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冬至篇一
二十四個節氣中哪個節氣最溫馨?這當然數第二十二個節氣——冬至了。在我們南方,冬至象征著團團圓圓。這天吃上一碗熱騰騰的湯圓,與家人團聚是最幸福的事了。
教室外面寒風習習,凍得人直打哆嗦,而教室里卻溫暖如春,大家的臉上都掛著幸福溫暖的笑容。這時,老師走上講臺:“同學們,我們每個冬至都會吃湯圓,可是北方人卻不同,他們冬至吃的是餃子。雖然吃的食物不同,但湯圓和餃子同樣象征團團圓圓。“我有些驚訝了——同在一個國家,同在一片土地,節日習俗竟有差異!老師打斷了我們的討論:“在冬至這天,太陽正好到了南回歸線上,所以這天的白天是一年之中最短的。”這使我們更加期待接下來的搓板湯圓活動了。在老師的一聲令下,各路“人馬”都以最快的速度沖出了教室。
所有人都想著馬上能搓湯圓,就以最快的速度把手洗干凈,“嗖”的一聲又沖回教室。只見我們的桌子被分成了五組,每組都鋪好了桌布,準備好了面團,有白、紅兩個顏色。先到達“戰場”的同學已經開始搓了。我連忙抓起一把面團搓了起來。家長們都把面團搓成條狀,再把它分成許多小段,后沾點面粉,便開始搓了。我也按著他們的方法搓。兩個顏色的面團混在一起就能搓出“雙色湯圓”。我只聽“叮叮咚咚”的幾聲,湯圓們頑皮地跳入了鐵盤。接著,幾個家長抬著一個大鍋上來了,哇,原來是食堂阿姨們煮的湯圓——有包著芝麻、花生餡的大湯圓;有和我們搓的一樣白、紅小湯圓;有胡蘿卜做橙色湯圓;還有玉米做的金湯圓;菠菜做的綠湯圓……當然,還有我們最喜歡的芋圓,那可是用木薯粉做的,吃起來那是很有勁道的。
家長們見我們搓得差不多了,就開始煮湯圓了。他們先把湯圓倒入沸水中過一遍,再把湯圓盛回帶有面粉的鐵盤中,不斷重復這一系列動作,這樣煮出來的湯圓才有嚼勁,而且不會粘鍋。幾分鐘后,湯圓終于正式入鍋了,家長們在鍋中加入桔皮、生姜。據大人們說,吃了這樣的湯圓,冬天才不會感冒,一直暖暖和和的。
在大家的期待中,湯圓出鍋了。吃著自己親手做的湯圓,心里暖滋滋的。
回到家里,我發現餐桌上擺著一盤餃子。我頓時感到奇怪了,我們不應該是吃湯圓嗎?怎么回事?媽媽說,現在北方的習俗與南方融會貫通了,我們也學北方人吃餃子吧!是啊,同在一片土地上的人當然要互相學習!吃了湯圓和餃子,冬至原來如此溫馨!
這樣平凡的一天,竟然這樣不平凡。冬至——這個充滿歡聲笑語的節日,讓所有人收獲了愛和親情!
冬至篇二
時光靜秘無聲,冬至悄然而至。
——題記
又是一年冬至,寒冬的冷風照樣吹到窗戶上,騰起一片白霧,仿佛開了一朵鑲著銀邊的花兒,黑暗籠罩了天空,能看見屋內的倒影,映在玻璃上反射到了我的眼中。
我笑著應了他的話,吃了一口餃子,餃子是香的,暖得流進了人兒的心窩,一個又一個的冬至,這餃子卻始終不變,就如同餃子中包含的愛一般,純粹又美好。
親情融入這漫漫長夜,陪伴著我夏至,又冬至。
冬至篇三
今天是冬至,媽媽說:“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非常重要的節氣之一,是全年白天時間最短晚上時間最長的一天”。奶奶還說:“冬至要吃餃子?要是不吃餃子耳朵會凍掉的”。
于是,我就和爸爸媽媽一起去了奶奶家,到了奶奶家爸爸媽媽就動手幫奶奶包餃子,大人們一邊包餃子一邊高興的說說笑笑。這樣大家過了個團圓又和睦的冬至。
冬至篇四
清晨,當我還沉浸在與父親的甜蜜相會中時,夫君突然一句:“不好了,鬧鐘鬧過了沒?”將我在睡夢中驚醒了!
