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教案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大班健康教案及反思篇一
在每天的早鍛煉中,我們大班的小朋友總是喜歡在很高的地方往下跳,我問他們"害怕嗎?"有的說:"這有什么好害怕的,又不高";有的說:"我一開始害怕的,但看見他們都能跳,我也跟著一起跳,就不害怕了!"。
捕捉到這個興趣點后,我翻閱了許多幼教雜志。綱要中指出幼兒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接受者,活動內容必須與幼兒興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導幼兒向最近目標發展區發展。根據以上的情況便生成了這個活動。
1、學習雙腳行進跳,兩人前后合作跳,鍛煉腿部肌肉,掌握協調能力。
2、有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并能勇敢的嘗試各種挑戰。
1、幼兒人手一只布袋
2、準備活動的音樂,小紅旗四面,四枝小樹枝
1、準備活動:
"小朋友,今天天氣真好,我們跟著音樂一起來做運動吧!"聽音樂跟老師做準備活動。
2、導入:探索布袋"小朋友,這是什么?"(布袋)"你們以前和布袋玩過游戲嗎?現在我們就和布袋來玩游戲吧!"老師的要求:"請你開動的小腦筋,玩出與別人不一樣的花樣來!"幼兒探索,老師輔導。(捕捉跳得像只袋鼠的孩子)(評析:在活動的開始讓幼兒自由探索,考慮到大班幼兒有自己的想法,讓他們自己想到小袋鼠進入主題,充分發揮了孩子的想像空間,調動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3、學習雙腳并攏跳"小朋友們,快來看呀,她跳得真像只袋鼠,好棒!""我們請她為我們表演一下,好嗎?"請這位小朋友演示,其余的坐下休息。
演示后請她介紹是怎么想到的以及這樣跳的方法。(介紹布袋)小結:雙腳并攏,起跳時膝蓋稍彎,雙臂自然放于胸口,前腳掌用力往上蹬,落地時輕輕著地。
"那我們也來學她的樣子,做袋鼠寶寶跳,好嗎?"提醒幼兒穿布袋可與同伴互相幫助"袋鼠寶寶們,用力跳,跳的高又遠,跳到老師這里來。"幼兒朝著老師的方向向前跳。
(評析:這部分是重點,在活動中,利用布袋來束縛孩子們活動,讓他們嘗試探索怎樣跳得又穩,又輕,又快,又高;根據幼兒的不同情況加以引導鼓勵:能力弱的可以多跳幾次,直到戰勝自己,克服恐懼心理;能力強的為他們加油鼓勵,體現同伴間的相互關心。)
4、游戲:挑戰自我《過獨木橋》
(1)、選擇一條獨木橋(一高一矮)勇敢的跳過去。
師:"大家看,前面有兩條獨木橋,它們有什么不一樣嗎?"幼兒說一說。(一高一矮)"小袋鼠,你們敢跳過獨木橋嗎?""真勇敢!那你愿意過哪座橋,又該怎么過呢?我們來試一試。"師提出要求:請孩子們在想試跳的那座橋前面排隊,一個一個按次序跳,要注意安全。"(過獨木橋時,教師引導幼兒互相鼓勵,勇敢的跳過橋。)"孩子們真勇敢,都跳過去了,我們坐下來休息一下吧!""誰來說說你是怎么跳過去的?"(請試跳時遇到困難又得到別人幫助的幼兒介紹,烘托同伴間相互關心的美好情感。)
(評析:為了豐富幼兒的經驗,讓幼兒自己來跳高的獨木橋,挑戰自我,增強自信心。放手讓幼兒自己去嘗試,在練習過程中自己尋找方法。)
(2)練習與同伴合作跳。
"大家真厲害,都能勇敢的通過獨木橋,剛才我們是一個人跳的,那能不能與同伴一起合作跳呢?"先討論,然后請小袋鼠們找自己的好朋友來跳跳看。
幼兒探索,師巡視指導,引導多人跳,把他們吸引過來,提出要求:要跟著口令協調跳。
