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能夠將抽象的概念和具體的事物相結合,引導讀者思考和感悟。這些優秀作文范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希望能夠給讀者帶來一些啟示和思考。
望廬山瀑布擴寫(優秀18篇)篇一
在一個空氣新鮮,無比清爽的早晨,太陽公公慢慢地爬上山坡,廬山被陽光照耀著顯得格外動人,如仙境一般,令人著迷。
你看,香爐山真的就像一個大型香爐,雄奇高大,上面布滿了綠油油的`小草。遠遠望去,在陽光溫柔的照耀下,就像一位身披綠袍、高高在上的仙人在守護著這美麗的廬山呢!香爐山旁邊圍繞了一層薄如輕紗的云霧,隨著光芒看過去,好像一團紫色的煙,格外漂亮。
你瞧,瀑布就像一塊散發著淡淡桂花香氣的手帕,倒掛在前面清清的河流上,仿佛觀看著大地上的一切。
眼前那一幕就像一幅神奇的畫,展現在我們面前。一條氣勢洶洶的瀑布掛在山間,水流從峰頂飛流而下,一瀉千里,就像一條銀河從天而降。那濺起的水花四散開來,就像山谷中飛舞的星星……我看呆了,身體仿佛被釘住了一樣,嘴巴張得大大的,半天合不上。這樣壯觀的景象,我還是第一次看到呢。
不知不覺,太陽公公已經爬到了山頂,我們也該下山了。云朵好像怕我們被曬著似的,一朵一朵飄在空中,為我們遮擋陽光。我懷著戀戀不舍得心情下了山,小鳥、蝴蝶們在我的身邊飛來飛去,好像在說:“請不要走……”
啊,我愛廬山,我愛這美麗、壯觀的瀑布。大自然如此神奇,等待著我們去發現它的更多美麗之處。
望廬山瀑布擴寫(優秀18篇)篇二
暑假,我和爸爸一起觀賞了廬山瀑布。
我們來到廬山瀑布的入口處,還沒到山下,就聽到嘩啦啦的瀑布聲,順著臺階向下走,一路上山清水秀,萬紫千紅,鳥語花香。花兒草兒都笑容滿面,像是在迎接我們的到來。臺階邊的小溪,正歡快地奔跑著。我禁不住誘惑,張開雙手想抓住它,可它卻害羞了,從我手中溜走。
過了許久,我們終于來到了山下,瀑布的聲音震耳欲聾,“轟隆隆……”像雷鳴,像擂鼓,像悶雷滾動。這瀑布可真高呀,要使勁抬頭才看得到頂上。我情不自禁地吟道:“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瀑布有三層,頂層是乳白色的,好似白龍出洞,若隱若現,又如山蛇蜿蜒。中間是透明的,里面仿佛有個水簾洞。底層則是白中泛青的顏色。真是別有一翻同味,那一層層濺起來的漣漪,好似朵朵鮮艷的牡丹花。
瀑布下的水池,泛著幽幽的綠色,水面上偶爾會有一點波紋。這水池非常獨特,別的瀑布下的水池,都會因瀑布的沖擊掀起大浪,但廬山瀑布下的水池,卻只是偶爾起波紋。真是別具一格。
我久遠忘不了你——廬山瀑布!你果然名不虛傳!