誰知他今天休息,昨晚居然忘了將他的手機拿房間了!我一骨碌爬起來,一看我的手機,還算好,我還來得及趕去上班!
說起來也怪了,我已好久未曾夢見父親了,今天怎么又夢見父親了呢?噢,原來今天又是一年冬至時!不知不覺中,我又在想念我親愛的父親了,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冬至又名“冬節”、“至節”、“長日”或“長至節”,《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冬至,原本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節氣,這是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冬至過后,白晝就一天比一天長了。
俗話說:“冬至大似年!”在古代,冬至非常重要,人們一直把冬至當作另一個新年來過的。這天,君主們都不過問國家大事,而要聽五天音樂,朝廷上下都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
冬至祭祖,這是一個千百年來傳承下來的習俗。在這一天,我們會隆重祭祀我們的祖先,會緬懷我們故去的親人,追思我們幸福的源泉,其實,這也算是一種孝道,一種感恩吧!
我回想著與父親、公公、奶奶、還有外公、外婆等親人在一起的歡樂時光,不僅淚光點點,逝去的美好再也無法再次擁有!我那至親至愛的人兒啊,如今你們在天堂一切可安好?相信你們一定也在看著我們一個個不斷成長,在保佑我們全家大大小小幸福安康呢!
冬至這一天,各地的民俗雖稍有不同,但目的都是一樣的。隨著物質越來越豐富的今天,冬至已演變成了百姓家庭團聚的節日,祭拜儀式早已簡化。每年冬至,我家夫君都會休息在家,早早地備好飯菜祭祖的。
中午我也比平時稍早些回家,好共同祭奠先祖!心中有祖就行,簡單燒些紙錢就行了。看紙錢在火光中翻飛,所有的思念都化作縷縷輕煙,飛向那天堂!
祭祖后,我們全家便圍坐在一起吃著火鍋。在這樣的大冬天,還有什么比吃著火鍋,聊著先輩,拉著家常更加溫暖的呢?熱氣騰騰,幸福滿滿!
冬至,懷念先祖,全家團聚!這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今年這個冬至,更是陽光燦爛,晴空萬里,可慶可賀!
情暖冬至,冬至快樂!好好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善待家人、善待他人、更要善待自己,開開心心過好每一天才是最重要的!
冬至篇五
描寫冬至的詩句有哪些?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冬至詩句大全,歡迎閱讀欣賞!
小 至
(唐)杜甫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管動飛灰。
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沖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長為客,忽忽窮愁泥殺人!
江上形容吾獨老,天邊風俗自相親。
杖藜雪后臨丹壑,鳴玉朝來散紫宸。
心折此時無一寸,路迷何處望三秦?
邯鄲冬至夜
(唐)白居易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宋)陸游
今日日南至,吾門方寂然。
家貧輕過節,身老怯增年。
畢祭皆扶拜,分盤獨早眠。
惟應探春夢,已繞鏡湖邊。
(宋)梅堯臣
銜泣想慈顏,感物哀不平。
自古九泉死,靡隨新陽生。
稟命異草木,彼將羨勾萌。
人實嗣其世,一衰復一榮。
冬至日獨游吉祥寺
(宋)蘇軾
井底微陽回未回,蕭蕭寒雨濕枯荄。
何人更似蘇夫子,不是花時肯獨來。
(宋)朱淑真
黃鐘應律好風催,陰伏陽升淑氣回。
葵影便移長至日,梅花先趁小寒開。
八神表日占和歲,六管飛葭動細灰。
已有岸旁迎臘柳,參差又欲領春來。
滿江紅·冬至
(宋)范成大
寒谷春生,熏葉氣、玉筒吹谷。
新陽后、便占新歲,吉云清穆。
休把心情關藥裹,但逢節序添詩軸。
笑強顏、風物豈非癡,終非俗。
晝永,使眠熟。
門外事,何時足。
且團奕同社,笑歌相屬。
著意調停云露釀,從頭檢舉梅花曲。
縱不能、將醉作生涯,休拘束。
水調歌頭·冬至
(宋)汪宗臣
候應黃鐘動,吹出白葭灰。
五云重壓頭上,潛蟄地中雷。
莫道希聲妙寂,嶰竹雄鳴合鳳,九寸律初裁。
欲識天心處,請問學顏回。
冷中溫,窮時達,信然哉。
彩云山外如畫,送上筆尖來。
一氣先通關竅,萬物旋生頭角,誰合又誰開。
官路春光早,簫落數枝梅。
冬至篇六
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那么今天冬至你是如何慶賀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的關于《難忘的冬至作文》,僅供大家閱讀參考!
