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綱的制定需要考慮到文章的目的、讀者的需求以及論點的論證過程。想要寫一份完美的提綱嗎?不妨參考以下范文,看看其中的亮點和技巧。
優質春日遐想提綱(案例18篇)篇一
春季,是一個心曠神怡的季節,灰黃泥土繁衍出了一些新綠,新綠又衍生出了姹紫嫣紅,今日看見了黃土,明日又看見了萬紫千紅。這讓我吟起兒童詩《我想》“變小草,綠得生輝,變小花,開得漂亮”。
上午,我在學校花壇看見了一抹新綠,綠得生輝;下午,我又看見操場邊的樹上長出了新綠,學校花壇邊的紫玉蘭,一抹幽紫悄然而至;小操場的圍墻上,一朵鮮紅無聲無息地待放。
回家后,便聽見了雨滴跳落到窗臺上,丁丁當當,像一首歡快的樂曲。八點一刻到了,天已經黑下來了,雨又變大了,我又想起了一句描寫春雨詩句:“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次日,校園內的色彩又增加了;那一絲鮮紅長成了一朵小紅花;一抹幽紫開始了發芽。我的心情舒暢極了。
春季,也是一個繁忙的季節。農民春耕忙,工人上班忙,我的老師也忙于工作,為我們也操盡了心,真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為了不負老師和家長的期望,我們要趁這美好的春光努力學習,天天向上。
優質春日遐想提綱(案例18篇)篇二
手持一片春葉的書簽,帶著春花做成的發夾,攜著溫暖和煦的春風,送走了最后一絲寒意,迎來了春日的降臨。
春,沒有夏的熱情,秋的收獲,更沒有冬的潔傲似雪。但春,是甜的`,暖的,陽光的。春,就像那童年時吵著要吃糖最終得到了,心滿意足;就像那逆境中一句暖人心扉的話語,守望相助;就像那茵茵草、叢叢花、棵棵樹一樣,生機勃勃。
有時,我會穿上一身輕便的服裝,獨自漫步在花園里,享受春日的美好風光,欣賞春日的獨特風情,和春日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
春,是我極好的朋友。
在與你嬉戲時,朋友,我發現你真的好美。綠樹成林、郁郁蔥蔥、溪水孱孱,陽光透過林中的間隙灑在身上,暖暖的樹葉上的露珠晶瑩剔透。花兒開遍,姹紫嫣紅,放眼望去,就像花仙國。花兒仿佛有了靈氣,朵朵帶著仙女般的輕盈和美麗。
朋友,你可曾注意到,有好多人,好多人,他們喜歡在你的環抱里盡情的享受,盡情的暢游,盡情的奔跑?看!老人們或在湖邊的小徑間慢慢的散步、或坐在路旁的椅子上悠閑的曬著太陽;那些年輕人帶著相機,帶著快樂,時而跑到這顆樹前擺個姿勢,時而跳進那片花間露出微笑,為自己留下一個個精彩的瞬間;那些可愛的孩子們,有的三五成群,跑來跑去,歡快的追逐打鬧,有的拿著小網子、小水桶,正在湖邊捕魚呢!喲嗬,竟然捕滿了一桶呢!
教師評語:豐富而感性的心靈,優美生動的文筆,讓每一位讀者情不自禁地隨你一起在這陽春三月展開了無盡的遐思……(陳培鳳)。
優質春日遐想提綱(案例18篇)篇三
當第一絲暖陽射進人們的胸膛,大家都充滿熱情,奔走想告。春來了,悄然無聲地走近了。
眼下,已是晚春,天氣變化無常,讓人無法接受。被突如其來的.夏的波浪襲擊,心中早已“春心蕩漾”。
每每坐在窗前,空氣中總是充滿窒息。
我被那睡意擊昏了,躺了下去,仍在沉思……。
樹木在春天似乎更加結實,因為它們在這時正在猛烈地吸食營養,漸漸地成長。但有一部分,生在大樓茅檐下,無風也無雨整日優哉游哉。春日過了,在樹木強盛時,它們越發枯萎,它們正在與死神交手。
由此看來,春日無限好,應磨練,應汲取。讓自己更堅強。這樣,在接下來的夏天里,才有屬于自己的陰涼,使人們在你的庇護下休息。
在秋冬,你不會為其擔心、害怕。過了秋冬,就又可以汲取,為自己加固基業,為下一個秋冬備戰。
人生亦此,在無數艱辛中,有美好舒適的時光,我們應干什么?享受?勤奮?釋放?汲取?為明天,應該,也必須選擇勤奮、汲取。但為了美好的今天,大可選另兩者。
人生應享受,不錯,但過分享受,就失去了享受的本意,過了好時間,你會一無所有。
兩種選擇。一、先苦后甜。
二、先甜后苦。
一、有希望,有目標,吃苦總會結束。
二、沒希望,沒目標,享受不會永久。
若你是那棵樹,你會如何?