望廬山瀑布擴寫(優秀18篇)篇三
我們看過黃果樹瀑布和廬山瀑布,其中,我最愛廬山的瀑布。就讓我們隨著李白去看廬山的瀑布吧!今天,天上飄著薄薄的霧,李白想到廬山去看看那里的風景。到了廬山,只見山高的像一個大巨人,李白很難爬。于是,他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了上去。到了山腰,展現在前面的是一條氣勢磅礴的瀑布從上往下流,好似一條長長的圍巾披在山上,以像銀河從天上掉下來。這首歌真好聽,一位游客說道。是呀,你聽,叮咚叮咚,多么好聽。另一位游客又說。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李白要離開廬山了,在回家的路上,李白在想:廬山瀑布,我愛你。
李白回家之后,他想寫一首詩來代表他對廬山的愛,于是就寫了這么一首詩:
日照香廬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望廬山瀑布擴寫(優秀18篇)篇四
一聽到“廬山”這兩個字,大家一定很熟悉吧!廬山因瀑布有名,瀑布因長有名。在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中,用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來贊揚廬山瀑布的悠長和壯麗。
走進廬山風景區,你深深的呼吸兩口,你便會覺得廬山的空氣十分的清新。靜下心來,呼吸新鮮的的空氣,令人神清氣爽。走著走著,感覺樹木越來越密,感覺身邊的色彩都變成了綠色,再往前走,聽到瀑布的聲音,我的好奇心一直在不停的引我向前,先是一陣陣“嘩嘩”的聲音,接著像一股巨浪向我們襲來,響徹云霄,蓋過人們的喧鬧聲,天地間只剩下瀑布在吟詠。
不知不覺,我們就走到了瀑布的腳下。色彩絢麗的水花像一個個美麗的孩子,在落到水面時還露出了天真無邪、快樂的笑容。抬頭望去,一根根長長的絢麗的彩帶正從懸崖壁上源源不斷的撲了下來,令人又驚又喜。
在“漫長、美麗的銀河”中失散的水花,不愿意太早的溜走,水花像長了一對透明的翅膀,隨著風飛翔,自由自在,是一個十分壯麗的景色!水花玩累了,便主動落下來,落到一把古箏的“琴弦”上,奏出優美動聽的樂曲。我想在這優美的聲浪中,身體里的每一個細胞都充滿了活力。
忽然,天空中下了一陣小雨,瀑布更是壯觀了。雨過天晴,太陽光折射成的一道道美麗的彩虹。彩虹中的廬山更美麗、更動人。
望廬山瀑布擴寫(優秀18篇)篇五
清爽的風拂過臉頰,躁動的心開始安靜了下來,廬山以它的清涼舒適趕走了夏日的焦躁,我滿懷喜悅地走進了它。
下了車,清新的空氣迎面撲來,鉆入我的五臟六腑,全身的細胞全然放松開了,仿佛要迫不及待地與這里的一切融為一體。
廬山因瀑布有名,瀑布因長而有名。為了去一睹瀑布的風采,我們坐上了透明的纜車,仿佛置身于蔥郁的叢林之中,時不時茂密的枝葉拍打著玻璃窗子,想與你親昵一番呢!下了纜車,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淡淡的花草清香,和著泥土的氣息,頓覺神清氣爽,我忍不住大口大口地呼吸起來……下了雨,臺階泥濘了,我們深一腳淺一腳的踩著,似乎也也別有一番滋味。未見其形,先聞其聲,嘩嘩的水聲穿過樹葉縫隙,飄過耳畔,空氣也變得潮濕了許多,調皮的小水珠親吻著你的臉頰,快要模糊了你的雙眼,多么舒爽愉悅!
快步來到瀑布腳下,站在他的身邊,我不禁細細觀賞起來。抬頭看,在山崖的盡頭,瀑布猶如一條長長的白練垂掛下來,潔白無瑕,晶瑩透亮;又似一條巨龍飛奔而下,那聲音響徹天空,蓋過了人喧馬嘶,天地間只剩下瀑布在吟唱。我像漂浮在這聲浪中,每個細胞都充滿了活力,游客們早已深深的陶醉其中,我也醉了。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廬山,你帶給人們的是永恒的魅力,我愛你,戀你!
