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報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應該是準確無誤的。通過報告,人們可以獲取最新的信息,深入分析問題,并采取相應的行動。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報告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護理倫理讀書報告篇一
一種個人主義的資本主義經濟的根本特征之一就是:這種經濟是以嚴格的核算為基礎而理性化的,以富有遠見和小心謹慎來追求所欲達的經濟成功,這與農民追求勉強糊口的生存是截然相反的,與行會師傅以及冒險家式的資本主義的那種享受特權的傳統主義也是截然相反的,因為這種傳統主義趨向與利用各種政治機會和非理性的投機活動來追求經濟成功。
韋伯認為,資本主義精神的發展完全可以理解為理性主義整體發展的一部分,而且可以從理性主義對于生活基本問題的根本立場中演繹出來(從資本主義強調個人主義這一角度可以說完全是非理性的,但它卻一直是,并且至今仍然是資本主義文化最有特征的因素之一)。理性主義是一個歷史的概念,它包含著各式各樣東西構成的一個完整世界。那現在的問題就是如何找出理性思想的這一特殊具體的形式到底是誰的精神產品,韋伯指出,在構成近代資本主義精神乃至整個近代文化精神的諸基本要素之中,以職業概念為基礎的理性行為這一要素,正是從禁欲主義中產生出來的,其實這也是韋伯在這部著作中所要論證的觀點。
韋伯同時還指出,資本主義精神的產生并不僅僅是宗教改革的某些作用的結果,資本主義作為一種經濟制度也并不是宗教改革的產物。其實,在宗教改革之前,資本主義商業組織的某些重要形式業已存在了,這有力的證明了以上的觀點。其實韋伯只是希望弄清楚宗教力量----是否和在什么程度上影響了資本主義精神的質的形成及其在全世界的量的傳播。更進一步的說,資本主義文化究竟在哪些方面可以從宗教力量中找到解釋。在這本著作中韋伯通過對具有代表性的加爾文教的分析來說明這一點。
韋伯認為:加爾文主義在社會組織方面的無可置疑的優越性能夠與這樣一種斬斷個人和塵世的千絲萬縷聯系的傾向有關系,這種關系源于胞愛在加爾文信仰所導致的個人內心孤獨重壓下所采取的特殊形式,教義就是如此的,整個塵世的存在只是為了上帝的榮耀而服務的,被選召的在塵界中唯一的任務就是盡最大可能地服從上帝的圣誠,從而增加上帝的榮耀,與此宗旨相吻合,上帝要求取得社會成就,因為上帝的意旨是要根據他的圣誡來組織社會生活。因而在塵世中的社會活動完全是為“增加上帝的榮耀”。為社會的塵世生活服務的職業中的勞動,也含有這一特性。在加爾文教中,這成為了他們倫理系統中的一個鮮明的特點。胞愛只能為了上帝的榮耀而存在,而不是為肉體服務的,那么這種友愛首先只能表現在完成自然所給予人們的日常工作中;漸漸地,完成這一工作開始具有了一種客觀的、非人格化的特性:只是為我們社會的理性化組織的利益服務。這便是當時很有影響力的“天職觀”。
同時,韋伯還指出,作為的主要特性的禁欲主義也是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理性化的發展。這種禁欲主義是不同于以前任何一種禁欲主義的,清教徒的禁欲主義是一種入世的禁欲主義。禁欲主義在西方的最高形式里便有一種明確的理性特征。禁欲主義使得教徒的修行生活發展成為一套合乎理性的行為的有系統的方法,目的是克服“自然狀態”,使人擺脫非理性的沖動的影響,擺脫對外界和自然的依賴。清教徒就象所有理性的類型的禁欲主義一樣,力求使人能夠堅持并按照他的經常性動機行事,而不依賴感情沖動,這種禁欲主義的目的是使人可能過一種機敏、明智的生活:最迫切的任務是摧毀自發的沖動性享樂,最重要的方法是使教徒的行為有秩序。
