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生活需要儀式感字生活需要儀式感提綱篇一
儀式感,使我們自己心中的那份美好有意義。
——題記
儀式感究竟是因什么樣儀式的舉行而衍生的呢?如果是為了某種情緒,某種心底的懷念,那么并不需要跟隨其他人一起在某個特定時間去進行。就好比清明掃墓,大可以在想念祖先時就去掃,不需要非要等在清明節這一天。對于儀式感而言,節日這一因素并不必然。曾經的天才詩人海子,在大學時有一個心愛的女生。畢業后,海子每天為她寫一首詩,這也是一種儀式。
遇到一位老師后,我對詩歌非常得沉醉,也期望寫出“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那樣優美的詩句,也想擁有海子那樣驚世的文采。我試著寫詩,一竅不通的情況下,詩句總是亂七八糟,每天寫一首詩對我來說是很艱巨的。妥協于“才智所限”,我的每一寫一首詩,暫時變成了每天讀一首詩,品一首詩。
我想我選擇這一儀式是對的。樣梵說過,“詩歌會喚起那些被我們忘卻的東西,那些被浮華繁華遮蓋住的美好過往,那些已經陌生著婉約,隱逸,跡簡,意淡的詩意生存。生活本就是充滿著離亂與溫暖,當一地雞毛成為不可避免的日常,保留著初心的向往與詩意的安放,便顯得尤為彌足珍貴。”詩歌總是很美,愛讀詩的人總不是為高雅而讀,而是為那一份輕盈的觸動。也許是出于儀式感,我讀詩總要放幾首純音樂,讓詩句中充沛的情緒在樂聲中跳躍,讓品詩更有意境。
儀式感是一種“感”,借助于外物來加強儀式是必要的嗎?我想不是,心中的美好,才是儀式感聚焦的終點。
馬德說,相思是“燭滅了,燈亮了;燈滅了,月上了;月隱了,朝出了;夕陽盡了,大地暗了,心亮了。”這句話不只用于相思,我覺得用在儀式感再適合不過。
生活需要儀式感字生活需要儀式感提綱篇二
相識多年的好友生日即將到了,思索幾日也不知道該送什么。忽然記起兩人曾經聊天時提過的紙星星,便拍板決定,給他折一片星空。經過反復的挑選,終于選定了一種喜歡的折紙,又買了一個精致晶瑩的許愿瓶,為我即將折成的星空找到了安居的“宇宙”。
因為就讀的是私立學校,每日空閑時光不多,只好不斷地去擠壓老師們口中所言的時間海綿,珍惜每一滴落下的時光。午休時,放棄每日最在意的睡眠時間,可能只是為了幾顆或十幾顆紙星;晚飯后,一改平日時慵懶的動作,只為了讓那片星空多幾顆耀人的星星;深夜就寢了,一個人躲在唯一能亮光的廁所里借著那幾絲微光,去筑成這片星空。
記得曾經聽人說起過這樣一件事,少年即將遠行,離別前與那位相識的好友在一起寫了一封信,用見證友情的信封裝訂,相約少年歸來之時在一同打開……這或許只是一件離別前的小事吧,但這份少年的青澀和深情卻因為這份莊重的儀式感而顯得格外唯美。我想,那兩封信件也一定會成為兩位少年一生的珍寶吧!
那天,你問我能否為你折一片星空。
而我說,好。
生活需要儀式感字生活需要儀式感提綱篇三
那怎么有個香蕉皮啊?拾起來扔了吧!
垃圾箱怎么還有這么遠啊?還是把垃圾扔到地上算了。
有時走在大街上,看見地上的紙屑便會拾起來扔到垃圾箱里;有時看見地上的紙屑,卻把它們越踢越遠;每天夜晚都會和朋友在操場上吃著晚飯散著步,有時會把手里的垃圾扔到遠處的垃圾箱里,不管有多遠;有時卻把手里的垃圾隨手扔到地上,即使垃圾箱近在咫尺,也懶得多走一步;有時同學們問我數學題時,我會認真講解到他們聽懂為止;有時我卻會一點而過,甚至直接把他們打發走;有時朋友和我交流時,我們談的有說有笑,有時卻對他們愛答不理。
在家時,我有時會整理我的.房間,把屋子打掃的干干凈凈;有時我卻對如垃圾堆似的房間視而不見;有時我會把剛穿過的球鞋洗得很干干凈凈,有時我竟會沒有鞋穿,球鞋個個彌漫著令人掩鼻的“芳香”。有時我會說到做到,必定履行承諾;有時卻只會高談闊論。
有時放學回家我會先寫作業,讓筆在書本上肆意揮灑;有時我卻會先拿起手機,讓手在手機屏幕上劃出優美的曲線;有時我會為自己做一個周計劃,每天有秩序地按照計劃學習;有時我卻將計劃仍在腦后,每天懶散的活著,沒有計劃,更沒有目標;有時我會心血來潮的認真做一件事情,但當這種勁頭過了后,便會變成行尸走肉般了。
這就是我特殊的儀式感,屬于我的這種心血來潮的儀式感,但慢慢的我要將這心血來潮的儀式感穩定下來,時時刻刻都要有儀式感!
