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不僅要有獨特的創意,還要有準確的表達,讓讀者能夠感受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作文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靈感和啟發。
以風景游記為題材(匯總16篇)篇一
昆明石林這個地方到處是高高低低,神奇壯麗的怪石,一眼望去,就像茂密的森林似的,“石林”這個名字也許就是這樣得來的吧。
在石林的入口處,一塊高大的石頭上寫著“石林”兩個醒目的大字,我想:在這么高大的石頭上刻著這兩個字可真不容易啊!
我和爸爸媽媽隨著人流往前走誰知道越走越慢,,我們好不容易隨著人流靠近了峭壁,抬頭一看,哇,好多人哦,只能一個人一個人的側身通過,怪不得這么慢呢!
來到雙鳥渡石的石頭下,我抬頭向上望去,are兩塊巨石真像兩只逼真的鳥,還嘴對著嘴,好像母鳥在給幼鳥喂食,再過去我們來到象踞石臺下,一只活生生的大蹲在那里,好像在迎接我們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
在小石林,我看到了阿詩瑪的石像,這座石像與我在電影中看到的一模一樣,美麗、善良、純潔的阿詩瑪就屹立在小石林的群峰中。在阿詩瑪的石像前,我也饒有興致的穿著少數民族的衣服,背著帶有鮮花的籮筐,拍了一張彩色的照片。
這個地方的石峰非常多,有的像雄雞,有的像駿馬,有的像展翅的老鷹……。
就要離開這個猶如神話中的仙界的地方了,我真的很舍不得,有機會我還要再來一次。
以風景游記為題材(匯總16篇)篇二
周末的時候,媽媽帶我去“匯仙湖”公園玩,到現在,我還戀戀不忘呢!
一進大門,就看到人山人海,一下映入我眼前的是一座假山,假山很高,有些人在假山前面拍照。我的兩旁還有五顏六色、爭奇斗艷的鮮花,真是美麗極了!
再往前走一走。我的右手邊是荷花池,荷花們亭亭玉立,荷葉下,有些小魚兒還在跟我們捉迷藏呢!
再往左一拐,就到了游樂場。有碰碰車、飛機、太空漫步、旋轉木馬,小朋友們玩得可開心了。有些小朋友們還在草地上放風箏,有些小朋友們把這些風景都畫下來了,有些小朋友們還在想該玩什么好。
再往前走幾里,就來到了引人注目的動物園了。一進去,一些人就圍在那里,我也過去瞧瞧,原來是一只八哥正在學人們說話呢!一個小弟弟說:“你好,八哥。”八哥也學著小弟弟說,真好玩。我一左拐,有兩個籠子,籠子里面分別是美洲獅和老虎,它們憨態可掬,像是很餓。我迫不及待地想去見猴子,我上樓梯,只見人們都圍著圈看猴子,猴王坐在最高處,小猴子特別靈活,人們扔好吃的下去,都是小猴子先去拿,小猴子也很聰明,人們扔下去牛奶,小猴子就拿下吸管,放入洞里,就在喝牛奶。從樓梯下去,又有許多小動物,我繞了回去,就繞到了大門口。
公園真美麗,又有趣,我依依不舍的回家了。
以風景游記為題材(匯總16篇)篇三
五一假期到了,我弟弟他們要出來玩了,我開心極了!
八點多的時候,他們終于到了。爸爸媽媽告許我,要和弟弟他們去外面住賓館,我和弟弟都開心極了。我把禮物給他們之后,就開始收拾去住賓館的“裝備”:有一些衣服、一幅牌、一些我們的玩具和一些需要品。收拾完之后,我們就去睡覺了,準備明天的旅行,我和弟弟因為太興奮了,很晚才睡著。
第二天早上,我們出發去清遠了。一路上,我們看到了許多風景,在休息站的時候我們還吃了豆腐花和玉米,可好吃了!一個小時后,我們終于到了,看到這個酒店,我們想:哇!好豪華啊!進了九點之后,我們發現了一個秘密,那就是電梯一下子從3樓去到5樓了,我們進電梯之后,也沒有4樓。我們就去問媽媽,媽媽說:“這很正常,因為4這個數字不好聽,所以沒有四樓。”我和弟弟恍然大悟。
解決了謎題后,我們就下去游泳了。哇!清涼的水,燦爛的陽光,我們立刻就跳了下去。好舒服啊!游泳真好玩!
這個酒店真好玩!
