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不僅要有觀點鮮明,還需要有論證充分和支撐細節,讓讀者信服。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挑選的優秀作文范文,希望能給大家提供一些寫作的參考和借鑒。
甘肅家鄉變化(優秀22篇)篇一
近年來,甘肅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有幸親身去甘肅農村參觀調研,深深感受到了這些變化帶來的喜悅和希望。通過這次經歷,我得出了一些寶貴的心得和體會。
首先,我深深感受到了農村基礎設施的改善。過去,甘肅農村的交通狀況十分糟糕,很多村莊的道路非常崎嶇不平,甚至有些偏遠的山村根本沒有通車條件。然而,現在,隨著政府的資金投入和政策扶持,許多農村的道路已經進行了硬化,村村通了柏油馬路。這不僅方便了農民的日常出行,還有助于農產品的運輸和銷售。我在甘肅農村看到的廢舊的農田變成了交通干道的場景,讓我深感這一變化對甘肅農村的發展至關重要。
其次,甘肅農村的環境整治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過去,甘肅農村普遍存在環境臟亂差的問題,農村垃圾亂堆亂放,臭氣熏天。而現在,我看到的甘肅農村整潔干凈,垃圾分類成為了一項必不可少的任務,甚至有些村莊還建立了垃圾分類處理中心。這種環境整治的成果讓我深感甘肅農村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體現了農村居民環保意識的日益增強。
第三,農村發展的多元化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過去,甘肅農村的經濟活動主要以農業為主,農村居民的收入主要來源于農田耕作和養殖。然而,現在,農村經濟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除了傳統農業,越來越多的農村居民開始從事新型農業、農村電商、鄉村旅游等領域的創業。我參觀了甘肅農村的一家農村電商企業,真切感受到了這種新業態給農村發展帶來的活力和潛力。這些多元化的經濟活動不僅創造了更多就業機會,也提高了農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使更多的人有機會在家鄉創業就業,實現了農村的全面脫貧。
第四,教育事業的發展也成為甘肅農村變化的重要方面。過去,甘肅農村的教育資源十分匱乏,許多村莊連一所完整的小學都沒有。而現在,我看到的農村學校設備齊全,教學條件良好,村村都有了完整的教育體系。不僅如此,甘肅農村的教育理念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使得農村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了極大的提高。我參觀了一所甘肅農村的鄉村學校,看到了孩子們自信的笑臉和富有激情的學習狀態,讓我深感農村教育的變革給農村孩子們帶來了更加美好的未來。
最后,我感受到了甘肅農村居民對未來充滿了希望和信心。過去,甘肅農村貧困的現實使許多農民感到無望和迷茫。然而,隨著政策的支持和農村發展的變化,農民們逐漸看到了脫貧致富的希望。我在甘肅農村見到了積極向上、創業奮斗的農民,他們告訴我,他們有了更多的致富機會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動力。這種樂觀向上的氛圍讓我深深被感染,也堅定了我對甘肅農村發展的信心。
總之,甘肅農村的變化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農村基礎設施的改善、環境整治的成果、農村經濟的多元化、教育事業的發展和農民們對未來的希望和信心,這些變化都讓我深切體會到了農村發展的重要性和意義。希望甘肅農村的變革能夠繼續向前,為我們提供更多的啟示和學習的機會。
甘肅家鄉變化(優秀22篇)篇二
我的家鄉在甘肅省定西,那四季干旱,農民伯伯會挖一個窯把水節約下來,一下雨,雪天農民會打開窯蓋。到干旱天氣他們會把窯里的水給果樹們。
每個農民伯伯家幾乎都有一個果園,我們也不例外。
春天,農民伯伯們的果園果是五顏六色,如梨花是雪白的,桃花是粉紅的,則棗花是綠色的。還有它們嫩綠的外衣隨著風媽媽一起舞蹈。小草和美麗的野花含夢地吸著春天的甘露。蝴蝶也為果園添加了不少生機。
夏天,果樹們都結出了青春的果實,藏在樹葉,風媽媽一飄它們就晃動著好在與風媽媽捉迷藏,小草茁壯成長,小花卻垂下了腦袋。
秋天,果樹像人們獻出了果實,樹葉卻變成了金黃的,飄落下去像是在與果實告別。小草也枯黃了,花兒也凋謝了,讓我想起了大詩人白居易說的: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冬天,光禿禿的樹枝站在那里。
我愛我的家鄉的果園。
甘肅家鄉變化(優秀22篇)篇三
我的家鄉在肇慶,這是一座古老而美麗的城市。
說它美麗,那可真是名副其實啊!有北回歸線上的綠洲“鼎湖山”,有位于市中心的“七星巖風景區”,景中有城,城中有景。一片青山綠水、湖光山色的美景。
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肇慶更是美不勝收。一幢幢高樓拔地而起,一座比一座高,一座比一座美。越來越寬的街道兩邊栽種著各種各樣的樹木,像一把把巨傘,守護著這座美麗的城市。花壇里,一年四季都開著五顏六色的花,點綴著這座迷人的城市。到了晚上,五光十色的路燈、觀景燈、霓虹燈把街道、高樓照得明亮而美麗,整座城市就成了一個絢麗多彩的大公園。
漫步于新建成的有著廣東最美的湖景綠道——“環湖綠道”,放眼望去,巖峰挺秀、碧波蕩漾、風光如畫的星湖盡收眼底,人們悠閑自在的行走其中,真是“人行綠道上,身在畫中游”。
我愛這美麗的家鄉!
甘肅家鄉變化(優秀22篇)篇四
懸壁長城古稱斷壁長城,位于嘉峪關關城以北、石關坪口北側的黑山東坡,是肅州西長城的北端。石關峽口是古代通往西域的一處隘口,素以天險著稱。這段長城因城墻自山上陡跌而下,在山脊上如長城倒掛,鐵壁懸空,向下伸展封鎖了石關峽口而得名。懸壁長城又被人們稱為“西部八達嶺”。
懸壁長城原長1.5公里,始建于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完成于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建長城所用的材料是就地取的石片和黃土,分層壘砌而成,叫做石片夾沙墻。現存這段長城長750米,從戈壁蜿蜒伸向陡峭險竣的黑山山腰,險峻處如攀絕壁。
甘肅家鄉變化(優秀22篇)篇五
近年來,甘肅農村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鄉村發展之路也愈發寬廣起來。作為深入了解甘肅農村變化的人,我深感這些變化給農民群眾帶來的好處,也意識到其中的挑戰與困難。在與甘肅農民交流互動的過程中,我體會到了許多深刻的感悟。以下是我對甘肅農村變化心得的總結:
首先,我深深感受到了農村發展帶來的物質改善。過去,甘肅農村經濟以農業為主導,農民們幾乎完全依賴于土地種植糧食和養殖牲畜來維持生計。然而,隨著現代科技的引入和政府對農村經濟的重視,農民們開始嘗試不同的農業規模化經營和農村產業結構調整。通過技術改造和科技創新,許多農民收入明顯增加,村莊面貌煥然一新。現在,在很多鄉鎮,人們不僅可以購買到新鮮的農產品,還可以品嘗到各種加工精細的農副產品,農村經濟增長得到了有效的刺激。
其次,農村教育和醫療狀況的改善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過去,由于交通不便和資源匱乏,很多農村地區的孩子無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許多農民家庭沒有醫療保障。然而,隨著政府的傾斜和資金的投入,鄉村學校和鄉鎮醫院得到了改善和升級,師資力量增強,學生的就學條件得到了提高。同時,醫療隊伍的配備和醫療設備的投入也得到了明顯加強,農民們的醫療條件逐漸得到了改善。這些變化使農村的教育和醫療水平有了質的飛躍,農民群眾獲得感明顯增強。
