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蟋蟀字蟋蟀字篇一
今天晚上,我捉了一只蟋蟀拿回來觀察,我把它放在透明的盒子里,在盒子里放了點兒土。
它身體比較扁,頭像一個黑色的雞蛋,“黑雞蛋”的上方是兩根長長的觸角,動起來時,就像隨風擺動的胡須。“黑雞蛋”左右兩邊各有一個亮亮的小黑點,那是它的眼睛。“黑雞蛋”后面有三對腳,第一對腳比較短,中間一對稍長一些,最后一對特別長,有點像青蛙的后腳,前半段較粗,后半段特別細,上面還有像刺一樣的東西。因為它全身黑不溜秋的,我就給它取名叫“小黑”。
因為我只給了它一點點土,洞穴是肯定挖不了的,所以我用彩泥給它造了一個現成的“住宅”。
小黑似乎知道我想干什么,等那藍色的“泥土”下降后,它馬上找了一個小洞鉆了進去。這時我聽到了里面發出了聲音,像是在說:“嗯,很好,我很滿意。”我從住宅的另一扇“窗戶”看到了小黑一動不動,像一塊石頭似的。我急忙碰了碰它,只見它的“胡須”動了幾下,似乎在說:“喂,我睡得正香呢,別來煩我。”哦,原來它在睡覺啊!我又在住宅頂上放了一些花,在“門口”擋了一片枯葉,也去睡覺了。
蟋蟀已經餓了兩天了,我這才想起來給小黑“喂飯”,我在一篇文章上看到蟋蟀喜歡吃水果、甜食、蟬等等。我就把蘋果切成小小的塊狀扔到盒子里,小黑終于看到食物了,它用最前面的兩只腳拿起食物開始吃起來。小黑吃了二十分鐘左右,才把那塊只有我指甲蓋四分之一大的蘋果吃完。
可是當我準備睡覺的時候,卻發現小黑一動不動,我反復地觸碰它,可它依舊是一動不動。我急忙喚來媽媽,媽媽告訴我:“小黑應該是走了……”媽媽的話讓我腦子一片空白,但很快我就做出一個決定,把小黑埋在樓下的花壇中,因為它給我帶來了歡樂,我要把它還給大自然。
蟋蟀字蟋蟀字篇二
《蟋蟀的住宅》是19世紀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的一篇觀察筆記。他懷著對蟋蟀的喜愛之情,向我們真實地介紹了自己觀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點,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贊揚了蟋蟀不辭辛苦和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作者采用了擬人的手法,把蟋蟀比作人,想象非常豐富,語言十分風趣,使學生產生極大的閱讀興趣。從課文的字里行間,我們能感受到作者是通過長期深入的觀察才發現了這一昆蟲世界中不為人知的秘密。
觀察是思維的觸角,是把握事物特征、了解事物與事物之間聯系的主要手段。從小培養孩子們觀察的興趣,養成留心周圍事物的好習慣,將使他們終生受益。第二單元圍繞“觀察與發現”這一專題,選編的課文形式多樣,內容豐富,都是為了學習作者認真觀察事物的方法,激發學生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體會作者是怎樣運用富有情趣的語言來表達的。本篇課文也不例外。同時,它也為第五單元觀察小動物的生活習性等方面埋下伏筆。
根據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以及本課的特點,本節課應達到如下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住宅、隱蔽、隨遇而安”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掌握課文的主要內容,讀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樣建成的。體會作者擬人的習作方法。
