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通過記錄心得體會,我們可以更好地認識自己,借鑒他人的經驗,規劃自己的未來,為社會的進步做出貢獻。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小學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篇一
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要,并且要從小抓起,下面是小學生家庭教育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借鑒。
進入小學,是孩子接受正規教育的開始。
孩子的受教育過程,離不開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三個方面。
其中,家庭教育在其一生的成長中始終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首先,要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父母的一言一行在孩子的心中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要想讓孩子有濃厚的學習興趣,父母就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
在家里,孩子學習和作業的時間,我們就不會看電視、玩電腦。
在其他的閑暇之余,也盡可能和孩子一起看些書,歷史文學什么都有,慢慢地孩子對書產生了興趣,這樣,既培養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又拓展了孩子的知識。
其次,要引導孩子對學習有個正確的態度,不能因喜好而偏科。
現在,他們就語文、數學和英語三門主課,不能因為孩子愛學語文就放松數學和英語,或是愛好數學、英語而放松語文。
作為家長,我們也是從學生時代走過來的,如果從小對學科有了好惡,那往后的學習就會出現偏差,單科成績不好不說,更重要的是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像趙藝檣,剛開始對學習英語很沒興趣,還說中國人為什么要學外國話。
針對她的這種情況,我從她想當科學家引導她:我們國家現在的科學家,你看有誰不懂外語呢?你現在不學好英語,以后怎么看外國的科研資料,怎么出國留學或者和國外的科學家交流?英語可是當今世界好多國家通用的語言。
通過這樣的對話,使她懂得了學習英語的重要性,慢慢地她對英語也不再排斥,成績也有所提高。
再有就是要善于正確引導孩子對待學習過程中的一些事情。
小學階段的孩子對老師的依戀很重,尤其是一入學就代課的老師。
中途調換老師,有些孩子就不能馬上適應。
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不等我說完,孩子就搶著說:那是發明地動儀的張衡,和我們新來的數學老師名字一摸一樣。
我接過孩子的話頭對她說:那你們知道張衡老師有多大本事嗎?你們只有好好聽課,和老師相處的時間長了,才能知道呀,說不定張老師厲害的本事還多著呢。
這樣,在輕松的氛圍中,使孩子對老師沒有了抵觸情緒,自然也就喜歡學習了。
最后,作為一名家長,要善于和孩子交朋友,多和他們溝通。
對待處于貪玩時期的孩子,要有耐心,不能因為孩子沒按要求完成作業或者其他事情,就對他發火,輕則罵重則打的辦法無濟于事,只有耐心地引導,說服,讓他明白做錯事的不利后果。
當然,看到孩子的缺點我們提出了批評,那孩子的優點,我們也要及時給與表揚,這樣才能使孩子不驕傲不氣餒。
以上幾點,是我粗淺的看法,望老師和家長們多提寶貴意見。
因為我們有著共同的目標:希望孩子健全人格,健康成長,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我們家長也經常為自己的孩子感到驕傲和自豪,下面在此和大家交流一下培養孩子過程中的一些心得和體會,如有不當之處請多諒解。
一、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讓孩子“快樂學習
許愷佶從小時就很愛學習,我們家長看準了孩子的這個特點,特別注重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保護孩子學習的興趣,使孩子從小至今一直把學習當作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
最重要的一點是每當發現孩子的學習有了進步,掌握了一些新的知識,家長就要毫不吝嗇地表揚他,增強他學習的快樂感受,引導和培養他愛學習的習慣。
二、不給孩子施加學習壓力,適當的時候幫助孩子減輕壓力
孩子的心靈是比較脆弱的,壓力太大可能會給孩子造成負面的影響甚至喪失學習的興趣。
我們家長在這時候往往是對孩子進行保護,安慰他,鼓勵他,幫助孩子減輕壓力,使他迅速地從失敗的陰影中解脫出來,等過一段時間后再來總結上一次失敗的原因。
