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乘法分配律聽課反思篇一
小數乘法是這冊第一單元的內容,我原以為這一單元學生已有了整數乘法為基礎,只要重點掌握了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學起來應該是比較輕松的,可事實的情況出乎我的意料。
在每次的練習中,學生計算的正確率都不容樂觀,幾乎只有三分之一個同學全對。造成錯誤的原因主要有四個方面:
1、計算時粗心:按整數乘法算好后,忘記給積點上小數點;寫完豎式,有沒有寫橫式的得數;計算過程中字跡不清而導致自己看錯數字,還有個別學生抄錯數;極個別差生加上小數點后就不會算了。
2、方法上的錯誤。部分學生把乘法豎式和加、減法的豎式相混淆。在寫乘法豎式時,有的學生按照加、減法起對準兩個因數的小數點,也有的把兩個因數最前面的數字對齊,結果算出得數的小數點和上面的小數點對齊了。
3、在簡便運算中,學生看不出簡算方法,不知道怎樣簡算;學生對乘法分配律的還不太明白,掌握的不牢固,總有人把加號改寫成乘號,還有的只去乘括號里的一個數。
4、部分學生(徐文麗、劉國志,等)的乘法口訣還不過關。 面對學生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使我不得不重審自己的課堂和學生,今后還得從以下方面著手:
1、加強學生口算能力的培養。多做一些口算題來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
2、重視學生的作業習慣培養。要求學生做作業要按時,字跡工整;當他們出現錯誤時,我們要正確引導和激勵。
3、多加強練習,使所學知識和理論得以充分運用。
4、對后進生多加以耐心輔導。
通過一單元的教學,自己也存在不少缺點,自己的教學經驗及方法還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會吸取別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力爭好成績。
乘法分配律聽課反思篇二
這節課主要使學生理解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在小數乘法中同樣適用。首先出示幾個算式:
0.7×1.2 ○ 1.2×0.7
(0.8×0.5) ×0.4 ○ 0.8×(0.5×0.4)
(2.4+3.6) ×0.5 ○ 2.4 ×0.5+3.6×0.5
讓學生先觀察每組算式有什么特點,實際上這三組算式分別運用的是整數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分配律,但是這三組算式都是小數乘法,也符合嗎?因此可以先讓學生猜測,再進行驗證。通過驗證,學生發現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在小數乘法中確實適用。先猜測再驗證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最基本的方法,也是科學世界觀養成的基礎。在這一環節中,教師的作用只是引導點撥,決不把規律強加給學生,而是讓學生自己猜測、發現、驗證。
學到了知識,然后用嘗到的知識去解決問題才是數學學習的真諦。既然發現了整數乘法運算定律在小數乘法中同樣適用,再運用這些定律使小數計算變得簡便,這一步教學能激起學生運用新知識的欲望。接著出示:
0.25×4.78×4 4.8×0.25
0.65×201 1.2×2.5+0.8×2.5
在簡算的過程中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
本節課是一節典型的利用舊知識遷移新知識的課,學生已經對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掌握得很好,但是這些運算定律到底是否適合于小數乘法,也是這節課要探究的主要內容。因此這節課讓學生先猜測、再驗證,從而得到這些運算定律同樣適用于小數乘法,然后就用得到的這個規律來對一些小數乘法進行簡便運算。本節課始終遵循著“猜測——驗證——應用”的教學主線,使學生始終親身體驗參與知識的結構過程。
小數的計算是以整數計算為基礎的,而運算的定律也是如此。學生如果能很好的掌握整數的計算,小數的計算也相對容易,因為它們的算理是一樣的。只不過數的形式不同而已,應用整數運算定律是湊成整十、整百,而小數中就是湊成整數,但這要求學生要有較強的數感,要有扎實的數學計算基本功。因此個人覺得,加強口算訓練十分必要,也很關鍵,學生口算能力強、水平高的話,計算定律的應用也就不在話下,他們可以很自覺在想到口算,即會很自然地應用計算定律來解決問題了。因為簡便運算的本質就是口算,只不過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應用一些方法和技巧而已。因此,在平時應多加強學生的'口算能力。
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教學反思二:
面對新的課程改革,教師首先應該改變教學的行為,即把對新課程的理解轉化為自覺的教學行動。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行為的層面上,呈現出新課程的所蘊涵的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學方式。在教學“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分數乘法”這一課后,我做了深刻的反思:
一、注重了情境的導入,提高孩子們的參與熱情。
本節課,開啟課時,我注重從孩子的身邊挖掘素材,引出整數乘法運算定律,加以復習鞏固,緊接著引導學生回憶這些運算定律曾經運用到什么知識中,引導到小數乘法的簡算中,為后面的新知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真正達到了“以舊導新,以舊帶新”的效果。
乘法分配律聽課反思篇三
這節課我根據新課標精神,抓住教材實質,結合學生實際,精心設計教學的各個環節,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1、創設與學生生活貼近的教學情境,使學生感受到教學與生活緊密聯系。低年級的學生都喜歡情境式的課堂,上課初,我則創設情境圖,春天是植樹的季節,同學們為了美化校園,正在植樹呢這個事例設計情境,將學生自然的引入了新課的學習。同學們在根據故事情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到生活中有數學,數學在生活中,生活與數學緊密聯系。
