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總結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把每一個要點寫清楚,寫明白,實事求是。那么,我們該怎么寫總結呢?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總結書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藝術生考察總結篇一
一、實習地點:
1、北京
2、安徽(黟縣)
3、浙江(烏鎮)
二、實習時間:
20xx年06月16日――20xx年06月25日
三、實習內容:
1、課程實習總結報告;
2、考察展示設計。
四、藝術考察的意義和目的:
通過本次藝術考察,讓我開闊了眼界,挖掘了創作潛力,加深了對本專業的認識。同時,為更好地了解當今社會的發展趨勢,認識當今最為前沿的設計潮流提供了一次絕佳的機會!這也進一步激發了我對藝術追求的熱情!讓我更加熱愛藝術,在藝術中享受人生。
五、藝術考察的過程與體會
(一)20xx年06月18日――天安門、故宮、首都博物館、王府井
1.天安門、故宮:
實習的第一個目的地便是偉大祖國的首都――北京。我們首先來到了這座城市中最具有標志性意義的地方――天安門和故宮。在建筑布置上,它們都用形體變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組合成一個整體,同時達到左右均衡和形體變化的藝術效果。通過它們,可以看出,中國建筑的屋頂形式是豐富多彩的。天安門的造型威嚴莊重、氣勢宏大,是中國古代城門中最杰出的代表作。高大紅漆巨柱、色彩斑斕與雕刻圖案結合使其獨具特色!故宮建筑屋頂滿鋪各色琉璃瓦件,主要色彩為紅色、黃色,這是中國古建筑的一大特色!而藍色、紫色、黑色、翠色以及孔雀綠、寶石藍等五色繽紛的琉璃,多用在花園或琉璃壁上。一言以蔽之,天安門、故宮可謂是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精華。
2.王府井:
的玻璃門,它更徹底地歡迎著來往目光的注意,少了很多神秘感,多了人人可視、可觀、可享的親切世俗感。我想這應該是其成為最繁華小吃街的原因之一吧!
(二)20xx年06月19日――長城、明皇宮、中國美術館、鳥巢、水立方
1.長城:
回憶起長城,我不知道要用怎么樣的形容詞表達,此刻的激動還未退去!工程之大,古無其匹,為世界獨一之奇觀。墻身是城墻的主要部分,凡是山崗陡峭的地方構筑的比較低,平坦和緊要的地方構筑得比較高。歷史文化內涵之豐富,的確是世界其他古代工程所難以相媲美的。中國偉大的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曾感慨:“中國最有名之工程者,萬里長城也。”
2.中國美術館:
在美術館中感想頗深的要數皮影戲。皮影戲是通過皮影來演繹民間戲劇,它以在燈光照射下用獸皮刻制的人物隔亮布演戲而得名,是我國民間廣為流傳的傀儡戲之一。皮影戲雖然看似拙樸,但拙中寓巧,蘊含著勞動人民豐富的想象力和奇巧的藝術創造力。不僅手上功夫絕妙高超,嘴上還要說、念、打、唱,腳下還要制動鑼鼓。這樣的表演方式及傳播渠道顯然無法讓皮影戲走入城市,乃至走向世界。而相比之下,我認為數字化的皮影動畫能克服上述種種的局限性。它不僅真實地再現了皮影戲的原理,制作也相當的方便,可以根據觀眾的需要隨意的進行修改,可以在動畫中應用制作電影所采用的各種長鏡、短鏡以及蒙太奇手法,可以用皮影戲的方法來演繹現代的故事。最重要的是,我們可以通過現代網絡的技術,讓皮影戲(而不僅僅是皮影本身)在世界各地流傳,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這一切都不需要制作者有多少雕刻、表演手藝,只需要有足夠的熱情,足夠的創意即可。我也相信這樣的表現手法能夠賦予傳統皮影戲新的生命及活力。
3.鳥巢、水立方:
如果說北京天安門、故宮和長城是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精華的話,那么鳥巢、水立方則是現代藝術建筑的標志!走近周圍,體會到的是科技的發展,感受到的是一種強烈的震撼。獨特的結構設計思想使它有了別具一格的視覺效果!