以風景游記為題材(匯總16篇)篇四
到達龜山公園,走過幾條小徑,來到龜山腳下的觀景臺上,上面矗立著一只大石龜,身后石壁上刻著“靈龜望湖”四個大字。的確,你瞧瞧!這只石龜的樣子,面向湖心,背靠龜山,昂頭擺尾,好像在奮力地劃水前進,真是一只靈動的石龜啊!我看到靈龜的身后有一個亭子,亭里豎著塊《龜山景區碑記》的石碑,它用優美的文字詳細的描述了龜山及其風景。
登山看水。
龜山夕照。
傍晚,站在龜山上看巢湖,煙波浩渺,紅日墜在湖面上,發出萬道霞光,把湖面染成金黃色。看到此景,我不禁感嘆:原來夕陽下的龜山才是龜山風景之最,大自然真美啊!“縱目湖天遠,煙霞一望收。”在龜山腳下的石壁上,就刻著清代詩人劉楨所寫的這一句詩。
從來沒有這么用心地觀賞過家鄉巢湖,原來巢湖這么美麗!也沒有如此細致的去游覽龜山,喜歡靈龜望湖的與眾不同,喜歡登山看水的煙波浩渺,更愛夕陽下的龜山之美。
以風景游記為題材(匯總16篇)篇五
星期五,我們去了第八屆花博會,那天使我難忘。
我們驅車到達花博會現場,今天烈日當空,人山人海,沒過多久我就汗流浹背了,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我們進場了,我們事先分好了八個小組,在老師一聲令下,自由活動開始了。
我是我們組的小組長,我必須得帶好我們組的成員。
我們先來到了科技館,這里人比較少,很適合,一走進入口,就看見許多繭被吊在上面,下面有一棵樹,隨后,我們來到“熱帶雨林”這里全是在沙漠中的植物,首先印入眼簾的是許多大的仙人掌,叫“叢生金琥”,這些仙人掌很威風,仿佛在守衛自己的家園。這里還有許多很長的仙人掌,它們矗立在那里,昂首挺胸,這樣可以讓人更加仔細的觀看。離開“熱帶雨林”我們又來到了室內,這里有個圓柱形的臺子,上面有許多光從上往下流,別人都以為是水呢,我用手摸了摸,只見光從我手指縫里往下流,本來還想看看的,但是張開航走了,我只能依依不舍地離開了。
我們走了一會兒,來到室外,這里有瀑布,水從上面瀉下來,我往旁邊看了看,咦?路人怎么在水里?我走了過去,原來還有一層玻璃,在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水底世界,這里的小魚在快樂的嬉戲著,睡蓮和荷葉浮在水面上,美麗極了!
走進室內,有許多燈泡鑲嵌在一棵書上,遠處看仿佛讓人來到了一個童話世界,近處看,花兒芬芳嬌艷,無不惹人憐愛。這里賣紀念品的有很多,我看了看,太貴了,然后默默地走了。
繼續走,肚子不爭氣地叫了,我到小吃攤看了看,天哪!一根火腿腸5元,太貴了。我只好拿出自己剩下的零食。這時,我們看見張兆康小組的了,他們在草地上休息,我們走了過去,和他們一起溜達,快到集合點時,只見周徽他們一組都買個彩帶在那邊揮啊揮,我在心里竊笑:“他們舞得真‘好看’啊。”我們實在是累的氣喘吁吁了,休息了一會兒,就集合了。
這次去花博會給我一個字“累”但是我很快樂,因為這里的風景讓我回味無窮。
以風景游記為題材(匯總16篇)篇六
清晨,當我吟誦著楊萬里的詩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腦海里不禁浮現出青城公園的那一片荷花。
暑假里的一天,我起了個大早,跟著媽媽游內蒙古的青城公園。一進門,一股清香撲鼻而來,我順著香味往前走,眼前的風景宛如仙境。荷塘像一個碧綠的舞臺,荷葉密密層層,高高低低,亭亭玉立的荷花仙子迎著清風翩翩起舞,遠遠望去,真是美極了!我多么想化作一陣清風,施展輕功,從這綠色舞臺滑過,與荷花仙子嬉戲;多么想像采蓮的小娃撐著小艇,偷采一朵白蓮。
走近池塘,一片片荷葉像一把把碧綠的小傘,調皮的露珠在荷葉上玩滑滑梯。
荷花的顏色有深有淺,粉荷花像美麗的少婦,涂了腮紅,驕傲地站在那兒,好像在說:“看我今天的妝,美吧!”白荷花像純潔的少女,不施粉黛,有一種超凡脫俗的美。
荷花的形態也各不相同,有的熱情大方,把自己完全打開,好讓遠道而來的游客觀賞;有的含苞待放,羞答答地露出半邊臉;有的還是一個尖尖角,引得蜻蜓駐足,這不就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嗎?有的已經凋謝了,露出一個嫩黃的小蓮蓬,但還是在盡力展現自己的美。
微風吹過,偶有一兩片花瓣飄落,落在水面上。一群小魚爭先恐后地游過來,圍著花瓣嬉戲。“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我情不自禁地吟誦起樂府詩《江南》。
青城公園的荷花真是美不勝收,如果你有機會去內蒙古玩,一定要去青城公園賞荷!
