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是一個豐富多樣的社區,師生之間的互動和合作可以促進個人和整體的發展。自我總結是對個人過去一段時間內工作和學習的總結和反思,以下是一些成功人士的總結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
公安局法治建設工作總結及工作計劃篇一
一是常態化整治治安熱點。按照什么問題突出就重點整治什么的思路,注重動態整治與日常管理相結合,健全完善長效機制。持續深入開展“兩減六治三提升”、“清水藍天”、“利劍”等專項行動,嚴打食藥環違法犯罪,提升人居環境滿意度和食品衛生安全感。二是完善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創新完善現代化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持續推進地面三道防線建設,依托警務服務站、查報站(點)、公安檢查站,筑牢“環省、環寧、跨江”防控體系。加快推進空中三道防線建設,以“雪亮工程”為契機,全面推進視頻監控聯網應用,建成市局圖像監控中心,初步形成“點、線、面”相結合的城市防控網絡,視頻監控管理應用效能凸顯。不斷強化應急處突工作,制定工作方案,進一步完善應急指揮、現場處置、社會面管控、輿情導控一體化的應急處突流程。三是完善群防群治新機制。試點在全市14個社區推進社區警務綜治一體化建設,形成了棲霞“樁釘工程”、雨花“七彩馬甲”等優秀品牌,《法制日報》頭版對我市推進社區綜治警務一體化建設進行報道。進一步健全新業態監管力度,狠抓寄遞物流管理,與郵政部門建立聯動執法機制,2020年以來對多家寄遞網店作出停業整頓處罰。研發網約車駕駛員核查平臺,會同主管部門對平臺公司加強監督管理,深入開展人、車資質審查,確保合法上路、安全駕駛。不斷健全火災防控體系建設,將4000余家重點單位、897家社區微型消防站納入消防指揮中心統一調度,解決基層火災防控能力薄弱難題。
公安局法治建設工作總結及工作計劃篇二
一是完善執法制度標準。啟動《xx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條例》立法修訂及摩托車、燃油助力車管理規范性文件制定工作。針對群租房排查整治、非法流動加油車查處、風險隱患排查管控等社會治理難題,及時出臺執法指導意見13件。針對影響基層實戰效能發揮的“兩盜”案件打處、嫌疑人未成年人親屬看護、涉案財產價格認定時效等執法難點熱點,會同市相關部門制定出臺相關規范文件。積極落實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要求,穩步推進侵財刑事案件立案標準調整試點工作,切實解決盜竊等侵財類案件立案標準與追訴標準不相協調問題。二是健全制度跟蹤機制。認真總結近年來市人大、市政府出臺的《xx市關于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規定》、《xx市消防條例》、《xx市養犬管理條例》等法規實施成效,全面清理修訂全局201x年之前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強化現有執法制度執行效果的跟蹤評估,建立完善定期更新機制,切實增強制度規范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修訂《xx市公安機關規范性文件管理規定》,編制《xx市公安局現行規范性文件和內部規定目錄》,優化執法制度制定程序,進一步落實公開聽取意見、合法性審查、備案審查、定期清理評估等制度,不斷提高規范性文件制定質量。三是健全依法決策機制。積極落實重大行政決策集體討論決定程序制度,執行《xx市公安局黨委工作規則(暫行)》,明確市局黨委集體討論決定全市公安重大行政決策。續聘薛濟民、孫國祥、邢鴻飛等5名全國、全省知名法律專家和學者為我局法律專家顧問。截至目前,市公安局以及12個區公安分局均已建立法律顧問制度。2020年以來,先后調用法律顧問參與市局重大決策論證、提供征詢意見40余件次,參與辦理疑難復雜案件20余件次,充分發揮外聘法律顧問參謀助手作用。
