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秀作文應該有豐富的細節(jié)和生動的描寫,以便更好地展示作者對事物的觀察和思考。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參考學習。
望廬山瀑布望廬山瀑布二年級(專業(yè)16篇)篇一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1、生自由讀詩。
2、指名讀(重點生字正音:“爐”“疑”)。
3、比較生字“爐”和“廬”
4、齊讀全詩。
(二)、抓住“遙看瀑布”,想象畫面,整體感知。
1、師:讀了詩后你知道詩句中哪個詞的意思跟題目中“望”的意思是差不多的?(遙看)。
2、師:李白他遠遠的看到的瀑布是怎么樣的呢?請小朋友再細細的讀讀詩,展開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然后和同桌說一說。
4、師描述:一個晴朗的早晨,太陽剛剛從山那邊升起,李白正坐在山坡上的涼亭里喝茶,忽然他聽到遠處有水的轟鳴聲,于是他走出涼亭,抬頭一看,他看到了什么?請你用自己的語言把李白看到的畫面大概的描述一下,好嗎?(指名說)。
5、齊讀全詩。
(三)、抓住“靜”“動”兩種畫面,感悟詩意,體會意境。
師:你覺得李白看到的是一幅活生生的畫面呢還是一幅靜悄悄的畫面呢?
1、若學生先答靜悄悄的畫面,師追問:你從哪些詞句中知道的?(學生自由說,重點品味前兩句詩“生”“掛”這兩個動詞,在反復的誦讀中讓學生感受到香爐峰紫煙繚繞,一條大瀑布靜掛山前的景象。)。
2、若學生先答活生生的畫面,師追問:你是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這是一幅活生生的畫面的?(重點品味后兩句詩中的“飛流”“直下”“落”等動詞,在反復的吟誦中讓學生體會到瀑布一瀉而下,奔騰不息的氣勢)。
(兩種畫面的過渡:剛才我們欣賞了瀑布……的畫面,其實他還有…………)[]。
三、品詩情。
師述:在那么一個晴朗的早晨,李白站在遠處,靜靜的凝望開先瀑布,詩句在他的心中涌動,翻騰,終于噴薄而出,現(xiàn)在你就是李白,你就是唐代大詩人李白,你就是那個才華橫溢的詩仙李白,你怎么吟這首詩?(叫多名學生吟誦,評價,重點指導吟出詩的味道來。)。
四、拓展延伸,詩歌欣賞。
出示:
夜宿山寺。
危樓高白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橫江詞(節(jié)選)。
海神來過惡風回,浪打天門石壁開。
浙江八月何如此,濤似連山噴雪來。
(配樂誦讀,讓學生自由體會夸張的寫法)。
六、布置作業(yè):
寫“廬”“流”“銀”三個生字。
教學反思:
廬山瀑布,多么壯觀的景象啊!詩人李白運用極其夸張的浪漫主義創(chuàng)作手法,再現(xiàn)了廬山瀑布的雄偉壯麗,盡情抒發(fā)了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
一開始教學古詩,我便設問:知道廬山在哪嗎?之后馬上放廬山的風景圖還配上優(yōu)美的音樂和自己的解說詞,一下便把孩子們帶入了景色迷人的廬山。當播放結束時,孩子們還是那如癡如醉的神態(tài),我心中一陣暗喜:接下來的朗讀和領悟詩情不會有問題了。的確,后面的朗讀真的不錯。之后,我們真的看到了搖頭晃腦的小詩人抑揚頓挫的誦詩聲。
領悟詩情這塊,我覺得這首詩有一定的難度,孩子們似乎受到了圖片的影響,逐句逐句地對詩去進行解釋。我想今后還得想些辦法,好好引導孩子們去領悟詩的大意即可。
這節(jié)課我做的不夠的地方有許多:
一、把三四兩句詩給分開品析了。回家潛心再讀詩文,“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兩句其實是一個整體,要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瀑布從高處落下,流得快、直、美。而我在學生理解后,沒有把兩句詩整合起來品析,破壞了瀑布流態(tài)的整體之美。
二、時間安排不合理,前松后緊。在“細品詩句,領悟詩情”環(huán)節(jié)花了太多時間,個別讀太多。以至“聯(lián)類比照,感悟詩風”這環(huán)節(jié)匆匆?guī)н^,原來預設時自認為的亮點就這樣以遺憾告終,寫字教學也無法進行,作業(yè)也忘布置了。真是有“虎頭蛇尾”之感。
望廬山瀑布望廬山瀑布二年級(專業(yè)16篇)篇二
作者:楊紅艷???文章出處:株洲八達小學。
一、教學內容:
二、教材簡析:
這首詩是詩人李白五十歲左右隱居廬山時寫的一首風景詩。這首詩形象地描繪了廬山瀑布雄奇壯麗的景色,反映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這首詩極其成功地運用了比喻、夸張和想象,構思奇特,語言生動形象、洗煉明快。
三、學情簡析:
四、教學目標:
1、通過查找資料初步了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積累李白的古詩。
2、采用隨文識字的方法,認識“廬、瀑、爐、疑”四個生字。
3、通過學生反復吟讀古詩,理解詩句意思,感悟詩人情感,體會詩中意境。
4、極力營造古詩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欲望和誦讀的積極性。
五、教學重點:反復誦讀,理解詩意。
六、教學難點:體會古詩意境。
七、教學準備:(學生)查找李白的資料,積累李白的詩篇。
(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一個。《瀑布》資料每生一份。
八、教學過程:
(一)渲染意境,激發(fā)興趣。
談話: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風景優(yōu)美。
1、提問:你們去過廬山嗎?誰能說說廬山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認識“廬”字)。
2、師述:廬山是個風景秀麗,令人向往的地方。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來領略一下廬山的美景。(播放廬山錄相)。
3、提問:廬山的風景讓我們如癡如醉,剛才的畫面中給你映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4、師述:唐朝詩人李白就曾被這里的瀑布深深的震撼,寫下了一首膾炙人口的詩篇《望廬山瀑布》。(板書課題)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
(二)理解詩題,知曉詩人。
1、齊讀詩題,書空“瀑”字,理解“望”字。
2、交流資料,了解李白。
(三)、試讀古詩,初知詩意。
1、師述:同學們知道的可真多,那么詩人李白筆下的瀑布到底是什么樣的呢?自己試著讀一讀吧!