優質春日遐想提綱(案例18篇)篇四
我喜歡驕陽似火的夏天,喜歡瓜果飄香的秋天,喜歡銀妝素裹的冬天,但我更喜歡生機勃勃的`春天。
春在人們心中有著不可磨滅的美好印象,古往今來,它被許多文人墨客評了又說,夸了又贊。“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當春天里的第一聲鳥啼回響在我耳畔時,春已悄無聲息地將整個世界包圍了。“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到處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草長鶯飛,花紅柳綠,好一派迷人的大自然風光!
在這萬物復蘇的季節,我走進公園,一片綠油油的草地映入我的眼簾,雖然仍有些許舊年殘存的片片枯黃,但并不會讓我感到乏味,相反,一種活力和生命的氣息將我重重包圍了。漫步在充滿朝氣的樹林中,呼吸著無比清爽的春的氣息,望著滿眼的新綠,和著融融的春風,我陶醉了。那簇簇野花微微地綻開了笑臉,紅的像火,白的如雪,粉的似霞;一棵棵翠柳拖著它長長的辮子在微風中漫舞;一排排蔥綠的樟樹正傲然地顯示著春姑娘為他們縫制的嶄新的外套,春風吹來,那沙沙如伴奏的聲音便是他們最甜美的笑聲吧?我不住地感嘆大自然賜予我們的美好,感覺自己如入仙境般快樂。
雨一直下,看著窗外被一點點浸濕,聆聽細雨輕敲窗欞的聲音,望著窗外那正飽經風吹雨打的花朵,我的思緒不禁隨著細雨飄灑。可別小看這毫不起眼的小花,風雨的到來并沒有催毀它那堅定的信念,反而讓它變得更加堅強,接受了風雨的洗禮,它更加堅定地站穩了自己的腳跟,在春雨的余韻中,它正咧開大嘴,笑得更加燦爛,更加迷人。花才有幾天的生命啊,或許到了春末,它們早就“零落紅泥碾作塵”了,是什么讓它對生命如此執著呢?驀地,龔自珍的一句“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讓我豁然開朗:即便是已老去的落花,也有它們的價值,并且,它們已經找到了自我價值實現的快樂感,他們享受到了這個奮斗的過程。
一日之際在于晨,一年之際在于春。春天喚醒了一個個怒放的生命,會引發人們無盡的遐想。讓我們一起去聆聽春天、擁抱春天、追隨春天,在這美好的春日里盡情地享受和遐想吧!
優質春日遐想提綱(案例18篇)篇五
我喜歡驕陽似火的夏天,喜歡瓜果飄香的秋天,喜歡銀妝素裹的冬天,但我更喜歡生機勃勃的春天。
春在人們心中有著不可磨滅的美好印象,古往今來,它被許多文人墨客評了又說,夸了又贊。“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當春天里的第一聲鳥啼回響在我耳畔時,春已悄無聲息地將整個世界包圍了。“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到處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草長鶯飛,花紅柳綠,好一派迷人的大自然風光!
在這萬物復蘇的季節,我走進公園,一片綠油油的草地映入我的眼簾,雖然仍有些許舊年殘存的片片枯黃,但并不會讓我感到乏味,相反,一種活力和生命的氣息將我重重包圍了。漫步在充滿朝氣的樹林中,呼吸著無比清爽的春的氣息,望著滿眼的新綠,和著融融的春風,我陶醉了。那簇簇野花微微地綻開了笑臉,紅的像火,白的如雪,粉的似霞;一棵棵翠柳拖著它長長的辮子在微風中漫舞;一排排蔥綠的樟樹正傲然地顯示著春姑娘為他們縫制的嶄新的外套,春風吹來,那沙沙如伴奏的聲音便是他們最甜美的笑聲吧?我不住地感嘆大自然賜予我們的美好,感覺自己如入仙境般快樂。
雨一直下,看著窗外被一點點浸濕,聆聽細雨輕敲窗欞的聲音,望著窗外那正飽經風吹雨打的花朵,我的思緒不禁隨著細雨飄灑。可別小看這毫不起眼的小花,風雨的到來并沒有催毀它那堅定的信念,反而讓它變得更加堅強,接受了風雨的洗禮,它更加堅定地站穩了自己的腳跟,在春雨的余韻中,它正咧開大嘴,笑得更加燦爛,更加迷人。花才有幾天的生命啊,或許到了春末,它們早就“零落紅泥碾作塵”了,是什么讓它對生命如此執著呢?驀地,龔自珍的一句“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讓我豁然開朗:即便是已老去的落花,也有它們的價值,并且,它們已經找到了自我價值實現的快樂感,他們享受到了這個奮斗的過程。
一日之際在于晨,一年之際在于春。春天喚醒了一個個怒放的生命,會引發人們無盡的遐想。讓我們一起去聆聽春天、擁抱春天、追隨春天,在這美好的春日里盡情地享受和遐想吧!