(評析:這部分是難點,要求是合作跳,可以是兩個,三個,甚至更多,讓孩子們自由探索,教師通過引導讓孩子們協調好動作,一起喊"一二、一二",使大家跳得又快又穩,并一起分享勝利帶來的歡樂。)
5、小游戲:搶紅旗"那我們來個比賽,搶紅旗!"師介紹游戲方法:五人一組,分成四組,每組的小手搭住前面的肩膀一起向前跳,注意要喊口令。哪組先拔起小紅旗就獲勝。
(評析:以游戲的形式來突破難點,舉行比賽,運用競爭、鼓勵、表揚的手法來進一步練習,更激發了孩子們的積極性及練習的興趣。)
6、結束部分
(1)放松練習《雪人融化了》
本次內容是通過每一個具體活動來落實到幼兒身上。根據新綱要中指出:要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注重能力的培養,通過自主的學習,促進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和諧的發展。
整個活動緊緊圍繞目標進行,與幼兒共同參與,師幼關系融洽、自然、溫馨。每個環節都有適當小結。老師的角色在不斷的變化,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故事中,從蝸牛戰勝困難到小朋友面對困難積極的態度。過繩子游戲中,體現了心理課遞進強化的原則,從嘗試――找出問題――再嘗試――鼓勵――增大難度。在后半部分:爬高取物,對孩子來說,是一件不容易完成的任務,引導孩子的合作與遇到困難積極解決,進一步深化了我們的孩子獲得戰勝困難、成功的體驗。
孩子對故事很專注,并能很好的理解了故事,我引導孩子積極討論,讓孩子自己說出遇到的困難。并自己總結遇到困難的解決方法,但是從談話中可以看出,孩子對困難的理解還不是很深。我就想在玩游戲的過程中,讓孩子強化困難的概念,積極積累經驗。
在過繩子活動中,我積極調動孩子的情緒,但是觀察得還不夠仔細,對個別孩子的關注和引導方面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過繩子時,有個別孩子沒有去試到,我沒有發現;當孩子說出與別人不一樣的時候,我沒有及時利用;對于孩子用不同方法過繩子的引導不夠到位,以至于孩子基本是用同一個方法過。貼花的地方是臨時決定的,發的過程中想到過完線的孩子沒有事情做,于是把這個事情交給孩子自己做,并交代孩子不能亂丟垃圾,一來省了老師發貼紙的時間,二來減少孩子等待的時間,三讓孩子自己貼上,享受更多成功的喜悅。
在爬高取物中,分兩次進行,每次兩組。主班與配班老師各照顧一組,并讓未進行取物的小組給取物小朋友做記錄,減少孩子等待的時間,并初步讓孩子學習觀察并記錄。活動讓孩子自己想辦法,嘗試并解決。但要求交代得不是很清楚,在取物過程中,我高估了孩子的能力,沒想到孩子試了幾次都沒辦法取下,發現這個問題后,我冷靜快速地做出反應,馬上召集孩子討論,但是這個時候我沒能更耐心的傾聽,這里應該給孩子充足的時間動腦筋想想辦法并讓孩子說說自己的想法,而是急于象孩子總結,在成長過程中,我們困難并不是我們自己就能解決的,還可以請別人幫忙。后來就請了配班老師幫忙,就此帶過了這個問題,對于這個教育的機會,我沒有好好的把握,處理的不夠完美。不過這個小插曲,并沒有讓我們孩子的勇氣受挫,反而在后一組的活動中,又出現了類似的情況,但孩子還是努力的嘗試,勇敢地再爬高,小心翼翼地撕下膠布,在玩具取下那個時刻,我聽到孩子們的歡呼聲,孩子們終于通過自己的努力戰勝了困難,這是整個活動的最閃亮的一點。
大班健康教案及反思篇二
1、通過多人配合創編各種舞龍的方法,培養幼兒相互合作的能力。
2、通過活動培養幼兒對民間舞龍活動的興趣,體驗舞龍的快樂。
