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故宮導游詞字故宮導游詞字篇一
游客朋友們大家好,首先歡迎大家得到來,我叫王格申,是你們得導游,大家可以叫我王導,年長得游客們也可以直接稱呼我小王,好了,先給大家講講我們得行程,我們第一個要去得地方就是我們得沈陽故宮。
說道故宮,大家肯低昂想到得都是北京故宮,啟示不用到北京也能看到故宮得,沒錯那就是沈陽故宮,沈陽故宮是我國僅存得兩大宮殿建筑群之一,另外一個不用我多說大家應該都知道是哪一個了吧,沈陽故宮占地6萬多平方米,宮內建筑物保存完好。
現在大家就在沈陽故宮得門口,大家都看到了它得規模比占地72萬平方米得北京故宮要小得多,但是,它在建筑上有自己得特色,這些就需要有顆朋友們自己去體會品味了,這里現在是沈陽最重要得游覽點。
沈陽故宮建于1625年,是后金第一代汗努爾哈赤開始修筑。努爾哈赤死后,第二代汗皇太極繼續修建成功。沈陽故宮得建筑布局可以分為三路。東路為清太祖努爾哈赤時期建造得大政殿與十王亭。中路為清太宗皇太極時期續建得大中闕,包括大清門、崇政殿、鳳凰樓以及清寧宮、關睢宮、衍慶宮、啟福宮等。西路則是乾隆時期增建得文溯閣、嘉蔭堂和仰熙齋等。乾隆時皇宮已在北京,但他有時也東巡回沈陽看看。
現在我們來到了沈陽故宮得東路,這里是很有特色得。大政殿居中,兩旁分列十個亭子,稱為十王亭。大政殿是一座八角重檐亭子建筑,正門有兩根盤龍柱,以示莊嚴。大政殿是用來舉行大典,如頒布詔書,宣布隊出征,迎接將士凱旋和皇帝即位等得地方。從建筑上看,大政殿也是一個亭子,不過它得體量較大,裝飾比較華麗,因此,稱為宮殿。大政殿和成八字形排開得十座亭子。其建筑格局乃脫胎于少數民族得帳殿。這十一座亭子,就是十一座帳篷得化身。帳篷是可以流動、遷移得,而亭子就固定起來了。這也顯示了少數民族文化得一個發展。崇政殿是沈陽故宮最重要得建筑,在中路,是皇太極日常臨朝得地方。崇政殿北有一鳳凰樓,三層,是當時盛京城內最高得建筑物。沈陽故宮博物館所陳列得多半是舊皇宮遺留下來得宮廷文物。如努爾哈赤用過得劍,皇太極用過得腰刀和鹿角椅等。沈陽故宮博物館陳列得藝術品也很豐富。在繪畫陳列室里,有明、清兩代一些大師得作品如清李鱒、金農、明文征明書畫精品、陶瓷、雕刻、織鄉、漆器等工藝品。
我得講解就差不多,現在給大家一點時間自己去觀賞一下,半個小時候我們在這里集合,謝謝大家得配合。
故宮導游詞字故宮導游詞字篇二
大家好,今日我們來到的是著名的世界遺產之一故宮,它以園林景觀和容納了家具及工藝品的9000個房間的龐大建筑群,成為明清時代中國禮貌無價的歷史見證。
首先來到的是太和殿。太和殿俗稱金鑾殿,在故宮的中心部位,是故宮三大殿之一。殿內有金漆木柱和精致的蟠龍藻井,上掛“正大光明”匾,話說先帝死前會把寫有繼承人的紙條塞入匾后。殿中間就是封建皇權的象征——金漆雕龍寶座。這太和殿紅墻黃瓦,在陽光下金碧輝煌,是故宮最壯觀的建筑。
參觀完太和殿,就來到中和殿。中和殿是故宮三大殿之一,位于太和殿后。平面呈方形,黃色琉璃瓦、四角攢尖頂,正中間有鍍金寶頂。形體壯麗,建筑精巧。
保和殿也是故宮三大殿之一,在中和殿后。平面長方形,建筑裝修與彩繪十分精細絢麗。
乾清宮在故宮內庭最前面。從前此處為康熙皇帝居住和處理政務之處,清雍正后皇帝曾移居養心殿,但依舊在此批閱奏報,選派官吏和召見臣下。
再看,交泰殿在乾清宮和坤寧宮之間,含天地交合、安康美滿之意。其建于明代,是座四角攢尖,鍍金寶頂,龍鳳紋飾的方形殿。明、清時,此殿是皇后生日舉辦壽慶活動的地方。坤寧宮在故宮“內庭”的最終面。明代時為皇后住所。清代時改為祭神場所。其中東暖閣為皇帝大婚的洞房,康熙、同治、光緒三帝,均在此舉行婚禮。
