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基本條件。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yīng)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黃果樹瀑布教案第一課時篇一
黃果樹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剛進入黃果樹風景區(qū),便聽到“嘩嘩”的聲音從遠處飄來,就像是微風拂過樹梢,漸近漸響,最后像潮水般涌過來,蓋過了人喧馬嘶,天地間就只存下一片喧囂的`水聲了。
透過樹的縫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懸掛在巖壁上,上面折為三疊,好像一匹寬幅白練正從織布機上瀉下來。那“嘩嘩”的水聲便成了千萬架織布機的大合奏。
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霧般騰空而上,隨風飄飛,漫天浮游,高達數(shù)百米,落在瀑布右側(cè)的黃果樹小鎮(zhèn)上,形成了遠近聞名的“銀雨撒金街”的奇景。
黃果樹瀑布瀉落在一片群山環(huán)抱的谷地里。我們自西面順著石階往下走,一直來到谷底。坐在水邊一塊巖石上,離那道瀑布近得很,中間只隔著一口小小的綠潭,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過來洗洗臉。瀑布瀉入谷底濺出的水珠直灑到我們臉上,涼絲絲的,舒服極了。
黃果樹瀑布雖不如廬山瀑布那樣長,但遠比它寬得多,所以顯得氣勢非凡,雄偉壯觀。瀑布從巖壁上直瀉而下,如雷聲轟鳴,山回谷應(yīng)。坐在下面,仿佛置身在一個圓形的樂池里。四周樂聲奏鳴,人就像漂浮在一片聲浪之中,每個細胞都灌滿了活力。
我們久久地坐著,任涼絲絲的飛珠撲上火熱的臉龐,打濕薄薄的衣衫。聆聽著訇然作響的瀑布聲,只覺得胸膛在擴展,就像張開的山谷,讓瀑布飛流直下,挾來大自然無限的生機。
離開潭邊,循著石徑登上溪旁的一個平臺。綠樹掩映間,有一座徐霞客的塑像。他遙對瀑布,仿佛在凝神諦聽遠處的瀑布聲。他完全沉醉了。此時此刻的我們,也完全沉醉了。
拓展閱讀:黃果樹瀑布介紹
黃果樹大瀑布的成因要上溯至2億多年前的中三疊紀,那時黃果樹一帶沉積了一套巨厚的碳酸鹽巖。黃果樹瀑布發(fā)育在一套“中三疊世中統(tǒng)關(guān)嶺二段中厚層夾少量薄層狀云灰?guī)r”中,位置在翁寨小背斜東翼。黃果樹瀑布形成時期的白水河,是一條發(fā)育于距今10萬—50萬年之間,第四紀中、晚更新世時期由“寬谷期”向“峽谷期”演化中的地上河流,后因“喜馬拉雅運動”時期地殼多次間歇抬升,引起河流侵蝕基準面下降,導致河流的侵蝕、溶蝕等下切作用加強,在該處形成“裂點”(河床因地殼抬生、侵蝕基準面下降及構(gòu)造、巖性等因素的影響而發(fā)生較大轉(zhuǎn)折處),這個裂點處的裂隙、溶洞、暗河非常發(fā)育。白水河先是形成了一個喀斯特侵蝕裂點型的落水洞型瀑布,后來隨著河流侵蝕、溶蝕、側(cè)蝕作用在地殼間歇抬升及晚更新世后期溫濕氣候中,水動力逐漸加大等因素影響下,落水洞的洞頂逐步坍塌,黃果樹大瀑布終于呈現(xiàn),已經(jīng)有5萬年的歷史。