第三,新農村建設給農民的居住條件帶來了顯著改善。過去,農村房屋衰舊,基礎設施設備不完善。而現在,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新農村建設政策,推動農民用新的方式建造房屋和改善村莊的環境。政府注重基礎設施的修建和改造,農村的供水、供電、供氣等設施得到了改善和配套。此外,政府還提供了相應的貸款和資金支持,使農民能夠用新材料和新技術建造溫暖舒適的房屋。村莊環境的改善和居住條件的提高,讓農民的生活質量得到了很大提升。
第四,鄉村文化的發展成為我心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乃至一個民族的瑰寶,也是鄉村的精神支撐。甘肅農村的傳統文化久經歷史的洗禮和積淀,具有豐富的內涵和獨特的風格。近年來,政府和社會各界開始重視鄉村文化的挖掘和保護,弘揚農民具有民族特色的藝術形式和民俗活動。村莊的文化性活動頻繁舉行,文化傳承的活力得到了釋放。當地的美食、服飾、手工藝品等也開始走向市場,讓更多人了解和喜愛甘肅的鄉村文化。
最后,農民的思想觀念也在變化,他們開始享受到生活帶來的便利和優勢,加強與外部世界的對接和融合。他們的思想觀念也逐漸擴展,不再滿足于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許多農民開始學習新知識,參與技術培訓,積極創業。許多年輕人回到農村創業,通過電商平臺銷售農產品,帶動了村莊的發展。這種變化讓農民意識到,農村也可以有更多的選擇和機遇,也讓他們更加愿意留在農村,為家鄉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總而言之,甘肅農村的變化給人們帶來了許多好處,使農民的生活得到了顯著改善,村莊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然而,我們也要認識到,在農村發展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需要進一步解決和推動。希望政府和社會各界能夠繼續關注農民群眾的需求,加大扶持力度,為甘肅農村的繁榮發展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
甘肅家鄉變化(優秀22篇)篇六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幾年過去了,我的家鄉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以前,我的家鄉都是鄉村路,垃圾成堆,污水橫流,臭氣沖天,給人的感覺真是太惡心了。而現在全部都是寬闊的柏油馬路,道路兩旁全是挺拔的樹木,郁郁蔥蔥,就像兩排站崗的士兵。一塊塊草坪像綠色的地毯,令人心曠神怡。
變化最大的是舊房換新顏。以前那些低矮的房屋不見了,矗立在你面前的是一座座新嶄嶄的高樓大廈。里面擺設著高檔的家用電器如:蘋果電腦,空調等家電用器。家鄉的土地也變了,從前大片大片撂荒的“金土地”,現在也變成了十里飄香的米糧倉了。連農民伯伯割草都不用鐮刀了,都直接用割草機了;人們還穿著十分時尚的衣服在大街上走著。你看,現在的東西多么發達,多么神奇。
再說說街道吧!不再是冷冷清清的了,而是車水馬龍,店鋪一家接一家,商品琳瑯滿目,供人們隨意挑選,應有盡有。家鄉一點點變化著,一天天變化著。一旁山坡上的花兒爭奇斗艷。那柔嫩的牽牛花,婀娜多姿;牡丹,富麗堂皇,那風姿宛如少女露出了笑臉``````花香醉人,一群群蜂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
甘肅家鄉變化(優秀22篇)篇七
近年來,甘肅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變化不僅改善了農民的生活條件,也使農村煥發出新的活力和希望。在這個過程中,我有幸親眼目睹了甘肅農村的變遷,深受觸動。以下將從基礎設施改善、農業產業發展、人居環境提升、教育醫療改善和農民收入增加五個方面,談一下自己的心得體會。
首先,改善基礎設施是農村變化的重要一環。甘肅農村過去的基礎設施非常落后,交通不便,電力不穩定,給農民的生活和生產帶來了很多不便。然而,近年來,隨著政府的大力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得以迅速改善。從我所在的鄉鎮出發,道路寬廣平整,通往市區的公路狀況也有了顯著的改善。電力供應穩定,農民的生產活動得以順利進行。這些基礎設施的改善為農村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其次,農業產業的發展帶來了農村的繁榮。過去,甘肅的農民主要依靠傳統種植業和養殖業維持生計。然而,隨著農業科技的進步和政府政策的支持,農村的農產品出口額迅速增長。農民開始種植新的高效農作物,也通過農民合作社和農村電商等方式進行農產品銷售,實現了品牌化和規模化經營。這些農業產業的發展不僅提高了農民的收入水平,也為農村帶來了繁榮。
第三,農村人居環境得到了明顯提升。過去,由于缺乏環境保護意識和資金投入,農村環境污染比較嚴重,給農民的健康和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危害。但是如今,隨著環境保護政策的落實和農村土地整治工作的推進,農村的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農村的廁所改造工程、垃圾處理設施建設等都取得了顯著成效,大大提高了農民居住的舒適度和生活的質量。
同時,教育醫療水平和條件也得到了提高。甘肅農村地域廣闊,曾經存在著很大的教育和醫療資源差距。然而,通過政府的投入和政策支持,農村的教育條件和醫療設施也逐漸改善。學校建設和教師隊伍建設得到重視,農民的子女能夠有更好的學習環境和機會。醫院設施升級,醫療隊伍緊缺的問題也得到了緩解,農民的健康狀況得到了有效保障。
最后,農民收入的增加是農村變化的最直接體現。過去,農民的收入主要依靠農田,農作物的價格波動對農民收入有著很大的影響。然而,通過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民的收入逐漸增加。除了種植養殖業的發展,農民也參與了鄉村旅游、農特產品加工等一系列農業產業鏈的延伸,實現了多元化經營。這些使得農民的收入穩定增長,為農村的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動力。
總之,甘肅農村的變化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改善基礎設施、農業產業發展、人居環境提升、教育醫療改善和農民收入增加等方面取得的顯著成績,不僅使農村煥發出新的活力和希望,也向全國展示了中國農村改革發展的巨大成就。希望甘肅農村繼續發揚這些優勢,不斷創新實踐,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更多的力量。
甘肅家鄉變化(優秀22篇)篇八
各位團友大家好!很高興能與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們相聚。首先,請允許我代表旅行社向各位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有句話說得好:前世幾百次的回眸才換來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或許相聚就是一場緣分,既然有緣就讓我們彼此來認識一下吧!在我旁邊的這位是司機林師傅,他有著豐富的駕車經驗,在他的護航下大家進可將兩顆心交給我們,一顆是”放心”交給我們的護航大使林師父,另一顆開心”就交給我吧,我是各位本次的導游!其實旅游是件很開心的事,話說旅行不必在乎其目的,只需在乎沿途的風景及看風景時的心情,所以希望甘南的好山好水能給各位帶來一份好心情,那么在整個行程中如果各位有什么需要幫助的,請盡管來找我,我會竭盡全力地為大家服務,同時也希望我的工作能得到各位的支持與配合。在此預祝大家在甘南玩的開心!謝謝!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藏族藝術之地吧!