禁欲主義如何深入個人的思想之中?如何確定自己受到恩寵呢?況且只有在證明具有與自然人生活方式明顯相異的特殊行為之后,才有可能取得這種恩寵,由此產生出對于個人的推動力,激勵個人有條有理的監督自己的行為,以使自己獲得恩寵,并因此而把禁欲主義注入其行為之中。但是,這種禁欲主義行為意味著人的整個一生必須與上帝的意志保持理性的一致,而且這種禁欲主義再也不是一種不堪承受的負擔,而是每一個確信拯救的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與自然生活不同的圣徒們的宗教生活再也不是離開塵世的修道院里度過,而是在塵世及其各種機構里度過——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這種在現世中(但又是為了來世的緣故)將行為理性化,正是禁欲主義新教的職業觀引起的結果。
在私有財產的生產方面,禁欲主義譴責欺詐和沖動性的貪婪。被斥之為貪婪、拜金主義等等的是為個人目的而追求財富的行為。因為財富本身就是一種誘惑,但在這里禁欲主義是那種“總是在追求善卻又總是在創造惡的力量”,這里邪惡是指對財產的占有和占有的誘惑力。因為,禁欲主義,為了與《圣經?舊約》保持一致,為了與善行的倫理評價相近似,嚴厲的斥責把追求財富作為自身目的的行為;但是,如果財富是從事一項職業而獲得的勞動果實,那么財富的獲得便又是上帝祝福的標志了。更為重要的是:在一項世俗的職業重要殫精竭慮,持之不懈,有條不紊的勞動,這樣一種宗教觀念作為禁欲主義的最高手段。
當著消費的限制與這種獲利活動的自由結合在一起的時候,這樣一種不可避免的實際效果也就顯而易見了:禁欲主義的節儉必然導致資本的積累。強加在財富消費上的種.種限制使資本用于生產性投資成為可能,從而也就自然而然地增加了財富。
基于上述理論,韋伯認為新教的禁欲主義思想“必定成為我們稱之為資本主義精神的生活態度普遍的發展。可以想象的最有力的杠桿?!?/p>
韋伯的上述論點,無疑是強調了新教倫理的思想“為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在其形成階段的發展了強有力的促進作用,這種促進作用源于新教宗教信仰的某些倫理要求與資本主義制度發展所需的經濟動機模式之間的選擇性親和?!睉斨赋觯凇缎陆虃惱砼c資本主義精神》這本著作中,韋伯雖然強調了“思想在歷史變革中所起的獨立影響”,但是它并不否認“新教同樣地受到資本主義發展的影響”。
資本主義精神
護理倫理讀書報告篇二
最近,我閱讀了《學會感恩擔當責任》和《責任勝于能力》兩套書,透過書中一個個生動而簡短的小故事,心中的感想油然而生,使我充分認識到責任的內涵。
每個人都肩負著責任,對工作、對家人、對朋友,我們都有一定的責任,千萬不要自以為是而忘記了自己的責任。對于一個團隊而言,責任就是團隊精神的核心,強烈的責任感能喚醒一個人的良知,也能激發一個人的潛能,在一個團隊里,最需要的是成員們的協作和彼此的責任感,只有這樣,團隊的目標才能實現。團隊的成功靠的是成員對團隊的責任感,成員的成功靠的是彼此的責任感。雖然有時候在工作中會因病人的不理解或急躁,遭到無端的責罵,但是想一想既然選擇了這個職業,就必須接受它的全部,包括屈辱和責罵,而不僅僅是享受工作帶來的益處和快樂。只有認真履行職責才能讓能力得到最大的釋放。我們做服務行業的,面對患者的指責,不能一味的只為自己申屈,我們應該抱以感恩之心去感謝患者及時告知我們服務中的缺陷,以便我們不斷完善工作的不足。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每一項工作,就可以讓自己有無窮的能量,推動自己的進取心和創新意識。即使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也會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用心做事,沒有哪一件工作是沒有意義的,每一個過程都成就了一個過程,護理工作是需要協作精神的,只有環環相扣,相互合作,整體才會和諧美好。讓我們每一個人各就各位,努力盡責并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保證我們可以順利地完成一份共同的責任。