(三)20xx年06月20日――798藝術社區
原有的工業廠房被重新定義、設計和改造,帶來了對建筑和生活方式的全新詮釋,本身成為新的建筑藝術品。在歷史文脈與發展范式之間、實用與審美之間,都與廠區的舊有建筑展保持了完美的對話。
“798藝術區”所形成的具有國際化色彩的“soho式藝術區”和“loft生活方式”,已經引起了海內外的廣泛關注,是最具國際影響力的藝術區。在這里,當代藝術、建筑空間、文化產業與歷史文脈及城市生活環境的有機結合。其中就包括豐富多彩的動畫衍生品,這讓我更深層次認識到動畫衍生品在市場上的分量。標示出當代個人生活與社會經濟形態之間新的可能性。也促使“798”演化為一個極具活力的中國當代文化與生活的嶄新模式,對各類專業人士及普通公眾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強大吸引力,并在城市文化和生存空間的觀念方面產生了前瞻性影響。
“798藝術區”意味著先鋒與傳統共存,實驗與責任并重,精神與經濟互動,精英與大眾的相生。它作為一個重要的文化現象,為當代中國都市發展、生產和消費模式帶來了深刻啟示。
(四)20xx年06月23日――杭州烏鎮
具有典型江南水鄉特征的烏鎮,拋棄了繁華都市的喧囂,完整地保存著原有晚清和民國時期水鄉古鎮的風貌和格局。以河成街,街橋相連,依河筑屋,水鎮一體,組織起水閣、橋梁、石板巷、茅盾故居等獨具江南韻味的建筑因素,體現了中國古典民居“以河為美”的人文思想,以其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和諧相處的整體美,呈現江南水鄉古鎮的空間魅力。
傳承千年的歷史文化;淳樸秀美的水鄉風景;風味獨特的美食佳肴;繽紛多彩的民俗節日;深厚的人文積淀和亙古不變的生活方式使烏鎮成為了東方古老文明的活化石。智慧的傳承伴隨脈脈書香,在這兒展現一幅迷人的歷史畫卷。這是一種與生俱來的美麗,讓我為之感動、為之傾倒!
六、藝術考察的收獲
這么一路走來,使我觸動很深,收獲很大!
我們清楚,當今城市與城市的競爭,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的競爭,而文化競爭的背后是其歷史底蘊和由歷史塑造而成的獨特人文精神之間的競爭。失去城市精神和獨特個性,城市就沒有靈魂和活力,在日趨激烈的城市競爭中,就難有一席之地。所以,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發展、不可重復的人文遺跡和歷史典故的永續承傳,成為城市化進程中的重要話題。在當今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保護各種獨具特色的文化建筑與創建城市藝術氛圍并舉,正是構成城市個性和城市精神最為重要、最無可替代的要素。對藝術的體驗,其實就是一種經歷。這就是為什么藝術的存在就如同我們的存在一般,藝術的價值將永存于藝術本身的創作之中。
第一次發現原來藝術它其實就在我們身邊-像是空氣彌漫空中一樣。我想這就是他的使命吧!這使我追求藝術的腳步更加肯定!