2、學生多次試讀。(請男生讀,女生讀。全班齊讀。)。
3、教師聲情并茂地范讀。學生初步感知詩意。
(四)品讀詩句,理解詩意。
1、師述:你們仿佛看到了什么?
2、學生暢所欲言根據(jù)詩意所聯(lián)想到的畫面,教師相機引導學生理解詩句意思。(隨機板主題圖。)。
3、學生多次朗讀,不斷增加腦海中的畫面。
4、師生齊誦,再現(xiàn)詩中的壯觀景象。
(五)再讀古詩,領悟詩情。`。
1、展示瀑布的景觀,學生即興描述瀑布的形狀,激發(fā)學生熱愛贊美之情。
2、體會詩人情感。
提問:這樣極具震撼力的瀑布前,詩人李白會想些什么呢?他的心情怎樣?
3、換位詩人,再讀古詩。
請學生帶動作表情讀古詩,讀出詩人的情感。
(六)唱讀古詩,細品詩韻。
1、師述:瀑布雄奇、壯麗,李白的詩同樣氣勢磅礴,耐人尋味。一首好詩不僅可以反復吟誦,還可以譜曲歌唱,變著花樣誦讀。
2、學生小組合作,創(chuàng)編新穎的古詩讀法。
(七)延讀《瀑布》,引導積累。
1、點撥古詩的重要學法:反復吟讀。
2、拓展延讀《瀑布》。
(1)???師述:瀑布是大自然中壯麗的景觀,古往今來,不只是李白,還有許多詩人作家看到壯觀的瀑布都揮毫潑墨寫下了一篇篇好文、好詩,這里老師給大家推薦一首葉圣陶老爺爺?shù)男麦w詩。
(2)???教師范讀。學生初步感之詩中畫面。
(3)???學生自由朗讀,找出喜歡的句子反復朗讀、背誦。
3、布置課后作業(yè):找找關于描寫瀑布的其他詩和文讀一讀,背一背。
望廬山瀑布望廬山瀑布二年級(專業(yè)16篇)篇三
北京市豐臺區(qū)東鐵營二小閆利平。
《望廬山瀑布》一課是小學語文第九冊中的一首古詩。在教學設計時,我運用了“五結合”的方法,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舊知與新知相結合構建知識網(wǎng)絡。
詩歌做為一種文學體裁自古有之,其中題材相同的作品舉不勝舉。《望廬山瀑布》是李白所寫的一首描寫廬山瀑布的古詩。對于描寫瀑布的詩,學生在四年級第一學期學過葉圣陶先生寫的《瀑布》一詩。二者描寫的對象相同,但表達的方式不盡相同,它們之間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因此,我以葉圣陶先生寫的《瀑布》一詩引入新課,幫助學生實現(xiàn)新舊知識的溝通,從而構建起以詩歌為文學體裁,以瀑布為描寫對象的知識網(wǎng)絡。
通過了解我得知,學生沒有看到過瀑布,對瀑布的感性認識并不十分清晰。根據(jù)這一情況,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我先請學生看一段瀑布的錄像,邊看邊背誦曾經(jīng)學過的葉圣陶先生的詩《瀑布》。然后讓學生說說觀看瀑布的感受。學生回答后,我告訴學生:在我國眾多的瀑布之中,廬山瀑布聞名天下,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駐足于廬山瀑布之前,寫下了許多贊頌的詩篇。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描寫廬山瀑布的詩《望廬山瀑布》。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我根據(jù)學生的學習基礎及感性認知基礎,以舊的知識喚起學生對瀑布的認知回憶,從而引出新的學習內容。這樣做,一方面使學生在頭腦中就瀑布的知識找到了一個古今連接點,使新知識找到了一個生長點,同時,使學生初步感受到同一個景象,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間、地點及在不同的心情下所描繪的內容、方式與情感是不同的。滲透一種比較學習的思想。從而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一個以瀑布為中心點的有內在聯(lián)系的知識網(wǎng)絡。
二、????自主與指導相結合搭建學習平臺。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教學中,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努力建構自主學習的方式,通過學生自主的探索獲取語文知識,在實踐中提高語文能力。當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遇到困難時,教師要善于提出有價值的、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討論、交流,把學生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本課的教學重點之一是大體把握詩意。古詩的學習學生從一年級就開始了,通過四年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我鼓勵學生在預習時利用字典理解詞語的意思,并記錄在書上,在課堂上,我讓學生根據(jù)注釋及聯(lián)系生活實際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自主理解詩句的意思,在此基礎上全班進行匯報,達到知識的溝通與共享。對于“遙看瀑布掛前川”一句學生理解上有困難,我就引導學生看瀑布圖,理解瀑布是從什么地方落下來的?下面形成了什么?學生通過看圖理解了瀑布是從山上流下來,到山腳下形成了奔騰的河流。由此,學生理解了詩句的意思。
三、????欣賞與朗讀相結合提高鑒賞能力。
閱讀是一個學生、教師、文本、作者和編者多重對話的過程,但對話的中心是每一個學生。因此,要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要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語文課程標準》對于小學高年級學生的閱讀要求是:理解詞語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恰當意義,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聯(lián)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體會其表達效果。對于古詩文的誦讀要求是:通過詩文的聲調、節(jié)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由此可見,朗讀與欣賞是相輔相成的。
