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寫蓮篇一
自古以來,“蓮”就是有著高尚純潔、超凡脫俗的氣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而我認為在如今嘈雜,喧鬧的世界中,蓮依然冰清玉潔、亭亭玉立,它不在“鮮有聞”而是默默深植凡人心中。
清潔工
他們工作在黑夜里,他們戰斗在塵土中,他們站立在污濁處,但他們心中有朵蓮。每天早晨當你還在溫暖的被窩中做夢時,清潔工人們已經悄悄地拿起掃把簸箕,清掃著每一條街道,每一道小巷。工作期間,他們晚上都很少充足睡眠,因為白天清掃大街會影響交通或阻礙路人,甚至會遭到辱罵和驅趕。你曾經是否隨手丟棄過垃圾?你是否在意過那些坐在馬路邊休息時,啃得干硬的饅頭清潔工?即使衣服的顏色如此鮮艷,但依舊被人群埋沒。你甚至沒有正眼觀察過他或她的模樣,留意過他們的喜怒哀樂。我們總會贊嘆,哇!這里好干凈,環境好美呀!可是有誰知道,這里的優美整潔是他們披星戴月的辛苦勞作的結果。他們心中正開放著一朵純潔高尚的蓮——無私。
工人
“高樓的攀爬者”“鋼筋水泥下的漢子”這些都是對工人的稱謂。小時候我總覺得給人建樓干活很沒面子,加之折疊式的工作姿勢,做工人一定是份苦差事,但當我們長大后看著一座高樓大廈被工人辛辛苦苦一磚一瓦的建起來,我心中對他們產生了敬畏之情,每一個夏天都是他們的受難日,毒辣的太陽,急驟的暴風雨,可偏偏這個時候做的工質量是最好的,所以他們往往大汗淋漓,被濕透的背心和曬得脫皮的肩膀,連石頭都要瘦三分的酷暑,但他們沒有放棄,一磚一瓦都排列整齊。寒冷的冬天本應該是坐在爐子旁烘著守著,看著電視,但他們仍然堅守在工地,任憑大風吹刮寒雪飄落,還有他們手掌和腳掌上磨出了老繭,讓人看到都感到心痛,可他熱愛這份工作,也堅持做這份工作,因為他們心中有朵蓮——奉獻。
老師
每一位老師都是學生的第二任父母,他們給予學生知識和人生經驗,他們會把每一位學生當做自己的孩子,精心哺育,悉心教導,盼望他們長大成才!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學生一個個羽翼豐滿,飛離巢穴,問題學生的教育,因為老師心中有朵蓮——認真。
每一種職業都承擔著一份重任,做好本職,讓心中有朵蓮。
寫蓮篇二
啊呀,弟弟你把‘臭氣’弄掉啦,嗚嗚,快把它撿起來去洗一洗啦,真是慢吞吞的!氣憤的我叫道。
這個臭氣可真是很臭,但是卻很好吃,而且價錢很貴,一顆需要將近一百多元。今天早上,媽媽去內坑,去買了臭氣——榴蓮。剛開始回來,我對它充滿了好奇。要說它,背全是刺,我想:肯定是為了不被別人欺負,才有一副堅強的背脊吧!
媽媽拿進廚房將它劈開,瞬間一股臭氣撲鼻而來,連離家里三米的地方也能聞得到。我捂著鼻子,弟弟說:這是臭氣彈,好臭啊!媽媽切了一塊給爸爸,只見爸爸將一小塊的臭氣彈吃在嘴里,而且津津有味,吃完一塊再吃一塊。媽媽也切了一塊給我,并對我說:很好吃,盡管它很臭,但是吃起來很香的,不信試試!
我吃了幾塊,覺得真的挺不錯,就又吃了幾塊,吃得越來越盡興,媽媽不讓我再吃,就放進冰箱了!
這臭氣挺好吃的啊!