3.學習蟋蟀那種不辭辛苦和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激發觀察自然界的興趣。
根據以上分析,我的教學重點是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樣建成的,通過重點句段體會蟋蟀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教學難點是體會蟋蟀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
長期以來一直關注教師如何教,而忽視了學生如何學,在這節課中將關注學生的學法,用學生的“學”決定教師的“教”。從而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在學生自主閱讀的基礎上受到熏陶感染,再把學生的感悟與老師、同學交流。
在此設計理念的指導下我準備采用以下教法:情趣教學法、多媒體直觀法、以讀促悟法。學生主要采用以下學法:自主質疑法、合作解疑法、自讀自悟法。
(一)聯系生活、激趣導入
新課標指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上課前,學生在以前已經學過口語交際介紹自己的家,學生會非常自豪,能踴躍地說。再加上課前對蟋蟀的已知了解,學生已經知道蟋蟀的歌聲動聽,對蟋蟀的可愛、有趣早已銘記在心。這樣二者結合起來,能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實現舊知遷移,為學生轉換角色,改變學習方式作準備,也為學生發展口語作準備。
這樣讓學生把自己的家和早已熟悉的蟋蟀的住宅聯系起來,自然而然地導入課題。
(二)研讀課文、自主感悟
在導入課文后,我設計讓學生研讀課文,自主感悟。請學生快速讀課文,理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生能很快體會出文章主要內容:蟋蟀住宅的特點和修建經過。這個環節落實本期教材訓練重點:提高學生閱讀速度,達到閱讀有一定的速度,能體會文章主要內容。
(三)自主學習、合作交流
1.小組學習、組內交流
這個環節根據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把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分別學習、研究蟋蟀住宅有什么特點和怎樣修建住宅的。每個學生要先認真讀書,體會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點或怎樣修建住宅的,想想如果你就是一只可愛蟋蟀,你會怎樣向大家介紹你的家或你修建住宅的經過;把你感興趣的句子勾畫下來反復讀一讀,把你的理解寫在句子旁邊或本子上,如果還有不懂的句子或以在旁邊標上問號;并且估計一下,其它小組的同學有可能向你們提出什么問題,該怎么解答。學生在自讀自悟幾分鐘后再在小組討論交流,共同質疑,共同推測一下其他組同學會提的問題,一起解答別人提出的問題。這樣先讓學生自讀自悟,再在小組討論交流,就真正達到人人動口讀書,用心體驗,實現人人自主學習,而不讓小組合作學習成為個別優秀學生的一言堂,從而提高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效率。達到設計理念中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2.全班交流、答記者問
