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蘭花借物喻人篇一
路燈,它是多么默默無聞,每次都會在夜里,把漆黑的馬路照亮。路燈,每每看見它,我總會想起一個人媽媽。
我的媽媽是一名英語老師,她有些嚴厲,但很多時候,她總是和善。
她長著一頭棕色的卷發,嘴角總是向上翹著,她的臉上長著一些雀斑,但我覺得這讓她變得更加的和藹了。
為什么說我的媽媽像路燈呢?請聽我慢慢道來。
有一次,我從學校考完試回家,心里就想著:這次考試準考砸了,前面錯別字肯定一大堆,后面閱讀又有好幾道高分題不會寫,作文好像還沒到400字呢!唉!回到家,媽媽一下子就發現我頭上好像有朵烏云在飄,又知道我今天考試,就知道是我考不好了,連忙安慰我說,:蕊蕊,別緊張,考試只是一項小測試,并不代表你的學習一定很差。聽了媽媽的話,我輕松了一些,但還是很緊張。
媽媽,你是我的守燈人,總會幫我點燃路燈。
蘭花借物喻人篇二
教室里,黑板前的講臺上,零零碎碎地擺放著許多只剩一小截的粉筆,這些粉筆都快要走到生命的盡頭,有的甚至小到指甲般大小。
“叮鈴鈴,叮鈴鈴!”上課的鈴聲響了,同學們迅速地回到座位上,端正地坐在桌前。老師拿著課本,大步地走進教室,把課本放在講臺上后,隨手捏起一只長粉筆,開始教我們新的內容?!吧成成?、沙沙沙”,老師在黑板上進行板書,粉筆卻化作一小顆一小顆的白色顆粒,在黑板上留下了它自己的痕跡后一點點的消失。下課后,我來到講臺前,拿起老師上課時寫的那支粉筆,原先長長的粉筆,如今已經短了一截。
看來,粉筆就是這樣,在為我們傳授完最后一個字的時候,它也就完成了它的使命,這時,它就會永遠的消失,剩下的只有地上的白色粉末。
粉筆,它只是那么小小的一根,看似微不足道,但我卻從它身上看到了一種高尚的品質——奉獻。
其實,在我們的身邊,就有許多“白色的粉筆”。天天為我們授課的老師,不正是“白色的粉筆”嗎?是啊,老師就如粉筆一樣無私地奉獻著,把自己美好的青春都揮灑在了三尺講臺之上。如果沒有老師,我又怎么能勇敢地戰勝求學生涯中的一個又一個困難,登頂知識的高峰呢?……老師啊,您辛苦了!
我們在生活中也應該做一支粉筆,做一個樂于奉獻的人,雖然可能做不到粉筆那樣高的境界,但至少我們要學會奉獻自己,為他人服務。
粉筆啊,你是無私的,你是多么的偉大,我也要做支小粉筆!
蘭花借物喻人篇三
陽春三月,正是乍暖還寒的時節,幾場春雨過后,家樓下小院里的木蘭便打起了花苞。閑暇時,總愛倚著木蘭樹,與花薄醉,與清香同浴……每當看到純美潔麗的木蘭花,心里總是超然的寧靜。
一日飯后,又不自覺地走到木蘭樹旁,細細端詳:木蘭樹的樹干十分纖細,但又是直挺挺的向上伸展著,如一位裊裊婷婷的少女,簡單,落落大方。
把視線逐漸上移:白色的花朵散發著玉色的光澤,花是那么的瑩潔清麗,朵朵向上,散著陣陣沁人心脾的幽香。它是簡單又純粹的花兒,高高的綻放在枝頭,沒有綠葉,只是一朵朵白的有些清透的花瓣,在春陽下如此輕盈,恬靜。
三月里,徐徐微風輕撫過面龐,木蘭樹舒展著枝干,無葉無綠,只是朵朵木蘭寧靜的綻放。那白的有些清冷的花瓣,隱隱帶著清香,雖不濃郁卻也清新自然。
最愛如此優雅的木蘭,它婀娜多姿,飄逸又不浮夸,少了玫瑰幾許嬌艷妖嬈,多了水仙幾絲自然淡雅,如遺世獨立的仙子,美得不可方物,卻又從骨子里透著冷漠與孤傲,讓人不可褻瀆。
木蘭花的開放是如此的不顯山不露水,單純到連綠葉都多余,在那禿枝上,潔白的花瓣高雅的綻放亭亭玉立的'身姿,風韻獨特,從容。每一朵花都可以宣泄一份心情,收藏一份雅致而又寂靜的心事。木蘭花開了,開得幽然美好。它無聲地開,沉靜地落,“朝摘山上木蘭兮,晚拔洲畔冬青。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比绻梢?,我也愿身披木蘭,遠離世俗,徜徉于山水之間。
蘭花借物喻人篇四
在大千世界里,在各種植物中,有人讚美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小草;有人讚美四季常青的竹子;而有的人卻在讚美那凌寒獨放的梅花。
