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提高員工士氣,我建議組織一些團隊活動來增進員工之間的合作與溝通。如果你對個人簡歷的撰寫感到困惑,以下是一些成功的簡歷樣本,可以借鑒和參考。
論語讀書筆記摘抄篇一
【導語】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這個寒假我讀了《論語》,《論語》是我國經典著作,由孔子的幾代弟了編成,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體現了孔子的倫理思想、道德觀及教育思想。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篇文章是“讓鄰三尺”,這篇文章講的是兩個鄰居從剛開始不肯退讓自家的`院子到后來各退三尺地,從而兩家的房子都合適了并且成為了很好的鄰居和朋友。通過這篇文章,我懂得了我們要理解、多謙讓對方、多替別人著想,別人快樂的同時也帶給了自己的開心快樂!
《論語》這本書中有很多寓意深刻的好文章,雖然我不能理解其中更多的含義,但我想只要多讀幾遍,我會悟出更多更深的道理。
論語讀書筆記摘抄篇二
最近,拜讀了《溫儒敏論語文教育》,頗受啟發。溫儒敏教授從課標課改、教材編寫、語文教學、研修文化、大學本義、文學生活諸多方面,為我們打開一條通道,為我拓寬了語文的外延和內涵。
書中有言,“語文的本質就是多讀書”,這對當下我們的語文概念被多方解讀的形勢下,很像一把利劍,直戳要害,我們重提閱讀的必要性實在是非常重要。溫儒敏說,在中小學階段,讀書是獲取精神和智力成長的主要營養源。可是,我們的現狀是什么呢,讀書變得十分功利,一些家長和老師甚至不允許學生讀與考試無關的書。我們老師在備課的時候,寫下多條教學目標,唯獨不考慮如何去引發讀書興趣。反而是傳統的語文教育是讀書為主,先生很少去講,學生一路讀下來由不懂到半懂,由半懂到全懂,慢慢的讓文化浸潤了心靈。而我們現在的語文教學主要是一篇一篇地講,一次一次地組織活動,卻很少讀整本書。我們不可能回到傳統的教學中,但我們可以了解教育的得與失,適當補充傳統經驗,培養學生讀書的興趣和習慣。
我們的'語文課,確實教了很多知識,但是若只顧內容而不重方法,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很難培養起來的。“授之以漁,教讀書方法”,如何讀一本書,我們可以在方法引領上下功夫。不同的文體、不同的課文,閱讀方法應當有所區別,老師要教給學生面對不同的書,采用不同的讀書方法,而不是全都分析性地提煉主題思想之類。我們可以教給學生把精讀和略讀結合起來。還有各種文體的閱讀,方法也有區別,讀小說和讀詩歌不一樣,讀文學性的散文和讀論述性的論文有區別,讀歷史、哲學和科學又各有門徑。所以我們在設計教學的時候,要把讀書方法考慮進去,要聚焦在激發孩子學習包括閱讀的方法和興趣上。
“要喚起學生對于讀書的興趣,在閱讀上要給他們一些自由選擇的空間。”,說到這里,正是我們平時十分恐慌的,因為一旦看到學生看“閑書”,我們就擔心影響了孩子的“正業”,就要不厭其煩的規勸孩子回歸“正軌”,其實,我們的做法已經無形中打壓了孩子的讀書樂趣。我們應當把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結合起來,讓學生自己找書來讀,這就是培養起閱讀的愛好。要尊重學生的“語文生活”。他們愿意在微博、qq等社交平臺表達自己的觀點,其實就是語文能力的一種鍛煉,我們可以走近學生的生活圈子,與他們一同討論問題,引導他們適時適當的表達自己的觀點,這樣的引導遠遠好于強硬的說教,也更容易讓學生接受老師的觀點。
我們需要改善和學習的內容還有很多,在引導學生多多讀書的路上,我們也會在教學中不斷摸索,相信只要我們擁有一顆樂教樂學的心,我們定會探討出更多更好的方法。
論語讀書筆記摘抄篇三
《論語》是孔子寫的。孔子是春秋末期的一個大人物,他是魯國人,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逝世于公元前479年。他是中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論語》分為奉道、尊禮、崇仁、重孝、尚德。
我最喜歡的是這幾句話: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意思是說學習了又常常溫習和練習,不也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是很令人高興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還有就是”見賢思齊“這句話,讓我明白了看到品德好的人就要和他看齊,要和品德好的`人多學習。
讀了《論語》的一些文章,使我又多了些知識。我以后要多讀一些關于論語的書籍,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本事,將來更好的衛祖國做貢獻。
論語讀書筆記摘抄篇四
論語讀后感據中學的歷史課本記載,從漢代董仲舒罷黜百家開始,一直到清末,《論語》作為儒家的`核心著作之一和官方認可的正統思想,統治了中國思想界達兩千年之久。事實上,這兩千年中,官家推行論語更多的是作為一種統治的工具。因為論語講“禮”、講“仁”;講“忠”,將“孝”;或許也因為《論語》中講“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個人對該句的理解持保留意見,見下文)。
若子民全都仁義忠孝而又不知,自然不會犯上,不會上也就不會作亂,更談不上謀反了,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我們要推翻封建統治必須要先推翻它的思想枷鎖。《論語》自然是首當其沖。所以,我認為,從這個意義上說,五四打倒孔家店是非常正確的。打得很好。
論語讀書筆記摘抄篇五