3、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4、讓幼兒知道愉快有益于身體健康。
5、了解多運動對身體有好處。
1、重點:能夠跟隨音樂熟悉舞龍動作。
2、難點:龍頭、龍身、龍尾在跑動的過程中動作協調一致。
人手一面做操紅旗、舞龍視頻、自制成龍一條。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出示舞龍的視頻畫面,引起幼兒的興趣。
他們在干什么?我們在過年的時候,總會在電視里看到好多人興高采烈舞龍、舞獅,今天我們也來學學舞龍。
(進行熱身活動,活動一下。)
二、學習舞龍,主動合作
1、小朋友自己學一學舞龍的動作(幼兒自由練習)
2、教師示范:舞龍有很多種,今天我們就來學一下“蟠龍出海”。
教師先做一遍。講解動作,手上動作:雙手伸平,先向左,左手在上向上伸直,換右手在上伸直,向右伸平。
幼兒自由練習,教師巡視糾正動作。幼兒說說自己的感受。
3、幼兒人手一面做操紅旗,手拿紅旗自由組隊進行練習。教師巡回指導,幫助幼兒糾正動作。)
4、教師小結幼兒剛才舞龍情況,并請各組舞給老師看。
三、激發思維,開拓創新:
小朋友想到的舞龍動作還有那些?(幼兒積極表演,師幼共同總結)
搖頭擺尾 (左右擺臂、上下抖動、后面的人緊跟著龍頭做動作彩龍旋轉)
靈龍戲珠 (龍頭跟著彩球靈活運動,后面的人跟著龍頭運動)
首尾合一 (龍頭與龍尾連接在一起圍成圓圈狀) 等等
四、鞏固練習,不斷提高
1、師幼第二次舞龍,要求是聽著《金蛇狂舞》的背景音樂舞。
2、師幼第三次舞龍,手拿成龍舞,教師拿彩球,帶著幼兒聽著歌曲《金蛇狂舞》表演數次。
五、活動結束,幼兒做放松運動
通過活動幼兒學會了步調一致的簡單舞龍動作,體驗了活動的樂趣,但在龍身部分有的幼兒動作與其他幼兒不一致,出現了脫節現象,需要進一步熟悉動作,協調配合,提高合作能力。
大班健康教案及反思篇三
1、能探索出繩子多種玩法掌握跳繩的基本技能發展幼兒的身體動作。
2、活動中體驗創造性跳繩的樂趣發展幼兒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
3、鍛煉幼兒的反應能力,提高他們動作的協調性。
4、讓孩子知道生病了,不怕打針吃藥,做個勇敢的孩子。
能探索出繩子的各種玩法,掌握玩繩的基本技能,發展幼兒的身體動作。
雙人合作花樣。
一根長繩子。短繩若干。
一、教師帶領幼兒做熱身運動。
二、聽老師口令練習跳躍及上肢動作。
師;跳、跳、跳,幼兒跟著老師跳、跳、跳,原地雙擊此處師問;"還可以怎么跳?"引導幼兒向前跳、向后跳、向上跳、蹲跳、向左跳、向右跳、單、雙腳跳。
三、上肢活動師繞繞臂,繞繞臂。幼兒跟著老師繞繞臂。
師問"還可怎樣繞"引導幼兒向前饒、向后繞、單、雙手繞、舉起手臂繞等,發展幼兒動作的靈活性。
四、引導幼兒探索跳繩的多種玩法
1、單人雙腳跳。幼兒兩人或三人一組,有人單腳跳繩,其他人跟著節奏數數。看一看誰跳的多。
2、雙人雙腳跳。兩人一根繩子,幼兒面對面,兩人同時雙腳一起跳,跳得多者為勝。
3、幼兒自由結伴2人、3人或多人合作探索跳繩的玩法。
長繩一根,兩名幼兒在兩頭搖動繩子,其他幼兒2-3人一起跳。看誰跳得多,多者為勝。
4、請幼兒相互交流合作玩游戲的方法。
五、活動結束隨著老師做整理運動
通過跳繩活動,不僅可以鍛煉幼兒的體質,還有利于幼兒心智發展,有助于幼兒體力、智力和應變能力的協調發展;能培養幼兒身體的平衡感和動作的節奏感。盡管在活動中有些幼兒動作不是很靈活,但是重在參與。在游戲的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讓幼兒體驗合作游戲的快樂。
大班健康教案及反思篇四
1、了解簡單的預防感冒知識。
