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確保我們的努力取得實效,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書面計劃,具有內容條理清楚、步驟清晰的特點。通過制定方案,我們可以有計劃地推進工作,逐步實現目標,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以下是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方案范文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詩文朗誦活動方案設計篇一
結合小學語文教學實際,我們認為古詩詞可以看作是傳統文化的代表,是我們的文化母體,也是我們的精神家園,舍棄了她,就舍棄了我們的根。為什么我們現在有些孩子不知清明節、端午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卻熟諳西方的情人節、愚人節、圣誕節;不懂孔融讓梨的謙讓、臥冰求鯉的孝道、懸梁刺股的勤奮,卻有時會表現得那么自我呢?我們認為最主要的就是他們從小缺乏中國最傳統的美德教育。我們應當趁兒童心靈最純凈,記憶力最好的時候,讓他們接觸最具道德價值,文化價值的古詩詞,而漸漸開啟其智慧,培養其品德。于是我們確定了這樣一個課題――古詩詞教學與弘揚傳統文化有機融合的實踐與研究。
我們看現在的古詩詞教學,如此大容量的古詩詞誦讀,大部分也只是重點關注了詩詞的簡單背誦,忽略了古詩的美文美味,美意美誦,也可以說浪費了其背后許多豐富的傳統文化,于是我一直努力尋找一個合適的題目能夠簡單明了地概括、傳達我們的思考及所做的點滴工作。
一、具體操作:
我們的課題研究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同時展開。
首先,師資培訓。我們收集了百首經典古詩詞,讓每一位教師從古詩的內容、年代、作者等方面進行賞析、分類,這樣做,既是讓教師對古詩詞做一次系統地梳理,又便于今后教學中的靈活使用。
其次,為了讓學生走近傳統文化,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我們組織學生查找、搜集、整理傳統文化的相關資料,并相應舉行了傳統文化小報設計比賽、板報展示活動等。
第三,小學古詩詞教學是個難點,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基本上是一個路子教學:老師講解,學生識記,最后背誦。這種教法顯然激不起學生的興趣,是事倍功半的。因此,我們又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來提高課題研究的質量。在三、四、六年級中分別開設一堂古詩詞研討課。教學研究重點分別列為:三年級探討古詩詞教學如何與中國民間、神話故事的融合,并引導學生去挖掘隱藏在古詩背后的豐富的傳統文化內涵,如傳統節日。四年級開設了一堂具體情境中如何運用古詩詞的活動課,做到學以致用,培養一種大語文觀,增強古詩的親和力,讓學生更大程度的喜歡古詩、對古詩產生興趣;六年級又從古詩詞分類的角度去教學一組有關“送別”話題的詩詞,既讓學生了解這一類詩的特點,又引導學生從宏觀上看古詩,培養他們的古詩知識建構能力。搞這些課例,目的在于同類課型的教學方法推而廣之,并努力找到更合適的方法。這些課例作為探尋古詩詞教學有效模式的第一手資料。
最后,我們在古詩詞教學中還兼行了較多的實踐活動,力求以誦讀為主,欣賞為輔;活動為主,傳授為輔,力求更好地弘揚傳統文化。
二、校園活動
1、每周至少安排一次晨間誦讀相關古詩詞;校本課古詩詞賞析。
2、日積月累。在黑板一角開辟“古詩樂園”,由學生寫好一首古詩詞或一組古詩詞名句,每節語文課前三分鐘進行誦讀熱身,每隔2―3天更新內容。做到日有所誦,課前一誦。
3、利用“六一”游戲節,進行古詩游園活動。擺設一株古詩常青樹,讓學生在游戲中親近古詩,享受古詩。幻燈出示照片!