學生把自己轉換成蟋蟀這個角色,匯報介紹“我的家”即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點時,就有可能根據自己在讀中的感悟,用朗讀勾畫批注法,邊朗讀邊結合自己的體會介紹,也有可能會根據課文內容繪制示意圖介紹。在聽完介紹后,其它小組的同學可扮演小記者向這組同學質疑,進行答小記者問。這樣促使學生自讀自悟時更認真,在本小組交流討論時更合作、更投入。在學生自主解疑仍有困難時教師適時點撥,達到調動學生積極性,共同參與,自主質疑、自主解疑或合作解疑的效果。實現設計理念中關注學生的學法,用學生的“學”決定教師的“教”。
由于通篇采用擬人手法敘述,學生在閱讀中會產生渾厚的興趣,在匯報蟋蟀住宅經過時,學生除了邊朗讀邊談體會,還很可能會自然而然轉換成蟋蟀的角色,配上動作介紹修建住宅的經過。在轉換角色的同時,學生一方面對課文自讀自悟,自主學習讀懂了課文,另一方面在情感上對蟋蟀產生認同,自然就體驗到蟋蟀不肯隨遇而安、吃苦耐勞的精神,這樣就既突破了教學難點,又實現了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三維一體這一設計理念。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華
通過以上環節的學習交流,已經激發了學生對蟋蟀的喜愛和贊揚之情,就進入拓展延伸、情感升華這一環節。讓學生把自己收集到的動物住宅和它們修建住宅的圖片、文字資料或關于作者的相關資料,在學習小組內交流,再把此時此刻想對蟋蟀或其它動物想說的話寫下來,鼓勵學生用我筆寫我心,暢所欲言。然后推薦代表在全班交流。這樣讓學生有準備地說一段話,實現讀、寫、說結合。
(五)小結作業,收束課堂
最后是本節課的小結作業環節,教師對本堂課的學習進行小結,一方面總結收獲,另一方面鼓勵學習積極性,為日后的學習做好鋪墊。
板書是一節課的精華。因此我的板書簡單明了,課文的內容也的到了精彩的展示。
蟋蟀字蟋蟀字篇三
在快入秋時,我長大了,擁有了一身黑色的戰袍。尖利厚實的白牙與寬闊的身材讓我特別有力。
現在我是這片草地上的王者,可是今天,我被一個中年人抓走了。他欣喜若狂,仿佛找到了一塊金子。我不斷的掙扎,也逃不開他的手心。我被他關在了一個盆里,不久,那中年人把握帶到了一個滿是和我一樣遭遇的同伴的地方。一個身材和我極相近的蟋蟀進入了我的領地,我心中一陣怒火,鳴翅示意他滾開,他也毫不示弱,張開大牙就沖了上來。我不慌不忙,一個后轉踢腿,搓盡了他的銳氣,我旋即張開大牙與他開戰。一交手,我就覺得他非同小可,強勁的力道將我一下彈開,他渾身蠟黃,一口紅牙,走起路來和虎虎生風。但我決心拼死一戰,沖了上去,使出全身力氣一通猛攻,將他逼到了盆的邊緣,然后一招霸王舉鼎將他舉了起來,而他卻順勢一壓,此時我已經筋疲力盡了,不久便暈頭轉向倒下了。我知道自己吉兇多少,默默地等待自己接下來的命運。可是奇跡發生了,他雖然占了上風,但強烈的沖擊也令他找不到東南西北。我渾身一震,仿佛看見了一絲曙光,決心和他拼個你死我活,我挺了挺身子,朝他的方向沖了過去,他卻正在鳴翅高歌,以為我已經不行了。我張開大牙冷不防一口,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變故,他顯然慌了陣腳,被我打得四處逃竄。我連連猛攻,不留一絲破綻,他跑了一陣后終于反應了過來,來了一招“回馬槍”,我們兩的牙口緊緊碰撞在了一起,由于慣性,我明顯占了上風,隨后就是一場僵持戰。我們在原地斗著力,最后都打得肚皮朝天,然后翻身起來一通亂打,又咬又踢,最后一起彈開了。我身負重傷,連牙口都流出了汁水,他也傷的不輕,一條腿已經搖搖欲墜了。后來的事,我已經記不清了,隱約記得他上來最后一搏,銳利的.牙齒像是要穿透我的心臟,我本能的用牙一應,電光火石之間,他已經頭破項裂了。我不知道自己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力量,之后,我便什么都不知道了。
醒來后,中年人不見了,同類也不見了,仿佛是一場噩夢,只有牙關隱隱的疼痛見證著這一切。
