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是一種良好的學習資源,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和經驗。小編精心挑選了這些范文范本,希望能夠對大家的寫作有所幫助。
帶有兔的成語個的含義范文(16篇)篇一
“曠日持久”這則成語的曠是耽誤,荒廢。空廢時日,拖延很久。
這個成語來源于《戰國策.趙策四》,今得強趙之兵以杜燕將,曠日持久,數歲,令士大夫余子之力,盡于溝壘。
戰國時期,有個名叫榮口(口為上分下蟲,音fen)的人,被燕國封為高陽君,并派他為統帥,帶領軍隊攻打趙國(今河北南部、山西北部一帶)。榮fen很會打仗,趙王得到消息后,非常害怕,立即召集大臣商議對策。國相趙勝想出一個辦法,說道:“齊國的名將田單,善勇多謀。我國割三座城池送給齊國,以此作條件,請田單來幫助我們帶領趙軍作戰,一定可以取得勝利。”
但大將趙奢不同意這么做,他說:“難道我們趙國就沒有大將領兵了嗎?仗還沒有打,就先要割三座城池給齊國,那怎么行啊!我對燕軍的情況很熟悉,為什么不派我領兵抵抗呢?”
趙奢還進一步分析道:“第一,即使田單肯來指揮趙軍,我國也不可能一定取勝,也可能敵不過榮fen,那就是白請他來了;第二,如果田單確實有本領,但他未必肯為我國出力,因為我國強大起來,對他們齊國稱霸不是很不利嗎?因此,他不可能會為我國的.利益而認真地對付燕軍。”
接著,趙奢又說:“田單要是來了他一定會把我們趙國的軍隊拖在戰場上,‘曠日持久’,荒廢時間。這樣長久地拖下去,幾年之后,會把我國的人力、財力、物力消耗掉。后果不堪設想!”但是,趙孝成王和國相趙勝還是沒有聽趙奢的意見,仍然割讓三城,聘請齊國的田單來當趙軍的統帥。結果,不出所料,趙國投入了一場得不償失的消耗戰,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只奪取了燕國一個小城,卻沒有獲得理想的勝利。
帶有兔的成語個的含義范文(16篇)篇二
2、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先秦·佚名《荊軻歌/渡易水歌》。
3、興逐亂紅穿柳巷,困臨流水坐苔磯。——宋·程顥《郊行即事》。
4、晨昏滾滾水東流,今古悠悠日西墜。——明·錢福《明日歌》。
5、亂點碎紅山杏發,平鋪新綠水蘋生。——唐·白居易《南湖早春》。
6、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唐·李白《將進酒·君不見》。
7、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宋·歐陽修《踏莎行·候館梅殘》。
8、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家。——唐·杜牧《秋夕》。
9、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臨洞庭》。
10、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宋·朱熹《活水亭觀書有感二首·其二》。
12、古人云此水,一歃懷千金。——魏晉·吳隱之《酌貪泉》。
13、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唐·白居易《琵琶行/琵琶引》。
14、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15、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宋·雷震《村晚》。
16、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宋·楊萬里《小池》。
17、水晶簾不下,云母屏開,冷浸佳人淡脂粉。——宋·晁補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18、長堤春水綠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唐·王之渙《宴詞》。
19、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20、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唐·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21、萬里橋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滄浪。——唐·杜甫《狂夫》。