冬至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冬至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吃湯圓、祭祖等。而我要說的是我做湯圓的事。
記得前年冬至,我看見奶奶和媽媽在廚房做湯圓,就心血來潮。我想做湯圓,媽媽看出我的心思,說:“想來試試吧!”我點點頭,走了過去,準備大顯身手。
媽媽和奶奶因為做過很多次,所以這對她們來說小菜一碟。我本以為做湯圓很容易,可做起來很難:我那出一點面團,放在手心,我搓、我磨,湯圓在我手心轉動。我感覺差不多了,我把手抬起來,這湯圓圓不圓的,像個鬼,媽媽和奶奶看了,哈哈大笑起來。
媽媽手把手教我,我左耳聽,右耳出,總是做不好。最后費了我九牛二虎之力,才做出了一個比剛才好一點點的湯圓,可我還是覺得它不像湯圓,憑著感覺繼續做,可湯圓好像不情愿待在我的“五指山”下,越搓它越破。這湯圓老是給我唱反調。我就不信治不了它。它一破,我就補。這樣一來,湯圓變得跟碟子一樣大了。這時老妹經過廚房,看到了這個湯圓,捂著肚子大笑:“這哪是湯圓,這簡直就是飛碟,哈哈······”老妹笑得眼淚都流了出來,等一下整個人都笑倒在地上了。我看都不看,仍繼續做我的湯圓。哎!瞧,別人做的都出鍋了,而我的“四不像”還在手里呢!
啊!冬至,這個傳統的節日,讓我感受到家庭的和諧,也明白了做事樣樣都有門道,要摸著規律,才能做好事情。這真是一個讓我難忘的冬至啊!
今天是冬至,一放學,我就三步并作兩步飛奔到家里。我看見媽媽和阿姨正在火鍋旁邊撮湯圓,我也過去幫忙撮。湯圓撮好了,媽媽把撮好的湯圓到進鍋里炸。過了一會兒,一盤香酥可口的“空心炸湯圓”就“新鮮出爐”了。我一聞到湯圓那香噴噴的味道就垂涎三尺,立刻夾了一粒放進嘴里。突然,我“哇”地叫了一聲。
很小的時候每逢冬至這一天奶奶都會告訴我冬至要吃餃子,不吃餃子耳朵就會凍掉。為了我的耳朵我都會大口大口吃餃子。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從書中得知冬至不吃餃子耳朵也不會凍掉。
其實冬至是中國農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在每年的陽歷12月21日至23日之間,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冬至可是一個大節氣,倍受人們的重視。冬至要吃美食是人們過節的傳統習慣,中國大地冬至的食俗南北不同。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一天吃餃子、南方盛行吃湯圓。不論吃什么都是人們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每年農歷冬至這天,餃子是我們家必不可少的節日飯。我們全家聚在一塊,吃著熱氣騰騰的餃子心里都美滋滋的。每到這時奶奶總會對我說:“多吃點,吃的肚子滾溜溜的,吃飽了晚上才會做個好夢哦!”雖然冬至夜三九嚴寒外面寒氣徹骨,但是我家里卻溫暖如春洋溢著節日的喜慶氣氛。可惜今年爸爸卻獨自一人在外地出差,冬至夜不能回來。我更想念他了。
聽奶奶說:冬至是傳統四大節之一,冬至開始數九,是個嚴寒的節氣;“冬至—陽生”,從此陽氣上升,又是個帶來希望的節日。在我們老家西北一個小山村,過冬至,人們要吃包子。因為那里有句老話:冬至節,禿子頭上凍出血。人們吃了包子,就“包”住了“頭”,也“包”住了來年的希望。奶奶至今還保留著這個習俗。
去年冬至,奶奶一大早就發好面,準備好羊肉胡蘿卜餡。一聽說包包子,我急忙洗了手,跑到案板邊,拿過奶奶壓好的面皮,開始學包包子。奶奶邊包邊教我:“左手心放面皮,右手舀餡放在面皮上。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捏住一邊皮,中指沿著邊兒往回拉,邊拉邊捏,最后捏到一起擰個小辮就行”。我一聽,難,得有點技術。奶奶說:“不怕,一學就會。”她握住我的右手,分開手指,在面皮上練習“邊拉邊捏”,看著面皮的圓邊在我手下一點點收攏,也很好玩。奶奶教我做了兩個,第三個我堅持要自己來,開頭我小心慢慢捏,不算順利,快要捏好了,我心里高興,想一下捏住,可是餡都捏到了邊上,拉回的面捏不住倒粘在手指上。我有點發急,使勁一捏,不想倒把皮捏破了,餡也漏了。奶奶一看說:“不要急,最困難的時候就是快成功的時候。你這是面邊上粘了菜汁就捏不住;手濕了就粘面了。”我長吸一口氣,擦干手,重新拿過一面皮,按部就班操作,終于成功了。那包子歪著小辮坐在箅子上,我左看右看,多像淘氣的小娃娃!我大喊:“耶,我捏了個胖娃娃!”大家都笑了。吃飯了,奶奶端上熱氣騰騰的包子,我心里美滋滋的,這包子也有我一份功勞啊!
