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獲以后,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么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那么我們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么呢?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黻P于學習心得體會范文,希望會對大家的工作與學習有所幫助。
三國演義四十一回心得體會篇一
詞曰: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這首詞刻畫了一副文武雙全的周瑜形象。年輕的周瑜,英俊瀟灑,胸懷韜略,足智多謀,是《三國演義》中明青春偶像代表。周瑜最杰出的成就體現(xiàn)在赤壁之戰(zhàn)中。東吳年輕的水師都督周瑜統(tǒng)帥五萬軍隊,在長江邊上的赤壁抗擊號稱雄師百萬的曹軍,他不畏強敵,團結官兵,不斷使用反間計、苦肉計、連環(huán)計等奇謀計策,再利用火攻,徹底擊潰曹軍,讓曹操僅率幾百人逃竄,一舉成就了他在《三國演義》中名將的地位,為《三國演義》中吳國的建立與鞏固立下了汗馬功勞。
然而,《三國演義》中周瑜卻以悲劇結尾。赤壁之戰(zhàn)后,周瑜不顧吳蜀聯(lián)盟,連連使出美人計、假途滅虢等計策,想從蜀國奪取荊州和南郡。然而,他這些看似高明的計策卻被技高一籌的諸葛亮看破,步步被動,招招失利,落得“賠了夫人又折兵”,最后只能高喊“既生瑜何生亮”含恨而死。周瑜雖然年輕有為,才華出眾,但他的教訓給人尤為深刻。他不顧大局,心胸狹窄,嫉賢妒能,最后反而害了自己。如果他心胸能平和一些,多多忍讓,能以吳蜀聯(lián)盟的大局為重,至少他不會那么年輕就死去。反觀后來的司馬懿,他雖然才能不及諸葛亮,但他能從容接受諸葛亮送給他婦女服裝表示怯戰(zhàn)的侮辱,堅持持久戰(zhàn),同諸葛亮斗智斗勇,以時間換取了最終的勝利。
因此,在現(xiàn)實生活和學習中,我們切忌再犯周瑜那樣類似的錯誤。
三國演義四十一回心得體會篇二
暑假里,我看完了《三國演義》,翻來覆去看了很久,其中最使我難以忘懷的是五虎大將關羽,他身上的一個小故事讓我感動。那是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的故事。
關羽和劉備、張飛是結義兄弟。一次,關羽被曹操圍困在小山丘上,無奈之下只好投降于曹操。但是和曹操再三約定,只要一打聽到劉備的下落,不管有多么危險都要去找他。曹操爽快的答應了。
關羽在曹操那里享用不盡的榮華富貴,但還是沒有忘記劉備和張飛。直到有一天,劉備派信使告訴關羽他的位置。關羽立即啟程,途中經(jīng)過了無各關口。但每個守管的將軍說沒有看見朝廷的官文不讓過,關羽性情大變,斬殺了六個守管人直達邊界。這時,曹操和官兵來到邊界給關羽送行。最終關羽回到劉備身邊,成為五虎大將之首。
讀完這個小故事之后,讓我深深明白一件事深情厚意并不是紙上談兵,是應該有所作為的。關羽、劉備和張飛的兄弟之情把我深深的感動了。真不愧為桃園三結義啊!
看完《三國演義》后,提到蜀國有點感到悲傷,原本富饒的蜀國在和吳國的對抗中痛失精英。變得貧窮。從富饒到貧窮,從失敗到成功,《三國演義》體現(xiàn)出了歷史的悲傷。我非常喜歡這本書。
三國演義四十一回心得體會篇三
《三國演義》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每個人多多少少有所了解。《三國演義》是一部波瀾壯闊的浩瀚詩篇,是一個激情飛揚的婉轉華章。讀之,蕩氣回腸;品之,意猶未盡。一壺老酒,一部書籍,是一種快意的享受!