我們各自找來一個裝蟋蟀的瓶子,分頭去抓蟋蟀。我來到草叢邊,發現一只蟋蟀趴在石頭上,一動不動,似乎在觀察周圍的動靜。我屏住呼吸,輕手輕腳地走過去,伸出右手一捂,一下子就抓住了那只蟋蟀。嗬,好大一只蟋蟀,真像一位威武的大將軍。我將大將軍放進瓶子里,又開始尋找下一個目標。忽然,我眼前一亮,一只蟋蟀趴在梯臺上,揮舞著一對觸角,樣子十分悠閑。我蹲下來,伸出雙手,正準備去抓它。向和義伸手攔住我,輕聲說:“你已經有了一只,這只就讓給我吧。”我說:“好吧。”向和義伸手一下就抓住了那只蟋蟀。這時田燦也抓住了一只。
我見大家都抓住了蟋蟀,提議說:“咱們來都斗蟋蟀把。”倆人都很贊同,我撿了些石子圍成圓圈,當作陣地。先把我的蟋蟀放進里面說;‘誰先來?’田燦自告奮勇地說:“我來。”兩只蟋蟀戰斗起來,田燦的蟋蟀個頭小連連敗退,沒幾個回合就敗下陣來。向和義說“現在該我了。”他的蟋蟀一跳進圈子兩個家伙就干上了。它的蟋蟀十分勇猛,連連向“大將軍”進攻,這家伙想速戰速決,我的“大將軍”威風凜凜,應對自如。兩只蟋蟀打了幾十個回合也未分勝負,我們只好把它們分開。
哈,哈,哈,蟋蟀真有意思。
蟋蟀字蟋蟀字篇四
我叫蟋蟀,又名蛐蛐。我的身體是黑褐色的,頭頂上長著一對長觸角,前腿略短,后退粗大,我的尾部有一對尾須。我非常擅長跳躍,我愛吃植物的根、莖、葉。我的兩翅摩擦能發出聲音,我生活在磚、瓦、碎石下面或雜草中,我主要在夜間活動。
我不利用現成的洞穴,我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點一點挖掘的,從大廳一直到臥室。
我家的房子彎彎曲曲,最多不過九寸深,一指寬。我家門口總有一叢草半掩著,我出去吃周圍的嫩草,我就是餓死也不吃這一叢草。
我家旁邊有一個平臺,當我的朋友來的時候,我會唱歌歡迎它們做客。我的家非常漂亮,住所很簡樸、清潔、干燥、很衛生。人們常說我的建筑是一個偉大的工程。
我蓋房子差不多都在十月干活,我用前足扒土,我還用鉗子搬掉較大的土塊,我的后足踏地,我的后腿上有兩排據,我用它將泥土傾斜的鋪開。
當我感到疲勞的時候,我就在未完工的家門口休息一會兒,不大一會我又進去工作,洞已經挖了兩寸深,夠寬敞了。我今天做一點,明天做一點,只要氣候溫和,太陽曬到我家門口,大家還可以看見我從里面不斷的拋出土來。
蟋蟀字蟋蟀字篇五
朋友,你肯定以為我在夢游吧?不是的,不信的話,就請你今晚也走出房間,來到室外,親身聆聽那絕妙的仙樂,感知一下大自然帶給你的那份欣喜吧!
白天里蟬的嘶鳴終于消弭,勞碌了一天的耳朵總算是得到休息了。就在此時,一個個藏匿在暗處的小蟋蟀們提著弦琴上場了,一首首清新悅耳的輕彈漫唱,緩和了一天里煩躁的心緒,在這舒緩微妙的弦樂里,人的心情得到了凈化,靈魂得到了升華,枕著這緩緩流淌的樂曲,人們好像陶醉在母親的搖籃曲里,甜甜的,美美的,進入了那香醇的夢鄉里。
“蓬蒿門巷絕經過,清夜何人與晤歌? 蟋蟀獨知秋令早,芭蕉正得雨聲多。”這是陸游與蟋蟀的知遇之詩,我沒有詩人的才情,卻有一腔欣喜,一份濃濃的鄉情蕩漾在胸中,讓我的靈魂在美妙的合唱聲中升騰至遙遠的故鄉,回到那一方熟悉的青草地,那永遠溫暖我的農家灶臺。青澀的時光里,是那聲聲清越的弦樂陪伴我度過了歡快的少年時光,縱然沒有了茅草屋,泥灶臺,但是,那美妙的彈唱聲卻永遠的定格在我大腦里的一隅,提醒我生命里那純美的愛情,濃厚的親情,甘霖一般的友情,都在混沌的嘈雜聲中脫穎而出,滌蕩著我的靈魂。
縱覽歷史長河,這小小的蟋蟀,竟然也翻云作雨,在人類的一幕幕悲喜劇中,擔當著一個個舉足輕重的角色。
爭雄恐負東君意,
決勝寧辭一介身。
鼓翼有聲如唱凱,
洗鉗重搦似生嗔。
大哉天地生群物,
羨爾區區志不移。
人類利用了蟋蟀好斗的天性,把這小小的蟋蟀玩弄于股掌之上。有人為之傾家蕩產,有人為之嘔心瀝血,更有窮苦的百姓為之賠上性命。蒲松齡的'《聊齋志異》里就有一個《促織》的故事,真的是把蟋蟀這個小小的精靈捧到了舞臺的正中央,演繹了一場場人間的悲喜劇。不知道是人玩蟋蟀,還是蟋蟀玩人!