藝術生考察總結篇二
自我推薦主義辭職報告寫景問候語我對照檢查心得比喻句,評價總結獎學金座右銘了樂府寄語總結柳永的謎語贈言朋友圈:建軍節教學法對策黨小組自薦信,小結優秀我文言文辭職決心書主義章程;三角形鄂教版普通話考試影評管理條例。
藝術生考察總結篇三
這一次藝術考察收獲豐富,一方面加深了對古建筑的感性認識,積累了傳統的建筑知識,地理知識、風水學知識、規劃知識、古代環保知識及各種其它人文知識,了解了中國先賢的智慧與能巧;另一方面也積累了許多資料和圖片,為藝術創作與進一步的理論研究收集了良好的素材。以下是結合本專業,對那些本人認為較有代表性的人文景觀或自然景觀作一些描述。
婺源是江西東北部一個歷史悠久的xx縣,被旅游書籍冠以“中國最美麗的鄉村”。與浙江、安徽為鄰,有著豐富的人文和自然風光。她是南宋理學家朱熹的故里,也是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的家鄉。這里文風鼎盛,古跡遍布,尤以明清古建筑為代表,而自然風光更是如詩如畫:田園、小溪、古木、翠竹環繞村落,飛瀑、驛道、路亭、拱橋散布鄉野……婺源不僅有江南層巒疊翠的山林,碧綠綢絹般的小河,還有蜿蜒的石板路連著一個個依山傍水的村落,更為突出的是這里的徽派建筑,其風格體現在“粉墻黛瓦”,即雪白的墻身,青黑色的瓦,屋頂是刻著各式圖案的飛檐翹角,直指蒼穹,在藍天綠樹映襯下分外矚目。婺源古民居既具有濃郁的徽州特色,又不乏匠心別具的獨特格局。婺源的油菜花跟古樸的徽派建筑相結合,是其他油菜花開的地方不能比的。他們相互融合,構成了一副最美,最和諧的圖畫。行駛在婺源的林間小路上,仿佛就是在山水畫中走。
贛中古建筑的每棟建筑都有明顯突出徽派風格的風火山墻、高聳的垂脊和起翹,還有家具、木椅的設計風格,都是精雕細刻的經典之作。在婺源沱川古村落間行走,感覺最突出的一點,就是民居布局非常講究與山、水、林木等自然環境的和諧結合,文化品位很高。背靠郁郁蔥蔥的山林,一股清澈的山溪曲曲彎彎繞過幢幢明清古宅,穿過小橋和村中心后流向村外,一道道翻水壩形成的小瀑布激起嘩嘩的水聲。在村邊遇到一幫正在寫生的美術院校師生,他們迷戀于這兒古代人文建筑與自然生態的和諧融合:穿村而過的溪流、村邊小山嶺上的古道、蒼翠的古樟和松林、茶園農田、一排排的青石古溪埠、明清古宅群錯落有致,簡直就是一個大型生態園林,尤其從山崗上望下去,幾乎每個角度都能入畫。
在學校,我們大都在室內畫著靜物。這次寫生,增長了我們的見識,讓我們走出了課堂,融入了自然,使我們的心靈放飛在山水,老屋,人間。我們懂得了光線與構圖的關系,明白了建筑與文化的“血源”。在寫生中,我們更深切地體味到:美無處不在,關鍵是要善于發現。在這里我們看到了美麗的風景,還有感受到了那淳樸的鄉村鄉情,在考察中同學之間的互幫互助的那份友誼,老師在我們畫畫和生活上的幫助,這一切將永遠珍藏于心。
學校給了我們這次“江西婺源寫生之旅”的機會,讓我們來到這么優美的地方寫生,拓展了我們的視野,深化了我們對藝術深層次的了解,讓我們真切的體會到了自然與人文之美,傳統與現代的完美契合,感嘆藝術的殿堂原來如此美妙! 然而,看著眼前婺源的湖光秀色,真讓人陶冶在這巧奪天工的自然風光之中!所謂“前人栽樹,后人乘涼”,感謝婺源的先輩們,建造出了這么神奇的一處“牛形村落”,驚艷之余,也情不自禁地驚嘆前人的智慧與結晶,深思人類智慧的無限寬廣和深邃!