其實,這講述的是曹蜀吳間的古代戰(zhàn)爭,“領導人”可以說是“愛美人更愛江山”。劉備閥吳的經(jīng)歷可見一斑。一次,劉備攻打東吳,東吳預感會遭受滅頂之災,便把在東吳的劉備的孫夫人作為一劑清涼之藥還給劉備。我想,劉備在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口里中會有些許的哽咽,但是他是一國之君,是蜀國百姓的“領導人”,雖然心里發(fā)怵,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fā)。公子多情,江山如畫,一個是自己的夫人,一個是偌大的領土,這在內心中該如何平衡?我想應該是理大于情。事實就是他沒有停止閥吳的步伐,雄獅百萬戰(zhàn)東吳。可惜的是他有點盲目自信,沒有聽軍師諸葛亮的話,最后被東吳新任大都督算計,最終兵敗。
就像現(xiàn)代打仗有參謀,古代打仗有軍師或者都督,領導人有領導人的“戰(zhàn)略領導力”,軍師各為其主,講究的是一個“智”字。諸葛亮是蜀國的軍師,是一個高深莫測的智者。而且諸葛亮極具創(chuàng)造性。赤壁之戰(zhàn),因為曹軍水師不善于船上作戰(zhàn),曹操聽人建議,把攻打吳蜀聯(lián)盟的戰(zhàn)船連在一起,穩(wěn)如陸地。東吳大都督周瑜和劉備軍師諸葛亮比拼智力,各自在手上寫解決之計謀,結果兩人都寫了一個“火”字。那一刻,兩人有瞬間的惺惺相惜,但是周瑜心胸狹隘,容不得別人比自己強。這不,聽到諸葛亮可以“借東風”之后,他開始刁難諸葛亮。他以缺少弓箭為由,讓諸葛亮老在三天之內造十萬支箭。諸葛亮立下軍令狀,但他沒有老老實實造箭,而是開始了極具創(chuàng)造力的草船借箭。那日天有大霧,諸葛亮利用曹操多疑的特點,他讓眾多草船開到曹軍的領地附近,命令船上的軍師搖旗吶喊。曹操以為有敵軍來攻打己方,但是有大霧看不清,于是命令弓箭手射箭阻擋。諸葛亮閑坐船中,與魯肅開懷暢飲。他不一會兒讓船的另一面受箭,最終,諸葛亮“受”到了十萬多支箭,滿載而歸。
三國多交兵,受苦最深的其實還是老百姓。三國是一個充滿刀光劍影的時代,鐵馬冰河,折戟沉沙。戰(zhàn)爭爆發(fā),有多少百姓陷入水深火熱?有多少家庭妻離子散?“讓世間和平,讓百姓安康”理應成為一句永遠的口號!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動亂的三國讓我們反思的是珍惜現(xiàn)在的和平,珍惜現(xiàn)在的舒適,愛中國,愛親人,為實現(xiàn)偉大中國夢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國演義四十一回心得體會篇四
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是羅貫中寫的,它說的是魏國、吳國、蜀國這三個國家爭霸天下的故事。
蜀國的人有劉備、關羽、張飛、趙云、馬超、黃忠、諸葛亮、徐庶、龐統(tǒng)等。吳國的人有孫權、周瑜、魯肅、黃蓋等。魏國的有曹操、夏侯淵、夏侯惇、司馬懿等。
我最喜歡的人物是諸葛亮、劉備、關羽、張飛和趙云。諸葛亮非常聰明,蜀國就是靠諸葛亮才打了很多場勝仗;劉備非常愛護百姓;關羽很勇敢,有一次他中了毒箭,請華佗來治病,華佗說要刮骨療毒,結果關羽還笑著下棋;張飛很勇猛,他在長坂坡大喊一聲:“誰敢與我決一死戰(zhàn)!”把曹操的軍隊嚇的連連后退好幾里;趙云非常厲害,趙云在長坂坡被曹操圍攻的時候,他把曹操的五十員大將殺了,殺出了一條血路沖了出去。
三國演義有一百二十回,我最喜歡草船借箭那一回,草船借箭講的是蜀國和吳國聯(lián)合,派諸葛亮當使者,周瑜很嫉妒諸葛亮,就想難倒他。于是,周瑜就問諸葛亮:“水上交戰(zhàn),用什么兵器?”諸葛亮回答說:“用弓箭。”周瑜說:“好,那你十日之內幫我造十萬支箭。”諸葛亮說:“不用十天,三天就夠了,我愿意立下軍令狀。”第一天過去了,諸葛亮沒有動靜。第二天過了,諸葛亮還是沒有動靜。第三天夜里,諸葛亮請魯肅一起上船,諸葛亮讓士兵在船的兩側插上草把子,向曹營前進,曹營的將領叫士兵射箭,結果船上都插滿了箭,諸葛亮讓船開回去,周瑜正好派士兵來搬箭,魯肅見到周瑜,就把經(jīng)過告訴了他。周瑜想: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呀。
三國演義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我非常喜歡它。
三國演義四十一回心得體會篇五
我國有四大古典文學名著,分別是《西游記》,《紅樓夢》,《水滸傳》和《三國演義》,但我最喜歡的是《西游記》。《西游記》講述的是孫悟空、豬八戒、沙僧護送大唐高僧玄奘去西天取經(jīng),師徒四人一路搶灘涉險,降妖伏怪,歷經(jīng)九九八十一難,取回真經(jīng),終修正果的故事。
孫悟空是個聰明伶俐,調皮任性和天真的一只猴子,而且精通法術,還稱自己為“美猴王”。唐僧是個誠實善良,心懷天下蒼生的人,但有時也會犯錯誤。豬八戒是個好吃懶做,但如果師父遇到危險就會奮不顧身的去救師父。沙僧卻是個心地善良,對師父忠心耿耿的人。他們師徒四人經(jīng)過__妖怪,在路途中還不斷地幫助他人,經(jīng)歷千辛萬苦才到達西天取得真經(jīng)。
我們不應該和平相處,以和為貴嗎?為什么還要苦苦相逼呢?在每個人的身邊也會出現(xiàn)過這樣的人,無論是現(xiàn)在還是未來,我們應該讓自己的內心變得更加寬闊。讓生活從此變得無邊無際,使日子過得更好。不因為社會的約束而改變自己的內心,從而滿足自己的利益。我們應該學會放下心中的怨恨,像孫悟空一樣,無論面對多大的困難都能想出辦法解決。
總而言之,我們應該學習他人的優(yōu)點,從而改正自己的缺點。還要擁有一顆善良和感恩的心,學會知恩圖報和學會包容他們。如此以來,人人都做得到,我們的未來將會變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