我們覺得這樣做在保護了孩子同時,也教會了孩子正確面對失敗的辦法。
三、培養孩子自覺學習和獨立學習的習慣
孩子在學習時家長不要在旁邊陪著孩子,讓孩子養成獨立學習和自覺學習的習慣。
每天放學,許愷佶基本上都在家長還沒回家的情況下很快地寫完作業,寫完作業后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看電視或干些別的事情,我們家長從不干涉。
通過這樣不僅培養了孩子自覺學習和獨立學習的習慣,而且使孩子養成了寫作業不拖沓的好習慣。
四、尊重孩子的興趣,注重培養孩子好的興趣
許愷佶在很小的時候,看見別的孩子都學樂器,我們家長就按照自己的想法給他報名學電子琴,可是孩子對學琴沒有多大的興趣,一到練琴時間就哭。
看著孩子傷心的樣子,我們反省了自己的做法,最后決定讓孩子放棄學琴。
這件事也一直在影響著我們的教育理念。
要尊重孩子的興趣而不是家長的意愿,家長應當注重培養孩子好的興趣,帶領孩子去體驗一些活動而不是逼迫他,引導他的一些好的興趣如學習的興趣,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體驗快樂,把學習當作一件快樂的事。
五、注重表揚孩子的優點與特長,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往往并不知道自身有哪些優點與特長,我們家長要善于發現孩子的優點與特長,引導孩子發揮自己的優點與特長,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許愷佶也和所有的小孩一樣,有些方面有優勢,有些方面有劣勢,我們家長經常注重表揚孩子的優點,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參加一些自身有優勢的項目,一方面發揮孩子的特長,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六、注重與孩子進行溝通和交流
我們經常與孩子處在平等的位置上進行溝通和交流,鼓勵孩子把他的感觸和情緒表達出來,了解孩子的喜怒哀樂,對孩子所說的一切持開放、包容的態度,我們有時也讓孩子參加大人的一些活動。
在交流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掌握孩子的動態,更重要的是通過平等對話喚起了孩子心靈深處做人的自豪感與責任感。
怎樣搞好小學生的教育呢?關鍵應該根據小學生的特征“對癥下藥。
小學生象春天的花朵,天真爛漫,活潑可愛,純真無瑕,分辯是非能力差,同時有極強的好奇心及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
所以對小學生施教,作為家長絕不能采用簡單、粗暴的方法,應善于引導,想方設法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主要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首先,做為家長要放下架子,善于和孩子們交朋友,平時少用命令的口氣,多用商量的語言,比如可以說“來,爸爸跟你一起想看這到底是為什么,“我們來一起畫畫好不好!等等。
因為孩子膽小,如果家長經常教訓孩子,勢必使孩子產生恐懼感和厭惡感,不敢親近你,同時還往往產生逆反心理,不但不愛聽你的話,就連學校也怕去了。
孰不知,老師在孩子們的心中無形已經樹立了偉大的形象,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成為孩子們模仿學習的榜樣,所以在孩子們面前,家長要像教師一樣,言談舉止要文明得體。
因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學習榜樣,家長在平時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孩子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形成,對孩子今后人生道路的成長影響深遠。
再次,在平時的家庭教育中,要想方設法善于引導,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我們都知道,孩子生性好動、貪玩,正如教育專家所言,只要他們感興趣的事,他才會真正認真去學,認真去做,自覺地做。
否則,對他們不感趣的事,他們死活都不愿去做,趕鴨子上架在孩子們身上行不通。
只有善于引導孩子,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才能讓孩子們學得更多,平時我們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識,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編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或有趣的游戲等,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另外,作為一名家長,我覺得要有極大的忍耐力和足夠的耐心對待孩子。