幾天的考察時光一晃而過,美好的時光總是在逝去之后令人那么依戀,短暫的總是那么令人回味!通過考察使我們由一個對婺源一無所知的“外行”變成了一個熟練徽派建筑的“內行”。其中,我對徽派建筑最深的印象就是“凸”字形的“馬頭墻”。它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馬頭墻高低錯落,一般為兩疊式、或三疊式、較大的民居,因有前后廳,馬頭墻的疊數可多至五疊,就是俗稱“五岳朝天”了,總而言之,江西婺源的徽派的風土人情和民俗習慣已經在我們腦海中深根了,我們也酷愛這塊土地。
通過這次實習,我們在專業上得到了鍛煉和提高,同時也在紀律、團隊協作、艱苦樸素等方面經受了鍛煉和考驗。這是一段值得一生好好珍藏的記憶。
設計專業考察報告藝術考察報告3000字
藝術生考察總結篇四
20xx年4月19日—4月22日,我有幸到揚州宇花小學參觀和學習,在歷時四天的考察學習中,我們先后聽取了南京宇花小學校長、揚州師大附小校長關于特色辦學的工作報告,并實地參觀了這兩所小學特色辦學及文化氛圍,聽了兩節高質量的課。雖然這次考察學習活動已經結束了,但所參觀的學校的校容校貌、教育理念、辦學特色、師生風采無不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感觸頗深,內心久久不能平靜,胸中似有千言萬語,卻無從下筆。疏理了自己的思緒之后,下面我就談談這次考察學習的一點感受和體會。
實施素質教育是當前我國教育的主旋律,不再單純的以語數成績來衡量學校辦學的優劣了,學校要彰顯出自己的辦學特色來。我們所參觀考察的學校(宇花小學)是一所小班化教學的實驗學校,集中優勢教育資源,體現藝術特色,辦優質教育,并取得了顯著成效;著眼于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等五育并舉,特別是藝術教育大力彰顯了辦學特色。大到學校的硬件設施,小到校園中的一草一木,無不展現著良好而又務實的育人氛圍,無不體現著素質教育旺盛的生命力。
獨特的藝術展廳中由學生代表分版塊介紹他們的繪畫作品(特色粉畫)、書法作品、攝影、小制作、工藝品等,在細微之處體現著教育者為學生才能的展現和拓展所做的努力與良苦用心。這些做法對我們都是一種啟發和提醒,如果我們能有一間藝術展廳,并在這些方面進行一種常規教育的話,也是不難做到的。
接下來我想就所聽的兩節課談一談自己感受:
先來說說《美麗的盤子》一課,該課以生活中最常見的盤子為基礎,向學生展示了古今各式各樣的陶盤、瓷盤等藝術品,使學生了解到盤子這一生活用品,通過裝扮、描(毛豐美事跡心得體會)繪變成美麗的藝術品。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掌握了在盤子上的繪畫技巧,把大自然中的美麗景色和生活中觀察到的美通過自己的作品展現了出來。教師語言生動,有親和力,課的環節清晰完整,教師示范過程中能夠與學生共同思考,讓學生自己找到解決的方法,解決了教學的難點,講解清晰透徹,在課堂上關注到了學生,給了學生充分的發展空間,學生作評豐富多樣,不愧是一節值得學習的好課。
總之,此次考察學習是一次難忘的學習經歷。對我來說是受了一次極好的教育,也是對我教育教學工作的鞭策!以上僅是我個人考察學習的一點體會,并不能展現此次參觀考察的全貌。通過學習,我認識到,作為一名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不作井底之蛙,在反思中調整自己,努力踐行新課程理念,努力實施素質教育才是根本,才能不虛此行!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多學習先進經驗,不斷改進自己的工作方法,力爭使自己做的更好。