今年的冬至又到了,想起第一次包包子的經歷。我就想起了奶奶的話:最困難的時候就是快成功的時候。就像冬至最寒冷的時候過去了,那溫暖的日子也就開始了。
今天早上,我剛剛走下樓梯,就聽見奶奶對媽媽說道:“要過冬至節了,得要吃糯米飯,今天一定要早點回家!” 冬至節?我心里一陣納悶,有這個節日嗎?冬至只不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呀,難道它也有個節?真是稀奇!這是怎么回事?我連忙問奶奶,奶奶回答說:“心宜啊,難道你不知道?冬至節是一年中最長的一夜,是從冬季到夏季的一條明顯的分界線,要吃糯米飯,就是因為怕晚上肚子餓了,所以要多吃點,特別是像你這樣的人!”“哦。原來是這樣!”我若有所思,停!奶奶話中有話,竟然說我胖!我氣極了,腮幫子鼓鼓的,滿臉通紅。
中午,爸爸問我:“你知不知道世上為什么有個冬至節?”我搖了搖頭,接著,爸爸給我講了個關于冬至節的傳說: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于冬至這一天,死后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老爸講完后,停了一會,又接著說道:“可是,這畢竟還是一個傳說,真正的冬至節由來是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后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后省事。”所以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哦,現在我總算明白了,原來在冬至吃糯米飯不是為了躲避災禍,而是在這天里休息,祭拜祖宗。”又學到了一個知識,心里可真高興。
晚上,媽媽如約早回家。奶奶在廚房中不停地忙碌著,燒了香噴噴、紅白相間的糯米飯,便招呼我們來吃飯,雖然我還是對早上那件事耿耿于懷,但我還是在糯米飯中放了點糖,足足吃了兩碗,吃的肚子滾溜溜的,因為吃飽了晚上才會做個好夢了哦!
冬至篇七
小時候,常聽老人說:冬至是一年中最冷的季節,今年的冬至似乎沒有往年的寒冷。但是我們還是會吃餃子的,因為奶奶告訴我,吃了餃子就不會凍掉耳朵,所以每年的冬至,我都會為了我的耳朵大口大口地吃餃子。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從書中得知:冬至就算不吃餃子,耳朵也不會被凍掉。
冬至呢,是我們中國最重要的節日之一,它在每年的12月12日至23日之間,這一天可是全球白天最短夜里最長的一天。在這一天里,人們通常會煮餃子,包湯圓,希望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今年的冬至我回了奶奶爺爺家,他們早早的就把湯圓和餃子煮好啦,就等著我回來呢。果真,剛一進入前院,一陣香味就撲鼻而入,我高興地喊了一聲:“奶奶,我回來啦。”奶奶聽見了我的聲音,急忙從屋里跑了出來,“回來啦,快進來吃餃子。”一進門,剛一放下書包嘗了一個,哇噻!奶奶做的餃子真是太好吃啦!
