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對過去一定時期的工作、學習或思想情況進行回顧、分析,并做出客觀評價的書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膚淺的、表面的感性認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統的、本質的理性認識上來,讓我們一起認真地寫一份總結吧。那么,我們該怎么寫總結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個人今后的總結范文,歡迎閱讀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傳統活動總結篇一
4月13日,山東大學管理學院10級工商九班在“西府海棠花滿地,柳絮楊花肆意飛”的四月暖陽中舉行了“傳統文化知識”競賽,同學們共同學習傳統文化知識,交流讀書感悟。
本次活動共由三個部分組成,包括“傳統文化知識競賽”、“讀書經驗感悟交流會”、“擊鼓傳花答問題”等。活動中,同學們按照宿舍分成六組進行競賽。首先是必答題,由各小組自由選題并作答。在這一環節中,各小組都發揮不錯,輕松過關,可見大家傳統文化的功底相當深厚。然后是搶答題環節,在這一環節中,大家爭先恐后,積極作答。“答對加分,打錯減分”的規則,也是使分數迅速升降,真是激動人心。最后的選擇題是一組給另一種選題,給了各種“報復“的機會,比賽現場讓人捧腹大笑。
在“讀書經驗感悟交流會“中,大家都積極的把自己最喜歡的書籍拿出來和大家分享,交流讀書感悟。讀書,使人體驗到平時無法體驗的生活,領悟到平時領悟不到的道理,而讀書經驗交流會更是一個相互分享,相互學習,相互啟迪的好途徑。
在“擊鼓傳花答問題”活動中,我們將第一環節大家沒有答對的問題再次拿出來提問大家,同時又加入一些新的問題,沒有答對的同學將表演一個節目,作為”懲罰“。經過幾輪的擊鼓傳花,有一位同學回答錯誤,自愿為大家演唱一首歌。本次活動也在該同學的歌聲中落下帷幕。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數千年沉淀下來的精華,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一方面可以增加對歷史的了解、對文化的了解,豐富自己的知識面,再者也可以培養民族自豪感和增加民族凝聚力。我們大學生應自覺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繼承并努力發展創新,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出一份力!
傳統活動總結篇二
20xx年12月5日,xx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傳統文化進校園”主題系列活動于東區食堂東側順利落下帷幕。本次活動由土木工程學院學生會主辦,聯合給排水131、給排水c132、給排水141、土木141、交運141五個班級,攜手書法社、xx相聲社、笛簫協會、武術協會等各個社團,為大家獻上了一場關于中國傳統文化的饕餮盛宴。
盡管xx寒風陣陣,卻無法吹滅同學們高漲的熱情,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以其新鮮獨特的活動創意、豐富多彩的活動內容得到了眾多在校師生的青睞,也使“中國傳統文化”在陣陣歡聲笑語中真正走進校園,走進同學們的生活中。活動即將結束之時,土木工程學院黨委書記馮志明蒞臨現場,對此次活動的創意及內容表示認可,對活動取得的良好效果表示肯定,同時他表示,“將中國傳統文化帶進校園、帶入同學們的生活中”的活動是“十分有意義的”,并十分鼓勵開展類似的系列活動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在同學們的掌聲中,馮書記為此次活動親筆題字,并與學生會工作人員合影留念。
在學院領導老師的關注與指導下,本次“傳統文化進校園”主題系列活動最終圓滿落下帷幕。本次系列活動響應了教育部《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的號召,宣傳了傳統文化知識,弘揚了中國文化的豐富內涵。讓傳統文化走進校園,不僅豐富了冬日里同學們單調的校園生活,更在這個信仰逐漸褪色、傳統逐漸黯然的時代,將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展現出來,給了大家一個重新接觸、了解傳統文化的機會,給了傳統文化一個被接受、認可和傳承的機會。我們相信,通過讓傳統文化入駐校園,同學們能在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時,提高自身民族文化意識,培養自身民族自豪感,增強自身民族責任感,激勵自己為實現“社會和諧、人民幸福、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斷奮斗前行!