藝術生考察總結篇五
為期三個星期的藝術考察,對南昌的景觀設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紫禁城、八大山人、象湖公園、滕王閣、厚田沙漠、791藝術中心等。通過老師的介紹,八大山人是最值得考察的景觀,由于我是學景觀方向的,所以對八大山人景觀做了較為細致的整理。
第二站是位于昌南梅湖景區中的八大山人紀念館,距市中心大約有10余公里。所謂的梅湖景區也是依托八大山人舊址的這一人文景觀進行規劃的,整體的規劃是采用現代的造園手段對景區的道路,水系,景點等進行布置。其中已建成的包括了商業街,原八大山人紀念館,程允賢雕塑藝術館等,還有在建的農家樂生態園等。建筑形式主要是仿古建筑,再現詩意的江南水鄉。
當然這其中最重要的還是八大山人紀念館了。它是整個景區的規劃中心和立意基礎,據老師介紹今天的八大山人紀念館是80年代修過的而且在前幾年進行過大面積整治所以并不具有準確的歷史原貌,但整個園林風韻猶存。
整個園林分建筑區(原住宅區現為展覽區)和庭園區,東園西宅。并沒有落傳統布局的俗套,靈活的利用了東南部的開闊水面建園,有些類似蘇州滄浪亭以水環園的格局但在手法上卻更加內向,例如在臨水一面砌筑了圍墻,東邊的復廊也沒有漏窗,園外看到的只是園里郁郁蔥蔥的古樹。建筑群也圍合出若干個四合院式的小庭院,有的栽植松柏,有的開辟小池培植睡蓮、荷花。面積不大,都由建筑之間圍合而成,并且同建筑群的軸線重合。在欣賞展品的同時便能通過窗上的花格見到庭院中的一抹翠綠。建筑物本身也很素雅,暗紅的木架和深灰色的瓦,裝飾也不繁瑣,并帶有濃郁的地方風格。
庭園區的東南面有一小丘上面建有一亭,高于圍墻,透過濃密的樹叢能觀看到園外的水面和遠處風光,并與園內水邊的亭形成對景,而水邊的亭又與廊橋相應成趣,環環相扣。園內有一池水,被廊橋和竹林分割。并有榭、廊、亭等建筑相伴左右。榭和廊橋都是磚木結構,極富地方特色。復廊沒有漏窗,只有各種形狀的門溝通內外,墻上是青石石刻相錯的補白。園內,數百年的古樟樹、苦楮樹、羅漢松青葉蒼干,繁蔭廣被,在明媚的陽光下帶來忽明忽暗的光線效果,一陣清風吹過,帶來刺耳的蟬鳴和鳥叫,我們也就伴著它們的叫聲,各自找地方考察拍照。下面是對八大山人景區資料的具體整理與分析。
南昌八大山人梅湖景區位于南昌市青云譜區昌南大道的南面,西臨金沙大道,東接青云譜區南蓮路朱姑橋梅村,規劃總面積約3200畝,建筑總面積約48.5萬平方米.
青云譜區歷史文化悠久,人杰地靈。根據有關資料查找,自古就有“城南勝地、人世蓬島”之美譽,常有文人雅士留下墨寶。在景區內有中國藝術史上劃時代的畫家—八大山人,中國雕塑家—程允賢等,其中八大山人畫品至上,尤受推崇,名滿天下,區境內擁有徐孺子故里、朱橋梅村、鐵柱萬壽宮等一批人文歷史景觀。
提出了以傳統文化為主軸,以八大山人紀念館為核心,以梅湖水系為紐帶,全面整合八大山人紀念館與梅湖、梅汝敖故里、程允賢雕塑藝術館等文化資源.整個景區由水墨丹青區、文化博覽區、水鄉風情區、歲寒三友區、農耕休閑區、梅村思賢區和綜合娛苑區七大景區組成。主要景點包括二館二居二園二街二場二院、一水一道一廊一閣一樓一臺一島一塔、十林。
下面介紹的是八大山人幾個景觀區域的規劃。
文化博覽區——位于景區北入口東面,與墨香街隔湖相望。突出文化藝術主軸,目前興建有景區服務中心、游船碼頭、八大雅苑、墨客亭、木棧道等景點。
