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讀者根據自己的理解與感受,對所讀書籍或文章進行的個人評論和評價,它能夠幫助我們加深對作品主題的理解。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充滿情感的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引起大家對作品情感的共鳴。
小學讀后感讀最后一頭戰象有感(匯總14篇)篇一
大象是一種聰明的動物,它體型龐大,性情時而溫順,時而暴躁,高興時也可與人成為朋友。能幫助人們搬運東西,且記憶力極強,很有靈性。但它畢竟是獸類,沒有像人一樣的感情。而《最后一頭戰象》這一本書卻寫出了大象比人類還純潔的感情。
解放前,日軍進攻到西雙版納邊陲重鎮打洛,在打洛江畔,抗日將士騎著戰象浴血奮戰,對抗著日軍。八十余頭戰象全部壯烈犧牲。戰斗結束后,戰士們挖了一個巨坑,將犧牲的戰象埋葬起來,還立了一塊碑:百象冢。而就在大家搬運大象的尸體時,發現有一頭大象還在喘息。人們趕忙將它抬到村子里進行救治。這頭戰象叫“嗄羧”。當它恢復過來時,受到了全村人的尊敬。26年過去了。有一天,他突然到閣樓下索要他的象鞍,并告別這個村莊,去了那個神秘的象冢。飼養大象的老頭波農丁和作者決定跟蹤大象,他們想找到這頭戰象所屬的象冢里的象牙,發一筆橫財??烧l知,這頭戰象竟來到了26年前它曾經戰斗過的戰場來憑吊戰友。隨后,它又去了埋葬戰友的“百象冢”等待死亡的來臨,而不是在自己家族那神秘的象冢。作者和波農丁被深深地打動,并為自己的行為感到可恥,從而決定不再撿象牙了。
這本書看著看著,我的眼淚就落了下來。大象的情感竟能比得的上人類的情感。文章中有一處最讓我感動。那就是戰象臨行前,帶走了它的象鞍,且沒有直接去神秘的象冢,而是去了曾經的戰場,憑吊它曾經的戰友,懷念它曾經戰斗過的土地。一聲聲悲憤的吼聲,表達了它對戰友的思念,對日軍的痛恨和對和平的渴望。它具有許多人類所沒有的高尚情懷!它只是一頭大象,可它卻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沒有忘記它曾經的戰友和抗日將士。它只是一個獸類,但它卻像人類一樣有著對戰友的懷念,對敵人的痛恨,對和平的渴望!我對它肅然起敬。二十六年前,戰爭,讓它失去了自己親愛的戰友和抗日將士,那時,它的心里已經充滿了對和平的渴望。二十六年后,當它再次站在這里,想起那曾經驚天動地的一幕時,想起曾經和自己一起戰斗的戰友時,那一聲聲悲憤的吼聲,仿佛就是在吶喊:不要戰爭,要和平!
小學讀后感讀最后一頭戰象有感(匯總14篇)篇二
《給大象拔刺》寫得是作者還是赤腳醫生的時候去橡膠林巡診,遇到了一頭公象和一頭母象,它們把作者帶到了一只右腳受傷的小象身邊,原來是小象扎了刺。于是作者就給小象拔刺,小象很怕疼,不時的發出痛苦的叫聲,經過作者一番努力后終于幫小象腳上的刺給拔掉了。一個月后,作者收到了那頭公象贈送的一只野蜂窩,這也許就是他們要支付的醫療費吧!小象已經全好了,還跑到作者面前和他玩。
這篇《給大象拔刺》讓我知道了好人會有好報,作者幫助了小象拔刺,小象的父母送給他一只野蜂窩表示感謝。其實,作者得到的不僅僅是一只小小的野蜂窩,還得到了快樂和友誼,同時也幫助自己增加了醫術。我下次也要像作者一樣幫助一些需要幫助的人或者動物,我求的不是回報而是想看到別人的一次笑容,聽到別人說的一聲“謝謝”和自己內心的一次快樂體驗。
《最后一頭戰象》這本書非常精彩,希望你有空的時候也去看一看,相信你一定也會有很大的收獲的。
小學讀后感讀最后一頭戰象有感(匯總14篇)篇三
