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自然資源豐富,擁有大片的黃土高原和廣袤的黃河平原。以下是一些游客分享的河南旅游照片,讓我們一起欣賞美景。
寫河南風景大全(16篇)篇一
各位朋友:大家好!
神農山風景名勝區位于沁陽市西北20多公里處的太行山南麓,面積96平方公里,包括紫金頂、白松嶺、臨川寺、太平摩崖等八大景區的136個景點。
這里屬太行山脈的一處勝景,是一處典型的北方山水風光,以“雄、險、奇、絕”著稱,而且人文景觀也多姿多彩,有歷代兵家必爭之地云陽寨,有體現佛道合流的云陽寺和清靜宮,有建在絕頂之上的三大天門等等。
現在我們就要進入景區,映入我們眼簾的這座雄偉高大的青石寨門,便是云陽寨。云陽寨始建于隋唐時期,歷代多有整修。云陽寨因地處溝通豫、晉兩省交通的雄關險隘,成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大書法家王鋒在《懷州吊古》中贊道:“北面峰巒拱孟門,野王形勝沁河混”。其中的“孟門”指的就是云陽寨門。
自古名山出名剎,神農壇也不例外。現在我們將要參觀的就是云陽寺。云陽寺始建于唐代,依山傍水,左峰右谷,只可惜多處已毀于戰火。不過從遺址上仍能看出當時規模的宏大,香火的鼎盛。清靜宮與云陽寺僅一墻之隔,建于清乾隆年間,內有玉皇閣、三皇閣、王母殿等。清靜宮在建筑風格上打破了中軸線對稱的佛寺道觀建筑格局,把窯洞和樓閣結合在一起,特別是用材全部為石料,堪稱中原古建筑一絕。
眼前大家看到的這條布局美觀的步道是被譽為“天下第一步道”的神農步道。神農步道全長3000米,總臺階4321個,入口處為99級。走走神農步道入口,在云陽河東南山坡,去陽寨門右上方,八座錯落有致的山峰驀然回轉,呈叩拜狀面向東北,其山勢獨特,令人遐想不已。
寫河南風景大全(16篇)篇二
游客們,你們好!我是______旅行社的導游小______,我們現在位于洛陽市的龍門石窟,由我帶領大家進入龍門石窟窟內,愉快的龍門石窟一日游開始了!
龍門石窟的發現年代、建造年代十分復雜。龍門石窟由成千上萬個洞窟組成,有潛溪寺,有蓮花洞,有藥方洞,有古陽洞,還有香山寺、白園、萬佛洞,數也數不清。
我們先來看看蓮花洞,“蓮花洞”這個名字也是有來頭的。您看,窟頂雕刻著一朵碩大精美的高浮雕蓮花,“蓮花洞”這名字就是根據這朵蓮花取的。蓮花是佛教象征的名物,意思為:出污泥而不染。洞內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薩。您能看見,左側弟子的頭部沒有了,是因為頭部早年被盜,現在只能在法國吉美博物館里見到了。大家看蓮花洞南壁上方,有一個個小小的佛像,它是龍門石窟最小的佛像,僅有2厘米高,這些高不盈寸的小千佛栩栩如生,可以想到,當時的雕刻技藝是多么精湛啊!
看完蓮花洞,我們又來到了藥方洞。藥方洞因窟門刻有諸多唐代藥方得名。它始鑿于北魏晚期,經東魏,北齊,到唐代仍有雕刻,藥方洞的藥方是中國最早的石刻藥方。
龍門石窟現在已經遭到嚴重的破壞。除了極少數的佛像外,大多數佛像的頭部均遭到破壞,難以其整體造型。但是剩下的部分足以說明藝術水平之高超、神態之曼妙,我希望大家好好保護這些文物。
龍門石窟還有個傳說呢。相傳遠古時期,洛陽南面有一大片煙波浩淼的湖水,周圍青山蒼翠,芳草萋萋。人們在山上放牧,在湖里捕魚。村里有個勤勞的孩子,天天到山上牧羊,常常聽到從地下傳來“開不開”的奇怪聲音,回到家便把這件事告訴母親,母親想了想,告訴他,如果再聽到這種聲音就回答“開”!誰知一聲未了,天崩地裂,龍門石窟頃刻從山中間裂開,湖水頃出,奔騰咆哮著繞過洛陽城,流向東海。水流之后,龍門石窟就出現了。
游客們,愉快的一天就這么快結束了,希望你們玩得開心喲!讓我們下次再見!