拉卜楞寺位于夏河縣城西1公里處,大夏河將龍山、鳳山之間沖積成一塊盆地,藏族人民稱之為聚寶盆、拉卜楞寺就坐落在聚寶盆上。它與西藏的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扎什倫布寺、青海的塔爾寺合稱我國喇嘛教格魯派(黃教)六大寺院。拉卜楞為藏語。18座金碧輝煌的佛殿,萬余間僧舍,崇樓廣宇,鱗次櫛比,金瓦紅墻,氣勢非凡。其中,以六大扎倉最為著名。扎倉,藏語意為學院。六大扎倉即六大佛學院:修顯宗的聞思學院,修密宗的續部上學院、續部下學院,修天文的時輪學院,修醫藥的醫藥學院和修法律的喜金剛學院。其中,聞思學院為全寺中心,有前殿、正殿、后殿三大部分。前殿供藏王松贊干布像;正殿懸”匾額,為清乾隆帝敕賜。正殿11開間,寬l00米,深75米,有柱140,大可合抱,可容4000喇嘛同時念經。殿內掛著各色彩幡,燃酥油燈百余盞,香煙繚繞,一派佛國氣象。寺中還有兩座講經壇以及藏經樓、印經院,珍藏文物數萬件,藏文經典拉卜楞寺還有”拉康”18層,高20余米,殿內供高約15米的釋迦牟尼佛像。屋頂金龍蟠繞,墻旁銀獅雄踞,外觀十分宏偉。人稱拉卜楞寺是藏傳佛教的高等學府,其中,以六大扎倉最為著名。扎倉,藏語意為學院。六大扎倉即六大佛學院:修顯宗的聞思學院,修密宗的續部上學院、續部下學院,修天文的時輪學院,修醫藥的醫藥學院和修法律的喜金剛學院。其中,聞思學院為全寺中心,有前殿、正殿、后殿三大部分。前殿供藏王松贊干布像;正殿懸“慧覺寺”匾額,為清乾隆帝敕賜。人稱拉卜楞寺是藏傳佛教的高等學府,是當之無愧的。
拉卜楞寺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位于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目前拉卜楞寺保留有全國最好的藏傳佛教教學體系。1982年拉卜楞寺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楞寺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縣城西郊。鳳嶺山腳下。夏河拉卜楞寺藏語全稱為:“噶丹夏珠達爾吉扎西益蘇奇具瑯”,意思為具喜講修興吉祥右旋寺。簡稱扎西奇寺,一般稱為拉卜楞寺。拉卜楞寺是藏語“拉章”的變音,意思為**大師的府邸。自1709年創建至今,在中國政府的全力支持、經歷了歷代寺主嘉木樣**和廣大僧俗教民的不懈努力,已經成為包括顯、密二宗的聞思、續部下、續部上、醫學、時論及喜金剛大學院,108屬寺和八大教區的綜合性大型寺院,在起發展中形成了獨特的藏傳佛教文化,包括建筑、學院、法會、佛教藝術、藏經等。是藏傳佛教格魯派最高佛學學府之一,被世界譽為“世界藏學府”。鼎盛時期,僧侶達到4000余人,1980年對外開放旅游。拉卜楞寺,位于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目前寺主是第六世11拉卜楞寺在歷史上號稱有108屬寺(其實要遠大于此數),是甘南地區的政教中心,目前拉卜楞寺保留有全國最好的藏傳佛教教學體系。1982年,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整個寺廟現存最古老也是唯一的第一世嘉木樣**時期所建的佛殿,是位于大經堂旁的下續部學院的佛殿。拉卜楞寺下設六大學院,其中一個顯密學院,五個密宗學院。分別為聞思學院(屬于顯宗)、時輪學院、醫學院、喜金剛學院、續部上院、續部下院。拉卜楞寺將一年劃分為九個學期(四年大學期、二年中學期、三年小學期)。大學期,每學期為一月;中學期,每學期為二十天;小學期,每學期為十五天。宏揚吉祥右旋洲”,簡稱為“拉章扎西旗”。據聞,第一世嘉木樣選定大夏河旁的扎西旗為寺址,后拉章(佛宮)建成后,出于對大師的尊崇,在寺名前冠以“拉章”,稱“拉章扎西旗”,久之“拉章”轉音為“拉卜楞”,且廣泛使用,于是拉卜楞成了寺名和地名。拉卜楞寺位于夏河縣拉卜楞鎮西頭,坐落在大夏河北岸,坐北向南,西北山似大象橫臥,東南山松林蒼翠,寺前開闊12平坦,大夏河自西向東北蜿蜒而流,形如右旋海螺,可謂山清水秀,風光宜人。藏歷第十三繞迥之土牛年,即康熙四十八年(1709),第一世嘉木樣受青海和碩特前首旗貝勒察汗丹津之請,返回故里建拉卜楞寺,據今已有280年的歷史。第一世嘉木樣時建有聞思學院和續部下院。到第二世嘉木樣時建時輪學院,且拉卜楞的勢力日益發展,所屬寺院和部落急劇增加,政教合一制度進一步強化。拉卜楞寺的規模不斷擴大,學經制度也日趨完善,確立了以教授顯密二宗為主,醫藥、歷算、詞章、音韻、書法聲明、雕版、印刷、繪畫、歌舞等為輔的學習體系。第三世嘉木樣時建成醫藥學院。第五世嘉木樣時又建喜金剛學院、續部上院,并擴建各種佛殿。經200多年的興建和發展,拉卜楞寺成為一個具有6大學院,48座佛殿和昂欠(**住所),500多座僧院的龐大建筑群體,列居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在安多地區有“衛藏第二”之稱,享有極高的聲譽。解放初,拉卜楞寺共有僧眾3424人,其中**68大小僧官564人。1958年后,拉卜楞寺只留**732人,僧人166人,共205甘肅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62年拉卜楞寺僧眾達1200多人。10年**中,拉卜楞寺的建筑、文物等遭受極大破壞。1982年,拉卜楞寺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5正月十三拉卜楞寺曬佛節(1)13至解放前夕,拉卜楞寺有經堂6座,大小佛殿48座。其中七層樓1座,六層樓1座,四層樓4座,三層樓8座,二層座,綠色琉璃瓦頂2座,嘉木樣大師及各大昂欠的藏式樓房31座,各個昂欠**住舍30所,大廚房6所,印經院1所,講經院2處,嘉木樣別墅2處,經輪房500余間,普通僧舍500多院,各種塔若干座以及牌坊等各種建筑,共占地面積達1000余畝。整個建筑氣勢雄偉,鱗次櫛比,錯落有致,堪稱安多地區第一名剎。這些建筑可分為石木結構和土木結構兩類,外石內木,有“外不見木,內不見石”之說。建筑形式有藏式,漢宮殿式和藏漢混和式。全寺共有六大經堂,最大的是聞思學院經堂,又稱大經堂,是“磋欽措兌”會議的場所,為全寺之中樞。一世嘉木樣初建時,只有80根柱子,1772年二世嘉木樣擴建為140根柱子,可容納3000僧人誦經。1946年,五世嘉木樣又建了前殿院,至此,大經堂成為有前殿樓、前庭院、正殿和后殿共數百間房屋,占地10余畝的全寺最宏偉的建筑。前殿樓為大屋頂式建筑,頂脊有寶瓶、法輪等飾物,樓上供吐蕾贊普松贊干布之像,樓上前廊設有嘉木樣大師、四大色赤、八大堪布等**們每年正月和七月法會觀會時的坐席,樓下前廊為本院僧官逢法會時的座位。前庭院是本院學僧辯經及法會辯經考14取學位的場所,有廊房32間。大經堂正殿東西14間,南北11間。正殿內懸乾隆皇帝御賜“慧覺寺”匾額,內設嘉木樣和總法臺的座位及僧人誦經坐墊,供有釋迦牟尼、宗喀巴、二勝六莊嚴、歷世嘉木樣塑像,懸掛著精美的刺繡佛像及幢幡寶蓋等,顯得十分華麗,且藏有《甘珠爾》等經典。后殿正中,供奉著餾金彌勒大銅像,后殿左側供奉著歷世嘉木樣大師的舍利靈塔,及蒙古河南親王夫婦和其他**的舍利靈塔,共14座,右側為本寺護法神殿。正殿之西為大廚房,內有大銅鍋4口,大鐵鍋1口。大經堂不幸于1985月設計,1986月破土動工,1987年完成了主體工程。新建大經堂不但保持了原來的式樣和風格,還采用了先進技術和材時輪學院經堂坐落于大經堂右側,建于1763年,正殿東西間,南北11間,具有濃郁的藏式風格,內供時輪金剛佛銅像。后殿正中供奉釋迦牟尼和七大弟子像,左右供奉著堪布醫學院經堂,建于1784年,正殿南北6間,東西5內供奉藥王佛、藥師佛和拉科倉的舍利塔,殿前廂廊內繪有人體脈絡圖18喜金剛學院經堂,建于1879年,仿拉薩布達拉宮的南杰扎15倉樣式修建。1957年失火燒毀,后由國家撥款按原式重建。正殿東西5間,南北10間,高達三層,頂層為宮殿式,綠色琉璃瓦覆蓋,故稱綠瓦寺。后殿內供有彌勒佛銅像和十六羅漢象,左為八大藥師佛和35尊仟悔佛,右為第五世嘉木樣大師父母的骨灰塔及21尊度母佛像,兩側有銅質無量壽佛1000續部下院經堂位于大經堂東北,初建于公元1737年,正殿東西5間,南北1間,系藏式建筑,殿頂法輪、幢幡俱全,內供密集、怖畏、勝樂等密宗佛像,其后殿供奉一世德哇倉除各學院的經堂外,拉卜楞寺有眾多佛殿,佛殿是僧眾誦經和信徒朝拜的場所,較為著名的有宗喀巴圖丹頗章和護法殿等。