2、學習擦鼻涕的正確方法。
3、回憶感冒給自己帶來的不愉快的感受,體驗身體健康的重要性。
4、讓孩子知道生病了,不怕打針吃藥,做個勇敢的孩子。
5、了解保持個人衛生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
1、小白兔、小刺猬、小青蛙手偶或圖片各一。
2、動聽優美的背景音樂。
3、讓孩子回家和爸爸媽媽回憶以前感冒時候去醫院打針、吃藥的情景。
1、幼兒隨音樂欣賞童話故事《感冒的快樂小兔》
2)小青蛙、小刺猬去看他的時候,小白兔為什么不見他們。
3)朋友們用什么方法關心小兔的。
2、通過談話,歸納感冒的主要癥狀。
1)你感冒過嗎?你感冒出現了哪些癥狀?有什么感覺?
2)感冒了你們會打噴嚏、流鼻涕、鼻子不通,喉嚨干痛、頭痛等,身體非常不舒服。
3、師生共同討論感冒的原因。
1)人為什么會感冒?
2)感冒了怎么辦?(引導幼兒談一談感冒時,爸爸媽媽是怎么照顧自己的。)
3)有鼻涕怎么辦啊?(教師教幼兒正確的搽鼻涕的方法:用干凈的餐巾紙或是手帕捏住一只鼻孔,擤鼻涕,在捏住另一只鼻孔擤鼻涕。)
4)師生小結:當我們受涼或是身體的抵抗力下降時,就會流鼻涕、咳嗽等,感冒時要及時看醫生,按時吃藥,多喝開水,注意休息等。
4、幼兒簡單了解預防感冒的知識。
1)感冒時身體舒服嗎?我們怎么預感冒呢?
2)幼兒相互交流經驗。
3)幼兒講述預防感冒的方法和措施,教師記錄在表格上。
4)師生共同小結:經常鍛煉身體可以預防感冒,在天氣變冷或變熱時要及時增減衣服,不要和生病人接觸,還可以多吃大蒜,喝板藍根沖劑,以增強抵抗力,預防感冒。
5、帶領幼兒到戶外游戲,鍛煉身體。
本節課我帶孩子去醫院看病,原則上來說設計的還是比較科學的,但真到實踐時,還是明顯地感覺到了不和諧的地方:孩子并未生病,而我卻讓孩子在醫生面前說出我虛構的病情,所以出現了孩子們在描述病情時不會說的難堪。其實這也是正常的,沒有切身的體驗,如何能描述出感受呢?選擇孩子生病的時候去看病,這樣教學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任何時候,任何人都只有在自己有親身體驗的時候才能準確描述自己的感受。
通過這次實踐活動,我深刻體會到:教會智障學生適應社會,學會必須的技能,學會自我服務,掌握生活自我服務能力是非常必要且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讓他們學會了自我服務的技能,才能給中、重度智障孩子適應社會、適應生活帶來希望。作為特殊教育學校的老師,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只有從學生實際出發,現實而科學地把教育訓練的重點轉移到學生生活能力培養上來,才能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揚起生活的風帆,為他們將來走向社會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打下良好基礎。
大班健康教案及反思篇五
1、探索呼啦圈不同的旋轉方式。
2、增進身體轉動的靈活度。
呼啦圈若干,制作轉呼啦圈方式圖貼地上。
1、引導幼兒自由探索讓呼啦圈旋轉的玩法并與同伴互相交流。
(1)將呼啦圈放在地上,請幼兒想一想:要讓呼啦圈旋轉,可以怎么玩呢?(如一個人將手舉高讓呼啦圈旋轉,兩個人手舉高、勾手、手牽手、手搭肩讓呼啦圈旋轉,三個人手舉高、手拉手讓呼啦圈旋轉等方式。)
(2)鼓勵幼兒游戲、嘗試各種玩法。
(3)鼓勵團隊合作游戲。
2、引導幼兒自由探索呼啦圈旋轉的玩法并與同伴相互交流。
(1)呼啦圈豎在地上可以怎么旋轉?
