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篇一
《葡萄溝》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教科書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的教學內容。課文以新課標的思想為指導,要求學生通過學習課文對葡萄溝的物產和景色有所感悟,領略葡萄溝的風土人情,產生對葡萄溝的向往和對維吾爾族人民的喜愛之情。
一、情景交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通過欣賞課文動畫,使抽象變具體,使靜止變活動,使教材活起來,從而調動學生的興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通過課文動畫,把聲像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化靜為動,變無聲為有聲,讓學生面對絢麗的畫面、鮮艷的色彩、動聽的音樂,做到目觀其形、耳聞其聲,感知課文的整體美,為學生領悟課文鋪路架橋。
二、欣賞圖片,讓學生進入葡萄溝,暢游葡萄溝,盡情欣賞葡萄溝的景色,了解葡萄溝的特產,領略新疆的風土人情,喜愛那里熱情好客的維吾爾族老鄉,向往新疆這個美麗的地方。
三、形象直觀,突破教學重難點。
由于小學生缺乏生活體驗,不知“梯田”、“陰房”是什么樣子的;茂密的枝葉怎么會搭起一個個綠色的涼棚;五光十色的葡萄又是怎樣的。此時利用現代教育手段,將山坡上一層層的梯田,陰房的外觀,墻四壁的。小孔,陰房內的木架及掛鉤,綠色的涼棚,五光十色的葡萄,把相關的圖片展示給學生看,很好的突破了教學重難點。正如《語文課程標準》中所說:“閱讀教學應當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教師必須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為學生創設情景,激發情感,使他們通過直觀的形象步入文本境界,感知課文內容。
四、查閱資料,拓寬語文學習天地。
《基礎課程改革》提出:“提倡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解決問題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新教材提倡有條件的學生上網、查詢、閱讀,以促進語文學習方式的改革。為了使學生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在課前及課后,利用各種信息渠道搜集資料,在課上、課下相互交流,以此擴大學生語文課外閱讀量,開拓學生語文學習的新天地。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篇二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2個生字理解新詞的意思。
2、初步感知課文,了解課文的內容,學習第一段
3、教學重難點:會用“覺得”寫話,學會本課的12個生字理解新詞的意思。
教學過程:
1、談話導入揭示課題:(貼圖)這是多么美麗的一只小鳥,他的頭上有一撮白色的羽毛,人們叫它“白頭翁”,你知道為什么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28、白頭翁的故事。學習生字“翁”
2、聽課文的錄音,邊聽邊劃生字新詞,標上自然小節號。
4、檢查自學情況
a、討論:哪些字需要特別的注意,為什么?
b、你已經學會了哪些字,和同學交流一下。
c、重點提示:厭練
d、帶上生字讀詞語,理解詞語。
5、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a、請四位同學分小節念課文的內容
b、說話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6、學習第一段:齊讀課文的第一段,這是怎樣的一只小鳥,它想干什么?
7、小鳥和誰學過本領/讀讀課文劃一劃
8、提供句式說說:小鳥向()學過本領。
9、同桌說說自由朗讀課文。
10、完成課堂作業:抄寫生字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讀懂課文的2——-4段
2、能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口頭回答課后問題。
教學過程:
1、復習檢查:聽寫生字和多音字組詞:行
2、口頭進行比較行近字
借()獵()思()累()
厭()慶()受()愛()
3、這只小鳥學過這么多的本領,為什么直到頭發白了,還是沒有穴道什么本領?這節課我們就來看看它是怎樣學本領的。
4、學習第二段:自由讀課文,想想本段有幾句話,想想每一句話的意思。
每一個人讀一句
5、討論課文:小鳥為什么要造房子?用課文的話來回答指導朗讀:有新鮮有意思的語氣。
6、小鳥是怎樣學造房子的?開始和后來的態度有什么不同?,之間用“可是”連接小鳥為什么會厭倦呢?,指導朗讀。
7、結果怎樣呢?
