船,我就看見了各種各樣的樹木,有:榕樹、椰子樹、柏樹。等等。隨之一個金光閃閃的沙灘出現在我的眼前,迫不及待的我脫了鞋就往沙灘上跑,可令我沒有想到的是:20米的沙灘,我走10米不到,我的腳就火辣辣的疼。
隨后,我來到一個街道,原來是海鮮類小吃街呀!我又看到了山上的一座雕像,我知道,他是明朝將軍——鄭成功。
經過一天的鼓浪嶼一日游,我也深深的喜歡上了這座小島,戀戀不舍的離開了鼓浪嶼。
樹木蔥蘢、風景如畫的鼓浪嶼真令人流連忘返。
游廈門鼓浪嶼游記游廈門鼓浪嶼(優質14篇)篇十三
這個暑假我和媽媽一起去了廈門鼓浪嶼旅游。
來到這里首先解開了我心中的第一個謎團,這個島為什么叫鼓浪嶼?因為島的西南邊有一塊巨大的巖石,因長年被海水拍擊,中間沖出了一個大洞,每逢漲潮,海浪撲打巖洞,發出如擂鼓的聲音,鼓浪嶼就是因此而得名的。有幸的是,我來的時候正好趕上漲潮,聽到了這如擂鼓的聲音。
走在鼓浪嶼的小街上,到處都有賣稀奇古怪東西的,其中最引我注意的是只有2厘米長的口琴,這是世界上最小的口琴了,媽媽給買了一個,我還能用它吹出“世上只有媽媽好”的曲子呢!
鼓浪嶼素有“鋼琴之島的美稱,這里培養出了一大批杰出的大音樂家,聽導游說這里的居民家家戶戶都有鋼琴,還有一個著名的鋼琴博物館,我們走進了鋼琴博物館,其中最讓我稀奇的是一個成直角狀的鋼琴,這里的鋼琴都不讓用手摸,我假設在彈鋼琴,但感覺很難受,也不知道以前的人是怎么彈的。這里還有名貴的鎦金鋼琴,還有最早的四腳鋼琴,還有一些見也沒見到過的鋼琴,真是讓我大飽眼福啊!最讓我感到意外的是,導游最后還給我們彈了一曲呢!這里的導游真是多才多藝呀!
走出鋼琴博物館,過了幾分鐘我們來到了日光巖腳下,日光巖是一塊巨大的石頭,聳立在鼓浪嶼的“腹部”可惜我們沒有上去,這是我們最大遺憾。在回來的路上我還看見了一種雞蛋花樹,它的花里面黃外面白,它是聚頭在的特點是沒有花蕊。我看它長得很好看就撿了一朵插在我的小包上了。
鼓浪嶼一日游就這樣結束了,我們登上了輪船告別了這美麗的小島。
上個星期六,爸爸、媽媽、叔叔、嬸嬸、爺爺、奶奶帶我和鄒宇成弟弟、鄒茁弟弟去了一趟廈門。
到了廈門,我們坐上在廈門生活的姑姑的車,來到了碼頭。我們買了九張快艇的船票,還沒等我反應過來,我們就已經來到了美麗的島嶼——鼓浪嶼。遠遠望去,鼓浪嶼宛如一塊碧玉漂浮在藍色的海面上。在鼓浪嶼上,我們先游覽了日光巖。據說當年鄭成功帶兵打仗,路過此地時,見這里風景秀麗、鳥語花香,景色賽過了日本的“日光山”,就把這里命名為“日光巖”。我信步爬上山,一看,這里果然古木參天,綠色蓋滿了整個日光巖。我沿著石徑。登上了日光巖的頂峰。向下觀望,只見大大小小的別墅錯落有致。遠處,海天連成一線,白云朵朵,白帆點點。近處,海水清澈,沙灘平軟。藍天、綠水、紅房金灘,真是一個理想美麗的小島!