以風景游記為題材(匯總16篇)篇七
這暑假我和媽媽去廣州游玩,在那里我們瀏覽了很多風景,去當地也有名的東華寺參觀,那里住了兩天,我們打算去做義工種花生。到了那塊種花生的田里,很多義工和師父都在那里幫忙,我們去了那里,看到了種花生的經過,先要刨土,再撒肥料,再把花生種子擺上去,最后蓋上土,澆水。我們先打算撒肥料,那里的義工告訴我們,要每次只能挖一勺肥料,而且要隔著一個腳印的長度,而且不能撒太緊湊,義工們安排我們撒種子,看看這些義工,他們干得熱火朝天,炎炎夏日帶著斗笠,多么的辛苦啊!農民伯伯也是這樣頂著夏日在田里工作者,多么的辛苦,所以我們要珍惜每一粒大米,每一粒稻谷,在烈日炎炎下,他們有的刨土,有的撒肥料,有的撒花生,個個滿頭大汗,于是,我們也領到了種子,撒起來,那些義工們叮囑我們,要下到肥料的中間,不能撒在肥料上面,要每次只能撒兩到三個。我開始興致勃勃地撒起來,在做的過程中,我遇到了一個比我小四歲的小女孩,叫劉佳琪我跟她成為了好朋友。然后,我過了一會兒,受不了炎炎夏日,準備回去了。正走著呢,一些人抬來一箱鷹嘴桃,分給了我們幾個,我一嘗,好甜呢!真不愧是當地的特產。到了晚上,吃完飯,我和劉佳琪要幫大家洗碗,一共有四個盆,這盆里面裝水,是流水線活,先洗碗再過碗最后一個盆要把里面碗擦干,放在碗柜里。每一個盆前坐兩個人,我和劉佳琪是坐在第二個盆旁,一個人洗完了以后傳到另外一個人手里面再洗一遍依次傳下去,最后擦干。開始了,要知道可有百多個人在吃飯呢,那我們肯定要洗一百多只玩嘍,nono,是每人兩只碗呢,兩百多只碗,洗吧,對了還有筷子呢!這時候洗碗工程開始了,我一個你一個洗,洗得好激烈,不久,更多的人開始洗碗,因為我和劉佳琪的動作特別的快,所以我們的盆里通常沒有碗,而媽媽那組的盆里是堆積如山的碗,好,我們開始得意了,通常把洗好的.四個碗疊在一起送到第三個盆里去,于是,我們經常有很多的時間來聊聊天,劉佳琪的朋友要來挑戰劉佳琪,我也幫著劉佳琪做幫手,最后,我們贏了。這時,我們已經開始腰酸背痛了,碗雖然洗得剩幾個了,但是筷子一大堆。這個時候,我才體會到媽媽每天洗碗是多么的不容易,洗碗工人洗碗有多么的辛苦,以后我要多幫媽媽分擔家務活。一天的勞動結束了,雖然辛苦,但是非常的有意義,在這次勞動中,讓我感到了義工的無私奉獻和為他人付出的精神,快樂無比。我們每個人都要為這個社會做出一點貢獻。
今天我們來到富陽常綠鎮的石梯游玩。
我們先爬上彎彎曲曲的山路,山路又陡又窄,只有一輛汽車可以通行,山路的右邊是小溪,流水潺潺,左邊是懸崖,深不見底,山風吹來,頓時令人神清氣爽。我一鼓作氣往上爬,可惜沒走多久,我就累得彎下了腰。
這時,阿姨發現小溪上有一大塊平整的石頭,說:“我們在這里燒烤吧!”我一瞧,阿姨選的地方真不錯,這里有水玩,真是太好了。我和小妹妹一看溪水淺淺的,清澈見底,跳下去,頓時一陣涼意從腳底傳來,哇,水好涼啊!我們在水里互相潑水。這時一股青煙升起來,妹妹見狀,迅速將水潑了過去,一邊還叫“著火了,快噴水。”結果阿姨大叫一聲,別灑水,可惜遲了,烤箱的炭火滅了。只好重新來了,過了三十來分鐘,一陣陣香氣傳來,原來火腿腸、蝦、小魚都烤好了。一看有吃的,我和妹妹撲上來,接過舅舅遞來的火腿腸,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接著又吃了雞翅、土豆、蝦、玉米、茄子……,美味極了!
吃飽后,我們去爬石梯。石梯修建在半山腰,是一條在陡峭的山壁上開鑿出來的一條水渠,將溪水引過去用于澆灌莊稼。水渠旁是一條僅有50厘米寬的小道,而且不是很平坦。走在石梯上,感覺越來越高,小道邊就是懸崖峭壁,越往前走,落差越大,我的腿也不禁抖了起來,老爸說:“文文,不要看山下,看水渠,慢慢走。”看著這條人工渠,不禁想起以前人們修建水渠,不知經歷了多少苦難,真是一個偉大的工程。
以風景游記為題材(匯總16篇)篇八
麗江有座我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唯一不設防的古城,沒有城墻,卻保存完好。
遠離城市現代的蠅蠅茍茍,一頭闖了進來,因設防而繃緊的心,像皮筋卸了力,一下子松懈了,輕松無比,僅憑這一點,就由不得你不愛上這座小小古城。難怪四十年代曾旅居麗江十年的俄國人顧彼得,在他那本寫得極精致的書《被遺忘的王國》的結尾,仍念念不忘地敘述說:“我有一種感覺,即使到現在,這種旅行尚未結束。我一直夢想找到并且生活在那個重重大山使他與外部世界隔絕的美地方。”
麗江的美不同凡響,充滿著神奇和神秘,就像喜馬拉雅山和橫斷山脈嬌寵的幺女,深藏在大山的襁褓里,異常柔嫩。令人十分驚奇,高原上怎會有江南小鎮呢?麗江有2萬余平方公里,人口106萬,其中少數民族達61萬,占一大半,因自古的開放性和包容性,除漢族外,聚集了納西、彝、僳僳、普米、藏等十余個少數民族。古城坐落在麗江壩子的中部,住的多是納西族人。
