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小學四年級音樂教學設計篇一
教學目標:
1、能用優美動聽的聲音演唱《采菱》,表達出對江南景色的贊美和熱愛之情。
2、通過歌曲的學習,讓學生對江南的音樂、名勝、民俗有一定的了解,對江南文化有初步的感性認識。
教學重點:熟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歌曲的音準、情緒的把握
教學用具:鋼琴。錄音機,磁帶
教學過程:
一、詩歌導入:歡迎大家來到愉快的音樂四十分
生:
二、畫旋律線,感受歌曲
師:江南風景美,那江南的歌又給我們帶來什么樣的感受呢?(放歌曲)
生:很優美
2、配樂簡筆畫
生:這幅畫和音樂的旋律是一樣的
師:伸出你們的手指,我們再來畫畫這么美的畫面
三、學唱歌曲
1、教師有感情表演唱
師:這么美的歌曲老師也很想唱,請仔細聽聽水鄉的孩子在干什么呢?
生:在采菱。
師:你們知道菱角是什么嗎?
師:菱是一種植物,長在池塘里,根在泥中,葉子浮在水面葉子呈三角形狀,夏天開白色的小花,果實的硬殼有角,所以叫“菱”或“菱角”
現在正是采菱的好時節,今天水鄉的孩子邀請我們一起去江南采菱‘讓我們劃著小木盆哼著歌出發吧!(用lu來哼唱)
2、學唱歌曲:
(1)讓學生跟琴默唱。
(2)指導用輕聲唱旋律。
(4)輕聲唱歌詞,有錯誤停下糾正。
(5)師生接龍唱
(6)完整的唱詞。
(7)有感情的跟著伴奏唱。
(8)、請一個小組的同學領唱,其他學生齊唱
(9)請個別學生領唱,其他學生齊唱
2、為歌曲伴奏
三、拓展
今天我們學習了一首富有江南地方色彩的歌曲,最后我想以自己編的一首小詩來抒發我此時此刻的心情與大家一起分享:
紫竹調:青青菱秋碧波蕩,尖尖紅菱九月香。歡歌笑語木盆間,纖纖紅裝采菱忙
四、小結:
同學們,愉快的音樂四十分就要結束了,和水鄉的孩子們說再見吧
小學四年級音樂教學設計篇二
《采菱》是四年級下冊第一課《水鄉》一首具有江南風格的歌曲。旋律優美、流暢,曲調婉轉起伏,節奏比較復雜,針對剛上四年級的學生是有一定的難度。根據上述情況,我在上這課時下了一些功夫,課堂效果不錯。激趣導入、揭示課題課的一開始,出示課題提出問題,我問學生課題中的“菱”指的是什么?學生七嘴八舌的告訴我,有的說是蓮藕、有的說是菱角,于是我告訴大家是菱角,并出示圖片和學生一起共享菱角的有關知識如:它是生長在哪里?長什么樣等等。
學生通過此環節的學習掌握了與生活有關的課外知識,又激發了學習歌曲的興趣。一首新歌曲的教學,我認為首先是讓孩子聽熟,聽之前向孩子交代清楚,要聽歌曲的旋律、曲調、節奏、速度、情緒等,久而久之養成良好的聆聽、會聽音樂的習慣,對后期的唱歌曲、演歌曲的有效性起到很好的作用。
針對這首歌里出現的前十六、后十六分節奏;附點四分節奏、八分節奏;切分節奏要想掌握好并運用到歌曲中唱好、唱準它,需要單獨練習、重點解決。在聆聽哼唱數遍后,我讓學生自己找出歌曲的難點節奏,并讓學生先試著找出解決難點的好辦法,和大家一起探討試行,通過認節奏、拍節奏、讀節奏、唱節奏……師生“共渡難關”,順利解決歌曲中的難點節奏。解決了難點后順利進入演唱環節,本課的歌曲音比較高,我先給歌曲降到學生唱的較舒服的調練習歌曲,等學生唱熟后,再恢復原調進行演唱,由于平時我在課上都會對孩子進行聲音訓練,有了一定科學發聲的基礎,隨意恢復原調后我要求用“輕、高、美”的聲音演唱歌曲,學生心領神會很快就拿下歌曲。另外我又采用男女對賽、小組比賽的形式來鞏固練習歌曲,學生們興致很高,積極性空前高漲、意猶未盡。看著孩子們充滿激情的演唱、聽著學生們悠揚動聽的歌聲,我仿佛置身于江南水鄉秀美的風景之中。
小學四年級音樂教學設計篇三
師:同學們見過菱角嗎?(學生回答)
(展示課件,教師簡介菱)
師:同學們知道“菱”生長在什么地方嗎?(學生簡單描述,教師總結)
師:菱長在池塘里,根在泥中,葉子浮在水面。
師:今天就邀請同學們和我一起去江南采菱!(教師有感情表演唱。)二:學唱
1、復聽范唱,感受歌曲情緒,進一步提出要求。
師:看來同學們都很喜歡這首歌曲,我們再來聽一遍《采菱》,思考這兩個問題:
a、這首歌都唱了些什么?
