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應該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優秀教案范文,歡迎閱讀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西瓜教案與反思篇一
同分母(分母小于10)分數加減法本節課所教學的是同分母分數(分母小于10)加減法的學習,教材中結合小熊吃西瓜的情境,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逐步理解分數加減法的算理,并歸納出基本的計算方法,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到學習分數加減法的必要性。
在教學時我始終以教材中小熊一家吃西瓜的有趣情境為主線,用直觀圖形來揭示同分母分數(分母小于10)的加減法的運算規律,根據三年級學生思維的發展特點以及我班學生的具體情況,我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動手操作、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素材。
如在證明2/8+3/8是否等于5/8的環節里,我讓學生在紙卡片上“擺一擺”“想一想”,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主要的是讓學生在自主的數學活動中理解數學、體驗數學。最終達到擺脫對圖形直觀的依賴,使學生能夠直接進行同分母分數加減法運算,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愉悅和成功。
被減數是1的減法算式是本節課的難點之一,教學時通過引導學生理解“1”表示的意義后,就能夠很順利地進行運算了。在教學中,我還注重把學習分數加減運算與解決問題的過程結合起來,這樣有助于學生理解分數加減的實際意義,體會了學習分數的必要性。我在課堂開始就創設小熊、大熊吃西瓜的故事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的同時也灌輸解決問題的方法。對于這堂課的教學內容而言,學生比較容易掌握。從課堂效果上來看,還是不錯的。
然而在本節課中我錯失了一次可以精彩的機會。在課堂證明2/8+3/8=5/8過程中,學生已經在小組內完成了證明過程,但在集中講解時我沒有交給學生來完成,我只是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而沒有讓學生到前面來一邊動手擺一邊講解她證明過程。在這個環節沒有完全相信學生的能力,沒有放手。課后,我想了想,發現這個處理不夠妥當。自主高效的課堂最主要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我把這個提高他們表述能力的機會浪費掉了,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逐漸的去相信學生的能力,我們培養的學生才能在課堂上得到更大的鍛煉。
課堂就是個給學生提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場所,作為教學活動的引導者,應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這樣才能發揮高效課堂的最大潛能。
西瓜教案與反思篇二
本課以“小熊吃西瓜”的有趣情境為主線,學習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這是在學生認識分數和理解其意義的基礎上學習的。教材通過有趣的情境和直觀的圖形,揭示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規律,最終達到擺脫對直觀圖形的依賴,能夠直接進行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運算。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愉悅和成功。本課學習的重點是探索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運算,其中探索用“1”減去一個分數的運算是學習的難點。突破重難點的關鍵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在知識的產生和發展的過程中,探索、感悟出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運算規律。
在教學中學生首先拿出圓形紙,先獨立探索然后同桌互相討論,尋求答案。然后教師課件演示,這時要求學生帶著自己的想法,仔細觀察課件演示過程。最后老師耐心的引導學生說出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并進一步讓學生解釋算理。被減數是“1”的減法算式是本節課的難點之一,教學時通過引導學生理解“1”表示的意義后,就能夠很順利地進行運算了。
在本課的教學中使我感受到只有結合教學的實際,靈活地把握教材,充分的關注學生的學習掌握情況,這樣才能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