其中彌勒佛殿,亦稱“壽槽寺”,坐落在大經堂之西北隅,高達六層,縱深各間。初建于1788年,1844年由卓尼察汗呼圖克圖額爾德尼班智達捐資予以翻修,并建金瓦亭。該殿為藏漢混和式結構,最高層為宮殿式輪、銅如意,陽光下金碧輝煌,故俗稱“大金瓦寺”。殿內供16餾金彌勒佛大銅像,高8米左右,兩側供八大菩薩餾金銅像,釋迦牟尼佛殿,位于彌勒殿西邊,仿拉薩大昭寺修建,亦為餾金銅瓦屋頂,俗稱“小金瓦寺”。該殿高三層,二層內供有釋迦牟尼佛像,兩側有兩根銅質龍柱,釋迦牟尼佛像頂供有釋迦金佛,高約0.7米,是第一世嘉木樣從西藏本堆地方迎請來的,殊為珍貴。第三層為嘉木樣護法殿,殿前為圖丹頗章,系歷世嘉木樣坐床和舉行其它隆重儀式典禮的地間,門上懸清嘉慶帝御賜用漢、藏、滿、蒙4種文字書寫的“壽安寺”匾額1面,殿內供獅于吼佛銅像,高13拉卜楞寺尚有藏經樓、印經院、夏丹拉康、菩提法苑、嘉木樣別墅、銅塔、廚房和牌坊等建筑。萬多冊經卷,不幸“_”中遭到破壞,損失很大,經卷移到時輪學院,現在新藏經樓已重新建成。印經院在千手千眼觀音殿的前面,原屬蒙古河南親王府,藏有大量的經版,在“_”中受到破壞,現在得到了恢復和擴充,增添了鑄字銅模、鑄字機、平臺印刷機等鉛印設備。夏丹拉康,在大經堂東北隅,是**大師行宮。菩提法苑,即為僧人辯經場所,位于寺院西邊薩哈爾17村南。經輪房,俗稱“嘛呢房”,是建造簡單之平房,圍繞寺周,約500余間,內設經輪。菩提塔,為銅質鎦金,高三層,甚為珍貴,因位于貢唐倉院內,又稱貢唐塔,另大經堂東側有合離塔,寺院東邊有“神變白塔”。原于寺院東邊,有牌坊座,上懸“輸財衛國”匾額1面,現不存。近二百多年的發展,至1958年前,拉卜楞寺逐步形成了一套政教合一的組織機構和教務、政務的統屬關系,它既是安多地區最高學府,也是最高行政首腦機構之一。拉卜楞寺的最高權力集中于嘉木樣**,是當地政教領袖,享有很高的威望。到第五世嘉木樣時,拉楞寺院的組織機構有拉章組織、磋欽措兌、仲賈措兌以及管理牧區和農區、半農半牧區的組織系統。拉章組織,系嘉木樣大昂(佛宮)組織,由襄佐、司食、司服裝長、經務、秘書、承宣、嘉木樣代表、管家等組成,負責嘉木樣本人及嘉木樣佛宮的有關事宜。磋欽措兌,系教務會議組織,在嘉木樣領導之下,由總法臺、總僧官、財務長、總經頭、管理長、親王管家,僧眾代表賈措兌,由第四世嘉木樣建立,意為嘉木樣座前茶會、并制定了文字章程,由襄佐、隨侍長、司食長、司服裝長、經務秘書長、承宣長、司佛宮官、司佛殿官、嘉木樣代表、嘉木樣管家、護衛官、月訟員等組成。最初主要處理寺內政教事務,后擴大為處理所有屬寺、部落和整個教區政教軍事的最18高權力機1940年,五世嘉木樣從西藏學經返寺后,調整和改革拉卜楞寺的組織機構,建立了議倉組織,意為秘書處,由嘉木樣親自領導,襄佐主持,成員有議倉堪布、司食長、司服裝長、經務長、秘書長、承宣長、拉章代表、管家和司訟員等,取切政治、宗教、軍事大權。從而權力高度集中于嘉木樣手中,更加強化了政教合一制。拉卜楞寺有六大學院,最大的是聞思學院,屬于顯宗,其余五學院屬于密宗及其他。顯宗重理解,要系統學習佛學原理;密宗重修持,學僧接受專門教育。第一年學辯紅白下,第二年學辯紅自上,第三年學集類中品,第四年學集類上品,第五年學因明類。著作有色倉阿旺扎西的《集類論》、法稱的《釋量論》及甲曹杰、克珠杰、第一世嘉木等撰寫的注釋本。第一年學“論新下”,第二年學“論新上”,第三年學“第一品至第三品”,第四年學“第四品至第八品”。學習著作有《現觀莊嚴論》,宗喀巴的《現19觀莊嚴廣論》、《嘉言金運》,甲曹杰的《現觀莊嚴名義釋廣解》,第一世嘉木樣的《現觀莊嚴論大疏》等。級。第一年學“中觀新論”,第二年學“中觀舊論”。學習的主要論著有龍樹的《中觀本巴的《人中論廣釋》、《人中論攝義》,甲曹杰的《中觀廣論攝義》,第一世嘉木的《中論大疏》等。年學程,為一學級。第一年學初四品,第二年學后四品,第三四年總復習。學習的著作有世人的《菩薩戒釋》和《比丘戒釋》,第一世嘉木樣的《律部大疏》。聞思學院的學習時間,一年分為九個學期,即四個大學期,每學期為一月;二個中學期,每學期20天;三個小學期,每學期15天,學經的方法以背誦與辯論相結合為主。學僧每年必須經過嚴格的考試,方能升級,時間為每年農歷十一月十九日。考試時,考生坐中間,回答格西和僧人們提出的問題,回答圓滿,不漏點滴,方為及格。種學位,然堅巴,凡般若部畢業或六至十20二年級學僧,可以申請,參加考取然堅巴學位,科目以因明和般若為主。每年舉行2次,第一次在農歷五月十七日至六月十七日之間進行,第二次在農歷十一月十七日至十二月十七日之間進行。
尕仁巴,凡俱舍部學完4年功課者,全部稱尕仁巴。多仁巴,是聞思學院最高學位,考僧必須是俱舍部畢業者。考試科目為五部大論,非常嚴格,每年僅錄取兩名。分兩次進行,第一次在農歷正月十七日至二十日;第二次在七月九日至十三日。續部下學院。專修密宗,設三個學級。初級,學修生起次第,學僧主要背誦《怖畏九首金剛經》、《六臂護法經》、《法王護法經》、《集密經》、《大自在經》《續部經》等。升級時,必須背誦《大自在生起與圓滿次第經》、《集密生起與圓滿次第經》、《怖畏九首金剛生起與圓滿次第經》三部經中一部,方可升人中級。中級,必須背誦《集密自入經》、《大自在自入經》、《燒壇經》、《續部經》、《佛贊》,講要求學會用彩色細砂制造壇城。高級,依據《生起與圓滿次第經》中規定程序修行。每年農歷二月十七日至二十一日通過密宗教義的辯論考試,取得俄仁巴學位,每年只取1該學院分三個學級,年限無定。初級,主學《妙吉祥名稱21經》、《無上供養經》、《普濟經簡釋》等。中級,學習和背誦《時輪金剛經》、《現證菩提經》,學會壇城的描繪。高級,主修聲明、詩詞、歷算、書法,并研究時輪金剛和怖畏金剛的生起與圓滿之道。醫藥學院。學僧主修藏醫,也分三個學級。初級,學僧必須背誦《皈依經》、《綠度母經》、《觀音心經》、《不動佛經》、《根本續》、《后續》。中級,背誦《釋續》、《藥王經》、《馬王白蓮經》等。高級,主要研究《四部醫典》及《菩提道次》。醫學院的學僧除了學習藏醫原理外,還從事實踐活動。每年四月下旬、六月上旬、八月份要外出采藥,七月下旬開始制藥,成藥有散、丸、膏三種,并給各地患者看病治療。醫學院曾培養出許多杰出的藏醫。現今該學院生產的“潔白“九味沉香散”、”九味半黃散”三種藥物已被列入國家藥典;還有18種成藥單方被列入西北五省(區)地方成藥,拉卜楞寺還成立有藏醫研究所。藏醫學正在得到繼承和發喜金剛學院。主要研究喜金剛的生起和圓滿次第之道。分三個班級,年限無定,初級學僧主要背誦《無上供養經》、《妙吉祥名稱經》、《大威德經》、《滿愿經》、《喜金剛迎請、加持、自入、燒壇、祝愿、回向經》、《金剛手大輪經》、《虛空瑜伽經》等,同時學會彩砂繪制喜金剛等壇城。中級主修漢歷、22藏文文法、書法、法舞,法舞仿照西藏第穆林。高級要遵守三律,禪坐靜修,以求正果。續部上學院。是仿拉薩續部上學院修建的,主要研究密宗生起和圓滿次第之道,分三個學級,年限無定,修習經典基本上相同于續部下學院。正月祈禱法會,藏語稱為“毛蘭姆”。自正月初三日晚起,到正月十七日止,歷時15天。其間拉卜楞為祈禱,祈禱佛法常在,有情安樂,天下太平等。正月初八日舉行“放生”,給準備好的馬、牛、羊灑上凈水,在耳朵上系上彩帶等后放走,凡是被放生的馬、牛、羊,不允許任何人獵取。正月十三日舉行“亮佛”,將數十丈長的繡制佛像,展掛在王府對面山麓曬佛臺,僧眾高誦沐浴經,群眾肅然,場面盛大。十四日舉行跳法舞會。十五日晚間舉行酥油花供燈會,各個學院、昂欠的僧人制作的酥油花,陳列于大經堂周圍,并供上酥油燈,使酥油花更顯得鮮艷奪目。展出后互相評比競賽,排列名次。十六日“轉彌勒”,僧眾抬著彌勒佛,在樂隊伴奏下,繞寺一周,以示未來佛彌勒將要治世。正月十六日正式結束,費用由拉卜楞寺所屬23個部落輪流負擔。二月法會。從二月四日至八日,其間初五日紀念第一世嘉23木樣圓寂,名為“良辰”。二月初八日為“亮寶會”,僧侶數百人,持寺中寶物,繞寺一周,寶物有吉祥結、如意樹、龍蛋、康熙所賜錫杖、百兩金元寶等。四月“娘乃節”。于四月十五日舉行,此日是釋跡牟尼降生、成道、圓寂的日子,僧眾、信徒等要閉齋,轉經輪,念六字真言,以示紀念。七月法會。自六月二十九日至七月十五日止,正式會期是七月初八日,其規模僅次于正月法會,僧眾每日集會7九月“禳災法會”。于九角二十九日在嘉木樣大昂舉行,由喜金剛學院舉辦。盤日,僧眾念大經,寺院開放,讓信徒朝拜,晚間寺院建筑屋頂點燃燈火,燦爛如星,誠屬奇觀,故又稱燃燈節。另外二月五日為一世嘉木樣圓寂日,十月二十七日為二世圓寂日;九月六日為三世圓寂日;二月二十二日為四世圓寂日;二月二十三日為五世圓寂日。