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讀后感時,可以借鑒前人的見解和觀點,但要注意結(jié)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進行獨立思考。現(xiàn)在,請大家跟隨我的步伐,一同閱讀這些精彩的讀后感范文,并思考其中的哲理和價值。
活著讀后感讀書筆記大全(22篇)篇一
讓今日以懷念擁抱過去,以渴望擁抱未來。
—紀伯倫。
朋友推薦了一首林俊杰的新歌《裂縫中的陽光》,歌曲中有這樣一段歌詞:“等到黑夜翻面之后,會是新的白晝,等到海嘯退去之后,只是潮起潮落。心臟沒有那么脆弱,總還會有執(zhí)著,人生不會只有收獲,總難免有傷口……”也許是偶然,也許是緣分,當我聽著這首歌徘徊在書架前時,我發(fā)現(xiàn)了余華的《活著》。
《活著》這部小說是關(guān)于福貴一生的故事。整部書通過福貴第一人稱的自述,講述了主人公自己從民國到共和國的一段生活。
福貴在賭博中輸光了家業(yè),從富家子弟一夜之間傾家蕩產(chǎn)氣死了自己的父親。好不容易浪子回頭打算勤勤快快地跟家人重新生活,卻因為內(nèi)戰(zhàn)不幸被拉去當壯丁。經(jīng)過兩年槍林彈雨的驚恐生活,幾番周折回到家中,得知母親在自己失蹤的兩個月后就離開了人間。自己的女兒鳳霞也在這段日子中,由于發(fā)高燒變得又聾又啞。然而災(zāi)難才剛剛開始,在“大躍進”中,剛懂事的的兒子有慶,因為救人被醫(yī)生抽干了血而無辜死去。不久之后,女兒鳳霞嫁給了城里一個“偏頭”建筑工二喜,還懷了身孕,就在所有人都以為苦難已經(jīng)過去了的時候,鳳霞生下苦根自己卻因生產(chǎn)大出血而死在醫(yī)院里。福貴的妻子家珍由于接受不了打擊,加上身體常年勞累,不久之后也離他而去。隨后,女婿二喜也因為建筑施工意外不幸身亡,只留下自己和小孫兒苦根辛苦過活。可是,苦難似乎偏愛這一戶人家,沒幾年,可愛的苦根也因為吃撐了平時無法吃到的豆子而死去了。
福貴的人生幾乎是時間無休止掠奪的演繹。可是福貴卻淡淡地說;“家里的人全是我送的,全是我親手埋的”。他甚至沒有露出哪怕一絲的絕望。
《活著》里的福貴經(jīng)歷了太多常人無法承受的苦難。或許很多人覺得福貴的一生除了苦難還是苦難,其他什么也沒有,是苦熬的一生,是經(jīng)歷了無數(shù)悲傷的幸存者。可是對于富貴自己,我從他的敘述中,感受到了幸福。
在極端的環(huán)境中,福貴從來不認為自己是幸存者,他要的是生活。他相信自己的妻子是世界上最好的妻子,他相信自己的子女也是世界上最好的子女,還有他的女婿,他的外孫,甚至還有那頭叫做福貴的老牛,曾經(jīng)在戰(zhàn)場中一同受苦的兄弟朋友……苦難的經(jīng)歷中,他一直相信有幸福,有歡樂。即使這些幸福和歡樂是短暫的,可這就是富貴活下去的理由,他相信,總有一天,一切都會成為過往。
在人生的道路上,總會出現(xiàn)許多突發(fā)狀況,遭遇許多轉(zhuǎn)折。愁苦只因沒有看透,困惑皆是沒有放下。只有經(jīng)歷過人生的荒涼,才能抵達心靈的繁華。
現(xiàn)實沒有為福貴怎樣活著留下選擇的余地,因而他必須選擇自己活著的態(tài)度。他在別無選擇時,選擇了活著,即將苦難看做活著的組成。很多時候,我們也需要和自己的內(nèi)心對話。
智慧的人絕對不會為過去而更改現(xiàn)有的生活軌跡,每一次遭遇不愉快,他們都會把過去的不快樂塵封,用最樂觀和豁達的心態(tài)迎接下一刻的到來。所以無論過去經(jīng)歷了什么,都應(yīng)該放下,應(yīng)該忘記,把生命的力量留給現(xiàn)在。
的確,福貴的生活實在有太多難以承受的苦難,所幸我們不必體會如此巨大的一系列喪失。其實苦難與幸福一樣,都是生命對我們的獎賞。艱難活過來的今天,就是明天活下去的希望,活著就是幸福。
生命是為生活本身而活,不是為生活以外的任何事情而活的。生活就是要經(jīng)歷失去﹑惋惜和釋懷。
不要害怕生命中不完美的角落,讓今日以懷念擁抱過去,記住愛。以渴望擁抱未來,銘記時光。瞧,頭頂陽光正好,且讓,陽光在每個生命的裂縫中散落。
活著讀后感讀書筆記大全(22篇)篇二
《最好的告別》開篇就引用列夫托爾斯泰的中篇小說《伊萬·伊里奇之死》,列夫托爾斯泰寫道“伊萬·伊里奇最痛苦的是,由于某種原因,他們都接受了這樣的欺騙和謊言,即,他不是快要死了,而只是病了。他只需要保持平靜的心情,接受治療,然后,就會出現(xiàn)非常好的結(jié)果。”小說是對現(xiàn)實的反映,小說中的人物對生的如此渴望,揭示了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nèi)祟悓ι淖非蟆!蹲詈玫母鎰e》的作者阿圖·葛文德在文中講述了一個真人真事。約瑟夫·拉扎羅夫(一位市政府的行政官)的故事,拉扎羅夫的妻子幾年前死于癌癥,在監(jiān)護室離去時,全身插滿管子,戴著呼吸機,那時,拉扎羅夫曾說過,他絕不想這樣的情形發(fā)生在他身上,可如今當他患上不可治愈的癌癥時,他對兒子說:“別放棄我,只要我還有任何機會,你們一定要讓我嘗試”,拉扎洛夫最終還是走上了跟妻子一樣的道路。可見,一個理智的人在死亡降臨的時候還是無法舍棄求生的欲望。
讀完余華先生的《活著》,我明白了余華先生起這個名字的意義。活著不是像拉扎羅夫那樣不肯面對死亡,用盡一切辦法留在人世;而是在生命經(jīng)過無數(shù)磨難后仍不放棄生命,活著只為活著,純粹簡單。
福貴,文章的主人公,這個曾經(jīng)的富少,過著劉村人所不能及的生活,享受著他人所不能享的尊寵。人往往在滿足和擁有中墮落,煙花柳巷似無形的磁場,富貴一步步深陷其中,正所謂嫖賭不分家,染上了嫖,離賭也不遠了。富貴他爹因為賭輸了一半的家產(chǎn),在富貴這里,把另一半家產(chǎn)也丟了,頓時富貴成了一窮二白的落魄少爺,一夜瘦了一大圈。
家道中落,富貴也在貧困中頓悟,也許這并不算遲,畢竟浪子回頭金不換。可厄運的的陰影一直追隨著他的腳步,殘暴的奪走每一個與他有緣的人的生命。他的父母在家境落敗后相繼離去,丈人來雪上加霜,帶走了他的妻子。當他的妻子生完有慶回來時,我以為富貴會過上幸福的日子了,雖然不能像之前那樣錦衣玉食,可是在愛的人的陪伴下,粗茶淡飯勝過錦衣玉食。可命運仍要跟福貴開玩笑,去城里請郎中不幸被國黨隊伍叫去拉大炮,好不容易撿了條命回來。
人說大難不死,必有后福。但福貴顯然是這句話的反例,苦難仍沒準備放過他,福貴送走了有慶,女兒嫁了個好人家,卻難產(chǎn)死了,妻子家珍也熬不下去了,女婿干活的時候被兩塊水泥板夾死了,只有苦根跟自己相依為命,本以為這樣富貴在死的時候還有人收尸安葬,可苦根最后也戲劇化的離開了人世,留福貴一個人在這世上繼續(xù)忍受著苦難。
文章有幾個讓我深思的點,一個是有慶的死。有慶的死很荒唐,有慶是抽血抽死的,為了救縣長的夫人,縣長是之前跟福貴有過患難經(jīng)歷的春生。春生那時知道那是福貴的兒子,嘆了一口氣,相識都如此。如果不是相識,共患難過,我想春生一定會拿錢解決而不放在心上。最讓我生氣的是那個醫(yī)生所說的話:“你為什么只生一個兒子呢?”沒有一絲絲同情,只因你是一個無權(quán)無勢的人。草菅人命這詞雖用的不準確,可有慶的死頗有這點韻味。