游客朋友們,我們現在要參觀的是洛陽龍門石窟,你知道它為什么叫“龍門”嗎?這要從地形說起,這里的地形為三山夾一水,遠遠望去,猶如一道天然的門闕,所以古稱“伊闕”。隋煬帝建都洛陽后,因為宮城門正對伊闕,古代帝王又都以真龍天子自居,因此,隋煬帝時改稱“龍門”。
寫河南風景大全(16篇)篇三
總干渠分水閘,是紅旗渠分水樞紐工程,分水苑也以此而得名。總干渠分水閘樓頂高懸郭沫若親筆書寫的“紅旗渠”三個蒼勁有力的朱紅大字,在燦爛的陽光下熠熠生輝。閘門內奔瀉出兩股激流,向西南方向流去的是紅旗渠一干渠,沿林濾山東巒至合澗鎮與英雄渠匯流,澆灌著姚村、城關、合澗等35.2萬畝土地;二干渠沿山坡東南方向到橫水鎮馬店村,澆灌著姚村、河順、橫水等11.6萬畝。三干渠在分水嶺雙孔隧入口處,距分水閘500米,向東到東崗鄉東蘆寨村,澆灌著任村、東崗、河順等4.6萬畝土地。
分水閘實現了計算機遙控觀察調節水位使紅旗渠灌區達到了國內自動化管理先進水平。
在分水閘的后面,有一座“紅旗渠”紀念亭。這是1973年建成的仿古建筑。紀念亭匠額由全國政協副主席趙樸初題寫。亭內懸掛著黨和國家領導人為紅旗渠的題詞,反映林縣干旱歷史和“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的圖片;旗渠通水和紅旗渠效益圖片圖表;還有當年民工修渠時用過的工具及充饑吃的野菜標本。這些都是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極好課堂。
接下來我們將去參觀青年洞景區。
由分水苑景區乘車上行30公里,就到達青年洞景區。這里山高水險,紅旗渠懸掛在巍峨雄峙的太行山懸崖絕壁之上,八米寬的紅旗渠從山中穿過,一派雄險秀麗的景色!
“鷹咀山”是進入青年洞景區的第一景。在紅旗渠之上有段崖壁,書有“鷹咀山”三個大字。舉目靜觀,突出的山崖酷似一只雄鷹聳立于紅旗渠之上,極目遠望,意欲展翅騰飛。看到雄鷹展翅,就不會忘記繼續發揚紅旗渠精神,繼續努力奮斗,建設好我們的祖國。
虎口崖位于凌云亭東,崖峰刺天,山崖向外突出10余米,崖勢險惡、高聳入云。修建紅旗渠時,山崖上時有被開渫炮震松散的石頭掉下來砸傷修民工。為了減少傷亡事故的發生,需要有大智大勇,不怕犧牲,無私奉獻的人腰系大繩,下塹除險。除險隊長任羊成帶著他的伙伴們,像騰飛于蒼穹的雄鷹,在崖上蕩秋千,飛蕩數次,才能蕩進虎口,除掉險石,人們稱這種舉動叫“虎口拔牙”。但這伙“虎口拔牙”的勇士們有時也會被虎咬上一口,除險隊長任羊成有一次摔在圪針窩里,差點送掉性命。
神工鋪位于虎口崖下,是當年修渠民工住過的崖。由于當時修渠民工多達三四萬人,漳河沿岸村莊又少,修渠民工沒有住房,就住宿山崖,山崖住滿了,他們就搭席棚,打地洞。常年頂風冒雪,抗嚴寒戰酷暑,度過修建紅旗渠的艱苦歲月。他們不但毫無怨言,還在崖壁上留下了豪邁的誓言:“崖當房,石當床,虎口崖下度時光,我為后代創大業,不修成大渠不還鄉”。神工鋪就是當年修渠民工居住過的地方。
山碑是《山碑》攝制組于1990年請前國家主席李先念題寫的片名。《山碑》是一部反映林縣人民戰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的發展三部曲的電視片。
碑就是山,山就是碑。將山碑二字刻在青年洞口的山崖上,教育子孫后代永遠不忘當年修建紅旗渠,改變干旱缺水面貌的艱苦奮斗歷程,激勵他們繼承和發揮紅旗渠精神。
青年洞是紅旗渠總于渠的咽喉工程之一,也是青年洞景區主要景點。青年洞位于任村鎮盧家拐村西,從地勢險惡、石質堅硬的太行山腰穿過。洞長616米,高5米,寬6,2米,設計流量為23秒立方米,挖土石方19400立方米,總投工13萬個。