優質春日遐想提綱(案例18篇)篇六
踩著單車劃開暖洋洋的東風,這就是最美的春天。
這樣的時節,對于眼睛和鼻子,是無比奢侈的。各色大小的花兒,混合著復雜而又歸于一統的香氣,彌漫在視覺和味覺之巔,讓人癡迷。而另一方面,似乎盼春和傷春占據了太多的與春相染,反而忘卻春的本真。
我也總會幻想著另一樣的生活,如同茶園里采茶的那些茶農,于我而言,那是怎樣的一種難以言表的`美好。一層層的綠意跌宕,完全的融入山陵,感受大自然的恩賜。尤其是高海拔的茶園,山間還縈繞著仙道般飄渺的云霧。披上晨起的春陽,看著挺立的茶尖嫩芽,在嫻熟的手勢下,收獲進竹筐。我想,指尖與茶尖那極短暫的接觸,觸碰到的是怎樣的新鮮。
然而,皖南茶園的同學,講述的采茶,卻沒有一絲與文藝有染的情節。
春茶的價格,是最好的,尤其是“明前茶,貴如金”。因為歷經了漫長冬季的蘊藏,茶樹體內的養分得到充分積累,加上初春氣溫較低,茶樹生長速度緩慢,集天地之精華,此時的芽質非常好。此外,明前茶氨基酸的含量高,而具有苦澀味的茶多酚較低,此時的茶葉口感香而味醇,是一年中的絕佳。所以,清明節前必是大忙的。
當然,這樣的忙碌,要一直到初夏。每隔三兩天巡摘一次。我原本以為,最辛苦的是采茶,要一直那么站著,雙手還要不停地采摘。一天下來,腰酸背痛手抽筋,自然不在話下。而同學說,采茶只是第一步。真正辛苦的是后幾步精致的技術活。
上午采,下午制;下午采,當晚制。這是茶葉保質保鮮的必然要求。而制茶一般需要走殺青、揉捻、烘焙三道工序。
所謂殺青,俗稱炒茶。是將采回的茶葉攤鋪在圓形竹簸箕里,散去部分水分后,再用直徑大桶鍋翻炒。鮮葉下鍋后,以聽到類似炒芝麻聲響為標志,即表示溫度適中。再經歷翻炒、揚、撒、撈等手法。一直到芽葉質地柔軟,表面失去光澤,青氣消失,茶香顯露方可。
第二道是揉捻,這個過程相對簡單些。是在殺青起鍋后,及時散去茶葉熱氣,輕揉1--2分鐘,使之稍卷曲成條即可。揉捻要求速度慢,壓力輕,邊揉邊抖,以保持芽葉完整,色澤綠潤。
最后一步是烘焙,也是最為精致和繁瑣的一步。它分初烘和足烘。初烘時每只殺青鍋配四只烘籠,火溫先高后低,第一只烘籠的烘頂溫度要求達90度以上,以后三只溫度依次遞減10度即可。邊烘邊翻,順序移動烘頂。初烘過程翻葉要勤,攤葉要勻,操作要輕,火溫要穩。
初烘結束后,茶葉需放在簸箕中攤涼半小時左右,以促進葉內水分重新分布均勻。待初烘葉有約10烘時,并為一烘,進行足烘。足烘溫度需60度左右,文火慢烘,至足干。揀剔去雜后,再復火一次,促進茶香透發,趁熱包裝,封口貯存。
這樣,我似乎就能理解,辛苦一天采回的嫩芽,經過制作,就只是那么一點點的,會不會有種別樣的辛酸。
同學感到辛酸的,更是這樣傳統而純正的家庭手工制作,已經越來越慘淡,大的茶園不斷的在兼并私人小茶園,年輕人都渴望大城市的霓虹燈華,堅守的傳統老茶農拿什么來抵御市場化的大潮和時間車輪的碾壓。
留在杯中綻放的春天,是特有的中國智慧。我若遐想,守一垅茶樹,換四季香茗。
優質春日遐想提綱(案例18篇)篇七
當第一絲暖陽射進人們的胸膛,大家都充滿熱情,奔走想告。春來了,悄然無聲地走近了。
眼下,已是晚春,天氣變化無常,讓人無法接受。被突如其來的夏的波浪襲擊,心中早已“春心蕩漾”。
每每坐在窗前,空氣中總是充滿窒息。
我被那睡意擊昏了,躺了下去,仍在沉思……。
樹木在春天似乎更加結實,因為它們在這時正在猛烈地吸食營養,漸漸地成長。但有一部分,生在大樓茅檐下,無風也無雨整日優哉游哉。春日過了,在樹木強盛時,它們越發枯萎,它們正在與死神交手。
由此看來,春日無限好,應磨練,應汲取。讓自己更堅強。這樣,在接下來的夏天里,才有屬于自己的陰涼,使人們在你的庇護下休息。
在秋冬,你不會為其擔心、害怕。過了秋冬,就又可以汲取,為自己加固基業,為下一個秋冬備戰。
人生亦此,在無數艱辛中,有美好舒適的時光,我們應干什么?享受?勤奮?釋放?汲取?為明天,應該,也必須選擇勤奮、汲取。但為了美好的今天,大可選另兩者。
人生應享受,不錯,但過分享受,就失去了享受的本意,過了好時間,你會一無所有。
兩種選擇。一、先苦后甜。
二、先甜后苦。
一、有希望,有目標,吃苦總會結束。
二、沒希望,沒目標,享受不會永久。
若你是那棵樹,你會如何?
