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寬容的事例篇一
兩個士兵之間的故事
(寬容換來友誼)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支部隊在森林中與敵軍相遇。激戰后,兩名戰士跟部隊失去了聯系。
兩人在森林中艱難跋涉,他們互相鼓勵、互相安慰。十多天過去了,仍未與部隊聯系上。一天,他們打死了一只鹿,依靠鹿肉艱難度日。這以后他們再也沒看到過任何動物。他們把僅剩下的一點鹿肉,背在身上。又一次激戰后,他們巧妙地避開了敵人。
就在自以為已經安全時,只聽一聲槍響,走在前面的年輕戰士中了一槍———幸虧傷在肩膀上!后面的士兵惶恐地跑了過來,他害怕得語無倫次,抱著戰友的身體淚流不止,并趕快把自己的襯衣撕下來包扎戰友的傷口。
晚上,未受傷的士兵一直念叨著母親的名字,兩眼直勾勾的。他們都以為他們熬不過這一關了,盡管饑餓難忍,可他們誰也沒動身邊的鹿肉。第二天,他們得救了。
讓一讓,六尺巷
(寬容化解矛盾)
清康熙年間,張英在京城做了大官,被人稱為"張丞相"。張英的老家在安徽桐城,那里有一個姓葉的大戶與張家的府第為鄰。那年,張家重新擴建府第,院墻蓋到了葉家的地界。葉家明知道是張家仗勢欺人,但祖上傳下的宅第也不愿相讓,于是和張家爭執,并表示 "寧可家破人忙,也寸土不讓"。雙方相持不下,沖突在所難免。張英的夫人在族人的催促下給丈夫寫信,希望張英干預此事。張英接到夫人的信后,對家人依仗他的權勢欺壓鄉里很是不滿,于是作詩一首帶給夫人,詩中寫道:"千里修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張夫人見詩后,很不理解張英的做法,反復吟誦,才理解丈夫的用意,于是讓家人主動后退3尺筑墻。葉家得知后,被張英寬厚禮讓的行為感動,也將自己宅院主動后退了3尺。這樣張、葉兩家之間就形成一個6尺寬的巷子。后來,這件事被廣為傳頌,還有一句順口溜: 爭一爭,行不通;讓一讓,六尺巷。
楊翁婚姻背后折射的社會寬容
(寬容是社會文明的標志)
舉世聞名的大物理學家楊振寧先生與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翻譯系碩士班學生翁帆結婚了。這場婚戀令人關注的主要是兩人間的年齡差距———楊振寧整整大了翁帆54歲。在一個大多數人還墨守成規的國度,這個罕見的年齡差距難免會引起許多人的好奇、驚嘆和猜測。楊振寧早就料到了這一點,他坦言自己對此已有心理準備。
出乎楊振寧意料的是,面對這場"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對紅妝"(蘇軾語)式的婚戀,無論是網絡言論還是街談巷議,充滿的都是善意的眼神:在楊振寧任職的清華大學的bbs網站上,大部分學生的留言表達的都是祝福的心愿;新浪網上的數千條"評論",也大多呵護著這段感情;一位親近楊振寧的物理學家還回信給楊振寧,舉例西班牙大提琴家卡薩爾斯81歲時和他21歲的學生結婚,作為對他們的祝福———這些人性的溫暖和善意,在以前的同類事件中并不多見。
這足以表明,我們的社會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一方面,民眾開始知道生活中有太多美好的事物值得我們珍惜和祝福;另一方面,民眾面對和自己的觀念大相徑庭的人與事,已經開始學會理解和寬容———而寬容恰恰是社會進步的醒目標志。
林肯的大度
(寬容是一種人生境界)
林肯一向以寬容為懷。在他當上總統后,南北戰爭爆發了,一開始北方處于劣勢,讓他終日不得安寧。隨之而來的就是別人對他的能力的鄙視,人們認為選舉他當總統是犯下了大錯,林肯則對所有鄙視他的人都報以寬容,在他人看來,那幾乎是一種自暴自棄的寬容,很沒有尊嚴的寬容。后來終于引起一議員的不滿,議員說:"你不應該試圖和那些人交朋友,而應該消滅他們。"林肯微笑著回答:"當他們變成我的朋友,難道我不正是在消滅我的敵人嗎?"一語中的,多一些寬容,公開的對手或許就是我們潛在的朋友。
三峽工程誰貢獻
(應該寬容地對待不同意見)