還有一個就是春生的死,春生死于文革時期。在春生死之前曾見過福貴一面,福貴勸解他叮囑他一定要活著,可一個月后,春生還是受不了了,最終還是選擇了死亡。文革,中國的一個灰暗時期,無數(shù)優(yōu)秀作家都選擇了死亡。前段時間,在看公選《民俗資源與旅游》時,仲富蘭教授說:“生命要有張力”,意思是生命要有彈力,像彈簧一樣可伸可縮。我覺得這句話挺對的,文革時期那些優(yōu)秀作家選擇死亡,我們覺得情有可原,可反觀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大學生動不動就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或禍害他人性命,正是生命缺乏張力的體現(xiàn)。
重讀《活著》,耐著性子把序看了一遍(我不會告訴你我不看序的),余華先生在中文版序里寫道,寫《活著》,是因為美國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黑奴歷經(jīng)一生的苦難,家人都離他去,可他仍友好的對待這個世界。所以才開始寫《活著》。寫作個過程他明白了---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活著只為活著,簡單純粹,世間萬物都應(yīng)這樣純粹,為喜歡而喜歡,為活著而活著,這樣子世界就會簡單很多。
活著讀后感讀書筆記大全(22篇)篇三
在去給母親請郎中時被抓了壯丁,當他歷盡艱險回到老家時,等待他的卻是更加艱難的現(xiàn)實。最疼愛的兒子有慶因意外身亡;唯一的女兒鳳霞分娩時難產(chǎn)而死;妻子家珍也因軟骨病離他而去;接著女婿二喜出了工傷而身亡;連最后一個親人小外孫苦根,也在七歲吃豆子時也被噎死了。
福貴從失去金錢到失去親人,再到最后只剩下一頭瘦骨嶙峋又險些被人宰割的老牛與他為伴。一切傷痛的往事,在他口中的敘述卻又都變得那樣的平淡,他樂于談?wù)撊松恍哂谀晟贂r的放縱,不頓于磨難時的煎熬,也不懼于面對至親離去時的痛苦。
也許當我們的生命已將要走到盡頭的時候,回望以前的一切,才會做到安下心去對待,才會做到清醒的重新認識所有的事。
在福貴的故事中,穿插著其他人不同的生命軌跡。每個人身上都有時代的烙印,每個人又都是時代的縮影。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他們都在各自的命運里顛簸,自顧不暇。當命運對所有人都不公時,反而是種公平。此時,打破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幻想,低到塵埃里去,褪掉所有不忿不平,以一顆被歲月磨礪得粗糙的平常心,專注于當下的自己,活下去,反而難能可貴。
在這么多人物里,二喜是最讓我扎心的,他是個總會在幽暗中暖心、給讀者以慰藉的偏頭漢子,然而噩運的毒花偏偏精準的開在這個好人的墳頭,這個諷刺讓人不解,甚至埋怨作者的殘忍,但也因如此,福貴的精神世界不斷得以絕處逢生——擁抱苦難,熱愛生活。
一口氣讀完老人的故事,情緒像吊了沉沉的鉛墜,心境卻逐漸開闊。“少年去游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愿你我日后,像福貴一樣,不畏過去,不念將來。
活著讀后感讀書筆記大全(22篇)篇四
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形形色色的人們在這個叫做活著的故事里一一死去,這寬廣又沉重的話題壓抑得欲哭無淚。是的,它太沉重,害怕它刺痛我的心。是的,它太寬廣,凝聚了太多責任和使命。
余華用一種近乎冰冷的語調(diào)帶我們走進這個叫做活著的故事,然后絕情地否定了那些年少的輕狂歲月。
余華對每個走進這個叫做活著的故事里的人說,活著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叫喊,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人們的責任,去忍受現(xiàn)實給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是否現(xiàn)實生活的殘忍遠比我們想象的寬廣,總是承受再多苦痛,依然要堅忍,這是否便是這個叫做活著的故事想要告訴我們的?所以在黑暗的故事里,那些悲傷的情節(jié)之間,那個人兒仍然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
最后終于捋清,縈繞在心頭久久無法散去的那種思緒,走出這個叫做或者的故事而堆積在心里的那抹思緒,是震撼,是感動,是對生存意義的頓悟,正如當你兩鬢雪白時,再憶起那些年少輕狂、玩世不恭,才會明白他們終將臣服在宿命腳下。
還太年輕,尚未豐滿的羽翼正感受著天空的寬廣,年輕的心正思考著生存的意義咀嚼著那個叫做活著的故事。緊接著,當那個貫穿全文的線索再次讓我捫心自問時,我淡笑不語。然后,那顆年輕的心終于不再躁動,開始明白,開始面對那個叫做活著的故事外的叫做活著的,現(xiàn)實。
活著讀后感讀書筆記大全(22篇)篇五
余華說,有時候,活著就是為了活著。就像路邊的乞討者,可能一無所有,可能兩手空空。
然而,我知道,《活著》是一部意味深長的電影,值得我們每一個有思想的觀眾細細品味咀嚼。這部影片不僅為我們呈現(xiàn)了那個時代的苦難,而且還超越時空,為我們對生命意義的追問,尋求著某種合情合理的解答。于是,當我們剝?nèi)ツ强嚯y的外衣,一個坦誠的生命哲學便被一覽無遺。它真正所傳達給我們的不是對命運無奈的控訴,而是對人的生命本身所存在的敬意與感動、對世間至情至愛的謳歌和贊頌。
當福貴一次次聲嘶力竭的呼喊的時候,當家珍一次次泣不成聲的悲痛的時候,當一次次的戰(zhàn)爭、運動打破寧靜的生活的時候,他們還是攜手一路走來。因為只要活著,就會有希望,有希望一切才有可能。所以,影片被設(shè)計成了一個更為溫馨的結(jié)尾,福貴滿懷深情的對外孫饅頭說:“你是趕上好時候了,將來這日子越來越好了。”這是生命的囑托,更是希望的傳承。而這種種的希望背后,最終的驅(qū)動力,正是這不變的愛、這是這未了的情。
是的,千百年的歷史,彈指一揮、唯見滄海桑田,而這亙古不變的唯有一個情字。
親情、友情、愛情,似乎在不同的時代擁有不同的表達方式。但其實質(zhì)永遠不變的守候在那里,穿越了此后漫長的激情燃燒的歲月而最終經(jīng)久不衰。相信,這些才是我們堅持好好活下去的理由。以至于我們可以為此而忍受任何刺骨的疼痛。就像戰(zhàn)場上的福貴說的那樣:“什么都沒有老婆孩子好,我一定要活著回去”。正是有了這一份堅持、這一份信念,他才能從槍林彈雨中走來、從尸橫遍野中走來,在昏暗的燈光下與家珍相會。《活著》所給予我們的就是這種生命的境界與啟示,讓我們在極其痛苦的時候,讓我們在傷心欲絕的時候,也能看透,我們還是要活下去,為了那份輕飄飄的希望,為了那份沉甸甸的掛念。
于是,我們活著,為了親情,為了天然的血液中相連的千絲萬縷。
于是,我們活著,為了友情,為了昏暗的歲月里貼心的肝膽相照。
于是,我們活著,為了愛情,為了永恒的天地間不朽的生死相許。
親情、友情、愛情,共同打造著你。只要有你,我不怕遭遇世界的遺棄。有幸今世來,體味著人間滄海、萬物生息,便是生命的意義。
活著讀后感讀書筆記大全(22篇)篇六
《活著》講述一名叫福貴的人的苦難的一生,但更講述了眼淚的寬廣絕望的不存在。
人是如此脆弱,又如此堅韌,就像是一根頭發(fā),讓他去承受幾萬斤的重壓,它沒有斷,福貴就是這樣一個偉大而平凡的人,他在經(jīng)歷了命運一次次的打擊后,頑強地活了下來。