公安局法治建設工作總結及工作計劃篇三
一是做好學法培訓工作。制定《2020年度全市公安法治教育培訓計劃》,著力構建“大教育、大培訓”體系,打造學習型公安機關,舉辦2期市局處級領導干部培訓班、25期專業警種警務技能訓練班,組織實戰教官分赴27個單位開展送教活動,切實提升民警綜合素質和實戰能力。進一步創新學法方式,推行互動式、案例式、情景模擬式培訓,改版升級“法律咨詢臺”,制作一批“短、微、快、實”微課程,研發應用手機版“網上練兵場”,方便民警利用碎片時間學法。二是提升執法隊伍專業化水平。制定《xx市公安局執法資格等級考試結果運用管理辦法》,嚴格落實執法資格考試和等級管理制度,完善執法資格考試結果與崗位準入、干部選拔掛鉤制度。與司法考試職業培訓機構開展合作,不斷優化助考模式,截止目前,全局共有403名民警通過國家司法考試,通過人數位居全省第一。三是加強法制部門自身建設。率先在全省公安機關和全市行政機關中建立公職律師隊伍,孫建友副市長親自為全局首批30名公職律師頒發律師執業證書。成立法治人才專業庫,舉辦全局首屆法制人才高端培訓班,組織全局首批公職律師和法制業務骨干共68人赴中國政法大學開展培訓,著力提升法制隊伍依法履職能力。我局法制部門在推進執法規范化建設中表現突出,被省廳記集體二等功。
下一步,xx市公安局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主動踐行“深化依法治國實踐”要求,為深化平安xx、法治xx建設,護航“兩聚一高”實踐,建設強富美高新xx做出更大的貢獻。
公安局法治建設工作總結及工作計劃篇四
一是全力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堅持抓好行政審批事項集中清理和管理工作,全力構建“不見面審批(服務)”模式,推進1200余項行政權力事項清單標準化入庫。率先在全省建立政務服務“一張網”市級公安旗艦店,截至目前,已有78個權力及服務事項上線服務,建成市公安局政務服務平臺預受理平臺,并與江蘇公安“旗艦店”預受理平臺實現對接。二是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穩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完成兩輪積分落戶申請受理審核工作,其中符合落戶條件1740戶。創新出入境服務舉措,依托“微警務”3.0平臺,全國首創線上辦理出入境證件新模式,通過“視頻見面、身份識別”,真正實現不見面審批。實現省內戶籍居民申請旅游簽證自助加簽機直接受理,對大型應邀赴臺團隊申請開辟“綠色通道”。創新優化車駕管服務,同步承擔自學直考、自主約考、新能源汽車上牌和機動車選號系統升級等四項試點任務,所有考試項目實現網上約考、公平分配,被公安部譽為“xx樣本”,自主研發“互聯網學習的平臺”,實施交通違法“學法免分”政策,從源頭上遏制了“黃牛”買分賣分現象。三是全面提升行政服務效能。牢牢把握“互聯網+政務服務”改革脈搏,扎實推進“微警務”三期平臺建設,針對與群眾關系密切、辦理頻次高的公安業務,新增“學法免分”、“通訊網絡詐騙止付”、“執法公示”等37項新模塊,服務功能達63項,真正實現“一號申請,一站受理,一網通辦”。平臺關注用戶數達442萬,在全國城市“微警務”公眾號中注冊人數最多,累計提供線上服務2100萬余次,穩居“中國政務微信影響力”總榜前列。深入推進民意110三期平臺建設,優化數據匯集和分析研判功能,實現民意對警務的深度影響、精確引領。擴大監督范圍,將行政、刑事、經濟案件辦理以及交通事故處理等執法事項納入民意回訪范圍,xx公安“民意110”榮獲全國機關“黨建創新成果展示”金獎。
公安局法治建設工作總結及工作計劃篇五