寫蓮篇三
兒女與父母之間的陪伴,是一種緣,是冥冥之中的宿愿,小時候,你是父母心中的星,無論多么艱難,他們總愿為你將烏云播散。后來啊,你變成了父母手中悉心放飛的風箏,他們希望你飛的更高飛得更遠,當你展望大地,翱翔于天空中,他們能做的只是輕輕地,小心翼翼地牽著線,生怕它會斷。
只是,我們總有一天會長大,離開父母的懷抱,父母苦心放飛的風箏,最終還是在風兒的催促下,掙脫了那根牢牢牽著的線。
當有一天,你在天空中飛累了,被閃電,風雨摧殘的傷痕累累,你開始想念那份悉心的關愛,和那份暖暖的“牽絆”。
你終于放下了那些浮華,輕輕地下落,輕輕地落在父母的窗前,你突然發現,曾經追著風箏的大步向前跑的他們,已滿頭白發,步履蹣跚,……。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有時候,一句感激的話,一個溫暖的微笑,一個簡單的問候,就足以讓那個為你操勞了大半輩子的父母感動得熱淚盈眶。
孝,不是一件多么偉大壯闊的事情,也不是多么大的理想壯志,它只是一朵蓮,一朵靜靜地長在清塘邊溫潤的蓮,它不像玫瑰般熱烈和妖艷,也不像牡丹般雍容華貴,它只是一種默默地守護,洗去了污垢與雜陳,在風雨之后,靜靜地開放,清風襲來,留下一地愛的溫存……。
“你為看此花時,此花與你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靜守心中的那朵溫潤的蓮,讓孝心與你我同在。
寫蓮篇四
《勸學》有云:“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然他物何以愿為我所用?蓋因其腹中有物,非空也。
人,只有,價值,才可求他人賞識,所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即是此理。修心如蓮,不蔓不枝,香遠益清。田田的荷葉間一段綠波,愈令風荷芳行萬里。
漢有昭君,不賂畫工,寂寂深宮她沉婉若水。修心如蓮,終得一日,。她的傾城姿容醉了天子,醉了使臣,以公主之位和親匈奴。識大體的智慧,濟的胸懷,沉著大氣的風范,令她成為一首絕唱。直至百千年后,人們仍可從杜甫的吟誦中瞥見那一抹驚鴻的倩影,驚艷了歲月。是什么讓一位紅顏以扶柳之態名留青史?是其內在的德。修心如蓮,憑價值在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
蜀有孔明,“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躬耕于南陽,不爭虛名于諸侯。然而一代名主劉玄德相邀,三請兩拒,傳為美談。如果他不是臥龍先生,只是一介凡夫俗子,又有哪個帝王會甘心低頭細語呢?羽扇綸巾間的豪情膽識是其吸引劉備的法寶。修心如蓮,孔明靜候。以兼濟天下之大才贏得生前身后名。
姜子牙垂釣言:“愿者上鉤。”八十高齡遇文王。可見,渴求的與年齡無關,與相貌無緣。內在價值的才是一個人得到贊賞的根源。
甜美的果實讓飛禽走獸們心甘情愿地為之奔波;幾句空話卻沒有激起一絲漣漪,人性說到底總還是帶著那么一點點的與冷漠。為利相謀是最正常不過的事情,我們誰也沒有必要因此去他人。如何讓他人盡心盡力地伸出援手?我們應當磨礪出價值,給別人一個襄助自己的理由。人,如果一味只求,最終沒有誰會愿意施予。
修心如蓮,讓馨德之香愈遠愈清。礪己如實,令品質之花不凋不敗。
嘗怨世之漠然,冷眼不助。達然后方知是己身之妄求。人之助我,謝之;人之袖手,解之,后以明德召之。修心如蓮,己之如朗月清輝。
何妨互利?世界吻我以,我送以清香,修心如蓮。
寫蓮篇五
她的聲音經由話筒從偌大禮堂的音響里傳出,那種溫和清潤的感覺,就好像你站在海邊,海面上有海鷗盤旋飛過,而你在海浪聲里被海風輕輕地擁抱著。她是新民晚報夜光杯來我們學校搞活動的主講人,主題是《青春的財富》。
她的開場白很簡單,很實在。我很喜歡。所以我愿意聽這個“虛長我們幾歲的過來人”娓娓道來青春里的種種。