22、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唐·杜甫《登岳陽樓》。
23、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唐·李商隱《霜月》。
24、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唐·白居易《暮江吟》。
25、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唐·張志和《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
26、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木凋。——唐·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
27、欲為萬里贈,杳杳山水隔。——唐·柳宗元《早梅》。
28、秋浦田舍翁,采魚水中宿。——唐·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29、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唐·李白《望天門山》。
30、試上超然臺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宋·蘇軾《望江南·超然臺作》。
31、世事漫隨流水,算來一夢浮生。——五代·李煜《烏夜啼·昨夜風兼雨》。
32、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沁園春·長沙》。
34、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唐·李白《山中問答》。
35、故人何在,煙水茫茫。——宋·柳永《玉蝴蝶·望處雨收云斷》。
36、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唐·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37、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鳥鳴。——唐·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尋/晚春》。
38、秋水橫邊簇遠山,相對盈盈里。——宋·吳潛《卜算子·苕_水能清》。
39、吹之于水,魚不能游。——唐·牛殳《琵琶行》。
40、秋風起兮木葉飛,吳江水兮鱸正肥。——魏晉·張翰《思吳江歌》。
41、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唐·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
42、上有青冥之長天,下有淥水之波瀾。——唐·李白《長相思·其一》。
43、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宋·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二首》。
44、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漢·佚名《迢迢牽牛星》。
45、淥水凈素月,月明白鷺飛。——唐·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46、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宋·朱熹《春日》。
47、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唐·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48、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宋·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49、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唐·白居易《琵琶行/琵琶引》。
50、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鄉歌。——唐·劉禹錫《竹枝詞二首·其二》。
51、朝吾將濟于白水兮,登閬風而紲馬。——先秦·屈原《離騷》。
