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代表著對美好未來的期盼和對傳統文化的傳承。以下是一些元宵節慶祝活動的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的慶祝活動有所幫助和借鑒。
元宵節鬧元宵(匯總16篇)篇一
要問我最喜歡的節日是什么節日?那當然是元宵節了。因為元宵節不僅可以吃到美味的元宵,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可以看到好看的燈展。
雖然今年的元宵節已經過去了,但是那時的場景卻深深的刻在了我的腦海里。
元宵節的那一天可熱鬧了。為此,姥姥、姥爺和弟弟也來我家和我們一起過元宵節。
晚上吃過元宵后,我們一起來到廣場看燈展。到了廣場,映如我眼簾的是來來往往的人群絡繹不絕,環繞廣場四周的好幾圈的燈籠讓人眼花繚亂。我們迫不及待的走進第一圈觀看燈籠,這一圈都是各個單位的。第一個燈籠是一只小巧玲瓏的兔子燈籠。這是房地產公司的。紅寶石的眼睛下有一張要說話的三瓣嘴,豎起的耳朵好像正在聽人們的贊美呢!真是非常的機靈可愛。第二個是自來水公司的燈籠,形狀是一滴水,雖然簡單,但是也非常的漂亮。估計自來水公司的人們是告示著我們要。
節約用水。
呢!隨著擁擠的人群我們終于走進了第二圈,第二圈是各個學校的燈籠。
元宵節鬧元宵(匯總16篇)篇二
農歷正月十五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這一天人們要吃元宵、還要放煙花爆竹。
今年的過的真有意思。一大早爸爸就帶我去買元宵。我和爸爸在一個攤位上看到各種各樣的元宵,有芝麻味的、桂花味的、豆沙味的。看得我口水都流出來了。我們挑了幾種各買了一些。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的讓媽媽給我煮元宵吃。煮好了,我用勺子趕忙舀了一個就放進嘴里,呀!燙死我了!等了一會涼了我才慢慢的品味出圓宵的味道,又綿軟又香甜,真好吃啊!
過真開心,既可以吃到美味的元宵,還可看多彩多姿的煙花。我盼望著明年的快點到來!
元宵節鬧元宵(匯總16篇)篇三
昔日的,姥姥一定會做湯圓:拿一只碗,與面,在碗里倒上大半的糯米粉,將水一點點的放進去,用手絞幾下在放水,水不能太多,多了會粘手;少了還可以再加。用手揉到面不在粘手,拿一小團面放在手掌中挫一個球,然后把右手的大拇指按進剛揉好的球里,用筷子夾點芝麻餡放進去,用四個手配合大拇指一起往中間按,揉成圓形,在糯米粉中滾一下。
當鍋里的湯圓一個個的浮起來時,我的口水不知道已經流了多少,湯圓一端上來,我手嘴并用,開始大吃特吃。慈祥的姥姥總是說:慢點吃,沒人與你搶。
湯圓,即團團圓圓,家鄉的是要一家人一起過的。往日姥姥家可是村里最熱鬧的一家了。
現在一定是最清冷的一家了。是啊,我們都長大了,都不再是以前的小點點的,都與父母一起到別的城市去了。以前,是我陪二老過的,如今,我來到了新疆,更是冷清了。雖然是,我們回打電話,問候二老,但是忙綠中卻不知到團圓二字在哪里,打電話漸漸代替了團圓。
空空的房子里,雖然很裝飾的很華麗,但只有二個人,過著一個本應一家人過得節日,他們心里怎能不難受?聽著街坊領居一家的歡聲笑語,他們也很想團聚。
一家人應該團團圓圓兒女們就是在忙也應該趕回家陪一陪父母不要讓打電話代替你的團圓。
元宵節鬧元宵(匯總16篇)篇四
正月十五日,。在南京,有兩大習俗,一是吃元宵,再就是看花燈。十五那天,爸爸媽媽帶我和姐姐也到夫子廟去看花燈。聽爸爸說,南京的花燈已經有很多年的歷史,還有很多外地人都到南京看花燈。我們到了夫子廟啊,這里,人山人海,到處掛滿了各式各樣的燈籠,有荷花燈,飛機燈,兔子燈,老鼠燈,龍燈等……五花八門,數不勝數。我看了看兔子燈是最多的,它長長的耳朵,圓圓的身體,短短的尾巴,紅紅的眼睛,看上去非常可愛。因為,今年是雞年呀!夫子廟的燈會非常熱鬧,到處都是燈的'海洋,連十里秦淮的水中都倒映著千姿百態的燈火。大約十點多鐘,我們全家人就回家了。回到家里全家人一起吃元宵。我問媽媽:“為什么要吃元宵呀?”媽媽說:“你看,這元宵圓圓的,吃元宵是象征全家團團圓圓呀!”這個玩得開心,又長了知識,真趣啊!