(2)離開地面,呼啦圈還有哪些轉動的方式?如:套在腰上、繞在手臂上、繞在腿上等。
(3)你是怎么讓呼啦圈轉起來的?
3、游戲:旋轉大比拼。
(1)用呼啦圈做同一個旋轉動作,看看誰可以轉得最久或轉圈最多。
(2)在地面上貼呼啦圈旋轉方式標記圖,讓幼兒自由在場地中找尋標記的方式旋轉呼啦圈。
(3)讓幼兒根據標記圖進行接力賽,先完成者為勝。
呼啦圈是生活中常見的小型輕器械,利用呼啦圈開展戶外體育活動,孩子非常感興趣,從孩子身邊的事入手,抓住幼兒的興趣點,符合幼兒課程選擇原則,而且,呼拉圈玩法多樣,不僅能夠激發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而且能發展幼兒的基本動作,一舉多得。讓幼兒練習單、雙腳跳,激發幼兒玩呼拉圈的興趣。發展幼兒動作的靈活性與協調性。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和萌發合作意識。
大班健康教案及反思篇六
讓幼兒了解蘿卜生長的自然條件
了解各種污染會造成蘿卜的畸形生長
萌發幼兒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情感,并喜歡大自然。
了解蘿卜的生長條件活動難點污染對植物造成的污染
1、農藥測試卡
2、幼兒用書
3、故事錄像(幼兒拍攝)
4、小實驗用品
2、故事快樂多
(1)、看錄像聽故事:《蘿卜的故事》
(2)、教師:我們一起來聽一聽、看一看故事中的蘿卜遭遇了哪些事情?
蘿卜的故事在一片綠油油的蔬菜地里,有許多蘿卜兄弟。他們在一起快樂的生活著。
"撲通"一聲。"哎喲,是誰呀?"蘿卜兄弟高聲叫道。原來不知道是哪個缺德鬼扔下來幾節廢舊電池。可把蘿卜兄弟給嗆死了,眉頭都皺緊了。
"怎么回事呀?我怎么不能呼吸呀?是什么東西繞在我的身上呀?"原來不知道誰亂扔的塑料袋。"真可惡!"甚至有一位蘿卜兄弟都給纏得眼淚掉下來了。
看!怎么這樣難聞呀!又來灑農藥了。雖然殺死了我們身上的蟲子,也使我們中了毒。
(3)、提問:為什么蘿卜會變得這么難吃?蘿卜兄弟遭遇了哪些事情?
(4)、觀看幼兒用書,進一步了解蘿卜遭遇的原因。
討論:你們認為蘿卜兄弟應該怎么辦?
(5)、遷移思考:我們今后看到這種情況應該怎么辦?
(6)、情景表演:蘿卜的故事請幾位小朋友扮演蘿卜,請三位分別扮演廢舊塑料袋、廢舊電池及農藥。分別表演三種情景,通過扮演角色明白其中道理。
3、實驗純凈的蘿卜與受污染的蘿卜在幼兒園種植園中,分別劃出兩塊園地。一塊種上蘿卜,天天澆水施肥;一塊種上蘿卜后,每天扔上塑料袋、廢舊電池及農藥。
請家長與幼兒一起對蘿卜生長進行記錄。用一表格,記錄蘿卜生長狀況。
讓幼兒感受成長的快樂,嘗試不依賴成人,能主動去做事情,培養幼兒的獨立意識、責任心和動手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