他是一個使者,促進友誼和進步,還是一個惡魔,操縱著人間的喜怒哀樂?
我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貧民百姓,因為有了黨的教育,我了解了歷史,知道古代一系列的動物之斗,都被高高在上的統治者們視為玩樂,滿足他們殘忍的心性,乃至到“斗人”。就是古代的奴隸主讓奴隸之間生死決斗,以奴隸的死亡為娛樂,為那血腥的場面而興奮!或許我天性殘缺,沒有生長那種野性的基因,我不能看見殺戮,不能看見流血,不能看見死亡,不能看見眼淚,所以,我肯定永遠是一個默默無聞的草民,像一只只隱蔽在縫隙里的蟋蟀一樣,每日里為自己的生命彈奏著樂章。我真怕有人把我送上爭斗場,成為一個決定別人命運的玩物!
“咕咕咕咕”,“嗚嗚嗚嗚”,“嗡嗡嗡嗡”,一叢叢草芥間,蟋蟀們猶在彈唱,他們在說什么?你知道嗎?朋友,我似乎懂得了一點點。那是愛的呼喚,那是情的氤氳,那是天堂里遺落的一粒愛的音樂種子。
珍惜生命吧,珍惜一切美好的事物吧!別再把殺戮上演在小小的蟋蟀身上,我相信,社會在發展,人類在進步,文明在刷新,美好和諧的生存環境屬于地球上的所有生靈!
蟋蟀字蟋蟀字篇六
《蟋蟀的住宅》是以“觀察與發現”為主題的第二組教材中的第三篇課文,是19世紀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一篇觀察筆記。作者懷著對蟋蟀的喜愛之情,用擬人的手法,具體介紹了蟋蟀住宅的特點和修建住宅的經過。對蟋蟀的吃苦耐勞和不肯隨遇而安,作者是十分贊許的。學習這篇課文,在讓學生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同時,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達方法,并注意把這些方法運用到習作實踐中去。要讓學生學習作者認真觀察事物的方法,激發學生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體會作者是怎樣運用富有情趣的語言來表達的。
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我還分析了所教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
我班的學生在經過三年級一學年的學習,對周圍的事物能夠有意識的去觀察、去思考,并且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學習的能力,他們能夠獨立識字,了解文章大意,進行質疑,能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較簡單詞句的意思。但是文章在表達上很有特點,采用了擬人、比喻、比較、列數字等方法來介紹蟋蟀的特點,而這些寫法是學生難以關注和運用的。
第二課時的教學任務是:深入理解課文內容,解決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點?作者是怎樣介紹這些特點的。為什么說他“不肯隨遇而安”?他的住宅為什么被稱為“偉大的工程”?作者是怎樣描寫的等這些問題。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點和住宅的修建過程,體會蟋蟀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特點。
2、學習作者認真觀察事物的方法,領悟作者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表達具體事物的寫作方法。
3、激發學生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養成仔細觀察的習慣。
理解蟋蟀住宅的特點和它修建的經過,通過重點語句體會蟋蟀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特點。
學習抓住特點形象生動地描述事物,體會作者對蟋蟀的喜愛之情。
本組課文的內容都是關于觀察大自然景物和發現大自然奧秘的,因此在學習課文中要仔細體會作者是怎樣觀察的,觀察之后又是怎樣表達的,這兩點我認為是進入四年級學段的學生應該引起關注的,因此我從文章的內容和文章的表達方法制定了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旨在學生在學完本篇文章后在習作中能學習和運用,真正落實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一、回顧舊知、引出質疑。
二、走進文本、深入探究。
1、品讀第二段,了解蟋蟀不肯隨遇而安的特點。
2、探究蟋蟀住宅的特點和它修建的過程,體會作者抓住特點形象生動地描述事物的方法。
3、探究蟋蟀的住宅為什么被稱為“偉大的工程”。
三、總結學法、布置作業。
一、回顧舊知、引出質疑。
2、師問:還記得蟋蟀因什么而出名嗎?板書:唱歌、住宅
3、引出上節課的質疑:還記得上節課大家提出的特別想解決的問題嗎?(為什么說它“不肯隨遇而安”?它的住宅為什么被稱為“偉大的工程”?)