8、總結本段的內容:先寫想干什么再寫怎樣做的最后寫結果
9、用正樣的方法自學課文的第三段用不同的符號來劃劃。
10、練習說話:說說小鳥是怎樣學習唱歌的?同桌說指名說
11、指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第三段。
12、講讀第四段:小鳥還學了哪些本領?理解“有頭無尾”什么叫“有頭無尾”?請你結合學藝來理解。
13、齊讀第二句話:這真是一只有頭無尾的小鳥,所以它最后肯定是——,齊讀最后一句話。指導朗讀出惋惜的語氣。
14、朗讀全文
15、課堂作業完成作業本的第六題。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會照課文2、3段的樣子說幾句話并寫下來。
2、懂得課文所蘊涵的道理
3、會用“覺得”說話。
教學過程:
1、鞏固復習聽寫詞語
2、朗讀課文2、3段,回顧:他們是怎樣寫的?這兩段是分哪三步來寫的?
3、練說:想象一下小鳥是怎樣學飛行和學打獵的?同桌選一樣討論。
4、仿寫完成作業本第七題
5、用“覺得”說話完成作業本第五題
指名讀例句,想想這里的“覺得”是什么意思?(認為感到)
讀2、3兩句的前半句,想象說后半句
口頭用“覺得”造句
完成在作業本上
6、朗讀全文
7、總結:后來人們為什么叫它白頭翁?
學了這個童話,你懂得了什么/
8、獨立完成作業本第三題齊讀校對
課后作業: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把故事回講給家長聽。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篇三
《小冰熊》是一篇知識童話。課文告訴了我們一個科學道理:冰受熱會融化;而棉被能隔熱、能保溫。將科學知識融于童話故事中,既生動又有趣。白話文為大家精心整理了小學二年級語文《小冰熊》原文、教案及教學反思(優秀3篇),希望可以啟發、幫助到大家。
新年到了,熊媽媽雕了一個可愛的小冰熊,送給她的孩子。
小熊別提有多高興了,他抱著小冰熊親了又親。熊媽媽看見了,忙攔住說:“使不得,使不得,你嘴里的熱氣會把小冰熊弄傷的。”
晚上,小熊舍不得小冰熊一個人睡,就把它抱進了自己的被窩。媽媽發現了,連忙說:“不行,不行,它同你睡,會熱壞的。”小熊不情愿地把小冰熊抱出來,果然,小冰熊渾身濕漉漉的,還比原來瘦了些。
熊媽媽另外拿來了一條小棉被,嚴嚴實實地把小冰熊裹在里邊。小熊不解地問:“媽媽怎么還給它蓋棉被呀?不怕它再熱壞嗎?”
媽媽說:“小冰熊跟你睡在一起,你身上的熱量傳給它,小冰熊受熱后會冒汗融化。讓它單獨睡在棉被里,棉被會隔開外邊的暖空氣,替小冰熊保持原來的溫度。”
第二天早上,小熊一起床就掀開小冰熊的棉被,果然,小冰熊睡得正香哩,身上一點兒也沒冒汗。
【教學目標】
1、能借助漢語拼音正確認讀本課“攔、傷、嚴、裹、獨、隔、持、度、掀”9個生字,正確書寫并記憶“攔、傷、嚴、獨、持、度”6個生字;積累“嚴嚴實實、果然”等8個以上詞語,句子不少于三句。
2、朗讀課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標點停頓。嘗試讀出媽媽和小熊對話的語氣。在閱讀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通過圈劃找出描寫給小冰熊蓋棉被原因的句子。
3、能發揮想象,說一說小熊一家外出旅游時,不讓小冰熊融化的辦法。
4、知道冰受熱會融化,棉被等能隔熱、保溫的道理。激發學生的求知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媽媽和小熊對話的語氣。在閱讀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能找出描寫給小冰熊蓋棉被原因的句子。
2、知道冰受熱會融化,棉被等能隔熱、保溫的道理。激發學生的求知興趣。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揭示課題。
1、你認識小冰熊嗎?它是用什么做的?