經常說變就變,一會兒笑哈哈,一會兒又哭又鬧,剛剛還是很乘很聽話的,一下子就調皮起來,說什么也不聽了。
常常讓家長無名火生,恨不能伸手就給兩巴掌。
當然,這時做為家長是不能亂發脾氣的,只能不厭其煩地說服教育,最多也只能溫柔的說一聲“你再這樣,我真的生氣了,然后還是耐心地引導,說服。
小學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篇二
“家和萬事興”,一個和睦生活的家庭是每個人夢寐以求的。在這樣的家庭中,家人之間相互信賴,相互關心,相互支持,相互理解。最近我參加了學校的“最美家庭”評選活動,并幸運地榮獲了一個“最美家庭”的稱號。在這個過程中,我深深體會到了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所需要具備的一些品質。
第二段:相互尊重
尊重是健康家庭生活的基礎。尊重是指互相尊重,不論成年還是孩子,雙方都需要互相尊重。在我的家庭中,父母總是像朋友一樣和我們每個孩子談論事情,傾聽我們的想法和建議。同時,我們也尊重他們的決定和需要。這樣,我們建立了一種彼此信任,相互尊重的關系,這是一個有助于營造健康,和諧和滿意的家庭。
第三段:相互支持
相互支持也是一個健康家庭所需要的品質之一。當一個家庭成員在需要幫助時,其他成員應該盡力支持他,并給予他溫暖的關懷和安慰。我的家庭中,我們總是一起工作,一起玩耍。如果我的兄弟姐妹有學習問題,我的父母也會幫助他們,給他們提出建議,同時也會表揚他們取得的進步。這樣,我們相互理解,而且相互支持,這樣的家庭可以使成員們感到安全和溫暖。
第四段:相互理解
另一個健康家庭的特點是相互理解。在這樣的家庭中,成員們之間互相理解對方的情感,需要,和價值觀。在我的家庭中,我們經常坐下來聊天,分享一些平時的小事,這樣我們不僅可以更加了解對方,同時也可以建立更深的聯系。我們漸漸地理解對方的生活方式,看到對方的才能,更加尊重彼此和彼此的價值。
第五段:結論
最美家庭并不是一個完美的家庭,而是一個相互尊重、共同支持和相互理解的家庭。家庭成員之間的這種和睦關系可以讓我們感到彼此的信任和安全。這種和睦關系也可以幫助我們在困難的時候給予支持和關懷,最終使我們成為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相信我的家庭的這些品質對于其他家庭也是可行的,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們將繼續保持這些品質,不斷完善與發展,成為一個更加健康、和諧、美好的家庭。
小學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篇三
在一個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庭環境是至關重要的。家庭環境可以影響孩子的性格、觀念和心理狀態等。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處于恰如其時的年齡,接受家庭環境的言傳身教,被家庭環境所塑造。作為家長,了解和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對于培養孩子的全面素質非常重要。本文將從幾個方面對小學生家庭環境的心得體會進行闡述。
次段: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家庭氛圍是指家庭中充滿了關愛和溫馨的氣氛。為了讓小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成長,家長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首先,家長要時刻關注孩子的生活和學習狀況,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和感受,給予他們支持和關心。其次,家長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避免對孩子造成不良影響。最后,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理解和溝通也非常重要,只有這樣才能建立起和諧的家庭氛圍。
第三段:重視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觸到的社會,家長的言傳身教會對孩子產生深遠的影響。家庭教育是培養孩子正確價值觀和良好習慣的首要任務。在小學生的家庭教育中,家長應當注重以下幾點:首先,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孩子關注他人,尊重生命。其次,培養小學生的感恩之心,讓他們懂得感恩、感謝身邊的人和事。最后,家長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幫助他們樹立規矩,規范自己的行為。