其實不單單是餃子好吃,更多的是因為那餃子里面包含著奶奶對我滿滿的愛意。在吃飯前,聽妹妹說奶奶今天知道我要回來,一骨碌的從床上起來,給我煮餃子吃。奶奶的歲數雖然不大,但是也不能因為這點小事而立馬起床啊,我的眼淚又掉下來。
這個冬至過得真有意義,它不僅讓我吃上了餃子,還讓我懂得了奶奶對我的愛。
冬至篇八
每每至此,巷子里總有一戶人家的院門微啟,從中探出一個小腦袋,叫住炒米人——只見那炒米的人膚色黝黑,頭發如麥茬般豎立,著一身蓬鼓鼓的棉衣,活像是從舊年畫里走出來的。
炒米這行當,一般人可是做不來的,不但辛苦,還需要有一定的技巧。炒上一次要大半天的功夫。這中間,手還要一直把著鍋鏟。炒一次下來,別說是手了,就連腿也會酸麻起來。
我趕緊一路小跑,告訴祖母“炒米的來了”。祖母聽言,便彎腰,從柜子里取出一個缽子,里面盛的是從秋收時就特意留下來的米。
取來早就準備好的米,神奇有趣的炒米情景便展現在我眼。只見炒米人先將火燒得旺了,再伸手到鍋里試探,離鍋面約五寸的地方猛地停住。幾個眨眼,溫度貌似夠了。只見他輕哼一聲,手腕倏地一轉,將碗中的米盡數倒入鍋中。鍋底的火焰忽明忽暗,似一條火蛇,吐著信子,一寸一縷貪婪地舔舐著鍋底。那人揚起鍋鏟,探入鍋底,又迅速貼著鍋緣輕輕一翻。與此同時左手握著鍋柄,猛的一抖,瞬時,米在鍋的上空劃過一道美麗的弧線,又齊刷刷地落進鍋中。此情此景,引得身處一旁呆呆觀望的我忍不住吞起了口水。就這樣一起一落,也不知道這個動作重復了多少次,生硬的米竟漸漸膨脹開來,暈了淡淡的金黃,變成米白色。我知道炒米快出鍋了!這時炒米的人總會細心的詢問上一句“熬糖做米塊嗎?”嘴里在問著,手里的動作可是依然不停歇。
“好呀!好呀!要甜一點的!”不等祖母回答,我就搶著說了。那人掉過頭來,看著我,笑了。他將米倒進缽子,留下一小半放入碗中。開始制作炒米糖了!炒米人先是把甜菜蘿卜切成塊,放在鍋里用火慢慢熬,待熬成褐紅色的糖漿。再把糖漿跟炒米均勻攪拌在一塊兒,趁著松軟的時候,平鋪開來,晾涼了,結成硬塊兒。用菜刀切成一塊一塊的長方形。
我站在案前,咔咔地嚼,于是,米的清香,糖的甜潤,沉醉了整個童年。
炒米,成了我童年的記憶,成了我童年最深刻的關于春節的文化符號!
冬至篇九
冬至是一年來最冷的一天。俗話說“冬至吃餃子,保耳朵。”東北人的家里冬至這天必不可少吃頓餃子,于是我找來三個靠背椅,一字排開,我們祖孫開工了。
爺爺拿手好戲是揉面、搟面。他先將和好水的面團使勁揉搓,分割好搟成面皮,那面皮厚薄適宜,閃現出白如凝脂的光芒。趁著醒面的功夫,他將韭菜洗凈切碎,再把豬肉切成整齊的長方條,進一步剁碎,直至變得非常細膩。接著在一個大碗里放入醬油、料酒、雞精和食鹽,用筷子順時針攪拌。他告訴我一個竅門:只要聽到“嘩嘩”的聲音就代表這餡濕度剛剛好,包進餃子皮里既不會流汁,又口感細膩爽口。很快這餃子餡就大功告成了,只等另一位主角上場。
奶奶包餃子真是一絕,只見她把餃子皮放在左手心,右手挑起一小塊餡,雙手的拇指、食指、中指合攏輕輕合力一捏,一個餃子就成型了,跟個元寶沒什么兩樣,怎么看怎么漂亮。不一會兒,一個個皮薄餡大的餃子排好了隊,整齊劃一的在小桌上。我也來湊湊熱鬧,學著奶奶的樣兒包,可包出來的大的大,小的小的,餃子們還不聽話的吐著綠汁。我垂頭喪氣,氣鼓氣脹得跑出去玩了。
所有餃子包好了,開始煮餃子。我們把餃子放入沸水中,它們好似在游泳,浮上浮下,不一會兒就游累了,就鼓起了小白肚,浮在水面上休息,用勺子撮一撮,真q彈。撈出來,個個都飽滿勻稱,色澤鮮麗。
欣許是等得有些久了,我一看熱氣騰騰的餃子出鍋,就立即兩眼放光,狼吞虎咽起來。還沒嘗出個味來,四五個就已下了肚,真是“豬八戒吃人參果——全不知滋味”。突然什么東西咯住了我的牙,原來是一枚硬幣。爺爺奶奶看到了,開心地夸我有福氣,大家笑聲不斷,其樂融融。