1638年(明崇禎十一年)4月23日,明代地理學家、旅行家、散文家徐霞客經(jīng)黃果樹瀑布入滇,對黃果樹瀑布進行了考察和記錄。其后歷代文人墨客作詩撰文贊頌黃果樹瀑布。明末“天未才子”謝三秀詩中有“素影空中飄匹練,寒聲天上落銀河”;清康熙年間曾任貴州巡撫的田雯曰:“匡廬瀑布天下稱奇絕,何如白水河灌犀牛潭,銀漢倒傾三迭而后下,玉龍飲澗萬丈哪可探”。清代詩人鄭子尹用“九龍浴佛”、“五劍掛壁”、“美人乳花”、“神女佩帶”來描述黃果樹瀑布,說:“白水瀑布信奇絕,占斷黔中山水窟”。近、當代眾多名人游歷黃果樹贊美大瀑布的詩文題記很多。
黃果樹瀑布教案第一課時篇二
課時教學目標:
1、理解文中打比方的句子,感受黃果樹瀑布聲音和形態(tài)的特點。
2、通過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黃果樹瀑布的壯美,體會大自然對人性情的陶冶。
3、懂得保護大自然,熱愛大自然。
一、導入
1、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黃果樹瀑布。(齊讀課題)
2、課件出示:“綠樹掩映間,有一座徐霞客的塑像。他遙對瀑布,仿佛在凝神諦聽遠處的瀑布聲。”
(1)“凝神諦聽”是什么意思?(注意力集中仔細地聽)
(2)他在凝神諦聽什么呢?(遠處的瀑布聲)出示瀑布聲響
二、感悟聲響
1、請同學們讀課文,用“——”劃出文中描寫瀑布聲音的語句。
2、文中描寫瀑布聲音的句子有哪些呢?誰來讀一讀。
3、剛進入風景區(qū),我們聽到了——
出示:剛進入黃果樹風景區(qū),我們便聽到“嘩嘩”的聲音從遠處飄來,就像是微風拂過樹梢,漸近漸響;最后像潮水般涌上來,蓋過了人喧馬嘶,天地間只存下一片喧囂的水聲了。
(1)從遠處飄來是怎樣的一種聲音?為什么不用“傳”呢?(聲音很小,輕柔,要細細的聽)
(2)剛進入黃果樹風景區(qū),我們便聽到——,就像——
(3)漸近漸響,那“像潮水般”又是怎樣的聲音?(水聲很響)
人喧馬嘶的聲音大嗎?現(xiàn)在這潮水般涌過來的瀑布聲都蓋過了人喧馬嘶,夠大的聲音。
(4)這段話中連用兩個比喻,把瀑布的聲音比作()和(),從中讓我們體會到這瀑布聲越來越響,這響聲由遠及近。
(5)指導朗讀。
遠聽瀑布聲似微風飄來,近聽瀑布聲像潮水涌過,黃果樹瀑布的.聲響太美妙了!你能把進入黃果樹風景區(qū),聽到的這種漸近漸響的美妙聲音讀出來嗎?先練練。
指名讀。——你為什么這么讀?
齊讀。
出示:那“嘩嘩”的水聲便成了千萬架織布機的大合奏。
(1)一架織布機的聲音大不大(大)現(xiàn)在有多少架?(千萬架)
(2)千萬架織布機的大合奏,你感受到了什么?(聲音很大)
(3)又一個生動形象的比喻,齊讀這句話。
出示:瀑布從巖壁上直瀉而下,如雷聲轟鳴,山回谷應(yīng)。”
(1)從一個“瀉”字中,你看到了這黃果樹瀑布是怎樣的?(瀑布很高,水從上往下流得很急。)
(2)瀑布從很高的地方落下來,發(fā)出震耳欲聾的響聲。如果此時,你在瀑布底下,大聲的說話,旁邊的人還能聽到嗎?(聽不到)這聲響夠令人難忘的,誰來讀一讀這句話,齊讀這句話。
三、感悟形態(tài)。
1、聲音雖美,但如果我們來到黃果樹瀑布風景區(qū)只聽其聲,未免太遺憾了!下面,請大家睜開慧眼,去真正欣賞黃果樹瀑布的廬山真面目。文中哪些語句描寫了瀑布的形態(tài),用浪線劃出。
2、誰來讀一讀你劃的句子。出示這兩段話。