在本課的教學中,學生在自主學習理解了詩的內容后,我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詩句的內在聯(lián)系,我問學生:這首詩中哪幾句是寫作者看見的瀑布的景象?哪句寫的是作者的感受?學生回答后,我引導學生用詩句回答老師的問題:“一天早晨,旭日東升,李白乘興來到廬山最著名的開先西瀑前,駐足遠望,他看到什么?于是他產(chǎn)生了怎樣的聯(lián)想?”在此基礎上,我引導學生說說自己喜歡哪句詩?為什么喜歡?并提示學生可以從詩句所描繪的意境、寫法上或自己的感受談一談。有的學生說喜歡?“日照香爐生紫煙”一句,因為這句話描繪出金色的陽光灑在香爐峰上,紫色的霧氣在山間繚繞的景象,李白選擇了一個“生”字,使靜靜的香爐峰有了動感,為全詩罩上了一種浪漫的光環(huán)。有的學生說喜歡“遙看瀑布掛前川”一句,因為“遙看”與題目中的“望”字呼應,扣題。一個“掛”字是靜態(tài)的動詞,只有“遙看”,那一刻也不曾停息,永遠帶著跳躍,伴著水聲的瀑布才會靜靜地掛在山上。有的學生喜歡“飛流直下三千尺”一句,因為這句寫出了瀑布從陡峭山壁的極高處飛流而下的氣勢。一個飛字,把高山瀑布奔騰跳躍的態(tài)勢描繪得恰到好處,直下一詞,既顯山勢之高,又見瀑水之急,“三千尺”運用夸張的手法,寫出了瀑布之長。也有的學生喜歡“疑是銀河落九天”一句,因為這句運用了比喻手法,用“銀河”比喻瀑布,顯示出瀑布銀光閃閃、氣勢磅礴又富于神秘的美。
學生通過鑒賞每一個句子,對詩句的意境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我順勢引導學生在每鑒賞完一個句子后,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通過讀來表現(xiàn),學生的朗讀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同時,在讀中學生又進一步體會到詩人的浪漫與豪放的詩風。
四、????課內與課外相結合拓展知識外延。
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內涵,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豐富語言積累。
本課所學的是李白的詩,他是我國詩歌史上的一位偉大的詩人,但我所教的學生對于他了解得不多,而且也沒有了解他的途徑。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就利用課件為學生提供了李白的畫像及生平資料,使學生對他的人品及詩風有了初步的了解,為深入理解他的詩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學生順利學完李白的這首詩后,我從《廬山古今詩詞選》中選擇了李白另一首寫廬山的詩《望廬山五老峰》,師生共同朗讀、理解與欣賞。詩文如下: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攬結,吾將此地巢云松。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學生進一步體會詩人的浪漫與豪放的詩風,從詩中進一步感受廬山的壯美景色,檢測了學生自主理解詩句的能力,豐富了語言的積累,拓展了本課知識的外延。
五、????人文性與工具性相結合培養(yǎng)寫作能力。
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課應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使學生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寫作能力。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
本課通過學習《望廬山瀑布》和《望廬山五老峰》這兩首寫景的詩,一方面培養(yǎng)了學生結合注釋及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詩句意思的能力,通過對詩句的品評培養(yǎng)了學生對詩歌的鑒賞能力。另一方面,通過朗讀、理解及鑒賞使學生體會到這兩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廬山壯觀景色的贊美之情,也是作者對祖國秀美山川的熱愛之情,受到了熱愛祖國的思想教育。為了把這種教育進一步深化,在學完這兩首詩后,我對學生說:“廬山風景美如畫,引得詩人要安家。我們的祖國秀美的風光比比皆是,讓我們一同來欣賞幾幅圖畫。”我利用課件展示出學生曾學過的四篇課文的圖片:海濱小城、黃山風光、錫林郭勒大草原、九寨溝。請同學們說說看到了什么?用的來說話,并說說看了這幾幅畫的感受。學生通過觀察,用準確、優(yōu)美的語言表達了圖畫的內容,表達出對祖國風光的贊美和喜愛之情。我順勢說:“你們能不能選擇其中的一幅畫,把你的所見所感用詩歌的形式表達出來,學生們欣然提筆。
望廬山瀑布望廬山瀑布二年級(專業(yè)16篇)篇四
這首詩形象地描繪了廬山瀑布雄奇壯麗的景色,反映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
首句“日照香爐生紫煙”。“香爐”是指廬山的香爐峰。此峰在廬山西北,形狀尖圓,像座香爐。由于瀑布飛瀉,水氣蒸騰而上,在麗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升起了團團紫煙。一個“生”字把煙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寫活了。此句為瀑布設置了雄奇的背景,也為下文直接描寫瀑布渲染了氣氛。
次句“遙看瀑布掛前川”。“遙看瀑布”四字照應了題目《望廬山瀑布》。“掛前川”是說瀑布像一條巨大的白練從懸崖直掛到前面的河流上。“掛”字化動為靜,維紗維肖地寫出遙望中的瀑布。
詩的前兩句從大處著筆,概寫望中全景:山頂紫煙繚繞,山間白練懸掛,山下激流奔騰,構成一幅絢麗壯美的圖景。
第三句“飛流直下三千尺”,一筆揮灑,字字鏗鏘有力。“飛”字,把瀑布噴涌而出的景象描繪得極為生動;“直下”,既寫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見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勢不可擋之狀如在眼前。