第四段:注意家庭細節
家庭細節是指生活中的各種小細節,它們被細心的家長捕捉,被小學生認真感知,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很大的影響。為了讓孩子在一個溫馨的家庭中成長,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首先,營造舒適的生活環境,細心打理家居衛生,讓孩子在一個舒適干凈的環境中生活和學習。其次,注重日常用品的維護,教育孩子珍惜物品,避免浪費。最后,家長還可以通過各種方式為孩子增加生活樂趣,如與孩子一起玩游戲、看電影等。
第五段:結語
營造良好的小學生家庭環境不僅僅是為了培養孩子的全面素質,同時也是為了全面提升家庭成員的幸福感和滿足感。家庭環境對小學生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希望家長們能夠引起足夠的重視,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環境,幫助孩子獲得更好的成長和發展。
小學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篇四
家庭是孩子成長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一個和諧的家庭能夠給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身為小學生,我認為最美家庭應該是這樣的:親情濃厚,相互尊重,配合默契,共同前進。
第二段:親情濃厚
親情是家庭的基礎,最美家庭必須建立在親情上。在我家,我和爸爸媽媽都有固定的時間和場所進行相互交流,這樣就不會讓我們的溝通變成形式主義的一種。比如周末五點半的時候,我們會一起去公園散步,互相交流一下一周以來的所思所想。這種親情的建立不僅讓我們之間的關系變得親密,也能夠讓我在平時的學習中遇到問題時,能夠盡快的向父母求助。
第三段:相互尊重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規則,家庭成員之間相互尊重對于建立一個和諧的家庭十分重要。在我家,父母告訴我們的第一規則就是不要互相欺負或謾罵。每次我們有不同意見的時候,父母都會讓我們坐下來聽一下對方的意見,每個人都有表達自己意見的權利,這樣不僅能夠培養我們堅持自己意見的能力,也能夠使得我們的決策更加理性!
第四段:配合默契
在一個家庭中,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職責,會選擇接受自己應該承擔的任務和角色,能讓家庭變得更加有序。比如,在我家,我和哥哥有明確的家務分工,如果有一天我因為學業太忙去寫作業,哥哥是肯定會主動去掃地拖地的,而當哥哥有急事需要處理,我也會時不時地給他幫幫忙。這樣的配合展現出來的是我們家庭的默契,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和諧。
第五段:共同前進
家庭是一個相互幫助,相互成長的地方,每個人的成長也是家庭的成長。父母會經常督促我們,幫助我們找到自己的興趣愛好,并且給我們提供便利條件。這種潛移默化的改變,讓我們逐漸成為一個自信、積極、全面發展的人。我相信,在我家庭這樣的環境下,每一個人都會不斷進步,我們也能夠在共同前進中變得更美好!
結論:
在這篇文章中,我以我的家庭為例,認為一個最美的家庭必須建立在親情、相互尊重、配合默契和共同前進等方面。這種家庭的特點能夠讓每個成員都能夠健康地成長,也能夠讓我們享受到家庭和諧帶來的巨大樂趣。因此,我希望每個家庭都能夠建立起這樣的氛圍,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幸福美好。
小學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篇五
最美家庭,即是指一家人彼此之間相互扶持,相互理解,和睦相處,共同努力,追求幸福的家庭。在節日、生病、困難之際,他們無聲無息的支持、互助、包容、共同承擔,成為彼此最堅強的后盾,相互鼓勵、相互融洽,共同創造美滿、和諧的家園。作為一名小學生,我身邊有很多最美家庭,近距離接觸他們的生活細節,也是我很多心靈照亮的營養劑。下面,我來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體會。
第二段:關于愛的體會
愛是最美的語言,家庭之愛更是最珍貴的財富。我的新同桌來自一家五口之家,他的父母經常牽手散步、一起做家務、一起看電視,像情侶一樣恩愛有余。一次我向他吐槽我媽媽喜歡嘮叨我的學習,他就輕描淡寫的說:“我媽也這樣,但我知道她是愛我的,她只是想讓我更好。”我深有感觸地認為:愛是一種無聲的力量,它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它能讓人變得更快樂、更自信、更感恩、更向往美好。