52、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唐·白居易《長恨歌》。
53、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唐·李賀《雁門太守行》。
54、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宋·周邦彥《蘇幕遮·燎沉香》。
55、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宋·周邦彥《蘭陵王·柳》。
56、今日斗酒會,明旦溝水頭。——漢·卓文君《白頭吟》。
57、移舟水濺差差綠,倚檻風搖柄柄香。——唐·鄭谷《蓮葉》。
58、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唐·劉禹錫《竹枝詞二首·其一》。
59、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漢·佚名《飲馬長城窟行》。
60、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無心水自閑。——唐·白居易《白云泉》。
61、未必柳條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長。——宋·楊萬里《新柳》。
62、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宋·秦觀《鵲橋仙·纖云弄巧》。
63、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唐·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
64、長風蕭蕭渡水來,歸雁連連映天沒。——隋·盧思道《從軍行》。
65、山邊幽谷水邊村,曾被疏花斷客魂。——宋·張嵲《墨梅》。
66、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唐·杜甫《飲中八仙歌》。
67、兔苑詞才去不還,蘭亭水石空明月。——唐·陳陶《將進酒·金尊莫倚青春健》。
68、清香聞曉蓮,水國雨馀天。——唐·鄭谷《中秋》。
69、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宋·蘇軾《蝶戀花·春景》。
70、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唐·杜甫《客至》。
71、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陸游《游山西村》。
72、河水洋洋,北流活活。——先秦·佚名《碩人》。
73、雨過橫塘水滿堤,亂山高下路東西。——宋·曾鞏《城南》。
74、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宋·李之儀《卜算子·我住長江頭》。
75、稻根科斗行如塊,田水今年一尺寬。——宋·范成大《夏日田園雜興》。
76、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唐·許渾《謝亭送別》。
77、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宋·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78、連山變幽晦,綠水函晏溫。——唐·柳宗元《飲酒》。
79、水晶宮里,一聲吹斷橫笛。——宋·蘇軾《念奴嬌·中秋》。
80、水風輕,蘋花漸老,月露冷、梧葉飄黃。——宋·柳永《玉蝴蝶·望處雨收云斷》。
81、借問江潮與海水,何似君情與妾心。——唐·白居易《浪淘沙·借問江潮與海水》。
82、水深波浪闊,無使皎龍得。——唐·杜甫《夢李白二首·其一》。
83、離多最是,東西流水,終解兩相逢。——宋·晏幾道《少年游·離多最是》。
84、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唐·李白《金陵酒肆留別》。
85、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李之儀《卜算子·我住長江頭》。
86、水宿煙雨寒,洞庭霜落微。——王昌齡《太湖秋夕》。
87、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88、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李清照《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89、世事漫隨流水,算來一夢浮生。——李煜《烏夜啼·昨夜風兼雨》。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帶有兔的成語個的含義范文(16篇)篇三