如果說責任和忠誠,是軍人精神的內核,那么責任和愛心,則是我們護理工作的內核。面對一個個鮮活的生命,護士的責任就是對病人負責,保證病人的安全。同時責任感也體現敬業精神,每一個員工都希望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都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增加收入,獲得認可。大家一致認為我們做服務工作的,必須要用負責、務實的精神,去做好每一天中的每一件事,不放過工作中的每一個細節,不斷提高自己,要讓自己比過去做得更好,比別人做得更好!這一理念的提出是建立在xxx市普陀區人民醫院于井子護理小組在平時的護理服務得到積累、提煉和總結。八個心的服務理念對建設和諧的醫患關系具有較強的借鑒作用。
于井子護士長說:我一直堅信:多一份愛心,病人早一天康復。人性化護理法,是以人為本,而不是以病為本的。書上記載了這么一個小故事:有一年冬天,一個老人因心臟病緊急住院,但床位緊張,只能睡在加床上,加床的條件比較差:窄窄的鋼絲床、薄薄的床墊。于井子擔心老人不舒服,給老人多加了一床被墊,另外還找來棉大衣壓在被子上面。一床棉被,暖進病人心窩!護理工作原來是非常平凡而瑣碎的,但當護理人員去細心觀察和仔細體會病人需求,并予以主動解決時,它就從平凡中顯現出了可貴。在日常的醫療服務過程中,病人不僅需要尖端的診療手段,更需要人性化的關愛。
護理工作是醫學科學。所以無論是在病人入院熱心接中,做好第一次入院的介紹和指導,還是在病人住院真心待中,認真建立電子檔案,都要嚴格按科學辦事,不可有一點任意亂來。但是,事情是死的,人是活的。以什么樣的思想、意志、感情去做這些事,結果是會大相逕庭的。八心人性化護理法,核心是以一顆滾燙的愛心去關懷病人,服務病人,因而充滿著人文關懷。正是那種對病人從住院到出院的全過程的濃濃人文情懷,使得出院病人滿意率高達99、2%。精彩還不僅限于此,于井子在這里更創造性地提出了美學要求。愛美是人的天性,美的作用不在實用,而在能激起人們的敬佩和愉快的感情。人類的道德倫理活動有善有惡,也可引起美感上的贊美與厭惡,在這一意義上說,善就是一種美,惡就是一種丑。是故西方有哲人強調至高的善就是一種美,積極的倫理活動就是一種藝術活動。八心人性化護理法的美學,正蘊藏于至高的善之中。于井子擁有美的敏感,善于發現美,她不僅要在護理工作中努力讓病人得到身體康復,而且要努力讓病人從中得到美和愉快的精神享受。這是對護理工作的美化和藝術化。南丁格爾說過:護理是一門藝術。有人不理解,平凡、瑣碎乃至常與血污骯臟打交道的護理工作,怎么會是藝術呢?于井子成功地實踐了這點。八心人性化護理法,是科學的真、道德的善與藝術的美的融合體。這一天使心路中搖曳的美,對于提升自己在日常的護理工作的水平。
多數中醫婦科大家一般都重視臟腑氣血,奇經八脈,對胞宮這方面重視不夠,其實中醫所論述的胞宮包含了西醫的子宮、卵巢、輸卵管。而胞宮通過胞脈、胞絡來聯系臟腑氣血。而婦科的一些疾病多數都有胞宮、胞脈、胞絡的受損。
而秦月好醫生提出的蕩胞理論,這里的胞就是胞宮、胞脈、胞絡。
蕩也就是蕩滌、清除的意思、也就是中醫的活血化瘀療法。
而婦科的淤血形成非常常見
寒凝血瘀
氣滯血瘀
氣虛血瘀
因熱血瘀
離經之血
所以說對于婦科疾病來說,瘀血既是病理產物,也是致病因素。
以此秦月好老師提出蕩胞留法
下面就給大家具體介紹一下
瘀血阻胞,臨床多見閉經、月經過少、崩漏、痛經、產后惡露不盡等,治療宜逐瘀蕩胞,常用大黃、五靈脂、蒲黃、益母草、桃仁、紅花等藥物。
寒為陰邪,主收引,素問》曰寒獨留,則血凝泣,凝則脈不通。寒凝常使氣血凝滯成瘀,臨床多表現為痛經、閉經、不孕等。
