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風的教案中班科學篇一
一、推和拉。
1、一只大紙箱老師以十分費力的肢體動作和神情去端、拉、搬事先放好的大紙箱。
2、這是一只很重的.箱子,怎樣才能把它移到門口去呢?
3、幼兒思考后自由表達自己的意見,并用自己的方法來獨自移動它。
4、這只大紙箱很重搬不動,也抬不起來,只能推或拉才能把它移到門口。
二、又推又拉。
1、還有沒有其他的辦法呢?
2、引導幼兒討論各種辦法,如很多人一起推它、拉它,又推又拉。
3、那么重的箱子我們可以推它、拉它,也可以又推又拉。有這么多的辦法,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吧。
4、幼兒在老師的組織下自己組合來讓大紙箱移動。
三、拉什么,推什么。
1、平時你們都拉過什么?推過什么?
2、引導幼兒討論一些推、拉現象,并讓幼兒自己總結只有推和拉才有物體的移動。
風的教案中班科學篇二
1、觀察魚型的制作過程。
2、.通過實驗了解物體是有重心的。
【自由選擇活動-科學領域】-bigeyesmalleye活動紙-游泳的魚(怎樣才不會傾斜呢?)
1.觀看視頻資料【游泳的魚】,推測一下吊飾移動的理由。
-你見過小魚吊飾嗎?
-你見過掛起來移動的物品嗎?
-為什么它會移動呢?
2.觀看過視頻后,說說實驗目標,準備物品和實驗順序。
-今天我們要做的實驗叫什么?
-做實驗的時候都需要哪些東西呢?
-觀察一下我們周圍的吊飾。
-看一看實驗順序。
(1)在紙上畫出魚的樣子。
(2)剪下畫好的魚。
(3)把魚和曲別針鏈接在一起,用線掛起來。
(4)把線掛在衣服掛上。
3.說說魚的位置。
-在紙上畫一條魚,應該怎樣畫呢?
-在魚上掛一根線,應該把線掛在魚的哪部分呢?
-把魚掛在衣服掛上,看看魚是什么樣子的?
4.觀察掛在衣服掛上的魚。
-如果想讓魚的.方向朝上應該怎樣掛呢?
-如果想要魚的方向朝下應該怎樣掛呢?
5.實驗結束后,bigeyesmalleye活動紙-游泳的魚(物體是有重心的)寫出實驗結果。
-用一根線可以掛幾只魚方便觀察。
-對于是否對魚的移動積極實驗觀察進行評價。
-對線的位置不同魚移動方向的不同的理解程度進行評價。
隨著線掛在魚模型位置的不同,魚的重心也會不同。
風的教案中班科學篇三
1.按要求接管子,發現管道的多種連接方法,知道節約使用材料。
2.能與同伴共同合作,體驗成功的快樂。
3.積極參與討論,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1.課前經驗準備:有接管子的經驗:用接頭連接過管子
2.試驗材料:
各種長短不同的管子,直、彎接頭,地上貼有接管子的框架標記。
1.自由接管子,回憶已有接管子的經驗。
討論:牢固連接管子及改變管子方向的方法。
2.實驗操作:按要求在兩點間連接管子。
(1)第一次在兩點間連接管子
觀察操作材料,了解連接要求:幼兒兩人一組將分離的兩個水管連接起來。
幼兒兩人合作連接管子
集體檢查管子的連接情況。
幼兒交流介紹,發現管子的多種連接方法。
(2)第二次在兩點間連接管子
了解連接要求:節約使用材料,用盡可能少的材料兩人一組合作將分離的兩個水管連接起來。
幼兒兩人合作連接管子
集體檢查各組的連接情況。
3.統計使用管子的數量,知道要節約使用材料。
(1)討論統計的方法
統計方法:從同一起點開始,將使用的管子連接成直線,并在結尾處做上標記,通過比較長短,發現使用管子的多少。
(2)各組幼兒統計本組使用的管子數量,與同伴進行比較。
(3)小結:將兩個分離的管子連接起來有多種連接方法,最節約材料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
:雷和閃電朱思彥活動目標:1.感知雷和閃電現象,對自然現象感興趣。2.簡單了解雷電產生的原因,知道雷雨天怎樣保護自己。3.能夠看圖了解并完整的表述避雷的方法......
:不倒的房子設計意圖:大班年齡階段的幼兒,思維發展特點正處在表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階段,在認識事物上缺乏對其本質的了解:但是這個時期到幼兒有較強的動手能......
風的教案中班科學篇四
1、通過演示、實驗等辦法,對物體墜落現象產生興趣。
2、觀察、認識物體下落的必然性及方向.
1、“轱轆轱轆落”教具。
2、“美麗下落路”學具每組一份。
1、演示準備。
2、老師如果松開手,系在這根繩子上的重物會怎樣?