古城始建于宋、元,建成后似乎就從沒有變化過,令人詫異地完完整整的保留下來,是個奇跡,因而被國務院列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又名大研鎮,納西人稱“鞏本知”,“鞏本”指倉廩,“知”即集市,自古為倉廩集散之地,貿易盛于明清,古城曾是府衙所在地,明稱大研府,清為大研里,民國后改稱大研鎮。所以1981年納西人宣科重建納西古樂隊時,欣然取名為“麗江中國大研納西古樂會”,典出于此。
漢人似乎在潛意識中根深蒂固地有一種“長城”情結,可長城建成后似乎從未發揮過御敵的預期作用……有城墻的阿房宮燒掉了,有城墻的明王朝也跨掉了,如今除了埋在地下的一些文物,地面上究竟還留下一點什么?可沒有城墻的麗江,卻驚人的“活”了下來。沒建城墻,純屬偶然,據說是因為麗江土司姓木,筑城勢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的緣故。
沒有圍墻,也就沒有城門。古城的入口是一座橋,叫玉龍橋。站在橋頭,仰頭北望,可見北半球最南的大雪山——玉龍雪山。橋下有河,名玉龍河,河水清洌急湍,源于古城北約二里處的黑龍潭。水至玉龍橋,經分流水渠,一分為三,自北向南,分成東、中、西三河,然后再三分而九……細細分去,穿過古城。古城中便隨處都是小橋流水人家,晝夜水聲潺潺,街頭巷尾,足不出戶,如至山林,難怪城中人多壽。古城的西面,緊倚獅子山,古為木氏土司私家林園,山上多古柏,參天數圍,種于明代,樹齡達數百年。山頂有座“萬古樓”,可登臨,可覽古城全貌。
西河順著獅子山山腳流向古城集市的中心——四方街。四方街是塊方場,場邊的河上有橋,一南一北,都是單孔石拱橋,名字怪,一座叫賣雞豌豆橋,另一座叫賣鴨蛋橋。橋下有閘槽,黃昏市散,便用木板閘住西河水,水溢河岸,將街面沖洗干凈,省事省力。城中有不成文的用水俚約,清晨取水以飲,10時后方可洗菜、洗衣,無人監督,卻家家自覺。
步入城中,順著幾百年來被人走馬踩變得斑痕累累,深淺不勻,凹凸不平的石板路,會被自己腳下踩出的樂律和節奏而驚異。路是用當地山中獨有的五花石鋪就,越磨越好看,干干凈凈,人走在上面極舒坦,不累人。街道兩旁是“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均為獨具特色的納西族院落,古樸的家庭氣氛濃厚,戶戶門前掛著“重點保護民宅”的牌子。
古城建成后,也許是因為實在太完美,又無戰爭的災難,一切對于生活在城里的人來說,似乎都無需改變,古城因而就這樣原原本本地保存了下來。而古城的主人卻是女人,女人當家,男人賦閉,女人天生的母性和懷舊,也可能是古城完整地保存下來的內因。
“娶個納西婆勝過十頭騾”,作為一個男人,我不知道這世上還能找到什么比做一個麗江的男人更安逸更幸福的事了。連殺豬這種事都是女人干,我想象不出納西女人還有什么事不能干的。女人出了名的勤勞,從她們的傳統服飾就可看出端倪,長褂百褶圍腰,褂子過膝,寬腰大袖,外加坎肩,披一羊皮披肩,上綴兩大圓布圈,代表太陽和月亮,四周綴七個小圓布圈,是七顆星星。服飾樸素大方,并不花俏,俗稱為“披星戴月”。
女人把能干都干了,男人便像被寵壞了的孩子,雖然一個個儀表堂堂,鼻高嘴闊,高大英俊,熱情豪爽,卻整日里無所事事,養尊處優,溜鳥閑談。很多人閑出了名,玩得高雅,精通音樂和繪畫。畫源于古老的宗教畫,雜夾著東巴象形文字,亦畫亦字,只覺得好,卻又說不出好在哪里,似是而非,看不懂。音樂卻古,曲子古,樂器古,樂師老。保存了諸如“紫微八卦舞曲”、“浪淘沙”、“山坡羊”等唐宋古曲,及道教洞經安魂曲。用的是蘆管、蘇古篤、十面云鑼等能擺進博物館里的古董樂器演奏。樂師多為七八十歲的老藝人,一個個天庭飽滿,長須垂胸,仙風道骨,聲音蒼老清麗。一見,你便不自覺地坐下,一聽,恍若仙樂,可清心明神,所思遠矣。
麗江古城不可久留,僅住一夜,就如回到了雅色雅香的古代。
以風景游記為題材(匯總16篇)篇九
在一個晴朗的星期天,我有機會到壺口瀑布去游覽,是同爸爸一起去的。車出縣城,上了北原,沿管頭山向西,大約行了45公里,就到了黃河岸邊。傳說,這段黃河是大禹治水時用神斧劈成的一道峽谷,這條峽谷就是聞名全國的黃河第二大瀑布——壺口瀑布。
壺口兩邊是巍巍的石頭山,一眼望不到頂。滾滾黃河水,從山上傾瀉而下,激起百丈水柱,水聲震耳欲聾,水珠彌漫,形成大片似煙的霧氣。遠看水霧迷蒙,在陽光的照耀下,還顯出了彎彎的一道鮮艷的彩虹。游人穿行其間,好似騰云駕霧。此段黃河水傾瀉直下,跌進30米深的狹槽中,形成瀑布。因狀似壺口,故名“壺口瀑布”。
上游船只一到壺口瀑布,根本無法航行,只得用人力或機械拉纖拖出水面,沿河東岸(山西一側)拉過狹槽,再進入河中續航。這就是所謂的“旱地行船”。十余年來,始終未變。那天,我們就親眼觀看了一番旱地行船的景象。
一位日本游人以壺口瀑布為背景拍了三卷膠卷后說:“壺口真是名不虛傳呀!ok,到中國不到吉縣的壺口,就等于沒來中國。”是啊!不到長城非好漢,不到黃河心不甘。
黃河奔流千里,自強不息。它充分體現著我們華夏民族的精神。壺口波濤洶涌,氣勢磅礴,更能激起我們炎黃子孫奮發圖強、振興中華的情懷。我們為家鄉的壺口瀑布而驕傲,我們為自己是黃河的子孫而自豪!