元宵節鬧元宵(匯總16篇)篇五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元宵節,注定又是個快樂的日子。在這樣的日子里,吃喝玩樂肯定少不了。
聽大姨夫說今天會有燈會,猜燈謎,套項圈……應有盡有,因為總是看電視里經常有人逛廟會,猜燈謎,其閑情逸致不言而喻,但無奈北方并無此雅興,故等很久也無機會,值此佳節,真可謂是錦上添花。除此之外,元宵節的由來也異常使我好奇。
關于元宵節的由來,還有這樣一種說法:
據說元宵節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惠帝劉盈死后,呂后篡權,呂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陳平等人在呂后死后,平除呂后勢力,擁立劉恒為漢文帝。因為平息諸呂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漢文帝都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為元宵節。
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歷”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元宵節燃燈的習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元宵節鬧元宵(匯總16篇)篇六
看那煙火!努力的展示自己,只為在天空留下美好的一瞬,然后在人們的贊許聲中慢慢消失!那里的每一個煙火都那么美麗,那么迷人,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與記憶!
今天都十六了,我才剛到家,都怪校長不給我們放假!
十五這個團圓節我就自己在異鄉度過的!
在這里送上我的祝福,祝大家元宵節快樂!(雖然晚了點但是情義不變)。
這次元宵節回讓我終生難忘!
在外地上學,十五是很孤獨與寂寞的。
看著那一輪圓月,思家之情不禁油然而升!
到晚上我們幾個同鄉好友聚在一起,歡歌笑語無所不談!
時光就這樣在我們的笑聲中匆匆而過。
十五看煙火是飯后必不可少的事情,吃過飯我們乘車去了“愛明湖”(看煙火的地方)。
今天天氣不是很好,天空中中下著稀稀落落的小雪花,風在不停的咆哮!
但一點也不影響人們過節的氣氛與歡天喜地的心情!
人們三五成伴的向“愛明湖”走去!
一路上聽的最多的就是:砰,砰,砰砰的鞭炮聲了!
到了“愛明湖”映入我眼簾的是那五彩繽紛的煙火!
煙火,從地面上騰空而起,在天空劃過痕跡,散出星光火花!
格式各樣的煙火讓我眼接不暇。
看那煙火!
努力的展示自己,只為在天空留下美好的一瞬,然后在人們的贊許聲中慢慢消失!
那里的每一個煙火都那么美麗,那么迷人,
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與記憶!
在美景與煙火的點綴下,沒有一個人不希望成為永恒!
我們在那里拍照留念!
每個人都展示最靚的post。
我們在冰上奔跑在,在風中呼喊````。
但我們心中的熱情是抵擋不住自然的寒冷的!
我們的肢體被凍的僵硬,不得已我們只有“打道回府。
我們又跑又跳,在加上天寒地凍,我們的體力已經所剩無幾了!
我們只好進入屋內取暖!
我們都點了熱飲!
我點的是牛奶!
喝這熱騰騰的牛奶,看著外面的美景,談論這有趣的話題!
那真是一種享受!
吃飽了,也休息夠了!我們在街上漫步,
街上的氣氛依然很熱鬧!
時不時還可以看見層層煙火從云間散發!
咯吱咯吱的腳步聲與煙火聲成為今晚的主題曲!
時光就這樣過去了!