優質春日遐想提綱(案例18篇)篇八
四月的春風,軟軟地吹著,有些醉人。這季的樹,退去了冬的蕭索,泛著綠的光亮。早晨,倚在窗前,看小鳥把春天的第一抹晨光銜來,然后又飛向云天深處。天色漸明朗,側耳聆聽,鳥們成群結對地在枝頭唱著跳著,如同唱響我心頭的春之歌。
喧囂的城市,一座座水泥鋼筋城里,焦渴的心靈如同小鳥展翅,向往藍天綠草白云悠悠。潮濕的空氣夾雜著泥土的芬芳,哪怕是陽臺那一小盆花兒,紅的花,綠的葉,一瓣瓣,一葉葉,不管晴雨,都明媚芬芳。
春風拂面,仿佛吹來了故鄉那久違的氣息。小時候的我最愛在鄉村田野里,采摘野花野果,留下一串串笑聲。田埂上,小河邊是我童年的樂園。我把小腳泡到清清的小河,跟著嘩嘩的河水嬉戲游玩。小魚兒小蝦歡快地游來游去,我一溜小跑追著趕著,濺起一朵朵快樂的水花,嚇得水中的魚兒蝦兒不見了蹤影。純真快樂的童年喲,在這融融春日里,怎能不把你憶起!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奶奶經常對我們這樣說。所以,我最愛在家門前,隨意地往泥土里撒下瓜瓜豆豆和向日葵的種子。童年的耕種樂趣,便是如此簡單。春雨紛紛揚揚,溫柔地飄灑著。幾場雨過后,濕潤的泥土就漸漸地鉆出瓜瓜豆豆的嫩芽兒,那兩片豆瓣狀的葉芽兒,像一朵綠色的春蕾,開在我雀躍的童心里,開在這片希望的土地上。
俗話說,有苗不愁長。我和父親種的葫蘆瓜、絲瓜苗兒,還來不及搭棚,那藤蔓就順著旁邊的李子樹開始向上攀爬,一宿的功夫,噼里啪啦,好像聽到了如春筍拔節般的聲音,那葉子就噌噌地往上長了許多。我看在眼里,喜上心頭,只盼著開花結瓜。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都說自己辛苦勞動的果實最甜。到瓜果成熟時,我們采摘自己家門前種的瓜果,心里美滋滋的。奶奶像是變戲法似的,把洗干凈的鮮嫩的瓜切成條狀,再放在鐵鍋里清炒。隨著裊裊升騰的熱氣,一盆清香可口的瓜菜便上桌了。那味道,簡直是我這輩子吃過最美味的佳肴。
優質春日遐想提綱(案例18篇)篇九
我喜歡驕陽似火的夏天,喜歡瓜果飄香的秋天,喜歡銀妝素裹的冬天,但我更喜歡生機勃勃的春天。
春在人們心中有著不可磨滅的美好印象,古往今來,它被許多文人墨客評了又說,夸了又贊。“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當春天里的第一聲鳥啼回響在我耳畔時,春已悄無聲息地將整個世界包圍了。“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到處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草長鶯飛,花紅柳綠,好一派迷人的大自然風光!
在這萬物復蘇的季節,我走進公園,一片綠油油的草地映入我的眼簾,雖然仍有些許舊年殘存的片片枯黃,但并不會讓我感到乏味,相反,一種活力和生命的氣息將我重重包圍了。漫步在充滿朝氣的樹林中,呼吸著無比清爽的春的氣息,望著滿眼的新綠,和著融融的春風,我陶醉了。那簇簇野花微微地綻開了笑臉,紅的像火,白的如雪,粉的似霞;一棵棵翠柳拖著它長長的辮子在微風中漫舞;一排排蔥綠的樟樹正傲然地顯示著春姑娘為他們縫制的嶄新的外套,春風吹來,那沙沙如伴奏的聲音便是他們最甜美的笑聲吧?我不住地感嘆大自然賜予我們的美好,感覺自己如入仙境般快樂。
雨一直下,看著窗外被一點點浸濕,聆聽細雨輕敲窗欞的聲音,望著窗外那正飽經風吹雨打的花朵,我的思緒不禁隨著細雨飄灑。可別小看這毫不起眼的小花,風雨的到來并沒有催毀它那堅定的信念,反而讓它變得更加堅強,接受了風雨的洗禮,它更加堅定地站穩了自己的腳跟,在春雨的余韻中,它正咧開大嘴,笑得更加燦爛,更加迷人。花才有幾天的生命啊,或許到了春末,它們早就“零落紅泥碾作塵”了,是什么讓它對生命如此執著呢?驀地,龔自珍的一句“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讓我豁然開朗:即便是已老去的落花,也有它們的價值,并且,它們已經找到了自我價值實現的快樂感,他們享受到了這個奮斗的過程。
一日之際在于晨,一年之際在于春。春天喚醒了一個個怒放的`生命,會引發人們無盡的遐想。讓我們一起去聆聽春天、擁抱春天、追隨春天,在這美好的春日里盡情地享受和遐想吧!
