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多數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生后撰寫的。報告對于我們的幫助很大,所以我們要好好寫一篇報告。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秀報告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教師年終總結報告 幼兒教師年終總結篇一
現實中常聽有人說,老師不就是那么幾節課,每年有兩個大假期,多么清閑啊!其實,這恰恰是他們對老師工作的不理解,他們不懂得幾節課的背后需要超出幾節課幾倍的備課,需要超出幾節課幾倍的批改作業,需要超出幾節課幾倍的時間研究學生,老師手上的工作可以停止,老師心上的工作是沒有時間限制的。
具體說,老師工作的繁重體現在三個方面:
1) 繁重的作業
中小學在應試教育的重壓下,大多數都在搞大量的機械作業,領導逼著留作業,家長逼著看作業,老師兩頭受氣,還要批改作業;
2) 名目繁多的考試
因為現在的考試是體現教師工作價值的唯一辦法,因此,加強管理在某種程度上說就是加強考試,考試的過程實際上就是老師繁重工作的過程,出題,監場,看卷,很忙很累;
3) 復雜的學生問題
現在,社會對教師的要求高,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高,而孩子的思想十分復雜,這就給老師的工作帶來了太多的艱難,面對社會眾多因素造成的問題學生,要求老師解決,老師搜腸刮肚,心里勞累,不言而喻。
2. 業務培訓——理想的肥皂泡
國家搞了個骨干教師培訓大計劃,地方教育機構為了響應上級號召,也組織了形式多樣的花架子培訓,諸如“某某工程”、“某某計劃”,雖然名稱不斷翻新,但是否符合實際,有多大效果呢?
老師在忙碌完了上課、備課、看作業外,還要填夠多少張聽課卡,發夠多少篇教研文,記夠多少頁學習筆記等等。否則,繼續教育證上大章就蓋不了,那評模、進職稱等,只能是妄想!
3. 職稱評定——教師一生的痛
職稱關系到教師的工資和名聲,所以大多數人看的相當重。每到職稱評定季節,人人自危,為了幾分之差,有的甚至撕破了老師斯文的臉皮。
現在的職稱評定要具備兩個“優秀”,為了這個必不可少的東西,一些人低三下四地求主任,找校長,跑局長,好話說盡,笑臉陪光。有的還要花錢買文章發表;花錢請槍手參加沒有用的考試;花錢參加形式主義的培訓。
職稱評定應是促進教師工作的一種舉措,應讓教師高興,但現在卻成了教師的痛,每年有那么多教師承受職稱評定之痛,是對教師之間團結的破壞,是對教師整體素質提高的阻礙,更是對教師心理的一種傷害。
4. 應試教育——令人窒息的機械游戲
在應試教育制度下,不但學生是受害者,而且老師也深受其害:各級領導要看學校的成績。學習成績高了,一好遮百丑;學習成績低了,老師被說的狗屎不如。因此,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老師就不得不做如此窒息的游戲。
1) 采取題海戰術
現在的考試不僅是法寶,而且是督促學生學習的重要手段。在考試戰術里,老師出題、看題,頭昏腦漲,那里還研究什么創新教法,在考試面前老師沒有精力創新。
2) 采取考試戰術
即看學校是否讓學生獨立負責其學習,是否促進深度理解式學習和以實踐為導向的學習,是否持續性地改善課程等;
3) 采取重點戰術
重點學校,重點班級,重點學生,這些是教師將來得高分的基礎。然而,老師的成長主要是在教育后進生中成長的,沒有在后進生的教育中有所創造的教師必然是不全面的教師。
4) 采取時間戰術
教師被逼迫著在時間上大打疲勞戰,雙休日、寒暑假加班成了家常便飯。
5. 地位不高——高帽子下的辛酸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辛勤的園丁,吐絲的春蠶,淚干的蠟燭等等,在這些高高的帽子下生活的教師狀況是不是真的其樂融融呢?當然事情并不是那回事。
“辛勤的園丁”多么好的稱謂,老師做著社會上最基礎培育人才的工作,但待遇卻不好說。無怪乎,人們不愿意做老師,誰愿意做付出辛苦,而報酬很少的工作啊。
暫且摘下這些美麗的高帽子吧,教師是一個普通的人,請不要拿少數人的理想任務去衡量大多數人,因為任何一個事業不是少數幾個人支撐起來的,他還需要普通的人共同支撐。否則,高帽子下面就是一把辛酸之淚。