一看表已經9:00了,我們就各自走向回家的路(畢竟我們明天還要上課)。
這次元宵節意義非凡,我從中體會到節日的快樂與友誼的可貴。
元宵節鬧元宵(匯總16篇)篇七
正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這一天,人們要吃元宵,賞花燈,放煙花。
下午,我和姥姥去逛街。街上到處都是人山人海的。街道兩旁掛滿了各式各樣的花燈,有的燈籠是笑瞇瞇的小豬,樣子非常可愛,有的燈籠是來回扇動翅膀的小蜻蜓、蝴蝶之類的,像是真的能飛一樣。街上很是熱鬧!
晚飯以后,我們來到廣場看煙花。只見煙花點燃后,先是一個個小球一樣的.東西飛上天空,然后在天空中炸開后分散成一個個金色的火花,每個火花又分散成更多的五顏六色的小火花。天空中像是下了一場彩色的流星雨。看著美麗的煙花在天空中飛舞,我和弟弟高興得又蹦又跳!
今年的正月十五我過得很開心,明天就要開學了,這個快樂的給我的寒假生活劃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元宵節鬧元宵(匯總16篇)篇八
是我們傳統文化節日之一,非常受人們歡迎。
農歷正月十五是,又叫做上元節。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日為,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后的第一個重要節日。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于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其中吃湯圓、賞花燈、獅子舞……是幾項重要民間習俗。
據說的由來是這樣的: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鳥迷路了,降落到了人間,卻被一個不知情的獵人射死了。天帝知道了十分大怒,命令所有天兵正月十五到人間放火,把所有的人類都燒死。天帝的女兒心地十分善良,她不忍心讓所有無辜的老百姓受苦、受難,所以她就冒著生命危險,降落到人間告訴百姓們,百姓們聽了這個消息,嚇得不知如何是好。過了很久很久,有一個老人家終于想出了一個辦法,老人不緊不慢地說:“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這三天,每家都掛燈籠、放鞭炮、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認為人間著了大火,就不回來放火了。”大家聽了,都點頭稱贊,便都分頭去準備了。到了正月十五日,天兵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就以為人間已經著火了,就告訴天帝,人間已經著火了,就不用去放火了。人們就這樣保住了性命以及財產。為了紀念這次的成功,從此每年的正月十五日,家家戶戶都掛燈籠、放鞭炮、放煙火來紀念這個特殊的日子。
的活動真是豐富多彩呀!我多么喜歡,不僅有歡樂的游戲,還有美麗、動聽的傳說。
元宵節鬧元宵(匯總16篇)篇九
到了,媽媽把我抱到了車上(因為我的腿受傷了,還不能下地行走),快到放煙花的地方時交警把路封了,不允許車輛出入。然后我又乘坐小姨的電動車,才到了目的地。我看個煙花可真不容易啊!
煙花開始燃放了。啊!可真美呀!有五彩繽紛的圓球沖上天空,隨著一聲聲巨響,煙花在空中炸開,有的像圓圓的笑臉,有的像紅色的五角星,還有的像數字。看的我眼花繚亂。最精彩的是一個個紅色的燈籠在天空中搖搖擺擺的飄了很久。今天過得可真快樂!