優質春日遐想提綱(案例18篇)篇十
當嫩綠的小草從泥土里生長出來,總會引來無盡的遐想。那柔嫩的葉片被掩埋在厚重的泥土下,伴隨著的是無邊的`黑暗。為何小草不會耳濡目染的變成黑色的植株了,那便是小草的秘密。
在黑暗的泥土里,小草不是悲觀消極的面對無邊的黑暗而是在這黑暗里,孕育與積攢自己的生命力。等到春寒料峭的時候,便能用自己積攢力量沖破大地與無邊的黑暗。小草就這樣帶著泥土的芬芳,來到了這個世界上。也終于看到了自己期待已經的陽光,呼吸到了溫暖濕潤的清新空氣。
幾簇櫻花攢在枝頭,枝椏間點點的碧色、胭脂一樣的流彩,融化的溪水正是春日欲說還休的低語。走在櫻林中,燕子的叫聲也頻繁起來,雖不似冬天那樣的凜冽,也剛度過“春寒料峭,凍殺年少”的煞景,燕子換上了新羽,人們也換了春衣,記得讀書時,我也曾不顧父母的勸阻甚至嚴詞呵斥,早早地褪下冬裝,換上流行的春裝,甚至只著一層絨褲,走在街上,雖然牙齒打顫,但心里卻美極了!
那是多么兩極的想法啊!時至今日,看著街上那些衣服單薄、卻線條優美、時尚超前的少男少女們,也終于了解了,人,其實就如那穿土而出的嫩芽兒一般,在新的季節里,破繭而出,接受春的洗禮。只是,似乎人比燕子更盼望春的到來,所以才會迫不及待,火急火燎。
春日里的景致真的是讓人又愛又恨。愛的是它不似夏的煎熬、秋的蕭瑟、冬的無情,恨的卻是它的半遮半掩,讓人魂牽夢繞,拾一瓣櫻花,放在指尖,輕輕地感受它的清香,那清晨的露水仿佛也順著花瓣流入你的鼻孔,沁涼你的心尖兒,伸出手,撫摸剛冒青芽兒的柳條,那似似綠似青的枝條仿佛在訴說它的心語,眼前的一切似乎讓我們更心急了!
花兒,你快快開放,讓一睹你的卓越風姿,草兒、葉兒,你快快出來,也讓我欣賞你的舞姿,是啊!春日,你讓萬物有了更多的期盼,望眼欲穿卻又無能為力。春日,你的美好讓人迷戀,可又在逃避者著我們。
你沒有讓我們從這溫暖恬適的美夢中停留太久,就用霹靂般的雷聲宣告這一切的結束,你用我們心心向往的極致美麗告訴我們其實綻放不是你看到的那么美好,你真的很聰明,也不愧為大地的使者,萬物的導師!
沏一杯紅茶,好好享受午后的溫暖和寒冷,這是春給我們的恩寵。
優質春日遐想提綱(案例18篇)篇十一
當第一絲暖陽射進人們的.胸膛,大家都充滿熱情,奔走想告。春來了,悄然無聲地走近了。
眼下,已是晚春,天氣變化無常,讓人無法接受。被突如其來的夏的波浪襲擊,心中早已“春心蕩漾”。
每每坐在窗前,空氣中總是充滿窒息。
我被那睡意擊昏了,躺了下去,仍在沉思……。
樹木在春天似乎更加結實,因為它們在這時正在猛烈地吸食營養,漸漸地成長。但有一部分,生在大樓茅檐下,無風也無雨整日優哉游哉。春日過了,在樹木強盛時,它們越發枯萎,它們正在與死神交手。
由此看來,春日無限好,應磨練,應汲齲讓自己更堅強。這樣,在接下來的夏天里,才有屬于自己的陰涼,使人們在你的庇護下休息。
在秋冬,你不會為其擔心、害怕。過了秋冬,就又可以汲取,為自己加固基業,為下一個秋冬備戰。
人生亦此,在無數艱辛中,有美好舒適的時光,我們應干什么?享受?勤奮?釋放?汲取?為明天,應該,也必須選擇勤奮、汲齲但為了美好的今天,大可選另兩者。
人生應享受,不錯,但過分享受,就失去了享受的本意,過了好時間,你會一無所有。
兩種選擇。一、先苦后甜。二、先甜后苦。
一、有希望,有目標,吃苦總會結束。
二、沒希望,沒目標,享受不會永久。
若你是那棵樹,你會如何?