西瓜教案與反思篇三
活動中,直接導入課題,讓幼兒討論回憶所有動作,老師進行小結,并練習各個動作。先讓幼兒跟隨節拍練習,再有音符練習到音樂練習,逐步進行,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練習過程中,開始由老師帶領全班幼兒練習到集體練習、單個練習到后來的檢測所學效果,最后又鼓勵幼兒創編其它動作,發展其想像力和創造力。整節課安排合理,層次清晰,效果可以。
不足之處:
1、活動內容太單一,應參加其它活動來增加趣味性,提高課堂氣氛。
2、應將所有的動作連貫起來一起學習而不是分開練習。
3、應擴展德育教育,教育幼兒不要亂丟東西。
4、加強生活習慣養成教育,上課期間不要去丟垃圾。
5、注意組織教育,對個別孩子要啟發、引導、轉移上課的注意力。
6、說話的語氣一定要貼近幼兒,注意發音的準確性。
在今后的教學中一定要注意以上問題,尤其是說話的語速和語氣,必須符合幼兒的年齡特證。在平時教學中注意對個別孩子的引導,例盧明坤,盧明宇,李林煬和李恒宇等小朋友。
復習律動《豬八戒吃西瓜》說課稿
一、說教材
本節課主要是復習律動《豬八戒吃西瓜》中的各個動作,切西瓜、吃西瓜、扔瓜皮、摸肚子、打妖怪、睡大覺等,來進一步感受律動的旋律,體驗活動的快樂,鼓勵幼兒創編其它動作,發展其想象力和創造力。
二、說目標
由于本節課是復習課,所以目標定是:
1、能夠在音樂的伴奏下練習各個動作。
2、繼續讓幼兒感受律動的旋律,培養對音樂的興趣,體驗活動的快樂。
3、鼓勵幼兒創編自己的動作。
三、說活動準備
1、電子琴一架。
2、切西瓜、吃西瓜、扔瓜皮、摸肚子、打妖怪、睡大覺等圖片。
四、說活動重難點
練習各個動作。
五、說教法
本次活動主要運用示范、演示、練習等教法。
六、說學法
本次活動主要運用模仿、表演等學法。
七、說過程
(一)開始部分
出示圖片,直接導入:
師:小朋友,這節課我們來共同復習一下律動《豬八戒吃西瓜》的所有動作。
(二)基本部分
1、啟發幼兒回想豬八戒吃西瓜的動作。
(幼兒自由討論回答)
2、老師小結,再逐一出示切西瓜、吃西瓜、扔瓜皮、摸肚子、打妖怪、睡大覺等圖片。
(引導幼兒練習各個動作,較難的動作可以多演示多練習))
3、師生共同練習。
(1)節拍練習
(2)音符練習
(3)音樂練習
(老師巡回指導,發現做起來有困難的孩子要及時的給與幫助和鼓勵)
4、集體、分組、單個練習。
(要多鼓勵勇于表現者,并注意引導個別注意力不太集中的孩子)
5、檢測所學效果。
(獎好鼓差)
(三)結束部分
這節課我們共同練習了豬八戒吃西瓜的所有動作,但是小朋友們千萬不敢學習豬八戒亂扔瓜皮的行為,一定要養成不亂扔東西的好習慣。
八、說教學延伸
下課以后,我們再創編一下豬八戒吃西瓜的`其它動作,再上課時展示一下那個小朋友想象的動作最多。
復習律動《豬八戒吃西瓜》教學設計
河南省濟源市下冶鎮第二中心幼兒園聶元珍
一、活動目標
1、能夠在音樂的伴奏下練習各個動作。
2、繼續讓幼兒感受律動的旋律,培養對音樂的興趣,體驗活動的快樂。
3、鼓勵幼兒自己創編動作。
二、活動準備
1、電子琴一架。
2、切西瓜、吃西瓜、扔瓜皮、摸肚子、打妖怪、睡大覺等圖片。
三、活動重難點
練習各個動作
四、活動過程
1、直接導入:教師直接出示圖片,告訴幼兒本節課所學內容。
師:小朋友,這節課我們來共同復習一下律動《豬八戒吃西瓜》,大家想想都有哪些動作。
(引導幼兒討論,回答,啟發幼兒回答不同的內容)
2、老師小結。再逐一出示切西瓜、吃西瓜、扔瓜皮、摸肚子、打妖怪、睡大覺等圖片。
(引導幼兒練習各個動作,較難的動作可以多演示多練習))
3、師生共同練習。
(1)節拍練習。
(2)音符練習。
(要求幼兒輕輕地將小凳子放到桌子下面)
(3)音樂練習。
(老師巡回指導,發現做起來有困難的孩子要及時的給與幫助和鼓勵)
4、聽音樂練習。
(1)集體練習(要多鼓勵勇于表現者,并注意引導個別注意力不太集中的孩子)。
(2)分組練習(部分孩子坐到座位上休息)。
(3)單個練習(鼓勵幼兒大膽演示)。
5、檢測所學效果。
(獎好鼓差,鼓勵幼兒敢獨自展示自己的成績或與他人合作)。
(三)結束部分
這節課我們共同練習了豬八戒吃西瓜的所有動作,但是小朋友們千萬不敢學習豬八戒亂扔瓜皮的行為,一定要養成不亂扔東西的好習慣。
八、教學延伸
下課以后,我們再創編一下豬八戒吃西瓜的其它動作,再上課時我們共同展示一下那個小朋友想象的動作最多。
西瓜教案與反思篇四
在課前準備環節,我以老朋友的身份與學生進行談話交流,化解緊張氣氛,拉近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并以與學生做永遠的好朋友為條件,向學生提出本節課的學習要求:每個人要一心一意地學習,積極主動地動腦思考,勇敢大方地舉手發言。讓學生在上課之初就有明確的學習目的,采用科學的學習方法進入學習狀態。在導入新知之前,老師用老朋友見面后敘舊的方式帶領學生復習舊知;再以小熊吃西瓜的故事引出本課的主題:探索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在探究分數加法的運算方法時,放手放學生通過折一折、畫一畫、涂一涂、說一說的操作活動探究算理。在此環節,我處理得很不好,主要表現在:
(1) 我在向學生陳述活動要求時,沒考慮到學生普遍不善于認真傾聽的現狀,只說了一遍,就讓學生開始操作。操作活動費時較多,效果很不好。有的同學竟然像在美術課上畫畫一樣,涂色時涂得很詳細,盡管我及時調控,但或許是他們年齡較小的緣故,根本不聽使喚,依然我行我素。如果我把活動要求打在課件上,先讓學生集體齊讀操作要求,明白意圖后再動手可能效果會好得多。