元宵節鬧元宵(匯總16篇)篇十
又叫‘上元節’它是我喜歡的節日,因為在這一天里既可以吃元宵還可以觀燈。
到了晚上,我和爸爸媽媽早早吃完飯,媽媽又給我和爸爸煮元宵,過了一會兒元宵熟了,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吃元宵,元宵的餡是白芝麻,吃在嘴里軟軟的,滑滑的,味道是甜甜的。吃完飯我們一家人去觀燈,我和爸爸媽媽來到燈區----步行街,步行街口有六個大紅燈籠,我們走進里面,這里人山人海,花燈種類很多,設計新奇,造形各異,有吉祥的兔子燈,有漂亮的'房子燈,金光閃閃的元寶燈,展翅飛翔的鳳凰燈,最后還有由許許多多的小紅燈籠組成的一個大燈區,簡直美極了,有的人還拿著照相機或手機紛紛拍下這美麗的風景。月亮漸漸西落,我依依不舍地離開。
但觀燈的人還是絡繹不絕,各種彩色的燈像天上的繁星一樣,大放光彩。
元宵節鬧元宵(匯總16篇)篇十一
來啦!在我國的傳統節日中,它是春節活動的一個高潮,過啦,這年才算真正過完啦。在古代又叫“上元節”或“燈節”,到現在已有二千年的歷史啦。民間有逛燈會、社火表演、喝酒、猜謎、放煙花等活動,俗稱正月十五鬧元宵。所以呢,是一個“眼睛”的節日,但同時也是一個“嘴巴”的節日。
我們這兒不是什么古城,沒有什么廟會,也沒有燈會,我們有的就是縣政府組織的每年一次的放煙花活動。放煙花的地點就定在縣政府門前。大約七點左右。
我們趕去看煙花時已經有一些的晚啦,花炮已經開始燃放。那里人山人海,熱鬧極啦!我們先是看到無數個孔明燈升上天空,我連忙許愿。還沒來得及閉上眼睛,只聽一聲巨響,煙花往天空中射去,在天空炸出啦美麗的火花,同時掉下來一個個“降落傘”,五顏六色的,美麗極啦。有的煙花像火箭一樣,飛上天空,又象花朵一樣綻放開來,射出紅的光,黃的光,綠的光,紫的光,把人看得都入迷啦。天空中的煙花越來越多,形態各異。有的像撐開的傘,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花朵,還有的像數十條金色的銀蛇,扭動著升上天空。天空好似一幅美麗,迷人的畫面。
我們被罩在五彩斑斕的煙花下面,有一種仙女飛天的感覺;又象是若大的空間,只有我自己在遨游神州。
欣賞煙花之余,“吃”也是必不可少的。宋代已有家家吃湯圓的習俗,取其平安吉利,合家團圓之意。賞完煙花,我們也要回家吃湯圓啦!
元宵節鬧元宵(匯總16篇)篇十二
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到了,它是中國漢族傳統節日之一,在每年正月十五夜晚。正月十五稱上元,也叫元宵,故稱元宵節。它是春節的重要組成部分,過完了元宵節也就代表過完了年。
元宵節這一天要吃年糕,包餃子、煮湯圓、猜燈謎、擊太平鼓。元宵節又名燈節,在我們南京有上元晚上張燈之說,張燈三夜,也就是從正月十五張燈,到正月十八落燈。家家戶戶都扎一些各式各樣的花燈,制燈技藝十分精巧,有珠燈、料絲燈、紗燈、走馬燈;燈上還繪有古今人物肖像、故事,結構款式新穎多樣。
我們南京的元宵節是最熱鬧的。一大早,四面八方的鞭炮聲就不絕于耳,猶為熱鬧的是南京的夫子廟,入夜,萬燈齊明,各式各樣,加上秦淮河兩岸的燈光點綴,和夫子廟的一些古牌樓射燈的燈光輝映,把整個夫子廟景區光照如晝,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繁華似錦的景象。
元宵節鬧元宵(匯總16篇)篇十三
中國有許多節日,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節日。為什么要賞燈呢?關于這個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呢。
傳說有一年正月十五,一個文人在宮中散步。忽然,文人聽到一陣哭聲。文人連忙走過去,原來是一位宮女坐在長椅上哭。文人問她“你為什么哭呀?”宮女說“我叫元宵。這幾天過年,我非常想回家看看父母。可是,皇上不讓宮女出宮。”文人聽了,非常同情宮女。于是,他想了一個辦法。文人騎馬出宮,對百姓們說“今天每家每戶都要在門前掛一個燈籠。否則,哪家就要發生災難。”隨后,文人又送了一封信給皇上。信上說,今天宮中所有的人必須出宮賞燈。否則,皇宮里就會發生火災。皇上看了,立刻下令讓宮中所有的人都出宮賞燈。文人讓元宵借這個機會回家看看父母,好好玩玩。
后來,這個日子就變成了“”。從那以后人們每年都要過這個節,吃上一碗熱氣騰騰的元宵,即象征著團團圓圓,又感受到了家的.溫暖和過節的喜慶。
元宵節鬧元宵(匯總16篇)篇十四
大家都聚在一起吃湯圓,臉上露出了洋溢的笑容。嘴里不停地吃著湯圓,可是非常高興呢!