一是健全執法管理機制。完善市局執法管理委員會運行機制,召開市局執法管理委員會執法質量考評專題會議,推行完善執法狀況白皮書制度,不斷健全突出執法問題通報、整改、反饋、問責工作機制。不斷深化受立案制度改革,完善案管中心(室)工作機制,啟動市局案管中心實體化建設,率先在玄武分局試點建設“一體化、智能化”執法辦案管理中心,以“一站式辦案、合成化作戰、智能化管理、全流程監督”為著力點,實現對執法辦案活動全方位管控。二是拓寬執法監督渠道。建立執法辦案場所網上巡查機制,加強對全局各基層單位在辦案區內執法活動的視頻巡查力度,嚴格督促各單位安全執法、規范執法。組織開展執法突出問題專項治理,結合市局黨委兩輪巡察以及省廳開展的“清警情、清案件、清人員、清財物”四項清理排查整改工作,梳理各部門、警種存在的執法突出問題,切實加強整改和規范。大力加強執法信息化建設,提升監督管理效能。建成并投入使用“遠程視頻訊問系統”,實現“過程性”訊問“足不出戶”,保障執法安全。充分利用全市“十三五”規劃有利契機,加緊推進“執法辦案系統”項目建設,以標準化訊(詢)問室、數字化高清視頻監督和視頻聯網系統為載體,綜合匯集同步錄音錄像、訊(詢)問監控、電子筆錄、遠程提審等功能,提升執法安全信息化管理水平。三是強化外部監督。完善公檢法聯席會商工作機制,在案管中心探索設立檢察官辦公室,切實強化對公安機關執法活動監督。主動接受人大政協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今年以來,承辦的4件省政協委員提案、51件市人大代表建議、67件市政協委員提案全部辦結,滿意率為100%。深化陽光警務建設,落實警務公開制度,規范政府信息依申請公開,明確辦理流程,規范受理、交辦、承辦和答復等環節。在全面應用省廳執法公示平臺的基礎上,研發應用xx執法公示平臺,公示各類警情、案件60余萬件,公示率達99.7%,全國公安機關深化“陽光警務”研討會來我局觀摩考察,對我局執法公開工作給予充分肯定。
公安局法治建設工作總結及工作計劃篇六
強化執法監督考評,緊盯重點執法因素、重點執法案件和重點單位執法的監督管理,不斷提升監督管理水平。堅持網上巡查通報制度,由局案管中心牽頭,嚴格落實日巡查、周通報、月研判制度,對各單位的辦案區日常管理、信息化錄入、受立案情況等巡查結果及時在市局“執法通報”專欄上公布。加大考評倒查力度。xx市局以考評倒查為手段,加大對民警日常執法管理,提升執法意識,對民警執法行為與分管責任領導進行捆綁。今年共下發糾正違法通知書28份,倒查整改意見書8份,各類建議書4份,對民警局規記分126人次,共計245分。強化重點案件的評查整改工作。依托“個案系統”,今年以來共評判刑事案件18146次(扣分案件653件),共扣279.3分,評判行政案件17458次(扣分案716件),共扣167.3分。繼續開展刑事“下行”案件和涉法涉訴信訪案件的評查工作,結合“四嚴”行動要求,強化對行政“三類”案件的查結率考核,截至5月31日止,全局“三類”案件查結率為86.38%,相對往年已經大幅度上升。強化對重點單位的監督整改工作。上半年對存在嚴重執法問題的虹橋派出所、鹽盆派出所予以進行掛牌整治,對辦案拖延、初信初訪問題嚴重的柳市分局在辦理治安案件上予以重點監督。通過強化對重點問題單位的監督管理,以點帶面,提升全局執法管理水平。
公安局法治建設工作總結及工作計劃篇七
一是強化組織推動。市公安局黨委高度重視法治公安建設和執法規范化建設工作,多次召開黨委會、局長辦公會研究部署推進,省廳黨委副書記、副市長、市公安局黨委書記、局長孫建友明確提出將執法規范化建設作為推動公安工作科學發展的重要保障,多次就深化全局執法規范化建設工作進行強調部署。召開全局執法規范化建設推進會、執法工作專題會,市局黨委委員、副局長、市委610辦公室主任王少華深入剖析當前全局執法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對打造具有xx特色的執法規范化建設“升級版”工作進行動員部署。