文章講述了在一場抗日戰爭中,人們救下了幸存的戰象嘎羧,過了十幾年,年老的嘎羧深知自己生命已盡,再次披上戰甲,來到舊戰場緬懷曾在戰爭中犧牲的同伴,與當年并肩作戰的戰友們躺在了一起,莊嚴歸去。嘎羧的事跡令人敬佩。
嘎羧是一個英雄,即使臨近死亡,依然豪邁不減。它是一頭有情有義的`的大象,它不會忘記這片曾經灑過熱血的土地,也不會忘記當年并肩作戰的伙伴,它選擇了永遠留在這里,永遠和它的戰友在一起,它對村民有感恩的不舍。雖然它只是一頭象,卻有著如此高尚的情懷,值得我們去深思、去感悟。
自然界神奇又偉大,讓我們從動物身上學習做人的道理。我們更應該善待大自然送給我們的朋友,保護我們的朋友,讓自然界越來越和諧。
山西省陽泉市礦區沙臺小學六(5)班。
指導教師:盧海霞。
小學讀后感讀最后一頭戰象有感(匯總14篇)篇四
《最終一頭戰象》講述的是:一九六九年的春天,沈石溪到西雙版納的一個寨子插隊時,見到了以往與日寇作戰的最終一頭戰象——已經五十多歲的大象嘎羧。沈石溪與它成了好朋友。兩年后的一個早晨,嘎羧突然十分精神起來,它向養象人波農丁要回一向廢棄的象鞍,讓沈石溪和波農丁幫它裝上。在和寨子告別后,嘎羧獨自上路去迎接死亡。沈石溪和波農丁悄悄地跟在后面,嘎羧沒有到祖先留下的象冢,而是去了幾十年前作戰的地方——那里埋了八十多頭當年在抗戰中死去的戰象。嘎羧挖了一夜的坑。黎明時,它靜靜地躺在坑中,和它的'戰友們永遠地聚在一齊。
象,它們的友情有如此力量;象,讓我萬萬沒想到的,是它們的情比人的情更真切,更動人,更長久。
小學讀后感讀最后一頭戰象有感(匯總14篇)篇五
我讀完了媽媽給我買的《最后一頭戰象》,躺在床上,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最后一頭戰象》講述的是:“作者和象﹑野豬以及熊的故事,每一則故事都能感受到作者對動物朋友那強烈的愛。但,對我影響最大的則是書中關于棕熊的故事。
作者和向導強巴在野外做完了動物勘察后回到觀察站時,偶然發現了一只小熊崽便把它帶了回去,還給小熊起了個很好聽的名字“麗麗”。沒想到麗麗剛睜開眼睛時看到的是作者那張和藹的臉,就把作者當成了自己的母親,整天和作者形影不離。一天晚上,熊媽媽冒著大雨來尋找它的孩子,他們就只好將麗麗還給了母熊。不管母熊對麗麗付出多少母愛,麗麗就是對它的母親不理不睬,于是,母熊對作者產生了一股怒火,甚至在作者去河邊洗澡也要對他進行襲擊。
一次母熊和麗麗遭到了雪豹的襲擊,母熊奮不顧身保護自己的孩子,經過一場血肉搏斗,雪豹死了,但母熊的肚皮也被咬開了,腸子都漏了出來,生命危在旦夕,在生命的最后時刻,母熊在觀察站找到了作者,并將自己心愛的女兒麗麗托付給了作者,作者對母熊的恨,頓時如春光融化積雪煙消云散了。最終,母熊離開了這個世界。
這只偉大的母熊盡到了以為母親應該盡到的責任,并用實際行動告訴了我們人類,動物世界里的愛不比我們人類的少,母愛是偉大的,任何人都無法讓母愛受到一點點的傷害。母熊雖然死了,但她對孩子的愛將永遠閃亮在我們的心里。
小學讀后感讀最后一頭戰象有感(匯總14篇)篇六
看完這篇小說,我的感受是:大象很忠誠,很聽人們的話,雖然是動物,但是去有著和人一樣的豐富的情感。所以動物是有感情的,我們要保護好它,不讓它受到傷害,生活中很多人都做到了。
去年去生態動物園參觀,有幸讓我對大象和人們的感情了解了更多。在生態動物園里,有很多小動物,很快我來到了大象館,我們坐在觀眾席上,看著那幾只大象,他們有時玩足球,有時在特制的獨木橋上行走,有時喝點水往天上噴,歡樂地戲水。過了一會兒,一位工作人員推著一個箱子上來,里面是大象最喜歡吃的蘿卜。工作人員告訴我們,我們可以拿來喂大象。大象看見我們手中的蘿卜,慢吞吞地走過來,象鼻在我們身邊拂過,卷走了蘿卜,我們一點也不害怕,大象和我們更是友好,還允許我們輕輕地用手撫摸它的鼻子,這是一幅多么和諧的畫面??!