該工程動工于1960年2月,當年10月因自然災害和國家經濟困難,總干渠被迫停工。為早日將漳河水引入林州,建渠干部群眾挑選了300名青年組成突擊隊,堅持繼續施工。當時每天每人只有六兩糧,為了填飽肚子,民工就上山挖野菜,下漳河撈河草充饑。很多人得了浮腫病,仍堅持戰斗在工地,以愚公移山精神,終日挖山不止。他們還創造了“連環炮”、“三角炮”、“瓦缸窯炮”等爆破方法,使挖山日進度由0.3米提高到2米多。經過一年零五個月的奮戰,終于在1961年7月15日將洞鑿通。為紀念青年們艱苦奮斗的業績,紅旗渠工程指揮部將此洞命名為“青年洞”。1973年全國人大會副委員長郭沫若為此工程親筆題寫了洞名。
6月1日江澤民視察了紅旗渠。他沿渠觀看了雄偉的紅旗渠工程,詳細看了碑刻等文物,聽了講解員的實地情況介紹后感慨地說:“在那么艱苦的條件下,居然能保持那么樂觀的情緒,就是有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在支撐。所以,我昨天在抗大紀念會上講不要忘記創業時期的艱難歲月。在這里,我希望大家不要忘記山中歲月、洞中歲月,不要忘記那些修渠的人。”并親筆題詞:“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紅旗渠精神。”
林州市委、市政府決定將題詞鐫刻在太行石壁上,激勵全市人民將紅旗渠艱苦創業精神作為傳家寶,一代一代傳下去。
好了,關于紅旗渠的講解到此結束了,希望紅旗渠精神能成為您以后做好一切工作的精神動力,并能發揚光大。謝謝!
寫河南風景大全(16篇)篇四
楊業本來是西漢名將,后來歸附宋朝以后,就為宋朝鎮守陜西邊塞最后因為受到主帥潘美陷害,再受傷以后被俘,最終絕食而死,此人被稱為“楊令公“所以從”楊令公“楊業開始,他的后代包括他的媳婦,兒媳婦成為一個系列,寧死不屈,抵抗外敵的一個英雄形象,成為中國歷史上開封人的驕傲,也是形成今天開封人文化精神的重要來源。
開封市一個非常有奉獻精神的城市,我們知道開封他在北宋時期,已經成為大宋王朝的國都,后來隨著歷史的演變,開封一直是河南的一個首付,一直到民國時期,河南省的省會一直都設在開封,到1954年河南省的省會才從開封遷到了鄭州,而遷到鄭州的原因,還有這么一個故事。
19世紀末在洋務運動崛起以后,中國開始有了現代化的鐵路,當時修建橫貫南北的京漢鐵路,就是從北京——鄭州——漢口的鐵路,后來的漢口——廣州也修了鐵路,再往后把這兩條鐵路打通,就是我們的京廣鐵路,這個鐵路原來修的時候,原計劃是要經過開封的,經過開封的話,第一他是走直線的,走鄭州的話它需要拐一個彎,在一個開封當時是河南省的省會。但是當時的湖廣總督張之洞在承辦這件事情的時候,他覺得開封段的這一段黃河河床面積太寬不好修,如果修到鄭州莽山這個地方,是黃河最狹窄的地方好修,,為了節省經費,所以張之洞決定這個鐵路不從開封經過,就向西挪了七十公里,當時的一個小縣城,叫鄭縣。就是今天河南省的省會鄭州,所以這樣一來京漢鐵路從鄭縣通過,也就是從鄭州經過,而不經過開封,這就給開封帶來了一個大的問題,因為開封的交通不便利,因為他不是京廣鐵路線上的城市,所以開封在1954年把領導河南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重任,交給了鄭州,也就是從這一年河南省的省會從開封遷到了鄭州。
寫河南風景大全(16篇)篇五