護理倫理讀書報告篇三
前段時間我讀了馬克思·韋伯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翻看書的扉頁,開篇是導論,通常的作品往往采用開門見山的手法直接切入正題。然而這大師終歸是大師,談天說地起來也是信手拈來!科學、史學、人文學、法學、建筑學逐一向讀者娓娓道來,而剛進入狀態的我卻已經有些霧里看花起來。已而沒有耐心讀下去了,在進行了幾次閱讀后,我終于堅持看下去了,在看完導論前部分“新教倫理”后,終于進入了主題——“資本主義精神”,作者對資本主義精神提出了自己的理解,他否定了財富的貪欲就是資本主義,或就是資本主義的精神的錯誤觀點。提出資本主義更多地是對這種非理性欲望的一種抑制或至少是一種理性的緩解。“在舊日的新教精神和現代的資本主義文化之間有什么內在聯系的話,我們無論如何也不應在所謂多少帶點唯物主義色彩或至少反禁欲色彩的聲色享樂中尋找,而應在其純粹的宗教品性中尋找。”
在第一章中,韋伯引用了“新教徒在近代經濟生活中擁有較多的所有權和管理地位”的現狀,論述了新教徒不管是作為統治階級還是被統治階級,不管是作為多數還是作為少數,都表現出一種特別善于發揚經濟理性主義的傾向。
在第二章中,顧名思義韋伯探討的就是“資本主義精神”,韋伯引用了大家所熟知的美國前總統本杰明·富蘭克林的諸多名言,得出最后的結論就是“富蘭克林所有的道德觀念都帶有功利主義的色彩”,即把賺錢純粹當作目的本身。作者又談及個人的職業精神——乃是資產階級文化的社會倫理中最具代表性的東西,而且在某種意義上說,它是資產階級文化的根本基礎。資本主義精神的發展完全可以理解為理性主義整體發展的一部分,而且可以從理性主義對于生活基本問題的根本立場中演繹出來。在這一過程中,新教本來只能在這樣一個范圍內加以考慮,即:新教形成了一個先于純粹理性哲學發展的階段。
第三章中,作者通過路德所信奉的“履行神意安排給人的特定義務是上帝的專門旨意”得出了路德的職業觀念依舊是傳統主義的。他所謂的職業是指人不得不接受的、必須使自己適從的、神所注定的事。同時作者對宗教改革作用進而產生資本主義精神的荒謬教條主義的論點予以了駁斥。提出了本書研究任務是要弄清楚宗教力量是否和在什么程度上影響了資本主義精神的質的形成及其在全世界的量的傳播。
第四章韋伯逐一介紹了歷史上禁欲主義新教的四種主要形式:1.加爾文宗;2.虔信派;3.循道派;4.從浸禮運動中分裂出來的一些宗派。受限于本人宗教知識的淺薄,在讀到這一章節后,我感到了明顯的力不從心,錯繁交織的宗教間關系弄得我是云里霧里,一頭霧水。印象中只是對加爾文宗還有些許感觸,即人死后只有一部分能夠得救,其余則被罰入地獄。但這是上帝已經預定好了的,上帝已經選定了哪些人可以得救,哪些人不能得救,而這上帝的選擇又是完全自由的,不受任何世俗的善與惡支配。就這一點而言,顯然與佛家的“種善因得善果”有所區別。而其他一些虔信派,循道派之類的,我不否認我是通過一些網絡媒介進行了學習和了解。
第五章韋伯論述了禁欲主義新教的基本宗教觀念與它為日常經濟活動所設立的準則之間的聯系。韋伯認為,現代資本主義精神,以及全部現代文化的一個根本要素,即以天職思想為基礎的合理行為,產生于基督教禁欲主義,資本主義精神態度的基本要素與清教世俗禁欲主義的內容是相同的。
這本書分析到這里也差不多了,可是個人的知識相對有限,很多書中談到宗教問題和艱深理論也欠缺相關的背景知識,所以我讀起來也感到好吃力。幸而當今的網絡如此發達,可以借助它的力量增進自己對該書的理解。比如后來我也了解到韋伯是以精神、思想的因素來解釋歷史進程的方法,視角新穎而富于啟發性,但在根本上卻是一種唯心史觀。
護理倫理讀書報告篇四