[簡評]感謝小作者領我們神游壺口。神斧劈谷的美麗傳說,晴天看煙雨、觀彩虹的美好享受,旱地行船的稀有景象以及騰云駕霧的微妙感覺,真令人目不暇接,心曠神怡。粗一數,全文不過500來字,真佩服小作者的觀察力和簡要、準確地描寫景物的能力。文中,一位外國游客說:“到中國不到吉縣的壺口,就等于沒來中國。”讀罷此文,真想插翅去壺口一游,以不枉做一個中國人。
以風景游記為題材(匯總16篇)篇十
我家住在碧園香樟林小區,我還沒仔細看過它的全貌,今天我就要把小區的一草一木記錄下來。
走進大門,兩邊是保安亭,頭上面還有幾十條被風吹起的五星紅旗,閃閃發亮。再往前走幾步就是一顆擁有近兩百年歷史的大樹,樹干的大小有七八十個成年人擠成一個圈那么大。就算風再大,樹枝也沒有一絲晃動,好像一個莊嚴肅立的兵哥哥,守護著住在后面的我們。
我繼續往前走,看到了兩座石獅,一座是一只大獅子,挺著頭看著天空。另一只用手抓著手上的繡球,石獅栩栩如生。
走到里面深處是羽毛球場和籃球場,每天都會有人來打球或者跳廣場舞,又或者是跑步鍛煉身體。
我走上了頂樓,從上往下看風景,下面的人是那么渺小。對面天臺上的人有的晾衣服,有的收衣服,還有的曬被子。我看著下面四周矮小的風景,像是有一種一覽眾山小的感覺。
走完全程,我感覺之前在我心中非常平凡的一個小小的小區竟如此美麗,我愛我的小區。
以風景游記為題材(匯總16篇)篇十一
這天,陽光明媚,萬里碧空飄著朵朵白云,趁著這個好時機,然后我和爸爸興高采烈的坐上剛剛買來的新轎車,一起去溫嶺錦屏公園玩。
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花壇了,花壇里,桃花盛開的最為鮮艷,像一位婀娜多姿的少女在翩翩起舞,美麗極了。
沿著小路,我們來到了釣魚池。我連忙飛奔過去,往魚池里一看,然后一條條小金魚在水中快活的游來游去,十分自在,有幾個釣魚的人在一心一意的釣魚,只見一個人,將一小塊魚餌放在吊鉤上扔進魚池里,一大群金魚一擁而上,但是碰了一下就跑了。有一條大魚卻吃了下去,那人立刻一提,就被他釣走了。真令人羨慕啊!
最令我開心的就是坐船了。爸爸給我付了錢,我便一頭鉆進了船中,開動引型,然后船便“嗚嗚”的開了起來,我拿著船上的槍,瞄準水上的目標“達達”的打了起來,我一打中,那個東西便噴出水來,美麗極了。最后,時光到了,我只好依依不舍的告別了船。
公園公園真美麗,真好玩,下次我要再來玩。
以風景游記為題材(匯總16篇)篇十二
早有耳聞,麗江歷史悠久,古樸自然,是個神奇而美的歷史文化名古城,因種種原因,身為云南人沒去一睹麗江的芳容,一直是我的一個心結,今年過年后,在堂妹一家的邀約下,我走上麗江的旅途,圓了我的夢。
在前往麗江的之前,我對麗江的了解也只限于別人的文字抑或道聽途說,我曾極盡所能發揮想象,麗江究竟是什么樣子呢?她應該是一位集江南水鄉般飄逸婀娜及高原女子的古樸俊秀的姑娘吧!