動物有感情,人也有感情,而且人對動物產生了更深的感情,我想這就是沈石溪的動物系列小說帶給我的收獲吧!
小學讀后感讀最后一頭戰象有感(匯總14篇)篇七
“……土坑里彌散著一股腐爛的氣息,看得見二十六年前埋進去的戰象的殘骸,紅土里,好像還露出了白色的象牙。嘎羧那對象牙,也因挖掘土坑而被沙土磨得锃亮,在晨光中閃爍著華貴的光輝……”這是沈石溪的動物小說《最后一頭戰象》的結束語,描寫了象的悲壯?!蹲詈笠活^戰象》與沈石溪別的動物小說一樣,分別寫了大象、野豬、狗熊三種動物,并向我們展現了沈石溪與這三種龐大無比的動物格斗與相處的故事。而其中《最后一頭戰象》這篇短文更體現了象美好的性格。
解放前的西雙版納,傣族首領有一隊戰象,在一場抗擊日寇的激烈的戰爭后,只有一頭名叫嘎羧的公象幸存,放在沈石溪住的寨子里養了二十九年后,嘎羧預感自己離死亡不遠了,討回了自己的象鞍,離開了寨子。一般老象臨死回去自己種族的象冢里長眠,而嘎羧卻走向了自己戰死同伴的冢里,安息了。
我完全被融入在沈石溪的故事里了,好像我就是嘎羧,這就是沈石溪小說的魅力之處。他讓我們感受了大象那種犧牲、偉大感,又油然升起一種敬畏之心,也對沈石溪職位高才能的動物小說家而佩服。
當然,這本書里還講了野豬和狗熊呢。雖然人們把它們比作壞蛋,可也有好的一面,主人要和它們親熱就親熱,要友好就友好,若是主人發火了,它們也會屈膝坐下,靜靜地聽候主人的發落,真是一群可愛的東西。這本書最讓人感嘆的是動物對人的愛,它們愛我們,但有些人卻昧著良心用殘忍、血腥的手段去殺害它們,真是“禽獸不如”。
讓我們和自然界的生物們和平共處,共同愛護我們這個生機勃勃的世界吧。
小學讀后感讀最后一頭戰象有感(匯總14篇)篇八
大家都有自己喜愛的書,你讀完這本書有什么感想呢?我來說說我的感想吧!我的書是最后一頭是戰象,請聽我慢慢道來。
寒假,我利用閑暇時間看了這本《最后一頭戰象》,書中寫了一頭叫嘎駿的戰象,書中講了1943年我國戰象和日寇在西雙版納打了一場仗,戰爭中,我方80頭戰象全都壯烈犧牲,人們為紀念這80頭戰象,就在洛江邊挖了一個巨大的坑,把壯烈犧牲在戰場上的戰象埋在那里。在搬運尸體時,突然發現有一頭活的戰象,它叫嘎駿,故事就是這樣由此開始的。
最后一頭戰象,這本書生動形象,描述著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各種形象生動有趣,讓我看了一遍又一遍不知厭倦。為什么這么說它呢?因為最后一頭戰象嘎瑣讓我感受到了象也具備多種感情,從最后這頭老戰象走進了以前打仗用的象冢,而沒有走進自己歸群時的象冢,我十分不明白,為什么嘎瑣不走進自己歸群時的象冢呢?后來才明白,原來是嘎瑣對戰象朋友深深的熱愛,我深深地體會到了象的濃烈感情以及戰象勇猛上前不畏困難的精神。
讀到百象一起打仗時,和日本鬼子時,因為人多眾勢拼命往前沖啊沖,打的日本鬼子鬼哭狼嚎時,我我心中升起一股自豪感,讀到最后日本鬼子沒了,百象也只剩下一頭,軍隊也沒了,我內心十分悲痛。在讀到嘎瑣走進象冢時,我的心也變得十分肅靜,內心涼風吹拂,感到無法說的難受。不知不覺就把這本書給讀完了,故事中的細節也被我消化掉了。
到了那里,它想起了以前的輝煌,我明白了,他舍不得照顧愛護它村民的戰友,他用這種方式表達了他對戰友們的感激,我有很深的感悟。
我明白動物之間也有很深的感情,我們要愛護動物之間的感情。
一本我們喜歡的書就像一盞燈,照亮前方的路,一本我們喜歡的書就像一位老師,教我們學習知識。這就是我讀這本最后一頭是戰象的讀后感。
小學讀后感讀最后一頭戰象有感(匯總14篇)篇九
動物也是有感情的,從嘎羧身上,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這一點。作為一頭戰象,嘎羧勇敢堅強,在戰場上英勇殺敵,不退縮,不畏懼,負傷累累,卻堅強地活了下來。作為最后一頭戰象,它將信任交予人類,與人類為友,和人類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這個龐然大物心里也有著與人類一樣感情,這是一頭善良的象。
象是有靈性的動物,他雖然身體龐大,但它的心也是柔軟而敏感的。嘎羧與它的同伴用自己的生命保衛家園,它們的.血肉擋不住敵人的子彈,但它們卻懂得,用溫暖美好的心靈筑起堅不可摧的城墻,這才是真正的英雄!