2、問題來自于學生,變接受式學習為自主探索式學習。我這節課不是由教師直接提出問題,而是由學生自己根據故事情境的信息提出來的,問題來自于學生,這樣就變接受式學習為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自主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理解了乘除法之間的區別和聯系,在此基礎上使學生掌握怎樣把乘法算式寫成兩道除法算式,掌握除法計算時用乘法口訣能很快求出商。教學內容的呈現形式,體現了把計算教學置入生活情境的編寫意圖。同時,有利于學生借助觸發的關系理解求商的思路,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
1、上課時,自己沒有很好的心理素質,慌亂、緊張,授課語言不連貫、不流暢,環節與環節之間過渡的語言,也沒有銜接好,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效果不另人滿意。
2、問題來自于學生,變接受式學習為自主探索式學習。我這節課不是由教師直接提出問題,而是由學生自己根據故事情境的信息提出來的,問題來自于學生,這樣就變接受式學習為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自主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理解了乘除法之間的區別和聯系,在此基礎上使學生掌握怎樣把乘法算式寫成兩道除法算式,掌握除法計算時用乘法口訣能很快求出商。教學內容的呈現形式,體現了把計算教學置入生活情境的編寫意圖。同時,有利于學生借助觸發的關系理解求商的思路,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
總之,教學情境的創設,教學過程的安排,教學活動的體驗,都是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這樣的教學理念是新課標所倡導的,也是我們在教學中要努根據故事情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到生活中有數學,數學在生活中,生活與數學緊密聯系。
乘法分配律聽課反思篇四
《分數乘法》這一單元學習的主要內容有:分數乘整數、分數乘分數以及解決有關簡單的實際問題。其中分數乘法(一)的主要內容是求幾個相同分數的和,將分數乘法與整數乘法溝通,并探索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在教學如何引導學生理解分數乘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時,我進行了一些思考。
在教學分數和整數相乘時,根據學生的已有的知識基礎,課前復習設計了復習整理整數乘法的意義和同分母分數的加法的計算法則。在教學分數和整數相乘的計算法則時,我指導學生聯系舊知再小組中自行探究,例如:教學1/5×3,首先要讓學生明確,要求3個1/5相加的和,也就是求1/5+1/5+1/5是多少,并聯系同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得出1+1+1/5,然后讓學生分析分子部分3個1連加就是3×1,并算出結果,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觀察計算過程,特別是1/5×3與3×1/5之間的聯系,從而理解為什么“用分子和整數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不變”。接著讓學生自己嘗試練一練3/7×2,然后進行集體交流,理解分數與整數相乘的計算方法。
通過具體情境,來呈現對分數乘法意義的多種解釋,幫助學生理解分數乘法的意義則顯得重要。如:教科書第22頁第1題:一個圖片占一張彩紙的1/5,3個圖片占這張彩紙的幾分之幾?教學時,一定要讓學生明白是求3個1/5的和是多少?,雖然,學生列出1/5×3或3×1/5解決了問題,但一定要讓學生聯系本題情境理解算式所表示的意義。
小學數學第一學段學習乘法的認識時就取消了乘數和被乘數的區別,3×5既可以解釋為3個5,也可以解釋為5個3,學生借助具體情境認識到乘法是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本冊教材第22頁第1題:一個圖片占一張彩紙的1/5,3個圖片占這張彩紙的幾分之幾?教學時,通過溝通不同解決方法之間的聯系(圖解、加法解、乘法解),將整數乘法遷移到分數乘整數,理解題目的意思就是求3個1/5的和是多少?),讓學生列式可以是1/5×3也可以是3×1/5。然后運用分數乘整數的意義解釋計算的過程,使學生理解計算的道理,初步感知挖掘數學概念本身方法的重要性。
總之,在上數學課時盡量地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學會轉變為會學,真正掌握數學學習的方法。
這是一節計算課,看似很簡單。可是,從學生的作業反饋情況,并不理想。從學生第一次完成的作業來看,大部分學生都是在結果上約分,這樣就導致部分學生沒約到最簡、或沒約分。所以我應出示對比練習,讓學生體會在過程上約分的優越性與簡便性。從而養成優化方法的習慣。
乘法分配律聽課反思篇五
(1)讓練習層次化。練習的安排體現了從易到難、由簡到繁、從基礎到綜合的原則,學生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戰。每一位學生都有獲得成功學習的機會和體驗,并且讓學生在生活的情境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透過本節課都有所收獲,進而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同時注意運算律的推廣,運算律的直接運用都面向全體,群眾練習,群眾講評,讓絕大部分學生都能過關,間接運用展開討論交流,力爭讓學生理解方法,掌握拆分、變形的方法,建立持續等式平衡的思想。注意學生思維的拓展,讓思維向廣度、深度發展。