3、出示圖片,教師敘述“透過樹的縫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懸掛在巖壁上,上面折為三疊,好像一匹寬幅白練正從織布機上瀉下來。”
(1)瀑布寬80米,我們的教室前后長十幾米,現(xiàn)在有5個教室那么長。這么寬的白色緞子從織布機上瀉下來,你感受到瀑布的什么?(壯美、氣勢非凡、不同凡響、雄偉壯觀)
(2)把你的感受融入到朗讀中吧!先自己試讀。
(3)指名讀。
出示: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霧般騰空而上,隨風飄飛,漫天浮游,高達數(shù)百米,落在瀑布右側(cè)的黃果樹小鎮(zhèn)上,形成了遠近聞名的“銀雨灑金街”的奇景。
(1)“銀雨”指什么?(晶瑩的水珠)落在瀑布右側(cè)的黃果樹小鎮(zhèn)上,怎么又變成金街了呢?(水珠在陽光的照耀下,金光閃閃)
(2)用上課文中的語言,結(jié)合自己的想象,描寫“銀雨灑金街”的奇景。
(3)誰來讀一讀。
四、體悟感受。
1、細細領(lǐng)略瀑布不同形態(tài)的美,體會黃果樹瀑布氣勢非凡、雄偉壯觀的真實畫面。我們想不想與瀑布水親密接觸呢?(想)
2、我們隨作者來到了谷底,讓我們從作者的感受中尋求自己的感受,讀讀5—7小節(jié),找到喜歡的語句,在空白處寫寫自己的體會,呆會兒與同學交流。
3、現(xiàn)在是我們交流感受的時間了,交流沒有唯一的答案,只有缺席的遺憾,誰先來說?
4、誰來讀一讀你喜歡的句子,說一說你的感受。
——與瀑布隔得很近,仿佛——盡情享受“銀雨”撲面的滋味,好舒服!
我們無法前往享受一番,那就想想夏天體育課后,你撩過不少冷水來洗臉,這會是怎樣的感覺呢!(板書:涼絲絲)
——每個細胞怎么會灌滿活力的你有怎樣的感受?
想象自己端坐在谷底,與瀑布咫尺相望。壯觀的瀑布直瀉而下,瀑聲盈耳,驚心動魄,山回谷應(yīng)。我們?nèi)朔路鹬蒙碓趫A形的、立體的音樂池中。
——四周的瀑布聲好比奏鳴的樂聲,自然、美妙,扣人心弦,思緒也自然地飄飛著,身子仿佛就漂浮在一片聲浪之中,身上的每一個細胞都為之激動、為之興奮、灌注了無窮的活力。
——原本在大自然面前十分渺小的人,現(xiàn)在在大自然神奇魅力的熏陶之下,耳濡目染,人的胸襟開闊了,人與景合而為一,人瀑相融,人仿佛也成了瀑布中的一分子。
——瀑布的壯美、生機的無限,對每一個人都是一種陶冶,所以人們向往自然,都愿意去山水間走一走,看一看,汲取大自然的力量。
2、(反復引讀)我們之所以久久……衣衫,是因為聆聽……。///聆聽……生機,所以我們久久……。好深刻的感受呀!作者早已陶醉于“訇然作響的瀑布聲中”。
五、升華感受。
1、剛才我們與瀑布水親密接觸,感受人水結(jié)合的無窮享受,情景交融的無限魅力。“此時,徐霞客完全沉醉了。此時此刻的我們,也完全沉醉了。”
2、此時此刻,你想用怎樣的一句話贊美黃果樹瀑布?
3、作者又是怎么贊美的?(出示第一節(jié)文字“黃果樹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指名讀。
讓我們一起在心底默默地贊嘆——(齊讀)
讓我們一起大聲地贊嘆——(齊讀)
4、瀑布是大自然的杰作,是天地間懸掛著的歌,我們欣賞瀑布!我們贊美瀑布!現(xiàn)在,我們就借宋祖英的《瀑布》一曲一表我們的贊嘆!