優質春日遐想提綱(案例18篇)篇十二
小草探出了小腦袋,睡眼朦朧的,似乎還在夢中遨游,有幾絲不情愿。丁香樹抽出了鮮嫩的枝條,而老干卻依舊一副老態龍鐘的模樣。桃樹冒出了粉嫩嫩的花苞,花苞大多緊閉著,說不定是在等一個好日子準備百花齊放呢;可是一些心急的桃花仙子卻管不了那么多了,獨自盛開在枝頭,嬌嫩欲滴,引得眾人矚目,出盡風頭。可一旁的迎春花不干了,非得奪回這“花魁”的稱號,這不,葉子還未長大,花苞已開滿了枝頭,引得眾人又是一片唏噓。
花要開了,草要綠了,自然而然,不大討人喜歡的小蚜蟲也已經悄悄地爬上樹梢,盼望著葉子快快長大。勤勞的小蜜蜂似乎料定要開花了,繞著花苞轉來轉去,嗡嗡地叫著,催促著花兒早點盛開。
花開不會遠了,因為已有南歸的燕子來湊熱鬧了!
呀!蜜蜂果然預料對了。沒幾天,樹上的桃花就綻開了嬌媚的容顏,桃樹就像戴著粉色頭紗的新娘子,羞答答的。而身旁的丁香也吐芽了,像一位彬彬有禮的新郎,嫩芽中露出一串串葡萄似的小花苞,合也合不攏。蜜蜂當上了小媒婆,這兒飛飛,那兒飛飛,雖說沒多少花粉,但也忙得不可開交。刺梅見鄰居們各展風姿,也忙著湊熱鬧,一夜之間又綠了一片。葡萄藤老先生可沒有年輕人那么開放,依舊保持著沉默是金的風度。可小草孫子可等不及爺爺了,自己伸出腦袋東張西望,比前幾天精神多了!果樹長老們舒服了一個冬天,準備來個“一芽驚人”,可被早已埋伏好的小飛蟲團團圍住,展現不出新裝的美麗。
那只貪玩的小信鴿大概是迷路了。因為他只記得家住在一顆發芽的柳樹下邊,可現在每一棵柳樹都爆青了。葡萄藤老先生終于發芽了,新芽不明顯,只有細心的鳥兒才能發現。可盡管葉子還未長大,藤下卻早已鬧了一堆孩子,想象著夏天偷吃葡萄的情景。猛然一想,眼前的葡萄還什么都沒有呢,不經流露出一絲絲的遺憾。
嘿!何時才能有葡萄啊?說實話,我也有點兒饞了。
優質春日遐想提綱(案例18篇)篇十三
那浪漫的遐想把心靈變成草原的'廣袤,把人生畫成天空的蔚藍。你在春天里思考,在春天里生活,在春天里期盼,在春天里永恒。
看!草木在你不經意間已隱隱有了綠意;柳條在你無意識間已漸漸有了新芽;桃樹那原本赤裸裸的枝干上已被暖風吹上朵朵花蕾,個個含苞待放,嬌艷欲滴。而天空呢?它也很配合地在很久的幾個月的陰霾之后有了一次響晴。而那久違的太陽公公自然不能缺席咯!他慷慨地,無私地把光明賜予大地,把能量奉獻人間。這個時候,你只用跑到陽光下站立一分鐘,你便會感到由衷的幸福和快樂。你也會感到那僵硬了一冬地泥土正在慢慢變得柔軟,散發著光和熱,散發著泥土的清香。春天,果然充滿希望。
還記得有位詩人曾經說過:“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可見,春天是一個充滿期望,充滿活力的季節。萬物復蘇,周而復始。春天對于一切生物來說,都是新的開始,都是重生的時刻。
當春天踏著生命的旋律走來;當春天乘著花香的步伐跟來;當春天隨著歡樂的氣氛趕來,愛的春雨也隨之降臨。
優質春日遐想提綱(案例18篇)篇十四
今天是星期天,因為趕貨廠里沒有正常放假,加班到兩點鐘才下班。想著一星期沒有回家了,一下班就騎著車回家去了。在路上才發現野外的景色是如此的美麗。綠油油的麥苗,金燦燦的油菜花,粉紅的櫻花。無一不是昭示著春意盎然。
每天都游走于出租屋與工廠之間,能看見的只有水泥路和鋼筋混凝土建造的房子,還有房前的幾株桂花樹。這樣的景色是一年四季都是如此,感受不到一點春天的氣息。
我現在發現自己離農村的生活越來越遠,雖說戶口本上仍寫著農業戶口,但在這人生四十年里真正從事農業生產沒有幾年。06年以前,我還在鄉下勉強種了四五年的莊稼。但是我非常不喜歡種地,不是因為我是一個好逸惡勞的人。因為隨著gdp的增長,地里的收入不可以支撐我家的日常開銷;加上老公外出打工,家里的所有重活都是我一個人勞作,實在太辛苦。所以06年以后,我就不在種地了。
剛開始是重操舊業當起了代課教師,當代課老師倒是一個輕省的活,首先一天只工作七八個小時,不但有節假日還有寒暑假,如今想起來還是懷念不已。美中不足的是不但是工資低了地位也低,干著一樣的活兒,拿著人家零頭的工資。還面臨著隨時解雇的危險。