修建紅旗渠時,隊長任羊成和除險隊員們腰系繩索,身臨懸崖,撬石除險。身上被大繩勒的青腫,被荊棘刺得生痛,但他們還是頑強作業。一次,任羊成正要撲進倒檐除險,上面掉下一塊小活石,他躲閃不及,一排門牙被砸掉了,他吐掉口中的鮮血,繼續凌空排險。人們稱這種舉動叫“虎口拔牙”,于是,這座山崖就叫虎口崖。蕩氣回腸的紅旗渠是新中國艱苦創業的典范,更是社會主義優越性的集中體現。
好了,游客朋友們,我的講解先告一段落,接下來大家自由活動,我們三小時后在停車場集合。祝大家在本次旅游愉快。謝謝。
寫河南風景大全(16篇)篇六
大象爬山朋友們,過2號洞后走不了多遠,如果向對面的山巒塑去,很容易地就能看到一座竹林狀萬丈峭壁映人眼簾.它便是竹壁峰了。如果大家再細細看來,就不難發現在竹壁峰頂有一頭大象在使勁地向上攀登。你看它昂首闊步,向前努力地伸著脖子,似乎在追逐著山間白云。這就是當地人所說的“大象爬山。俗活說:步移景換。隨著我們的移動,這頭大象突然搖身一變又化作了一只大烏龜。它同先前的大象一樣倔強,昂著頭執著地向山頂爬去:觀看這組生動的喀斯特山體雕塑,令人回味無窮,流連忘返。
天狗鎮山各位游客,看完“大象爬山”,咱們再來看一下“天狗鎮山”。你們看,在對面山巒的頂部橫臥著一條“石狗”,它斗志昂揚,意氣風發。傳說古時候,云臺山里常有猛虎出沒,到處傷人,曾一度中斷了道教宮觀的香火。于是,祖師爺便上天告狀,說來也巧,正逢儒祖孔子、道祖老子、佛祖釋迦牟尼等教祖正在天庭.講經說法,玉帝不便當即問案,瞥了一眼老子笑道:“安危相易,禍福相生。虎饑傷人,下界何處沒有?告信徒多加提防就是了。”孔子脫口而出說:“苛政猛子虎也!”其他教祖也各抒己見,好言相慰,但卻解決不了實際問題。南天門的守門天狗得知此事后,憤憤不平,于是,立馬離開了天門,到下界懲惡揚善,最終制止了猛虎傷人。我們現在看到的這條石狗,便是守衛南天門的天狗的化身。
峭壁太行花各位游客朋友們,如果您恰逢春暖花開的季節來此游覽觀光您一定會在這里的峭壁懸崖之上發現太行花。太行花是一種奇花,屬珍稀瀕危植物,生長在第11號洞旁的“一線天”內,扎根于海拔820米高的峭壁石縫之中。這里,雖然少見陽光,云霧常駐,十分陰冷,生長條件極為惡劣,但它們卻堅韌不拔,生命力頑強。于是,曾有人寫濟這樣贊美它們:“云臺四月太行花,懸崖絕壁點翠霞。不向鬧市爭春色,伴定青山共一家。”
寫河南風景大全(16篇)篇七
子房湖大壩岔路口大家看,這里有兩條岔路:一條是我們剛才所走過的通往泉瀑峽和潭瀑峽的下道;另一條則是由河南省武陟縣通往山西省陵川縣的武陵公路,即上道。云臺山景區的疊彩洞和茱萸峰兩大景點便盤桓于此。下而,就讓我們一同前去一睹它的“芳容”。
南天門朋友們,這里是疊彩洞第l號山洞,人稱“南天門”,過去在門的右上方山頂,曾有一個魁梧的石人,威風凜凜,像唐朝著名大將尉遲敬德的。所以又稱“敬德把門”。大家看,這里東有金山峰直插云霄,西有銀山峰刺破青天,儼然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大山闕.因此,南天門也是歷來兵家必爭之地。
雙駝峰朋友們,再往前走,在這個位置上,我們便可以看到雙駝峰了:看見了嗎?在飄渺的山霧云嵐之中好像有兩只駱駝在向我們信步走來,神態惟妙惟肖。倘若您側耳細聽,仿佛還能聽到有悠揚的馱鈴聲從遠處傳來。此情此景,頗似塞外茫茫的戈壁景象,又恰如海上的海市蜃樓奇觀,令人嘆為觀止。
寫河南風景大全(16篇)篇八
寶泉旅游度假區位于兩省(河南、山西)三縣(輝縣、修武、陵川)交界處的輝縣市西四十公里處薄壁境內峪河出山口。北依太行,南眺黃河,峰奇壁峭,泉盈地靈。故名“寶泉”。薄壁鎮歷史悠久,因為在薄壁鎮有一處山崖,整個崖壁單薄的就像是一堵墻壁,因而這個地方就被人稱作薄壁鎮。