可它是否像其它的花一樣,自顧炫耀自已的美麗呢?不,它沒有也不想展示自己的魁力,它很謙虛,從來不讓別人讚美,不與百花爭奪美好的春天。它常常長在不起眼的地方,或者生長在鋪滿冰雪的高山上。有的人會問,它不會凍死嗎?你完全錯了,它是凍不死的,它隨遇而安,走到哪里,哪里就是它的家。
它雖然這樣犟,不讓別人讚美它。但是,那些熱愛梅花的大詩人,為了找到梅花,歷盡千辛萬苦,就是爬冰山,走墻腳,他們也愿意。所以梅花是永遠擺脫不了詩人們的讚美的。
在唐代著名詩人的古詩中,有一首《梅花》:“墻腳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边@首詩的意思是,在毫不起眼的墻腳,有一簇梅花,它冒著嚴寒,獨自開放,在遙遠的地方,就知道它不是雪,因為有梅花的清香撲鼻而來。不愧是高明古人,細心觀察后,還把它與松、竹一道稱為“歲寒三友”。從“凌寒獨自開”這句詩就可以體現出梅花的傲骨,這些詩人多么熱愛梅花呀!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喜愛梅花,愛它的潔白,愛它的傲然獨放,愛它所擁有的孤芳自常的品格。
梅花啊梅花,是你讓我學會了堅強,是你讓我成了生活中的強者,你是我生命的嚮導。
我讚美梅花,但我更尊敬具有梅花精神的人。
蘭花借物喻人篇五
我恭敬地站在這棵松的面前,品讀著他的剛勁蒼翠。它一定有許多年頭了,一定受到過許多痛苦:雨雪冰凍過它,狂風剝蝕過它,雷電轟擊過它,泥石流沖擊過它。無論如何都沒有放棄他的信念:我要活下去。
它目睹過茂陵山戰役打響的時候,子彈擦裂過它的樹皮,刺刀砍斷過它的樹枝,戰火燒毀過它的枝葉。但它沒有退縮,仍堅強地活著,它心里只有一個念頭:我要活下去。
現在,它老了,不再那么年輕了,它的樹皮干裂了,100多年的風霜已剝奪了它的青春。它的身子腐朽了,缺枝少葉的,松針已經不是很綠了。
人其實和松一樣,一點點的成長,在生活的曲折磨難、在坎坷中頑強地活下去,在不確定中面對生活的艱難和挫折。
松的精神,在我們身邊隨處可見,大山中的留守兒童,在期盼中自立著;身殘志堅的殘疾人,依然帶著微笑面對生活;自主創業的大學生,創業時艱難,最后成功。他們活的多么像“松樹”,在曲折、坎坷中頑強的活著。
那棵松,依然孤零零地站著,守著那座墓,守著這方土,守著它的歲月,它那蹉跎的身影,映入人們的腦海引人深思。
蘭花借物喻人篇六
蠟燭平時總是受人冷漠。可是,當停電時,它總會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生命驅趕走黑暗給大家帶來溫暖與光明。時間分分秒秒的過去了,而蠟燭的白色圓柱形的身體也越來越短,可這根本不會讓小巧的它把火熄滅,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它短暫的一生就是一直在為別人奉獻。每當我拿起蠟燭時,我渾身都會流動著一陣陣暖流。因為我驚嘆、佩服它的精神。這種精神也正是我們要向它學習的。
記得一天夜晚,我正在房間里寫作業,爸媽正在上網。突然,房間里的燈閃了幾下,沒等我反應過來,家里的燈全部暗了下來。啊,停電了。
家里黑漆漆的一片,伸手不見五指。我一個人坐在黑暗的房間里,心里有點害怕。這時,房門旁出現一個亮光,原來是媽媽給我拿來了一根點燃的。媽媽把蠟燭放在了我的書桌上。頓時,整個房間在燭光的照耀下變亮了,我也安心地在燭光下寫起了作業。
終于,我把作業寫好了。正當我準備離開房間的時候,無意間發現蠟燭被燃燒得只剩下半截了。我又坐了下來,目不轉睛盯著蠟燭,看著它一點一點地燃燒。這個時候,我被蠟燭的精神感動了。它燃燒著自己,卻為人們帶來了光亮。它雖然外形普通,卻擁有一種難能可貴的精神。此時此刻,在我的眼里,它不再是一根平凡的蠟燭,而是一個偉大的人,一個有著無私奉獻的精神的人。它不為名利,從沒替自己著想過,而是默默地讓燃燒自己的火光照亮黑暗。可以這么說,它把自己的生命毫無保留地獻給了人類。這就是蠟燭的精神。
蠟燭雖然平凡,卻有著一種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我們要做一個具有蠟燭精神的人,為社會,為國家,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