詩人猶嫌未足,接著又寫上一句“疑是銀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驚人魂魄。“疑是”值得細味,詩人明明說得恍恍惚惚,而讀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覺得只有這樣寫,才更為生動、逼真,其奧妙就在于詩人前面的描寫中已經(jīng)孕育了這一形象。巍巍香爐峰藏在云煙霧靄之中,遙望瀑布就如從云端飛流直下,臨空而落,這就自然地聯(lián)想到像是一條銀河從天而降。可見,“疑是銀河落九天”這一比喻,雖是奇特,但在詩中并不是憑空而來,而是在形象的刻畫中自然地生發(fā)出來的。
這首詩極其成功地運用了比喻、夸張和想象,構思奇特,語言生動形象、洗煉明快。蘇東坡十分贊賞這首詩,說“帝遣銀河一脈垂,古來唯有謫仙詞”。“謫仙”就是李白。《望廬山瀑布》的確是狀物寫景和抒情的范例。
望廬山瀑布望廬山瀑布二年級(專業(yè)16篇)篇五
預設目標:
1、會認4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
2、理解詩句,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象,體會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
3、激發(fā)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詩句,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象。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背古詩導入:
1、師:我們已學過幾首李白的詩,誰來背背看?(指名背)。
2、師:今天我們再來學一首李白的詩,出示課題:望廬山瀑布。
請一生讀課題(如讀的正確,表揚,指出課題中的生字“廬”“瀑”,再指名生讀,重點看生字有沒有讀錯,齊讀)。
二、知詩題。
1、師:從詩的題目中我們可以知道些什么?(指名說,理解“望”“廬山”“瀑布”)。
2、師述:廬山風景優(yōu)美,自古就有“匡有奇秀甲天下”的贊譽。李百五十多歲時在那隱居了一段時間,那里還有很多飛泉源布,像開先瀑、玉簾泉、黃龍?zhí)丁ⅧB龍?zhí)兜龋@首詩寫的是廬山最著名的開先瀑布。現(xiàn)在我們就一塊來學習這首古詩。
三、悟詩意。
(一)、出示全詩,讀準字音。
望廬山瀑布望廬山瀑布二年級(專業(yè)16篇)篇六
尊敬的各位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望廬山瀑布》是人教課標版教材二年級下冊地第17課中的一首古詩。本課還編排了一首《絕句》,這兩首詩的作者分別是李白和杜甫,是唐朝最著名的兩位大詩人。通過這兩首詩的學習,讓學生感受自然景觀的魅力,體會詩人借景抒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詩的意蘊,激發(fā)對古詩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的情趣。下面我將對教材、教法、教學目標,重難點、教學過程、板書等五個方面進行說明。
這是一個描繪祖國壯麗山河,抒發(fā)對大自然神奇?zhèn)チΦ馁濏灒憩F(xiàn)樂觀主義為主體內容的古詩板塊。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望廬山瀑布》就是描寫自然景觀的古代詩歌,這首詩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在50歲時隱居廬山望見廬山瀑布時有感而發(fā)所作的一首詩。詩中由近到遠的順序,極其成功地運用了比喻、夸張和想象的手法描繪了廬山瀑布的雄奇壯觀的景色,反映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之情。構思奇特,語言生動、形象、簡潔,用詞精當。全詩采用極其夸張的浪漫主義創(chuàng)作手法,僅用了28個字就將一幅有山、有水、有聲、有色,可以說是一幅氣勢恢弘的寫意山水圖展現(xiàn)世人眼前。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借助相關資料理解重點詞語,進而讀懂古詩。
2.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3.感受廬山瀑布的美麗與壯觀。通過對古詩內容的理解,領會詩人豐富的想象力,受到熱愛大自然的教育。
教學重點:
通過圖畫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象,感受廬山瀑布的美麗與壯觀。
教學難點:
通過品讀古詩,提高學生自學能力、想象能力、欣賞美的能力和藝術感染力。
我采用“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了解詩人——試讀古詩,初知詩意——賞讀古詩,深悟詩情”的方法進行教學。上課開始,我會出示廬山和瀑布的圖片,引起學生的興趣,帶領學生走進廬山,去感受瀑布的雄偉。也為之后學生展開想象做鋪墊,更好地理解詩歌含義。同時我會配合使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圖片和播放優(yōu)美的音樂,讓學生融入詩境。
針對教材,結合學生實際,《望廬山瀑布》這首詩的教學我是這樣設計的:教學分四步進行。
第一步,創(chuàng)設情境,激詩趣。
板書課題后,引導學生自己領悟題意:先解字,弄清"望"的含義,帶出全題的意思;再釋詞,弄清"瀑布"是什么,接下來播放影片欣賞廬山風光讓學生感受廬山的優(yōu)美風景,讓學生親眼目睹了廬山俊美秀麗的面容。看過之后再啟發(fā)學生談談,你對廬山有什么印象?這樣就帶領學生以飽滿的情緒投入到古詩的學習中去。
第二步,初讀古詩感知“美”
1.我讓學生自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先指名學生讀,后教師范讀,再全班齊讀。通過這幾次的朗讀,正流利有節(jié)奏地朗讀了古詩,初步感知詩意。
2.采用多種形式的讀進行匯報。
3.再默讀古詩,利用以前學習古詩的方法理解詩句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記號。
4.同桌交流收獲,互相解疑。
第三步,再讀古詩,品味“美”
1.理解詩句意思。
理解“日照香爐生紫煙”