b、演唱者帶著什么樣的情緒演唱的?(播放音樂)生答。
2、教師彈奏旋律,學生打節奏。
3、哼唱歌譜。
要求:基本能隨琴哼唱歌譜,不要求絕對準確。
5、學唱唱詞
a、聽琴唱詞,初步做到節奏、音準正確。
師:我們一起唱一唱歌詞,糾錯。
b、加前奏演唱歌曲。
師:采菱的孩子在唱什么?愛家鄉,帶著什么樣的心情唱?c、認識反復記號d.s.(學生自己說一說演唱順序)
師:這首歌曲只有一段歌詞呀!怎么剛才音樂中都唱了兩遍那?
師:現在我們就完整的把這首歌曲唱一遍。(教師琴伴奏)
三、情感啟發,處理歌曲
1、分句處理歌曲
a、師:大家看歌曲的.前兩句都唱了些什么?(創設水鄉情景)師:水鄉的孩子向我們介紹了他們的家鄉,帶著什么樣的心情?(引導學生說一說,并唱一唱)
b、師:這一句誰可以來唱唱?(鼓勵同學們演唱,教師請歌唱比較好的同學演唱)
師“他們用了兩種不同的方法演唱,哪種更適合歌曲的情趣?請大家體會一下。
師:動聽的泉水,愉快的心情來演唱。
師:襯托了歡快的心情,使歌曲更生動、形象。(啟發說說,體驗山里的泉水真香呀!體驗山泉再去品嘗一下菱角的美味。難點拍手提示)
c、請大家聽聽老師唱第四樂句,看有什么感覺。
(教師范唱“啊劃呀劃”,并稍加身體動作)
d、師:最后這里又重復了第一句歌詞――水鄉的孩子愛水鄉,前后兩個“愛”字含義一樣嗎?前面高興的介紹自己的家鄉,后面把對則唱出了對家鄉的贊美、熱愛,贊美中多了自豪、驕傲之情。
(教師通過形象的語言和肢體語言啟發引導學生唱好最后一個樂句。)
2、看采菱的圖片
師:同學們的歌聲真是太美了!從大家的歌聲中可以感到,今年的
水菱肯定是大豐收,讓我們一起看看江南采菱人勞動的情景吧!(教師點擊播放圖片,并簡單介紹)
簡介:
湖中有美麗的荷花和水菱,有許多小船和木盆散落在湖中,“采菱”就是菱角成熟時,人們劃著小船或洗澡的木盆去湖中把菱角采摘回來。
采菱時最好不要將小船搖進菱葉中去,因為菱葉密密的,莖又在水下生長著,小船進去,往往不能搖槳使其進退維谷。只有用一只大大的木盆,人坐在木盆里,用手輕輕拖拉著菱葉,可以隨意進退。采菱時,用手把菱葉翻轉過來,兩指輕輕一捏,那菱角便已經悄然落在手心中了。
師:看到水菱大豐收,農民伯伯心情怎么樣?你自己采的時候是個什么樣的感覺?