寶泉旅游度假區屬于典型的峽谷生態觀光景區,整個旅游度假區分為大西溝景區和小西溝景區兩大部分,總面積77.6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150米,森林覆蓋率達95%,是國家森林保護區,國家級重點生態公益林和太行獼猴保護區,年平均氣溫10度左右,氣候宜人,空氣清新。景區坐擁高峽平湖、雄奇峽谷、超高瀑群,猶如一幅鬼斧神工的峽谷畫卷,分布著雙龍瀑﹑見龍瀑﹑躍龍瀑﹑飛龍瀑﹑青苔瀑﹑川字瀑﹑疊瀑﹑三連瀑﹑龍浴湖瀑﹑珍珠簾瀑等十大瀑布,號稱豫北最大瀑布群。
景區內高山林立,峽谷萬丈,森林繁茂,水源充沛,澗潭、瀑布、涼亭密布,保留著讓人嘆為觀止的靈山秀水和原始美態。這里集雄、秀、奇、幽于一體,攬山、水、林、洞于一身,專家贊譽“貴在原始,美在天然”,人稱“中原小九寨”。
寶泉風景區是春江集團耗費巨資打造的旅游休閑度假區,整個景區重點突出壯麗的峽谷地貌、山水自然景觀,融入獨特的太行山水文化,未來將發展成為一處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寶泉度假區處在太行山南部大轉彎地帶,太行山的地質地貌表現非常充分和突出,山水生態原始風貌保持較為完整,在當今講生態、講自然、講環保、講科學的社會氛圍下,度假區的生態文化是一大亮點,包括自然生態和人文生態,這一點也是吸引大量游客到來的主要原因。寶泉度假區還有其他諸多文化,如白陘古道文化、紅色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工業文化、農耕文化等,具有很大的市場發展前景。
寶泉旅游度假區的西溝生態旅游區有個寶泉湖。它初建于1973年,寶泉湖最大流域面積538平方公里,湖面呈j字型,三面山岳鼎峙,中央峽谷逶迤,全長14華里,兩岸山勢陡峭,紅色崖壁形如斧削,形成一個巨大的u型大峽谷,山因水的纏繞更加巍峨俊秀,水因山的襯托更加柔美靈動。
寶泉湖建有寶泉蓄能電站。它是一項國家項目工程,總投資42.14億元,20xx年3月開工20xx年投入使用,該項目主要為解決河南電網日益突出的用電峰谷差問題,作為華中電網重要組成部分的河南電網,整個電站工程樞紐建筑包括上水庫、下水庫、輸水系統、地下澗群和開關站等幾部分組成,安裝4臺單機容量為300mw的可逆式水泵水輪機組,總裝機1200mw,年發電量20.10億度,目前承擔河南電力系統削峭填谷,事故備用,調頻等任務。
小西溝景區的第一個核心景點:游龍峽,有兩條游覽路線:一條是走水路,去游龍半島體驗各項水上娛樂設施,比如乘摩托艇體驗刺激,乘畫舫欣賞山水風景等;另外一條就是繼續前行到寶泉谷,天瀑谷,疊翠谷,飛虹谷去游覽。
第二個景點是絕壁天書圖。絕壁天書位于寶泉澗西側,又名益地圖,據文獻記載,瑤母千里迢迢來到中原,特向帝舜贈與“益地圖”,助其治理天下,廣開疆域。傳說瑤母從寶匣中拿出地圖,寶圖展開,金光四射,形成一絕壁天書。傳聞生活在這片太行山中的古人就是受到天書的啟發,便在巍巍太行中利用天然隘道,花費巨資巨勞開鑿出供東西出入之“八陘(從南往北分別是軹關陘、太行陘、白陘、滏口陘、井陘、飛狐陘、蒲陰陘、軍都陘)”之一的“白陘”,打開了寶泉與外界聯通的道路。
其他景點有迎客峰、臥佛嶺、峽灣碼頭、杏樹坪、劉伶醒酒臺、天書石、神龜戲水、祖孫石、桃花坪、蟬廟、七十二磨盤景觀墻、水上拓展區、親子游樂區、桃花奇扇圖、虛懷谷、桃花水徑、龍騰棧橋、情人洞、守望臺、奇石走廊、喜從天降石、接吻石、合歡林、千瀑谷又稱作“財運谷”、聚龍廣場、百磨水徑、明月水徑、翡翠海、金玉臺、招寶石、玉石林、紅石苑、舜書石、猿人峰(天帝巖)、四方石、瑤池、玉溪水徑、躍龍瀑、青云梯、仙人洞、觀瀑亭、白鹿湖、飛龍瀑、獨占鰲頭、清水華蓋、飛虹橋、凌云臺、望云亭、凌風臺等等。