人活著,就是為了去忍受,忍受生命所帶來的責任,現(xiàn)實所給予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所以,我特別看不起因為現(xiàn)實的殘酷而輕身自盡的人。只要活著,什么都有希望,哪怕只有萬分之一的機會,一切都會過去的,不是嗎?畢竟死了,再怎么努力都來不及了。
我們都應(yīng)該學學福貴,學習他那面對苦難毫不畏懼的精神,當一切都過去后還能笑臉迎對生活的考驗。他身上所散發(fā)出的光芒,是我不由得對他產(chǎn)生了深深的敬意。
我們都敵不過時間,在歷史悠悠的長河中,有多少被埋葬、被遺棄的,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福貴的這一生是時間磨滅不去的,他永遠值得后人的贊頌。
福貴這一生對于歷史長河來說窄如手指,但我覺得,他這一生也寬如大地。
我們一定要像福貴那樣,勇敢的,一直活下去。
活著讀后感讀書筆記大全(22篇)篇七
我覺得我必須得說點什么,又覺得我說不出什么來。
往常也看過一些我認為同類型的作品,沒有一個像此篇一樣讓我感覺不能呼吸,幾近崩潰到看不下去。每一個死亡,就像切實地發(fā)生在我的身邊,不,是我的感情,我的心上。我感覺壓抑,我的心都好像在被一個瀕死的苦命人死死地拽著。
鳳霞,多好的姑娘,沒有比她更善良更苦命的孩子了。我為她難過,為她生病,為她被賣,為她終于等到了二喜卻死在生孩子的時候。她太苦了,我不得不說點為她慶幸的事情安慰自己,她遇上了福貴和家珍這樣有心的爹娘,遇上了二喜這樣愛他的丈夫。可我還是為她難過。
有慶,那個在雪地里光著腳丫去上學的孩子,最后被抽血抽死了,他們在作者渺小輕飄的語言中,從活著變成死了。
“有慶不會在這條路上跑來了。”
家珍,二喜,苦根。我不想再回憶起他們的痛苦,只覺得應(yīng)該有人記住他們的名字。
起始我很是埋怨福貴,把很多的不幸追溯到他身上。可開始的我有多怨他,現(xiàn)在就有多同情他,甚至于可憐心疼。
“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我的語言沒能將我此時此刻的心情表達出萬分之一,我很羞愧。
活著讀后感讀書筆記大全(22篇)篇八
這是第二次讀《活著》這本書了,記得上一次讀這本書是高中的時候,高中的時候讀書完全是奔著寫作素材去的,囫圇吞棗。
現(xiàn)在不一樣,再次讀這本書,真真切切的能夠感受書中所描述的每一個場景,也會產(chǎn)生一些思考與感悟,觸動頗深。
《活著》這本書故事主線很簡單,就是通過主人公福貴從解放初期到再到80年代的種種遭遇與不幸,闡述了活著的意義。
通過福貴一生的苦難,寫出了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樂觀的態(tài)度。人是為了活著本身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活著。
福貴年輕的時候,家里是地主老財,風花雪月,無所不為,上個私塾都有傭人背著上學,吃喝嫖賭,甚至侮辱自己的老丈人。
福貴爹娘都管不了他,老婆家珍知道也管不了他,福貴另有一子名有慶,一女名鳳霞。
由于賭博,福貴被龍二騙光所有財產(chǎn),家境沒落,福貴他爹先沒了。一年后,福貴他娘也病了,緊接著福貴進城找醫(yī)生被國民黨抓壯丁,被迫當兵,中間經(jīng)歷無數(shù)苦難變故,差點死去,但為了再見到家人里,他拼命活了下來。3個月后,娘也病死了,女兒鳳霞因發(fā)燒沒錢看病,變得又聾又啞。
后來,全國基本解放,福貴回到村里,和老婆家珍、女兒鳳霞,兒子有慶四人相依為命,兒子女兒都很懂事,日子過得艱苦,相繼的經(jīng)歷了大躍進時期和時期,但全家依然堅強的活著。
緊接著,變故一個接著一個,先是學校里的兒子有慶為縣長夫人獻血,被抽血過度而死,再是女兒鳳霞嫁給偏頭二喜后,難產(chǎn)而死,福貴有了外孫苦根,后來,家珍在家安樂的死了,女婿二喜在工地被水泥般夾死。致此,一家人就變成了福貴和外孫苦根相依為命。
生活仍然過得異常的艱苦,外孫苦根也因吃豆被嗆死。到這里,就剩下福貴一人活著了。
福貴的發(fā)家理念,是一只雞變成一只鵝,一只鵝變成一頭羊,一頭羊變成一頭牛。家人全部離他而去,這其中經(jīng)歷的苦難與折磨,常人難以想象,但福貴仍堅強活著,他拿出全部積蓄,買了一頭將死的老牛,老牛名字也叫福貴,然后就沒有了然后。
讀完,感觸很深,難以言表。人的一生,說長也長,說短也短,似乎丑惡的事情總在身邊,美好的事物卻遠在天邊,但我們?nèi)匀恍枰押玫貙Υ@個世界,不抱怨。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苦難的一生會很長,快樂的一生會很短。
置身其中,方能感受《活著》帶的種種啟發(fā)。而我,仍然在尋求活著的意義,學習、閱讀、寫作...好好的活著,去體驗?zāi)切]有體驗過的美好。
活著讀后感讀書筆記大全(22篇)篇九
《活著》講述的是地主少爺富貴嗜賭成性,終于賭光了家業(yè)一貧如洗,窮困之中富貴的富貴因為母親生病前去求醫(y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后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xiāng)他才知道母親已經(jīng)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變成了聾啞人,兒子機靈活潑。
然而,真正的悲劇從此才開始澌次上演,每讀一頁,都讓我們上不住淚濕雙眼,因為生命里難得的溫情將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富貴伴隨著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這一切,又一次引起了我對生命意義的思考。人只要活著,就有希望。人只要活著就是一種勝利。但是似乎作品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人在苦難中堅強地活著。
我們可以說,福貴老人是樂觀、達觀的,他對生活充滿著一絲可憐的希望,他對苦難命運平靜的接受,甚至是忍受但這也悲哀顯示他精神上的逆來順受。他已經(jīng)被苦難壓平他的活著幾乎失去了活著的價值。但這也使他看淡了苦難學會同情的眼光看世界,這是一種活著的態(tài)度。才會出現(xiàn)最后的福貴花了很多錢卻買了一只老牛回來,到風燭殘年之時牽著一頭老牛做伴過目子。還會和作者平靜的講述自己的。
然而,世上卻有成千上萬的人始終不明白,他們總以為著只是為了幸福,只為了愛情,只為了養(yǎng)家,只為了金錢,只為了做官,只為了別人。當他們達不到目的時就跑去結(jié)束自已的生命。
有些人覺得自己的命不好,自己改變不了自己的命運對自己前途不懷有任何希望,于是他們也選擇了在這個世界上消失。也有些人,在碰到丁點兒大的困難時,選擇了后退,后來他們覺得退縮也不是解決方法時,于是他們也與世界說了聲再見,然后揮手而去了。有一位哲人說:“生命就是今天,雖然不能預(yù)測明天,但你可以精彩。”是的,生命就是今天,只有把握住今天,生命才能精彩。然而,如此淺顯的道理也許只有到了生命的界點才會有更深切的體會。我們是幸福的,因為我們還擁有人生最寶貴的財富——生命。