生命的意義很深、很沉。每個人的生命都會被自己賦予不同的意義,動物擁有生命的意義,也絕不僅僅是匆匆地來到這個世界走了一遭。嘎羧,嘎羧的同伴,他們都背負著戰象的使命,來到這個世界,無所畏懼地在戰場上搏殺,他們用血的代價,生命的代價,來詮釋自己的意義——英雄無畏,英雄有情!
小學讀后感讀最后一頭戰象有感(匯總14篇)篇十
最近幾天,我讀了一本沈石溪的動物小說,名字叫《最后一頭戰象》,我對這本書愛不釋手。
沈石溪的作品有許多,例如《鳥奴》《狼王夢》《獵狐》《金礦》……真是數不勝數。沈石溪還獲得過“冰心兒童獎”,是一位著名的兒童文學家。
《最后一頭戰象》這本書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最后一頭戰象》這個故事。故事講了嘎羧知道自己將要死去,它先后重披象鞍、告別村民、重回戰場,相伴長眠。
“在我插隊的第三年,嘎羧愈發衰老了,食量也越來越少,它整天在樹蔭下打瞌睡,皮膚松弛,身體萎縮,就像一只脫水的檸檬?!边@句話深深地在我的腦海里回蕩。我能感受嘎羧已經非常衰老了,但它是戰爭中留下來的最后一頭戰象,在生命的最后時刻,它并沒有去神秘的象冢,而是與26年前和自己一起奮斗過的同伴們死在了一起,這是它找到的最好的歸宿。
26年了,嘎羧并沒有忘記自己的同伴,也沒有忘記自己的身份。嘎羧是一頭重情重義、有情有義的戰象。
讀了這本書——《最后一頭戰象》,給我的啟示是:動物也是有感情的,我以后不會再小看動物了。
小學讀后感讀最后一頭戰象有感(匯總14篇)篇十一
多次去動物園游玩,我對大象也有些了解,他高大威武,馴良有趣,暑假里我讀了些有關與大象的故事。
從這些故事中,我對大象有了深一步的了解,大象表面上看上去很遲鈍、笨拙,其實他十分機靈,記憶力驚人,經訓練的大象還可一學會不少技藝。
《最后一頭戰象》中講述了解放前的西雙版納人民經常用威風凜凜的大象作為戰斗工具。象兵比起騎兵來,不僅同樣可以起到機動快速的作用,戰象還可以用長鼻劈敵,用象蹄踩敵,直接參與戰斗。一九四三年象兵在洛陽畔跟日寇打了一仗,戰斗異常激烈,鬼子在洛陽畔扔下了七十多具尸體,我方八十多頭戰象也全中彈倒地,但幸存下來了一頭大象,名叫嗄羧。村名們治好了他的傷把它養了起來。此時我眼前仿佛出現了嗄羧威武雄壯的勇猛的馱著抗日健兒,冒著槍林彈雨,排山倒海般的沖向侵略者……我不得不對戰象肅然起敬,他雖然是一頭象,卻有著為人所沒有的情懷,我為它致敬,為此,我們更應該拒接象牙飾品用行動拯救聰明可愛的大象,讓大象更好得為人類造福。
小學讀后感讀最后一頭戰象有感(匯總14篇)篇十二
還有一次,野豬們看到木瓜,控制不住自己,竟吃了起來。我本以為老虎會大發雷霆,沒有想到,老虎卻大發慈悲,任由他們吃。老虎在旁邊巡視,他旁邊有一塊牛背似的磐石上,如果我是老虎,我一定選擇站在磐石上,正所謂,站得高,看得遠嗎!可老虎只瞟了一眼,他似乎很信任野豬們不會逃走。
正當他們走到樹下的時候,老虎突然停了下來,原來樹上有只金錢豹,如果不是老虎及時提醒,野豬恐怕就要成為豹子的盤中餐了,老虎和金錢豹廝殺起來,由于豹子打不過老虎,便灰溜溜的逃走了。只聽“砰”的一聲巨響,原來是波農丁一槍把老虎打死了。
