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南京博物館的游覽南京博物院游記篇一
就在這個星期五下午,我校舉辦了一個活動——游覽元青花博物館。要知道,能放進博物館的,可都是價值連城的寶物呢!我懷著期盼和喜悅,等待著參觀博物館。
聽同學們說,這是世界上唯一一個以元青花命名的博物館,館藏量全國第一,世界第三呢!
下了車,引入眼簾的便是“高安市博物館”幾個鮮艷的大字。博物館的.頂部是以元青花蓋罐的罐底為造型,整個外墻都有一些元青花花紋,左邊墻上還有”元青花博物館“幾個字樣。
走進大廳,幾個藍色的大字”幽藍神采“透著一股神圣不可侵犯的威嚴。幽藍神采其實是一種白底藍花的高溫粙下彩瓷器,古雅幽蘭,雅俗共賞。抬頭望去,內頂是一個元青花瓷器的底部,美輪美奐,妙不可言。
我們在解說員的帶領下進入展廳。首先我看到的是戰國時期農民生活的景象,一個個有血有肉發的人用木頭雕塑了起來,有的在烤雞,有的在照顧孩子,更有的在談天說地,一片和和睦睦的景象。
再往前走,我看到了一副戰國時期的木棺。木棺的蓋子已經少了一半,里面仿佛有兩個棺材。但通過解說員的介紹,我知道了這其實是一個棺材,一邊放尸體,一邊放陪葬品。
要說這博物館中最精美的,莫過于青花瓷了。我第一個看到的青花瓷是獸耳蓋罐。青花云龍獸耳蓋罐通身十二道紋飾,幾條龍紋在上面,器形大,上部有兩個逼真的虎頭獸耳,套上銅環,為世界僅有。
青花詩文高足杯也很精致,杯內青花雙圈內寫”人生百年常能醉,算來三萬六千場“,亦是世界珍品。走到一處,六個梅瓶兩排擺放,分別為云龍紋、折枝牡丹如意紋,這六個梅瓶的澀胎低分別用毛筆鞋油六字:禮、樂、射、御、書、數。
游覽了一次博物館,我又增長了見識。有些國家珍藏的元青花瓷器比我們中國的還要多,這期間夾雜著一段屈辱的厲害。我們要好好保護這些珍惜的文物,它是屬于我們中國的!
南京博物館的游覽南京博物院游記篇二
今天老師帶我們去六朝博物館參觀。
一進展覽區,我就看到了許多古老的文物,有能遠航千里的千里船,號稱六朝豪車的牛車,圖案奇特的瓦當,能準確指路的指南車,制作精致的雞首壺等等。
參觀中,我發現六朝人特別講究生活情趣。你看,這個展柜里的是銅鍋。,它們形狀各異,大小不一,其中有一個最有趣,鍋底下長著三只腿,老師說這是六朝的火鍋,可以刷一些牛肉,羊肉等食物,同學們都驚呆了,古人的生活真是又精致又講究。
另一個展柜里有三雙木屐,男人穿的木屐又方又大,女人穿的木屐又圓又窄。老師告訴我們,這些木屐的屐齒是能夠拆卸下來調換位置的。上山的時候,前面是短屐齒,后面是長屐齒,下山的時候再換一下位置,這樣穿木屐上下山就很平穩。古人真是太聰明了。其實,木屐鞋最大的特點是穿著它走路時會發出“噠噠”的聲音,顯得特別悠閑自在,這是當時六朝人眼中最時尚的表現了。
六朝人不僅活著的時候講究生活情趣,還考慮到死了以后的生活。這個展柜展覽的是收魂瓶,介紹上說,這個瓶子能收集死人的靈魂,讓他們不受輪回的痛苦能帶他們回到人間,重新享受生活的快樂。
這次的參觀,讓我對六朝人的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有機會我還要來這里參觀發現,學到更多的知識。
南京博物館的游覽南京博物院游記篇三
各位游客,歡迎您來到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參觀。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于xx年8月11日正式對外開放,它是一座系統反映中國古代科舉制度與科舉文化的專題性博物館,以江南貢院歷史遺跡為基礎,在修繕和保護明遠樓、飛虹橋等遺存的前提下建設而成。目前,博物館由三大部分組成,分別是地下科舉歷史展陳區、明遠樓遺址保護區、南苑科舉文化體驗區。
科舉是古代中國,通過設科考試選拔優秀人才的選官制度。明清時期,中國有兩大科舉考場,一個是北京的順天貢院,另一個就是南京的江南貢院。而從這里陸續走出的諸多名人更令位于秦淮河畔的江南貢院蜚聲宇內,一度成為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影響最為深遠的科舉考場。
穿過江南貢院牌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這一方墨池。匯墨成池的設計理念也正包含了中華上下千年來源源不斷的民族文化。穿過墨池,我們就來到了明遠樓遺址保護區。您現在看到正前方的這座三層磚木結構的建筑就是明遠樓。明遠樓始建于明代嘉靖十三年,昔日它曾是江南貢院的中心建筑,也是最高建筑。考試期間,監臨、巡察等官員登樓而望,目光如炬。以防止考生騷亂、作弊。
在明遠樓的東西兩側,整齊排列著的就是號舍。號舍是中國古代科舉最有代表性的建筑。江南貢院是我國古代最大的科舉考場,號舍最多時達到20644間。或許大家很難想象就在這么一間前后不足1.5平方米的號舍里,士子們要足足的考上九天六夜的時間,吃飯、睡覺、考試都在號舍之中。
許多考生離開考場后都會大病一場,甚至臥床不起。說到這不禁會有人會問,既然如此艱苦,為什么仍然有著源源不斷的士子前來應試呢?那是因為在封建王朝的統治下,通過考試中舉做官是所有讀書人唯一的道路。“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說的也就是讀書人一生的殷切期望吧!
