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個問題,我有幾個建議,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崗位職責參考,供大家參考。
小學生數學日記五年級篇一
今天上午,我正在做數學暑假作業(yè)。寫著寫著,不幸遇到一道很難的題,我想半天也沒想出來,這道題是這樣的:一個長方形的周長是280厘米,寬是40厘米。以這個長方形的一條邊為底,作一個高為50厘米的三角形,求這個三角形的面積。
我看,心想:呀!這道題還是有點難度的呀!可是再難也要做出來啊!這時,我便像爸爸求救,爸爸耐心地告訴我怎么解的方法,爸爸還沒講完我就恍然大悟,原來這題這么簡單,算式是:280÷2=140(厘米)140-40=100(厘米)
100×50÷2=2500(平方厘米)。
看著終于把自己不會的題目一遍又一遍的算對,心里樂開花。其實,任何題目都不怎么難,只是沒有動動腦筋而已,只要動動腦筋,任何題目都是很簡單的。
快要開學,我的作業(yè)基本上完成,也沒有什么太多的.困擾。我的寒假計劃完成的很好,讓我們新的學期,展翅高飛吧!
小學生數學日記五年級篇二
今天數學我沒有錯!不過,我還是要寫一下數學日記,總結一下我學比這一單元的知識。
“兩個數相除有叫兩個數的比。比的基本性質是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比值不變。比的前項相當于除數中的被除數、分數中的分子,比的后項相當于除數中的除數、分數中的分母,比號相當于除數中的除號、分數中的'分數線。”我將這一段話背給了媽媽聽,并說:“能約分的要約分!”
媽媽語重心長地說:“數學不是語文,數學是要看你的靈活運用。語文·,才是你真正的需要去背、去記的東西。做數學題目時,要慢一些,將題目看清楚了再說,不會寫的先不寫,等題目全做完了再寫。”我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正好,家里還有一套“比”的單元測試卷,我將它做完了,而且是很認真很細心地做了,時間也沒有超過40分鐘。爸爸幫我檢查了,說:“不錯!全對。考試的時候也就像在家里一樣,爭取考個滿分!”
好啦,閑話不多說了,我得去復習、順便看看課外書嘍!
小學生數學日記五年級篇三
今天上午,我正在做數學暑假作業(yè)。寫著寫著,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難的題,我想了半天也沒想出來,這道題是這樣的:一個長方形的周長是280厘米,寬是40厘米。以這個長方形的一條邊為底,作一個高為50厘米的三角形,求這個三角形的面積。
我看了,心想:呀!這道題還是有點難度的呀!可是再難也要做出來啊!這時,我便像爸爸求救了,爸爸耐心地告訴我怎么解的方法,爸爸還沒講完我就恍然大悟,原來這題這么簡單,算式是:280÷2=140(厘米)140-40=100(厘米)
100×50÷2=2500(平方厘米)。
看著終于把自己不會的題目一遍又一遍的算對了,心里樂開了花。其實,任何題目都不怎么難,只是沒有動動腦筋而已,只要動動腦筋,任何題目都是很簡單的。
快要開學了,我的作業(yè)基本上完成了,也沒有什么太多的`困擾。我的寒假計劃完成的很好,讓我們新的學期了,展翅高飛吧!
小學生數學日記五年級篇四
今天,我無聊的看著書。忽然,我眼睛一亮,發(fā)現了一個十分有趣的詞語:孿生素數猜想。我十分好奇,也非常納悶:什么是孿生素數猜想?于是,帶著疑問,我來到了網上。
終于,在網上,我找到了答案。原來,孿生素數猜想是數論中的著名未解決問題。這個猜想正式由希爾伯特在192019年國際數學家大會的報告上第8個問題中提出,可以被描述為“存在無窮個孿生素數”。孿生素數即相差2的一對素數。例如3和5,5和7,11和13,…,10016957和10016959等等都是孿生素數。素數定理說明了素數在趨于無窮大時變得稀少的趨勢。而孿生素數,與素數一樣,也有相同的趨勢,并且這種趨勢比素數更為明顯。因此,孿生素數猜想是反直覺的。由于孿生素數猜想的高知名度以及它與哥德巴赫猜想的聯系,因此不斷有學術共同體外的數學愛好者試圖證明它。有些人聲稱已經證明了孿生素數猜想。然而,尚未出現能夠通過專業(yè)數學工作者審視的證明。
原來,這就是孿生素數猜想呀!看來今天果然是“不虛此行”,終于又了解了一個新的知識點。希望我以后還能了解更多,同時,我也要努力,爭取早早證明孿生素數猜想。
小學生數學日記五年級篇五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例如:買菜啦!買文具啦!量布等等,都需要用到數學。
這個學期,教師教了一個新知識,是小數的乘法和除法。這個知識,可幫了我大忙啊!