讀完這個故事我才明白,原來,野豬跟隨老虎,是為了安全。動物也很聰明,我們不能小看他們。野豬們也是為了生存,逼不得已,才去與老虎合作,每一件事,都有原因,需要我們去不停的探索,才能發現新的大陸。
小學讀后感讀最后一頭戰象有感(匯總14篇)篇十三
大象是一種聰明的動物,它體型龐大,性情時而溫和,時而火爆。大象高興時可以與人成為好朋友;但傷心時,你最好別靠近,不然就慘了。它有著極為靈性的心理,但它畢竟是獸類,沒有像我們人類一樣的思想和情感。而這本書卻寫出了一頭大象擁有比人類更加高尚、更加純凈、更加純潔的思想感情。
《最后一頭戰象》寫的是一頭在日寇和象兵的戰爭中唯一存活下來的一頭大戰象,它雖然被好心的村民給救了,但仍然身負重傷。從此以后,村民天天讓它得到最好的待遇——當它渴了餓了時可以隨便找一戶人家,那戶人就會把家中最好的水和果子拿出來招待它。直到有一天,它不再吃東西了,因為它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就向村民們討要了它以前的象鞍,準備離開這里,去它的歸宿、象族的神圣之地——百象冢。這時作者和獵戶波農丁跟蹤大戰象打算到百象冢偷幾根象牙,回去賣掉。關鍵時刻,他們想起了祖宗們與日寇撕殺時的場景,覺得不能拿戰象的象牙,做出愧對祖宗的事,就放棄了原先的齷鹺想法默默地離開了。
在這個故事中,我深深地體會到了動物與人類之間真摯而又深厚的感情。這不禁讓我想起了小時候的一件事。
那是我六歲時的一天,意外獲得了一只小黃鶯。正當我準備開始玩弄這個小生命時,姐姐放學回來,看到這一幕時后,開始訓斥我:“小鳥也是一個生命,你怎能這樣對待一個生命呢?……”我被說得啞口無言,最后只能放了它,沒想到這鳥逃跑時居然向我噴了鳥屎,原來這鳥也會記仇啊!
這本書告訴了我們,動物身上也有許多故事,動物也有靈性和情感,也懂得仇恨和回報,動物和人之間應該和諧相處,我們應該做到善待和保護動物。
小學讀后感讀最后一頭戰象有感(匯總14篇)篇十四
在這個暑假里我讀了《最后一頭戰象》這本書?!蹲詈笠活^戰象》的作者是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這本書主要講述了象、豬和熊這三種動物的故事。讓我們對一些動物有了更加的了解,也讓我們知道了動物之間的情感。
我記憶最深的一篇文章是《最后一頭戰象》這篇文章,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在抗日戰爭中幸存下來的最后一頭戰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來到打洛江畔緬懷往事,憑吊戰場,最后在埋葬著戰友們的“百象?!迸耘匍_一個坑,莊嚴的把自己掩埋了的故事。我認為嘎羧是一頭很重情義的戰象,他死后并沒有到祖先留下的.象冢去,而是堅持不懈的走到百象冢與一起灑過熱血的戰友同葬,可見他是多么的重情義啊。
嘎羧高尚的品格實在讓我敬佩。我很喜歡這本動物小說,里面有各種各樣的感人故事,也希望大家可以認真的讀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