《活著》是一面人性的鏡子,它讓我們懂得了人為什么活著。“活著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叫喊,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xiàn)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俗話說,好死不如賴活著。無論生活多么悲慘,人都要堅韌地活著。只要活著,就有希望。只要活著,就是勝利。
活著讀后感讀書筆記大全(22篇)篇十
”要埋有慶了,我又舍不得。我坐在爹娘的墳前,把兒子抱著不肯松手,我讓他的臉貼在我脖子上,有慶的臉像是凍壞了,冷冰冰地壓在我脖子上。夜里的風把頭頂?shù)臉淙~吹得嘩啦嘩啦響,有慶的身體也被露水打濕了。我一遍遍想著他中午上學時跑去的情形,書包在他背后一甩一甩的。想到有慶再不會說話,再不會拿著鞋子跑去,我心里是一陣陣酸疼,疼得我都哭不出來。我那么坐著,眼看著天要亮了,不埋不行了,我就脫下衣服,把袖管撕下來蒙住他的眼睛,用衣服把他包上,放到了坑里。“余華的故事和他的筆調(diào)一樣的冰冷,冷得讓人感覺不到了悲傷。
我想啊,到了最后福貴是不是也沒有了悲了呢?
一個人從反叛走向了承擔,卻又在承擔里慢慢地失去,這種活著我們都經(jīng)歷了,也都失去了,但最后,我們沒有選擇,一步一步,輕快地,艱難地,駐足過,跋涉過。
這就夠了。
除了活著,人生其實一無所有。
殘陽,黃昏,老人,安詳。這是一種大境界,也是一種超脫。
沒有什么失去的,還擔心失去什么?
生命里的溫情被一次次的死亡撕得粉碎,所有熟悉自己的人都死了,這種舉世皆寂的寂寞感,如果不超脫,早就被自己殺死了。
或許,他已經(jīng)把自己殺死了呢?
繁華落盡啦,
塵歸塵,土歸土。
并沒有什么別的結(jié)局。
活著讀后感讀書筆記大全(22篇)篇十一
看這本書是我剛開始接整個年段第二周5月9日監(jiān)考的時候,從1班的班級圖書角借的。一旦開始看,便一發(fā)不可收拾,那幾天隨身帶,一有空閑時間就看一點。同事看到了,我便自嘲,我已經(jīng)到看《活著》的階段了。
悲哀的同時又伴隨著一種佩服,雖一生坎坷,命途多舛,可他依然活著,有種樂天知命的感覺。讓我感覺,好像有時候人并不需要為了什么高大的目標或偉大的意義活著,好像活著本身就是為了活著,活著本身就挺偉大挺值得感恩的。
說實話,挺感謝這本書的。剛好在我身體心理都感覺很辛苦的時候,接觸了它。我們?nèi)怂坪跤羞@樣一種心理,看到比自己不幸別人,就會覺得自己還是幸福的。
所以,我想,這本書目前對于我的意義是,讓我更了解一點別人的生活,也更感恩自己的生活。
看《一本好書》的時候,記得蔣方舟說過一句話:“書的意義在于重讀。”我希望,在日后重讀這本書的時候,會有不一樣的感悟。
活著讀后感讀書筆記大全(22篇)篇十二
活著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叫喊,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人們的責任。”越是畏懼死亡的人,他(她)就活得越膽小,越懦弱,因為死亡代表著一無所有。活著本身就帶有痛苦的色彩,古人有云“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如意的卻只剩一二分。然而,我們?nèi)松褪菫橹@一二分的如意而努力的活著,正因為有著這點點的如意,我們才會覺得所有的苦都是值得的,都是有價值,都是有回報的,這是我們?yōu)榛钪兜秘熑巍?/p>
《活著》以第三人稱的手法,為我們講述了福貴一生的悲歡離合。小說卻以“死亡”貫穿全文,父親氣極猝死,母親念兒而死,戰(zhàn)友中彈身亡,兒子抽血天逝,閨女難產(chǎn)而死,妻子抱病而終,女婿工傷致命,外孫吃豆噎死。各種的不幸都發(fā)生在福貴的身上,親眼看著周圍的人一個又一個的離去,最后只剩下了自己,這是一種多么的不幸與哀傷,真令聞?wù)邆模犝吡鳒I。
福貴?富貴?這是不是對他一生的諷刺呢?開始時的富貴逼人,錦衣玉食,嘗遍山珍海味,到最后,卻家徒四壁,小孫子苦根,因食不果腹,而吃豆子撐死。一前一后的兩種極端家境,又是不是對他一種另類的嘲諷。活著,只剩下自己一個人孤獨的殘存于世間。
輕輕合上這本書,仿佛也回到了那個年代,聽見他唱起了舊日地歌謠,先是咿呀啦呀唱出長長地引子,接著發(fā)現(xiàn)二句歌詞——皇帝找俺做女婿,路遠迢迢俺不去。在那棵茂盛的樹下,在那個充滿陽光的下午,聽著老人帶著許些淡然,許些懊悔,許些釋然的講述著一生的年華,一輩子的時光。
時候的福貴是富家子弟,享受著村里最優(yōu)質(zhì)的生活,俗話說“飽暖思淫欲。”在享受完飽暖的生活后,自然就陷入了煙花之地,讓青樓女子背著穿梭各地,丟盡了所有親人的臉面。“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嫖賭,有嫖自然就離不開賭。“一子錯滿盤皆落索。”一下子敗光了有的家產(chǎn),父親知道后表現(xiàn)的很平靜,幫他變賣家產(chǎn)后,便撒手西去了。
“我知道他不會和我拼命了,可他說的話就像是一把鈍刀子在割我的脖子,腦袋掉不下來,倒是疼得死去活來。”這里也寫出了他的后悔,他的頓悟。父母是世上最為偉大的,他們把所有最好的東西都給我們,甚至包括他們的生命,他們也在所不惜,只是因為我們是他們的兒女,他們就甘愿為我們付出一生。就這樣所有的一切都喚醒了福貴的心。
后來,岳父接走了福貴的妻子家珍,他才意思到自己妻子有多好,自己卻沒有善待她,還好她最終還是回來了,“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了。”此刻,他學會了疼愛自己的妻子,善待妻子。同甘易,共苦難。開始與妻子患難與共,一起養(yǎng)家糊口。
“往后的日子我只能一個人過了,我總想著自己日子也不長了,誰知一過又過了這么些年。……這輩子想起來也是很快就過來了,過的平平常常,……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后面看見這一段話,感到很心酸,很悲涼,一種看破世間萬物的滄桑,他此刻是不是可以用“生亦何歡,死亦何懼。”來形容呢?活到最后只剩下了自己,忍受著塵世紛擾,在命運面前依然頑強的活著,以堅韌的意志活著,努力的活著。我們也應(yīng)該學會這樣,生活的百般刁難都不能阻擋我們前進的腳步,不能泯滅我們的希望,消磨掉我們的意志。
我仿佛能聽到老人粗啞的令人感動的嗓音在遠處飄來,粗狂而又空靈,唱道:少年去游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人與牛漸漸消失在夕陽的余暉下,消失在遙遠的地平線上。
生活依然在繼續(xù),我們依舊要努力的活著,為了那幾分的“如意”,要努力向前。
活著讀后感讀書筆記大全(22篇)篇十三
這輩子想起來也是很快就過來了,過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錯人了,我啊,就是這樣的命。年輕時靠著祖上留下的錢風光了一陣子,往后就越過越落魄了,這樣反倒好,看看我身邊的人,龍二和春生,他們也只是風光了一陣子,到頭來命都丟了。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說起來是越混越?jīng)]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挨著一個死去,我還活著。
——摘自余華《活著》。
我總認為人世間最傷心的事莫過于親人對你的不理解,當看完《活著》你會知道,人世間最痛苦的事是看著身邊一個個親人慢慢的死去,直到只留下你孤單的一個人....