科舉誕生于隋朝,在朝代更替的歷史長河中,發展的不僅僅是社會制度,科舉也隨著時代在不斷完善。一直到清光緒年間,由于八股取士帶來的弊端,使科舉制度越來越僵化。列強的強勢沖擊,西方思想與技術的傳播,傳統的科舉制度已越來越不能選拔符合時代潮流的新人才。科舉的廢止經歷了一個從漸廢到立停的過程。這是《光緒帝立停科舉上諭》光緒三十一年(1905)八月,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批準了張之洞與袁世凱等人遞呈的《請廢科舉折》奏請,頒定上諭,宣布自翌年起停廢科舉。至此,在中國延續了13xx年的這種選官制度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科舉的時代局限性顯而易見,但科舉的至公精神卻得以延續至今。南京是科舉文化的`重鎮,夫子廟地區歷來是江南科舉文化的中心,所以在江南貢院遺址上建立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就是想以全新的面貌去詮釋“天下文樞”文化重鎮的含義。
科舉制度已成往事,留給我們的是歷史的回憶和反思,解放思想,勇于創新,科學發展呼喚著高素質的綜合性人才!朋友們,人生時時有考試,社會處處是考場,今天的社會已是百花齊放,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相信我們都能成為了不起的狀元郎!謝謝!
南京博物館的游覽南京博物院游記篇四
參觀完了“恐龍公園”,我們又來到了“人類的朋友――動物”這兒。此處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們進去后先看到了一頭大象和一只長頸鹿,好多人都爬到上面拍照。可旁邊明明立著“請勿攀爬”的牌子。他們為什么為了一己之私就要破壞公物呢?我不明白。
隨后我們來到了一個櫥窗前,里面是模擬森林的場景。看!老虎在那里吼叫,嚇跑了梅花鹿;一只小松鼠看到了此景,手中的松果不小心掉到了地上,砸到了一只小兔子頭上;樹上還有一只黑色的猴子正吮著大拇指,觀看著正在上演的這一出精彩的好戲。
接著我們又看另一個櫥窗,那是模擬池塘以及池塘岸上的場景。岸上趴著幾條娃娃魚,水邊長著的蘆葦蓋著他們。使他們既能看到風景又曬不到太陽;水下有著許多許多的魚,種類各不相同,有鯽魚、大頭魚,有黑魚、小野魚,十分可愛。
走了幾步,我們來到一個標本窗前,這是蝴蝶和一些飛行昆蟲的標本,五顏六色,令人眼花繚亂。
看完了標本,我又看到滅絕動物和珍稀動物的排行榜。當看到每個排行榜都有四五百種時,我不得不感嘆:人們只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后來我們又去了其他地方,讓我的知識擴大了許多。在自然博物館,讓我感到受益匪淺,真是不枉此行!
南京博物館的游覽南京博物院游記篇五
南京,是個什么樣的城市?古老?悠久?請隨著我的步伐欣賞。
剛剛步入南京,郁郁蔥蔥的的行道樹撲面而來,每一棵的枝干,寫滿了一個古都的悠久與韻味,踏在寬敞的柏油大路上,我們用鼻尖細細嗅著南京的古韻,用眼睛細細地尋找南京流光溢彩的故事。
六朝古都的南京,帶著厚重的歷史氣息,迎接我們的來到,行走在這厚重的土地上,我們想到氣吞山河的金戈鐵馬,我們想到仗劍稱帝的英姿颯爽,但是時光像一把無刃的刀,斬斷六朝的悲歡。南京,就像冬日孑然的樹梢,落盡一春一春的明媚,只能在一夜一夜的懷想里,追憶真實的過往。
風吹過樹梢,南京浪漫的法國梧桐浸染了秦淮河千年的脂粉香。往日的刀光劍影、榮辱興衰倒被幾分現實的恬淡蕩滌得清澈無華了。梧桐相抱,沖淡了行人風風火火的浮躁,解開了歷史沉重的枷鎖。
多少文人墨客在這里留下足跡?唐伯虎揮毫潑墨,陳圓圓淺唱低吟,風吹過秦淮楊柳,飛檐翹角、黑瓦白墻的房屋描畫著古秦淮千年不變的風姿。她有著北方的陽剛、巍峨,也有著南國的秀美、婉約。南京的秦淮,每一絲碧波,都蕩漾出歷史沉重的嘆息,嘆息中,我聽到了曾經四萬萬國民的怒吼,我看到了南京身為王者被蹂躪的不甘。每一絲浪紋,都震動著我的心弦。
古墻城顯現了歷史的滄桑,凹凸不平的墻磚,斑斑駁駁的墻體,連著湖畔,點點青苔。高大宏偉的墻敘述這曾經古都的繁華,感嘆著還有無人隔江唱后庭花。感嘆著不知千帆過盡后,抬頭依然天地悠悠。
秦淮河依舊靜靜的流著,流過幾千年的繁華,在我唏噓感慨中,她默默地流著,不帶走一絲痕跡。
在歷史的長河中,六朝金粉,十代王朝,慢慢地暗淡消逝,卻留下了那些韻味深遠的歷史文化底蘊。讓南京不施脂粉卻依舊卓爾不群。
在南京歷史的溫婉與美麗面前,我只有細磨與深入地探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