望廬山瀑布擴寫(優秀18篇)篇六
陽春三月,溫暖的春風使人陶醉。李白拿起電話,對賀知章說:賀兄,今天的天氣很好,我們去坐船看風景,怎樣?好啊?李白坐上寶馬車,油門加大飛快地開到了岸邊。好一會兒,賀知章才慢慢地開著奔馳來到了岸邊,李白跑過去說:賀兄啊,你怎這么慢才開到呢?我邊開車邊欣賞風景呢!賀知章說。
是啊,賀知章一看,岸邊的風景可真美啊!桃花開出了粉紅的笑臉。小草探出了嫩綠的腦袋。燕子從空中飛過,唧唧的叫著,好像向李白和賀知章打招呼。迎春花露出了黃色的.小臉蛋兒,像是來歡迎李白和賀知章。船緩緩開過,小魚躍出水面好像在表演呢!看,那是廬山,我們去爬山吧!李白說道。
李白爬著爬著,看見在陽光的照射下,香爐峰升起的團團煙霧化作了紫色的云霞。遠遠望去,一條瀑布從高高的山上飛流直下,好像一條大河垂掛在山前,不由得使人懷疑是銀河從天上落了下來。水珠落在了石頭上,陽光照著水珠,照出了五顏六色的光。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一下子便詩興大發,作出了這首詩。
到達山腰,李白驚得目瞪口呆,半晌才說:美哉!美哉!那瀑布真是雄偉壯觀:洶涌的河水緊貼懸崖咆哮而下,滔滔不絕,一瀉千里,落地撞開萬朵蓮花,濺起的水霧飄飄灑灑,水聲震耳欲聾。
在這從天而降的巨大水簾面前,置身于細細的水霧中,李白陶醉不已。
這時,瀑布下升騰起一片紫色的煙云。李白看呆了,問兩個游人:這是什么?答曰:這兒每天清晨會升紫霧,所以叫香爐峰。
這么美,應作詩耶!李白醞釀了一下,就做好了《望廬山瀑布》,詩曰:
日照香爐升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早就聽說那氣勢不凡的廬山瀑布。一次,遙居廬山的友人邀我入山作客,我也有幸順路觀賞那好似雪白錦緞的廬山瀑布。
當我千里迢迢來到廬山腳下時,遠遠地已聽到在香爐峰坡那瀑布擊石的嘩嘩聲;來到半山腰,原本若隱若現的流水聲也越來越清晰了。我循著這震耳欲聾的聲音,爬到了對面的巖石上。
望著對面的瀑布,像一匹精致的雪白錦緞懸掛在山崖上。望著瀑布的源頭,想到了廣寒宮里的嫦娥,不知那水珠是否她思念后羿的眼淚。
看著這如畫的風景,我不禁吟詠起來: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我正陶醉在這美景中,忽聞友人的呼喚,不舍得離開了廬山瀑布。
望廬山瀑布擴寫(優秀18篇)篇七
早就聽說那氣勢不凡的廬山瀑布。
一次,遙居廬山的友人邀我入山作客,我也有幸順路觀賞那好似雪白錦緞的廬山瀑布。當我千里迢迢來到廬山腳下時,遠遠地已聽到在香爐峰坡那瀑布擊石的“嘩嘩”聲;來到半山腰,原本若隱若現的流水聲也愈來愈清晰了。我循著這震耳欲聾的瀑布聲,好不容易爬到了香爐峰對面的巖石上。
此時,正值中午,火辣辣的驕陽把強烈的太陽光照射在香爐峰上,谷里升騰起紫色的煙霧。這些紫色的煙霧環繞在廬山瀑布旁,像是給瀑布籠罩上了一層輕紗。從巖石上望著對面的瀑布,它好象一匹精致的雪白錦緞懸掛在山坡上。那飛濺的'流水像一顆顆晶瑩剔透的珍珠,又好似天上王母的翠玉珠子,叮叮當當來到人間。
這美景就像是桃源仙境,我也陶醉在這其中了。真羨慕友人能長年居住在這樣的仙境中。抬頭望望那瀑布的源頭,忽然想到了那深居在廣寒宮中的嫦娥,不知是否是她思念后羿時流下的傷心淚水,卻又更似那天上的銀河飛瀉到人間。
望著這如畫的美境,我情不自禁地吟哦起來:“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我正陶醉在這美景中,忽聞身旁友人的呼喚,才猛然從那美妙的遐想里醒悟過來。無奈離別之時,還不時回頭留戀地望望那氣勢磅礴的廬山瀑布。
附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望廬山瀑布擴寫(優秀18篇)篇八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每當讀李白描寫廬山的這首詩,我特想一睹廬山瀑布的真面目。今年夏天爸爸媽媽終于可以帶我去向往已久廬山玩了,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
遠望廬山,那彎彎曲曲的山道像一條長龍在歡迎我們。走進廬山,那山道兩旁茂密的樹木幾乎把太陽光全部遮住了,只偶爾漏下一個個光圈,好像在和我們捉迷藏似的,真有趣!