傳統活動總結篇三
為使學生了解我國傳統的風俗習慣,弘揚中國傳統文化,xx小學在端午節期間開展了“我們的節日·端午”活動,感受中國傳統文化主題教育活動。
一是利用國旗下講話之機對學生進行了端午的專題教育活動,對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及其意義,做了大力宣傳,充分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
二是利用櫥窗、紅領巾廣播站向學生宣傳“走進端午民俗”的知識,從科學的角度介紹懸白艾、掛菖蒲、佩香囊、戴荷包、包粽子等端午傳統習俗,既讓學生了解了“端午節”的民俗文化,又對學生進行了增強日常生活常識的教育。
三是各年級組織開展生動活潑的主題班隊會,例如一、二年級是“端午節的由來”,三四年級是“端午節與屈原”,五、六年級是“我向媽媽學包粽”為主題,學習粽子的名種包法,既突出了主題,又學到了知識,受到了教育,起到了預期效果。通過班會的各個環節,讓學生了解端午節的由來、屈原的故事、端午民俗詩歌、屈原詩詞等,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魅力,感受屈原的民族氣節,培養他們愛國進取的精神。
四是利用美術課,結合學生的實際能力,開展一九年級“畫一畫粽子”、三四年級“畫一畫屈原”、五六年級“畫一畫端午活動”系列繪畫比賽,讓學生將端午的活動及個人感受以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
綿延兩千多年的端午節是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此次端午節傳統教育活動,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陶冶了學生的情操,激發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傳統活動總結篇四
中華民族文化源遠流長,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從夏商開始的甲骨文,就與書法緊密相聯。書法可說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核心之核心”,也是中國現代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漢代,國家設有專門的書學博士;在唐代,書法是考進士的必考課;可見在古代中國,書法為統治者和社會所重視之程度。為什么呢?因為書法藝術是以漢文字為基礎的,而漢文字不僅是中國幾乎所有傳統文化的載體,而且也是現代中國文明進步的基石。近代漢字拉丁化的失敗,現代漢字數字輸入法的成功,說明漢字不僅能與時俱進,而且具有無限的包容性和生命力。所以,為了繼承和弘揚書法藝術就是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宣傳和發展現代中國先進文化。提高我校師生書法藝術素質,促進我校書法教學,我校在市相關文件精神的引領下,在全校范圍內開展了“傳統文化——書法進校園”活動,并收到很好的效果。
現將本次活動總結如下:
漢字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作為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優秀代表,書法對文化傳承有重要意義。通過“書法進校園”活動的開展和深入,我校師生掀起了學書法、練書法、研書法的熱潮,整個校園里滿是濃濃的書法藝術氛圍。學校的走廊里、辦公室墻壁上都有教師或學生的書法藝術作品,教室的墻壁上也有學生的書法作品。通過活動的開展,不僅繼承和弘揚書法藝術這一優秀傳統文化,對學生智力的開發、意志的鍛煉、良好習慣的養成都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推進我校學生素質教育的深入發展。
從活動開始我校就成立了以校長為首的領導小組,積極籌備組織工作。具體工作有教務處分工布置,書法和美術教師牽頭組織,年級組負責落實,鼓勵有興趣和一定基礎的學生報名參加。后勤部門做好活動開展的服務工作,購買書法教學所用的各種工具材料,確保活動推進和師資培訓人員、場地、經費等到位。
我校將書法納入社團活動,有專門配置的吳江書法協會的教師,制定書法課的教學計劃,明確教學內容和進度,每周安排兩節書法課,確保軟筆書法的開課時間,不斷提高書法課的教學質量。另外年級組結合語文教師是本班兼職的`書法教師,結合于語文教材配套《寫字》教材,指導和督促學生進行硬筆書法練習,提高學生的書寫水平和能力。
抓好青年教師基本功活動中,我校不僅重視書法教師的培訓,還為全體青年教師搭建平臺,平時粉筆字和鋼筆字的訓練、展示和比賽提高了青年教師的書法水平,也為書法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成效是過去式,在新的一年里我校將一如既往做好這項工作,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展開:
遵循普及與提高相結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校內與校外相結合的原則,普及書法教育,培養學生審美情趣,提升學生藝術修養,在培養學生專心、細心、耐心等品質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觀察力、模仿力、領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加強書法教育課程建設