2、出示課題,齊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課文錄音,完成填空:小冰熊是()送給()的禮物。
2、自由讀課文,圈出生字,自學字詞。
3、接龍讀課文,糾正字音。
4、在自學基礎上,反饋自學情況。
(1)讀準翹舌音:傷濕傳持
(2)比一比,認一認。
融()持()
隔()詩()
(3)記字形。
“裹”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
說明:學生已經具有很強的自學生字的能力,可以通過小組自學的方式,讓學生更充分地發揮學習主動性,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學。反饋時,教師要把握好生字的特點,不用每個生字都面面俱到,逐一講解,也不能放得太松,讓學生自由學習,一筆帶過。而是讓學生在充分時間自學之后,教師選擇幾個具有代表性的生字有所側重地進行引領和指導。如“傷、濕、傳、持”在字音上要重點指導,“裹”則從字形上加以強調。
三、學習課文,理解內容。
1、學習1—3節。
(1)小熊喜歡小冰熊嗎?讀讀課文1-3節,劃劃句子。
(2)出示句子:
小熊別提有多高興了,它抱著小冰熊用嘴親了又親。
晚上,小熊舍不得小冰熊一個人睡,就把它抱進了自己地被窩。小熊不情愿地把小冰熊抱出來,果然,小冰熊渾身濕漉漉的,還比原來瘦了些。
(3)體會感情。
生讀第一句,師引導一直拿在手里,舍不得放下,可用什么詞表示?(愛不釋手)
生讀第二句,師引導小熊和小冰熊就像影子一樣不分離,可用什么詞表示?(形影不離)
(4)讀這三句句子,讀出喜愛的語氣。(指名讀,比賽讀)
(5)指導說話:你得到自己喜愛的東西會怎樣?
小熊得到心愛的小冰熊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填空:
晚上,小熊舍不得小冰熊一個人睡,他想:(),于是把小冰熊抱進了被窩。
說明:這一部分重點幫助學生體會小熊喜歡小冰熊的情感,為下文的學習做好鋪墊。因此在學習這三小節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劃出體現小熊喜愛之情的句子,并反復地體會朗讀,最后進行想象說話,進一步地體會這種喜愛。通過這樣一個坡度地練習,學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
2、學習4-6節。
(1)小熊喜歡小冰熊,卻不知道如何愛護它,小熊是怎么做的?
(2)讀4-6節,找出句子交流。
(3)出示句子:熊媽媽另外拿來了一條小棉被,嚴嚴實實地把小冰熊裹在里邊。
媽媽為什么要給小冰熊蓋棉被呢?再讀4-6節,用直線把有關的句子劃出來。
(4)學生交流。體會“嚴嚴實實”的意思。
(5)說一說:
熊媽媽用棉被把小冰熊裹起來是因為()。第二天,小熊一起床就(),果然()。
這回小熊看到的和媽媽說的一樣,所以用了個——果然。
練習說話:吹笛人說:“我能用笛聲把老鼠引出來》”當他吹奏齊優美的樂曲時,果然()。
生獨立用“果然”說話。
說明:知道冰遇熱融化,棉被能隔熱保溫的道理,是本文要完成的一個教學目標。通過劃句子——讀句子——練習說話的設計,幫助學生理解這個道理。
四、朗讀課文,拓展練習。
1、小組合作,用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2、展開想象,說一說。
小組自由準備編故事,交流。
五、鞏固生字,練習書寫。
1、游戲鞏固生字。
2、練習書寫,重點指導:持。
說明:編故事的練習包含著檢測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聽與說的能力,合作能力、模仿能力及想象能力的培養。在學生交流時,教師要給予鼓勵和啟發,喚起學生說的興趣。
《小冰熊》是一篇知識童話。課文告訴了我們一個科學道理:冰受熱會融化;而棉被能隔熱、能保溫。將科學知識融于童話故事中,既生動又有趣。
孩子們對這篇文章都很感興趣,因此,我通過不同層次的讀讓學生體會小熊對小冰熊的喜愛。找到了段落和句子,再試著用詞語概括小熊對小冰熊的喜愛程度,總結出了“愛不釋手”、“形影不離”兩個詞。
在講到“小熊聽了媽媽的話,不情愿地把小冰熊抱出來,果然,小冰熊渾身濕漉漉的,還比原來瘦了一些。”這句句子中哪一個詞語說明了媽媽說的和結果是一樣的?學生回答是“果然”,為什么要用“果然”呢?這個詞語是什么意思?學生有點蒙了。像這樣的副詞往往要理解它的意思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講是很難的,因為他們對這個詞語不是實物,孩子們沒有概念。于是,我決定改變方法,通過引讀請學生初步體會句意的變化,隨即很自然的告訴學生:這樣的結果和媽媽說的、小朋友想的完全一樣,所以句中應該用上“果然”這個詞,也就是說這個詞語表示在意料之中。然后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來讀,來體會句子語意的變化,體會“果然”的含義。在讀與體會的過程中,要對學生點滴進步的肯定,使學生能主動參與學習,積極思考,而且更是一次次不露痕跡地點撥,讓學生進一步感悟了“果然”這個詞的語意特征,盡量做到“潤物細無聲”。最后,讓學生用果然來說一句話。孩子們剛開始說的不好,因為他們沒有把前提加上,僅僅在一個短句中用果然,如“蘋果果然很好吃。”于是,我再提示他們要把你的預料先說,再用“果然”,這樣才符合邏輯。學生恍然大悟,并且造出了幾個很棒的句子。二年級的學生剛開始學習品味詞語在句中的意思,因此,在教學中我有意識的讓學生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感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也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適時點撥,讓學生更快更準確地品詞品句。