第三段:關于責任的體會
責任是一張無形的網,給予家庭更多的黏合力。我有一個同桌,他父母都是農民,在家里種地照顧奶奶。因為條件比較困難,他父母晚上經常加班加點闖過生計。但是,幾乎每次家長會上,他們總是會來,認真聽老師講話,回去后及時督促孩子學習,評價也很中肯。每次看到他同桌品學兼優,我都會暗暗佩服他父母的用心和真誠,他們將自己的責任承擔得一絲不茍,為這個家族的美好明天鋪出一條堅實的道路。
第四段:關于尊重的體會
尊重是一種深厚的情感,是一種互相認可的象征。我的同學薇薇,家里只有父母兩人,她的媽媽是一名中學教師,媽媽較愛嘮叨,而她爸爸則篤信管教。像一般的小學生一樣,薇薇有時也會不耐煩,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父母總是耐心地指導,從沒有對薇薇發脾氣,更沒有體罰過她。當薇薇成績優異時,她的父母沒有貢獻的評價,而是用平等、尊重的態度來對待她。這種做法讓薇薇倍感溫馨和欣慰,也讓我認識到了,尊重才是建立家庭和諧的直接動力。
第五段:關于感恩的體會
感恩是一種樸素而明智的心態,它讓我們銘記在心、珍惜當下、付出回饋。在我的班級里,有一個同學的家庭,爺爺奶奶在鄉下務農,離學校有2小時車程;父親在城里干零工,母親一天到晚在家照看3個年幼的孩子。當她來到學校時,她異常安份、不發牢騷,在課堂上認真聽講,認真完成每一項作業。她說她感謝父母和爺爺奶奶的養育之恩,因此想要盡力做好每件事情,為家庭分擔一些責任。在她身上,我看到了感恩的真實和堅毅,我想,對家庭的感激永遠夠不了,唯有付出才能還回來。
結束語:
最美的家庭就是從身邊小事開始建立并維持的,我們身邊的每個人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不論你身處何種家庭,我們都可以從個體中汲取營養,學會珍惜、感恩和堅強。讓我們一起,去創造、發現、品味屬于自己的最美家庭,讓它成為我們最初也是最終的歸宿。
小學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篇六
說起孩子,每個父母都有說不完的話題,孩子的成長傾注了我們太多的心血與愛,當然孩子也帶給了我們數不清的歡樂,進入小學,是孩子接受正規教育的開始。孩子的受教育過程,離不開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三個方面。其中,家庭教育在其一生的成長中始終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樣才能做好孩子的家庭教育,引導啟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呢?我談談自己的幾點粗淺看法,不妥之處,請老師和家長們給予指正。
首先,要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俗話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在孩子的心中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要想讓孩子有濃厚的學習興趣,父母就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在家里,孩子學習和作業的時間,我們就不會看電視、玩電腦。在其他的閑暇之余,也盡可能和孩子一起看些書,歷史文學什么都有,慢慢地孩子對書產生了興趣,這樣,既培養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又拓展了孩子的知識。
再有就是要善于正確引導孩子對待學習過程中的一些事情。小學階段的孩子對老師的依戀很重,尤其是一入學就代課的.老師。中途調換老師,有些孩子就不能馬上適應。記得是數學老師的調換,當時好像很多孩子都出了“狀況”。我當時對孩子說:新來的老師名叫張衡,那你知道我國東漢時期有一個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不等我說完,孩子就搶著說:那是發明地動儀的張衡,和我們新來的數學老師名字一摸一樣。我接過孩子的話頭對她說:那你們知道張衡老師有多大本事嗎?你們只有好好聽課,和老師相處的時間長了,才能知道呀,說不定張老師厲害的本事還多著呢。這樣,在輕松的氛圍中,使孩子對老師沒有了抵觸情緒,自然也就喜歡學習了。
最后,作為一名家長,要善于和孩子交朋友,多和他們溝通。對待處于貪玩時期的孩子,要有耐心,不能因為孩子沒按要求完成作業或者其他事情,就對他發火,輕則罵重則打的辦法無濟于事,只有耐心地引導,說服,讓他明白做錯事的不利后果。當然,看到孩子的缺點我們提出了批評,那孩子的優點,我們也要及時給與表揚,這樣才能使孩子不驕傲不氣餒。
以上幾點,是我粗淺的看法,望老師和家長們多提寶貴意見。因為我們有著共同的目標:希望孩子健全人格,健康成長,好好學習,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