低頭看,雪地里是祖孫三代大大小小的腳印;抬頭望,是奶奶在窗前揮舞的雙手。一碗冬至的餃子里也許包的是愛的餡。
冬至篇十
蒼穹四合,猶如圍上了一塊靜置了千年的帷幔。秋天逃跑時,一不小心扯動了這塊沾滿灰塵的帷幔,無數銀白色的灰塵便從天而降。冬天猝然而至,驚動了我的心弦。
我企圖在秋天還未逃遠時,重溫一下秋天留給我的回憶。我翻遍所有的記憶,可是,關于上一個秋天,卻一無所有;我開始有一點驚慌,我開始了翻找我的口袋,可是我翻遍了我所有的口袋,依舊什么也沒有。無盡的迷茫涌上了我的心頭,我張大了嘴巴呆立在風雪之中,任雪在我的口中肆虐。
“冬天已經到了,春天還會遠嗎?”再次邂逅這一句詩歌時,才發現自己一直就一個后知后覺的人。
總以為雪萊教給我的是在困境之中的那份自信,何曾想過,這簡單的文字集合里還隱藏著這樣一個讓人的哲理,一個讓人惶恐的警告呢?春天站在冬天身后,就像冬天站在秋天身后一樣。已經錯過一個秋天,可是如若還沉浸在上一個季節所留下的遺憾之中,這樣一個冬天,必將與我擦肩而過。錯過了秋天,是可憐的;可是如果在錯過秋天之后又錯過了冬天,那么這便是可笑的!
突然冬至,窗外已是一片晶瑩……
對于24節氣,我印象最深的只有4個,很巧,正好是每個季節一個:清明、立夏、立秋和冬至。清明一般大家都能記住,因為清明上墳是個傳統習俗。我記住立夏和立秋,現在想起真的好笑,還是跟嘴讒有關系,哈哈。小時候,每到立夏,我們那都要稱體重、吃烏米飯;到立秋那天,媽媽會買很多西瓜放家里,她說過了立秋,西瓜就少了,并且說立秋是要吃西瓜的。當然,現在是一年四季都能吃到西瓜。對于冬至的印象是因為媽媽說:冬至的那天晚上是最長的,小時候還很奇怪,為什么偏偏就冬至的夜是最長的,同時也很興奮,夜長可以多睡,呵呵。
今天下班,頭有點痛。回到家,女兒在咳嗽,媽媽說女兒白天不咳嗽,一到傍晚就厲害了,我心里有了點小想法。我是個敏感的人,身為80后,我的心里年齡其實要大很多,而且我有些迷信,但我覺得應該把迷信兩個字用個好聽的說法去代替,呵呵。我到廚房,用一個碗裝了半碗水,拿了三根筷子,把筷子放碗里,嘴巴里小聲的嘀咕,筷子站起來了。在老家,有些年紀大的經常會用這個方法來消除某個人莫名的小病的,我很小就學會了這招。筷子站起來,我解釋為冬至到了,爸爸想我們了,看女兒現在這么可愛,就摸了她的頭,而我們陰陽兩界,他摸女兒的頭表示他對女兒的疼愛,而在我們陽界,小孩子是要生病的。我就自己嘮叨,希望女兒快點好起來。
吃完晚飯,我上了會網,但感覺頭越來越痛了,又去用筷子搞了下,還是爸爸。明明前天晚上,我已經燒了很多紙錢了呀,因為冬至是有給已故的親人燒紙錢的說法的。我就猜想難到爸爸還不夠用,于是,又跟妹妹兩人開始折了一袋子元寶,下樓燒給爸爸了。
我說不清是什么原因,或許是真有那么回事,有陰陽兩界,有我所想象的爸爸來看我們,來問我要錢花,讓我頭痛是暗示我;或許從頭到尾是我自己給自己的心里暗示,完全是心理作用。反正,后來,我頭不痛了,一直到現在,沒有痛。
不管怎樣,我還是喜歡把這件事情想象成第一種情況,以前也有類似的情況,我大多數也是這樣想象的。我相信,離我們而去的親人、朋友其實一直在我們身邊關注并關心著我們!保佑著我們!
1.【冬至作文】2015難忘的冬至精選兩篇
2.關于我家的冬至作文
3.我的溫暖冬至優秀作文
5.2015快樂的冬至節作文精選八篇
7.快樂的冬至吃湯圓作文
8.2015過冬至作文2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