4、結合所學的某一類古詩詞,進行小報設計比賽。例如,在學生學了“思鄉”組詩后,讓學生搜集、整理有關古詩詞并熟讀成誦,繼而較充分地了解這一類古詩詞的特點。并舉行一次“思鄉、送別”為主題的小報設計比賽,讓學生感受人間美好的情感――鄉情、友情。幻燈片出示照片。
5、創設“古詩詞背背館”。各班挑選出五位選手,組隊參加年級比賽,由語文教師及古詩組長組成評委。比賽題型有必背題、接龍題、搶背題、表演題等。幻燈片出示照片。
6、古詩詞知識比賽。內容涉及詩詞發展演變中的常識、詩人介紹、代表作品、風格流派、藝術手段等。
7、古詩詞名句填空比賽。讓學生把百首古詩詞中的名句先分類,再師生統一標準,按景物內容分:詩中春;詩中夏;詩中秋;詩中冬;詩中山;詩中水;詩中日;詩中月;詩中風;詩中花;詩中雨;詩中樹;詩中別。按思想內容分:愛國篇;心情篇;思念篇;送別篇;邊塞篇等等。再讓學生背誦,最后進行口答、筆試兩輪比賽,目的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經典古詩詞,為我所用。
8、詩人模仿秀。學生自由組合,選擇一位詩人,分頭查找資料,通過這位詩人的詩詞作品,重大事件來演繹其人生,要求抓住詩人的外形氣質、風格特色、思想流派等,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9、在傳統佳節來臨之際,舉行古詩詞書畫作品比賽及優秀作品展。
10、在課堂教學中,仿寫、改寫和創作古詩。這一活動我們認為值得商榷。
文明儒雅的校風正在形成。走進我們的校園,文化氛圍日漸濃厚。
目之所及,到處是經典古詩文;耳之所聞,名曲縈繞,配樂古詩朗誦。在古詩文的濡染下,儒雅的氣質在師生的身上正逐漸有所體現,班風班貌正在悄然發生變化。五(1)班提出:與書為友,書中成長,讀出味,讀出書香。五(3)班提出:“腹有詩書氣自華”!五(5)班提出:與經典同行,與圣賢為友。六(2)班提出:誦中華經典,做龍的傳人。等等不一而足,無不體現師生對儒雅的追求,對人文的崇尚。課堂上,活動中,校園外,經常會注意到一些同學在特定情境觸發下,經典詩句脫口而出。古詩文的浸潤,使濱小師生更儒雅,更文明,更有書卷氣。當然,古詩文只是其中一味良藥,真正的大補藥還是我們學校倡導的構建書香校園的大型活動。
在我們的課堂研究中,我們成功地探索到了三種古詩教學的基本模式。首先是一般的閱讀教學法,通過大量的資源引進,幫助學生感悟古詩的意境。如教學《乞巧》。其次是以賞析一組同類的詩為基準,先賞析一首,然后帶出幾首。如教學《送別組詩》,讓學生從中體驗到古人在“送別”的形式上有著豐富的內涵。有“目”相送: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有“歌”相送: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贈汪倫》;有“酒”相送: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送元二使安西》;有“暖語”相送――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別董大》。最后是古詩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運用,很多平時看起來不相干的古詩在這一堂課中卻緊密地聯在一起,在短短的35分鐘卻串聯了30多首古詩,其學習容量讓人出乎意料,其古詩復習方式讓人耳目一新。
在古詩詞教學的同時,定期或不定期地開展剛才展示的各種活動,使學生親身感受中華古文化在當今社會的價值,從而更深地激發了學生弘揚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情,更重要的還是慢慢地開啟了學生的智慧,培養了學生的品德,提高了他們的語文素養,使課題研究更具有鮮明的時代氣息,并將研究引向深入。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小學詩文朗誦活動方案設計篇二
單調的冬季里,總是在盼望春天。
盼望她的草長鶯飛
盼望她的碧波漣漪,
盼望她的.春色滿園
可春天,到底在哪里呢?
《惠崇春江晚景》——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看那,小鴨子入水了,岸上桃花點點枝頭,春意盎然。)
《錢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小燕子回家了,呢喃著搭著新窩,鳥鳴山澗,春回大地。)
《春曉》——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路知多少?
(明媚的春光,竟無法留住這些美麗的花瓣呀!)