(1)默讀古詩,請學生說說這句詩的意思。
(2)教師講解重點字詞。“香爐”指的是香爐峰,“生紫煙”中“生”的意思是產(chǎn)生,香爐峰產(chǎn)生了紫煙。
整句翻譯:太陽照在香爐峰上,云霧彌漫,陽光透過,就好像紫色的煙霧在環(huán)繞著。
(3)出示紫煙環(huán)繞山峰的圖片,用直觀的畫面解釋更加明顯直接,容易理解。讓學生感受到這一場景的優(yōu)美。
理解“遙看瀑布掛前川”
(1)學生說說詩句意思。
(2)教師講解重點字詞。“遙”說明詩人從遠處看,觀賞距離之遠。“掛”是懸掛的意思。
整句翻譯:遠遠望去,瀑布像一塊白布從懸崖直掛到前面的河流上。
(3)出示圖片,直觀理解。
理解“飛流直下三千尺”
(1)學生說說詩句的意思。
(2)講解重點字詞。“飛流”表現(xiàn)瀑布凌空而出,噴涌飛瀉。“直下”既寫出巖壁的陡峭,又寫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是作者運用夸張的手法的.,寫出了山之高,瀑布掛下來好像有三千尺。此時告訴學生夸張的修辭并不是實指,山并不是真的有“三千尺”那么高。在理解詩句的過程中,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體會當時詩人看到此景的感嘆。
整句翻譯:高崖上飛瀉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幾千尺。
(3)出示圖片直觀理解。
理解“疑是銀河落九天”
(1)請學生說說詩句的意思。
(2)講解重點字詞。“疑”的意思是疑似,好像,在這里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瀑布比作了銀河。“九天”:古代傳說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層。整句翻譯:這“飛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懷疑是銀河從九天傾瀉下來。說明了瀑布的雄偉壯觀。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比喻的修辭來說說,你覺得瀑布還像什么。
(3)出示圖片,再次感受廬山瀑布的雄奇壯麗。
2.再讀古詩,想象詩境。
在逐句理解詩歌的基礎上,請學生再讀一遍古詩。古詩的學習不光要逐句理解,更要整體感受詩意。化零為整,讓學生掌握詩歌大意。接下來,請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說說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怎樣的場景,可以展開自己的想象。通過想象,將文字還原成畫面發(fā)展了學生的想象力,也能更進一步感受詩歌的意境美。最后,想象畫面,試著背誦。
第四步,拓展遷移,深化“美”
語文教學只依靠教材是不夠的,作為教師應該靈活把握教材,擴展教材,開展教學活動使課堂得到無限的延伸。
所以在本節(jié)課的設計中我加近了其他名家寫廬山的詩篇,讓學生賞讀。
望廬山瀑布望廬山瀑布二年級(專業(yè)16篇)篇七
詩的第二句“遙看瀑布掛前川”中的“川”為生字,為配合理解句意,化抽象為具體,化繁為簡,化難為易。我在黑板上畫了一幅簡筆畫,既幫助了學生識字,又幫助學生理解句意。
師:這是什么?
生:一條小河。
(這時,教師將中間表示流水的虛線連成一條直線)。
師:這是什么字?
生:川。
師:川是什么意思?
生:小河,河流。
(接著教師又在圖上添上一筆。)。
師:你能理解“瀑布掛前川”的意思嗎?
…………。
分析:
當前,課堂教學的輔助手段越來越豐富了。從最古老的教學媒體——黑板到五光十色的圖片,標本,模型,再到現(xiàn)代化的視聽教學媒體。如投影儀,幻燈機,錄音機,電視機,都頻頻出現(xiàn)在課堂教學中。所以的教學媒體,無論是老式的,還是新式的,都是課堂教學不可或缺的輔助手段。
在課堂教學時用粉筆迅捷地在黑板上勾勒出來的簡筆畫,如果在教學中運用得當,有“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記憶效果。教育學家蔡元培說過,教育是培養(yǎng)人才的,是不可不注意科學與藝術的。“能以審美觀點,挖掘各門學科的審美因素,就能增強學生興趣,提高學習效果。
望廬山瀑布望廬山瀑布二年級(專業(yè)16篇)篇八
尊敬的各位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望廬山瀑布》是人教課標版教材二年級下冊地第17課中的一首古詩。本課還編排了一首《絕句》,這兩首詩的作者分別是李白和杜甫,是唐朝最著名的兩位大詩人。通過這兩首詩的學習,讓學生感受自然景觀的魅力,體會詩人借景抒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詩的意蘊,激發(fā)對古詩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的情趣。下面我將對教材、教法、教學目標,重難點、教學過程、板書等五個方面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這是一個描繪祖國壯麗山河,抒發(fā)對大自然神奇?zhèn)チΦ馁濏灒憩F(xiàn)樂觀主義為主體內容的古詩板塊。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望廬山瀑布》就是描寫自然景觀的古代詩歌,這首詩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在50歲時隱居廬山望見廬山瀑布時有感而發(fā)所作的一首詩。詩中由近到遠的順序,極其成功地運用了比喻、夸張和想象的手法描繪了廬山瀑布的雄奇壯觀的景色,反映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之情。構思奇特,語言生動、形象、簡潔,用詞精當。全詩采用極其夸張的浪漫主義創(chuàng)作手法,僅用了28個字就將一幅有山、有水、有聲、有色,可以說是一幅氣勢恢弘的寫意山水圖展現(xiàn)世人眼前。
二、說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借助相關資料理解重點詞語,進而讀懂古詩。
2.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3.感受廬山瀑布的美麗與壯觀。通過對古詩內容的理解,領會詩人豐富的想象力,受到熱愛大自然的教育。