6. 事業前途——平淡中的無奈
每個剛剛走上講臺的教師都曾經有一番壯志宏圖。
有的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學校的領導,有的想通過自己的拼搏成為一代名師,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歲月的流失,工作的打磨,許多人的棱角光滑了,雄心沒有了,壯志消失了,更多的是對事業前途失去了信心,在平淡之中無奈地工作著。
因為他們發現現實和自己的教育之夢距離太遠了,必須在應試教育的怪圈中旋轉,否則就會遭受領導的批評,家長的指責,最好收起你那一套教育的烏托邦,回到可憐的現實中,為了生存麻木而機械的重復前人的勞碌,于是現實和理想的矛盾掩藏了,只有如此的工作著。
當然也有少數輝煌燦爛的人物,但他們的機遇,他們的環境并不是每個人都能遇到的,而且,我也一向認為不應該用那些少數人成功的例子,去衡量我們這些普通人。
我想說的是,我們的教育機制和教育氛圍應該引起我們的反思:為什么我們教師的工作如此無奈和平淡?難道我們就不需要激情和烈火的點燃嗎?
7. 師道尊嚴——教師成高危職業
在剛剛過去的一年中,家長狀告老師、學生毆打老師的事件時有發生,在接近年末的尾聲,更是以學生當著母親的面殺死自己班主任老師的悲劇收場。
現在的老師,不要說師道尊嚴,有的時候連自己的人身安全都成了問題。曾幾何時,老師連管教學生的勇氣都沒有了呢?
最后,我得慶幸自己能安安全全的活到了年終,說一點期望:期望來年,我的學生能夠體諒老師管教的良苦用心,期望學生家長能夠支持工作,期望上級部門能少一點檢查,多一些關懷……
幼兒園教師年終總結報告 幼兒教師年終總結篇二
開學初忙碌的身影還在眼前浮現,孩子們的哭聲也還在耳旁響起,家長拿孩子膽小哭鬧沒辦法時無奈的神情也還在眼前浮現,實在是讓人感嘆時間的飛逝,如今孩子們已經能喜歡快樂的每天上幼兒園了。在孩子的哭聲中,一個學期開始了,然而轉眼在孩子的歡笑中,一個學期又將結束了。回顧這學期的工作,可謂緊張、繁忙而又充實。為使今后的工作能取得更大的進步,現將本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這學期我帶的是小班,幼兒年齡偏小,最大的4歲,最小的才3歲,給班級各項工作的開展都帶來了一定的難度。新生入園最讓人感到頭疼,現在想起還心有余悸。孩子們從家庭進入幼兒園,環境發生變化,他們所接受的信息變多,面臨的問題變復雜,心理安全的天平被打破,這一切對他們來說是天大的變化,使他們產生緊迫感,恐懼感,從而出現了大哭大鬧。別的班已經開始學習新知識了,我卻還在穩定孩子情緒,減少哭鬧,培養常規。開學的一個多月,對小班來說,別說是上課學習知識,好多的孩子由于家長的過分溺愛,就連吃喝拉撒這些最基本的自理能力都不具備,大小便在褲子里是常有的事,吃飯要喂,睡覺要抱著,這一切都得從頭教起。也正因為這樣,在平時的工作中,我始終想著這樣兩句話,那就是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這樣的情感使我對孩子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寬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責,多了一份尊重。
我為了盡快使孩子們適應集體生活,想盡辦法,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來幫助幼兒消除緊張、不安、恐懼等不良的情緒。我根據本學期教材、及小班幼兒特點,把工作重點放在了穩定幼兒情緒、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方面。從活動內容的選擇,組織形式、教學方法的采用上,都盡量做到以幼兒為主體。一學期來,孩子們逐漸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在活動中也逐漸變得活躍了,各種能力都有了明顯的提高,
自理能力提高了:學會了自我照顧(能夠獨立進餐、穿脫簡單的衣服,上廁所時不擁擠,學會了洗手、擦鼻涕、穿鞋子等原本不做或根本就不會做的事情)。并知道有需要時,告知成人或向成人求助。懂得友好相處。