二是強化頂層設計。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關于深化公安執法規范化建設的意見,結合我市公安工作實際,以市“兩辦”名義出臺《關于深化公安執法規范化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6大類24項重點工作任務,從市級層面大力推動公安執法規范化建設創新發展。積極謀劃年度執法規范化建設重點工作任務,制定下發《2020年全市公安法制工作總結》,明確21項重點工作任務。三是強化督導落實。不斷強化法治公安建設牽頭及責任部門工作職責,加強法治公安建設組織規劃、協調推動和督導檢查。結合市委市政府《xx市法治政府建設實施規劃(201x-2020年)》、《2020年全市法治政府建設工作總結》以及法治公安建設重點任務,將執法規范化建設重點工作任務進一步細化為90個子項目,逐項明確主抓市局領導、牽頭及協辦部門、完成期限,建立完善督辦評估工作機制,不斷深化全警參與、全警聯動、全警發力的工作格局。
公安局法治建設工作總結及工作計劃篇八
一是依法辦理行政復議案件。成立以市局分管領導任主任的行政復議委員會,制定《xx市公安機關行政復議程序規定》、《關于進一步加強全局復議應訴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規范全局行政復議案件辦理工作。同時在案件辦理中緊扣矛盾重點,引入說理執法理念,加強案件涉及法律條文的解釋,強化當事人所提疑問的解答,確保從根本上化解矛盾糾紛。建立行政復議決定書網上公開制度,依托省廳執法公示平臺,對發生法律效力的行政復議決定書予以網上公開。二是積極加強行政應訴工作。推行行政負責人出庭應訴制度,不斷增強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主動性和自覺性,明確要求市區兩級負責人出庭應訴率達100%。不斷加強行政應訴能力建設,嚴把準入關口,把取得全市行政復議訴訟資格證書作為從事行政應訴工作的準入門檻,組建專業應訴人才隊伍,確定專人承接訴訟工作任務。定期舉辦專題培訓、庭前會商、旁聽庭審、模擬法庭等形式,不斷提升公安機關負責人和應訴人員證據意識、訴訟意識和程序意識,提高應訴答辯能力。三是全面推行公調對接制度。密切加強與司法行政部門的協作配合,深化運行“公調對接”機制,建立聯席會議制度,研究落實深化“公調對接”工作運行保障機制。創新調解新模式,試點推行街面調解員制度,主動將調解工作陣線前移,積極探索向警務服務站、中心商貿圈、社區警務室等與人民群眾息息相關的場所前移,實行首接責任制,使警情分流,為警力減負,有效實現了調解資源和解放警力的有機統一。
公安局法治建設工作總結及工作計劃篇九
一是組織日常執法教育培訓。依托“警營大講堂”、“周一夜學”、崗前培訓、執法座談等平臺,積極組織各單位參與日常的執法專題培訓。今年針對執法記錄儀視音頻自動上傳、政法一體化辦案系統、省廳二期執法辦案綜合應用系統、警察出庭作證、中層領導執法素質測試等重點工作開展了多次培訓講座,提升全警綜合執法能力和辦案水平。二是組織開展執法資格等級考試。6月10日、11月11日我局分別組織民警77人、87人赴溫州參加執法資格等級考試。達到了“以考促訓”的目的,截止目前,我局已取得基本級執法資格的民警1099人,取得高級資格民警34人。三是強化法制員履職能力。創新法制員管理辦法,推出法制員縱向管理制度,擴大基層法制員專職范圍。改變法制員人事隸屬關系,改變考評標準,建立法制員良好的上升通道。四是強化中層領導執法履職能力建設。強化中層領導辦案考核,今年需要辦案的中層領導183人(包括邊防),折合完成刑事案件680.5起。組織中層領導執法素質測試。5月24日、9月30日組織開展2020年中層領導執法素質測試,263余名執法辦案單位領導參與測試并發布測試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