1.教學目標
總體教學目標是打好技能基礎、堅持循序漸進、注重書法修養、提高文化素質、培養良好書寫習慣,做到:
(1)運筆自如,做到書寫正確、布局合理,并嘗試脫離字帖自行創作;
(2)從書法作品的內涵、章法、結構、筆法等方面鑒賞歷代重要書法家作品,培養書法欣賞能力,提高審美情趣。
2.教材建設由學校組織師生選擇系統性、針對性強的教材,并適時舉行書法展覽。
(二)重視書法教育師資隊伍建設以語文、美術教師為主承擔書法教育任務,也可以選拔有一定書法基礎的其他學科教師,通過培訓后擔任書法教學工作或兼職承擔書法教學輔導工作;或者聘請學生家長、社區中有書法專長的人士擔任書法教師。努力探索新課程環境下的書法教育教學方式,不斷提高書法教學質量。
(三)建立學校書法教育激勵機制
1.典型帶動廣泛開展書法第二課堂,建立書法興趣小組,堅持經常性的訓練和輔導,在此基礎上,大力實施好書法特色項目發展規劃,讓學校相當數量的學生加入到書法特色教育行列中來,使特長學生潛能得到充分開發,素質明顯提高。適時召開全校書法教育經驗交流會,總結推廣先進經驗,帶動我校書法教育活動的開展。
2.展評推動學校結合校園文化藝術節組織師生書法展評活動。積極鼓勵學生參加市教育局組織的各項書法比賽活動和社會組織的非商業性書法比賽。
傳統活動總結篇五
中華民族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泱泱大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為了弘揚我國傳統文化,塑造幼兒美好心靈,成都市第五幼兒園多渠道、多途徑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活動。從幼兒的年齡特點出發,注重在活動中的親身感受、體驗,通過玩耍、游戲等體會傳統文化的魅力,讓優良傳統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里萌芽。
我國傳統節日豐富多彩,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教育價值。五幼充分挖掘傳統節日的文化精髓,以幼兒易于接受的形式來讓幼兒了解和學習,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塑造幼兒美好心靈。
柳樹插在這里不知道會不會成活?
如清明節來臨之際,開展“清明”活動。讓幼兒了解清明的`多種習俗,掃墓、蹴鞠、插柳、放風箏等,并親身體驗插柳、蹴鞠、斗雞等游戲活動。
不僅體會了《清明》傳達的淡淡憂思,更多的是讓幼兒感受到春天氣清景明,山花爛漫的景象,以及人們踏青訪春、親近自然、放歌游玩的美好心情。
重陽節,組織幼兒到八寶社區,欣賞老人們的書畫和節目,并為百歲老人周爺爺慶祝生日,送上祝福和禮物,在孩子的心里埋下了一顆關愛老人的種子。
新年時,結合新春佳節,創設“中國風”節日環境,孩子們置身于中國元素的氛圍中,耳濡目染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
幼兒園還開展了學禮儀活動,向家長行拱手禮、跪拜敬茶,培養幼兒尊敬長輩、孝敬老人;開展民間民俗親子游戲,獅子頂繡球等,體會濃濃的民俗民間傳統文化;開展四川傳統風味小吃展示活動,充分感受家鄉的飲食文化,培養愛家鄉、愛成都的情感。
遵循幼兒發展特點,合理定位幼兒經典誦讀目標,細致篩選經典誦讀內容(唐詩、成語故事、三字經等),每周有計劃的進行經典誦讀體驗,在讀經誦典中養德行、學做人。
根據幼兒的興趣愛好,老師們開發、設計一系列特色的美術課堂,“創意扎染diy”、“我的京劇臉譜”等,讓幼兒了解我國傳統文化,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傳統活動總結篇六
傳統文化教育進校園形式和內容到底哪個大?讓中華傳統文化進校園油田一小五一班高一楠家長這里有氣派的電動大門,這里有寬闊平整的操場,這里有生機勃勃的果園,這里有教育系統秀的老師,這里涌現出一大批優秀的學生,這就是濮陽市油田第一小學。五年前,我們毫不猶豫的選擇了這里,讓兒子進入這所學校就讀,事實證明,我們的選擇是正確的!在油田一小這個成長的樂園,老師給了孩子文化知識的啟迪,讓孩子從無知到有知,從幼稚走向成熟。我們非常幸運到遇到了兩位優秀的班主任阮君老師和趙瑛老師,這兩位班主任用細心、愛心、耐心詮釋著教育事業。
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為孩子指明了方向,班級各項活動開展的有聲有色如賽詩會,跳繩比賽,秋游,歡慶六一活動,神算手大賽,小小辯論會等等。最令人敬佩的是這兩位班主任特別注重傳統文化的教育,利用課前五分鐘開展育人工作,讓孩子們欣然接受傳統文化教育,從中華文化里汲取豐富的營養。
一年級時,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習弟子規,這本書是少兒誦讀經典之一,是古代圣賢的智慧結晶,它以無盡的思想光輝指引人們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前進,通過學習《弟子規》孩子知道了要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傳統文化進校園總結。二三年級孩子們認真學習《三字經》,從其中獲得了很大的收獲。比如“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從中知道昔孟母為了兒子的學習,不斷更換他們居住的地方;如果兒子還不學,就讓他懸梁刺股,可真是個好母親!