走過長長的山道,就來到龍潭。我看到許多游客,有的在欣賞風景,有的在拍照,有的在劃船,還有的坐下來吃點水果零食補充能量……我也擺了個酷酷的造型,讓老爸給我來了一張。
沿著山道繼續往上走,遠遠就聽見“轟轟隆隆”的響聲,似千軍吶喊,如萬馬奔騰。我們循著聲音前行,一路小跑著來到觀瀑亭,只見一條瀑布直瀉而下,猶如一條銀河從天而降。站在高高的觀瀑亭往下看,那沸騰的水,猶如一條銀龍在翻滾。我們三步并作兩步,來到瀑布腳下。那從高處落下的泉水撞擊著石壁,濺起一顆顆珍珠,產生了一層蒙蒙的薄霧。身在其中,我們仿佛置身于童話里的仙境一樣。靠近瀑布,一股股清涼的霧水迎面而來,頓時炎炎暑氣煙消云散。啊!廬山還真是個避暑的好地方!
我和爸爸媽媽連忙脫下鞋子,光著腳丫,感受著泉水的清涼。我們踩著鵝卵石打起了水仗,哈哈哈……笑聲飄蕩在云端!
望廬山瀑布擴寫(優秀18篇)篇九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解析1。
廬山,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南北臨長江,東南傍鄱陽湖,古稱南障山,相傳秦末有匡俗兄弟七人廬居此山,因而得名,瀑布,指香爐峰附近的開先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香爐峰在廬山西北部,因其峰尖圓,狀如博山香爐,加上峰頂終年云霧如香煙繚繞,頗具香爐之神。這句詩是寫香爐峰的奇麗景色,為瀑布勾勒一幅壯美雋逸的背景圖畫。香爐峰上之山石多為紫褐色,兼有云母頁巖,山頭常年云霧升騰,在陽光的照耀下,云蒸霞蔚,氣象萬千,因此遠遠望去會有“紫煙”繚繞之感。這里的“香爐”、“紫煙”無疑是景物名稱的偶然巧合,但是經過詩人似乎漫不經心的一筆巧借、點化,卻增添了動感。這里的勾勒環境,其實并不單純為了描繪美景,而是借此來寄情托意,將自己的性格、理想寓于追求香煙縹緲的仙境的志趣之中。唯其如此,才更能顯示出“謫仙人”李白那飄逸、豪放的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
“遙看瀑布掛前川”,把遙望中開先瀑布的形象展現在讀者的面前。這里的一個“掛”字,化動為靜,突現了遠望中瀑布的靜態感、其燦若珠簾、潔如白練的壯美感。這樣,在雄闊的背景中勾出珠簾垂空、直瀉潤底的一泓瀑布,就增添了詩歌景中有聲、以靜顯動的氣韻。
“飛流直下三千尺”一句,詩人扣緊瀑布的噴涌,通過“飛流”、“直下”兩個極有氣勢的動詞和“三千尺”這個富于夸張的數量詞,把瀑流之湍急、沖力之猛烈、聲勢之宏大,展現于讀者眼前。在這突如其來的氣勢面前,第四句妙筆的生發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疑是銀河落九天”一句中,詩人巧借銀河自天而降的比喻,渲染瀑布飛動的氣勢。此處的“疑”字分外傳神,它既真切地傳達了詩人仰觀飛瀑時一剎那間的心靈感受,又符合開先瀑布高接云天的實際。它在青玉峽之上游約二華里處,位于香爐峰之左前側,其正后方沒有峰巒遮擋,瀑流自開先峰脊直瀉而下,游人在瀑布前仰望,大有瀑布之水“天上來”的感覺。
李白是積極浪漫主義的藝術大師,這首詩表現了他豪放不羈的精神、激奮的愛國熱情和橫空飄逸的才氣。詩人積極浪漫地調動想象、夸張、比喻等藝術手法來突現廬山開先瀑布的變幻多姿和雄奇壯觀,把瀑布描繪成了獨具個性的藝術形象。
全詩融情于景。廬山瀑布“飛流直下”的氣勢,洋溢著詩人昂揚激進的'思想,蘊含著他對祖國錦繡山河的深切感情。詩人豐富獨特的想象,使全詩的字里行間飄蕩著浪漫主義的色彩。詩人又調動襯托、夸張、比擬等修辭手段,更使全詩神采飛揚,渾然天成。蘇東坡對李白這首《望廬山瀑布》詩推崇備至,評贊曰:“帝譴銀河一派垂,古來唯有謫仙詞”(南宋〃葛立方:《韻語陽秋》)。
解析2。