我不敢想象,如果主人翁換著是我,我會不會繼續(xù)生存下去,但是他卻依然友好地對待世界,這種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和對世界的樂觀態(tài)度,我想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
當生活在80年代的我們還在為物質(zhì)上的需求挑三撿四時,我們從來不知道上一代人為了生存而掙扎的情形;當我們還在抱怨命運的不公時,是不是也應(yīng)該想想這世上更苦難的人,與他們相比,我們是不是更應(yīng)該感到幸運呢!
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么?
當一次次邪惡的觀念充斥著我們的大腦時,我們是不是應(yīng)該冷靜的思考一下人生的意義呢!
活著,就要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第一件事,千萬別為自己找什么借口,因為“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活著讀后感讀書筆記大全(22篇)篇十四
前段時間在別人的推薦下,讀了余華的這篇小說《活著》,小說不長,我用了一個下午就讀完了,讀完后感觸很深。人活著的意義是什么?以前的我從來沒有仔細想過。上小學時,我不會去想這樣的問題,因為那時我還年幼無知;上初中時,我不會去想這樣的問題,因為那時無憂無慮;上高中時,我也沒有去想這樣的問題,因為那時想的是語數(shù)外,想的是高考;上了大學,我應(yīng)該去想想這個問題了,但是因為我來了北航,學了計算機專業(yè),每當諸如此類的問題出現(xiàn)在我腦海里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yīng)是,這是一個哲學問題,而我是個理工科的學生,這類問題不歸我管,于是我一次一次的逃避了這個問題,直到我讀了《活著》這篇小說。
用作者的話來說,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小說中以“我”一位旁聽者聽一位老人講述他的過去經(jīng)歷的形式展開。老人用平靜的口吻講述了他自己充滿悲劇色彩的一生。老人叫“富貴”,年輕時是一個地主少爺,經(jīng)常在城里吃喝玩樂——夜以繼日地豪賭并樂此不疲,常常十天半月不回家。這一切看起來都是那么風光,然而好景不長,無所顧忌的胡鬧和為所欲為很快讓他付出傾家蕩產(chǎn)、家破人亡的代價——由于半年賒賬的積累,把祖輩留下的家產(chǎn)在一夜之間輸?shù)镁猓瑥拇擞蛇h近聞名的闊少爺變成了一文不名的窮光蛋。所有的風光都如海市蜃樓般轟然倒塌,蕩然無存。他也從此一蹶不振,日子越過越窮苦,厄運的陰影總是追隨著他的腳步。父親親手處理掉所有的田產(chǎn)之后,在從老宅遷到茅屋的當天死了。他為病了的娘到城里買藥時被抓壯丁,此后的日子飽嘗顛沛流離、飄無定所之苦。快兩年時,他終于死里逃生,回到了家,得知母親已病故,女兒鳳霞因為一次高燒,失去了說話的能力。他原以為一家人終于團聚可以過好日子了,誰料,苦難才剛剛開始——唯一的兒子在一次意外的采血事故中被冷漠的醫(yī)生奪去了生命;女兒鳳霞終于長大成人還找到了一個疼愛自己的'丈夫卻死于了生產(chǎn);妻子家珍死于軟骨病,她一生忍受苦難,唯一的心愿就是與福貴從今以后再不分開;女婿二喜死于工地的事故;死神連他年僅7歲的外孫苦根都不肯放過,居然因吃豆子而撐死了!身邊的親人一個一個相繼死去,他親手埋葬了自己的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和外孫。四十年后,他仍然活著!并買了一頭老牛,取名“福貴”相依為命。
個人覺得悲劇是所有故事模式中最有心靈震撼力的,往往可以一舉擊破一個人的心理防線,其影響也更深遠,短則幾天,故事情節(jié)依然縈繞在腦海中,多則月余難以自拔。雖然經(jīng)歷將近三年的工科教育,讓我感到自己的思維已經(jīng)變得邏輯而機械,但是讀完后,我還是禁不住的去想那個問題“人活著的意義是什么?”小說的主人公的一生太悲慘了,如果說他傾家蕩產(chǎn)是因為當少爺時揮霍無度的報應(yīng),那么這報應(yīng)自那一開始就沒有結(jié)束過。從地主少爺變成傭人,被抓去當兵,經(jīng)歷土地改革,自然災(zāi)害沒有飯吃,又經(jīng)歷_的動蕩,這些生活上的苦已經(jīng)將一家子的人折磨的很慘了,但“富貴”還是要一次一次接受親人各種意外死亡的打擊。最后所有的親人都離他而去了,他只有和一頭老黃牛相依為命。想一想“富貴”的一生,尤其是以我們現(xiàn)在人的觀點看,那樣的生活不單單是沒有意義,更是沒有讓人活下去的勇氣和希望。但主人公卻一直堅強的活了下來,什么都沒有了,可是什么都沒有擊垮他!我看不出他活著的希望是什么,但我知道他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這是一種多么強大的希望和力量啊,支持“富貴”挺過那一切的苦難。
上了大學后,我逐漸明白,人來到這世上就是要受苦的。上高中時候在我的想象中大學生活一定是非常快樂的,但實際品嘗了快三年的大學生活后,我明白那是的我太天真。上學期上過一門世界三大宗教的選修課,清晰的記得老師在講佛教時說過,人的臉就是一個大大的苦字。我們每天拼命的學習,為了什么,實際點人說為了畢業(yè)后找個好工作;當我們真的開始工作了呢,我們又要拼命地工作,這又為了什么,正常的人會說為了多賺錢,生活更好。我們就是在自己編織的一個一個謊言中傻傻的奮斗。有時候我們可能對自己的現(xiàn)狀不滿,感到生活太苦太累,但看了這篇小說后,我覺得現(xiàn)在自己生活中的那些小困境,根本算不上什么。苦難是人生最好的大學。想想我們的來路,哪一步會是輕松快活而長久?來到人世的一瞬,我們就開始承受來自時間和空間的無形擠壓。于是,堅忍的存在下來。活著,總有一抹揮之不去的悲情色彩!想要活著,就要學會忍受!忍受責任附加給生命的沉重,忍受現(xiàn)實給予生命幸福又殘忍剝奪幸福的痛苦。
《活著》這部小說,使我明白生活是平淡的,這種平淡不是說生活的無聊、無趣,而是指它不是異想天開的一步登天,這種平淡它需要我們懂得用一顆平常心去面對生活的一切成敗得失,懂得我們追求的理想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而實現(xiàn),懂得我們渴望的幸福和羨慕之種種其實就在身邊。活著就是希望,希望就是活著的力量;活著就是不屈,無論遇到什么艱難困苦,只要心中信念的燈亮著,所有的絕境和困苦都算不了什么。相信逆境和磨難不是憾事,相反,它是人生最寶貴的營養(yǎng),因為只有經(jīng)歷磨難的洗禮,人才會成長,才會懂得珍惜,去珍愛生命,去感受生活!