二、走進文本、深入探究。
(一)品讀第二段,了解蟋蟀不肯隨遇而安的特點。
預設:有的學生可能通過字典或自己的理解來解釋詞語含義;
師追問:除了查字典還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這個詞語的意思?
預設:學生會說聯系上下文;
師:那好,快從文中找找隨遇而安的意思吧。
預設:學生能關注到第二自然段的前兩句話。
師總結:理解詞語可以通過查字典,還可以聯系課文內容來理解。
2、師:蟋蟀是怎樣的呢?你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同時問:能換個詞來說明蟋蟀選址的慎重嗎?(小心謹慎)
學生換詞后,師:你換的詞確實能說明它在選址上不肯隨遇而安。其他同學接著補充。
師總結:這些詞都說明它選址慎重。板書:選址
接著讓學生通過讀把蟋蟀選址不肯隨遇而安的特點表達出來。
設計意圖:
通過對“隨遇而安”一詞的理解,鞏固理解詞語的多種方法,引導學生關注文本解決問題。通過換詞和品讀體會蟋蟀選址的特點。
(二)探究蟋蟀住宅的特點和它修建的過程,體會作者抓住特點形象生動地描述事物的方法。
預設:學生能找到五、六自然段。
師:就讓我們走進蟋蟀的住宅去參觀參觀吧。老師出示下表(ppt),學生自讀自學、思考畫批。
內容相關詞句(畫在書上)特點選址門口屋內“選址”預設:有的學生可能會畫句子,有的可能會找出重點詞,根據學生的發言,板書相關重點詞:(向陽、隱蔽……)同時總結,作者就是這樣把蟋蟀的選址慎重寫具體的。
“門口”預設:當學生說到“這就是蟋蟀的平臺。當四周很安靜的時候,蟋蟀就在這平臺上彈琴。”時,出示書上插圖和句子,讓學生說說“平臺”指的是什么?“彈琴”指的是什么?再讀這個句子,體會作者寫得好在哪里。讓學生關注這種擬人、比喻的寫作方法。根據學生發言,板書:門口門外(干凈、平坦)
根據學生對“屋內”這部分內容的發言,板書:屋子內部(簡樸、干燥……)
教師總結:作者是按照從外到里的順序,把觀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點,運用了一些方法和準確的詞語生動的表達出來。
設計意圖:
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使學生感受到要把觀察到的內容按照一定的順序,運用一些表達方法及恰當的語言寫出來。
2、過渡:這么排水優良、干凈簡樸的住宅,蟋蟀是怎樣建成的呢?這樣的住宅是一天兩天,一月兩月就建造好的嗎?快讓我們讀讀課文的七、八、九自然段,你認為關鍵的詞語可以動筆畫一畫。
預設1:有的學生可能會泛泛地談,老師引導學生要抓住重點詞語進行閱讀。學生說到“蟋蟀蓋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時候。”時,師板書:初寒動工 有的學生可能會抓住描寫蟋蟀動作的詞語來說,(出示文字)老師引導學生關注:作者就是這樣通過抓住蟋蟀的動作,細致生動地刻畫出它建造住宅時的情景,使我們身臨其境般的看到它建造住宅的全過程。再讀這段。
5、再讀讀這三個自然段,邊讀邊想象,通過你的讀把蟋蟀建造住宅的過程呈現在大家眼前。
設計意圖:
本部分設計,我力圖從多角度引導學生深入閱讀。一是讓學生關注到作者是抓住動詞描寫具體的;二是從建造的時間長和建造工具的柔弱體會蟋蟀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特點。
(三)解決蟋蟀的住宅為什么被稱為“偉大的工程”。出示ppt
師: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說。
三、總結學法、布置作業。
師:通過對課文的深入探究,不僅讓我們看到了吃苦耐勞的蟋蟀是怎樣建造自己“偉大的住宅”的,了解了它住宅的特點,還讓我們懂得了作者之所以能寫出這么優秀的文章是因為他善于仔細觀察,更重要的是他運用了比喻、擬人寫法,還運用了比較、列數字等方法,將文章寫得生動有趣,我們應該把這些方法學著運用到我們的寫作當中去。
作業:
1、請你以蟋蟀的身份,向家人介紹自己的住宅特點及修建過程。