香爐,指廬山香爐峰,“在廬山西北,其峰尖圓,煙云聚散,如博山香爐之狀”(樂史《太平寰宇記》)。可是,到了詩人李白的筆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地升起了團團白煙,縹緲于青山藍天之間,在紅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這不僅把香爐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為不尋常的瀑布創造了不尋常的背景。接著詩人才把視線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遙看瀑布掛前川”,前四字是點題;“掛前川”,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象是一條巨大的白練高掛于山川之間。
“掛”字很妙,它化動為靜,維妙維肖地表現出傾瀉的瀑布在“遙看”中的形象。誰能將這巨物“掛”起來呢?“壯哉造化功”!所以這“掛”字也包含著詩人對大自然的神奇偉力的贊頌。第三句又極寫瀑布的動態。“飛流直下三千尺”,一筆揮灑,字字鏗鏘有力。“飛”字,把瀑布噴涌而出的景象描繪得極為生動;“直下”,既寫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見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勢不可擋之狀如在眼前。然而,詩人猶嫌未足,接著又寫上一句“疑是銀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驚人魂魄。“疑是”值得細味,詩人明明說得恍恍惚惚,而讀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覺得只有這樣寫,才更為生動、逼真,其奧妙就在于詩人前面的描寫中已經孕育了這一形象。
你看!巍巍香爐峰藏在云煙霧靄之中,遙望瀑布就如從云端飛流直下,臨空而落,這就自然地聯想到象是一條銀河從天而降。可見,“疑是銀河落九天”這一比喻,雖是奇特,但在詩中并不是憑空而來,而是在形象的刻畫中自然地生發出來的。它夸張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從而振起全篇,使得整個形象變得更為豐富多彩,雄奇瑰麗,既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給人以想象的余地,顯示出李白那種“萬里一瀉,末勢猶壯”的藝術風格。宋人魏慶之說:“七言詩第五字要響。……所謂響者,致力處也。”(《詩人玉屑》)這個看法在這首詩里似乎特別有說服力。比如一個“生”字,不僅把香爐峰寫“活”了,也隱隱地把山間的煙云冉冉上升、裊裊浮游的景象表現出來了。“掛”字前面已經提到了,那個“落”字也很精彩,它活畫出高空突兀、巨流傾瀉的磅礴氣勢。很難設想換掉這三個字,這首詩將會變成什么樣子。
中唐詩人徐凝也寫了一首《廬山瀑布》。詩云:“虛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暫息。千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場景雖也不小,但還是給人局促之感,原因大概是它轉來轉去都是瀑布、瀑布……,顯得很實,很板,雖是小詩,卻頗有點大賦的氣味。比起李白那種入乎其內,出乎其外,有形有神,奔放空靈,相去實在甚遠。無怪蘇軾說:“帝遣銀河一派垂,古來唯有謫仙詞。飛流濺沫知多少,不與徐凝洗惡詩。”(《戲徐凝瀑布詩》)話雖不無過激之處,然其基本傾向還是正確的,表現了蘇軾不僅是一位著名的詩人,也是一位頗有見地的鑒賞家。
望廬山瀑布擴寫(優秀18篇)篇十
4.積極參加現場討論和及時整理野外記錄。
二、實習內容。
廬山及地貌概況。
廬山地質公園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座落于江西省北部,位于長江中游南岸,北接鄱陽湖,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方便。.面積302平方公里,外圍保護地帶500平方公里,是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于一體的旅游圣地。