六、作業(yè)設(shè)計
1、把黃果樹瀑布的美景介紹給家人聽,注意用上文中的好詞好句。
2、學用游覽順序,仿寫一處景物,盡可能的用上文中的好詞好句。
黃果樹瀑布教案第一課時篇三
1.讀為主線,多形式、多層次朗讀。
朗讀是賦予作品以生命,是老師的.再創(chuàng)造。朗讀是活的,講解是死的。講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讀則理解、感動。徐永年說過:“閱讀教學是要讀,寧愿讓學生跟著我一句一句地讀,也不要多分析,多講一句。”
所以,這節(jié)課中我讓“讀”唱主角。作為第一課時,我舍得花時間給學生讀書,縱觀整節(jié)課,兩次通讀全文,一次默讀全文,更有多次感情朗讀、回讀。特別是精讀環(huán)節(jié)。以課后習題4為統(tǒng)領(lǐng),讓學生先找出描寫瀑布形態(tài)和聲響特點的句子,再說說感受,最后把感受帶到文中反復體會、朗讀、誦讀,用讀讀出自己對文本的理解。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生通過品味關(guān)鍵詞句,體會作者遣詞造句謀篇的匠心,學生是用“兩只眼睛”讀書,這樣,才能不斷地讀出恍然大悟。
2.不動筆墨不讀書,勾勾畫畫好方法。
新課程標準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明確閱讀教學的重點在培養(yǎng)學生的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所以課堂上老師告訴學生,用筆畫畫書中的關(guān)鍵詞句,在旁邊做上批注,而圈點批注使語文課充滿了源頭活水般純正的味道,它的的好處就在于:學生讀得越充分,理解就越容易;學生理解得越好,朗讀就越有感情。
3.目標簡明,扎實有效。
都說,我們的語文教學必須“大道至簡”,返璞歸真。實踐也證明,課堂教學中,越是集中目標,就越容易抓住課堂的重點;越是目標簡明的課,就越容易抓住文章的核心和實質(zhì)。從而使學生的學習變得明白、輕松起來。
這節(jié)課,我引領(lǐng)學生緊緊圍繞“瀑布的形態(tài)和聲響特點”品詞析句、誦讀感悟。集中教學力量,抓住教學主線,把文字、文章中所蘊涵的知識、能力、情感等“轉(zhuǎn)化”為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nèi)有最大的收益和進步。正所謂“教的越少,學得越多”。
縱觀整堂課,這樣的寫景美文應(yīng)以朗讀為主,但是感覺學生沒有讀到位,我也沒有指導到位。比如“銀雨灑金街”這個環(huán)節(jié),沒有抓住“騰空而上、隨風飄飛、漫天浮游”等詞語進行指導朗讀,也沒有找到相關(guān)的媒體資源,讓學生直觀感受,去體會“銀雨灑金街”的奇景。最后,學完課文,由于時間關(guān)系,我總是抓住了一些句子來讀,沒有讓學生整篇課文美美地讀一讀。公開課上這樣的寫景文,是第一次,我想以后還會繼續(xù)嘗試。
黃果樹瀑布教案第一課時篇四
一、關(guān)注語言,發(fā)展智慧
《黃果樹瀑布》是一篇文質(zhì)兼美的游記散文,文章詞匯豐富,語句優(yōu)美,尤其是比喻句的運用和詞語的準確使用,給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的美感,讓讀者感受到黃果樹瀑布的壯美和大自然的勃勃生機。那如何讓學生也能有這樣的感受呢?我采用的方法,是讓學生用眼、用耳、用口、用心,展開聯(lián)想、深刻感受。
教學伊始,我抓住中心句“黃果樹瀑布,真實一部大自然的杰作。”讓學生從整體上感受黃果樹瀑布是一部杰作。
文中第2自然段,主要描寫了剛進入黃果樹風景區(qū),作者于移步換景中聽到的美妙的瀑布聲。我以一個主問題——“剛進入黃果樹風景區(qū),給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切入,讓學生交流小組討論后的感受。學生起初感受到聲音的“響”。在深入的學習中,我引導學生抓住“飄、拂、涌、蓋”這幾個動詞,又抓住了“微風拂過樹梢”“像潮水般涌上來”等詞句,讓學生感受到這聲音的奇妙有趣。最后通過朗讀,再次品味聲音之妙。