三峽工程大江截流成功,誰對三峽工程的貢獻?的水利工程學家潘家錚這樣回答外國記者的提問:"那些反對三峽工程的人對三峽工程的貢獻。"反對者的存在,可讓人保持清醒理智的頭腦,做事更周全;可激發你接受挑戰的勇氣,迸發出生命的潛能。風涼話,正可以給你發熱的頭腦"冷敷";給你穿的小鞋,或許能讓你在舞臺上跳出曼妙的"芭蕾舞";給你的打擊,仿佛運動員手上的杠鈴,只會增加你的爆發力。這不是簡單的寬容,這寬容如硎,磨礪著你的意志,磨亮了你生命的鋒芒。
(寬容是做人的美德)
戰國時趙國的藺相如以國家利益為重,一忍再忍廉頗的尋釁羞辱,他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大境界,終使廉頗幡然醒悟,從而給世人留下"將相和"的千古美談。
劉秀大敗王郎,攻入邯鄲,檢點前朝公文時,發現大量奉承王郎、侮罵劉秀甚至謀劃誅殺劉秀的信件。可劉秀對此視而不見,不顧眾臣反對,全部付之一炬。他不計前嫌,化敵為友,壯大自己的力量,終成帝業。這把火,燒毀了嫌隙,也鑄煉了堅固的事業之基。
唐朝諫議大夫魏征,常常犯顏苦諫,屢逆龍鱗,可唐太宗站得高,以寬容為懷,把魏征看作是照見自己得失的"鏡子",終于開創了史稱"貞觀之治"的太平盛世。
武則天時代的宰相婁師德以仁厚寬恕、恭勤不怠聞名于世。司馬光評價他"寬厚清慎,犯而不校"。鳳閣侍郎李昭德罵他是鄉巴佬,他笑著說:"我不當鄉巴佬,誰當鄉巴佬呢?"當時名相狄仁杰也瞧不起婁師德,想把他排擠出朝廷,他也不計較。后來武則天告訴狄仁杰:"我之所以了解你,正是婁師德向我推薦的。"狄仁杰聽了慚愧不已。
呂蒙正初入朝堂時,有一朝士指著他說:"這小子也參政?"呂蒙正裝著沒聽見。而與呂蒙正同列的人卻幾次讓呂蒙正追問那個人是誰,呂蒙正不允,說:"若知其姓名,怕以后不能忘記,所以還是不問的好。"呂蒙正后來終于成為北宋的宰相。
加拿大總理化敵為友之術
(寬容是一種自信的力量)
出生于平民家庭的加拿大前總理讓·克雷蒂安,其貌不揚,一耳失聰,連英語也說不好,可這樣一個小人物卻能在政壇上平步青云,三度登上總理寶座屹立不倒,成為加拿大政壇的"常青樹"。克雷蒂安的成功之道在于不樹敵、肯助人,有"宰相肚里可撐船"的胸襟。1993年保守黨在大選中慘敗,失去總理寶座的保守黨主席坎貝爾難辭其咎,被迫辭去黨主席職位。贏得勝利的克雷蒂安總理給失去棲身之所的這位昔日對手,撥了一間辦公室和一個秘書,讓她從容整理文件。一年后,克雷蒂安又給失業的坎貝爾準備了可任選其一的兩個職位———駐俄國大使或駐洛杉磯總領事,坎貝爾選擇了后者———一份年薪12萬加元、部長級待遇的工作。克雷蒂安就是這樣以其過人的容人之量把宿敵化為朋友。
(寬容是社會民主水平的標示)
《寬容》一書的作者是杰勒德·威廉·房龍。1944年,他因工作過度疲倦引發心臟病而去世,享年62歲。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之中用自己的筆有力地抨擊著納粹、法西斯。
《寬容》的另一種版本的名字就叫《人的解放》。他清醒地指出,寬容這個詞從來就是一個奢侈品,購買它的只是智力特別發達的人。事實上,有史以來,所有的不寬容都是以某種神圣的名義壟斷真理,從而扼殺個人權利和個性自由。房龍強調說,在現今的世界上,對寬容的需要超過了其他一切。他讓我們看到,現代的不寬容,無非"用機關槍和集中營武裝起來"以代替"使用地牢和緩慢燃燒的火刑柱"的中世紀的不寬容,歷史不見得有什么進步;他說,現今距離寬容一統天下的日子需要一萬年,或者十萬年。也就是說,對于現代人來說,寬容只是一種夢想,一種烏托邦,怎么辦?房龍沒有因此把問題懸置起來,他反對那些持與寬容完全對立的理論,意在摧毀我們腳下的基石的"白螞蟻"們大談寬容。他在《寬容》一書中寫道:"只要這個世界還被恐怖所籠罩,談論黃金時代,談論現代化和發展,完全是浪費時間。"他接著說:"只要不寬容是我們的自我保護法則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要求寬容簡直是犯罪。"寬容不是縱容,在這里,提倡寬容,即意味著跟不寬容的勢力、"偏執和暴徒精神"作斗爭。
喬羽夸獎楊鈺瑩
(寬容地對待犯過錯誤的人)