教學重點:
通過圖畫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象,感受廬山瀑布的美麗與壯觀。
教學難點:
通過品讀古詩,提高學生自學能力、想象能力、欣賞美的能力和藝術感染力。
三、說教法。
我采用“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了解詩人——試讀古詩,初知詩意——賞讀古詩,深悟詩情”的方法進行教學。上課開始,我會出示廬山和瀑布的圖片,引起學生的興趣,帶領學生走進廬山,去感受瀑布的雄偉。也為之后學生展開想象做鋪墊,更好地理解詩歌含義。同時我會配合使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圖片和播放優(yōu)美的音樂,讓學生融入詩境。
四、說教學過程。
針對教材,結合學生實際,《望廬山瀑布》這首詩的教學我是這樣設計的:教學分四步進行。
第一步,創(chuàng)設情境,激詩趣。
板書課題后,引導學生自己領悟題意:先解字,弄清“望”的含義,帶出全題的意思;再釋詞,弄清“瀑布”是什么,接下來播放影片欣賞廬山風光讓學生感受廬山的優(yōu)美風景,讓學生親眼目睹了廬山俊美秀麗的面容。看過之后再啟發(fā)學生談談,你對廬山有什么印象?這樣就帶領學生以飽滿的情緒投入到古詩的學習中去。
第二步,初讀古詩感知“美”
1.我讓學生自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先指名學生讀,后教師范讀,再全班齊讀。通過這幾次的朗讀,正流利有節(jié)奏地朗讀了古詩,初步感知詩意。
2.采用多種形式的讀進行匯報。
3.再默讀古詩,利用以前學習古詩的方法理解詩句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記號。
4.同桌交流收獲,互相解疑。
第三步,再讀古詩,品味“美”
1.理解詩句意思。
理解“日照香爐生紫煙”
(1)默讀古詩,請學生說說這句詩的意思。
(2)教師講解重點字詞。“香爐”指的是香爐峰,“生紫煙”中“生”的意思是產(chǎn)生,香爐峰產(chǎn)生了紫煙。
整句翻譯:太陽照在香爐峰上,云霧彌漫,陽光透過,就好像紫色的煙霧在環(huán)繞著。
(3)出示紫煙環(huán)繞山峰的圖片,用直觀的畫面解釋更加明顯直接,容易理解。讓學生感受到這一場景的優(yōu)美。
理解“遙看瀑布掛前川”
(1)學生說說詩句意思。
(2)教師講解重點字詞。“遙”說明詩人從遠處看,觀賞距離之遠。“掛”是懸掛的意思。
整句翻譯:遠遠望去,瀑布像一塊白布從懸崖直掛到前面的河流上。
(3)出示圖片,直觀理解。
理解“飛流直下三千尺”
(1)學生說說詩句的`意思。
(2)講解重點字詞。“飛流”表現(xiàn)瀑布凌空而出,噴涌飛瀉。“直下”既寫出巖壁的陡峭,又寫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是作者運用夸張的手法的,寫出了山之高,瀑布掛下來好像有三千尺。此時告訴學生夸張的修辭并不是實指,山并不是真的有“三千尺”那么高。在理解詩句的過程中,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體會當時詩人看到此景的感嘆。
整句翻譯:高崖上飛瀉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幾千尺。
(3)出示圖片直觀理解。
理解“疑是銀河落九天”
(1)請學生說說詩句的意思。
(2)講解重點字詞。“疑”的意思是疑似,好像,在這里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瀑布比作了銀河。“九天”:古代傳說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層。整句翻譯:這“飛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懷疑是銀河從九天傾瀉下來。說明了瀑布的雄偉壯觀。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比喻的修辭來說說,你覺得瀑布還像什么。
(3)出示圖片,再次感受廬山瀑布的雄奇壯麗。
2.再讀古詩,想象詩境。
在逐句理解詩歌的基礎上,請學生再讀一遍古詩。古詩的學習不光要逐句理解,更要整體感受詩意。化零為整,讓學生掌握詩歌大意。接下來,請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說說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怎樣的場景,可以展開自己的想象。通過想象,將文字還原成畫面發(fā)展了學生的想象力,也能更進一步感受詩歌的意境美。最后,想象畫面,試著背誦。
第四步,拓展遷移,深化“美”
語文教學只依靠教材是不夠的,作為教師應該靈活把握教材,擴展教材,開展教學活動使課堂得到無限的延伸。
所以在本節(jié)課的設計中我加近了其他名家寫廬山的詩篇,讓學生賞讀。
五、說板書。
望廬山瀑布望廬山瀑布二年級(專業(yè)16篇)篇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每當讀李白描寫廬山的這首詩,我特想一睹廬山瀑布的真面目。今年夏天爸爸媽媽終于可以帶我去向往已久廬山玩了,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
遠望廬山,那彎彎曲曲的山道像一條長龍在歡迎我們。走進廬山,那山道兩旁茂密的樹木幾乎把太陽光全部遮住了,只偶爾漏下一個個光圈,好像在和我們捉迷藏似的,真有趣!
走過長長的山道,就來到龍?zhí)丁N铱吹皆S多游客,有的在欣賞風景,有的在拍照,有的在劃船,還有的坐下來吃點水果零食補充能量……我也擺了個酷酷的造型,讓老爸給我來了一張。
沿著山道繼續(xù)往上走,遠遠就聽見“轟轟隆隆”的響聲,似千軍吶喊,如萬馬奔騰。我們循著聲音前行,一路小跑著來到觀瀑亭,只見一條瀑布直瀉而下,猶如一條銀河從天而降。站在高高的觀瀑亭往下看,那沸騰的水,猶如一條銀龍在翻滾。我們三步并作兩步,來到瀑布腳下。那從高處落下的泉水撞擊著石壁,濺起一顆顆珍珠,產(chǎn)生了一層蒙蒙的薄霧。身在其中,我們仿佛置身于童話里的仙境一樣。靠近瀑布,一股股清涼的霧水迎面而來,頓時炎炎暑氣煙消云散。啊!廬山還真是個避暑的好地方!
我和爸爸媽媽連忙脫下鞋子,光著腳丫,感受著泉水的清涼。我們踩著鵝卵石打起了水仗,哈哈哈……笑聲飄蕩在云端!