第3自然段,主要寫了瀑布的形態(tài),我讓學生關(guān)注語言,展開聯(lián)想說話:“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一學生的回答在我的預設(shè)之外,她說:“這樣的畫面,讓我想到了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我順勢利導:“‘飛流直下三千尺’,廬山瀑布最大的特點是什么?”學生說:“非常長”。我繼續(xù)追問:“那黃果樹瀑布呢?”生:“是一匹寬幅白練。”在語言的比較中,讓學生把握特點。美中不足的是,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瀑布的形美,學生的內(nèi)心沒能產(chǎn)生一種特別的震撼、贊美之情。我認為,可以引導學生想想瀑布瀉落的環(huán)境,青山環(huán)繞、樹木蔥蘢,在青山綠樹的映襯下,瀑布顯得格外——(潔白、晶瑩、活力與生機)。
在文本語言的揣摩品味上,我不求面面俱到,而是抓關(guān)鍵詞句,閱讀感悟。
學生言語智慧的發(fā)展與思維是密不可分的。在讓學生讀出體會、讀出感受之后,我讓學生讀出疑問來。課上,兩位同學提出了有價值的問題。問題一:為什么作者聽到的瀑布的聲響是不一樣的?問題二:“銀雨灑金街”是什么意思?我認為,生本的語文課堂,更多地要關(guān)注學生讀與思的結(jié)合,關(guān)注學生言語智慧的發(fā)展。
在本篇散文的教學中,我力求做到:變品詞析句式的理解式閱讀,為整體感悟式的欣賞式閱讀。
二、關(guān)注感受,美感體驗
本篇課文,作者主要抓住了黃果樹瀑布形態(tài)和聲響的特點來寫,并將作者的感受巧妙地融入其中。一開始瀑布聲音的變化之美,也是作者感受的奇特。我讓學生展開聯(lián)想,于浮想聯(lián)翩中感受瀑布的形美與聲妙。
作者對黃果樹瀑布的感受,不僅是視覺上、聽覺上的享受,還有觸覺上的享受。作者用了很很大的篇幅寫了自己下到谷底時的`感受。我主要通過創(chuàng)設(shè)語境,找到散文情與意的結(jié)合點,讓學生感受著作者的感受,并生成自己新的感受。
第5自然段,我創(chuàng)設(shè)了這樣的語境:“騰空而上雨如煙,銀珠跳落灑金街。這是多么的奇妙有趣。想不想和瀑布來個零距離接觸?(想)讓我們下到谷底,伸出手,撩一把水來洗洗臉。”(師生做動作)之后,我進行隨機采訪:“你感覺——”生:“清涼”、“清爽”、“舒服”。
第6自然段,我引導學生深入情境,進行說話:“我真想——”學生的回答非常的奇妙有趣。“我真想隨音樂的節(jié)奏跳舞!”“我真想帶回家每天感受。”……充滿了童真童趣。在有了深刻的體驗之后,我讓學生再讀文字,感受這份流淌于文字之間的永恒的美。
第7自然段,因為學生對黃果樹瀑布已經(jīng)產(chǎn)生情感上的贊美與熱愛,所以我采用了略講。只提了一個問題:“是誰給了你心胸開闊的感覺?”自然地回扣本文中心:“黃果樹瀑布,真實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我能尊重學生的感受,不牽強附會。應(yīng)該說,學生的感受是真切的,美好的。
三、關(guān)注表達,習得寫法
我認為,本文在表達上有兩大亮點:
一是抓住瀑布的形態(tài)和聲響的特點,及給人的感受來寫。在前置性作業(yè)中,我讓學生找出描寫瀑布形態(tài)和聲響的句子,讀、圈、畫、悟。課上,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展開交流。在課堂上,我以一些主要問題,引領(lǐng)學生談體會、談感受。學生能感悟瀑布形態(tài)的寬、美;聲音的響、妙,變化之美。