3、教師演示數次,引導幼兒發現重物會落下。
4、老師用力卷起繩子,才能把重物吊起來,如果不用力,重物會自己上來嗎?
5、能夠把重的東西吊起來的工具或者機器還有哪些?
1、教師演示“美麗下落路”。在白紙的一個角落,倒一小勺
2、它是怎么造的?為什么說它有志氣?
3、你認為小燕子這樣做好嗎?
1、鼓勵幼兒說出自己的`看法。
2、教師小結:我們應該學習小燕子造房子的精神從小培養堅持性和鍥而不舍的意志。
風的教案中班科學篇五
游戲材料:牛皮紙、面碗、繩子、筷子。游戲玩法:1.用牛皮紙把面碗口包住,做成鼓面。
2.再用透明膠帶沿碗口纏一圈,把鼓面密封在鼓身上。3.把繩子剪一段用膠帶固定在鼓身上做鼓繩。
游戲名稱:制作竹蜻蜓游戲材料:吸管、螺旋槳圖案紙卡、雙面膠、剪刀。游戲玩法:
游戲名稱:隱形墨水游戲材料:水、小蘇打、葡萄果汁、畫筆。游戲玩法:
游戲名稱:空中飛碟游戲材料:氣球、吸管。游戲玩法:4.在做好的鼓上配兩只筷子做鼓繩。
5.幼兒拿筷子擊打鼓面,敲打出有節奏的音樂。
1.幼兒用剪刀把紙卡沿著線剪下來。
2.吸管插入螺旋槳的小孔中,并用膠粘住。3.用手搓吸管,葉片旋轉,竹蜻蜓飛起來啦!
1.把水和小蘇打按照1:1的比例混合起來。
2.拿筷子沾上混合物在紙上寫字或畫畫。
3.等這些字干了之后,再沾上葡萄汁抹上去,字就出現了!
1.在氣球中吹起,用手捏住氣球的出口。
2.將氣球向上舉,捏住氣球的手松開。
游戲名稱:有趣的手影 游戲材料:大紙箱、手電筒。
游戲名稱:數字指環游戲材料:色紙做的“指環”游戲玩法:
箱上。、小手模型。1.幼兒選擇盒子中寫有算式的指環
2.將指環上寫有的算式算出答案,把指環套在相應的“手 指”上。
風的教案中班科學篇六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們對身邊的事物非常感興趣,經常問"為什么"。有一次小朋友在擦手的時候,有一個小朋友就問我"朱老師,我手上本來有水,為什么我用毛巾一擦,水就沒了呢?"爭對生活中常見的毛細現象,我們設計了本活動,抓住了幼兒這一興趣點,意在通過游戲活動和觀察活動,激發他們的探索興趣,使幼兒感知到身邊隨處可見的毛細現象,由此培養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并在活動中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1、幼兒有主動探究的`欲望,體驗成功的喜悅。
2、通過游戲活動,使幼兒直觀地感知到自然界中吸水現象。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并在實驗中能主動與人合作。
1、游戲《幫水搬家》
(1)、紅綠塑料盆個5個(紅塑料盆盛合適的水)
(2)、塑料框5個:毛巾、海綿、毛線團、醫用脫脂棉。
2、游戲《紙樹吸水》
(1)、塑料小盆4個(盛合適的水)
(2)、皺紋紙、餐巾紙、生宣紙、水粉紙等
3、游戲《蔬菜、細線吸水》
(1)、塑料筐5個,每一個筐中裝有蔬菜
(2)、紅墨水活動過程
風的教案中班科學篇七
1、激發幼兒探索自然現象的興趣;
2、讓幼兒了解風的成因及與人類生活的關系,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
電腦課件錄音機磁帶幼兒操作材料和玩具若干笑臉娃娃哭臉娃娃
(一)開始部分:聽歡快音樂拍手進教室。
(二)基本部分
1、請幼兒觀看昨天戶外“找風”游戲的錄像;
探討:
(1)你是怎樣找到風的?
(2)你是怎么感覺到風的?
(3)教師小結,請幼兒欣賞風的課件。
2、請幼兒在活動室里尋找風,發現風,變出風來;
(1)請幼兒自己探索變出風來;
(2)教師出示材料,請幼兒利用操作材料變出風來;
(3)探討:你是怎樣變出的風?
(4)請幼兒觀看課件:“風從哪里來”
3、小朋友,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風,你知道都有哪些風嗎?
教師結合課件簡單評析小結。
4、教師出示笑臉娃娃和哭臉娃娃,引起幼兒興趣;
(1)請喜歡風的小朋友站到笑臉娃娃的旁邊,不喜歡風的小朋友站到哭臉娃娃的旁邊。
(2)為什么喜歡(不喜歡)風?(配合圖片展示)
(3)教師和孩子一起統計得分并小結;
5、教師通過課件豐富幼兒關于風的知識;
(1)請幼兒觀看課件
小朋友你們知道嗎,風還有許多好處和害處,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討論:臺風。龍卷風力量強大,給人們造成了許多危害,怎樣才能控制這些風呢?