再來到回音壁,它是中國木結構建筑的頂峰,僅憑木榫交結,斗拱支架,全用木材就完成了這一驚世杰作。天壇另一美妙絕倫之處,是奇妙的回聲。站在圜丘壇的中心叫一聲,你會聽到從地層深處傳來的明亮而深沉的回響,這聲音仿佛來自地心,又似乎來自天空,所以人們為它取了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名字:“天心石”。在皇穹宇的四周有一道厚約0。9米的圍墻,你站在一端貼著墻小聲說話,站在另一端的人只要耳貼墻面就能聽的異常清晰,并且還有立體聲效果,這就是“回音壁”,這能夠證明500年前的中國人已經能夠運用聲學原理了。
故宮是一座龐大的建筑群,我說也說不完,就請你們去細細游賞。
故宮導游詞字故宮導游詞字篇三
沈陽故宮,是中國現存兩座古代帝王宮殿之一,也是僅存的滿族風格宮殿建筑群,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20xx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將沈陽故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也是國家4a級景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故宮,即舊時宮殿,沈陽故宮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先后經過3次大規模建設,形成了東中西三路格局。其中東路為老罕王努爾哈赤進沈陽以后修建;中路為努爾哈赤的兒子清太宗皇太極繼位以后興建;西路則為清朝中期乾隆皇帝東巡和為了安放《四庫全書》而修建。全部建筑70余座,300余間,組成20多組院落。作為我國現存保存最完好的兩座宮殿之一,與北京故宮遙相呼應,卻又有著與北京故宮截然不同的建筑風格和格局樣式。那么我們今天就來領略一下昔日皇宮的風采。
沈陽故宮東路
東路建筑,主要有大政殿和十王亭。從建筑格局上看他們都是“亭子式”建筑,好像11座帳殿排列在廣場中。這種建筑形式脫胎于女真等游牧民族中的帳殿制在皇宮建筑上的反應。其排列形式正是努爾哈赤崛起之初實行軍政合一的八旗制度決定的。
大政殿
大政殿,俗稱八角殿,又叫“大衙門”。外高18米是一座八角重檐攢尖頂“亭子式”建筑,下有約1.5米高的須彌座式臺基,周圍繞以青石圍欄,上有各種精美雕刻。正門前兩側柱子上盤繞著一對栩栩如生的金龍。殿頂是黃琉璃瓦鑲綠剪邊,重檐上下各有8條五彩琉璃垂脊。殿頂正中為寶瓶火焰珠攢尖頂。8條垂脊上各站著一個蒙古力士,象征“八方歸一”。
殿內有8根繪有云龍的巨柱支撐殿頂。中間是皇帝御用的九龍金漆寶座屏風。上方“泰交景運”匾額,為乾隆御筆。
大政殿作為17世紀初的建筑杰作,融匯了滿、漢、蒙、藏等多民族建筑的藝術風格,是沈陽故宮的著名建筑。
十王亭
十王亭,又稱“八旗亭”,在廣場兩側呈八字形排列,每邊5個。分別是左翼王亭、右翼王亭、正黃亭、正白亭、正紅亭、正藍亭、鑲黃亭、鑲白亭、鑲紅亭、鑲藍亭。左右翼王亭是當時左右兩翼王爺辦公的地方。八旗亭是八旗亭主辦公的地方,也是在大政殿舉行朝會和典禮時各旗官員集結之處。
沈陽故宮中路
中路共有三進院落,分別是大清門、崇政殿、鳳凰樓、清寧宮依次排列在中軸線上,兩側還有一些對稱的附屬建筑。是滿、漢等多民族傳統建筑藝術的融合。
大清門
大清門,俗稱午門,也就是沈陽故宮的正門,是無間硬山式建筑,式當時文武官員候朝的地方,也是皇太極接受群臣謝恩之處。
崇政殿
原名“正殿”,俗稱“金鑾殿”。是皇太極日常處理軍政要務、接見外國使臣和少數民族的地方。崇政殿為無間九檁硬山式建筑,南北辟有槅扇口,前后出廊,圍以石雕欄桿。
鳳凰樓
它建在3.8米高的青磚臺基上,是一座三層歇山式建筑,原名叫翔鳳樓,是皇太極休息、宴會和讀書之所。清入關后,曾用以存放帝王畫像、行樂圖及清初皇帝玉璽。鳳凰樓正門上方懸掛的“紫氣東來”金字橫匾,是乾隆皇帝御筆,意思是大清朝福氣是從東方盛京而來。