二是全文運用了比喻、夸張、對比等修辭手法,給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之感。教學中,我重點讓學生感受作者聯(lián)想之豐富。“剛進入黃果樹風景區(qū),我們便聽到“嘩嘩”的聲音從遠處飄來,就像是微風拂過樹梢,漸近漸響;最后像潮水般涌過來,蓋過了人喧馬嘶,天地間就只存下一片喧囂的水聲了。”“透過樹的縫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懸掛在巖壁上,上面折為三疊,好像一匹寬幅白練正從織布機上瀉下來。”“瀑布從巖壁上直瀉下來,如雷聲轟鳴,山谷回應(yīng)。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個圓形的樂池里。”我引領(lǐng)學生在反復的品味語言文字中明白:比喻來源于豐富的聯(lián)想,來自于真切的感受。
因為課上我關(guān)注了文本的表達方式,所以在后面的“學法遷移,實踐提高”環(huán)節(jié),學生寫起片段來比較得心應(yīng)手。這一環(huán)節(jié),我播放了“杭州西湖水上噴泉”的錄像,真實可感的畫面,變化萬千的形態(tài),一下子激起了學生寫的熱情。
“剛進入杭州西湖水上公園,就被那震撼人心的水聲吸引了。下面的水花就像鞭炮一樣從下往上飛。那美妙絕倫的音樂,為這人間天堂增添了幾分光彩。(生趣)”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西湖水上噴泉別有一番美景。一開始像揮舞的花束,接著像孔雀開屏,美麗動人。兩邊騰空而上的泉水,如兩條白龍飛躍長空。
從學生的習作來看,他們既關(guān)注了噴泉的形態(tài)和聲響,也關(guān)注了自己的感受,語言也很優(yōu)美。在這部分的教學中,考慮到五年級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遣詞造句的能力,所以我并沒有給他們固定的句式,而是讓他們盡情發(fā)揮,收效很好。
今天的課上完了,自己既定的目標也基本達成,但心中不免還有些遺憾,為自己一開始的不夠灑脫,為學生沒能達到一種亢奮的激情。幾許失落,幾多思考。晚上,收到了五(5)班江周龍同學的短信:“老師,今天課上完了,我感悟很深。”這讓我感到欣慰。
生本課堂,給予老師更多的挑戰(zhàn),我實踐,我思索……
黃果樹瀑布教案第一課時篇五
新《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學應(yīng)考慮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我在教學這一課時,針對學生對黃果樹瀑布認識不深,讓學生先觀看黃果樹瀑布的圖片,感受瀑布的美麗、雄壯,再引出課題,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情感,又暗示了課文的內(nèi)容。
本節(jié)課教學的重點還是在識寫生字上,這是新大綱的要求。接著,我通過多種方式讓學生來識記生字,理解字詞,并加強句子的練習,增加詞匯量,為日后的自學生字詞以及文字的運用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
1、兒歌法。讓學生邊念兒歌邊寫“挺”,這樣基本就沒有學生寫錯這個字了。
2、重點筆畫識記法。比如記“歡迎”的`“迎”,記住沒有那一撇。
3、拆合法。這種方法適用于可以兩分組合的漢字。如,什么“扇”,“戶羽”扇。這么一拆一合,朗朗上口,還很好記。
總之,我們教師在平時教學生字時,要多想多聽,還要發(fā)動學生的積極性,看如何記憶才是對學生最好的,把煩瑣枯燥的識字教學變得生動有趣。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