廬山是一座地壘式斷塊山,主峰大漢陽峰海拔1474米,自古命名的山峰有171座,高山流水形成了眾多的激流和瀑布,以“雄、奇、險、秀”聞名于世。宋代詩人蘇軾曾發出“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感慨。
廬山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霧日191天,每年7月-9月平均氣溫16.9度。良好的氣候條件和優美的自然環境,使廬山在十九世紀末就成為世界著名的避暑勝地。
廬山總占地面積500平方公里,主要地質遺跡類型為地質地貌、地質剖面。地質公園內發育有地壘式斷塊山與第四紀冰川遺跡,以及第四紀冰川地層剖面和早元古代星子巖群地層剖面。迄今為止,在廬山共發現一百余處重要冰川地質遺跡,完整地記錄了冰雪堆積、冰川形成、冰川運動、侵蝕巖體、搬運巖石、沉積泥礫的全過程,是中國東部古氣候變化和地質特征的歷史記錄。廬山具有獨特的第四紀冰川遺跡,是中國第四紀冰川學說的誕生地、山麓郡陽湖濱。遺留著末次冰期時由古季風環流產生的獨特的風沙丘群。與歐洲阿爾卑斯地區及北美地區第四紀冰川活動特征有許多相似之處,具有全球對比意義,對研究全球古氣候變化和地質發展史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
望廬山瀑布擴寫(優秀18篇)篇十一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是唐代詩人描寫廬山瀑布的詩句。我向往了很久,一直想去看一下廬山的真面目。今天爸爸媽媽終于可以帶我到廬山游玩了。
廬山以雄起和險秀聞名于世。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和旅游的觀賞價值。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美譽,是個避暑勝地。
清晨,爸爸開著車,沿著蜿蜒的山路向上駛,拐了396個彎,到了廬山的山頂,迎面而來的清風吧一路上的疲憊一掃而空。空氣清新,綠樹成蔭,鳥兒鳴叫,真是一幅山水畫。我頓時喜歡了這里。
導游帶了我們走了一段羊腸小道,然后上了廬山的龍索道,坐纜車去賞瀑布。走了不知道多少級石頭鋪成的臺階。還是沒聽到瀑布聲,望著看不到頭的臺階,我沒信心了。媽媽用“無限風光在險峰”的話來鼓勵我。
離瀑布越來越近,聽它的聲音好像萬馬奔騰。看,它的美景好似一幅濃墨重彩的山水畫。啊!瀑布真壯觀,它從高高的山崖上飛流而下。我站在瀑布附近,聽著水流的轟鳴任憑飛濺的水珠落在身上,臉上,涼涼的,用眼睛靜靜地享受這種美景。我享受美景的瞬間,被媽媽拍了下來。
這次廬山一游,使我感受到了祖國的山山水水的美麗。啊!江山如此多嬌!
望廬山瀑布擴寫(優秀18篇)篇十二
如果我去觀常瀑布,那么我一定會感覺到空氣無比清新。猛吸兩口,令人心曠神怡。
走著走著,便到一座石板橋上,那是觀看瀑布最好的地方。瀑布好像是仙女那調皮的孩子,它們唱啊,跳啊,是多么的歡樂!再看看兩旁的草叢里,丁香花開了、菊花也開了,玫瑰開了、茶花也開了…那時,感覺自已就是生存在瀑布山里的那位仙女。閉上眼睛,細細感受著,發現這一刻,好溫暖。
突然,一顆豆大般的雨珠落在了我的鼻尖上,我撐開小傘,雨水們仿佛開了一場音樂會,滴滴答答真好聽。
雨過天晴,太陽折射出一道道彩虹,紅、黃、橙、綠、青、藍、紫。多么溫和的顏色啊!彩虹給廬山瀑布帶來了無現的魅力,彩虹下瀑布更壯觀,更動人!
望廬山瀑布,就是自然界中一顆耀眼的明珠!
望廬山瀑布擴寫(優秀18篇)篇十三
年過半百的李白,隱居在風景優美的廬山。
一天,李白漫步在山間。
他遠遠望去,看到了連綿起伏的高山在云霧間若隱若現,聽到了一陣陣聲音,像疊疊的浪涌上了岸灘,又像陣陣的風吹過松林。