從大理出發到麗江,沿途風景美不勝收,阡陌交通,萬物蔥蘢;藍天白云,如影隨形。
車子沿著山邊蜿蜒盤旋的公路繼續前行著,倏然眼前出現了一座拔地而起的巍峨壯觀的雪山,它就是麗江的靈魂——玉龍雪山。遠遠望去整座巍巍納西神山被一層白茫茫的霧氣所籠罩,好像披了一層薄薄的白紗,綿延的雪山銀裝素裹,蒼勁而挺拔。
在一個麗江做生意的老鄉的熱情導游下,我開始了麗江古城的游覽、觀賞。沿街漫步,兩旁店鋪琳瑯滿目、風格迥異,有銀器、有玉石、有木雕、也有版畫,還有披肩圍巾等手工藝品。然面對眼前琳瑯滿目的`商品,我沒有以往逛街的貪婪和留戀,我只是浮光掠影般的一瞥。我想先瀏覽一下這個小城的全貌,我想把麗江之美與小城的風韻盡收眼底,珍藏于心。
走進麗江古城的第一個感覺是驚嘆!沒想到擁擠紛雜的國土上,竟然有這樣一片凈土!古城的水清澈見底,古城的石頭路面泛著青光。古城的建筑集江南水鄉與藏族民居風格于一體。如詩畫般的古鎮,讓我邂逅了陶淵明意念里的莊園。石橋與河水,綠樹與古巷,成就了高原麗江江南般靈秀的意韻。
流連于四方街,舉目雪山,在巍峨之中顯出清秀,在峻峭之中更見超逸,氣勢磅礴,秀麗挺拔,造型玲瓏,皎潔如晶瑩的玉石,在碧藍天幕的映襯下,像一條銀色的矯健玉龍橫臥在山巔,一輛古老的水車在河水中怡然地旋轉著百年前的市井繁華,驟然,利祿功名間的躁動出奇的寧靜。
古城保留了大片明清年代的民居建筑,均為土木結構瓦屋面樓房,多數為三坊一照壁,也有不省四合院,兩間融會了納西、白、漢等民族建筑藝術的精華。民居布局靈活,注重裝飾,精雕細雨刻,門窗多雕飾花鳥圖案,色調濃烈。庭院內喜種花木,擺設盆景,無房不養花。形成了“家家泉水,戶戶垂楊”,“小橋、流水、人家”高原水鄉風貌。
這里街道獨特別致,民居順水而建,風景秀麗怡人。那五花石鋪就的石板路,明清時代的石橋、石牌坊以及土木結構、古色古香的民居瓦房,無不記載著歲月的痕跡與時代的變遷。小橋流水通萬家,石巷瓦舍美如畫,麗江的水清清的,細細的,長長的,如同一條心靈的溪流,潺潺地流進心田。是那么清澈,是那么圣潔,是那么的柔軟。行走在麗江街頭,能看到流水穿室,人居水上的飄逸與浪漫;能看到柔波里水草飄動;能看到金發碧眼的老外來往穿梭,店鋪招牌中文外語并存,不甘寂寞的傳統手工制品林林總總與無孔不入的現代工業品琳瑯滿目的和諧統一;能看到街傍水筑,水依街流,楊柳依依,流水潺潺;能看到夜幕降臨時,小橋流水邊,茶坊、酒吧、餐館燈火通明,游客們在此品茶、飲酒、用餐、聊天,腳步佇留在“那家”咖啡屋前,喜歡“那家”這幾個字,看到它如同感受到如陽光般溫暖的氣息。最初“那家”只是個傳說。據說玉龍雪山終年積雪不化難見陽光,只在每年秋分時分才有一米長的陽光斜照下來,傳說被這那家照到的人就能擁有美的愛情。是啊,真正燦爛終生難忘的愛情會一閃即逝,正如這“那家”彌足珍貴!
走在這與悠悠河水纏繞的小街上,感覺久遠、古典、自然而清新,像是來到了江南。于是想起了戴望舒的《雨巷》,于是想起了一道道悠長而又寂寥的街巷,于是有了小橋流水人家的清爽,于是有了一縷幽遠古老的韻味。長滿苔蘚的屋瓦和臺階,濕潤的青石街,小橋流水,桃紅柳綠,構成了一幅水墨畫,恬淡、寧靜、悠遠。麗江,多么具有詩情畫意。
走至一個寫有東巴文字和的街頭,我看到了千姿百態,裊娜起舞的納西象形文字,將大自然的草木花石,高山湖泊,日月星辰,浮云流水融入納西的東巴文化中,如,“展翅高飛”的納西文字就畫了一只展翅高飛的小鳥,“永相伴”的納西文字就畫了牽手的兩個人在烈日下、在風雨中相伴不分離,每一個字,都能隨想像派生出許多更形象的“字態”,甚至扯一片綠葉就能表達愛情;剪一縷清風就能風花雪月;掬一捧溪水就能洗蕩靈魂……。
我的思緒收斂了翅膀,停落眼前的這條處處彌散著淡淡溫馨氣息的街上,在這里信步,恍若又回到了在喧囂中一度已經疏遠了的、恬靜的心靈家園。曾經有哲人說,人這一生,便是不停地出走,卻又不停地渴望回歸,渴望回到最初那安寧的心靈的家。于是,便有無數人在不同的地方失落,他們從各種地方來,帶著各不相同的塵土,卻在這里的石板窄巷中進行了精神上的回歸。
在老鄉的引領下,我走進了一間名叫“和志剛書齋”的小屋,在這之前,老鄉就跟我簡單的介紹了書屋的主人,何志剛的事跡,和志剛,男,納西族,中國著名口書書法家。11歲時不幸被高壓電擊失去雙臂。他失臂不失志,在逆境中靠頑強拼搏的精神創造著一個生命強者的精彩人生。學生時代失去雙臂后的和志剛沒有向命運屈服,始終保持了自信與堅強的心態,以超乎常人的頑強毅力以口代手寫字,苦練書法,成為國內外著名的口書書法家。
帶著崇敬的心情,我見到了何志剛,從逆境中走出的失臂不失志的真正的強者,我欣賞了他剛勁灑脫的書法作品,并給孩子買了他著的《假如上帝還我一雙手》,請他在書的扉頁上簽名,在震撼之余,真希望女兒看了這本書,能以此為激勵,做一個頑強拼搏的人。