太行精神的由來。太行山歷代為兵家必爭之地,是開展游擊戰爭的天然戰場。抗日戰爭爆發后,一二九師進入太行山后,與太行區地方黨組織結合,發動廣大人民群眾,迅速開展了抗日游擊戰爭的新局面。太行山的游擊隊在各地如雨后春筍般成長起來,太行山的800萬勞苦大眾和廣大人民動員起來,每個城鎮和鄉村都出現了“母親叫兒打東洋,妻子送郎上戰場”的動人事跡。就這樣,一二九師同廣大人民群眾聯合在一起,在封閉落后和經濟基礎薄弱的太行山區堅持抗戰八年,并最終贏得了最后的勝利,而太行精神便在八年抗戰中孕育而成。
時至今日,太行精神已經演變成一種鍥而不舍,艱苦奮斗,追求美好生活的現實精神。自古以來,紅色就是中華民族所特有的民族色彩,紅象征火,代表著一種蒸蒸日上,紅紅火火的美好生活。而大家站在由成百上千塊紅色太行山鋪墊而成的紅石苑上,寓意著腳踏實地,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盼。
寫河南風景大全(16篇)篇九
好,朋友們,我們現在進入了紅石峽景區,它是由于地殼斷裂運動遺留下來的斷裂構造痕跡,看上去是很狹窄的線狀峽谷,這就是“一線天”。我們要沿崖壁棧道進行游覽,所以大家在欣賞景色的同時還要注意安全。
進入紅石峽內,各位是不是感覺比外面要暖和一些呢?大家請看,兩測試懸崖絕壁,四周群山環抱,這樣就使峪內外空氣不易流通,因而造成了峪內獨特的氣候特點,就是冬暖夏涼,全年平均氣溫在10℃左右,因此被稱為“溫盤峪”。
紅石峽全長近1300米,寬有3—10米,峪內溪流清澈見底,溪里面有一些奇形怪狀的石頭,在兩側的丹崖長墻上,有一掛掛珠簾式的泉瀑,競相傾瀉,形成斷崖飛瀑景觀,再加上青苔、野菊花及其他植物的點綴,顯得生機盎然,令人賞心悅目,因此被人們稱為“盆景峽谷”,有中原第一景的美譽。
從紅石峽出來就可以看到子房湖,又叫“平湖”。
子房湖是云臺山景區最大的湖泊水體景觀。因漢代張良(字子房)曾在溝谷西側的山峰上,日夜操練兵馬,幫助劉邦成就大業后隱退至此,因張良字子房而得名。大家看,這子房湖東西寬200米,南北長4000米,湖面積800畝,水深呈階梯狀分布,北淺南深,最深出約100米。兩岸青山對峙,夾一帶綠水。如詩如畫,醉透游人心扉。蒼翠的山,墨綠的水,相依相偎,展現出一幅壯闊波瀾之景。早晨和下午湖面陰一半晴一半,一邊金光閃爍,一邊碧綠透明。
寫河南風景大全(16篇)篇十
“五一”假期老爸和老媽帶我去河南石人山玩。
我們進了山門來到九曲瀑布和黑龍潭,那里的水清澈見底像一個又圓又亮的大鏡子。我把手伸進去摸了摸水,水冰冰涼涼,潭里面有五光十色的石頭,山上有瀑布流下的痕跡,說明九曲瀑布在很久以前就有了,很古老了。我看著飛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感受到了瀑布的美。
走過九曲瀑布和黑龍潭,我們來到險惡的青龍背。青龍背這邊是山,那邊是懸崖峭壁。我扶著攔桿一步一步向前走。我向上面看朦朦的霧把陽光擋的嚴嚴實實,我向下面看,萬丈深淵。我很害怕,擔心會掉下來,我不敢再向下看了。懸在半空的青龍背真險惡,如果不小心掉下去就要粉身碎骨。我站在青龍背的'龍頭上向遠處看,一座高山連著一座高山,真像一條青龍在半空中飛舞。
石人山有很多風景,但我認為青龍背是石人山最好玩的地方,走出山門我們再看石人山,真雄壯啊!