李白循聲走去,抬眼凝望,看到了氣勢磅礴的瀑布,就像一只無形的大手,把一條永不停息的河流豎著倒掛到了千丈青山之間,又像一條巨大的白簾從天而降,李白情不自禁地向前走去。
來到瀑布腳下,李白抬頭仰望,看到懸崖峭壁上瀑布奔涌而出,一瀉千里,像水簾一樣直瀉而下,又像一座珍珠的屏,水跌到山澗里撞擊到巖石上,真是聲吼如雷,轟聲震谷。
此時的李白仿佛身處仙境,他覺得眼前的瀑布就像是從九天銀河上落下的,此景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有。
看到此情此景,李白詩興大發,不由自主地吟出了一首膾炙人口的詩《》: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望廬山瀑布擴寫(優秀18篇)篇十四
這天,李白來到廬山游玩。
飽覽了壯麗山色后,他遇到一游人,問:“還有值得一觀的景嗎?”游人曰:“有!山腰上有一瀑布,煞是壯觀,先生不妨去觀看。
到達山腰,李白驚得目瞪口呆,半晌才說:“美哉!美哉!”那瀑布真是雄偉壯觀:洶涌的河水緊貼懸崖咆哮而下,滔滔不絕,一瀉千里,落地撞開萬朵蓮花,濺起的水霧飄飄灑灑,水聲震耳欲聾。
在這從天而降的巨大水簾面前,置身于水簾面前,置身于細細的水霧中,李白陶醉不已。
這時,瀑布下升騰起一片紫色的煙云。
李白看呆了,問兩個游人:“這是什么?”答曰:“這兒每天清晨會升紫霧,所以叫香爐峰”。
李白正沉醉,忽聽二游人正在作詩:“香爐峰上瀑布美,水簾垂下紫煙圍。
此間景觀不常見,人間仙境游幾回?”“這么美,應作詩耶!”李白醞釀了一下,就做好了《》,詩曰:日照香爐升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望廬山瀑布擴寫(優秀18篇)篇十五
每次讀李白的《望廬山瀑布》,總是想去廬山看看它的真面目,今天,爸爸媽媽終于帶我來到了向往已久的廬山。
早上我們坐著大巴來到牯嶺鎮。牯嶺鎮位于海拔1164米的高山上,三面環山,一面臨谷,有“云中山城”的美稱。
這次旅行,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廬山會議舊址和舉世聞名的三疊泉。
俗話說“不到三疊泉,不算廬山客”,我們坐著纜車來到山頂,然后從上而下走了3300個臺階,走到半山腰就已經聽到了轟隆隆的水聲,真是“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啊。走到谷底,終于見到了“廬山真面目”。這落差155米的瀑布真的是壯觀極了!
瀑布分為三段,第一段就像一塊紗,第二段的中間被石頭撞擊成了兩條線,第三段就像小小的珍珠。咦!李白不是說“飛流直下三千尺”嗎,怎么才155米呢?導游說,首先是因為,李白寫的不是三疊泉的瀑布;第二呢,當年李白寫首詩的時候喝醉酒了,所以寫得有些夸張。很多人都像我一樣感覺疑惑,這三疊泉的水是從哪里來的呢?導游說,三疊泉的水是從大月山和五老峰匯集而成的。我用雙手碰了一下水,真的是“冰冰涼,透心涼”啊。
廬山瀑布,這是我見過的最大的瀑布了!
望廬山瀑布擴寫(優秀18篇)篇十六
1.兩首詩一開頭便將一條巨大的瀑布“掛”在了讀者的眼簾,即使并未親眼見過廬山,但通過他們的描寫我們也能真切地感受到廬山瀑布的壯觀,兩首詩中均有“詩中有畫”的境界。讀罷“遙看瀑布掛前川”與“虛空落泉千仞直”這兩句詩,我們已然不知是該贊嘆大自然造物的巧奪天工還是該贊美詩人們的藝術美感。這兩句同寫瀑布與山的依存狀態,李在描寫手法上巧在了一個“掛”字,“掛”原意是人為的動作,卻用來描寫瀑布倚靠在香爐峰的狀態,突出了瀑布的巧奪天工,似乎是神仙有意為之;“遙看”兩字讓我們仿佛看到了李白遠遠望見瀑布時“兩眼放光”的喜悅之情,此情著實溢于言表。徐的“千仞直”則把瀑布寫得干凈利落,這里的瀑布好似一把利刃,于千萬丈的山峰上直直地劈斬至平地,氣勢震撼,場面壯闊,讓人為之一震。