清寧宮
整個后宮建在高臺之上,并高于前朝的宮殿。這種“宮高殿低”的特色反映了滿族的傳統和習慣。
清寧宮,原名“正宮”,為五間硬山前后廊式建筑,是沈陽故宮中最具滿族住宅特色的建筑。東一間是皇太極和孝端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的寢宮,稱“暖閣”;“暖閣”;寢宮分為南北兩室,各有火炕,又稱“龍床”。崇德八年(1643)皇太極就在南炕“無疾端坐而終”,終年52歲。東側第二間的北窗下設兩口大鍋,南面宮門旁設一口鍋,是祭祀時煮肉和燒炕用的。西側三間通連,北、西、南三面搭成相連的環炕,稱為“萬字炕”,是帝后日常飲食起居及會見、宴請親眷的廳堂。
沈陽故宮西路
沈陽故宮西路,是為了適應皇帝東巡的需要而增建的一組建筑,主要有文溯閣、戲臺、嘉蔭堂和仰熙齋等,套院相接,多而不亂,是文化氣息較濃之處。
文溯閣
是仿照明代浙江寧波大藏書家范欽的“天一閣”修建的,專門收藏乾隆時期編撰的大型圖書《四庫全書》的地方。文溯閣是硬山式建筑,面闊6間,從外面看是重檐2層,從里面看則是3層,明顯帶有江南建筑風格的樣式。與沈陽故宮內的其他建筑不同,文溯閣頂蓋上用的是黑琉璃瓦綠剪邊。這在沈陽故宮建筑中是獨一無二的。根據五行八卦之說,黑是代表水,書最忌火,以黑瓦為頂象征以水克火之意。
各位游客朋友,今天的游覽就到此結束了,謝謝大家!
故宮導游詞字故宮導游詞字篇四
今天,我們將參觀既美麗又壯觀的北京故宮,我是你們的導游——于笑笑。
下面,我先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故宮位于北京市城區中心,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是當今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建筑最雄偉、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宮殿。故宮又叫紫禁城。紫禁城是中國五個多世紀以來的最高權力中心,它以園林景觀和容納了家具及工藝品的9000個房間的龐大建筑群,成為明清時代中國文明無價的歷史見證。1987年,北京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故宮座北朝南,開有四條門。各位朋友,這里就是故宮的正門,叫午門,意思是正午的太陽光芒四射。各位請看!在10米高的城墻上聳立著五座崇樓,樓頂飛檐翅起,從上面看就象五只展翅欲飛的鳳凰,故午門又稱五鳳樓。它建成于公元1420___年,位于端門之北,雄偉壯觀。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已經進入故宮。這里是故宮第一進院落,首先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五座漢白玉石橋,它們象征五德,即仁、義、禮、智、信,是皇帝集美好的品質為一身的意思。金水橋下是內金水河,跨過金水橋就來到了太和門廣場,這里就是明代皇帝御門聽政時百官待駕的地方。
好,下面請各位來參觀末代皇帝溥儀舉行登基大典禮的太和殿。現在我們來到了故宮中最重要的院落--太和殿及其廣場,這里就是皇家舉行盛大典禮的地方。好!這里可以拍下遠處太和殿的全景,各位可以在此留個影,過一會兒,我再給大家介紹一下太和殿。
各位朋友,我們眼前的太和殿是整座紫禁城內級別最高的建筑,只有皇帝舉行盛大典禮時才使用,象征皇權的至高無上,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是我國現存木結構大殿的杰出典范之作。太和殿始建于公元1420___年,當時叫奉天殿。后來,該叫皇極殿。清順治皇帝登基后,重修三大殿,并將皇極殿改為太和殿。