水鄉風情區——發揮梅湖生態美景價值,著重打造江南水鄉的“橋”文化,將大小不同、形態各異的30余座古橋濃縮到景區的園林造景之中,同時在水系分隔的綠島上營造以桃花、垂柳、櫻花、杜鵑等植物為主的生態景觀,達到了四季皆景的意境效果。
歲寒三友區——以中國傳統繪畫意境而創作的植物生態景區,結合“歲寒三友”的'歷史故事適當整治現有地形,營造出松崗、竹坡、梅林的植物景觀,使原野的蒼翠之色融入景區。
傳統風貌街——又名墨香街,位于八大山人景區西入口,由原定山路改造而成。作為景區的一條主園路和唯一一條旅游商業街,青云譜區將沿街店面統一承租,按照徽派建筑風格對臨街建筑進行全面仿古改造建設。使整條街呈現出“白墻黛瓦翹檐馬頭墻”建筑特色,集聚傳統風貌。與此同時,區城投公司正逐步對整街經營業態和服務功能進行調整,招商引進書畫、旅游產品、民間工藝品等具有地方特色產業產品。待改造全部完成將成為八大山人梅湖景區吸引人氣、聚集商氣的一個重要景點。在景區內細致布點,精制了庭院、曲廊亭、臺等各類園林、特色建筑。其中數以萬計的草坪石、千層石、鵝卵石、水沖石等各類景觀石,或是做成假山、或是點綴在庭院里,或是掩映在小坡叢林中,或是砌在道路、湖邊,高低屈曲任其自然。斷續的山丘、曲折的水面與亭臺、曲廊、洲島、橋堤、奇石等既渾然一體,又將廣闊的空間分割成大小十余處山水環抱、意趣各不相同的風景群。整個景區山復水轉、層層疊疊宛如江南水鄉般的煙水迷離、郁郁蔥蔥。泛舟湖面,移步異景,人如畫中,真可謂:雖由人造,宛若天成。
與低樹俯仰生姿,落葉樹與常綠樹相得益彰,花時不同的多種花樹穿插種植,一丘一壑既四季常綠又特色鮮明。審視景區的資源、環境等優勢的同時又發現一些問題的存在。首先是具有良好的生態資源,但是生態資源的特點不夠強,文化資源的感染力與影響力需要弘揚。其次是有較好的環境資源,但是卻沒有一定的旅游的氛圍,更需要多元化格局的形成。第三點是景觀擁有世界性的文化資源,但由于景觀還不夠完善,宣傳力度等問題都沒有處理好,造成的現狀就是景區游客比較稀少。最后一點我認為旅游的產品有些單一,游客到此消費形式不新穎,沒有形成多層次、關聯性強、高附加值的旅游產業鏈。
通過一些對八大山人現狀的了解,認為應該融入更多推進景區發展的元素。依托八大山人的品牌效應,整理一些相關的產業,實現產業間的協調發展。八大三人梅湖景區,重點發展旅游、展覽、工藝品、藝術培訓、娛樂演出等產業,承擔起打造書畫交易。工藝品貿易文化品牌的功能。將梅湖景區建設成以美術文化為核心,以生態為特色,休閑觀光、商務會議、創意設計、展示交易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旅游文化產業。
對游客進行分析,應該滿足南昌市民休閑游憩的需要,滿足江西周邊、全國游客、旅游觀光團等的需求。同事更應該滿足美術、設計等專業人士交流、會議、度假等需求。根據景觀獨特魅力更應該提供對專業人士交流創作的長期居住需求。專業游客的進駐,尤其是創作類的專業游客的長期停留將形成景區極具特色核心的吸引,成為普通游客的欣賞,帶動人流與完善產業鏈的同時,也為景區的差異化發展、目的發展奠定基礎。
談不上用合適的語言去點評余秋雨眼中南昌唯一值得去的地方,在繁華喧鬧之中能有如此寧靜優美之地,是書畫界的瑰寶,更是都市人和世俗人尋求歷史感悟和自然理解的絕佳課堂,用自己的眼睛,用自己的雙腳,沿著八大山人的歷史背景、人生履歷、妙筆奇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