曾與福建廈門遠華大案有著密切關聯的女歌手楊鈺瑩,在慘遭媒體抨擊、嘲諷乃至人身攻擊后,京城演唱會居然掌聲如潮、鮮花不斷、贊賞有加,據說連號稱"詞頭"的詞作家喬羽老爺子都當場夸獎"楊鈺瑩是個好孩子"。有人欣喜地寫文章說:喬老爺子是在以一個長輩的寬大與包容,呵護、鼓勵著一個曾經有過那樣"問題"的后生。這就是今天的文明,更是今天的進步。
丘吉爾的風度
(寬容是一種人生境界)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不久,在全民大選中,丘吉爾落選了。他是個名揚四海的政治家,又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領導英國人民取得反法西斯勝利的英雄。對于他來說,落選當然是件極狼狽的事,但他坦然對待。當時他正在自家的游泳池里游泳,這時秘書氣喘吁吁地跑來告訴他:"不好!丘吉爾先生,你落選了!"不料丘吉爾卻爽然一笑說"好極了!這說明:我們勝利了!我們追求的就是民主,民主勝利了,難道不值得祝賀?朋友勞駕,把毛巾遞給我,我該上來了!"真佩服丘吉爾,那么從容,那么理智,只一句話,就成功地再現了一種極豁達大度寬容的大政治家的風范!還有一次,在一次酒會上,一個女政敵高舉酒杯走向丘吉爾,并指了指丘吉爾的酒杯,說:"我恨您,如果我是您的夫人,我一定會在您的酒里投毒!"顯然,這是一句滿懷仇恨的挑釁。但丘吉爾笑了笑,挺友好地說:"您放心,如果我是您的先生,我一定把它一飲而盡!"妙!果然是從容不迫,不是嗎?既然您的那句話是假定,我也就不妨再來個假定。
是的,這就是寬容!一種大智慧!一種大聰明!
九世同堂在一"忍"字
(家庭中也需要寬容)
公元665年,唐高宗李治經過壽張縣時,特意登門拜訪了一個九世同堂的大家庭。壽張人張公藝一家九世同居,為此,北齊、隋、唐歷朝都專門予以了表彰。
交談中,李治請教張公藝能夠九世同堂的原因。公藝老人稍加思索,一口氣書寫了一百多個"忍"字送給了李治。李治很高興,賞賜了這家人。
寬容也許到那時,我可以找到答案。我邊想著這個問題,邊走在那晚和他一起呆過的梧桐樹下。
寬容的事例篇二
導語:能忍能讓真君子,能屈能伸大丈夫。寬容是人的一種美德。它要求清心寡欲。“人之心胸,多欲則窄,寡欲則寬。”小肚雞腸,難以容人者,大多是自私自利之徒。下面是yuwenmi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與寬容有關的名人事例,歡迎閱讀與借鑒,謝謝!
鮑叔薦管仲
春秋時,齊襄公被殺后,公子小白和公子糾為爭奪王位而戰。鮑波助小白,管仲助糾。雙方交戰中,管仲曾用箭射中了小白衣帶上的鉤子,小白險遭喪命。后來小白做了齊國國君,即齊桓公。
下”的霸業。
毛澤東放走張國燾家屬
不久張國燾的妻子帶著孩子也到武汰去了,從此再也沒有回到延安。
寬容的事例篇三
曼德拉,是南非一位黑人政治領袖。他因為領導反對白人種族隔離的政策而入獄,白人統治者把他關在荒涼的大西洋小島羅本島上27年。當時曼德拉年事已高,但白人統治者依然像對待年輕犯人一樣對他進行殘酷的虐待。
羅本島上布滿巖石,到處是海豹、蛇和其他動物。曼德拉被關在集中營一個“鋅皮房”里,白天打石頭,將采石場的大石塊碎成石料。他有時要下到冰冷的海水里撈海帶,有時干采石灰的少兒----每一天早晨排隊到采石場,然后被解開腳鐐,在一個很大的石灰石場里,用尖鎬和鐵鍬挖石灰石。
因為曼德拉是要犯,看管他的看守就有三人。他們對他并不友好,總是尋找各種理由虐待他。
誰也沒有想到,1991年曼德拉出獄當選總統以后,他在就職典禮上的一個舉動震驚了整個世界。
總統就職儀式開始后,曼德拉起身致辭,歡迎來賓。他依次介紹了來自世界各國的政要,然后他說,能接待這么多尊貴的客人,他深感榮幸,但他最高興的是,當初羅本島監獄看守他的三名獄警也到場。隨即他邀請他們起身,并把他們介紹給大家。
曼德拉的博大胸襟和寬容精神,令那些殘酷虐待了他27年的白人汗顏,也讓所有到場的人肅然起敬。看著年邁的曼德拉緩緩站起,恭敬地向三個曾看押他的看守致敬,在場的所有來賓以至整個世界,都靜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