這些日子里,寺院都要舉行紀念活動。拉卜楞寺的屬寺總稱108寺,實際不止此數,其中甘肅境內有66寺,青海境內6寺,四川境內21寺,內蒙古境內24寺,西藏境內5寺,山西1寺,北京1這些寺院都是拉卜楞寺的子寺,但它們與拉卜楞關系之密切程度不同,基本上有三種形式。第一種政教兩權統屬拉卜楞寺院管理,并由拉卜楞寺院派“更察布”(代表)、“吉哇”、法臺管理該寺及所屬部落的一切政教事務;第二種教權屬于只管理教務,不管政務;第三種在宗教上有著密切關系,但拉卜楞寺不直接管理其政教事務。拉卜楞寺所屬部落按依附程度分為四類。第一類稱“拉德”,意為神民,是蒙藏王公貴族從自己的屬部中轉給寺院的等。第二類稱“穆德”,意為政民,是拉卜楞寺利用教權控制的部落,有阿木去乎、扎油、博拉、下巴溝、美武五族、三喬科、阿萬倉等。第三類“曲德”,意為教民,主要由世襲大土官頭人統治,宗教上受拉卜楞寺的影響和控制,這些部落有麥科爾、上作格浪哇、牙端木、唐科爾、上南那、經科爾、木拉小俊、曼龍、下卡加等。第四類稱“栓頭”,表示和拉卜楞寺院有往來關系,這類有科哇乃門、拉馬吾建等。人)或“更察布”,代表嘉木樣和拉卜楞寺統領該部落的一切政教、軍事大權。郭哇和更桑布的人選,均從嘉木樣的八十25隨從中選任。一般牧區稱“郭哇”,在農業區和半農半牧區稱“更察布”。郭哇和更察布的不同是前者只管政務,后者兼管寺院。拉卜楞寺及其主要**都擁有較多的土地、牧場、森林、牧畜、房屋等。拉卜楞寺的財產所有情況分以下幾類:屬全寺所有,屬六大學院所有,屬嘉木樣佛宮所有,屬各大小活佛所有和一般僧人個人財產。其數目十分龐大,很難一一估1958年前,拉卜楞寺出租土地2.17多萬畝,周圍13900余戶都是它的佃戶。拉卜楞寺在夏河縣境內有羊36500多只,牛7400多頭,瑪9540匹,還出租房屋5100多間。再加上寺院還從事放高利貸、商業活動、信徒布施、僧徒募化等,使大量的財物流入拉卜楞寺,從而使拉卜楞寺具有雄厚的經濟勢力。拉卜楞寺**眾多,據解放前統計,約近100人。內又分為不同等級,最為著名的是嘉木樣和“四大色赤”**系統。1721),夏河縣人,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的著名佛學家和學者。13歲出家,21歲前往拉薩求學,先后在哲蚌寺郭莽扎倉、拉薩下密院學習顯密經論,均得究竟。53歲時任哲蚌寺郭莽扎倉堪布,后返回故里年清康熙帝封其為“扶法禪師班智達額爾德尼諾門罕”,賜金印。第一世嘉木樣慎思明辨,通達顯密,有宗喀巴后第一人之譽稱。生平著作有15函,尤以五部大26論的注釋名揚藏區,被蒙藏地區的許多寺院奉為教本。1791),青海尖扎縣人。25歲赴藏入哲蚌寺郭莽扎倉學經,獲格西學位。東返后任拉卜楞寺、塔爾寺法臺。1768年云游內蒙49隆帝封其為“扶法禪師班智達額爾德尼諾門罕呼圖克圖”。二世對拉卜楞寺的發展頗有建樹,且博學多識,生平著作12函,主要有《第一世嘉木樣傳》、《章嘉若必多杰傳》、《**1855),青海同仁縣人,1798禪師”,三世性好幽靜,注重修持、衣食淡然。著作有《散論總集》等。第四世嘉木樣格桑圖旦旺秀。(1856一1916),四川德格人。22歲赴藏學佛,28后前往北京、五臺山、西康、安多、西藏各地禮拜圣跡,19清封其為“廣濟撣師”,1913年,袁世凱政府封其為“廣濟靜覺妙嚴禪師”。第四世嘉木著作有《喜饒嘉措傳》、《喜金剛學院志》等。
第五世嘉木丹白堅贊(1916一1947),漢名黃正光,四川甘孜州人。1933年國民政府封其為“輔國闡化禪師嘉木樣呼圖克圖”。1937年赴藏深造,1940年東返,同年向國民政27府捐獻飛機30架(每架銀元萬元,共30萬元),以資助抗戰,國民政府委嘉木樣為“蒙藏委員會委員”。五世致力于民族文化的發展,組織了藏民文化促進會、藏民小學、拉卜楞寺青年喇嘛職業學校等。),青海剛察縣人,現任全國政協常務委員、全國佛教協會副會長、甘肅政協副主席、甘肅省佛教協會會長、甘南藏族自治州政協主席。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甘南的相約就要和大家告一段落了,愿這里的好景帶給大家一份好的心情。也誠摯感謝大家這幾天以來的配合。最后祝愿大家幸福美滿,扎西德勒!
甘肅家鄉變化(優秀22篇)篇九
我的家鄉如此美麗,我愛我的家鄉。
篇二:我愛我的家鄉--甘肅天水。
家鄉還有許多名勝古跡,其中最著名的就數伏羲廟和麥積山石窟了。
美麗的天水,我愛你-。
篇三:甘肅,加油。
篇四:甘肅舟曲泥石流:我們在一起。
希望舟曲的人們能夠堅強起來,重新建設起新的家園。舟曲加油-*加油-。
篇五:為甘肅舟曲同胞默哀。
沖倒了無數房屋,一千多個甘肅同胞在這次泥石流中喪生許多人也無家可歸--。
甘肅家鄉變化(優秀22篇)篇十
高山仰止。
大河前橫??蘭州:白塔山。
惟酒無量。
有仙則名??蘭州:林鵠年題酒仙殿。
因巖制屋。
對樹開門?蘭州:亦園。
側耳泉聲冷。
舉頭月*清?蘭州:金花廟。
澄懷聊自適。
清風撲人來?蘭州:張廣建題澄清*。
笞*侵衣桁。
松聲韻野弦?蘭州:慕少棠集賈島、黃庭堅句題迎綠軒。
穿池銀漢近。
疊石岱云生?——鄭元良題蘭州中山西園一憩亭。
高*橫秀氣。
飛泉掛碧峰?蘭州:黃文中題清音*。
功蓋三分國。
人當萬里城?禮縣諸葛亮廟,在甘肅禮縣境內祁山的崖關,諸葛亮“六出祁山”時。
花竹有和氣。
園林無俗情?蘭州:林揚祖題蔬香館。
酒醺人半。
甘肅家鄉變化(優秀22篇)篇十一
看著那陪伴了我十二年的家鄉,我倍感親切。看啊,如今我的家鄉是多么繁華!回首間,我不禁贊嘆,這些年來家鄉的變化真是大呀!
今天的建始,大樓聳立,到了晚上,高樓大廈流光溢彩,成為了城市里的一道靚麗風景線。人們都住進了單元房,墻面刷上了乳膠漆,地面鋪上了木地板。用上了空調、電腦、液晶電視……就拿我家來說。
現在我家可是一百六十平方米,家里有兩臺電視、一臺電腦、兩臺空調……好安逸哩!別看現在是這么好,在爸爸那個年代,是“五人一床,十人一房”而且房子是用磚瓦搭成,瓦片婆婆碎碎的這一個洞那,一個洞,在下雨時還能免費讓你洗個痛快的“淋浴”。
我們的學校食堂更是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過去的食堂又小又簡陋,整個食堂就只有兩間教室那么大,房頂勉強用破瓦和膠紙掩了起來,有時還會漏雨呢!再說幾千人擠在里面是什么感覺呢?哎,老實說里面又擠又熱,而且就算你打到了早餐你也甭擠想出來!可現在可是不一樣了,學校修起了六層的食堂,一年級就一層。這一層就比原來的食堂大了兩倍!所以我們現在很快就能吃到早餐,坐在餐桌上清清靜靜的吃早餐,心情都變得好多了。
望著這快速發展的家鄉,我不禁贊嘆家鄉的變化真不小。
時代在飛速發展,家鄉也在飛速變化,家鄉的變化讓人欣喜。
回想起以前家鄉小鎮上,一進鎮口迎面撲來的是一陣陣腐臭味,那都是居民們懶惰造成的;公路上明明寫著“不要亂扔垃圾”可大家卻視而不見,還不止是扔,是大量地把垃圾往公共場地上扔,往清澈見底的河里扔。現在你到我們鎮上來是不可能聞到這種“老味”了,而是一股清新紛芳的空氣,因為人們的生活總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變得更文明了。骯臟的河底早已被告人們撈凈。馬路上不必寫著“不要亂扔垃圾”的指示牌,人們也不會亂扔垃圾,花園里也不用寫著“不要亂摘花草”因為人們知道美好的環境是靠大家來維持的。
以前無人看管的森林早以被人們封為“森林公園”來這人們服務了。以前的小毛屋也不見了,它們都被人們建成高樓大廈。在步行街上,你也不必擔心走累,因為道路上修了許多座凳,專為人們逛街用的。路邊上用垃圾推成的“小山”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因為它們都換成了一棵棵為人們凈化空氣的小樹。
不只家鄉變化了,連人們的精神面貌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就說以前吧!住在我們隔壁的小三穿的還真是個邋遢,他以前穿的褲子吧,一只褲腳挽得高高的,另一只卻被當成墊鞋踩在腳下,穿的衣服也不是個樣,這邊被扎進褲里,而那邊卻把皮帶遮著了。臉從來都沒見他洗衣過,更別提頭發,他站在遠處,你放眼望去,還會認為是個鳥窩呢。可現在不一樣了,這次我回家,看見他穿著一套整潔的西裝,腳踏一雙“特步“運動鞋,還打了個領帶,一個很酷的發型,嘴里還沖我說著“hello,大學生,回來了!“這小子,差點讓我認不出來了呢!