(2) 我自己對本課的準備還是不充分。本來預設讓學生用手頭準備的長方形、正方形和圓形紙片代替西瓜,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其中的一種或幾種圖片進行活動,在活動中發現同分母分數加法的運算規律。但由于一時緊張,又怕那樣做會很費時間而影響整節課的進程。于是我臨時調整教學方案,要求學生統一用老師發給他們的正方形紙動手操作。這樣就使學生的發散思維受到了固定活動要求的限制,反而不利于他們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和訓練。再者,本來是讓他們把正方形紙折一折平均分成八分,再用彩筆把折痕畫出來,結果我把這一點給忘了。這也極大地影響了整個活動的質量。盡管一些基礎好的同學也順利地完成了操作探究任務,但還有一部分學生就只是瞎玩了一會兒,沒達到預想的學習目的。
(3) 在交流活動結果時,由于動手操作環節費時較多,我一時著急,就只找了一位同學上前說探究結果。其實在巡視時,我還發現了其他幾種比較好的折法,卻苦于時間有限,最終沒讓他們展示出來。如果此時能多展示幾種,不但可以讓那些同學體會到學習探究的樂趣,還能調動其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 在交流活動結果時,由于動手操作環節費時較多,我一時著急,就只找了一位同學上前說探究結果。其實在巡視時,我還發現了其他幾種比較好的折法,卻苦于時間有限,最終沒讓他們展示出來。如果此時能多展示幾種,不但可以讓那些同學體會到學習探究的樂趣,還能調動其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同分母分數減法時,本來是想讓學生再次經歷比一比、撕一撕的操作活動。但在探究加法算理環節學生已有一定的經驗和基礎,我就大膽地放手讓學生利用知識的正遷移獨立完成,雖然時間顯得有點倉促,但從學生反應來看效果還不錯。
課堂小結環節由于已經臨近下課,處理得有點粗糙。應該多找幾個同學談自己的收獲,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再次讓他們在回顧交流中理解本課的重難點,升華記憶。在下課前再次讓全班同學口述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可能比較穩妥一些。
鑒于以上各方面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遇到疑難問題一定要多向有經驗的同事請教,自己也要不斷地學習,經常反思教學得失,努力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西瓜教案與反思篇五
《吃西瓜》是北師大三年級數學下冊第五單元內容,在本單元學習之前學生已經認識分數及意義,并能比較分數大小。教學中以“小熊吃西瓜”情境將本節課教學內容貫穿起來,學生學習興趣濃厚,但是三年級學生抽象思維能力不強,第一次接觸分數計算,在得數方面容易掌握,但是理解算理和抽象出算法會比較困難,因此,教學中在探索的結果時,先猜一猜得數后動手操作驗證,再展示計算過程,幫助學生理解計算過程,并由此抽象出同分母分數相加規律。
然而在動手操作這一過程,由于擔心時間不夠,只讓兩個學生來展示驗算方法,其實,當我巡視的時候就發現學生有多種驗證方法,加之三年級學生愛表現的年齡特點,若能夠多讓幾位學生上臺展示,不僅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探究的樂趣,享受承購的喜悅,也能夠帶動全部學生學習的熱情。同時,驗證活動,我只提供了2種圖形,要是能夠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圖形驗證,學生會更有興趣,對其思維的發展也有幫助。
教學中有讓學生根據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學生按照要求提出了諸多數學問題,這一過程,我將學生提出的數學問題重點板書到黑板上,鼓勵學生解決。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積極性,提高課堂學習的氣氛。
總觀整堂課,教學目標能夠落實到位,學生能夠理解算理并正確計算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然而教師仍存在很多不足,需繼續努力,再接再厲。
(1)在評價學生語言方面,雖然本節課的評價性語言較多,但仍較多的停留在“很好”“非常棒”等字眼上,評價性語言的感召力和吸引力有待提高。
(2)教師個人教態需要多加練習,同時上課的激情不夠,有待加強,如此才能更加投入到教學過程中,與學生一起探索知識。
面對各方面的不足,在今后的教育教學,我要以更加積極、認真的心態投入到教學中,多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多聽名師的課堂,不斷學習,經常反思,進一步提高教學水平。
在學習中進步,于反思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