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需要有新穎的觀點和獨特的見解,能夠給人帶來思考和啟發。以下是一些優秀作文的經典范例,希望對大家的寫作有所啟發和幫助。
世界氣象日參觀氣象局(實用18篇)篇一
3月30日上午,我們來到市氣象局參觀、學習。
我們先在外面參觀了觀測天氣的儀器。工作人員給我們介紹了能見度儀、風向風速儀、百葉箱等。能見度儀是用來測試大霧天氣時所能看到的距離;風向風速儀則是用來測量風向、風速的。
接著,我們觀看了模擬風箏實驗。富蘭克林在烏云密布、電閃雷鳴的惡劣天氣里,將風箏放上了天空,并成功捕捉到了天電。因此,模擬實驗時,展館內雷聲隆隆,富蘭克林雕塑手中的風箏線被雷擊中發亮,我觸碰了一下風箏線末端的鑰匙,電流給我帶來了一陣刺痛感。
在防雷科普館b館,我們見識了神奇的“法拉第籠”實驗。工作人員先讓兩個小記者進入籠內,然后將放電桿與籠體接觸。兩者接觸的瞬間,發出了“啪啪啪”的聲音,并伴有火花蹦出。不過,籠子里的小記者即使碰觸籠體,也不會有任何損傷。這個實驗讓我大開眼界。
活動結束時,我忍不住感嘆道:“氣象現象真令人稱奇?!?/p>
世界氣象日參觀氣象局(實用18篇)篇二
今天,我們實驗小學組織四年級全體師生一起去參觀縣氣象局,聽到這個消息后,同學們都興奮不已,喜形于色。在一片片歡聲笑語中,我們不一會兒就來到了氣象大樓的門口。
這座大樓看起來既威嚴又氣派,一位講解員叔叔先引領我們來到了大樓的二層,告訴我們這里是氣象探測室,里面有很多探測設備,比如說溫濕度、降水量、風速、太陽輻射等等都是從這里監測到的。這真是太神奇了!原來,我們看到的、聽到的天氣預報都是從這里發出來的啊!
不知不覺我們的參觀就接近了尾聲,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戀戀不舍地返回了學校。在回去的路上,我在心里默默地想:在災害發生之際,也許一個防災救災的小知識,都有可能成為保護自己、保護家人甚至保護他人的“生命急救箱”。
世界氣象日參觀氣象局(實用18篇)篇三
通過氣象局門口的那些資料,我了解到了許多的氣象知識,如閃電的:閃電是一種天氣現象,它的出現同時伴有雷聲,也稱之為雷電。
柳枝染上了嫩綠,在春風中盡情飄動,舒展著自己纖細的腰肢。迎春花張開了報春的小喇叭,向我們報春。藍天上,一朵朵柔柔的微云在漂浮。今天,老師帶領我們五年級的同學去參觀氣象局,我們高興極了!
老師帶我們繞來繞去,一路上,迎面吹來一陣陣涼爽的風,吹動了我的頭發,我的衣襟,純凈的,柔柔的,吹得我心都醉了。下午4點25分才到達山頂??氣象局。
一位阿姨過來歡迎我們,為我們簡略地介紹了一些氣象知識。隨后,我們上了一個樓梯,又有一位阿姨來詳細地給我們介紹了“探空儀器”。工作人員通過收到“探空儀器”的數據,由于現在的氣象設施先進了,每天的工作人員由4個到了3個。
這時,一個叔叔來給我們介紹“地面觀測場”,在“地面觀測場”上,有“風塔”、“風杯”、“雨量器”、“百葉箱”、“蒸發器”、“采集桶”、“風向標”等,都是專門通過地面探測天氣的。
世界氣象日參觀氣象局(實用18篇)篇四
今年“3.23”的世界氣象日主題是“xxxxxx”,昆山市氣象局緊緊抓住“xxx”這一主題,精心準備,提前策劃,在3.23氣象日活動期間,昆山局組織開放氣象科普基地、招募氣象志愿者、開展“隨手拍天氣”、舉辦氣象科普“五進”、媒體現場報導等一系列活動,全方位地開展氣象宣傳。
一、創新活動方式,早規劃、早部署。
為了做好今年的世界氣象日宣傳活動,昆山市氣象局精心策劃,提前部署,召開專題會議,制訂《紀念“3.23”世界氣象日活動方案》,明確活動內容、時間地點、活動準備、宣傳方式、參加人員等,對宣傳各項活動進行安排。
二、高度重視,紀念宣傳活動有聲勢。