三十六計中的聲東擊西在現實生活中被提及的頻率非常高,它以假動作欺敵,掩護主力在第一時間擊其要害。聲言出東,其實擊西。聲東擊西之計,雖然早已被歷代軍事家熟知,所以使用時必須充分估計敵方情況。方法雖是一個,但可變化無窮。
【詞語解釋】指造成要攻打東邊的聲勢,實際上卻攻打西邊。是使對方產生錯覺以出奇制勝的一種戰術。
【引證解釋】。
1.表面上聲言攻打東面,其實是攻打西面。軍事上使敵人產生錯覺的一聲東擊西種戰術。語出《通典·兵六》:“聲言擊東,其實擊西。”宋張綱《乞修戰船札子》:“況虜情難測,左實右偽,聲東擊西。”《水滸傳》第十八回:“這雷橫亦有心要救晁蓋,以此爭先要來打后門;卻被朱仝說開了,只得去打他前門,故意這等大驚小怪,聲東擊西,要催逼晁蓋走了。”袁廟等《辛亥革命徵信錄》:“是夜革黨擬於十二句鐘,由漢口起事,聲東擊西,使武昌不暇籌備。”毛澤東《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第四章:“經常要采取巧妙的'方法,去欺騙、引誘和迷惑敵人,例如聲東擊西,忽南忽北,即打即離,夜間行動等。”
2.形容動作、說話、行文等變化莫測。清李漁《玉搔頭·講武》:“一任他聲東擊西,藏頭露尾,俺自有應八面的雄捍蔽。”孫犁《澹定集·讀作品記》:“他的語言,采取了長段排比,上下駢偶,新舊詞匯并用,有時寓莊于諧,有時寓諧于莊,聲東擊西,真假相伴,抑揚頓挫,變化無窮的手法。”
《淮南子·兵略訓》:“故用兵之道,示之以柔而迎之以剛,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強,為之以歙而應之以張,將欲西而示之以東,……”
唐·杜佑《通典·兵六》說:“聲言擊東,其實擊西。”
元·脫脫等《宋史·高敏傳》:“兵家之事,聲東擊西。”
帶有兔的成語個的含義范文(16篇)篇四
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蛛網塵埃。
蛛網塵封。
云羅天網。
天網恢恢。
漏網游魚。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鴻離魚網。
吞舟漏網。
三日打魚,兩日曬網。
蛛絲塵網。
珠窗網戶。
一網打盡。
網開三面。
網開一面。
網目不疏。
地網天羅。
漏網之魚。
珊瑚在網。
脫天漏網。
魚死網破。
情深一網。
飛土逐網。
祝禽疏網。
天羅地網。
網漏吞舟。
自投羅網。
魚網鴻離。
吉網羅鉗。
一洞之網。
秋荼密網。
一網無遺。
文深網密。
鐵網珊瑚。
羅鉗吉網。
一網盡掃。
臨淵結網。
網之一目。
網漏吞舟之魚。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帶有兔的成語個的含義范文(16篇)篇五
[紙醉金迷]原意是讓閃光的金紙把人弄迷糊了。形容叫人沉迷的奢侈繁華環境。
[紙上談兵]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
[紙落云煙]形容落筆輕捷,揮灑自如。
[紙貴洛陽]比喻著作有價值,流傳廣。
[紙短情長]簡短的信紙無法寫完深長的情意。形容情意深長。
[重紙累札]指很多的紙張。
[一紙千金]一紙價值千金。極言詩文價值之高。
[一紙空文]只是寫在紙上沒有兌現或不能兌現的'東西。
[吞紙抱犬]吞紙充饑,抱犬御寒。形容家貧好學。
[三紙無驢]形容寫文章廢話連篇,不得要領。
[片紙只字]不多的幾句話,極少的幾個字。指零碎的文字材料。
[滿紙空言]滿紙都是廢話。形容文章空洞,毫無內容。
[落紙云煙]筆墨落到紙上如同云煙一樣變幻多姿。形容書法或詩文高超玄妙,變化多姿。
[故紙堆]指大量的古舊書籍、資料。含貶義。比喻人埋首研讀古書,不知人情世故。
[斷紙馀墨]零星或殘存的墨跡。
[點紙畫字]指在契約或供詞上捺指模和簽押。
[白紙黑字]白紙上寫下了黑字。比喻有確鑿的文字憑據,不容抵賴或悔改。
[鉆故紙堆]故紙:指古籍。指一味鉆研古籍而脫離現實。亦作“鉆故紙”、“鉆研故紙”。
[躍然紙上]活躍地呈現在紙上。形容文學作品敘述描寫真實生動。
[情長紙短]簡短的信紙無法寫完深長的情意。形容情意深長。同“紙短情長”。
[洛陽紙貴]比喻著作有價值,流傳廣。
[力透紙背]形容書法剛勁有力,筆鋒簡直要透到紙張背面。也形容詩文立意深刻,詞語精練。
[金迷紙醉]形容剝削階級奢侈豪華的生活。
[金迷紙碎]形容剝削階級奢侈豪華的生活。
[官情紙薄]官場上的人情像紙一樣薄。指官場爾虞我詐,人情淡薄。
[都中紙貴]形容別人的著作受人歡迎,廣為流傳。
[倚馬七紙]比喻文章寫得快。
[迷金醉紙]猶言紙醉金迷。形容叫人沉迷的奢侈繁華環境。
[嚼墨噴紙]本是傳說,后形容人能寫文章。