走出書屋,澎湃的心情久久難以平息,和志剛的精神書寫了麗江納西族人民堅強和博大的奮斗精神,也代表了中國人矢志不移的精神,為麗江的歷史文化名城增添了靚麗的色彩,作為一個身體健全的人,有什么理由沉淪呢?面對著寧靜幽美的麗江,我雖然是過客,但我帶走了麗江的美景以及納西人不屈的奮斗精神,我也懂得了珍惜,將一切美好的東西珍藏心間,無論行至何處,即使年華老去,也要唱吟過往。
麗江的美,是古樸中透著華麗,淡雅中露著莊嚴,讓你不能不驚嘆納西民族的勤勞智慧,不能不欽佩身背籮筐的納西族婦女為弘揚民族文化付出的辛勤汗水,我留戀麗江的雪山,麗江的水,麗江的獨特,麗江的燦爛文化,思緒總在古樸自然、幽雅寧靜的古城中流連忘返,似乎我的夢還在麗江,我依然不愿醒來,清秀嫵媚的麗江為什么讓我如此纏綿?那幽長潔凈的青石板路,那綿長清澈的河水,屬于麗江,納西古樂、東巴文字、酒吧文化,屬于麗江,這其中無不折射著淳樸與寬容的內涵,正如深植于此的正統儒學文化,在這邊遠之地得到完整的傳承,這或許才是真正的麗江韻味吧。
以風景游記為題材(匯總16篇)篇十三
張家界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因為早在三年級時,我就學了一篇課文《迷人的張家界》,而今天,爸爸媽媽為了滿足我的心愿,帶著我和哥哥一起來到了張家界的天子山。
我們來到山下,周圍群山環繞。向上看,一座座的山,有的像是一把從地下插出來的寶劍,有的像是一棵拔地而起的大樹,還有的像是一幢高高的大樓……高聳入云,真是有趣極了。
我們要上山了,站在百龍天梯上,看著云霧繚繞的群山一點點的被我們踩在了腳下,看著“寶劍”變成了“竹筍”,“大樹”變成了“小苗”。我感到了心里十分的舒暢,仿佛把一切的困難都踩在了腳下。
終于到山頂了,山上綠樹成陰,游人如織,鳥兒們在樹上歡快的唱著歌,組成了一個小樂團。我們一邊聽著導游講解,一邊向前走,突然,眼尖的我發現了電影《阿凡達》里的懸浮山——哈利路亞山。原來根本沒有什么懸浮山,只是利用了電腦技術,做出了奇妙的圖像。
要下山了,我們向四處看去,雖然不在山頂,但處處都是風景。有猿人看月、雄雞回頭、采藥老人,迎賓壽星……真是十里畫廊。這雖然不像在山頂看時那么夢幻,不過也別有一番風格呢!
張家界的山,千奇百怪,形態各異,山圍著霧,霧繞著山,仿佛置身仙境。張家界的山,危峰兀立,挺拔秀麗,奇花異草,讓我心曠神怡,無法忘懷。
以風景游記為題材(匯總16篇)篇十四
日月如梭,白駒過隙。童年已經漸漸的離我遠去,而我們也越來越思念童年。因為童年就像一部流轉飛快的電視劇,我就是電視劇里的男主角;童年是一個五顏六色的萬花筒,每一次都會有不同的顏色;童年是一顆顆怪味糖,里面包含了酸、甜、苦、辣。我覺得我的童年很精彩,特別是去春游、秋游時的記憶更精彩。
我還清清楚楚的記得那是暑假,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游玩。在去的那一天,我們都匆匆忙忙的做了準備。爸爸是去電腦上查尋景點的。媽媽燒了一頓豐盛的早餐,我就是幫助爸爸選景點的,過了一會兒,我們終于選好了一個好景點—海底城。
我們在去海底城的路上,看到的到處都是高樓大廈,豪車貴車,看的我眼花繚亂。竟然不知不覺的睡著了。醒來的時候一個海底城已經映入了我的眼簾。這個海底城是一個巨大的游船,我想海族館就應該在這里面吧,剛進去我就驚訝了。這里面和外面簡直是判若兩處。在里面,生活著許許多多國家的珍稀動物。如:白豚、揚子鱷、還有我一直夢寐以求想看到的中華鱘。它的身子,約有兩米長,還有堅固耐用的鱗片,都是白色的。離開了他們我又來到與鯊共舞的水族館。里面,有一個哥哥在鯊魚旁邊,撫摸鯊魚,親吻鯊魚。時間過的很快,我們只好依依不舍的告別這里,繼續向前走去。
接著我們又來到了北極熊館。在這里,有一只北極熊正焦躁不安的踱來踱去,好像正在想著逃出去的辦法。我很同情那只北極熊,因為它失去了自由,被困在這潔白的大牢里。
在北極熊館旁邊,就是海底隧道。那里鯊魚和海龜時不時從我們頭上游過。老是讓我們擔驚受怕。還有許多許多五顏六色的水母正在吃食。到處都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情景。
游玩的時間總是過得那么快,一轉眼就到了晚上,我們只能依依不舍的告別這美麗而神奇的地方。
以風景游記為題材(匯總16篇)篇十五
我早就聽說山西省五臺山是個有名的佛教圣地。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這不放了假我和爸爸媽媽來游玩了。
我們來到了五臺山,只見群山起伏,云霧迷蒙。我們被群山包圍著,等我們上了山,云被我們踩在腳下,給人一種騰云駕霧的感覺,在這仿佛仙境一般。
后來我們來到了太螺頂,進去拜了拜五爺,五爺就是龍王的五太子,傳說:“拜拜五爺可以保佑家人平平安安,五谷豐登。”所以進香的中外游客比較多。在那我們看見對面雪山上有一座廟,于是我們商量明天去哪上面。晚上,我們吃的是山西省最有名的特產“臺蘑”。聽說臺蘑營養豐富,吃了有益健康。我一下子吃了兩大碗!