吃飽喝足以后,我們一大家子人開著車邊走邊看,夜空中有著美麗的煙花,心里樂呵呵的`。不光是我們樂呵呵的,就連馬路旁邊的陌生人也笑嘻嘻的。
吃完了也看完了之后呢,我們就開始猜燈謎了。我首先考的是我的妹妹,我說:“頭頂兩只角,身背一只鑊。只怕曬太陽,不怕大雨落。”我妹妹說:“是不是打一動物名?”我點頭說是。她脫口而出:“蝸牛。”我一下子愣住了,沒想到他竟然這么聰明。就這樣以此類推,我考完了每一個我的家人。只有一兩個人答不上來,早知如此,我就給他們出最難的了。
該做的都做了,可是,就是覺得還有什么沒做。我想起來了,是放飛孔明燈,我們一大家子人一家買了一個孔明燈。我們把火點燃,心里許了一個愿望,然后讓孔明燈帶著我們的愿望飛翔遼闊天空。我許的愿望是:希望全國人民快樂!
這真是一個又快樂又難忘的!
元宵節鬧元宵(匯總16篇)篇十五
每年的時候,我們總會吃餃子和湯圓,意味團團圓圓,美美滿滿。在老家,家家戶戶都有田地,農民靠土地為生。所以,每逢元宵,每家的奶奶們總會炒花生,炒瓜子,這一習俗叫做“炒蟲”,愿望來年的田地能沒有蟲子,五谷豐收。炒熟了,花生,瓜子的香味彌漫在屋子里,孩子們總是笑著,搶著,給節日增添了不少樂趣。
又到了,雖然身在異地他鄉,可過節的氣氛卻不見減。家家戶戶都做了或者買了五顏六色的湯圓兒,我的媽媽也親手給我們包了黑芝麻湯圓。我的媽媽先把糯米面用開水燙一下,然后攪拌均勻,搓成一個大大的面團兒,接著揪出一個個的小團,將小團按扁,用勺子舀上黑芝麻餡兒,包成圓,一個就完成了。接著,將水放入沸騰的水中,直到湯圓漂浮在水面上,撈出。一個個色香味俱全的湯圓就出鍋了。我們吃著湯圓,一股別樣的心情頓生心頭。
到了晚上,鞭炮的轟隆聲伴著禮花上升綻放的聲音,縈繞在耳畔。我的爸爸也買了鞭炮和煙花,我心血來潮,叫上弟弟,一起去點鞭炮,沾點兒喜氣。導火線呲呲的冒著,我們趕緊跳到一邊,捂上耳朵。“啪啪啪啪啪——”,熱鬧極了!
我愛,愛的湯圓兒,愛的熱鬧,更愛家家戶戶溢發的濃濃親情!
元宵節鬧元宵(匯總16篇)篇十六
新一年開始了,大家沉浸在喜慶節日里!家鄉街道張燈結彩,整潔干凈。鮮紅對聯貼出了祥和,貼出了好彩頭。春節過后便要到了,在這個喜慶日子里,我們家鄉政府會組織“舞龍比賽”。
我家鄉山清水秀,這天人們從四面八方趕到一個特殊廣場來觀看比賽,廣場三邊都擠滿了觀看人群,有我尊敬長輩,還有勤勞善良叔叔阿姨和天真可愛小朋友們。另一邊排著100多條“龍”整裝待發,中央空出一塊大大場地是進行表演地方。晚上8點整,主持人一聲令下“舞龍比賽”就開始了,接著從廣場上空響起三聲大炮聲,響徹云霄,接著煙花四放,隨后就是一條扎得最長整整100節“龍”騰空而出,龍頭特別巨大,精致極了,左右兩根龍須在風中抖動,神氣十足,連著頭黃龍身由黃布包裹而成,一節一節呈柱狀約長2米,再用約1。5米杉木棒穿在每節中間與之垂直,然后每人一節高高舉著,緊緊連貫在一起靈活極了,里面還有兩支點燃紅蠟燭,更有一個像真龍尾巴。“龍”前面有一個拿著“金球”帶路人,“巨龍”一直追趕帶路人。一個舞呀、一個追呀,好不熱鬧,看人開懷大笑!比賽獲得第一名可以得到豐厚獎金和禮物。
在這鑼鼓喧鬧聲中結束了,但這吉祥如意會撒滿人間,永留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