2.讀到這里,我們發現,徐的詩較之李更早地進入了描寫瀑布的狀態,這是他們的不同之處。李一開始騰出了一句七個字“日照香爐生紫煙”來描寫整個大環境,而不直接就寫瀑布,這是有其用意,他并不著急將我們帶到瀑布面前,而是先跳出來,讓我們看看香爐山在日光的照耀下煙霧繚繞的景象,意境靈動,視野開闊,給人“欲進卻出”之感。徐則單刀直入,馬上從視覺上給予我們以強烈的沖擊,而后如驚雷般的聲響更讓人心頭為之一震。兩首詩的前兩句是兩位詩人在不同的方位觀下對瀑布的藝術渲染,各有其妙處。前者較之后者意境視野更加開闊,但在沖擊力方面則要略略遜色于后者。
3.兩首詩為突顯瀑布的宏偉巨大似乎注定了描寫手法上離不開了夸張和比喻等手法,先看李的“飛流直下三千尺”,三千尺有多長?三尺為一米,三千尺為一千米!天曉得哪里找得到這么長的瀑布,但是,在李白的詩里,它卻可以存在著。詞句為展現瀑布與山峰的高大毫不吝嗇地夸張描繪,畫面感依舊同前兩句一樣地強烈。最后詩人發出感慨:想必這是天上銀河落下來的吧,更是將詩人的興奮、贊嘆的情緒含蓄地表達了出來。而徐則把瀑布比成白練,著重從視覺上展現瀑布鑲嵌于山峰中間的狀態,“破”字更是如前面所提到的“千仞直”一樣突顯了瀑布的沖擊力(“殺傷力”),瀑布于被青色包裹的山峰中沖“破”而下,抑或說是“劈出”一道“白痕”來,手法夸張但又寫實,很好展現了徐凝眼中瀑布的雄偉壯觀之景象,這是徐的手法妙之所在。
4.通讀兩首詩,發現這兩首詩在描寫瀑布的狀態方面給我們呈現出的意境大體一致,只有幾處略微不同。第一,李的詩整體空間較大,徐的詩較為局促,這與李白欲勾勒瀑布恢弘開闊之畫面、徐凝意營造瀑布視聽美景之盛況的目的.有關。第二,由于著眼點的略微不同,也就造成了兩首詩在瀑布上花的筆墨不同,李白筆下的瀑布顯得沒有徐的有神、有形,這是為造宏觀之勢作出的犧牲。總之,無論是李白的《望廬山瀑布》,還是徐凝的《廬山瀑布》,都為描述廬山瀑布的一幅神作,各有各的特點與長處。
望廬山瀑布擴寫(優秀18篇)篇十七
李白曾用“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今天我就來到了廬山欣賞著條雄偉壯觀的瀑布。
春天的廬山云霧五圍繞不單婀娜多姿、妙趣橫生。這時不知從何拉下了一個漆黑的屏幕,把本來白悠悠的天變成黑乎乎的了,本來開心的心情變得失望了,不過一會兒就下起了蒙蒙細雨。
看這樣雨一滴一滴的落了下來,我們沒放棄的心愿,繼續登山。
走過忐忑的山路我們終于聽到了瀑布的流水聲叮叮咚咚-,真好聽這流水聲蒼勁有力。
過了一會兒到了山頂,再從一條小路往下走,耳欲聾,一條白練騰空垂下,中間撞擊過三次巖石墜入瀑布下一個大大的龍潭中。真是“飛流直下三千尺”啊。
小雨拍打著我的小花傘,小雨很調皮從天上落到我的小花傘上,然后再想做滑滑梯一樣往下滑。
小雨落在龍潭里像無數串珍珠斷了線一樣灑落到龍潭里,但當珍珠落到水面時,以偶開出了一朵朵盛開的白蓮。
過了一會兒雨停了,遠處出現了一條彩虹,這是我們看湖面,湖面的非常平靜,水清的清澈見底,空氣變得不再悶熱了,眼前又是一副新景象。
在廬山上還有一些很古老的的別墅,和幾十年前最紅的賓館,站在這里我仿佛又回到了那個年代。
夜幕降臨了,我也該回家了。
望廬山瀑布擴寫(優秀18篇)篇十八
一天,大詩人李白的一個朋友對他說:“我剛從江西的廬山回來,那兒的景色可美了。特別是那兒的瀑布,更是壯觀的無法形容!許多人一到那兒就被迷住了。”要知道,李白最喜歡的就是游山玩水,而這兩天他正愁著沒地方玩呢!聽到有廬山這么個好地方,就馬上收拾好行李出發了。
李白和他的一個仆人經過長途跋涉,終于在不久之后到達了廬山。
到了廬山后,李白看見了廬山的優美景色:當時正是春天,廬山的樹木郁郁蔥蔥,花兒爭奇斗艷。李白心想:廬山果然名不虛傳呀!李白走了一會兒,忽然聽見了清晰可辨的“嘩嘩”的水流聲。李白循聲找去,就看見了一條壯觀的瀑布,還隱隱約約地看見了瀑布下有許多游人。李白走到瀑布腳下。瀑布就像一條豎著的河流,從山頂飛瀉而下,李白不禁贊嘆道:瀑布的景色真是美不勝收啊!
李白看者看著,為美麗的瀑布所陶醉了,情不自禁地吟誦道:“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就這樣,《》這首千古流傳的詩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