太和殿高35米,東西長64米,南北寬33米,面積為2377平方米。它面闊十一間,進深5間,規模為紫禁城內大殿之最。裝飾用的彩繪為最高等級的金龍和璽。殿頂形式為最高等級的重檐廡殿頂,就連大殿正脊上的吻獸也是我國目前最大的,總之處處顯示“第一”,那是皇帝認為“老子天下第一”思想的體現。
看完了太和殿,我們再來看中和殿。大家請看!中和殿是皇帝在大典前等待吉時、稍事休息的地方。下面,請大家跟我來一起參觀當時的國宴廳--保和殿。
各位朋友,這座大殿是故宮前朝三大殿中的最后一座大殿,叫保和殿。這座大殿被稱為清代的國宴廳及科舉考場,自乾隆皇帝以后,這里便成為每四年一次的皇家科舉考場。
故宮導游詞字故宮導游詞字篇五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xx旅行社的導游,名字叫xxx,大家叫我余導游就行了。今天,我們要去列入世界遺產的一座宮殿——北京故宮。
北京故宮始建于1406年,建成于1420年,是明清兩朝的皇宮,又名紫禁城。故宮占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5萬平方米,屋子有9999間半。故宮四周饒10米高的城墻,外有50多米寬的護河城?,F在,我們已經來到了北京故宮門前。各位游客們,你們看,這座故宮的四個城角上都有一座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的角樓?,F在我們已經進入了外朝皇帝處理政事的地方。它們主要有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F在,我們已經來到了太和殿,它是三大殿中最為高大的,它金碧輝煌,非常好看??矗@個臺基四周矗立成排的雕欄,稱為望柱,柱子上雕刻著云龍云鳳的圖畫。非常顯目且好看。我們出出進進都有四個門:南有午門,北有神武門,東有東華門,西有西華門。其中午門為正門。
1、不準破壞文物。在墻上亂圖亂畫。
2、不準破壞環境及隨地吐痰。
3、要注意安全,迷路了要即使打電話和我們聯系。
故宮導游詞字故宮導游詞字篇六
我是來自故宮導游團的王羿戈,大家叫我王導好了,下面我們去的地方是故宮。
故宮位于北京市中心,舊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皇宮,還被譽為世界第五大宮之首。故宮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面積725000平米,建筑面積15.5萬平方米。故宮周圍環繞的高是12米、長3400米的宮殿,形式是長方形的城池。宮殿均是用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色。這樣高大,美麗的宮殿,非常值得我們大家進去欣賞。
到故宮后,先到午門,午門俗稱五鳳樓,東西北三面高12米,紅色的城墻,金黃的瓦磚,在屋頂上閃閃發亮,在五鳳樓的最上面,有一個金黃的圓球。這樣高大的、壯麗的景觀,非常值得大家去拍照留念。下面我們將去乾清門。
乾清門面闊五間,進深三間,高約16米。門前三出三階,中間為御路石,兩側獅子蹲在門口,好像看守著門口,不讓壞人進去。門上的畫,色彩絢美艷麗,在陽光的照耀下,把乾清宮照的華貴富麗。這塊地方可以多照些相,把美麗的景色帶回家。
接著來到御花園,御花園全園南北寬80米,東西長110米。園內青翠的松、柏、竹點綴著山石,形成四季常青的園林景觀。園里空氣清新,綠樹成蔭,在這里休息非常的好。
在旅游時不要亂丟垃圾,不要破壞這些文化遺產。
祝大家旅游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