昨天晚上,我母親一起去買桔子。桔子是1、8元一斤,母親買了4·5斤,本應該付錢8·1元。可是營業(yè)員粗心大意,不知道怎么算的,算成了9元錢。還好我利用了這個學期新教的知識,在腦子里算過一便后,馬上糾正了營業(yè)員的失誤。
不僅營業(yè)員阿姨夸我聰明,這么小都會小數乘除法了,而且在回家的路上,母親還表揚我,給她省了0·9元,并且學過的知識能在生活中活用。
是啊!要是沒學好這門數學,以后損失的不只是這0、9元,或許是幾百,幾千,甚至上億呀!
小學生數學日記五年級篇六
這天我在電視上看到一個年輕人,買個五元的肉丸子串,那位賣肉丸子的叔叔的價錢定位0。5元一串,賣肉丸子一時急把題目算錯了,價錢弄錢了,認為定位1元一串,然而只給年輕人5個,年輕人一算好聲好氣對那位賣肉丸子的人說:“你算錯了就應10個肉丸子。”那個人不聽回改,年輕人一勸在勸,后才答應,給他11串,年輕人說:“多一個我也不一樣,你拿會去,人要做個誠實、守信的人,多了一個我也不能要的,原先就是數學幫了個忙。
我也有一回,這天的事情最后發(fā)生了,我外公帶我到理發(fā)店去洗頭,洗頭價錢就是5元一次,洗完后,那位理發(fā)店的老板因顧客太多,忙但就是來,我外公給他10元,他卻找我外公7元錢,我外公沒看錢就走,走了一半,外公摸了摸口袋的錢多了2元,外公把我送回家后,就回去把那2元錢還了那位糊涂的.老板,老板慚愧的摸了摸腦袋說:“都怪我粗心大意,然而人多我忙但就是來。”“這兩件事中給突出要做個誠實、守信的人,老實的人給有上帝的保佑。
小學生數學日記五年級篇七
今天是開學的第一天,拿到新課本,我好開心啊,我翻動著,無意間,一個內容吸引了我,心想:倒數是倒著的數嗎?我懷著好奇心,翻動著書頁,終于,我翻到了那一頁。我一看書,書上與我說的一樣。書上還說到求一個數的倒數是把這個數的分子、分母調換位置。
噢!原來是這樣: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噢!那么4/5是5/4的倒數。不行,我得驗證一下:
4/5×5/4=1
7/7×7/7=1
1/0×0=……
“不,1/0與0不行,由于分母是0無意義”。我突然又想到小數有沒有倒數呢,帶分數呢?0有沒有倒數呢?學習了倒數有什么用呢?等等的`問題。沒想到這小小的一課竟有這么多的知識。看來這一課蠻重要的!
小學生數學日記五年級篇八
今天我聽奶奶講了一個故事。
這是波蘭著名數學家謝爾品斯基的真實故事。
有一天,他要搬家,他夫人把行李拿出來以后對他說:“我去叫出租車,你在這看好行李,共10個箱子。”過一會兒夫人回來了,他對夫人說:“剛才你說又10個箱子,可是我數了只有9個。”“不對,肯定是10個。”“說什么呢,我再數一次,0,1,2,3......”