啊!家長變化,變化家鄉!我喜歡變化后的家鄉!
家鄉的變化,讓我更愛我的家鄉了,我對家鄉的想法也有巨大的轉變。
在我的印象中家門口的那條小道從來就沒有干凈過,不但狹窄、凹凸不平,而且是土路,到處都是水洼,更糟糕的是,每當雨后去姥姥家,一不小心踩錯了地方,我的新皮鞋就會沾滿泥土,弄得臟兮兮。姥姥家住的是平房,只有三間,里面矮矮的、暗暗的,還有一股很古怪的味道。姥姥家的`廁所在院子里,很小、很窄,而且很臭、很深,害得我小時候每到姥姥家,就盡量避免上廁所。
不過,那都是過去了,現在,又矮又暗的平房變成了又高又干凈的居民樓,一條條泥濘的小道不見了,取而代之的寬敞明亮的柏油馬路。路邊種植的是郁郁蔥蔥的梧桐樹,淺綠色的草地,就像世界杯比賽的場地,讓人眼前一亮。上面是各種各樣說不出名字的小野花,即使這樣,也給這片新天地有添加了一絲活力。再轉頭望去那幢幢廠房,代替了以前臟丑的垃圾場。晚上,馬路上燈火輝煌,霓虹燈裝點的想象仙境一樣,孩子們在籃球場上打籃球,老人們在燈下聊天、下棋、打牌,真是好不熱鬧啊。
上樓到姥姥家里去,真是寬敞又明亮,各式各樣的家用電器和之前迥乎不同,既新潮又典雅,不得不令人伸出大拇指說棒。而且姥姥現在很享受她的后半生,不愁吃不愁穿,因為社區委員會都會按季度給大家分配糧食、日常用品,又有老年人休閑娛樂的專用場所,姥姥經常高興的合不攏嘴。
媽媽曾告訴我說,她像我這么大的時候啊,每天不上學的時候,就要和姨媽到市場去賣桃子、幫姥爺姥姥到地里干活。姥姥生了六個孩子,家里窮,沒有什么好東西吃,能吃火燒的就很好了。但是現在,卻截然不同。平常想吃什么,就到市場里去買,各種各樣什么品種都有,而且都很新鮮,真的很方便。媽媽總是告訴我,生活在我們這個年代,真的真的很幸福,所以要好好珍惜!
這就是我家鄉的變化,變得非常的美麗,變得更加的現代化,看著家鄉的變化,我深深的愛上了我的家鄉。
家鄉的變化好大了,和記憶中有了巨大的不同。
我經常和姐姐一起到菜地里去捉蝴蝶、捉蜻蜓。菜地里有一條小道,我上幼兒園時,喜歡從這條小道上經過,因為我可以在那兒摘野菜花、捉蝴蝶。
我上小學時,暑假回家發現菜園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個養豬場、養兔場。我不敢在陽臺上久留了,因為飄來的是一陣陣糞便的臭味,使人感到惡心。我也不敢走那條小道了,因為小道上到處是糞便、蒼蠅。路過這里的人都要用手捂住口鼻讓人只想吐!
我纏著媽媽,說:”媽媽,你帶我去看看吧!“媽媽說:”好吧,我們去買幾棵樹苗來,有空地,我們去種幾棵。
我們來到村子后面,發現原來的漁網場、養雞場全不見了,到處是一片綠油油的。整座小山建滿了養殖場。我和媽媽把那些樹苗種在了山腳下的小路邊。
家鄉變得更加美好了,我更愛家鄉,更愛家鄉的變化了。
甘肅家鄉變化(優秀22篇)篇十二
我從小就生活在農村,看貫了周邊的景色,就覺得我的家鄉很美麗。
春天,各種各樣的樹木都發芽了。比如楊樹:到了它發芽的時候,如果刮一陣風,小芽芽就會落得滿地都是,再過十來個小時,小芽芽除了外殼有些暗灰,里面全都是嫩黃的,除了嫩黃的就是一層粘液;如果下一陣大雨,小芽芽上的顏色就會沾一些在地上;再過些日子,就會長出數不勝數的樹葉,這些樹葉如嬰兒的小手掌;如果這時刮一陣風,樹葉就會紛紛揚揚的落到地面上,放眼望去,一片碧綠,大地好像鋪上了一層碧綠的地毯。春天是草長鶯飛的季節。夏天,烈日炎炎。我的家鄉種了很多棵樹木,有楊樹、柳樹、松樹、楓樹。
遮檔住了酷熱的陽光,這密密層層的葉片間只留下斑斑點點的日影;每一朵花的花芯中都有一兩只辛勤的蜜蜂在采蜜,偶爾你會發現幾朵花里沒有蜜蜂;如果你仰望天空,很長時間才會發現一兩只鳥從天空中飛過,因為它們到大樹底下乘涼了。到了夜晚,天空一片漆黑,伸手不見五指,只有掛在天空中的月亮是白色的,它的周邊是湛藍色的;湖面水平如鏡,連星星的倒影也不會動,偶爾會刮一陣風,湖面起了一絲絲波紋。
有的'人怕熱,他趁你不注意跳入水中,你一轉臉,就濺你一身水花。夏天是花草樹木長得茂盛的季節。秋天,披著紅頭發的楓樹、穿著黃黃綠綠的衣服的楊樹。
也開始凋零了。遠遠望去,大地好像鋪上了一層花地毯。秋天是花草樹木枯萎的季節。冬天,大雪紛飛、寒風刺骨,遠遠望去,大地變成了粉妝玉砌的世界。真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冬天是一年中最冷的季節。啊!家鄉的景色真是太美了!