生活需要儀式感字生活需要儀式感提綱篇四
儀式感,似乎常常被人所提及,卻極少有人真正去詮釋它到底是什么,或是其中所蘊含的特殊意味。儀式感仿佛是每個人心中都存有的一個模糊的感受,但又難以被看得真切。也許在每個人眼里,儀式感的含義各不相同,卻又有所相通吧。
在我眼中,儀式感是理想境界與現實世界之間溝通的媒介。儀式感讓理想的曙光照亮生活,讓平和的內心仰望未來。
我總喜歡在吃早飯前,先去一趟教室,空無一人的教室之中,四周的桌椅雜亂零散,我的心卻異常得平靜。在這個無人注視的地方,在這個略微昏暗的空間,拋去擺在他人眼前的姿態,自我地享受這專屬的片刻安寧。
但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卻連這短暫的片刻清凈都不懂珍視,不愿追求,更是將“儀式感”視為無用的負累,只想敬而遠之。殊不知在這個空虛的社會中,只有這種帶有輕微的盼望和真切的渴求的方式,才能在跨越所謂的理性,帶來稍許來之不易的動容。
也許是現實與所思所想之間那不可逾越的偏差,使得大多數人甘于無奈而沉溺在絕望之中,將先前高唱的夢想深埋,將朝氣蓬勃的自我遺忘。但亦有一部分人,他們的眼中光彩依舊,他們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找到了橋梁,對于每一天的生活都有獨特的品味和思考。而這道人與人之間的鴻溝,正是這無處可尋或是無處不在的儀式感。
儀式感,是感性理性間的權衡。今人總是驚羨歌頌古人的一舉一動,不管是待人處事時的'灑脫逍遙,還是與山河比肩的豪邁肆意,抑或是痛哭朗笑的純粹真情。殊不知生活中的我們也能夠輕易做到,因為儀式感,也是一種對任何事物放下成見的回歸本心。
時代的洪流里,儀式感正在消失,而面對正在消逝的儀式感,我們要去堅守的不是刻板的規章,而是一份熱愛生活的態度和相信自我的信念。
生活需要儀式感字生活需要儀式感提綱篇五
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因為有了儀式感。也許是一個聚會,也許是一份思念,亦或是一個小小的瞬間,都是一種充滿愛的儀式感。
儀式感也在那些小心意中。記得有一年,我那遠在希臘的姑媽給我寄了一封信,還給我郵寄了幾件小禮物。每個人表達儀式感的方式有所不同,但里面包含的愛卻是相同的。姑媽給我的信中是對我們的思念,對我而言,這也是非常有儀式感的。還記得那小學結業典禮,大家都在與自己的好友告別。許多同學都傷心地哭了,連老師都不禁小聲抽泣。在這離別氣氛十分強烈的聚會上,也有著隆重的儀式感,而那一刻也讓人銘記在心。
許多人都覺得生活平淡無趣,這正是因為缺乏了儀式感。也許有人覺得做一件非常有儀式感的事很麻煩,可儀式感可以出現在你生活中的每一刻,并不需要很特別的布置與準備。一篇詩、一句祝福、一場聚會,都是非常具有儀式感的。而每一個儀式感需求的背后,都暗藏著一份愛。
生活需要儀式感。沒有儀式感的生活將會枯躁乏味。而當你感受到了儀式感的存在,你就生活在一個充滿尊重、充滿愛的世界上。
生活需要儀式感。生命中的那一份份儀式感,都是你生命樂譜上一個個美麗的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