充分利用各類媒介作用,通過局門網站、昆山氣象官方微博、微信、社區顯示屏、短信平臺、報紙等方式向社會發布“3.23”世界氣象日活動公告、開展“隨手拍天氣”活動,招募氣象志愿者、廣泛宣傳氣象科普知識,努力擴大世界氣象日紀念活動的公眾認知度,提升氣象部門公益形象。
三、開展氣象科普進社區活動。
結合全國第xx個“學雷鋒”紀念日,組織氣象科普志愿者到結對的校外輔導站—婁江社區,開展“學雷鋒樹新風,氣象科普進社區”活動。通過設置氣象科普宣傳展板、展示氣象人影發射設備、向社區居民發放宣傳材料、宣講人工增雨原理、霧霾的形成等氣象科普知識,舉辦《蘇州市氣象災害防御辦法》有獎問答等活動,使氣象防災減災知識在社區居民中得到進一步的宣傳普及,從而提高居民的氣象災害防御意識,增強氣象災害防御能力,《中國氣象報》3月12日對此進行報道。
四、開展氣象科普進校園活動。
為讓更多的學生了解氣象,熱愛氣象科學,昆山市氣象局與城北小學和三中心小學聯合開展“氣象科普校園行”活動。在3月18日和20日,市氣象局分別城北小學和三中心小學開展氣象科普宣傳活動,贈送氣象科普書籍、展出科普展板、應急車和人影設備,舉辦“霾的形成和危害”知識講座,吸引了600多名學生參觀。氣象局工作人員還現場提問,與學生良性互動,激發了學生對氣象知識的學習興趣,校方希望今后能繼續合作,為同學們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
五、局科普教育基地向公眾開放。
為了滿足社會公眾對氣象科學的了解,在3.23世界氣象日宣傳周期間,局科普教育基地、氣象臺向社會全天候開放,氣象局共接待氣象志愿者、新鎮小學、城北中心小學、小主人報新聞學校、金寶貝教育早教中心及社會各界人士700余人。同時為加強氣象科普宣傳,還展出氣象科普展板、展示氣象應急車、人工影響天氣設備、播放氣象科普片,作了三場《霾的形成和危害》的專題講座、向社會公眾發放《氣象知識》、《超級風》、《昆山氣象災害防護指南》等科普讀物1000余份。
六、舉行氣象志愿者隊伍啟動儀式。
為進一步做好公眾氣象服務,引導和鼓勵社會公眾參與氣象志愿服務,昆山市氣象局從今年3月初通過局門戶網站、官方微博、微信等方式向社會公開招募志愿者,得到全社會的良好反饋,目前已有各行各業志愿者40名,在“3.23”世界氣象日當天,昆山市氣象局舉行“昆山氣象志愿者服務隊”啟動儀式。今后市氣象局將組建氣象志愿者qq群,在昆山氣象門戶網站開設專門的科普教育平臺,加強對志愿者的氣象防災減災科普培訓,提高志愿者的服務能力。
七、媒體廣泛報導。
今年市氣象局組織的3.23世界氣象日宣傳活動,受到了媒體的廣泛關注。昆山樂居新聞網連續報道、電視臺全程采訪、電臺專訪氣象專家、昆山日報專版報道等不同的形式宣傳今年世界氣象日紀念活動。
八、活動成果。
通過全方位、多角度的宣傳,加深了公眾對氣象部門和氣象業務的了解,拉近了氣象知識與社會公眾間的距離,增強了公眾防御氣象災害和應對氣候變化的意識和能力,而氣象工作者與公眾面對面宣傳交流中,開闊了視野,啟發了思路,進一步認識到公眾對氣象服務和氣象科普知識的不同需求,有助于今后開展更有針對性的服務和宣傳。
世界氣象日參觀氣象局(實用18篇)篇五
十二月十三日的下午,我們東方紅學校四年級的小記者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參觀了湘鄉市氣象局。
一路上,我們有說有笑,興奮極了,不一會兒,我們到了氣象局。氣象局建在城郊,大概是因為城市里的汽車,摩托車和工廠排出的廢氣污染了空氣,不便于工作人員測到準確的氣象。這里天空澄清,空氣清新,周圍寧靜而干凈。遠處看,氣象局規模宏偉,特別惹人注目的就是那座通向草坪的橋。我跟隨著隊伍,來到了草坪上。草坪是正方形的,總面積有六百二十五平方米,同學們都驚嘆這里真大啊!
