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寫景抒情篇一
轉眼間暑假已經過了一半,這時也正趕上三伏天,是盛夏。夏天,如果細細的品讀,認真的品味,也別有一番風味。
夏天來了,春天悄然離去。太陽也散發出了它的光和熱,曬得大地滾燙滾燙的。樹上的知了都在叫著“好熱好熱”,在晚上,人們都耐不住家里一浪一浪撲來的炎熱,紛紛跑出來,在樓下找個地方坐下來,老爺爺老奶奶們拿著大蒲扇扇著風,和其他下來乘涼的人們歡快的聊著,小孩子們一個個你追我趕,玩的不亦樂乎和大人們的談笑混在一起,組成了一曲夏夜乘涼曲。
夏天的花草最旺盛,頂著烈日,卻生長的很茂盛,到處都是花花草草,綠樹成蔭,郁郁蔥蔥。花團錦簇,放眼望去,一片花的世界,樹的海洋。
夏天的雨就像孫猴子的臉--說變就變,剛才還晴空萬里,烈日當頭,不一會兒天空便成了黑壓壓的一大片,就像黑了天一樣,突然下起了雨來。先是幾滴,就像牛毛一樣,猛的下大了起來,豆大的雨點噼里啪啦的砸下來,弄得行人們不知所措,或急急忙忙的往家跑,或找地方躲雨,等下小了再回家。看似是大雨,可不一會又出來了太陽,正和往常一樣火辣辣的烤著大地,夏天的雨就是這樣,來的猛,來得急,來的大,可沒下多大就不下了。
夏天是五彩繽紛的,是情趣盎然的,夏天里的每一片風景都是如此的獨具魅力,生動富有情趣,也讓人捉摸不透,讓人不由自主地的喜歡上他!
寫景抒情篇二
我愛“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艷麗,我愛“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的壯闊。但我更愛的是“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因為這是一幅美麗的江南水鄉畫作,也是一卷江南水鄉的私語。
是的,每個地方都有它獨特的魂力以及它的風土人情,但烏鎮這個水鄉卻令我久久難忘。
那是一個迷人的水鄉,用美麗的景色書寫著烏鎮這個地方的私語。匆匆到達烏鎮已是傍晚,夕陽西下的烏鎮分外宜人。放眼望去是蓊郁的,老梧桐下坐著歇息的游人。摸著它盤虬臥龍的樹干,聆聽著它沙沙的耳語,透過它的葉隙看那斑斑點點散落在地的夕陽,別有一番蘊味。水上,輕舟在慢慢地向前駛著,船槳在水面上“畫”出了一個個水波,好似一幅美麗的水鄉畫作。
那是一個快樂的水鄉,用豐富的活動書寫著烏鎮這個地方的私語。夜幕悄悄降臨,若你此時行走在小巷中,你一定會發現,許多人拿著水木椅在快步行走。其實他們是去看露天電影,伴著星星,伴著月亮應該別有一番特色吧!瞧!那水中藥鋪門口的梧桐樹下,老爺爺、老奶奶們圍坐在那里拉家常,喝菊花茶。伴著聲聲的蟬鳴,笑聲回蕩在水鄉的上空。
那是一個純樸的水鄉,用人們的勤勞書寫著烏鎮這個地方的私語。天邊剛剛泛起的絲絲的光茫,推開窗,印入眼簾的是烏鎮人忙碌的身影。樓下的老奶奶早已蒸好熱騰騰的包子,待待早起的客人。木工鋪的老伯正賣力地磨著一塊木塊,眼前放著差不多完成的洗臉盆,木屑散落在老伯的四周。
烏鎮的特色并不止這些,烏鎮的私語更不止這些。有空的話到那兒玩一玩,看一看“古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聆聽一下烏鎮這個水鄉充滿魅力的聲音。
寫景抒情篇三
秋姑娘,你在夏姐姐休息時,靜悄悄地接了它的班,不聞不問地來到了我們的人類世界。
秋姑娘,你在果樹還在熟睡時,把秋帶到它們身上,讓它們能鮮果飄香,讓我們能豐收。
秋姑娘,你來的時候還帶來一盒五彩的顏料,用它開啟了通往秋天的必經之路。
瞧,那邊的楓樹就被涂上了火紅火紅的顏色,漫山遍野就數它最引人注目。從遠處看,就像一團團燃燒的火燒在樹上。看這邊,農民伯伯把眼睛瞇得不留一點兒縫隙,眼睛和眉毛一樣彎得像月牙。這是為什么?因為豐收季節,農民伯伯可以收獲啦!他們積累了一年的汗水和心血,都完好無損地保留在泥土里。果樹上,一個個紅蘋果、紅柿子爭先恐后地結果,熟透得猶如一個個小燈籠吊在枝葉茂繁的樹上。那邊,晶瑩的紫葡萄像閃亮的紫寶石掛在樹枝上。而青綠的葡萄則帶著酸甜被人們摘下。
噢,有著陣陣涼意的秋風不見了,寒冷的北風呼呼地吹著。秋姑娘,你也要休息了嗎?我還沒有看夠這美麗的景色呢。秋姑娘,我們約定了,下一年秋天一定再見。
秋姑娘,你慢慢睡吧,睡到秋天,你才有精神來和我一起玩耍。
寫景抒情篇四
金雞山,坐落在子洲縣城南,在大理河的南岸邊。
走至蘇渠大橋時,打消了去濱河公園的念頭,想去爬一趟金雞山,雖然時間已近九點。
我沒有走臺階,右拐步入右側的坡路。膝蓋不舒服,也給自己省點力。