活著讀后感讀書筆記大全(22篇)篇十五
我喜歡看書,喜歡看各種各樣的書,看的很雜,文學名著,流行小說都看,只要作者的文筆不是太差,總能讓我從頭到腳看完整本書。只不過很多時候是當成故事來看,看完了感嘆一番也就丟下了。
一個很偶然的機會看了余華寫的小說《活著》,《活著》講述的是一個叫徐福貴的老人一生的故事,這是一個歷盡世間滄桑和磨難的老人。作者的筆觸很平靜,沒有刻意去烘托一種跌宕起伏的氣氛,隨著作者平實的敘述中,經(jīng)歷著主人公的一生苦樂哀愁。看完后掩卷沉思,內(nèi)心沉重,感覺有說不出的悲——悲涼,悲哀,悲傷……似乎人生所能經(jīng)歷的不幸都降臨到了主人公身上。想著主人公的經(jīng)歷,禁不住疑問:活著的意義究竟是什么。
徐福貴出生富貴,卻是個地道的敗家子,從小到大干盡了荒唐事,賭博生生讓自己從一個闊少爺變成了個窮光蛋。這期間,他唯一做對的事就是娶了家珍做老婆。這個同樣出生富貴的富家千金沒有一句怨言的包容了迷途丈夫,撐起了日后苦難的天空。
從地主到赤貧,徐福貴也不是沒有恨過,恨這個,恨那個,最后恨的還是自個,有道是自作孽不可活,怨誰他活著,接受了自己新的身份。是啊,就如他娘所說:“人只要活得高興,窮也不怕。”活著的意義并非只是富貴。
自從做了佃戶,也許勞動是能改變一個人,不,應(yīng)該說是生活,為了活著,一家人的活著,徐福貴努力勞作,再不若從前的荒唐,活著也似乎有了目標。用書中的話說就是:日子過的又苦又累,心里反到踏實了。他想著通過自己的努力讓他們徐家從小雞變成鵝,鵝變成羊,羊變成牛,慢慢的重新發(fā)起來。只是世事難料,他被抓壯丁上了戰(zhàn)場。在戰(zhàn)場上歷經(jīng)生死,成了俘虜后面對解放軍是選擇留下還是領(lǐng)了盤纏回家時,他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回家,那一刻,對家庭的牽掛也許是他活著的唯一理由吧。只是現(xiàn)在想想,如果那時他選擇的是留下,也許人生會有所不一樣吧,就如那同樣成了俘虜選擇留下參加解放軍的春生。
解放了,土地改革,買了他家所有田地的龍二被槍斃了,真當是福兮,禍兮。這一刻,主人公已經(jīng)想開了,認命了。用家珍的說法就是: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了。是啊,經(jīng)歷過分離之苦的家人才知道團圓的真實可貴。活著,不就是一家人平平安安在一起。
日子就這樣清貧而又安穩(wěn)的過去了。直到……。
看到這里真是說不出的憤懣,一條鮮活的人命,就這樣沒了,怎么會如此荒唐怎么會有如此草菅人命的事真是什么樣的人心也許這就是當時社會的沉重吧。
回頭看我們的主人公,他活著,因為家珍。兒子有慶死了,老婆家珍病重,好像隨時會跟了有慶而去,想著往日種種,徐福貴撐了下來,跟著他受盡苦難的家珍需要他活下去。
小時候生病成了聾啞的女兒鳳霞嫁人了,女婿雖然是個偏頭,卻是個極好的人,一家人和和睦睦,生活似乎又有了奔頭。鳳霞的懷孕更是讓這家飽經(jīng)苦難的人喜極而泣,可是,這簡單的幸福又終結(jié)在鳳霞的分娩上。孩子生下來了,鳳霞卻死了。三個月不到,家珍也死了。
徐福貴和他的女婿圍著他們的希望——苦根,艱難的活著。苦根,一個古靈精怪的孩子,懂事乖巧的讓人心疼。四歲的時候,苦根的父親,徐福貴的女婿——二喜被水泥板壓成了肉醬。苦根跟著他外公到了七歲,發(fā)著高燒,幫著徐福貴在地里摘棉花。徐福貴心疼外孫,沒錢買藥,煮了一大鍋豆子,出門下地去了。不想回來后就發(fā)現(xiàn)苦根被豆子撐死了。
“往后的日子我只能一個人過了,我總想著自己日子也不長了,誰知一過又過了這么些年。……這輩子想起來也是很快就過來了,過的平平常常,……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
這是主人公的話,書看完了,很壓抑,活著的意義是什么也許無所謂活著,塵世的苦難,活著的人總得承受,在命運面前,只有忍耐,忍耐孤獨,忍耐不幸,甚至是死亡。《活著》并不是要告訴我們應(yīng)該怎樣活著,只是在陳述活著這樣一個事實。套用徐福貴夫婦對春生的話來說:活著,好好活著。我們只能等待被時間和命運遺棄,而沒有權(quán)利拋棄生命。在命運面前,也許不能不感嘆人類的無力吧。改變不了活著的事實,就改變活著的態(tài)度吧,只要活著,總有希望,態(tài)度也許至少是可以改變活著的狀態(tài),或者好,或者差。只是在生命的盡頭至少可以告訴自己,我們活過,也曾經(jīng)努力過。
活著讀后感讀書筆記大全(22篇)篇十六
《活著》是余華的代表作之一,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主人公福貴的一生,這是一本讓人讀起來沉重的小說。主人公名為福貴,實則無福無貴。
看完這本書,感覺一切語言在此刻都是蒼白與無力的,這本書的閱讀是讓人恐懼甚至窒息的。
福貴對美好生活燃起過一次又一次的希望,卻終被一次又一次的打破。說他幸運,他親手埋葬了自己所有的親人,只剩一頭比他年紀還大的病牛陪伴著;說他不幸,他也曾經(jīng)歷過幸福,也曾經(jīng)歷過苦難,并且在經(jīng)歷過一切后仍樂觀而堅強地活著。正如那句話所說,生活是屬于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于任何別人的看法。沒有比活著更美好的事,也沒有比活著更艱難的事。
一部《活著》,讓我們體會到時代的更替與社會的變遷。可以想見,在那個年代,像福貴這樣悲慘遭遇的底層人民不計其數(shù),福貴只是具有代表性的一個實例。
生長于和平年代,生活于城市中的我們很難去設(shè)身處地地體會福貴的感受,但有一點是不變的.,就是要堅強地活著。往事隨風逝去,只在心中留下一個清晰的印跡。時間終究還是會讓一切變得蒼白無力,“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里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喊叫,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xiàn)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生活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的,多多少少會遇到困難,但我覺得,正是因為艱難,活著才有了深刻的含義。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事物。所以,好好活著,好好生活。