老師讓我們自由參觀,我一個箭步沖向讓我特別好奇的百葉箱。百葉箱有四個,分別擺放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打開門,我看到里面是由許多葉子組成的,風一吹,就能測到溫度,濕度和風向。百葉箱的兩邊有自然風向標,它的作用跟百葉箱一樣,但比百葉箱測得更準。地上有三個水表,它們能夠將地底的濕度和溫度測出來。東南面有四個棍狀的儀器,它能將當天獲得的全部資料傳送到電腦里,再通過電腦將它制成影片,通過雷達發送到電視臺,再由電視臺的叔叔阿姨編輯整理播放,這就是我們每天都能看到的天氣預報了。
世界氣象日參觀氣象局(實用18篇)篇六
三月二十一日下午,五年級全體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去氣象局參觀。
來到氣象局,我們先看到的是氣象局辦公樓。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氣象局辦公樓二樓的一個辦公室。辦公室里有兩排電腦。工作人員介紹,那些電腦是用來觀察、分析數據,推測天氣的。每天上午九點半左右,工作人員就會通過電腦,將數據傳到上一級氣象部門。氣象專家們會對數據進行分析,再進行判斷,最后由天氣預報員播報出來??墒?,電腦里的數據又是從哪兒來的呢?我的心中充滿疑惑。
隨后,我們來到了氣象觀測場。經過工作人員的介紹,我心中的疑惑終于解開了。原來,辦公樓電腦里的數據是從氣象觀測場里得來的。工作人員指著那個矗立在觀測場中央的、高高的、細細的東西介紹,那是風向桿。桿頂部左邊的是風杯,右邊的是風標,它們是用來測量風速和風向的。風向桿旁邊的三個白色的箱子叫百葉箱,是用來測量氣溫的。氣象觀測場還有許許多多的測量儀器,工作人員都一一介紹了。同學們不僅認真地聽了,還把它們記在了科學筆記本上。
沒想到,天氣預報看似簡單,其實是要通過精確而又復雜的計算才得出來的。通過今天的參觀,我又學到了許多知識。
世界氣象日參觀氣象局(實用18篇)篇七
昨天下午,老師向我們公布了一個好消息:為了豐富我們的科普知識,今天的科學課是去氣象局參觀。我們全班同學禁不住拍手叫好,歡呼雀躍。
來到氣象局,我們首先看到的就是兩片植滿花草樹木的草地和一個大圓形花壇。草坪上已落滿了花瓣,有高大的望春花樹的白色的,有樹枝繁多的紫桐樹的糯米狀紫色的,還有一小簇像是被人搖下的新鮮梨花花瓣,她們把整個“綠被”裝飾得令人贊嘆,惟妙惟肖。因為需要分批參觀,我們就在綠被邊一邊嬉戲一邊等待。
輪到我們參觀的時候了,我們依依不舍地排著整齊的隊伍離開“公園”,來到“儀器綜合基地”。在那兒,解說員阿姨細心地給我們介紹了百葉箱,低溫測量儀,地面溫度測量儀和風速風向測量儀等多種儀器的用途與工作方法。其中,就有兩項是我喜歡與好奇的儀器—風速風向測量儀和地溫測量儀。風速風向測量儀是由一根伸向天的約兩層樓房的高度鐵質的電線桿形的東西。頂部有一個t形的鐵條。鐵條的一端是一個帆板形的“牌子”,風向哪邊吹,它就像哪邊擺,這就是在測風向,另一端托著一個y形的鐵,每個頂點上都有一個圓形“鐵球”,它一直在旋轉,這是在測風速??矗@測風向風速的“小玩意”還挺有趣的吧。
再說說地溫測量儀,它由三樣“配件”組成,一樣是彎形水管理里裝一些線,你可別小瞧它哩,它這東西看上去普通,作用可是大大的喲!它可以把溫度顯示直接送入監控室,價值100多萬呢!第二樣是三根溫度計,一根早上溫度,一根是下午溫度,還有一根是夜間溫度。另外一樣是三根被卷起來的溫度計。三樣零件協調工作,缺一不可。
之后,我們還來到了監控室,在那里,解說員給我們介紹了天氣預報的來源,現在的天氣及世界各國的氣象衛星在宇宙中的飛行狀態與用途。
世界氣象日參觀氣象局(實用18篇)篇八
3月21日下午,我們五年級全體師生伴著春風,聞著花香,舉著校旗,排著整齊的隊伍,興高采烈的去青陽氣象局參觀。
大約四十分鐘之后,我們來到了位于四中西邊大約兩千米的氣象局,只見門口的牌子上面寫著:“青陽縣國家氣象局”幾個大字。一進門,這兒綠草依依,鮮花盛開,環境潔凈而美麗。