在高中的時候,就聽老師講到過在德國,有過兩位偉大的馬克思,第一個是我們熟知的《資本論》的作者、無產階級的偉大導師——卡爾·馬克思,而另一位則是當代社會學古典理論三大奠基人之一、偉大的社會學家和社會哲學家——馬克思·韋伯??枴ゑR克思側重經濟基礎,而馬克思·韋伯則強調意識形態,特別是宗教的作用。在一次偶然中,我無意中在圖書館看到了馬克思·韋伯的著作《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我對宗教和資本主義兩者之間到底有什么微妙關系感到好奇,于是便借閱了此書,進行一番閱讀。
此次閱讀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為韋伯著名的文化比較系列專著——《宗教社會學論集》中的第一部,其后還有關于中國宗教(儒家與道家)、印度宗教以及古代猶太教和伊斯蘭教的相關專著。韋伯的這一比較系列專著試圖通過比較闡明:沒有經過宗教改革的古老民族的宗教倫理精神對于這些民族的資本主義發展起了嚴重的阻礙作用。
在韋伯收集的數據中,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在西方各個國家中,幾乎無一例外地可以發現:工商界領導人、資本占有者、近代企業中的高級技術工人、管理人員,絕大多數都是新教徒。這其中與宗教到底有什么關系?根據我對西方宗教文化的了解和印象,我一開始簡單地認為這必然是和天主教主張專修來世而禁欲苦行,而新教徒則專注于世俗的經濟生活,熱衷于物質享受有關。其實不然,韋伯的研究進行了深層次的剖析,他告訴我們,這是宗教改革下的新教宗教品性使其然。即如孟德斯鳩在《法意》中所說的,“英國人在世上所有民族中去得了三項最長足的進展,即虔誠、貿易和自由”,這在韋伯的觀點來看,就是貿易的優勢和自由政治制度的順應與人們對宗教的虔敬連為一體。
在這里,我們應該清楚的認識到不能認為資本主義精神的產生僅僅是某種宗教改革的某些作用的結果,或甚至認為資本主義作為一種經濟知道是宗教改革的產物,韋伯所討論的僅僅是宗教力量是否和在什么程度上影響了資本主義精神的質的形成及其在全世界的量的傳播。
在本書中,韋伯討論研究了加爾文宗,虔信派,循道宗和浸禮宗諸派等新教,我從其比較中得知:新教教派反對占有財富以及由此招致的放縱和懈怠,其看到了其核心教理:上帝應許的唯一的生存方式,不是要人們以苦修的禁欲主義超越世俗道德,而是要人完成個人在現世里所處地位賦予他的責任和義務,這是他的天職。以此倫理觀念為基礎,我們可以看到帶有資本主義精神的職業觀:唯有勞作而非悠閑享樂方可增益上帝的榮耀,虛擲時光是最不可饒恕的罪孽。正是此種新教的倫理道德、職業觀促使了資本主義精神的發展和傳播,加速了資本主義制度的發展和完善。
對比于中西兩方方,在韋伯的論著中還有關于中國的儒家和道家的研究,這是我所正想要透過西方的視角了解中國儒家和道家的機會,因此,此書讀完了,有時間我會拾起韋伯的關于中國宗教的論著。
護理倫理讀書報告篇五
在文化史的入門課程中就應該告訴人們,一定要徹底拋棄那種認為資本主義本性貪婪的幼稚想法。對利潤永無止境的貪婪和資本主義完全不是一回事。
——馬克思·韋伯
馬克思·韋伯我所知不多,但手里有他的兩本書。一是這本《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二是《世界經濟簡史》,后者還尚在閱讀當中。本書所討論的是——到底說哪些環境因素的聯合效應,使得西方文明中(并且只有在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普適意義和普適價值觀的文化現象存在于一系列的發展進程中?(p3)韋伯依賴自己的專業知識與大量的研究回答出了其中一個因素那就是新教倫理對資本主義精神的影響,這一影響并非決定性的。韋伯在引言中說明了西方文化之優,如只有西方科學真正達到了可以被當代公眾認可的發展程度。然后他大概用了四頁的篇幅介紹了別的地區文明不如西方的地方以及西方優于他們的地方。這里韋伯多用關聯詞——雖然,但是。即雖然其他文明有怎樣怎樣的優點,但卻沒西方文明怎樣怎樣的優點。其實就是西方文明為何有其獨特之處,尤其是為何能發展出資本主義。
什么是資本主義?