走下日光巖,我們來到了菽莊花園。菽莊花園的主人名叫林爾嘉,是鼓浪嶼有名的大富翁。菽莊花園坐落在海邊,院內小橋流水,百花盛開,五彩繽紛的花點綴著蔥綠的草地,猶如一條布滿花紋的綠色絲帶。菽莊花園里有著名的“四十四橋”,他由四十四座橋連接而成,猶如一條彎彎曲曲的長龍俯臥在藍色的大海上。橋的旁邊有“十二洞天”,它是一座巨大的假山,洞內設計復雜,貌似出口的地方,其實是“死胡同”,我們費了好大功夫才走出來。
然后,我們又去海邊玩。那兒的海真藍啊!藍的像用藍顏料染過似的;那兒的海真大啊!大的一望無際;那兒的沙子真白啊!白得像一塊雕琢過的白玉。我漫步在白色的沙灘上,沐浴著輕柔的海風,傾聽著浪濤拍岸的聲響,真是舒服極了!
美麗富饒的鼓浪嶼一直讓我向往。
今年暑假,我就來到了這個美麗的地方。從廈門一眼望去收復臺灣的鄭成功的雕像立在島的最前方,他那炯炯有神的眼睛,挺拔的身軀讓人仿佛看到了當年鄭成功站在這里望著臺灣時運籌帷幄的情景。鼓浪嶼上還有著中國十大豪宅。
進入十大豪宅之中的“海天堂構”,“穿西裝,戴斗笠”的中西結合式風格便成為我的第一印象。
大氣的正樓體現出了豪宅的風范,那種大氣讓所有人都嘆而觀之。走近一瞧,各種各樣的精工細刻也無不讓來者大飽眼福鼓浪嶼的夜景也是一處美景。鼓浪嶼啊!鼓浪嶼!從遠處觀望,你如溫柔的月光照在你身上,你的綠勢不可擋。
海水擊打著巖石發出清脆的聲響,我聽見大自然雄渾的合唱。
海風吹著樹林發出“沙沙”清響,我看見柔情少女邊舞邊唱。啊,鼓浪嶼!你譜寫的'一首又一首一顆璀璨的明星,夜再黑也遮蓋不了你的亮麗;從近處看,你如一塊翡翠瑪瑙,在所有小島中閃耀著奪目的光輝;鼓浪嶼啊!鼓浪嶼!你的確是一座景色宜人的小島。在你的身上,每一片土地都有著不同的色彩,在海一般湛藍的天空下顯得璀璨奪目。
多么漂亮的鼓浪嶼啊,快來吧!
這個寒假,我、爸爸和媽媽開車從西安向廈門鼓浪嶼自駕游,行程往返超過4000千米的車程。沿途游覽福建、湖北、江西、浙江、安徽等七個省及沿途著名景點。
這些天,我們瞻仰了氣勢磅礴的黃山、游覽了神奇美麗的武夷山、欣賞了繁華壯觀的鼓浪嶼、參觀了寬闊巍峨的武漢長江大橋……但最令我難忘且我最喜愛的景點還是我們這次旅游的最終目的地——鼓浪嶼!
鼓浪嶼毗鄰廈門島,屬于廈門省的一部分。它是“音樂之島”,是“音樂家搖籃”,同時也是一個旅游勝地,雖面積僅1。87萬平方千米,但是它卻是聞名全國的、婦孺皆知的一個旅游島。游客極多的黃金周,有時在這不足兩萬平方千米的小島上,一天擠進了十萬余人!
大年初二一大早,在短暫的金門游之后,我們登陸了鼓浪嶼。剛上鼓浪嶼,就看到人頭攢動、熱鬧非凡。步行街上,有各種各樣的好吃的、好玩的,還有許多紀念品。據說,這里有全國的旅游品。而且不貴。本來以為鼓浪嶼像海南島一樣,很少有賣東西的,偶爾有也很貴。一來才發現,竟如此出乎意外、與眾不同。我更加期待這繁華的小島上的景色。
在消費許多后,我們終于拎著魚干、飛機、泡泡、懷表、電話、水果、漂流瓶……沖出了步行街,真有些流連忘返。接著我們爬了日光巖。雖然它的名字叫日光巖,但是,爬上去并不容易。穿過狹窄、陡峭的巖石臺階,終于來到了山頂上,汗流浹背的我望著遠處的天空,幾朵輕薄的云朵帶著幾抹霞光。太陽已經西垂,扁扁的,仿佛正蹲在西邊的天空。天空之下,深色的海水輕柔地拍撫著鼓浪嶼的沙灘。在沙灘上,三五成群的游客,有的攙扶著老人看天邊的落日,有大人陪小孩堆沙堡,也有幾對年輕人在海浪中尋找美麗的貝殼。多么浪漫閑適啊!