《憶江南》——白居易
江南好,
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春天還是一幅水彩畫,瞧,多美的江南啊。)
女:春天孕育著生命與希望
男:春天給我們信心和力量
齊:我們少年兒童就是祖國最美的春天。齊唱:《春天在哪里》
小學詩文朗誦活動方案設計篇三
活動目的:
1、給學生以展示自己的舞臺,培養學生語文活動的組織、安排和參與的能力,鍛煉他們的`口語交際能力。
2、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祖國豐富多彩的詩歌文化,培養他們熱愛祖國,熱愛民族燦爛文化的感情。
3、激發學生朗誦古典詩歌的興趣,積累語言素材,提高語言修養。
活動時間:1課時。
課前準備:
1、結合六、七單元古詩的學習,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練習正確、有感情、抑揚頓挫地朗誦這些作品。
2、收集課外古詩文作品,確定一些補充篇目,練習聲情并茂地誦讀,做好賽前的積累準備。
3、把全班同學分成四組,比賽結果按組評定,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4、各組選出1位,共四位同學與教師共同組成評委。另選兩名主持人,共同討論確定評分標準。
5、在黑板上寫出古詩文朗讀背誦比賽大字及彩色花邊圖案等,以營造氣氛。
活動過程:
1、主持人開場演說,并宣布比賽規則和評分標準。
2、四個小組按次序每組各齊聲朗誦指定的一篇古文和一首詩歌,評委亮分并給予點評。
3、由組長到主持人處抽簽得到朗誦篇目若干篇,各小組準備10分鐘后開始第二輪比賽。
4、主持人主持第二輪比賽,評委亮出分并給予點評。
5、主持人宣布最后得分結果。教師對整修比賽過程做總結,點明意義,多多表揚,提出希望。
小學詩文朗誦活動方案設計篇四
為了豐富校園文化生活,陶冶學生情操,傳承民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開展經典誦讀活動,組織開展中華經典古詩文誦讀活動,有利于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校園文化,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提高廣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我校擬舉辦“古詩文誦讀”活動,方案如下:
一、指導思想:
中華五千年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優秀文化傳統給我們炎黃子孫留下了寶貴的財富,為弘揚和培育學生的民族精神,培養一代新人,結合學校的養成教育和書香校園活動,開展“古詩文誦讀”活動,努力將古詩文教育與培養學生良好習慣、高尚情操、優秀品格的`人文教育有機地融合,著力打造新時代的優秀少年。
二、活動目的:
1、培養學生從小熱愛祖國傳統文化,了解祖國優秀文化,增加自身人文素養。
2、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培養學生的朗讀興趣和習慣。
3、構建學習型校園,更好地營造學習氛圍。
三、參加對象:全校學生
四、誦讀的內容
《三字經》、《弟子規》、《論語》、《大學》、《千字文》、《中庸》、《唐詩三百首》等中的優秀篇章。
五、誦讀時間:
每天早讀前15分鐘為我校早讀法定時間,由各班語文教師負責組織。
六、活動安排:
第一階段:宣傳發動。在師生中進行宣傳發動,由學校組織語文教師搜集整理部分經典中華古詩文,作為誦讀重點篇目。
第二階段:學習、誦讀。以班級為單位,廣泛開展誦讀活動,開展比誦讀篇目多少、比背誦篇目多少的競賽活動,保證每位學生都能學習更多的經典古詩文。
第三階段:組織校內“古詩文誦讀”競賽活動。
七、實施要求:
1、想方設法,營造氛圍。全體語文教師積極參與和投入該活動的實施過程中,想方設法,為學校營造書聲瑯瑯的良好誦讀氛圍。
2、保證時間,有所創新。閱讀活動要在時間上給予確保,更要在方法上有所創新,要通過小型而靈活多樣的方法不斷地激發學生的誦讀興趣。建議語文老師在班內開展“優秀詩文朗誦會”、“誦讀小小擂臺賽”、“知識大考場”、“讀書小能手”等活動。在活動中,教師要大膽創新,不斷探索,豐富讀書與積累的形式。讓學生讀準讀通讀熟的過程中,組織學生通過小品、故事、歌詠、表演等多種形式,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采取學生集體背與單獨背、必背與自選篇目相結合,配合學校開展活動,讓誦讀活動成為學生的最愛。
3、爭取支持,深入開展。要著重面向家長進行相關的宣傳,爭得家長的理解和更多支持,多向家長征詢意見和建議,形成校內校外的合力,促進誦讀活動卓有成效地開展下去。
小學詩文朗誦活動方案設計篇五
一、活動主題:
誦經典詩文,做博學少年。
二、活動目標:
2.借經典詩文誦讀的平臺,使學生更新知識,發展智力,開闊視野,為終生學習發展奠基。
三、參賽對象:
1—6年級學生
四、比賽內容:
各年級本學期必背古詩文篇目
五、活動程序:
1.檢測:11月21日至11月22日,各班自主進行古詩文誦讀檢測,依據誦讀成績評定相應的星級。
2.競賽:11月25日至11月29日,具體時間另定,每班按學號抽取3名學生到會議室參加競賽。
六、獎項設置:
1.個人:各年級均設特等獎1名,一等獎2名,二等獎若干名,由學校頒發榮譽證書。
2.班級:依據參賽選手的'綜合得分,設特等獎1名,一等獎2名,二等獎若干名,由學校頒發獎狀。
七、評選方法:
1.評委團人員由校長室、教科室和教研組長聯合組成。
2.比賽采取當場抽簽的方法確定誦讀的詩詞篇目。
3.班級成績按各選手得分總和的平均分計算,個人成績按個人所取得的平均分計算。
八、評分標準:
1、吐字清晰,普通話標準,背誦正確、流利。(30分)
2、臺風好、動作適當。(10分)
3、正確把握詩詞節奏,朗誦富有韻味和表現力。(30分)
4、感情真摯,表達自然,能正確把握詩的意境,聲情并茂。(20分)
5、形式新穎,有創意。(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