[揮毫落紙]毫:毛筆。指寫字或作畫。
[鴻鳦滿紙]形容書寫潦草,隨意涂抹。亦作“鴻乙滿紙”。
[斷縑寸紙]指殘缺不全的書畫。
帶有兔的成語個的含義范文(16篇)篇六
”
隋文帝采取了高g的計策,經過七年的準備,在公元588年冬下令伐陳。出發前,他對高額說:“我是天下者百姓的父母,難道能夠因為一條像衣服帶子一佯狹窄的長江的阻隔,而不去拯救那里的老百姓嗎?”隋文帝志在必得,派晉王楊廣為元帥,率領五十萬大軍渡江南下,向陳朝的都城建康發動猛烈的進攻,并很快就攻下建康,俘獲了陳后主,滅掉了陳朝。
【出處】《南史·陳紀下》:“隋文帝謂仆射高曰:‘我為百姓父母,豈可限一衣帶水不拯之乎?’”
【釋讀】像一條衣帶那樣狹窄的水域。原指窄小的水面間隔,后泛指江、河等水面不足以限制人們的交通與交往。
帶有兔的成語個的含義范文(16篇)篇七
牧豬奴戲:對賭博的鄙稱。
狗豬不食其余:食:吃。狗豬都不吃他剩下的東西。形容人的品行極其卑鄙齷齪。
泥豬疥狗:比喻卑賤或粗鄙的人。
泥豬癩狗:比喻卑賤或粗鄙的人。同“泥豬疥狗”。
泥豬瓦狗:比喻卑賤或粗鄙的人。同“泥豬疥狗”。
指豬罵狗:猶指桑罵槐。亦作“指雞罵狗”。
帶有兔的成語個的含義范文(16篇)篇八
3、獨倚胡床酒初醒。劉光祖《洞仙歌荷花》。
4、夏律昨留灰,秋箭今移晷。李世民《度秋》。
5、茨茹荷葉認零星。吳錫麒《臨江仙夜泊瓜洲》。
6、向淺洲遠渚,亭亭清絕。張炎《疏影詠荷葉》。
7、魂夢西風,端的此心苦。高觀國《祝英臺近荷花》。
8、悄無人、桐陰轉午,晚涼新浴。蘇軾《賀新郎夏景》。
9、河外孤城枕草萊,絕邊風雨送愁來。李夢陽《夏城坐雨》。
10、驟雨過,似瓊珠亂撒,打遍新荷。元好問《驟雨打新荷》。
11、風飐,波斂,團荷閃閃,珠傾露點。孫光憲《河傳風飐》。
12、蠶無夏織桑充寨,田廢春耕犢勞軍。杜荀鶴《題所居村舍》。
13、一霎荷塘過雨,明朝便是秋聲。項鴻祚《清平樂池上納涼》。
14、燕子巢方就,盆池小,新荷蔽。杜安世《鶴沖天清明天氣》。
15、盤心清露如鉛水,又一夜、西風吹折。張炎《疏影詠荷葉》。
16、梅子青,梅子黃,菜肥麥熟養蠶忙。祝允明《首夏山中行吟》。
17、莫把碧筒彎,恐帶荷心苦。葛立方《卜算子賞荷以蓮葉勸酒作》。
18、空擎承露蓋,不見冰容,惆悵明妝曉鸞鏡。劉光祖《洞仙歌荷花》。
19、艇子幾時同泛?待折荷花臨鑒。厲鶚《謁金門七月既望湖上雨后作》。
20、起徘徊、時有香氣吹來,云藻亂,葉底游魚動影。劉光祖《洞仙歌荷花》。
帶有兔的成語個的含義范文(16篇)篇九
得意揚揚這個漢語成語的出處是西漢司馬遷《史記·管晏列傳》:“意氣揚揚,甚自得也。”
得意揚揚這個成語的.典故發生在春秋時期,齊國三朝相國晏嬰身居高位,但行事沉穩,十分謙恭,而他的車夫卻認為自己能替相國駕車十分得意揚揚。車夫的妻子見了就告誡車夫,應該向晏嬰學習,車夫從此變得很謙遜起來,晏嬰認為他知錯必改表現很好。
帶有兔的成語個的含義范文(16篇)篇十
烏合之眾這個成語的`出處是《后漢書》,當時正處西漢末年,邯鄲人王郎自稱漢成帝之子劉子與自立為帝,建都邯鄲,耿弇手下的孫倉、衛包便勸耿弇投靠劉子與,耿弇十分生氣,按劍說道:“劉子與這個反賊,我和他勢不兩立!等我到長安請皇上調動漁陽、上谷的兵馬,從太原、代郡出擊,來回幾十天,便能以輕騎兵襲擊那些‘烏合之眾’,勢如摧枯拉朽,定能獲勝。誰不識大局,去投奔那些反賊,定遭滅族殺身之禍!”
帶有兔的成語個的含義范文(16篇)篇十一
成語。
固有合適。
的分類主要是在講述故事的目的上有不同,成語故事的目的是補充成語沒有完全表達的內容,使成語更容易理解,寓言故事的目的就是講述道理,兩者不矛盾,只是分類不同。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整理的成語寓言故事及含義,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很久以前,楚國有個書生,一天,他從書中得知,螳螂捕蟬時遮蔽自己的身體的那片葉子,有隱身的功效。書生放下書,暗暗竊喜:哈哈,如果我能找到這么一片樹葉,豈不是能夠擁有隱身之術?于是,書生放下手中的書,來到郊外的樹林里,找啊找,找了好久,終于在一棵大樹下,看見一只螳螂躲在葉子后面,正準備捕蟬。書生顧不得禮儀體統,脫下鞋子哼哧哼哧地爬上了大樹。
嗬,所有的葉子都是一個模樣,書生也分不清楚,哪片才是螳螂遮蔽身體的葉子了。情急之下,書生把整個枝頭的葉子都摘了下來,然后背起葉子,哼著小曲兒回家了。
一到家,書生就迫不及待地把妻子拉進房間,拿出一片葉子擋在眼前,問妻子:“夫人,你能看見我嗎?”妻子不明白緣由,老實地點點頭說:“能看到。”書生扔掉這片葉子,又拿出另外一片擋在眼前,問:“夫人,你能看見我嗎?”他們試了一片又一片,最后,妻子不耐煩了,把眼一斜,說了句“看不見”就離開了。書生大喜,把樹葉小心翼翼地捧在手里,喃喃地說道:“太好啦,太好啦,我終于可以擁有隱身之術啦!”