來源:網絡整理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
content_2();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篇四
一、教學內容分析:
這篇文章是講在美術課上,孩子們用彩筆畫家鄉的事。通過三個孩子不同的畫,展現出他們各自家鄉的美麗,表達了孩子們愛家鄉的感情。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8個生字,認讀8個字。認識“三撇兒”。
2、能力目標:用“一望無際”寫一句話。朗讀課文,并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3、情感目標:能說說自己的家鄉在哪里,什么樣?了解課文內容,感受家鄉的美麗和愛家鄉的感情。
三、教學重點:體會文中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四、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要求:
1、用“一望無際”寫一句話。朗讀課文,并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2、能說說自己的家鄉在哪里,什么樣?了解課文內容,感受家鄉的美麗和愛家鄉的感情。
二、教學重點:體會文中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鄉,在美術課上,老師讓同學們用彩筆把自己的家鄉畫出來,今天我們就看一看其中三位同學的家鄉是什么樣的,請同學們打開書,讀一讀課文。
(二)新授
1、出示三幅圖,請仔細觀察,你們知道這三幅圖分別是誰畫的?
2、你是怎么知道的?
3、小青的家鄉是什么樣的?找出書中的句子讀一讀。
(1)讀一讀
(2)為什么要用“那么”?不用行不行?比較一下。
山峰高,瀑布美。
山峰是那么高,瀑布是那么美。
(如何讀)
(3)小青的家鄉還有什么?(屋前屋后都是又高又大的樹。)
(4)此時,小青正在干什么?(正提著小竹籃,在叢林里采果子。)
a、讀一讀。
b、讀完后你的心情什么樣?
c、你們如何讀出這樣的心情。
d、為什么她在畫中要畫自己?
(4)指導學生背誦課文,滲透寫作方法。
a.請同學們讀一讀這一段,想一想這一段先寫了什么?再寫了什么?最后寫了什么?
(先寫家鄉在哪兒,再寫那兒什么樣,最后寫畫中的人。)
b、填空:“小青的家鄉在(),她畫的()是那么(),()是那么()。()是又高又大的()。畫中的()正提著小竹籃,在叢林里采果子。
c、指導學生背誦第二自然段。
4、小松的家鄉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樣的,請同學們讀一讀相應的段落。
(1)請同學們說一說。
(2)比較讀:草綠,牛羊多。
草是那么綠,牛羊是那么多。
體會小松家鄉的美麗。
(3)讀一讀這一段,說一說這一段先寫了什么?再寫了什么?最后寫了什么?
(4)指導背誦。
5、小波的家鄉在(海邊)他的家鄉什么樣?找出書中的句子讀一讀。
(1)同桌互讀,之后互相說一說小波的家鄉在哪兒,都有什么?
(2)填空:小波的家鄉在()。他畫的()是那么(),()是那么()。()有一艘艘裝滿貨物的()。那個在碼頭上迎接爸爸的孩子就是()。
(3)請同學們在讀讀這一段,你有什么感受?
6、指導全文朗讀。
7、你的家鄉在哪里?什么樣?跟同學說說。
(三)作業:畫畫自己的家鄉。
第二課時
一、教學要求:
1、學會8個生字,認讀8個字。認識“三撇兒”。
2、用“一望無際”寫一句話。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二、教學重點:指導學生運用方法識字。
三、教學難點:指導學生書寫漢字。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拿出你畫的家鄉,和同學說說。
2、讀拼音:ong、ang、ou、an、ai
3、復習學過的字:木、采、月、毛。
(二)識字
1、自讀課文,找出生字。教師板書生字。
2、小組合作學習生字。
(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說說結構記字形。
(3)組詞理解字義。
3、全班交流。
(1)誰來說一說,你們組重點學習哪個字?你們是用什么方法記住這個字的?