隨著鄉村小學的減少,我這個代課教師也失業了,只得在一家私企當一名車間統計員。那統計員雖說比當老師累多了,還是比現在干的活輕松多了。可能是時運不濟,在那家私企干了兩年,私企因為管理不善倒閉了。又在一家服裝廠做了一名繡花工,開電腦繡花機是個非常簡單的技術活,工資也是非常可觀(在我這么多年的工資當中是最高的)可是孩子要上高中,只得辭去繡花工,就近在一家小制衣廠做小燙。因為鎮上的小廠的工人都是陪讀家長居多,都是照顧孩子為主,上班為輔。大家的時間都是忙在燒一日三餐上,所以每晚都忙到八九點鐘。
從此之后,什么夕陽西下、春花燦爛、夏樹蔥蘢、秋葉飄零、冬景蕭瑟,都離我而去。每天都是低頭不停地干活。什么歲月靜好都是浮云。
今天看見眼前的美景,我只覺得自己好像失去很多。失去了如花的歲月,也失去了悠閑的時光。但問問自己后不后悔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我是個社會最底層的人,沒有時間去什么傷春悲秋,更沒有資格去傷春悲秋。傷春悲秋是那些有錢有閑的人,一壺清茶,一個亭臺,聆聽窗外雨聲,賞著春花秋月。而我每天需要做事情就是燒飯和工作。現在看見眼前的景色只是感懷一下那些悠閑的歲月,并不想擁有,那種養老的日子等我做不動了,再去享受吧!
優質春日遐想提綱(案例18篇)篇十五
自思量,古人喜略稱,比如,延頸企踵,偏作“延企”,這春夏秋冬,便也取“春秋”二字了。
再一想,古人研究“和”與“平衡”,而不求“極”。怕是夏和冬為炎與寒,而春和秋為溫與涼,無過之之故。
第三,對“春”的偏愛與自然天性有關——誰人不愛生機勃發之景而獨鐘于凄涼荒蕪之地?所以,人們總是要惜春的.。話說幾天前小花園的玉蘭花瓣落了不少,可惜啊!玉質粉嫩的花瓣,整片整片爭相掉落,看著驚心動魄!
不想春秋了,我來看看另一個詞,青春。青,能指綠色,還能指藍色、黑色。這里取綠色之意。青,還能指未成熟的莊稼,再加上“春”,有活力之意。這一看,“青春”的本意便生動起來了。看看,這個詞多妙!
春,一個神奇的字!
優質春日遐想提綱(案例18篇)篇十六
沉默了半個冬季的風,忽然又肆虐起來,厲聲呼嘯著,用力搖撼著萬物,像要把他們從沉睡的冬季中搖醒似的。漸漸的,它顯的精疲力竭,但在風中,卻夾雜了顆顆雪粒。它們劃著明亮的雪道兒,爭著撲向大地的懷抱,明明的、白亮的一粒兒,可到了地上,便倏的不見了,再也尋它不著。雪漸漸的密起來,大起來,如柳絮,如棉花,如鵝毛。大地還沒來得及把它們隱藏起來,更多的雪粒又落在地上。雪一個勁的下著,那飄舞的雪花,使人不由的`想到“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名句,又使人不禁想起風指梅海,萬朵雪香一夜落的奇觀。
面對此情此景,不得不讓人想到有如白雪一般的宮殿,里面住著所有的家庭,生活的美好、幸福,天天都是笑口常開,事事順心,學習、工作、娛樂在一起,歡聲笑語充滿了整個宮殿,沒有任何外界的騷擾。太美了!春天的雪仍在下著。點評:雪雖大,但畢竟是春日,它只會給增添一幅賞心悅目的美景,正如文中漫天雪花之下溫暖四溢的人家。
優質春日遐想提綱(案例18篇)篇十七
手持一片春葉的書簽,帶著春花做成的發夾,攜著溫暖和煦的春風,送走了最后一絲寒意,迎來了春日的降臨。
春,沒有夏的熱情,秋的收獲,更沒有冬的潔傲似雪。但春,是甜的,暖的,陽光的。春,就像那童年時吵著要吃糖最終得到了,心滿意足;就像那逆境中一句暖人心扉的話語,守望相助;就像那茵茵草、叢叢花、棵棵樹一樣,生機勃勃。
有時,我會穿上一身輕便的服裝,獨自漫步在花園里,享受春日的美好風光,欣賞春日的獨特風情,和春日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
春,是我極好的朋友。
在與你嬉戲時,朋友,我發現你真的好美。綠樹成林、郁郁蔥蔥、溪水孱孱,陽光透過林中的間隙灑在身上,暖暖的樹葉上的露珠晶瑩剔透。花兒開遍,姹紫嫣紅,放眼望去,就像花仙國。花兒仿佛有了靈氣,朵朵帶著仙女般的輕盈和美麗。
朋友,你可曾注意到,有好多人,好多人,他們喜歡在你的環抱里盡情的享受,盡情的暢游,盡情的奔跑?看!老人們或在湖邊的小徑間慢慢的散步、或坐在路旁的椅子上悠閑的曬著太陽;那些年輕人帶著相機,帶著快樂,時而跑到這顆樹前擺個姿勢,時而跳進那片花間露出微笑,為自己留下一個個精彩的瞬間;那些可愛的孩子們,有的三五成群,跑來跑去,歡快的追逐打鬧,有的拿著小網子、小水桶,正在湖邊捕魚呢!喲嗬,竟然捕滿了一桶呢!