(2)讓練習生活化。借解決生活問題來鞏固計算,讓計算教學不再是為了計算而計算,而是把它和課程標準中所倡導的生活實際、情感態度相結合,引導學生聯系已有的知識經驗,開展深入的討論、交流,相互啟發、學習。透過練習對學生進行“愛護環境”的教育,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
透過本課復習,學生對小數乘法知識有了系統了解,能較熟練地進行計算小數乘法,但部分同學在把小數乘法看成整數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數點;或小數點點錯位置;或直接寫出得數(如2.15×2.1的豎式下直接寫出4.515,無計算的過程),做完豎式,不寫橫式的得數;有的先去零后,再數位數等。針對這些錯誤,還有待于繼續訓練。應用小數乘法解決實際問題時,有的學生不能沉下心來審題,做題習慣還要加強培養;在簡便運算時,大部分學生能靈活地運用乘法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但有的學生運用不熟練如(5.4×10.2錯寫成5.4×100+0.2)還要對這些學生加強訓練。雖然學生已經明白小數乘法的好處、算理,也明白積的小數位數是因數位數的和,可實際計算總有出錯的現象,還需要繼續加強練習;還要注重培養學生計算潛力和認真做題的習慣。
乘法分配律聽課反思篇六
今日,教學完《乘法的初步認識》后,有這樣一道練習題,將6+6+6+6+4改寫成乘法算式,大部分學生作出:
(1)6╳4+4;
(2)6╳5—2;
出乎我意料的是有一個同學是7╳4;我立即表揚了他,并且驚嘆于他的聰明,從這件事中,我們教育工作者難道就得不到一些啟示嗎?新的《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從根本上說就是要從傳統單一的,依靠性的學習方式,轉向現代的學習方式,即要提倡學生進行發現學習、探究學習、研究性學習。
乘法分配律聽課反思篇七
分數乘法如果從數學應用的角度來看,學生只要能從具體的實際問題中判斷兩個數據之間存在相乘的關系就可以了,而這個相乘的關系在本單元有了新的拓展,即“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和“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在教學分數和整數相乘時,根據學生的已有的知識基礎,導學稿上設計了復習整理整數乘法的意義和同分母分數的加法的計算法則。在教學分數和整數相乘的計算法則時,我指導學生聯系舊知再小組中自行探究,例如:教學3/10×5,首先要讓學生明確,要求5個3/10相加的和,也就是求3/10+3/10+3/10+3/10+3/10是多少,并聯系同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得出3+3+3+3+3/10,然后讓學生分析分子部分5個3連加就是3×5,并算出結果,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觀察計算過程,特別是3/10×5與5×3/10之間的聯系,從而理解為什么“同分子和整數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不變”。接著讓學生自己嘗試練一練5×3/10,然后進行集體交流,看一看能不能在相乘之前的哪一步先約分,比一比在什么時候約分計算可以簡便一些,從而明白為了簡便,能約分的先約分。
練習計算是比較單調和枯燥的,為了避免單純的機械計算,將計算學習與解決問題有機結合。創設學生喜歡的實際情境,引導學生根據實際問題的數量關系,列出算式。學生很容易結合整數乘法的意義,列出乘法算式。這樣處理,既有利于學生主動地把整數乘法的意義推廣到分數中來,即分數和整數相乘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都是求幾個相同加數和的簡便運算,又可以啟發學生用加法算出3/10×5的結果。
總之,在上數學課時盡量地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學會轉變為會學,真正掌握數學學習的方法。
乘法分配律聽課反思篇八
小數乘法的資料有:小數乘整數;小數點搬家;小數乘小數;連乘、乘加、乘減的混合運算以及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它是在學生學習了整數四則運算和小數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我以為這一單元學生已有了整數乘法為基礎,只要重點掌握了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的第三步,學起來就應是比較簡單的,可事實的狀況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在每節新知教學后的練習中,學生的正確率都不容樂觀。出現錯誤的現象主要有兩方面:
1、方法上的錯誤:不會對位;計算過程出錯。小數乘法的對位與小數加減法的對位相混淆;而不是末位對齊。我覺得還是要把兩位數乘一位數、乘二位數、三位數的整數乘法的豎式讓學生先算,先把這一知識點從學生大腦儲存的記憶庫中提取出來后,再進行小數乘法的豎式教學,學生容易掌握些。而且計算過程中花樣百出的現象也會少些,如在豎式計算過程中小數部分的零也去乘一遍;每次乘得的積還得去點上小數點,兩次積相加又要去對齊小數點,學生自己把自己網在了自己編織的網中。
2、計算上的失誤:看成整數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數點;或小數點打錯位置;或直接寫出得數(如2。15×2。1的豎式下直接寫出4。515,無計算的過程),做完豎式,不寫橫式的得數等。
應對學生出現的這樣那樣的錯誤,使我不得不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課堂,審視我的學生,并對此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本單元不是我想象的那么簡單,既要注重新舊知識的聯系、講清算理,又要突出積的變化規律、突出豎式的書寫格式、突出因數中小數的位數與積中小數的位數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