(2)學生各抒己見:按結構記字:左右結構“彩、際”;上下結構“筆”
換一換記字:塊去掉土字旁換成豎心旁就是快;
加一加記字:采加上三撇兒成為新字彩……
形近字:右—后
(3)教師指點:出示毛筆,讓學生觀察幫助識字:筆桿是竹子,所以是竹子頭;筆頭是用毛做的,所以是毛字。
望:強調是上下結構,上邊“亡”豎折變成豎提。
(4)組詞:美術、武術、用功、作用、彩筆、彩色、前面、后面、希望、一望無際。
4、指導書寫。
(1)“三撇兒”不要寫得太寬,中間的一撇應小一些。
(2)學生照田字格里范字描紅、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5、認讀二類字。
(1)出示:山峰、瀑布、叢林、騎馬、一艘、貨物、碼頭、
(2)學生認讀。
(三)課堂練習
1、整體觀察每個生字,獨立寫第二遍。
2、指導學生用“一望無際”寫話。
(四)板書設計:
2、畫家鄉
小青小松小波你
山林草原海邊
五、課后小結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篇五
1.通過理解課文內容,教育學生留心生活,認真觀察,勤于思考。
2.朗讀課文,培養學生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能力。
教學過程
一、設疑導入,提出要求
1.設疑導入。商人走失了一只駱駝,一位老人雖然沒有見過那只駱駝,卻幫助商人找回了駱駝,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嗎?讀了《找駱駝》這篇課文后,同學們就明白了。
我們一起來學習《找駱駝》。(板書課題)
2.提出學習要求。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我們可以根據課文前面的“閱讀提示”來學習,并通過自讀課文解決問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完全自由地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對難讀的詞、句可重點練習,多讀幾遍,讀通為止。
2.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再讀課文,嘗試解決“閱讀提示”中的問題,圈畫有關的句子,并找出不明白的地方。
三、研究問題,合作探究
1.帶著問題自讀課文,嘗試解決問題。
(1)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老人非常詳細地說了駱駝的哪些情況?
(3)這些詳細的情況老人是怎么知道的?
2.小組合作探究。
小組討論交流,互相啟迪解決問題。
3.各小組匯報學習收獲,師生共同歸納整理。
4.重點段閱讀指導。認真閱讀老人最后說的一段話,解決下列問題:
(1)讀一讀,議一議:老人是根據什么知道駱駝的有關情況的?
(2)填一填,說一說:(出示)
因為老人還看見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盡量用文中的語句,也可根據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話填空,先在小組內互相說,再推選代表在班上說。)
(3)讀一讀,想一想:為什么老人能指點商人找回駱駝
(啟發學生思考理解,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觀察、分析駱駝留下的種種跡象,并且通過這些跡象來確定駱駝的特點。)
5.啟發學生思考:讀了這段話,你受到了什么啟發?
(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可從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觀察,勤于思考方面來說,可從老人樂于助人方面來說,也可從自己的生活、學習實踐方面來談。)
6.教師小結。
老人沒見過那只駱駝的模樣,卻憑著他敏銳的觀察力和準確無誤的判斷,憑著駱駝留下的幾處跡象,就分析得出駱駝的詳細情況,達到了“窺一斑而知全豹”的境界,真可謂是觀察與思考的典范。
四、再讀課文,創新表演
1.朗讀課文,想一想商人和老人說話時的動作、神態、心情和語氣等,給文中的人物語言補充恰當的提示語。
(啟發指導學生抓住人物的特點,結合課文的內容來補充。)
2.小組合作討論補充的提示語,并練習分角色朗讀。引導學生注意人物語言的多樣化和豐富性,如“是的”“不錯”“對極了”等,積累運用語言。
3.各小組根據補充的提示語進行創新表演匯報。
4.師生共同評議,指出優點及不足。
五、拓展運用,練習說寫
任選其中一項練習說一說,寫一寫。
1.商人找到駱駝后,心情怎樣,心中會怎么想,對老人會說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