路徑左拐時,拐角處的那塊大石頭,掩映在一棵松樹枝間,艾克奇書寫的“雙湖峪鎮三個百樹工程基地”蒼勁有力,紅色的油漆已顯斑駁。略有點喘息,來到了那個小廣場。左邊一塊大石矗立在邊上,上書艾克奇的三字“金雞山”;右邊一座涼亭,曾經斑駁的六根廊柱又被漆得紅色十足,頂部的顏色已經退去,日照風吹雨淋淡了許多,檐下一塊匾額“瓊林亭”三個金字,間隔迎數千游客憩息于此。一塊200平米左右的空地在左側,曾經有十二生肖石雕分兩排擺放在這里的,前幾年被移去了佛殿堂。
拾階而上,來到了一個較為寬大點的平臺處,在新廣場沒有開放之前,這兒是跳廣場舞的一個熱點,每到夜幕降臨時,隨著音樂的旋律,幾數十的女人,就在這擺腰揚手,場面還可謂壯觀二字。后來就慢慢的沒人去那了。
在這塊平臺的靠山處,是榆林市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一排數十個平方的上方金色鏤空大字“緬懷革命先輩弘揚延安精神”,在陽光的反射下清晰透亮。最靠左邊的一大間是馬文瑞生平事跡圖片展覽室,14年之前這兒就裝備好了,可我卻還沒有機會進去參觀過,這兒沒有人看管,門上始終是鎖子掛著一把。試著從門縫里瞅一眼,可是縫隙太窄什么也看不到。
我沒有選擇右邊的陡坡,而是走了左邊的臺階。這邊的景色春意盎然,一棵棵的杏樹都在盡情的綻放,一株株的松柏蒼翠欲滴,一樹樹的葉芽在枝頭含苞待吐,一片片青草在荒草間爭相破土而出,……選景,拍照,我好像忙得不亦樂乎。仰望,杏樹的花海;俯瞰,杏樹的花海。一簇簇,一堆堆,點綴在山坡、路邊、溝壑之間,它們的粉白,和松柏的翠綠,還有黃土高原本色的荒涼,相互映襯起來,構成了一幅完美的高原風情畫幅。
穿過山脊耀眼的紅廊,笨拙的假山和它邊上的水池映入眼簾,我特意拍了一張假山的照片,不是喜歡,而是為了這一篇書文的配圖。
上得山頂,眼界馬上就開闊了。滿頭的汗水在微微的春風中,帶走絲絲涼意,一陣陣清爽襲上心頭。繞頂一圈,飽覽四周的山色,正所謂山花爛漫。頂部平臺上半圓形的廊架,在太陽光的撫慰下溫柔如水,那一襲淡淡的黃色投射在地上一個弧度,留下一段灰暗的影子,靜靜地被春風吹著。
沿著背面的臺階而下,來到曾經屹立金雞的山頭。在這里可以鳥瞰子洲縣城全貌,從西至東,高層低層的一棟棟樓房,錯落有致,展現了子洲景貌的變換。看著那一突兀的臺子,自金雞被風刮到之后,拖走再沒有重新安放。不由得讓人想起那一句詩來:金雞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時光不早了,踏著一級級臺階下來,回家。
回望,山巒峭立,春意無限。
忽然的心情,被成績所打亂,草草了結完事。
寫景抒情篇五
那是我在春雨中收到的萬紫千紅的禮物,到了朔冬之時卻被風刀霜劍摧殘得不成樣子。
南方的冬季幾乎不見雪落,那么冬雨便替代了這一切——沒有雪的輕柔,匆忙而凌厲地呼嘯而過,有了寒風的撐腰,更加肆無忌憚地用“冬”的氣息侵蝕大地,如同一根根剛從寒冰深處取出的鋼針。 至少我是不會再相信地理課本上對此地冬季“溫和少雨”的描述了,誰叫這場來勢洶洶的雨只帶來了蝕骨的涼且依舊沒有要歸去的跡象呢? 于是我在這陰郁的冬雨中寄情于一份久違的溫和,不由得放慢了腳步。
我回顧這雨絲的深處,總覺得有什么東西在靜靜地等著我,就像這場預謀好的冬雨一樣。可是在我回頭的時候,才發現了四周早已空無一人的街,石板磚上冒出一陣陣看不見的冷流,那是被雨激發出來的吧。我依然走得很慢,就像被冷冽的空氣凝固一樣,膠著在雨中。但這種狀態很適合讓人平靜下來,將身體溶解在冬雨中。消散于寒冷的冬,也許可以把所有做過的、未做的、接下來要做的事情拋到一邊,發個長達幾小時的呆——啊,誰叫我們都被冬雨膠著了呢? 說不清楚到底是什么令我耿耿于懷,焦躁不安,幸虧我沒有停下,否則就將被永恒地冰封了吧。在我回家之前,雨一直在下,那是屬于冬天的悲哀凝重的節奏,名為霜之哀傷。
我忍受它的侵蝕,默默傾聽它消極的節奏。然而我雖身處黑暗,看不到它的形狀色態,就像我此刻被凍得發疼的右手,看不見它到底怎么了,可是對于自己的手,我尚且可以猜測它被凍紅的樣子,而這場看似無止境的冬雨,我卻無論如何也想不起它本來的面目,更難以描摹它的形狀。這令人煩憂的冬雨啊,誰叫你不下在一片煙青色的天空下,那一定會如霧晶石一樣柔和。 我想起來了,在一場同樣凜冽的冬雨中,我身處在燈火通明的馬路上,泥濘的道路使得車輛堵得水泄不通,車燈刺眼的光實在礙事。然而卻有人對我說:“多虧了他們,我可以看見雨的顏色了。”當然,在光的折射下,雨滴漂浮猶如一個個動著的生命,它們才是冬日里的主角,偌大的世界成了冬雨的舞臺。
雨傘早已無濟于事,我的衣服還是濕了一片,恐怕這漫漫長夜中,雨還是不會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