夜幕降臨了,鼓浪嶼一片“火樹銀花不夜天”的景象,到處燈火通明,張燈結彩。繁華鼓浪嶼的燈光直照得夜空中璀璨的星光都黯然失色。海天一色、渾然一體,都是深深的墨色。豪華的游船,并沒有用燈光照亮船身,而是僅用點點燈火勾勒出輪廓。船身與大海、夜空一樣黑。遠遠望去猶如幾盞明燈在一片浩瀚的虛空中緩緩穿行。遠方的鄭成功像屹立在燈火輝煌的礁石之上,偉大的民族英雄正審閱每一只勇敢地海鷗,放眼遙望祖國邊疆,瀏覽著祖國的大好河山。此時,鼓浪嶼的商業街中的景色與海上大不相同。道道激光劃破天空,霓虹燈照亮視野、led屏點亮路面、各種路燈、節能燈、地燈也來湊熱鬧。到處都彌漫著過年的氣息。“會跳舞的貓咪!”、“世界上最小的口琴!”、“快來看!抓不住的‘小鳥’!”……聲聲吆喝讓鼓浪嶼好不熱鬧。
鼓浪嶼真是美麗、繁華,以后如果有機會,我一定要再來一次。
游廈門鼓浪嶼游記游廈門鼓浪嶼(優質14篇)篇十四
今天我們將要游覽的是廈門最佳風景區――鼓浪嶼,它四面環海,風景優美,空氣新鮮,故有“海上花園”的美稱,1997年,在福建省“十佳”風景評比中名列榜首,同時也是全國35個著名風景區之一,就連美國總統尼克松(1972年)來此參觀時,也對鼓浪嶼贊嘆不絕,稱它是“東方的威尼斯”、“中國的夏威夷”,并且于__年被評上國家旅游景區最高級―4a級。
鼓浪嶼四面環海,面積不大(請他們猜有多大),它比世界上最小的國家――摩洛哥還要小,面積只有1.78平方公里,人口約1.8萬人,半數以上的人具有海外關系,一般旅居14人國家及地區,它雖然小,名氣卻很大,擁有很多慕名而來的游客,平均每天接待3~8萬人,這么小的地方,能擁有這種程度,可見它不容一般.
鼓浪嶼在明朝以前不叫鼓浪嶼,而稱“圓沙洲”(解釋此三),后因它的西南方向海邊有塊礁石,由于長年累月經過海水的沖擊、侵蝕形成了一個溶洞,每當潮水漲潮時,濤浪撞擊礁石,會發出如擊鼓的聲音,故那塊石頭被稱為“鼓浪石”,鼓浪嶼因此得名。(可考他們鼓浪嶼的由來)。
它同廈門島僅一水之隔,又四面環海,很多人在想象中,總覺得渡海非常不便,其實除了建國前如此外,到了現在,可以說是太方便了,除了少數人乘快艇、坐游船等外。那就是一天24小時營業的渡輪來回往返,在寬500米的廈鼓勵海峽上每15分鐘一航班,實行去程買票,返程驗票制,過渡費用8元/人,航程大約5分鐘時間就到。如果想在短短的`航程上享受一番,可以上二樓的雅座,說到雅座,不管是站著還是坐著都得自理1元/人。
別看鼓浪嶼不大,有句話形容它再貼切不過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如幼稚園至中學(幼兒園3所,小學3所,中學2所在校學生3382人)、銀行、醫院、菜市場、音樂廳等,因此島上居民不會因它是四面臨海,面積小而不方便,反而透著小巧玲瓏,所以如沒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居民在島上過個5--6年沒問題。
由于這里空氣清新,綠化好,生態環境佳,因此這里還是海洋珍惜物種(文昌魚、白海豚)的保護區。它同時也是廈門市綠化最好的一個區了,全島種有4000多種植物,80多種植物,80多個科屬,綠樹覆蓋率達到40%,人均擁有5.1平方米,因此空氣清新。
鼓浪嶼美在哪里呢?確切的說它雖有鬧市之繁華,卻無車馬之喧,因島上大多路窄,坡陡,故一般車子很難行駛,為了使島上交通安全,島上嚴禁機動車輛在行駛,除了少數清潔車,救護車,自行車也是找不到的,就連我們的總設計師小平1984年南巡廈門,也是在陪同人員的陪同下步行游覽鼓浪嶼的,所以到鼓浪嶼上是國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上島后只有一種“11”路――那就是步行,因此有“步行島”、“平民島”的美稱。