文檔為doc格式。
甘肅家鄉變化(優秀22篇)篇十三
華亭縣位于甘肅省東部、關山東麓,地處陜、甘、寧三省(區)交匯處,東臨崇信縣,西連莊浪縣和寧夏回族自治區涇源縣,南接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和陜西省隴縣,是絲綢之路上著名的煤城瓷都,甘肅省煤、電、化、運一體化綜合產業開發的核心區與工業重鎮,也是隴東最重要的能源供應與貨運集散基地。華亭是甘肅省唯一進入中國西部百強縣的縣市,甘肅四大名鎮之一隴上著名瓷都安口鎮(安口窯)以“隴上窯”之美名列入全國名窯。
華亭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環境優美,人文古跡甚多。古人類遺址、古墓葬群、石窟石雕、古城堡遺址、名勝景地和古動物化石點達106處之多,館藏珍貴文物30余件,有國家級森林公園蓮花臺、風光綺麗的五臺山、規模宏大的石佛群和石拱寺、神奇的海龍洞、藥王洞、仙姑山等景點,利用采空塌陷區建設的'占地10萬平方米的人民廣場,成為人文品位頗高的休閑娛樂場所。秀美如畫、景色宜人的蓮花湖公園、米家溝生態園和雙鳳山公園先后通過國家3a級旅游景區驗收命名,全縣正在圍繞以華亭縣城為核心,以省道304線為軸線,以西部關山生態旅游和東部綠色工業旅游為兩翼的“一心一軸兩翼”旅游產業發展布局,全力打造關山休閑避暑旅游區。
華亭交通便利,北距平涼市55公里,西至蘭州395公里,南到咸陽國際機場290公里。寶中鐵路、省道203線、304線及已經開工建設的天(水)平(涼)鐵路和即將開工的寶(雞)平(涼)高速、平(涼)天(水)高速橫穿境內,縣鄉公路四通八達,公路總里程達到658。8公里。有年吞吐量1000萬噸的煤炭鐵路專用線和140萬噸的鐵路集運站,客運站有安口窯站,貨運站有安口南站。郵電通訊發達,擁有裝機容量1.3萬門的國際國內程控電話通訊網,互聯網延伸到鄉村一級,移動通訊覆蓋全縣,先后榮獲全國文明縣城、全國科普示范縣、全國食品安全示范縣、全國“五五”普法先進縣、國家園林縣城、全國人民滿意城市、全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等省部級以上榮譽稱號。
甘肅家鄉變化(優秀22篇)篇十四
隨著時代的變遷,我的家鄉甘肅也經歷了巨大的變化。從我小時候的記憶中的農村田園風光到現在的現代化城市,家鄉的變遷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這個過程中,我體會到了許多。下面將從經濟發展、社會變遷、人們的生活方式、環境保護和教育水平五個方面來談談我對家鄉變遷的心得體會。
首先,就是在經濟發展方面,我家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前,家鄉的經濟以農業為主,大部分人都以務農為生。現如今,伴隨著經濟的全球化,城市化進程也推動著家鄉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化帶來了大量的投資和工業發展,使得家鄉的產業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農田逐漸向城市化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從事非農工作,提高了家鄉的經濟收入。這不僅為家鄉的居民帶來了更高的生活水平,也為家鄉的發展注入了活力。
其次,隨著社會的發展,家鄉的社會變遷也是顯而易見的。從前,家鄉人的觀念相對封閉,社會交往較為有限。然而,隨著網絡的普及和信息的爆炸,人們的世界開始打開。越來越多的人通過互聯網平臺了解世界,拓寬了眼界。社交媒體的使用普及,讓人們無論身在何地,都能方便地與親朋好友交流。這樣的社會變革帶來了更加開放的社會環境,也使得家鄉的文化交流更加多樣化。
再有,人們的生活方式也隨著家鄉的變遷而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過去,家鄉的人們生活簡樸,物質條件相對較差。但如今,高樓大廈拔地而起,現代化的購物中心和娛樂設施使得居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升。越來越多的人購買汽車,改善了出行條件;各種各樣的娛樂方式使得人們的休閑生活更加豐富多樣。這些變化讓家鄉的人民感受到現代化生活的便利與舒適,也讓我們意識到家鄉帶給我們的幸福感是無與倫比的。
另外,環境保護開始受到家鄉人們的越來越多的關注。曾經,家鄉的環境狀況并不理想,隨手亂扔的垃圾和工業污染讓家鄉失去了曾經的美麗。如今,政府加大了環境保護力度,居民們也開始重視環境保護。家鄉的街道整潔干凈,綠化環境良好。人們喜歡身處大自然中,在公園里呼吸新鮮空氣,開展各種戶外活動。這種環境保護的理念已經深深植根于家鄉人民的心中。
最后,教育水平的提高也是家鄉變遷的一個重要方面。過去,由于家鄉經濟欠發達,教育資源也相對匱乏。但如今,政府大力投入教育,提高了家鄉的教育水平。越來越多的學校被建設,優秀的教師被招募,家鄉的學子們也有了更好的學習條件。這不僅提高了人們的知識水平,也為家鄉的發展培養了更多的人才,為未來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在家鄉變遷的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了經濟發展、社會變遷、人們的生活方式、環境保護和教育水平的重要性。這些方面的變化使得家鄉煥發出勃勃的生機與活力,我為我的家鄉感到驕傲。我相信,在不斷的變革中,家鄉將會變得更加美好,給人民帶來更多的幸福與機遇。
甘肅家鄉變化(優秀22篇)篇十五
5月22日,在甘肅省舉行的黃河石林山地馬拉松百公里越野賽,已造成21人遇難。
突如其來的惡劣天氣讓五名越野賽選手匯集一起。此時,景泰縣常生村村民朱克銘正在窯洞避雨。聽到求助聲后,他循聲走出窯洞,看到一群選手中有一位已經在抽搐。朱克銘把大伙帶到窯洞,又生起了幾堆火。隨后他跑到有信號的地方,撥打了景區的救援熱線。
張望救援隊時,朱克銘又發現一名已經失溫倒地的選手。大家忙著把他抬進了窯洞。經過烤火取暖,窯洞中的六名選手體力漸漸恢復。同時,救援人員也抵達了窯洞所在地,將六名選手帶往安全地點。
5月22日深夜11時左右,幾名獲救者返回酒店。他們要了朱克銘的.聯系方式,想之后感謝他。朱克銘覺得自己沒有做什么,“任何人在那種情況下都會這樣做的。”
甘肅家鄉變化(優秀22篇)篇十六
甘肅是我生長的家鄉,它的變遷引發了我深刻的思考。回想起小時候的家鄉,那是一個山清水秀、民風淳樸的地方。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家鄉也在不斷變化,我在這過程中體會到了許多東西。
第二段:家鄉的經濟發展。
首先,家鄉的經濟發展是改變家鄉的重要因素之一。過去,家鄉以農耕為主,農民們忙碌于田間地頭。然而如今,隨著農業現代化的推進,農民們能夠享受到更多便利,并參與到其他行業的發展中。工業園區的建設帶動了許多人就業,農民們的生活也因此得到了極大的改善。然而,與之相應的是土地資源的不斷流失,環境污染問題也日漸凸顯,這讓我認識到經濟發展帶來的同時,也需要關注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第三段:城市化進程中的家鄉。
其次,城市化進程也是家鄉變遷的重要方面。家鄉的城市化改革使得農村地區逐漸進入城市,農民可以享受到更多城市的便利與資源。城市的建設帶來了許多新的機遇,商業中心的興起吸引了更多人來到家鄉。然而,城市化進程中也面臨許多挑戰。城市過度擴張帶來的土地緊張、交通擁堵等問題成為了家鄉變遷的一大難題。同時,農村人口向城市流動也造成了農村人口的減少和老齡化問題,這值得重視。
第四段:社會文化的改變。
除了經濟和城市化的變化,家鄉的社會文化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互聯網和移動通信技術使得家鄉與外界的交流更加便捷,年輕人開始追求新鮮事物,接觸到了更廣闊的世界。然而,這也帶來了一定的文化沖擊和價值觀的異化。我發現,許多傳統的風俗習慣正在逐漸被遺忘,年輕一代對于家鄉的情感也變得淡漠。這讓我意識到,在保持傳統的同時,也要注重創新與發展,讓家鄉文化發揚光大。
第五段:個人感悟與展望。
在家鄉變遷的過程中,我也猶豫過,感到迷茫和思念。然而,我也明白,變遷是社會發展的必然之路,我們必須要積極適應和面對變化。經歷了家鄉的變遷,我更加堅信,家鄉的未來必將更加美好。我希望家鄉在發展的同時,能夠保護好環境,繼承好傳統文化,并且為每一個家鄉的孩子們提供更好的成長環境。我也期待著能夠為家鄉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在家鄉變遷的過程中,與家鄉共同成長。
總結:
通過對家鄉變遷的思考和體會,我認識到變遷是進步的動力,也是我們必須要面對的現實。經濟的發展、城市化進程和社會文化的變化,雖然帶來了新的挑戰和問題,但也給家鄉帶來了更多機遇和發展的空間。在家鄉的發展中,我們應當關注可持續發展的問題,保護好環境資源;同時,也要堅守家鄉的傳統文化,讓它在變遷中得到傳承和發展。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實現家鄉的美好未來。
甘肅家鄉變化(優秀22篇)篇十七
我想武山鴛鴦鎮的鴛鴦正在琴瑟和鳴。
帶著春風來到玉門關前。
眼里站著的已是幾千年的邊關。
你的酒泉不知壯過多少行色。
醉過多少沙場征人。
此刻你的香音神飛上天空。
又把琵琶高高舉過頭頂。
我的甘肅,我啃著白蘭瓜說著蘭州話。
我在甘南說著扎西德勒吃著糌粑。
西邊的'胡楊葉兒已經金黃色了。
紅柳歪著脖子站在敦煌正傾聽什么!
是在傾聽漫漫古道上駝鈴聲里的思念。
還是傾聽被思念遠遠敲疼的鄉愁。
要穿絲綢不去河西走廊也能穿上了。
要解渴不去天水也能喝上礦泉水。
熱了下涼州、冷了上陽關。
想吃麻辣、你就走與四川交界的隴南。
回到西漢水邊——我想——。
身上帶了多少個省的風塵。
我在仇池里洗不凈呢!