書生來到集市,一個老農正在路邊叫賣:“賣梨啦,又香又甜的脆梨,大家快來買啊!”書生一瞧,那梨又大又水靈,頓時饞得直咽口水。可是一摸口袋,一文錢也沒帶,這可如何是好呢?忽然,書生一拍腦門,說道:“哎呀,我怎么把這么重要的寶貝給忘了呢?”說完,便掏出那片寶貝葉子,擋在自己眼前,大搖大擺地來到老農的攤前,伸手拿了一個梨扭頭就走。
誰知,剛邁出一步,書生就被老農一把抓住,“好大膽的賊人,竟然光天化日之下偷東西!”書生一臉茫然地說:“我有隱身之術,你是看不見我的,你是看不見我的…”老農可沒功夫聽他解釋,將他送上了公堂。
書生跪在公堂上,羞愧地說:“我從書上看到的,誰如果擁有螳螂捕蟬時遮身的葉子,別人就看不見他。”縣官聽了哈哈大笑:“你啊,真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故事中的楚人居貧而不能守志,心生邪念、利令智昏,因而做出自欺欺人的蠢事。一葉障目的成語故事告訴我們,要看清事物的全貌,還不能盲目輕信、盲目崇拜,必須經過。
科學。
的調查和驗證,以。
謙虛。
謹慎的態度予以看待。
戰國時候,秦國最強。它常常仗著它的優勢去侵略別的弱國。弱國之間,也常常互有磨擦。
有一次,趙國聲稱要攻打燕國。當時,著名的游說之士蘇秦,有個弟弟叫蘇代,也很善于游說。蘇代受燕王的委托,到趙國去勸阻趙王出兵。
到了邯鄲,蘇代見到了趙惠文王。趙惠文王知道蘇代是為燕國當說客來了,但明知故問:“喂,蘇代,你從燕國到我們趙國做什么來了?”
“尊敬的大王,我給你講故事來了。”
講故事?他要講什么故事呢?趙惠文王心中不禁一愣。
接下來,蘇代講開了他要講的故事。
他說這次到趙國來,經過易水的時候,看見一只蚌,正張開雙殼,在河邊曬太陽。忽然飛來一只水鳥,伸出長嘴去啄蚌的肉。蚌立刻用力合攏它的殼,把水鳥的嘴夾住了。這時候,水鳥對蚌說:“不要緊,只要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會曬死的。等你死了我再吃你的肉。”
蚌不服氣,它回敬水鳥說:“不要緊,只要你的嘴今天拔不出來,明天拔不出來,你也會活不成的。咱誰吃誰的肉,還說不定呢!”
它倆爭吵不休,誰也不肯相讓。正在它倆爭吵的時候,有一個打漁的人走了過來。那打漁的人毫不費力地伸手把它倆一起提拿去了。
蘇代講完了上邊的故事,然后嚴肅地對趙惠文王說:“尊敬的大王,聽說貴國要發兵攻打燕國。如果真的發兵,那么,兩國相爭的結果,恐怕要讓秦國做漁人了。”
故事里的鷸和蚌都想置對方于死地,卻始終沒有考慮到這樣做會有什么樣的后果,這不是很可笑嗎?在現代社會中,如果兩個人的力量是不相上下的,還硬要爭出一個高低,只會兩敗俱傷,反而讓一直看好戲的第三者坐收漁翁之利。所以在。
生活。
中,不論是什么事情,我們都要學著看開一點,不能因小失大。
從前有一個人,從魏國到楚國去。他帶上很多的盤纏,雇了上好的車,駕上駿馬,請了駕車技術精湛的車夫,就上路了。楚國在魏國的南面,可這個人不問青紅皂白讓駕車人趕著馬車一直向北走去。
路上有人問他的車是要往哪兒去,他大聲回答說:“去楚國!”
路人告訴他說:“到楚國去應往南方走,你這是在往北走,方向不對。”
那人滿不在乎地說:“沒關系,我的馬快著呢!”
路人替他著急,拉住他的馬,阻止他說:“方向錯了,你的馬再快,也到不了楚國呀!”
那人依然毫不醒悟地說:“不要緊,我帶的路費多著呢!”
路人極力勸阻他說:“雖說你路費多,可是你走的不是那個方向,你路費多也只能白花呀!”