活著讀后感讀書筆記大全(22篇)篇十七
每個人對于活著的目的也許都不一樣,至少我不會想的太過復(fù)雜,我的目標僅有一個:就是為了實現(xiàn)自我心中的夢想,不論艱辛,不論成敗,我都會堅持。當然成就夢想過程是苦澀的,我愿意去舔嘗。
個人認為,本書的適讀人群為所有有志之士,可是最適合于商界的成功人士去閱讀,去學習,然后總結(jié)和反思。稻盛和夫的思想對于成功者是一種思想上的升華,事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最佳戰(zhàn)略;對于正在或者正向往奔向成功的后繼者,是一種警戒,一種正確的引導。
稻盛和夫是少有的`能夠把生存主題深化的商業(yè)領(lǐng)袖。很多的成功人士在擁有了很多的財富之后,心靈覺得空失,他們一向再去努力地尋找能夠彌補這種空失的物質(zhì),他們經(jīng)過慈善事業(yè),各種娛樂活動,試圖去尋找,可最終依然覺得缺失。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可謂種種,但我認為有一種原因是造成他們?nèi)笔Ц械母驹颍蔷褪悄康牡膯我坏退棕澙坊瓦^程的急功近利,而這個原因卻是即使之后意識到了,也無法再去彌補回來的東西。
也許是被金錢與現(xiàn)實的誘惑和驅(qū)使下過分地追求利益化,他們從一開始目的中只注重了現(xiàn)實和物質(zhì)的追求,而缺失了精神境界的追求。因而他們費盡心機手段,甚至昧著良心做著危害社會的事情,最終即使得到了,卻感覺不到成功升級的持續(xù)快感,因為他們的精神世界沒有得到提升。所以稻盛和夫值得中國企業(yè)家借鑒和學習的不僅僅是經(jīng)營企業(yè)的戰(zhàn)略,更重要的是一種心性的修為和心智的提升,這也許正可堪稱為書中所多次提到的“超脫”。
成功的最高境界也許不外乎于一種境界,那就是稻盛和夫書中所提到的“利用造物主給予的機會,磨練出純凈美麗的心靈”。“并非僅有失敗才是考驗,成功同樣也是一種試煉。有人成功了,就覺得自我很了不起,態(tài)度變得傲慢無禮,這就表示其人性墮落了;但也有人成功了,同時領(lǐng)悟到單憑自我無法有此成就,因而更加努力,也所以進一步提升了自我的人性。”稻盛和夫的每一句話都讓我覺得經(jīng)典。
人為什么而活著,是一個深邃的命題。或許我們要用一輩子的時間去尋找這個答案。《人為什么而活著》這本書,留下的是一個智者的教誨,他不只跟我們闡述了怎樣去成功,怎樣去經(jīng)營一個企業(yè)。更重要的是他教誨我們?yōu)榱耸裁炊妗_@或許只能是一個境界,我們?nèi)ヂ穱L,或許不能立刻得其精華,最起碼樹起了一只黑暗中的明燈。
活著讀后感讀書筆記大全(22篇)篇十八
這本書看了有大半年吧,每隔一段時間看一點,看了之后不會刻意去想,再次翻閱時又會重新浮現(xiàn)在腦海。
大概是快餐文字和真正文學的區(qū)別了。
這本書,太沉了,又仿佛很輕松,以看客的冷峻筆觸描繪出一幕幕非常富有畫面感的場景,福貴如同每一個即使?jié)M臉皺紋,身上都是老人斑,但眼底淌著清亮的光的老人一樣,知世,通透,面對過往,無論是怎樣的,他們都能微笑,仿佛過去皆是一吹便能散去的云煙,那是暖色調(diào)的滄桑,像這種時間的厚重感非常打動我。
「活著」這個主題本身就是沉重的,但是整本書的開頭和結(jié)尾,時不時的插敘,始終是暖色調(diào)的,一聲嘆息,一個微笑,一個講述故事的下午,時間在流逝,太陽在西沉,老牛在池塘邊休息,樹葉被風吹拂沙沙作響,老人眨著透亮的眼睛用滄桑的聲音講述著自己的過去,聲音被風帶去了遠方。
這一老一少在樹下講述著故事,只過了一天,又仿佛經(jīng)歷了幾十年。
福貴的經(jīng)歷,我覺得從一開始,就是灰色的。
不知世的,養(yǎng)尊處優(yōu)的小少爺,生活空泛,在賭場和青樓進出,騎著胖女人向岳父大搖大擺耀武揚威的請安。最終因自己涉世甚少而把自己推向深淵。而后嘗遍生活的艱辛,經(jīng)歷了大多數(shù)苦命人的磨難,當然,他本身就是一個時代部分人的縮影。
除了少年時期的富貴,其他時候都幾經(jīng)波折,苦難與挫折接踵而至,日子從沒好過。親人一個個離世,送走了兒子,送走了女兒,送走了妻子,送走了女婿,到最后又親手送走了外孫。
這苦嗎?當然。
那他倒霉嗎?也許。
他有一個好的妻子,有一雙懂事孝順的兒女,有個樸實的好女婿,有個省心的好外孫。他有一個雖然無知膽怯但也算有個善心腸的隊長,有一群愚昧,有小市民思想,但也會幫助他的村民。
土改時他沒死,內(nèi)戰(zhàn)時他被強征入伍沒死,文革被他避了過去。
生活不針對任何人。你說它苛待某人,這個話題與我而言就像雞和蛋一樣難以辯解。
苦難的同時它也為人埋下一些能讓人能夠活著的什么,或者精神,或者物質(zhì)。
于這本書里的角色,每一個都是這樣的。家珍、鳳霞、二喜、苦根這些角色也是飽經(jīng)苦難的,但他們也有被生活善待的時候。
覺得最慘的其實是有慶,他有快樂,但是是最少的,他常年光著的腳,悉心照料卻被宰的羊,翻來覆去分的三堆糖果,初進醫(yī)院獻血時的興奮與回來時沒有心跳,青白的臉。
關(guān)于這個角色不得不發(fā)出一聲嘆息,苦啊,比苦根還苦。苦根死在天真年紀,但他是漸漸長大的小少年,沒等到屬于自己的喜悅就提前迎來了死亡。
這本書里的每一個角色,都讓我感慨。
另外覺得有意思的是文中的老牛,那種對應(yīng)感和老人福貴對老牛福貴說的話與評價都是很有趣的,品一品還挺哲學。
文中印象最深的句子是有慶死亡那一節(jié)的比喻,把月光比作鹽真是妙,還有文章末尾那首歌。
「少年去游蕩,
中年想掘藏,
晚年做和尚。」。
這三句可以說在腦海里揮之不去了。
余華先生的筆力真的讓我折服,灰色的故事和橙色的開頭、插敘和結(jié)尾,整個下來是一部史詩,讓我感慨萬千。
覺得余華先生的序里說的不錯。
「活著」這個沉甸甸的詞,充滿力量。
活著讀后感讀書筆記大全(22篇)篇十九