離開石人山,我還是覺得非常舍不得。希望下次有機會的時候,我還能來一次石人山。
寫河南風景大全(16篇)篇十一
龍門石窟鑿于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前后(大約493年),經歷了東魏、西魏、北齊、隋、唐和北宋等朝代,斷續雕刻達400余件,現有窟龕2345個,碑刻題記2800塊,佛塔80座,造像10萬尊,內容除佛像外,涉及建筑、服飾、音樂、書法等,如同包羅萬象的藝術博物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5a級景區,20__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龍門石窟中雕刻最大、藝術最精,最具代表性的當屬唐代開鑿的奉先寺了。那么現在,我帶領大家前往奉先寺參觀。
大家抬頭請看,幾個臺階之上的正是著名的奉先寺,它是唐高宗所建,為政治需要,武則天曾捐2萬貫脂粉錢。歷時三年零九個月于675年竣工。寺內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二力士及二供養人等一鋪十一尊大像。造像布局勻稱,儼然一個佛國朝廷,大家請看,這就是主佛“盧舍那”,它通高17.1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面相豐滿圓潤,方額廣頤,美若彎月,雙目俯視,炯炯有神,您看它略帶微笑,仿佛給人已深深的同情和殷殷的關切。整尊造像,給人一種莊嚴肅穆之感,應是理想化的圣賢形象,我們來仔細端祥它,你有沒有發現無論你站在他面前的那個位置,他都在注視著你呢?石刻的眼睛為什么這么傳神?對了,這正是雕像的畫龍點眼之處,盧舍那的雙目,采用陰刻方法,把眼球雕洞淺凹進去,又保持瞳孔的突出,利用光線反差也就造就出了大佛睿智深邃的目光,配以少垂的佛首,使朝拜者的目光與大佛目光交匯時,畏而不懼,可親可敬。
在盧舍那佛的左側是弟子迦葉,一位飽經風霜的老僧形象;右側阿難,他年輕睿智,整個一帥小伙子,旁邊衣著華麗端莊矜持,二天王嚴肅威武碩壯有力,力士們堅毅勇猛,性格暴躁,以及那無所畏懼傾力承托的地鬼。無不形神兼備,惟妙惟俏,整個布局反映了唐代高超技藝,折射出當時佛教的繁榮和唐朝國力的強大。
寫河南風景大全(16篇)篇十二
7月19日,我媽去河南開會的.同時,我也去了河南旅游。
剛到河南鄭州市,就看到他們的路很寬,沒有寧波的窄,鄭州的綠化也很好,除了能在人行道上開車,很納悶。
夜幕降臨,我和媽媽去鄭州市中心,位于二七廣場。你知道為什么會有“二七”這個詞嗎?原來“二七”代表“二七塔”,“二七塔”是紀念京漢鐵路罷工烈士的塔。
第二天,我們去了洛陽的“龍門石窟”景區,那里有一個萬佛洞,里面有兩萬多尊佛像。這些佛像是古代人經過艱苦努力雕刻而成的,有17尊大佛像。4米高,小佛只有2厘米高。
午飯后,我們去了少林寺。你知道少林寺這個名字的由來嗎?原來“少林”代表的是以前的“少林山”,“廟”是寺廟的意思。合起來就是“少林山一寺”,簡稱“少林寺”。少林寺有一場精彩的武術表演。最精彩的是鐵頭打鐵刀。一個和尚拿來一把鐵刀,另一個和尚使足力氣,用頭猛砸。只砰的一聲,鐵刀變成了碎片。我覺得他真的很好!我真的很佩服他!
我覺得河南真的很有意思!以后想多玩幾次!
寫河南風景大全(16篇)篇十三
河南是中華民族的主要發祥地之一。從中國第一個世襲王朝夏朝建都于河南,至清王朝覆滅的4000余年歷史中,河南處于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地域長達3000年,先后有20多個朝代建都或遷都于此。中國八大古都河南有其四,即九朝古都洛陽、七朝古都開封、殷商古都安陽、商都鄭州。
悠久的歷史給河南留下了大量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河南的地下文物居全國第一位,地上文物居全國第二位,館藏文物占全國的八分之一,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89處。
河南也是我國農業生產基地,20xx年糧食總產量達到2589億斤,今年上半年,河南全省生產總值增長8.2%,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1個百分點。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4.1%、7.6%、10.9%,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全省夏糧總產達613億斤,連續6年實現增長,占全國夏糧總產的四分之一。