首先看資本主義的經濟行為,韋伯定義為一種期望依靠形式上的和平交易來獲取利益的行為。利益的獲取十分簡單,即收入超過支出,這當然簡化了他的論證過程,但他想表達的就是如此,即最終要達到盈利目的。這樣的定義旨在說明資本主義性質的經濟行為早已存在于各個國家之中,而西方,唯有西方將其發展成為了資本主義。其特點首先是數量規模方面的擴大,其次是新的類型、形式和發展方向,例如功能齊具的銀行、可持續性的商業活動等,在這一點中有的一個標簽是侵略戰爭;不過這并不是韋伯主要想強調的一點,他真正想說明的是之后的一點即一種截然不同的資本主義形態。這種形態是西方獨有的,那就是對(形式上的)自由勞動進行理性的資本主義組織。資本主義要求固定的市場,而非政治和非理性的投機獲利、生意與家庭的分離,以及理性的簿記方式。這些都與理性的資本主義勞動組織有所聯系。脫離這種理性的組織形式,資本主義絕不會有今日的發展。
資本主義性質的經濟行為既然存在于各個文明國家,但西方又何以取得較大的發展呢?答案是理性主義的注入促使資本主義發展,這一理性主義被韋伯稱為是西方獨有的。類似于現代科學的理性,法律與行政機構的理性結構。在這里我們或許還可以插入自己的思考即我們的法律是理性的嗎?如果是它的源頭又是什么?如果我們真的有自己的特點,那么這又源自哪里?如果我們照搬照抄西方的法律結構,那么會水土不服嗎,又或者會造成所謂的文化入侵嗎?回到正題,如果生活中有些東西被理性化了,那么我們就要搞清楚到底是哪些東西被理性化了,本書沒有研究經濟,而是從另一個因素—人的力量出發。人的能力和性格,人們如何行事,這些都受著宗教力量的影響。韋伯正是想證明這種影響。
天主教和新教的對比
天主教教徒傾向于吃得飽,天主教教徒青睞于睡得好。(韋伯的解釋),引用流行歌曲的歌詞的話,天主教教徒更傾向于睡得多,而新教教徒更傾向于床墊貴。
天主教與新教的第一區別在于背后的經濟力量,即許多經濟發達的地區人們都轉而信仰新教。其次是教育。天主教教徒在高等院校的在校生和畢業生的比例總體落后于天主教人口的比例,天主教徒的畢業生更傾向于接受人文主義的訓練,而新教教徒則多畢業于專門培養技術研究型和工商業專業人才的學院。再次,工廠雇用的技術工人更多是新教教徒,而天主教教徒則表現出了強烈的留守本行業的傾向。上述的對比很容易讓人想起老掉牙的觀點認為天主教在追求理想世界,新教教義則重視現世的物質享樂。這一觀點僅存在于我們的想象之中,事實上新教的教徒往往是接受嚴格的禁欲主義訓練。卓越的資本主義商業意識與一種貫穿和支配所有生活的最為強烈的宗教虔誠結合在一起,是新教教徒的重要特質。
資本主義精神
這很好的表現了資本主義精神的內涵,即個人有責任增長他自己的資本,并將資本增長視作最終的目的。通俗說就是為了賺錢而賺錢,想一想我們平時賺錢是為了什么?金錢是工具而非目的一直被人們強調,我們賺到足夠我們生活的錢就會停止然后享受生活,但資本主義精神與享樂無關,他將財富看作目的。并且要求將此看作天職(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即將這種品質推行成倫理要求。一切都為了提高效率,為了財富增值。勞動成為了我們的天職。我們的事業成為生命中的一個必要組成部分。這樣的觀念在當時是很難被接受的,今天或許也是。
天職觀
這一詞在德語和英語都蘊含著一種宗教觀念,即上帝留給人類的任務。
路德提出這一觀念,與“因信稱義”相結合,攻擊修道士隱修而逃避世俗義務。當然路德本人并無資本主義精神,他只是試圖為世俗事務辯護。但路德的天職觀保持著傳統主義的性質,更多宣揚服從權威與安于現狀。
四種主要的禁欲主義新教形式
1.加爾文宗2.虔信派3.循道宗4.從浸禮運動中派生出來的諸教派。
韋伯接著用了全書三分之一的篇幅講述了這四個主要教派以及他們之間的差別,這便是清教天職觀的宗教基礎,對于從不接觸宗教的人而言這些內容十分友好,并不晦澀難懂,但此處不做贅述。僅僅提出十分重要的一點即加爾文的預定論。人類中只有一部分能夠得救,剩下的都將進入地獄。但每個人都不知道自己是否得救,也就是被上帝蒙恩,故而他們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永遠的救贖,他們要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注重心靈救贖,用盡能力去取得社會成就以此來證明自己蒙恩(值得蒙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