望廬山瀑布望廬山瀑布二年級(專業(yè)16篇)篇十
1.兩首詩一開頭便將一條巨大的瀑布“掛”在了讀者的眼簾,即使并未親眼見過廬山,但通過他們的描寫我們也能真切地感受到廬山瀑布的壯觀,兩首詩中均有“詩中有畫”的境界。讀罷“遙看瀑布掛前川”與“虛空落泉千仞直”這兩句詩,我們已然不知是該贊嘆大自然造物的巧奪天工還是該贊美詩人們的藝術美感。這兩句同寫瀑布與山的依存狀態(tài),李在描寫手法上巧在了一個“掛”字,“掛”原意是人為的動作,卻用來描寫瀑布倚靠在香爐峰的狀態(tài),突出了瀑布的巧奪天工,似乎是神仙有意為之;“遙看”兩字讓我們仿佛看到了李白遠遠望見瀑布時“兩眼放光”的喜悅之情,此情著實溢于言表。徐的“千仞直”則把瀑布寫得干凈利落,這里的瀑布好似一把利刃,于千萬丈的山峰上直直地劈斬至平地,氣勢震撼,場面壯闊,讓人為之一震。
2.讀到這里,我們發(fā)現(xiàn),徐的詩較之李更早地進入了描寫瀑布的狀態(tài),這是他們的不同之處。李一開始騰出了一句七個字“日照香爐生紫煙”來描寫整個大環(huán)境,而不直接就寫瀑布,這是有其用意,他并不著急將我們帶到瀑布面前,而是先跳出來,讓我們看看香爐山在日光的照耀下煙霧繚繞的景象,意境靈動,視野開闊,給人“欲進卻出”之感。徐則單刀直入,馬上從視覺上給予我們以強烈的沖擊,而后如驚雷般的聲響更讓人心頭為之一震。兩首詩的前兩句是兩位詩人在不同的方位觀下對瀑布的藝術渲染,各有其妙處。前者較之后者意境視野更加開闊,但在沖擊力方面則要略略遜色于后者。
3.兩首詩為突顯瀑布的宏偉巨大似乎注定了描寫手法上離不開了夸張和比喻等手法,先看李的“飛流直下三千尺”,三千尺有多長?三尺為一米,三千尺為一千米!天曉得哪里找得到這么長的瀑布,但是,在李白的詩里,它卻可以存在著。詞句為展現(xiàn)瀑布與山峰的高大毫不吝嗇地夸張描繪,畫面感依舊同前兩句一樣地強烈。最后詩人發(fā)出感慨:想必這是天上銀河落下來的吧,更是將詩人的興奮、贊嘆的情緒含蓄地表達了出來。而徐則把瀑布比成白練,著重從視覺上展現(xiàn)瀑布鑲嵌于山峰中間的狀態(tài),“破”字更是如前面所提到的“千仞直”一樣突顯了瀑布的沖擊力(“殺傷力”),瀑布于被青色包裹的山峰中沖“破”而下,抑或說是“劈出”一道“白痕”來,手法夸張但又寫實,很好展現(xiàn)了徐凝眼中瀑布的雄偉壯觀之景象,這是徐的手法妙之所在。
4.通讀兩首詩,發(fā)現(xiàn)這兩首詩在描寫瀑布的狀態(tài)方面給我們呈現(xiàn)出的意境大體一致,只有幾處略微不同。第一,李的詩整體空間較大,徐的詩較為局促,這與李白欲勾勒瀑布恢弘開闊之畫面、徐凝意營造瀑布視聽美景之盛況的目的.有關。第二,由于著眼點的略微不同,也就造成了兩首詩在瀑布上花的筆墨不同,李白筆下的瀑布顯得沒有徐的有神、有形,這是為造宏觀之勢作出的犧牲。總之,無論是李白的《望廬山瀑布》,還是徐凝的《廬山瀑布》,都為描述廬山瀑布的一幅神作,各有各的特點與長處。
望廬山瀑布望廬山瀑布二年級(專業(yè)16篇)篇十一
每次讀李白的《望廬山瀑布》,總是想去廬山看看它的真面目,今天,爸爸媽媽終于帶我來到了向往已久的廬山。
早上我們坐著大巴來到牯嶺鎮(zhèn)。牯嶺鎮(zhèn)位于海拔1164米的高山上,三面環(huán)山,一面臨谷,有“云中山城”的美稱。
這次旅行,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廬山會議舊址和舉世聞名的三疊泉。
俗話說“不到三疊泉,不算廬山客”,我們坐著纜車來到山頂,然后從上而下走了3300個臺階,走到半山腰就已經(jīng)聽到了轟隆隆的水聲,真是“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啊。走到谷底,終于見到了“廬山真面目”。這落差155米的瀑布真的是壯觀極了!
瀑布分為三段,第一段就像一塊紗,第二段的中間被石頭撞擊成了兩條線,第三段就像小小的珍珠。咦!李白不是說“飛流直下三千尺”嗎,怎么才155米呢?導游說,首先是因為,李白寫的不是三疊泉的瀑布;第二呢,當年李白寫首詩的時候喝醉酒了,所以寫得有些夸張。很多人都像我一樣感覺疑惑,這三疊泉的水是從哪里來的呢?導游說,三疊泉的水是從大月山和五老峰匯集而成的。我用雙手碰了一下水,真的是“冰冰涼,透心涼”啊。
廬山瀑布,這是我見過的最大的瀑布了!
望廬山瀑布望廬山瀑布二年級(專業(yè)16篇)篇十二
我玩賞過水平如鏡的漓江,看見過一望無際的長江,卻從沒看見過像廬山瀑布一樣壯觀的水。
大詩人李白曾在詩中說到:“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想到這兒,我的腦海中便浮現(xiàn)出詩人站在瀑布前吟詩的情景。我們來到廬山的瀑布前,觀賞這壯觀的景象。
瀑布的水真高啊,高的像是從空中傾倒下來的,感覺如神來之筆;瀑布的水真直啊,直得像一把直尺,直驅而下;瀑布的水真白啊,白得像是一朵朵雪花在空中飄揚;瀑布的水真冰啊,冰得用手觸摸時,都能感受到那寒冰刺骨。
瀑布下的水潭也很值得觀賞。
瀑布落在水潭里,濺起層層水花,一個向這邊蹦,一個向那邊跳,還有的就在原地跳躍,好像在說:“瞧,我跳地多高啊!”