1841年片戰爭后,廈門成了“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到1935年,鼓浪嶼由于它的特殊地理位置,進入了西方列強手中,商人、傳教士等紛紛來此建公館,設教堂,辦學校、設立領事館,從19__年被割為“公共租界”到1949年,共有14個國家和地區在此建立了1400多棟,最具有歐洲風格,中西合璧的領事、辦事處和別墅,如英、法、德、日、意、美、西班牙等建筑,現今它還保留著這種特色,所以到此島,您就不需踏出國門,就能欣賞到西歐等地方,各式各樣的建筑,故有“萬國建筑博覽街”的美稱。
他們又帶來了西文文明,如現代音樂、體育等,由于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島上居民大多喜歡音樂,據不完全統計鼓浪嶼50年代擁有鋼琴500多架,鋼琴密度居全國之冠,在優美環境及音樂的渲染下誕生了許多音樂界人士,如第一位女指揮家-周淑安,曾在莫斯科柴可夫斯基國際鋼琴比賽中等級第二名的-殷承宗,在6次國際鋼琴比賽中連續獲獎7次(1981-1984)的-許斐平,陳佐徨、卓一龍等不計其數,因此有“音樂家的搖籃”,“琴島”之稱,每當早間,或傍晚,如果沿著潔凈優雅的柏油小道,踱步漫游時,不時能從百葉窗內、小花園里傳來鋼琴或小提琴的悠揚琴聲,及渾厚的男高音,輕柔的女高音,所以,鼓浪嶼自古有“琴韻花香伴我歸”的一種自然美感。
(三個特點:一個靠聽、一個靠看、一個靠感覺)以上“步行島”、“萬國建筑博覽街”、“琴島”就構成了鼓浪嶼的特別之處,是一個需要靠感覺、看、聽的小島。
特產:
(鼓浪嶼碼頭〕1937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此處船小人多、航行慢,造成諸多不便,后改建,1976年擴建成現在這模樣,有鐵浮橋式碼頭:長16米、寬6米、高潮進水深7.2米,可泊200噸級船。大家看這建筑,象不象一架剛開啟的三角鋼琴呢?它好象是正在奏起旋律優美的迎賓曲,歡迎大家的到來。
(音樂廳)片戰爭后,西方傳教士、商人爭相在鼓浪嶼建造別墅,定居于此并終老,當時這里除了日本人以外,任何國家的人都可葬于此地,故稱“洋人墓場”,1957年為了聲援埃及人民抗英運動,于是把它推翻了,直到1984開始動工,1987.1.27建成廈門鼓浪嶼音樂廳,為了提高音樂廳的音質、音色,于__.8再次請來了音樂廳的原設計者――東南大學建筑聲學教授何鳳飛,投入900多萬元對其改造,改造后觀眾席們減少到571個,增加琴房、化妝房、還設有殘疾人專用通道和座位,前廳有一臺43寸(109cm)的彩電――如禮儀遲到是不能馬上進場的,只能在演奏間隙進去,等待期間,他們可以通過這臺電視觀賞到音樂廳內的現場表演,舞臺呈梯形,可放4臺鋼琴和一個雙管爾隊連奏。
(馬約翰)前方的人民體育場這牌子是于1952年安放的,初稱“洋人球埔”,意思是外國人踢球的地方,解放后才改成現在的名,它雖不大,卻是福建足球事業的發源地。而馬約翰出生于鼓浪嶼,因當時鼓浪嶼被稱之為公共租界,因此這里的居民接觸西洋文化非常濃厚,故他的名起的特別的洋化,他曾就讀于上海圣約翰大學,原先是學醫的,后來發現學醫只能治標,不能治本,于是棄醫從體,他曾帶領中國健兒參加了第11屆奧運會,得到了一些成績、獎牌,故當時的清華大學校長看到這可喜成績,于是設了教授職位,他就是中國第一位體育教授,也是原清華體育總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