口語表達能力提高了,剛入園時有的孩子甚至不肯開口說話?,F在,孩子們不僅敢說話,學會傾聽,而且愿意說,喜歡說。家長在家園聯系中表示,孩子的進步出乎家長的意料。
小班的日常工作更為瑣碎,照顧大小便已經習以為常?,F在的孩子又都是家中說一不二的小皇帝,什么都以自我為中心,什么東西只要我想要就是我的,就得給我,我說對你就不能反對,因此,抓人、咬人偶有發生,也正因為孩子小,剛剛離開家人的懷抱,家長特別在意孩子是否受傷,被人欺負。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更是處處加倍小心,白天主要精力都用來照顧孩子,有些工作不得不利用晚上時間帶回家中做。排練新年節目時,由于孩子年齡小,語言表達能力部太好,大孩子一周左右能學會的,往往得用一個月才勉強完成,而且孩子越小越不容易集體指導,排練過程中,一個老師顧了這頭顧不了那頭,節目中需要的道具又多,說實在的,有時累了也想打退堂鼓,但好多事情不是不想干就可以不干,我只是努力做著該做的事情,。
孩子的快樂,是對我工作的鼓勵;家長的滿意,是對我工作的肯定。真誠的對待每一位家長,如實的和他們交流對孩子教育方面的看法,對家長提出的要求盡量去滿足,對家長提出的教育孩子方面的疑問幫著查資料解答,讓家長感到我們不只是孩子的老師,也是家長的朋友,有困難大家一起解決。當問題出現,第一時間與家長聯絡很重要。讓家長知道老師對問題很重視,對幼兒發展很在意。在開學初,我們向家長介紹了本學期開展各項工作的意圖,耐心、細心地回答他們的疑惑,讓家長們全面、深刻地了解本學期班級、老師的工作目的及工作方法;爭取與家長的教育思想達成一致,加深對家園共育的認識。取得家長的理解配合。
本學期收獲很大,在工作中我享受到收獲的喜悅,當然也在工作中發現一些存在的問題。在我享受的收獲的同時,我也會對所碰到的問題加以認真思考并以解決,力求把日后的工作做得更好!
新學期的工作,將是我人生旅途中又一個新的起點,是我工作征程上的又一個加油站。
我將在新的.學期里從以下幾點對孩子們進行培養。
習慣伴隨著人的一生,影響人的生活方式和個人成長的道路。習慣對孩子來講極為重要,從某種意義上說,習慣是人生最大的指導。俄國著名的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好習慣是在人神經系統中所存放的醬,這個醬會不斷地增長,一個人比重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壞習慣是道德上無法償清的債務,這種債務能以不斷增長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的創舉失敗,并把他引到道德破產的地步。
(一)從現在開始培養。
在生長、發育期,人的可塑性最大,最容易受引導。研究表明,3至12歲是年輕一代形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期。這人階段的孩子認識和活動范圍逐漸擴大,求知長技能的欲望強烈,容易接受成人對其行為的訓練。
(二)從小事抓起。
良好的習慣多表現在日常生活的各種細節小事上。如孩子做事認真的習慣,體現在他不丟三落四,做事有條理,觀察細致等等。有些家長面對這些小事,常常聽之任之,認為樹大自然直,這是錯誤的看法。
(三)強化幼兒的良好習慣。
在幼兒園,孩子們為什么能夠形成不隨地扔垃圾、將垃圾扔進垃圾桶、到廁所里大小便等好的行為習慣,原因就在于幼兒園有較嚴格的規范,有良好的激勵機制。可惜孩子在校的良好的行為習慣到了家里似乎就忘了。老師和家長共同強化孩子的良好習慣。
在教學中鼓勵幼兒對老師的提問有與眾不同的想法或答案,培養孩子敢于發表不同的見解,不人云亦云的思維品質,其實就是在激發幼兒善于創新的興趣和獨立思考的自主意識,只要我們轉變觀念,在對幼兒關心疼愛和開發智力的同時,注重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那么我們的孩子將是有主見有愛心而又有豐富創造力的一代。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新學期的號角即將吹響,讓我們整裝待發,等到學期開始,再來種下滿園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