2、觀察一種植物的生長過程或一種動物的活動,抓住其特點進行仔細觀察,并記錄下來,為本單元的習作做準備。
3、課文的許多地方把蟋蟀當作人來寫,如,“當四周很安靜的時候,蟋蟀就在這平臺上彈琴。”請找出這樣的句子讀一讀,再把它們抄下來。
設計意圖:
激發學生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養成仔細觀察的習慣。鞏固運用學過的寫法,為大習作作準備。
板書設計:
7、蟋蟀的住宅 偉大的工程
蟋蟀的出名:唱歌、住宅
選址慎重(向陽、隱蔽)
住宅的特點:門口門外(干凈、平坦)
屋子內部(簡樸、干燥)
初寒動工 工具柔弱
建造的過程:不懈工作 不隨遇而安
長期整修 吃苦耐勞
蟋蟀字蟋蟀字篇七
觀察與發現
共兩課時第一課時
:四年級三班
1.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
基于識字寫字:能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范、端正、整潔。寫字姿勢正確,有良好的書寫習慣。
基于閱讀: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文章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基于口語交際:能用普通話交流,學會認真傾聽,講述內容力求清楚明白。
2.學情分析
(1)基于識字寫字:學生能借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他們已經掌握了一定量的漢字,多數孩子能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字形。
(2)基于閱讀:學生雖然有一定的觀察能力,但具體有序的描述事物、概括總結事物的特點存在一定的難度,學生在對文本進行理解與表達的時候,會出現層次不清的現象。
(3)基于口語交際(或寫話):能用普通話交談,在講述時能說出梗概,但是不夠具體。
3.教材分析
《蟋蟀的住宅》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三篇課文,是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圍繞蟋蟀的住宅講了兩方面的內容,分別是蟋蟀住宅的特點,以及蟋蟀是如何修建住宅的。
1.認識“宅、隱”等12個生字,會寫“宅、臨”等14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說說蟋蟀選址的特點。
3.能說出蟋蟀的優秀品質。
評價任務一:通過自讀課文、教師指導認識“宅、隱”等12個生字,會寫“宅、臨”等14個生字。
評價任務二:通過師生交流,說出蟋蟀選址的特點。
評價任務三:通過小組討論,說出蟋蟀具有的優秀品質。
學習環節
學習活動
評價要點
環節一
激趣導入
揭題質疑
活動一:提問質疑
活動二:板書課題
1.板書課題,讀好課題。
理解課文題目采用的是擬人的修辭手法。
環節二
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
活動一:正確讀文
1.自由讀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了解大意。
活動二:指導書寫
指導書寫“穴、臥”字。
活動三:理解課文
1.理解課文是從兩個方面描寫的。
正確書寫“穴、臥”字,注意書寫干凈,字形美觀,坐姿正確。(評價任務一)
環節三
細讀課文
深入理解
活動一:選址的特點
1.師生交流,理解“隨遇而安”。
活動二:作比較
1.把蟋蟀與其他昆蟲作對比。圈出體現別的昆蟲隨遇而安的詞語。
通過師生交流,理解蟋蟀選擇住址時不肯隨遇而安。(評價任務二)
環節四
小組討論
合作理解
1.小組交流,找出蟋蟀選擇住址的句子,并說一說蟋蟀身上的優秀品質。
通過小組交流討論,說一說蟋蟀身上的優秀品質。(評價任務三)
附:板書設計
蟋蟀的住宅
穴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