“其實啊,這個世界一點都不美好。”她說這話的時候頭稍稍一偏,藍色的耳墜微微抖動。我當時覺得真是奇特,畢竟很少有開講座的人會這么說。說完這句話,她講起了第一個故事。那是個跟我們同齡的女孩,出身微寒,但卻在幾近被命運榨干的生活里,和她的母親用樂觀的心態、健全的心靈,找到了她們的小確幸,并且有夢想、有干勁地為自己和母親,在荊棘叢里,踏出了一條路。
至此,她說出了她認為的第一筆青春財富——擁有一顆健全的心靈——大約她的名字暗含的就是這個寓意吧。
若說這第一筆青春財富,她說得平靜、溫和。那第二筆財富,則是在偏激中闡釋而來。“愛,是青春永恒的命題。”此話一出,禮堂上的座椅開始發出不安分的響聲,交頭接耳的聲音細碎雜亂地充斥在禮堂。這個年齡的孩子,對此類話題自然很敏感。17歲,初夏,愛情禁果。由這幾個簡單的關鍵詞,大約就能猜想到那是一個怎樣繚亂的時期發生的繚亂的故事。她從一個較為極端的角度,闡述了第二筆我們應該擁有的青春財富——學會控制自己的情感。在她生活的那個年代,有關青春愛情的書籍,還大都被社會束之高閣,然而只有在極度缺乏米糧的年代,人們才會日日以飽餐為話題。隨著觀念的轉變,早戀作為一劑鎮定劑同時也是一枚興奮劑,推向了市場,讓慌亂于青春十字路口的孩子明白這種情感是正常的,而決定人生航向的是對自己情感的把握。
第三筆青春財富則是由閱讀升華自己的修養。這么寶貴的青春年華正是穩固建立自己健全世界觀的時候,讀書,是一個漫長而又豐富的過程,能讓你從中看見自己人生的許多影像,也能看見未曾踏足的世界。
“身處淤泥,心有蓮花,身在地獄,心在天堂。”這是她說的結束語,卻不是這場講座的結束語,反而更像是一句開場白,青春航向的開場白。
寫蓮篇六
小時候我在祖父家里住過一段時間,院子里最醒目的地方便是那一片池塘。祖父孤身相守,閑時種下一片蓮,在池塘的角落里格外的嬌艷俏麗。祖父沒有什么偏好,唯愛這一片蓮,花了好大的功夫去打理,待到盛夏,整個池塘便被這蓮與葉鋪滿,風起時,此起彼伏,蓮舞翩翩,尤為壯觀。他常拉我去看,贊蓮,說蓮,賞蓮,給我的童年增添了許多的歡樂。
雨后的蓮也是極美的,人在蓮葉間,一陣微風吹過,沁人心脾的幽香便撲面而來。淡淡的白霧籠罩,蓮葉若隱若現,那是怎樣的情致。含苞待放的蓮花擎著祖父的心血生長著,葉面滾著水珠,晶瑩剔透,一個不經意的落下,蕩起層層漣漪。
我總把蓮想成一個風度翩翩的美男子,想將臉頰輕輕的靠在蓮葉上面,劃過稚嫩的肌膚,竊一絲幽香,溫婉清新,臉上浮起淺淺的微笑,似水冰眸若有若無地體會到你的幽靜,無一絲雜塵。
祖父愛蓮,愛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品質,賞“制芠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裳”的容顏,揚“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的風尚。
我愛聽祖父講關于蓮的故事和傳說,祖父滔滔不絕的講著,而我被蓮的風度和品質所折服,說長大也要做蓮一樣的君子。祖父聽了我的話,欣慰的笑了,摸著我的頭,再一次囑咐我勿忘蓮的品質,做一個正直無畏的人。我想,也許祖父喜愛蓮的真正原因就在于此吧。
白駒過隙間,祖父慢慢老去,從扛著鋤頭打理生活,到現在在午后的陽光中品味這一抹蓮。即使沒有太多的力氣和精力繼續去打理這一片蓮花塘,只能任憑其隨意生長,但還是對它念念不忘。我想祖父也像一朵蓮,不光有英朗的外表,還有純凈,耿直,不染塵埃,散發著香氣的內心。他用蓮的精神,蓮的風骨,熏陶著后一代的我們,做人當如此。
我沒見過比那時更美的蓮,又怎能忘得了那一片盛開的蓮花,和午后沐浴在陽光下的祖父,以及我一去不返的童年,它們早已深深的烙印于我的腦海里,融入我的血液中,永生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