自古就有一部《論語》治天下之說,對于這種說法以前也只是聽說而已。當從電視上看到于丹講《論語》時,立刻被她那淺顯而又富有哲理的語言所吸引。電視上的講座幾乎完整的看了下來,隨后又買來書仔細地閱讀。之后才明白,平時常常用以提醒學生的幾句“格言”原先是出自《論語》,如:“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師”等等。于丹透過白語化的語言,用許多淺顯的故事,而使《論語》變得懂俗易懂,看起來很樸素的語言,但在原則中透著一些變通,更簡單的說:它告訴我們的是為人處世的原則。在這天這個日新月異,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現實生活中的處處不合時宜,讓每個人都難免會感到有缺憾事和不如意感,也許我們無力去改變事實,而透過《論語》的解讀,能夠改變我們看待這些事情的態度,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之中的缺憾和苦難,如何在工作中把這種缺憾轉化為動力和力量,把工作做得更好更實。孔子說:“不怨天,不尤人,”因為在孔子看來,一個人內心的完善,合乎大道的追求,比你要求這個社會就應如何如何,要求別人就應該怎樣怎樣,都要重要的得多。人生百年,孰能無憾?人這一生中總會遇到這樣那樣不如意的事情。人首先要能夠正確應對人生的遺憾,要在最短的時間內理解下來,不要糾纏在里面,一遍一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苦痛,還要盡可能地用自我所能夠做的事情去彌補這個遺憾。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我們中國人傳統的道德理想,在《論語》中孔子談理想的時候,并不認為志向越高遠就越好,真正重要的是一個人的內心定力與信念。無論你的理想是大是小,實現所有理想的基礎,在于找到內心的真正感受,一個人的內心的感受永遠比他外在的業績更加重要。“吾與點也!”的故事所闡述的正是這個道理。
人們常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社會環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從你的朋友身上能夠照見自我的影子,其實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朋友也如此,從身邊朋友的身上也能夠直接的反映出你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好的朋友如一本好書,他能夠打開整個你的世界,讓你接觸到外面的精彩。孔子說,這個世界上對自我有幫忙的朋友有三種,即所謂“益者三友”,是友直、友諒、友多聞。
無論是孔子的《論語》還是于丹的讀后感,都說做人的境界,君子是大家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標準,君子的力量始于人格與內心。如果一個人在當今的社會中,反省自我的行為,而能夠不后悔、不愧疚,要使自我做過的每件事都禁得住推敲,實在是極不容易的事情。我們無法左右外在的世界,只有讓自我的內心選取潛力強大,明白如何取舍,一個人內心對自我要求嚴格一點,對別人就會厚道一點,平時大家老說做人要厚道,厚道并不是窩囊,而是他能夠包容和悲憫別人的過錯,能夠設身處地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想問題,因此只有給予才會帶給你最終的'歡愉,不是說: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嘛!做人無論成功與否,能做到“不怨天,不尤人”才是君子之度。做一個最好的你自我,按照自我的社會定位,從身邊做起,讓自我成為內心完善的人。
論語是道德與智慧的凝結,它是一個循循善誘的教師,又是一個正直、坦率、寬容的友人,由它能夠映射著我們的道德情操、品性修養的鏡子,讓我們在生活中找準自我的方向。我想無論是古賢圣人還是于丹所想表達的好處在于,以簡約的語言點出人生大道,讓后世的子孫一一去實踐,讓那種古典的精神力量在現代的規則下融合成為一種有效的成分,讓我們每一個人真正建立起有效率、有價值的人生,這大概就是《于丹論語讀后感》所給予我們的終極好處吧!
論語讀書筆記摘抄篇六
關于智慧呢,就是在你抓了一手壞牌的時候,你以什么樣的心態來看,你是自暴自棄呢?還是臨事而懼,好謀而成呢?我覺得把壞牌打贏的方法有很多種,但是你連想贏的心都沒有了,給了你方法你能信嗎?平凡的人不是生來就有智慧的,那樣的人太少了,連孔子這么博學只是學而知之的人,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學習呢?但是要想真正能達到大智慧也不是簡單的事,一定要注意的是四點,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論語讀書筆記摘抄篇七
《論語》,一部講大道理的書。又叫人好學的;有教人孝順的;有教人處事的……今天,我就講一則教人學習的'道理。
哀公問:“弟子熟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夜則亡,未聞好學者也。”
這段話的意思是:魯哀公問孔子:“你的學生中,哪個才是最好學的呢?”孔子回答道:“有一個叫顏回的學生非常好學,他從不遷怒于別人,也不犯同樣的過錯。但是,不幸短命死了。從此,就再也沒聽過好學的學生了。”
其實,在我們班,也有一個“顏回”,他叫徐棟。他從不遷怒于別人,也從不犯同樣的過錯。徐棟品學兼優,保護環境,熱于助人。成績特別好,每次考試都是第一;從來都不亂扔垃圾;還每天幫老師辦事,從一樓跑到六樓,六樓跑到一樓,這是天天見到的事。
大家都學習徐棟吧!爭當一個顏回吧!
論語讀書筆記摘抄篇八
孔子乃儒家思想的創始人,他曾經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這句話告訴我們只讀書不思考,就會迷惑而沒有收獲;只空想而不讀書,就只會疑惑而不肯定,所以我們絕不能這樣。孔子也說過,一個人只要學習了,就一定能更上一層樓。如:“吾日三省吾身;與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樣,你自己的.學問一定有所長進。
除此之外,孔老先生還說過:“弟子入則孝,出則涕;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這句話告訴我們要孝順父母,遵從兄長,言行謹慎,誠實可信,要廣泛地去愛眾人,親近有仁德的人。這樣,你才能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讀了《論語》,我深刻地領悟到,要尊敬每一個人,這樣,每一個人才能尊敬你。做人,一定要多學習,多動腦,才能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