哦,我明白了,數學是由0,1,2,3,4,5,6,7,8,9組成的。
小學生數學日記五年級篇九
下午放學時,班主任老師給我們布置了一道家庭作業(yè),要求大家想辦法測算一次性筷子的體積,并用數學日記的形式將測算過程記錄下來。這道家庭作業(yè),表面上是一次數學實踐活動,實際可能寓意更深,因為一次性筷子的使用與環(huán)保有關。
一回到家,我就靜靜地坐在書桌前思考這個問題。一次性筷子的形狀是一個不規(guī)則的立體圖形,怎樣才能測算出它的體積呢?我思來想去,一會兒抓耳撓腮,一會兒搖搖頭......,終于,有了一點眉目。我能夠將一次性筷子放入裝滿水的容器中,這樣容器中的水就會溢出來,溢出水的多少不是筷子的'體積嗎?但是筷子比水輕,會浮在水面上,又該怎么辦呢?可不能夠用石頭或膠布之類的東西將筷子固定住呢?我想應該是能夠的,但這些辦法測定起來又都太麻煩了,要是有更簡便的方法該多好啊!經過冥思苦想,我終于自豪的笑了。
小學生數學日記五年級篇十
今天是開學的第一天,拿到新課本,我好開心啊,我翻動著,無意間,一個內容吸引了我,心想:倒數是倒著的數嗎?我懷著好奇心,翻動著書頁,終于,我翻到了那一頁。我一看書,書上與我說的一樣。書上還說到求一個數的倒數就是把這個數的分子、分母調換位置。
小學五年級數學日記《奇妙的倒數》:噢!原來是這樣: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噢!那么4/5就是5/4的倒數。不行,我得驗證一下:
4/5×5/4=1
7/7×7/7=1
1/0×0=……
“不,1/0與0不行,因為分母是0無意義”。我突然又想到小數有沒有倒數呢,帶分數呢?0有沒有倒數呢?學習了倒數有什么用呢?等等的'問題。沒想到這小小的一課竟有這么多的知識。看來這一課蠻重要的!
小學生數學日記五年級篇十一
今天,我偶然地在一本書上見到了這樣不可思議的數據:“一張厚度為0·01厘米的紙對折30次之后的厚度竟然比珠穆朗瑪峰還要高呢?”
這個數據無論怎么聽都覺得太“荒唐”了一點。畢竟是一張薄薄的紙,通過對折真能超過珠穆朗瑪峰嗎?但非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都有可能發(fā)生,所以只有通過計算,這一切的謎底才能揭曉。
隨即,我便把0·01厘米連續(xù)乘以2,一共30次,得到10737418·24厘米。接著,我又把珠穆朗瑪峰的高度8848·13米轉化為884813厘米,通過比較,非常明顯能夠看出對折30次之后的紙張的厚度的.確勝過了珠穆朗瑪峰的高度,而且還是后者的10多倍。
其實,似這樣的驚人的數據在平常的生活中處處存數學在,只要你有一雙善于發(fā)現的眼睛。
小學生數學日記五年級篇十二
下午放學時,班主任老師給我們布置了一道家庭作業(yè),要求大家想辦法測算一次性筷子體積,并用數學日記的形式將測算過程記錄下來。這道家庭作業(yè),表面上是一次數學實踐活動,實際可能寓意更深,因為一次性筷子的使用與環(huán)保有關。
終于,有了一點眉目。我可以將一次性筷子放入裝滿水的容器中,這樣容器中的水就會溢出來,溢出水的多少不就是筷子的體積嗎?可是筷子比水輕,會浮在水面上,又該怎么辦呢?可不可以用石頭或膠布之類的東西將筷子固定住呢?我想應該是可以的,但這些辦法測定起來又都太麻煩了,要是有更簡便的方法該多好啊!經過冥思苦想,我終于自豪的笑了。
小學生數學日記五年級篇十三
今天的.數學課真奇怪。書上出現了一篇短文,名字叫《哥倫布豎雞蛋》。
課堂上,老師問:“這篇文章約有多少字?”此時,教室里一點聲音也沒有,同學們都在思考,正在這時,方靜站起來說:“把每個自然段數出有多少字,再加起來。”老師說:“不錯。”鄒晨麗說:“數有多少行,每行約有多少字,再乘起來。”老師說:“比剛才那種方法簡單一點。”張啟迪說:“一個一個數。”老師說:“雖然不簡潔,可是更準確。”蔣劍鋒說:“一行約有多少字,有十三行,用一行約有多少字利用估算方法乘以十三行。”老師什么也沒說,只是點頭贊許了。接著,盛錦彥說:“數一行有多少字,加上標點,乘以十三行,再除去空格。”許昌柱說:“把有空格的句子并在一起,再加起來。”最后老師說:“你們說得都不錯,這些方法都對。”我認為盛錦彥的方法即簡潔又較準確。
這節(jié)課上得真有趣,課堂氣氛很活躍,同學們積極發(fā)言。真是一堂記憶深刻地數學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