河南已成為全國最大的交通樞紐之一。中國兩大鐵路干線京廣和隴海鐵路、兩大高速公路干線京珠和連霍公路都交匯于此。鄭州北站是亞洲最大的鐵路編組站,鄭州東站是全國最大的零擔中轉站,鄭州站是全國最大的客運站之一。河南省內已建成鄭州、洛陽和南陽三個民用機場。20xx年全省高速通車總里程4841公里,位居全國第1位。
寫河南風景大全(16篇)篇十四
各位游客,現在在我們右側出現一條小河叉,由于山勢蜿蜒,溝壑縱橫,形成九曲十八彎,故名“九曲洞”.澗長約1000余米,寬30---50余米,山上有一巨大山石聳立,饒有韻味,它有頭有身,形狀酷似一位老人,當地人稱為“石人仙翁”.個位游客,現在我們向右看,在高山頂峰有四塊巧石南北對望,南邊的一塊像一位老婦人端坐椅子上,北邊的三塊形似三位少年向南下跪,這個景觀就是“三娘教子”.傳說一位叫三娘的婦女,膝下有三個兒子,丈夫張興老實憨厚,一家五口過著清貧的日子。
有一年久旱無雨,收成很不好,張興就想去給人家干活掙些錢聊以糊口。一天他看到一富人家門前貼著告示,張興不知道上邊寫的是些啥,就讓一旁識字的人念給他聽,別人念到“家請幫工,立字為憑,無錢、銀送,無茶、飯供,干滿仨月,一次結清。”張興一聽,就給財主干夠了仨月,當他討要工錢時,財主耍賴不給錢,官司打到縣衙,縣官和財主串通一氣,就把字句的意思全變了,說是當時就說好了干仨月,“無銀錢送,無茶飯供”,不向你討要飯錢就足夠了,原來這是財主玩的文字把戲,欺窮人不通文墨。張興又至懷慶告狀為贏,一氣之下,當即身亡。三娘是個剛烈女子,她決心不論日子怎樣苦,都要讓孩子讀書識字,給窮人爭氣,為屈死的父親爭氣,可是孩子總愛貪玩。一天,三娘把孩子叫到面前令其跪下,給他們講了其父的死因,又給他們講了許多刻苦成材的故事,從此,三兄弟發奮讀書,終成大才。
大泉湖西岸山峰上有一個大豁,人稱圍豁,是古時豫晉要塞,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要。在豁口有一個儒人洞,傳說戰國時,趙將廉頗曾在此設卡,抵御秦兵。唐代汾陽王郭子儀也曾在此屯兵征戰,翻越此隘口,有當年留下的城堡、哨卡、月牙池、屯兵洞等。
寫河南風景大全(16篇)篇十五
“五一”假期爸爸和媽媽帶我去河南石人山玩。
我們進了山門來到九曲瀑布和黑龍潭,那里的水清澈見底像一個又圓又亮的大鏡子。我把手伸進去摸了摸水,水冰冰涼涼,潭里面有五光十色的石頭,山上有瀑布流下的痕跡,說明九曲瀑布在很久以前就有了,很古老了。我看著飛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感受到了瀑布的美。
走過九曲瀑布和黑龍潭,我們來到險惡的青龍背。青龍背這邊是山,那邊是懸崖峭壁。我扶著攔桿一步一步向前走。我向上面看朦朦的霧把陽光擋的.嚴嚴實實,我向下面看,萬丈深淵。我很害怕,擔心會掉下來,我不敢再向下看了。懸在半空的青龍背真險惡,一不小心掉下去就要粉身碎骨。我站在青龍背的龍頭上向遠處看,一座高山連著一座高山,真像一條青龍在半空中飛舞。
石人山有很多風景,但我認為青龍背是石人山最好玩的地方,走出山門我們再看石人山,真雄壯啊!
寫河南風景大全(16篇)篇十六
傳說很久以前,在這山上有一棵石榴神樹,他千年開花,萬年結果,吃了以后可以養顏長生。這個消息傳到皇帝那兒,皇帝便想把石榴弄到宮里。一天他派一個大將來到山上摘石榴,但石榴有神虎看守,眼看著石榴樹上結著一個很大很大的石榴,就是不得接近。他想用箭射落,再偷偷拿走,沒想到這枚石榴太大了,根本拿不動,一下子掉在了山上,化作石榴峰。
這位大將看著立刻就沒有了主意,不敢回宮復命,就到附近的廟里出了家當了和尚。方丈派他專門管敲鐘。一天他出來游山,剛好看見對面山上有一個小尼姑,就動了俗念,整天想著如花似玉的小尼姑,使得寺院清脆悠揚的鐘聲時常間斷。這事不久被老方丈發現了,到南岸尼姑庵說事,相互指責。他們為了表示各自的清白,就把和尚、尼姑趕出佛門境地。老方丈更是一怒之下連懶和尚敲過的鐘也扔出了寺廟。在這山豁口立的那巖石就是懶和尚。時至今,當地還流傳著一句歇后語,說“懶和尚看尼姑----一事無成。”這就是鐘山,山頂上的小包包多像鐘耳。待一會兒我們就可以看見打著花傘的小尼姑了。
這塊巧石叫佛手巖,佛手脈絡紋線清晰,它的奇特在于站在左邊看是右手背,站在右邊看是左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