3、聽音樂演唱歌曲,體驗江南菱角大豐收的喜悅心情。
師:為了提高大家的工作效率,我請女同學采菱,男同學劃船!(教師引導學生做一做)
滿湖都是菱,你不能劃那么快,劃快了就采不到菱了。
師:同學們都很喜歡用樂器演奏,這首歌曲可以使用樂器演奏嗎?你打算在哪兒伴奏?用什么樂器?怎樣做(請同學們說一說,做一做)小組內的同學自由結合,練習歌曲。
3、請個別小組上臺表演,師生簡單點評。
四、小結
師:江南水鄉的孩子用歌聲歌唱了自己的家鄉,我們這兒有比水更美的東西,你們說說是什么?咱們新疆的孩子也可以用我們優美的歌聲,歌唱我們親愛的家鄉。同學們課下可以嘗試著創編歌詞。
小學四年級音樂教學設計篇四
這是一首江南民歌,在教學中我發現學生對節奏很難掌握,因此我把切分節奏提至師生問好處,讓學生有初步印象,這樣在教唱歌曲時學生易找到和掌握這一教學難點。
本節課我安排了學生分組創編這一環節,學生分組匯報創編的結果大大超出了我和聽課老師的預想:第三組在演唱自己創編的歌詞時竟然還能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第二組創編動作能分層次表演。由此可見教師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上好一節課的關鍵。
在推進課程改革的今天,作為教師既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知識技能,還要注意合理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應用。
小學四年級音樂教學設計篇五
教學內容:
1、讀譜知識:切分音.
2、綜合訓練(一)節奏練習
3、歌曲:《采菱》
教學目標:
1、學習和掌握切分節奏。
2、歌曲:《采菱》
教學重點:學唱歌曲:《采菱》,提高學生感受并表現音樂的能力。培養其對民族音樂的情感。
教學難點:學習、掌握、運用短時值的切分節奏型。
[歌曲分析]:
這是一首具有江南地方色彩的歌曲,旋律流暢、婉轉,節奏疏密相間,生動的描繪了從小生長在水鄉的孩子在南湖采菱的情景,抒發了水鄉孩子熱愛生活、熱愛家鄉之情。
教學過程:
一、師生問好
二、發聲練習:強調坐姿
用“lu"演唱音階
三、讀譜知識:切分音
1、導入:節奏在音樂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就像人的骨骼一樣,它可以體現音樂的風格特點。看老師給大家舉一個例子:教師邊讀節奏邊做動作。你知道這是什么地方的風格,表現什么情緒嗎?(新疆維吾爾族、歡快、活潑)
2、請學生看圖:思考切分節奏是怎么變化而來的?點擊出現節奏
學生邊看邊拍(學生自己回答:把中間兩音合起來)
3、師講解切分音:切分音只是一個音符!這個音符由于所處的節奏位置和時值的長短,而造成不同于其它音符的強弱關系。含有切分音的節奏叫做“切分節奏”。切分節奏包括切分音前面、后面的音符(如果有的話)、以及切分音本身。切分音從弱位延伸到后面的強位,演唱時作重音處理。這種切分節奏的特點是常用來表現活潑、靈巧、機敏的形象。
4、出示切分節奏,讓學生按節奏讀成“咚嗒嗒,咚嗒”、拍擊,
6、請個別同學到前面拿鈴鼓按切分節奏為樂曲伴奏
四、創編活動讓我們來當一回作曲家
1、請學生分組用5個音創編兩小節帶切分節奏的旋律
2、分組展示,評選出優秀創作獎
五、歌曲教學
2、今天我們來學一首具有江南地方色彩的歌曲《采菱》
請大家聽錄音范唱,邊聽邊找出歌曲中的切分節奏
(學生回答,教師強調還有一種切分節奏)
4、讓我們一起走進江南水鄉,感受嘉興南湖的風光旖旎,湖畔如煙的柔柳,湖中翠綠的菱田,景色迷人。生長在如此美麗的南湖邊,真讓人羨慕,讓我們用歌聲來贊美水鄉,歌唱熱愛勞動的水鄉人。
6、看歌詞再聽歌曲范唱,學生做劃槳的動作,可以小聲唱
提問:你覺得那句不好唱?(糾正一兩句)
7、跟琴輕聲完整唱一遍,老師糾正錯誤,可以請學生幫學生糾正錯誤
9、聽錄音伴奏再唱一遍
10、情境設置:我們現在來到了美麗的南湖,想象著你就坐在大木盆里邊唱歌邊采菱。歌曲處理:(注意引導學生用自然優美的音色,連貫流暢的氣息,唱出水鄉的孩子對家鄉、對生活的熱愛之情。尤其要注意一字多音處要唱的連貫)。
11、請一個小組的同學領唱,其他學生齊唱
12、請個別學生領唱,其他學生齊唱
六、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一首富有江南地方色彩的歌曲《采菱》,最后我想以自編的一首小詩來抒發我此時此刻的感情,與大家一起來分享。(放《紫竹調》)
青青菱秧碧波蕩
尖尖紅菱九月香
歡歌笑語木盆間
纖纖紅裝采菱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