在《活著》中最讓我心疼不已的就屬鳳霞了!打小就又聾又啞,家里又窮,就算是給她找了一個好人家,她的命最后還是在死神的手里徘徊。鳳霞是生孩子難產(chǎn)而被死神給看中的',生小孩原本就是女人的鬼門關(guān),再加上她又瘦又小,肯定逃不過這一劫了!而且是一個惡魔般的天氣——那是一個風雪交加的傍晚,狂燥的雪風嗚嗚亂叫,讓地面上的雪花翩翩起舞,周圍白茫茫的什么也看不見。二喜背著鳳霞去往醫(yī)院,接著鳳霞被推進了產(chǎn)房,二喜與福貴(她爸)焦急而興奮地在外面等待。可是10分鐘、30分鐘、120分鐘,鳳霞還遲遲沒出來,就連比鳳霞晚進去的都出來了,他們這才發(fā)現(xiàn)事情大了。這時醫(yī)生突然出來問:“保大還是保小?”他們一愣后傷心地說:“大的!我要大的!”接著幾分鐘后,醫(yī)生又出來說:“是兒子,大的也沒事!”他們松了口氣。可令人沒想到的是,沒過多久鳳霞就沒氣了。
活著讀后感讀書筆記大全(22篇)篇二十
余華的小說《活著》語言平實感人,令人深思。
活著,可以理解為以下三種詞性。作為動詞,活著的意思就是去活著;作為一個形容詞,活著表示某個生物還具有生命;而作為一個名詞,對于人來說,活著簡直是一個無所不包的課題名稱。從動詞到名詞是一個活著的意義越來越豐富的、逐漸上升的過程。
小說主人公福貴的家庭上演了一部凄涼、絕望的悲劇。福貴命運在戲劇般變化,導致了家庭生活極度拮據(jù),再加上家人一一死亡,這種突如其來的、接踵而至的打擊讓福貴的家庭一一承擔。
福貴從一個闊少爺落魄到一個佃戶之后窮的叮當響。這種身份落差改變家人的人生軌跡,但他們還是在努力的去活著。在去活著的路上,他們也經(jīng)歷了種種幸福。窮人往往志短,他們的生活盼頭總是很低,能夠吃頓飽飯,家人在一起,能精打細算地計劃買頭牲口耕田,即書中的小雞到鴨子,羊,牛的理想。這是最為普通最為平淡的理想,也是最真實的幸福。然而,命運是一個不可預(yù)測的東西,當他們在這種幸福沉浸時,家人卻一個一個的發(fā)生變故,兒子有慶意外死亡,女兒鳳霞生孩子時死了,這種子嗣的變故給福貴和妻子家珍給了晴天霹靂,最終家珍也病死,留下了孤獨的福貴、女婿和外孫。然而,命運還是如此狠心地留下了福貴一人孤獨地活在世上。這種悲劇一幕接連一幕,但命運并沒有消滅這個家庭,這個家庭還是努力地去繼續(xù)活著。
為什要去活著?活著就有了生命。個人有個人的生命,家庭有家庭的生命。有慶死了,鳳霞死了,沉重的打擊下福貴和妻子為什么沒有結(jié)束生命?人死了,家還存在,家還要繼續(xù)活著,即便死亡了,死亡的靈魂不能無家可歸啊,于是死后他們埋在了一起,還是一個家。也許還有些許其他因素,在當時的環(huán)境下,生命其實是一個很賤的東西,戰(zhàn)亂、饑餓、運動隨時都在死人,這雖然給人們造成了一種對于死亡的恐懼感,但這種感覺是他人的死給來的,并非自己給自己的。其實,環(huán)境也同時給人帶來了一種對生命、尊嚴的淡忘和麻木,他們忘記了自己還有生命,忘記了自己有靈魂,也就忘記了去掙扎心靈上的東西,于是能夠和別人一個模式地去活著,不足為奇,這種感覺是自己給自己的。
雖然福貴不會去問生命的意義是什么?但福貴只是毫無察覺的以自己的方。
式,在自己的時代和地點上去回答了這個活著的問題,福貴去活著那是福貴自己對生命意義的解答。對于人來說,活著,是一個多么包羅萬象,變化多端,高深叵測名稱。時代的命運往往會強制的加載在每一個人的身上,我們常說時代變了,人變了,然而又是每一個人們共同創(chuàng)造了時代的命運。這種自因自果的,復(fù)雜多變的命運的幾乎是我們不能企及的事情。活著雖如此復(fù)雜,我們還得以自己的方式去簡單地活著,以我們自己的方式,用我們的腳,走完人生的路。
活著的意義就在于去活著。一切思想上的活著其實不過是思想實驗。只有去活著才有生命,才能給生命賦予意義。總之,去活著,作為一個生命的詮釋者,賦予生命意義。
活著讀后感讀書筆記大全(22篇)篇二十一
這本書太悲了。看到十幾頁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原來很久之前就看過余華這本小說了,還看了電影,現(xiàn)在又看了一遍,很悲慘。
現(xiàn)在的社會中,每個人經(jīng)歷的坎坷太多,抱怨也太多。生活就像一面鏡子,你沖它笑,它不會沖你哭。當我們承受著太多的辛勞時,背負著太多的責任時,享受著太少的成功時,想想福貴,想想活著的意義。
不要問活著的意義是什么,活著本身就是意義。
活著讀后感讀書筆記大全(22篇)篇二十二
《活著》這部作品讓我感觸良多。這本書敘述了主人公福貴所有親人的死亡到老年福貴只有一老牛做伴的一生。主人公徐福貴本是一個富裕土地的擁有者,卻因為擲骰子賭博讓他失去了現(xiàn)在所擁有的一切,也讓他整個家庭陷入無限的不幸跟貧苦之中。
在去給母親請郎中時被抓了壯丁,當他歷盡艱險回到老家時,等待他的卻是更加艱難的現(xiàn)實。最疼愛的兒子有慶因意外身亡;唯一的女兒鳳霞分娩時難產(chǎn)而死;妻子家珍也因軟骨病離他而去;接著女婿二喜出了工傷而身亡;連最后一個親人小外孫苦根,也在七歲吃豆子時也被噎死了。
福貴從失去金錢到失去親人,再到最后只剩下一頭瘦骨嶙峋又險些被人宰割的老牛與他為伴。一切傷痛的往事,在他口中的敘述卻又都變得那樣的平淡,他樂于談?wù)撊松恍哂谀晟贂r的放縱,不頓于磨難時的煎熬,也不懼于面對至親離去時的痛苦。
也許當我們的'生命已將要走到盡頭的時候,回望以前的一切,才會做到安下心去對待,才會做到清醒的重新認識所有的事。
在福貴的故事中,穿插著其他人不同的生命軌跡。每個人身上都有時代的烙印,每個人又都是時代的縮影。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他們都在各自的命運里顛簸,自顧不暇。當命運對所有人都不公時,反而是種公平。此時,打破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幻想,低到塵埃里去,褪掉所有不忿不平,以一顆被歲月磨礪得粗糙的平常心,專注于當下的自己,活下去,反而難能可貴。
在這么多人物里,二喜是最讓我扎心的,他是個總會在幽暗中暖心、給讀者以慰藉的偏頭漢子,然而噩運的毒花偏偏精準的開在這個好人的墳頭,這個諷刺讓人不解,甚至埋怨作者的殘忍,但也因如此,福貴的精神世界不斷得以絕處逢生——擁抱苦難,熱愛生活。
一口氣讀完老人的故事,情緒像吊了沉沉的鉛墜,心境卻逐漸開闊。“少年去游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愿你我日后,像福貴一樣,不畏過去,不念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