還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從中知道玉如果不雕琢,就稱不上是玉器;人如果不學習,就不會長知識,這對現代社會的人們有多大的幫助啊!誦讀《三字經》讓孩子進一步了解中華的傳統美德,懂得基本的人生道理,學會感恩等,讓孩子懂得做人的道理,強化孩子的責任感、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強化孩子的學習動機,為孩子的的全面發展提供了精神動力。為進一步弘揚中化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讓經典浸潤學生的人生,啟迪學生的智慧,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趙老師以“國學教育”特色班級創建為切入點,提高班級管理文化品位,推進學校文化建設,制定了國學教育計劃。
通過背誦經典古文使孩子們從小就獲得經典古詩文的基本修養和傳統文化的熏陶,把經典文化所蘊藏的民族文化、民族思想繼承下去。讓融匯在經典古詩文中的中華民族的智慧、風骨、胸懷,以及健康的道德準則和積極的人生信念,植根于孩子們的心里,促進學生能力的全面提高和發展。經典誦讀活動在油田一小開展得有聲有色,同學們在經典誦讀聲中,變得更加遵紀守則,有禮有節。經典古詩文不僅語言精煉優美,而且意蘊深刻。千古美文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胸懷;"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道德原則,這讓孩子們的思想道德品質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心靈受到洗禮。
傳統活動總結篇七
我校于20xx年建制成立,同年9月招生開學。在學校成立五年時間里,學校在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中一片空白,主要是缺少相關活動方面的'師資。在我區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區教育局的關心下,我們申報了書法與剪紙兩個項目,最終書法項目獲批,并得到了小學黃新英老師的幫助,在一年時間里學校組織開展相關活動,現就學校在傳統文化(書法)進校園活動作如下總結:
項目申報成功后,學校立即組織構建傳統文化(書法)進校園活動組織機構,由分管教學副校長任工作小組組長,由教導處主任任副組長,由學校書法社團及相關老師任組員。在組織機構建立后,學校組織召開會議,多方聽取意見,最后結合學校實際情況,提出堅持“二重”的工作設想,一重書法社團建設,二重二、四年級整班寫字教學。
社團活動面向各個年級學生,是經過選拔且有一定基礎,這些學生參與社團活動帶動了其他學生,讓學生在這個電腦打印的時代里重新認識了書法的認識。如何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由點到面全面普及,學校限于師資有限,委派了3名教師到吳江書畫院進修,并安排一名老師跟隨黃老師進行社團輔導,再由此教師進行校本培訓,目前二、四年級語文老師均接受指導,并能勝任二、四年級的書法指導。并在二、四年級里開展了整班寫字比賽,學生的書寫水平得到了提升。
為了能讓學生的學習更為系統化,更為科學化,學校在安排老師跟隨黃新英老師進行社團活動輔導時,有意要求詳細記錄整個教學過程,具體內容編排等,在學期期末結束時,學校整個工作小組共同參與討論,對相關內容進行了系統梳理,并編制非教材形態的校本課程《水墨歡歌》,參加了吳江區第四屆校本課程的評比。
學校在傳統文化(書法)進校園活動推進之初,就很明白地告知社團輔導老師,最后學校要通過靜態展示進行評價,老師以此評價引領日常教學,有目的、有方向地進行教學。在期末結束的時候,所有社團成員拿出了自己最為滿意的作品,在老師指導下進行展版布置,并成功地在全校進行展示。
孩子們在傳統文化的學習中傳承了五千年的中華民族的思想精髓的時候,感受到民族歷史的源遠流長,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培養了民族精神和愛國情感,增強了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