第二天,誰知下起了鵝毛大雪,因為山道比較滑,所以沒有去雪山,我很遺憾。不過我們去了文化寺,有一個和尚給我們誦經,還讓我點了一盞智慧燈,保佑我學習越來越好。之后,我們來到了文化區,因為文物見光容易損壞,所以這間房子沒有安窗戶,全都是封閉的。我們進去看了許多文物,有開心佛、濟公、佛祖等。不過我最喜歡的是開心佛,開心佛是躺著的,一般躺著的佛比較少見,開心佛肚皮上還有一個小佛,這表示心中有佛,告訴人們面對人生要笑口常開。由于時間關系,有很多地方我沒有游覽,我感到特別遺憾。
這兩天我看到了五臺山的美景,又了解到了有關五臺山的佛教文化,我玩的很開心,有機會我一定還來五臺山游玩!
以風景游記為題材(匯總16篇)篇十六
山西,我美麗的故鄉;山西,我摯愛的家園。在這塊山環水繞,土地肥沃,人杰地靈,景色奇特的土地上,英雄的三晉兒女,承載著社會歷史的重負,帶著對生活的美好期盼和向往,迎著歲月的風煙,艱難的從古走到今,又從今整裝出發,以前所未有的豪邁激情走向更加輝煌的未來。
有人說:三十年歷史看深圳,一百年歷史看上海,三百年歷史看北京,三千年歷史看陜西,五千年歷史看山西。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山西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大省。山西鄉土教材上這樣寫道:“山西現有世界文化遺產、國家級及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00余處,古建筑、古石窟、古壁畫和古彩塑等登記在冊的地面文物有3萬多處,僅遼、宋以前的木構建筑就有106處,占全國同類建筑的72%,因此,山西有“中國古代藝術寶庫”和“中國古代建筑博物館”之美稱。”
由王云飛,王進,赫衛平主編的《回望家園》這本書里。生動的概括了山西在中華五千年發展中的歷史地位:“在50的歷史長河中,山西曾經是唐堯故地、戰國重鎮、北朝霸府、大唐北都、中原北門、汗國強藩、九邊重鎮、晉商故里、民國雄邦。人文三晉在天下之脊太行山的深處,在九塞之首雁門關的腳下,在黃河母親的懷抱中,在三晉高原的腹地,一方熾熱的土地孕育了數不清的風流人物,一代代杰出的人才創造了彪炳青史的文化。”山西為中華文明的發展所做的歷史貢獻已載史冊,萬古流傳。
山西自古以來就是開創根據地的好地方。很多人在這里,建功立業,擁有了天下,創造了歷史的輝煌。山西北有萬里長城,把內蒙隔在了塞外,南有中條山,王屋山把山西和河南分在了兩邊。西有滾滾黃河自成天塹,東有巍巍太行可當屏障。山西境內河流縱橫,群峰奇秀,山川壯麗,土地肥沃,四季分明,氣候溫和,物產豐富。具有古、奇、珍、險的特色。山西外有高山大河的護衛,內有奇山峻嶺,易守難功,自古以來被當作兵家必爭之地,當作了政治和軍事發展的好根據地。難怪歷史上把山西叫做:“表里山河”。歷史上,遠古三帝,堯、舜、禹均在山西南部建都,為“堯都平陽(今臨汾市)”、“舜都蒲坂(今永濟市)”、“禹都安邑(今夏縣)”。
夏禹,從這里出發,以天下為己任,率領百姓治理水患,發展生產,更是受到高度的贊揚。“夏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流傳了幾千年。成了人們茶余飯后的美談,教子育才的勵志教材。由于堯、舜、禹治理有方,當時的社會獲得很大的發展,呈現出一片安寧、祥和的太平景象,“天下大和,百姓無事”,他們也因此被后人尊奉為圣賢人物。春秋時期,晉文公重耳在山西這塊土地上,勵精圖治,帶領百姓發展生產,訓練軍隊,最終成了春秋五霸之一。威震天下,傳名后世。北魏時,大同(當時稱平城)曾作為北魏的都城名重一時。隋朝末年,李淵父子起兵晉陽(今太原市),繼而奪取長安,建立唐朝,后把太原定為大唐帝國的北都。“元末明初,中原連年戰亂,災荒頻繁,而山西尤其是晉南一帶,經濟繁榮,人口稠密,成為明初向外移民的主要地區。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內,山西曾向外移民十幾次。洪洞縣大槐樹是當時一個主要移民站。全國不少地方流傳有“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