甘肅家鄉變化(優秀22篇)篇十八
“今天,少兒頻道要播《喜羊羊與灰太狼之開心闖龍年》你要給我看。”弟弟理直氣壯地說。
“不,你個矮冬瓜肥得像頭豬,滾滾滾!一邊玩去。”我毫不客氣地說。
弟弟生氣地罵道:“沒見過像你這樣的哥哥,對弟弟這么壞。我怒了。”說完,他帶著他的“胖子軍團”朝我撲來,我被壓在了地上,搶我的遙控器。
我們像一團肉球,在地上滾來滾去,我不甘勢弱,派出了我的軍團來支援我,我們雙方的士兵也打成了一團。我罵道:“你個鄉巴佬給我起來。”
“不,除非你把遙控器給我。不然我死都不起來。”弟弟堅定地說。
“不!”我被弟弟那豬一般的身體壓得喘不過氣來,我們倆你一拳我一拳,玻璃都碎了。我倆都鼻青臉腫的,頭都腫得像豬頭一樣。
“我要使出我的必殺技了!”我對弟弟吼道。
“我也有。”弟弟說,“看我泰山壓頂!”弟弟說完就跳了起來一屁股朝我壓來,幸虧我躲得快,讓弟弟一屁股坐了個空。“哎呦。我的屁股呀!都快變成兩半了。”“該我了。”我使勁地給弟弟撈癢癢,弟弟終于笑得受不住了,投降了。最后這場世紀大戰我獲勝了。但房間里一片狼藉,慘不忍睹。
甘肅家鄉變化(優秀22篇)篇十九
我的家鄉在中寧,那里是盛產枸杞的地方。
聽爺爺講,在我小時候家鄉很貧窮,人們住著用土坯砌成的小房子里,走進去,陰暗潮濕,冬天“呼呼”的西北風凍的人們瑟瑟發抖。一個村子只有一、兩個臺電視機,也只能收看到中央一套和寧夏臺,信號還不好。最怕的是下雨天,又窄又洼的巷道變成了泥路,走上去粘糊糊,只弄的你滿腿滿腳泥水,小孩子是不能獨自出門的.,不然回去就變成了“小泥鰍”。當時人們的精神生活很貧乏。農閑的時候,一幫鄰居集聚在某一家的大坑上,一盤咸菜、一瓶二鍋頭或者一只小碗兩只股子,開始猜拳行令、賭博。人們的精神面貌也很差,單從穿著上看,一年四季不變的黑、灰、白色對襟衫、馬褂子等,不過時不時的出現灰褲子上墜著個黑色的裝飾品(大補丁)。。。。。。以前的生活真令人難以接受啊!
再看看我們現在的生活,一棟棟高樓大廈拔地而起,走進去燈火通明,漂亮的吸頂燈、水晶燈、壁掛燈,樓房不但漂亮而且能抗八級大地震呢!住在里面既溫暖又舒服。新修的柏油馬路又寬敞又平坦,兩三輛車可以并行,道路兩旁的綠化帶為城市增添了亮麗的風景線。城市、農村都有了文化娛樂中心,人們閑暇時在這里娛樂、交流,大大提高了生活質量,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歡笑。在看看餐桌上的食物豐富極了,大魚、大肉、海鮮、各種蔬菜、水果應有盡有,人們已經開始講究膳食、營養結構了,有選擇性的吃。人們的穿著更是靚麗多姿,各種款式、各種品牌五花八門。購買更是方便快捷,有專賣店,還可以足不出戶網購,快遞公司直接送貨上門,與以前有錢沒有布票也無法買到衣服的歲月無法相比......
枸杞帶給家鄉人財富和智慧,我愛這枸杞飄香,給我帶來幸福的家鄉。
甘肅家鄉變化(優秀22篇)篇二十
一提到元宵節,我就想起一個很有趣的傳說:很久以前,一只神鳥誤飛到世界上的一個小村莊,那個村莊的人以為是只壞鳥,就把他殺了。這件事被玉帝知道了,玉帝派天兵燒毀了村子。仙女聽了玉皇大帝的話,把一個仙女變成了一個老婦人,去村子里報道了這個消息。神仙來到人間,告訴村民們,只有在村外點起篝火,才能避免災難。他們照仙女說的做了。玉帝見了,心想,我還沒放火,他們就自己放火了。玉帝喜笑顏開。這個小村莊確實避免了麻煩。這件事傳開了,就有元宵節了。
這是一個傳說。不是這樣的。元宵節確實起源于漢代。印度人信佛,成為佛教徒的人把他們燒成灰燼,然后撿起來。有一種珍珠般的東西叫舍利子,印度人崇拜舍利子。后來傳到中國漢朝,民間也有佛教活動。這些文物是漢朝皇帝知道的`。他們也在皇宮里,裝飾和崇拜遺跡。人們看著它玩,玩著它,卻沒有一件遺物,形成了每年正月十五裝飾放篝火的游戲。后來演變成了元宵節。
唐朝的元宵節是最熱鬧的。他們有寶馬汽車,有5萬盞燈,燈樓有20個房間。三天后,人們上街玩耍。宋朝延續了五天,他們過著熱鬧的生活,在街上玩耍,玩了很多游戲。明朝持續了十天,從第八天到第十七天。
正月十五,人們吃元宵,在燈籠、燈籠、龍和獅子上解謎語,燃放煙花,踩高蹺和跳秧歌......順便說一下,裝飾是中國最古老的民間活動,秧歌是后來的習俗。玩法多種多樣。
南方的風俗也很有意思,包括偷菜。女生偷別人家的,男生不能偷。
我的家鄉也有自己的劇。在冰上玩,滾冰最有意思。我在冰上打滾,頭都暈了。打臉也很有意思。你給我打電話,我給你打電話,打電話很有趣。
甘肅家鄉變化(優秀22篇)篇二十一
在我五六歲的時候,我回了趟老家。我什么也沒拿,我已到老家就看到老家一點也不好,坑坑洼洼的地,只有一個商店,每天只有一趟班車。我沒待幾天覺得老家窮,我就上來了。
我十歲的時候,媽媽叫我回老家,我雖然嘴上答應但是心里還是在想,我回到老家后,看到了改變很大,個個都是高樓大廈,我費了半天勁才找到我爺爺住的房子,我正在看電視爺爺都還給我倒飲料呢。我對爺爺說:“爺爺我還認為你還在土房子里面住著呢,我都給你提來了魚、鴨子、雞等食物呢!”爺爺高興的對我說:“現在好了,改革開放了,我們農民也應該過過好日子啦!”我高興的點點頭,啊,家鄉的變化真大呀!
甘肅家鄉變化(優秀22篇)篇二十二
甘肅是我心中最美的家鄉,它位于中國的西北邊陲,自古以來就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甘肅的家鄉也在不斷發生著一系列的變化。作為甘肅人,我親身經歷了家鄉的變遷,感受著這一過程中的喜怒哀樂,思考著家鄉的過去、現在以及未來。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分享我在甘肅家鄉變遷中的心得體會。
首先,我想談談甘肅的經濟發展。近年來,隨著國家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的快速發展,甘肅的經濟也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以前的家鄉是一個貧瘠的地方,大家的生活都十分困苦。然而,現在的甘肅已經發展成為了一個繁榮的地區,各種新興產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這些變化帶來了更多的就業機會,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我感到非常欣喜和驕傲,因為這些變化使得我們甘肅人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其次,我想談談甘肅的城市建設。以前的甘肅大部分是農村地區,城市的建設相對滯后。然而,隨著近年來城市化的推進,甘肅的城市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記得小時候去城市的感覺總是充滿了向往和憧憬,那里有高樓大廈、繁華的商業街和各式各樣的娛樂設施。現在回想起來,我真是感慨萬分。甘肅的城市變得更加現代化,更加美麗了。這些城市建設不僅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環境,也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來旅游,促進了甘肅的旅游業發展。甘肅的城市變得充滿活力,我為此感到驕傲。
然而,甘肅的變遷也帶來了一些負面的影響。首先,城市化進程加快導致了甘肅農村地區的人口減少,土地資源的浪費越來越嚴重。很多年輕人都去了城市工作,導致鄉村的老人和兒童比例升高,農田的荒蕪現象也愈發明顯。其次,城市化所帶動的工業化進程也給環境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工廠的排放和工地的建設使得甘肅的空氣質量和水質都受到了影響,一些名山大川也受到了破壞。這些變化讓我感到擔憂,我們需要在發展的過程中更加注重環境保護,讓家鄉成為更加宜居的地方。
最后,我希望甘肅的未來能更加美好。雖然甘肅在經濟和城市建設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仍然面臨很多挑戰。我希望甘肅能進一步加強環境保護,保護好家鄉的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我希望甘肅的經濟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給更多的人提供就業機會,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我希望甘肅的文化能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展,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歡我們的家鄉。甘肅是一片有著深厚歷史和獨特魅力的土地,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家鄉一定會變得更加美好。
綜上所述,甘肅的家鄉變遷給我帶來了很多感慨和思考。經濟的發展和城市的建設使得甘肅變得更加繁榮和美麗,但其中也存在一些負面影響。我希望甘肅的未來會更加美好,我們需要更加注重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和文化傳承。讓我們共同努力,為甘肅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讓我們的家鄉成為一個更加宜居、美麗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