教師評語:豐富而感性的心靈,優美生動的文筆,讓每一位讀者情不自禁地隨你一起在這陽春三月展開了無盡的遐思……(陳培鳳)。
優質春日遐想提綱(案例18篇)篇十八
踩著單車劃開暖洋洋的東風,這就是最美的春天。
這樣的時節,對于眼睛和鼻子,是無比奢侈的。各色大小的花兒,混合著復雜而又歸于一統的香氣,彌漫在視覺和味覺之巔,讓人癡迷。而另一方面,似乎盼春和傷春占據了太多的與春相染,反而忘卻春的本真。
我也總會幻想著另一樣的生活,如同茶園里采茶的那些茶農,于我而言,那是怎樣的一種難以言表的美好。一層層的綠意跌宕,完全的融入山陵,感受大自然的恩賜。尤其是高海拔的茶園,山間還縈繞著仙道般飄渺的云霧。披上晨起的春陽,看著挺立的茶尖嫩芽,在嫻熟的手勢下,收獲進竹筐。我想,指尖與茶尖那極短暫的接觸,觸碰到的是怎樣的新鮮。
然而,皖南茶園的同學,講述的采茶,卻沒有一絲與文藝有染的情節。
春茶的價格,是最好的,尤其是“明前茶,貴如金”。因為歷經了漫長冬季的蘊藏,茶樹體內的養分得到充分積累,加上初春氣溫較低,茶樹生長速度緩慢,集天地之精華,此時的芽質非常好。此外,明前茶氨基酸的含量高,而具有苦澀味的茶多酚較低,此時的茶葉口感香而味醇,是一年中的絕佳。所以,清明節前必是大忙的。
當然,這樣的忙碌,要一直到初夏。每隔三兩天巡摘一次。我原本以為,最辛苦的是采茶,要一直那么站著,雙手還要不停地采摘。一天下來,腰酸背痛手抽筋,自然不在話下。而同學說,采茶只是第一步。真正辛苦的是后幾步精致的技術活。
上午采,下午制;下午采,當晚制。這是茶葉保質保鮮的必然要求。而制茶一般需要走殺青、揉捻、烘焙三道工序。
所謂殺青,俗稱炒茶。是將采回的茶葉攤鋪在圓形竹簸箕里,散去部分水分后,再用直徑大桶鍋翻炒。鮮葉下鍋后,以聽到類似炒芝麻聲響為標志,即表示溫度適中。再經歷翻炒、揚、撒、撈等手法。一直到芽葉質地柔軟,表面失去光澤,青氣消失,茶香顯露方可。
第二道是揉捻,這個過程相對簡單些。是在殺青起鍋后,及時散去茶葉熱氣,輕揉1--2分鐘,使之稍卷曲成條即可。揉捻要求速度慢,壓力輕,邊揉邊抖,以保持芽葉完整,色澤綠潤。
最后一步是烘焙,也是最為精致和繁瑣的一步。它分初烘和足烘。初烘時每只殺青鍋配四只烘籠,火溫先高后低,第一只烘籠的烘頂溫度要求達90度以上,以后三只溫度依次遞減10度即可。邊烘邊翻,順序移動烘頂。初烘過程翻葉要勤,攤葉要勻,操作要輕,火溫要穩。
初烘結束后,茶葉需放在簸箕中攤涼半小時左右,以促進葉內水分重新分布均勻。待初烘葉有約10烘時,并為一烘,進行足烘。足烘溫度需60度左右,文火慢烘,至足干。揀剔去雜后,再復火一次,促進茶香透發,趁熱包裝,封口貯存。
這樣,我似乎就能理解,辛苦一天采回的嫩芽,經過制作,就只是那么一點點的,會不會有種別樣的辛酸。
同學感到辛酸的,更是這樣傳統而純正的家庭手工制作,已經越來越慘淡,大的茶園不斷的在兼并私人小茶園,年輕人都渴望大城市的霓虹燈華,堅守的傳統老茶農拿什么來抵御市場化的大潮和時間車輪的碾壓。
留在杯中綻放的'春天,是特有的中國智慧。我若遐想,守一垅茶樹,換四季香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