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采訪字篇一
英國《xxxx報》網站15日載文說,1990年,英國有6.5萬種新書面世。去年,英國新書出版總量已經增加到了令人吃驚的16.1萬種,遠遠高于法國、德國甚至美國。然而,幾乎全世界每一個it專家都認為,圖書市場面臨著來自電子書籍的一個革命性挑戰。
英國出版業聯合會主席理查德·查金說: 我五分之四的時間都在為書籍出版有關技術方面的事情擔憂。 他認為,在不久的將來,圖書出版業將會變得面目全非。
這一切可能已經提前到來。集成電路已經改變了音樂制作、電影以及電視。一家印刷出版公司的總編輯保羅·卡爾說,書籍出版業發生同樣的變化只是時間問題。
卡爾說: 在今后5年到10年,也可能更快,我們將看到一種美觀、重量極輕的便攜式電子書頁裝置,它能讓書籍愛好者直接從因特網上合法或非法地下載各種書籍。
當這個時代來臨時,電子閱讀器將能存儲成百上千種書籍,并支持一種數字權限管理技術,從而使出版商能夠控制它們的版權被利用的方式,例如他們不希望電子閱讀器能將各種書籍傳輸到他們朋友的'閱讀器上。只要按動按鈕,電子閱讀器就能夠檢索一本書的內容。
英國布魯姆斯伯里出版社的負責人奈杰爾·牛頓是google最坦率的批評者。他確信 在今后7年到10年中,有50%的書籍銷售將會是下載書籍。當電子閱讀器成為大量上市的產品,這種轉變的確會非常快。很快將形成一個雙重模式的市場 。
這個預言具有合理性。電子書籍不會取代舊的模式,就像汽車不會取代自行車,或打字機不會取代鋼筆一樣。
盡管查金是新技術的熱情擁護者,但他并不認為 人們真的打算在電腦屏幕上閱讀小說。 電子書籍的先進性在于參考性和資料性書籍。他說,這里反映了一個廣為流傳的觀點, 英國沒有哪一家大型圖書出版商真的樂意接受新技術 。
我是小主人新聞報社的實習小記者。十。一期間,老師安排我們到“虹橋上海城”進行實地采訪,了解節日期間人們是怎樣度過的。
她聽明白了,也回答說:“of course(當然能夠)”我憑著一口流利的英語,又問了她:“are you happy today?(這天你高興嗎)”“where are you from?(你從哪里來)”等問題。她一一做了回答。透過采訪,我明白了這位姐姐今年二十二歲,是英國來的留學生,家里有爸爸、媽媽和哥哥,她十分愛自我的家和祖國,但也喜歡中國。她還簽上了名字——anna,原先她叫安娜。
采訪了一段時光后,同學們到大廳集合,互相交流采訪收獲。大家侃侃而談,十分開心。
透過這次采訪活動,我了解了節日里孩子們的情緒,還明白要和外國人交談,學好英語是多么有用。我想,下次我還要多參加這樣的活動,因為這能鍛煉我的膽子,更因為這是一次難忘的活動。
采訪字篇二
采訪主題:
方雪琴老師 采訪方式:
現場采訪 采訪時間:
2012年12月27日 前期調查:
1、學校方面:查找方雪琴老師資料,整理收集相關有用信息
2、學生方面:采訪學生對于方雪琴老師的評價
3、閱讀方雪琴老師的論文
4、其他,待定 現場采訪:
1、方老師,根據我們了解,您是我們學校為數不多的女博士之一,那么,我們想了解一下你在上大學時是怎么對自己的專業進行選擇的?您可以給我們講講您在大學中的學習經歷,我想這些東西對我們的專業知識的學習很重要。
3、那么您是怎么找到在報社工作的?可以給我們講講您找工作的經歷嗎?
4、您在報社工作了多久?在報社里,你從事什么職業呢?相信您在報社工作時有很多不一樣的經歷,或許有些是我們以后會經歷的,那么您還記得您的第一次采訪過程嗎?可以給我們講講您的第一次采訪過程,或者您印象最深的一次采訪過程。
5、是什么原因讓您開始從事教學工作呢?
6、您是廣播電視新聞專業的創辦人,您當時創辦這個專業的初衷是什么?
整理收集到的資料,整理訪談記錄,組織整理完成書面訪談報告以及視頻記錄,并傳給被采訪者(方雪琴老師)進行確認核對。修改無誤后,即可成文,交給老師。
可行性分析:
在采訪過程中,要根據被訪者可能添加的內容做好記錄以及要及時發現新問題并作出提問。
采訪字篇三
采訪是新聞界詞匯,即記者為取得新聞材料而進行觀察、調查、訪問、記錄、攝影、錄音、錄像等活動。是一種媒體信息的采集和收集方式,通常通過記者和被獲取信息的對象面對面交流。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有關采訪老師的采訪稿,歡迎閱覽。
2、記者——考核教師要求學生優秀率保持多少或者年年增長,你怎么看?
老師——別來這一套,祖師爺孔子三千弟子,才72賢人,他的優秀率才2、4%。
3、記者——有的家長抱怨你們老師沒有把我們的小孩子教育好?
4、記者——老師不要抱怨了,你們畢竟還有這么長的假期?
5、記者——有人說老師一周才上幾節課,比我們每天上八小時舒服多了?
6、記者——老師平常上課很輕松吧?
7、記者——老師工作不錯了,錢也不少吧?
老師——見過老師考公務員的,你見過公務員考教師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