(三)結束部分:
(1)請小朋友來當小小科學家,讓風來為我們做好事;
(2)聽音樂拍手出教室,自然結束。
風的教案中班科學篇八
《溶化》這單元是選自 “神奇的水”這一主題中的。源自幼兒對沖劑類藥物放水中后會發生溶解現象的好奇,根據大班幼兒的所在以及他們在認知活動方面,無論是觀察、、記憶過程或是思維和想象過程,都有了自己的觀點和方法這一年齡特點。我主張讓幼兒通過自己動手嘗試、實驗,從中發現有些物質能溶解于水,有些物質不能溶解于水。重點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和細致的觀察力。
1、通過實驗、觀察和比較,使幼兒初步感知溶解現象。
2、引導幼兒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驅動下探索操作中、初步理解物體的溶化速度與物體的形狀、大小以及水的溫度、是否攪拌有關系,并能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達。
目標中提到:在探索操作中、初步理解物體的溶化速度與物體的形狀、大小以及水的溫度、是否攪拌有關系,并能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達。
掛圖《溶化》、每個幼兒杯子4個、水、鹽、砂糖、冰糖、沙、小勺若根、小石子、泡沫板、奶粉等。
首先把活動室布置成實驗室,投放大量的實驗材料。以幼兒到實驗室做實驗的形式展開活動。
今天老師帶來了好多東西要和水來做游戲了,教師拿出一杯清水,一些白糖,讓幼兒觀察白糖放進水里怎么樣了?(看不見了、溶化了)
教師拿出一杯清水,一些沙子,讓幼兒觀察沙子放入水中怎么樣了?(還能看見、不溶化)
1、觀察比較糖、泡沫板、鹽、小石子在水中的變
小結:觀察到的哪些現象,使幼兒說出“糖和鹽在水中溶化了?泡沫板和小石子在水中沒有溶化?”
讓幼兒了解水中的方塊糖為什么小了?不是正方形了?說明方糖正在被水溶化中。
1、指導幼兒認識水的的溫度可以加快溶化,初步了解對比實驗的設計方法。
(1)講解:
在兩個杯子中倒入同樣大小的冰糖,為幼兒提供冷熱水和小勺, 在老師發出口令同時幼兒將冰糖放入杯中,然后選擇自己需要的材料進行操作,比一比誰的糖先化完。
(2)幼兒自行實驗。
(3)匯報實驗結果。
以上實驗說明什么?(物體的溶化速度與水的的溫度、是否攪拌有關系)
(4)教師小結:通過以上實驗,我們知道水的的溫度與攪拌可以加快溶化。我們學到一種實驗方法,要驗證糖的溶化速度可以根據水的溫度能加快,可以用兩個實驗進行比較,一個是涼水,一個是熱水;其他條件——攪拌、冰糖的數量及大小、放入水中的時間等都必須相同,只有這樣,才能驗證出水的溫度高是不是有加快溶化的作用。
2、指導幼兒認識用不同大小的物體也可以加快溶化,進一步了解對比實驗的設計方法。
(1)講述:什么樣的物品溶化的快,什么樣的物品化得慢?剛才,有的小朋友還提出用不同大小的物體可以加快溶化。下面,我們來驗證這種方法行不行。教師提供不同大小的的冰糖,在老師發出口令同時幼兒將冰糖放入杯中并開始攪拌,幼兒在確定自己的化完后在表格做記錄。(先化完的在表格里表上1,后化完的表上2)
(2)幼兒自行實驗。
(3)匯報實驗結果。(教師引導幼兒一起看記錄的結果,明確兩種糖的溶化速度)
(4)教師小結:通過以上實驗,我們知道了物體不同形狀、大小可以加快溶化得速度)。
教師引導幼兒回家后觀察在日常生活中還有那些物體溶化與水的現象,鼓勵幼兒多做小實驗,通過實驗掌握更多的知識。
這節活動課中幼兒經歷了從猜想、實驗、記錄,到討論和交流的基本環節,注重了幼兒的主動參與和主動探索,讓孩子在自己的動手操作試驗中驗證猜想的結果,在操作實驗的過程中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實驗中溶解的物體不斷的發生變化,不斷的變小,變細,消失,這種現象讓幼兒探索的興趣始終積極高漲,孩子們自始至終都積極投入,積極地進行猜想,主動地投入實驗,認真地記錄自己的猜想和實驗的結果。為了讓幼兒更直接明了的觀察到溶解的現象,在實驗中選擇透明的器皿,讓幼兒一目了然看到溶解的過程,并選擇較易溶解和溶解速度對比強烈的材料進行實驗。有效的幫助幼兒掌握理解溶解的有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