廬山的瀑布給了小水潭絲絲生機,小水潭又倒映出瀑布的美。仿佛這山是為了這水而存在,這水是為了這山而奔流,兩種相融顯得格外美麗。
廬山的美景真是讓人如癡如醉啊!
望廬山瀑布望廬山瀑布二年級(專業(yè)16篇)篇十三
在一個空氣新鮮,無比清爽的早晨,太陽公公慢慢地爬上山坡,廬山被陽光照耀著顯得格外動人,如仙境一般,令人著迷。
你看,香爐山真的就像一個大型香爐,雄奇高大,上面布滿了綠油油的`小草。遠遠望去,在陽光溫柔的照耀下,就像一位身披綠袍、高高在上的仙人在守護著這美麗的廬山呢!香爐山旁邊圍繞了一層薄如輕紗的云霧,隨著光芒看過去,好像一團紫色的煙,格外漂亮。
你瞧,瀑布就像一塊散發(fā)著淡淡桂花香氣的手帕,倒掛在前面清清的河流上,仿佛觀看著大地上的一切。
眼前那一幕就像一幅神奇的畫,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一條氣勢洶洶的瀑布掛在山間,水流從峰頂飛流而下,一瀉千里,就像一條銀河從天而降。那濺起的水花四散開來,就像山谷中飛舞的星星……我看呆了,身體仿佛被釘住了一樣,嘴巴張得大大的,半天合不上。這樣壯觀的景象,我還是第一次看到呢。
不知不覺,太陽公公已經(jīng)爬到了山頂,我們也該下山了。云朵好像怕我們被曬著似的,一朵一朵飄在空中,為我們遮擋陽光。我懷著戀戀不舍得心情下了山,小鳥、蝴蝶們在我的身邊飛來飛去,好像在說:“請不要走……”
啊,我愛廬山,我愛這美麗、壯觀的瀑布。大自然如此神奇,等待著我們去發(fā)現(xiàn)它的更多美麗之處。
望廬山瀑布望廬山瀑布二年級(專業(yè)16篇)篇十四
我們看過黃果樹瀑布和廬山瀑布,其中,我最愛廬山的瀑布。就讓我們隨著李白去看廬山的瀑布吧!今天,天上飄著薄薄的霧,李白想到廬山去看看那里的風景。到了廬山,只見山高的像一個大巨人,李白很難爬。于是,他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了上去。到了山腰,展現(xiàn)在前面的是一條氣勢磅礴的瀑布從上往下流,好似一條長長的圍巾披在山上,以像銀河從天上掉下來。這首歌真好聽,一位游客說道。是呀,你聽,叮咚叮咚,多么好聽。另一位游客又說。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李白要離開廬山了,在回家的路上,李白在想:廬山瀑布,我愛你。
李白回家之后,他想寫一首詩來代表他對廬山的愛,于是就寫了這么一首詩:
日照香廬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望廬山瀑布望廬山瀑布二年級(專業(yè)16篇)篇十五
廬山又稱“匡廬”,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稱。那里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瀑布更是名傳天下。為此,我翻山越嶺,來到廬山腳下,想一睹它的風采。
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tài)。讓人有一種騰云駕霧飄飄欲仙的感覺。太陽照在香爐峰上,那云霧就變成了紫色的,像仙女的綢帶飄動著。突然,我驚喜地看到瀑布似條百練掛在山川間,我聽到了震耳欲聾的“嘩嘩”聲,像疊疊的浪涌上暗灘,又像陣陣的風吹過松林。千丈青山襯著一道白銀,那長長的瀑布從高山上飛瀉而下,似有三千尺,難道是從九天之上的銀河里流瀉下來的嗎?我被它那雄偉的氣勢折服了,情不自禁地吟誦到: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文檔為doc格式。
望廬山瀑布望廬山瀑布二年級(專業(yè)16篇)篇十六
清爽的風拂過臉頰,躁動的心開始安靜了下來,廬山以它的清涼舒適趕走了夏日的焦躁,我滿懷喜悅地走進了它。
下了車,清新的空氣迎面撲來,鉆入我的五臟六腑,全身的細胞全然放松開了,仿佛要迫不及待地與這里的一切融為一體。
廬山因瀑布有名,瀑布因長而有名。為了去一睹瀑布的風采,我們坐上了透明的纜車,仿佛置身于蔥郁的叢林之中,時不時茂密的枝葉拍打著玻璃窗子,想與你親昵一番呢!下了纜車,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淡淡的花草清香,和著泥土的氣息,頓覺神清氣爽,我忍不住大口大口地呼吸起來……下了雨,臺階泥濘了,我們深一腳淺一腳的踩著,似乎也也別有一番滋味。未見其形,先聞其聲,嘩嘩的水聲穿過樹葉縫隙,飄過耳畔,空氣也變得潮濕了許多,調皮的小水珠親吻著你的臉頰,快要模糊了你的雙眼,多么舒爽愉悅!
快步來到瀑布腳下,站在他的身邊,我不禁細細觀賞起來。抬頭看,在山崖的盡頭,瀑布猶如一條長長的白練垂掛下來,潔白無瑕,晶瑩透亮;又似一條巨龍飛奔而下,那聲音響徹天空,蓋過了人喧馬嘶,天地間只剩下瀑布在吟唱。我像漂浮在這聲浪中,每個細胞都充滿了活力,游客們早已深深的陶醉其中,我也醉了。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廬山,你帶給人們的是永恒的魅力,我愛你,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