那個一心只想著要到楚國去的人有些不耐煩地說:“這有什么難的,我的車夫趕車的本領高著呢!”
路人無奈,只好松開了拉住車把子的手,眼睜睜看著那個盲目上路的魏人走了。
那個魏國人,不聽別人的指點勸告,仗著自己的馬快、錢多、車夫好等優越條件,朝著相反方向一意孤行。
那么,他條件越好,他就只會離要去的地方越遠,因為他的大方向錯了。
這個成語故事告訴我們,無論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準方向,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有利條件;如果方向錯了,那么有利條件只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帶有兔的成語個的含義范文(16篇)篇十二
一衣帶水的成語出處是《南史》,書中的《南史·陳紀下》對這個成語有相關記載。
該成語的故事與隋文帝楊堅以及仆射高颎有關,楊堅建立隋朝之后,國力大增,有意征伐陳朝后主陳叔寶,陳叔寶依恃長江天險,不把隋朝放在眼里,隋文帝向仆射高颎詢問滅陳的計策,高颎提出可以在收獲季節揚言出兵,多試幾次等他們不作準備,突然真的出兵渡江,另外還可以暗地差人前去放火燒毀倉庫的糧食,削弱陳朝的財力。
隋文帝楊堅采取了高颎的'計策,他準備七年,在公元588年冬下令伐陳,在出征前對對高颎說:“我是天下老百姓的父母,難道能夠因為一條像衣服帶子一樣狹窄的長江的阻隔,而不去拯救那里的老百姓嗎?”
帶有兔的成語個的含義范文(16篇)篇十三
好逸惡勞這個成語出自于《后漢書》,《后漢書·郭玉傳》中記載了一個與太醫郭玉、漢和帝有關的典故,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是:
在東漢時期,太醫郭玉醫術很高明,經常手到病除,他為人仁義厚道,為窮苦百姓治病盡心盡力,藥到病除,為達官貴人治病經常不見效。漢和帝問他為什么會這樣,郭玉回答達官貴人自做主張,態度不謙和,好逸惡勞,不愿配合治療。
帶有兔的成語個的含義范文(16篇)篇十四
乘人之危這個成語的出處是《后漢書》,在其中的《后漢書·蓋勛傳》有記載關于蓋勛的故事,文中提到:“謀事殺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
乘人之危這個成語的故事講述的是:蓋勛因為人正直,很有才干,當上了長史,涼州刺史梁鵠是蓋勛的朋友,受涼州刺史管轄的武威太守橫行霸道,而梁鵠的屬官蘇正和不畏強權,依法查辦武威太守的`罪行,梁鵠害怕連累自己,甚至想殺了蘇正和滅口,焦急之下他找蓋勛商量。
而蓋勛與蘇正和是一對冤家,有人建議他趁機勸刺史殺了蘇正和,來個公報私仇,蓋勛斷然拒絕了,說道:“為個人的私事殺害良臣,是不忠的表現;趁別人危難的時候去害人家,是不仁的行為。”
帶有兔的成語個的含義范文(16篇)篇十五
水落石出這個成語出自兩篇典籍、文章,分別是《醉翁亭記》和《后赤壁賦》,宋朝文學家歐陽修在《醉翁亭記》中寫道:“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而文學家蘇軾同樣提及這個成語。
蘇軾喜歡游玩山水,他有一次游玩至黃州漢川門外,寫下《后赤壁賦》,文中有這樣的描述:
“于是攜酒與魚,復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
帶有兔的成語個的含義范文(16篇)篇十六
下車伊始這個成語的故事出自于《禮記》,《禮記·樂記》中有“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車而封黃帝之后于薊。”主要的`記載。
這個成語典故的主要內容是:在商朝末年,周武王姬發率軍攻打商軍,滅了商朝,周武王在進城的車上迅速分封諸侯,封黃帝后代于薊,封舜帝后代于陳,封夏禹的后代于杞,有利于社會的穩定,被封的官員都是坐驛車去上任,于是在文告中用下車伊始指剛上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