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先來到了氣象局觀測站,講解員打開了一個如電視機屏幕大小的顯示屏,說:“大家看,顯示屏上顯示的是今天的天氣情況,今天是晴天,所以降水量這一個刻度表就顯示在”0“這個位置。同學們再看,這個數據是記錄風向的?!蓖ㄟ^講解員耐心細致的解說,我們還知道了天氣預報的制作流程。
參觀結束了,我們戀戀不舍地離開了氣象局。今天的收獲真不少,我不僅懂得了許多有關氣象的知識,還了解了氣象對我們的生活、生產和工作的重要意義。
世界氣象日參觀氣象局(實用18篇)篇九
我們來到市氣象局,工作人員給我們講解了許多氣象知識,帶我們認識了一些氣象設施。
工作人員首先帶我們來到工作室,給我們講了一些氣象知識,比如冷暖空氣結合就會下雨;發射的雷達碰到云就會自動返回氣象站報告數據,便可以知道哪些地方要下雨、云層的濃度以及云層流動的方向。
氣象局的院子里有一臺氣象應急車,這輛車投資高、作用大、功能先進,具有防雷電系統,主要功能是應急救災。車頂的方向標有七、八米高;車頂后部有紅外線攝像頭,可以旋轉360度;車頂前部有衛星反射面。院子里還有一個火箭發射架,在云層達到一定程度后發射催雨彈,可以人工增雨。
這次參觀,我們還認識了雨量筒、酸雨測量筒、地溫場……。
今天下午的參觀,我收獲頗非。真沒想到小小的氣象局竟然儲藏著這么多豐富有趣的知識。
世界氣象日參觀氣象局(實用18篇)篇十
今天,老師帶我們參觀氣象局,我們一路上有說有笑,雖然路途中下起了蒙蒙細雨,但也阻止不了我們開心的心情,不知不覺中就來到了氣象局。
觀測臺是一個圓形的高臺,中間有一個十字小道,周圍有測風儀器,手動量水器,自動量水器和地表溫度器。它們八仙過?!黠@神通,為我們人類服務著。
世界氣象日參觀氣象局(實用18篇)篇十一
為了迎接世界氣象日的到來,我們60名焦作日報校園記者參觀了市氣象局。
我們來到市氣象局,工作人員給我們講解了許多氣象知識,帶我們認識了一些氣象設施。
工作人員首先帶我們來到工作室,給我們講了一些氣象知識,比如冷暖空氣結合就會下雨;發射的雷達碰到云就會自動返回氣象站報告數據,便可以知道哪些地方要下雨、云層的濃度以及云層流動的方向。
氣象局的院子里有一臺氣象應急車,這輛車投資高、作用大、功能先進,具有防雷電系統,主要功能是應急救災。車頂的方向標有七、八米高;車頂后部有紅外線攝像頭,可以旋轉360度;車頂前部有衛星反射面。院子里還有一個火箭發射架,在云層達到一定程度后發射催雨彈,可以人工增雨。
這次參觀,我們還認識了雨量筒、酸雨測量筒、地溫場……。
今天下午的參觀,我收獲頗非。真沒想到小小的.氣象局竟然儲藏著這么多豐富有趣的知識。
世界氣象日參觀氣象局(實用18篇)篇十二
4月21日,我參加了焦作日報校園記者工作中心組織的走進氣象局活動,了解了氣象知識,感受了天氣的變化莫測。
參觀了氣象臺,我們知道了氣象臺是制作天氣預報的,這里有語音大喇叭、電子顯示屏、電子氣象預警發布系統等。我還知道語音大喇叭發出的女聲并不是大姐姐說的,而是在電腦上語音合成的。
參觀完了氣象臺,我們又去了氣象站。一到那里,我們眼前一亮:“那個大桿子是什么?上邊像勺子一樣的東西是什么?那個箭頭是什么?有什么作用?那個紅色的桿子呢?”一個個問題像噴泉一樣沖出我的嘴巴。面對問題,解說員叔叔不但沒有不耐煩,還微笑著一一解答:“那個大桿子叫風向桿,上邊像勺子一樣的東西叫風杯,用來測量風速;那個像箭頭一樣的東西叫風標,用來測量風向。瞧,現在箭頭的是西方,說明刮的是東風。而那個紅色的小桿子叫避雷針,是用來防雷的?!苯涍^這一詳細講解,我懂了,原來那個就是我們科學書上學的風標、風杯和避雷針??!從前總是記不住,現在一下子就記住了,這可比課堂上的死記硬背強多了!
接下來,我們又去看了百葉箱,那里有四個溫度計,那是什么溫度計呢?我問出了我的問題。解說員叔叔耐心地講道:“這四個溫度計分別是干球溫度計、濕球溫度計、最高溫度計和最低溫度計。干球溫度計用來測量氣溫,濕球溫度計用來測量濕度,而最高溫度計和最低溫度計分別用來測量最高和最低溫度。最高溫度一般會出現在當天12時到下午2時,最低溫度一般會在午夜12時到次日2時出現。”這個叔叔講得好詳細!
然后,我們又看了帶著“皇冠”的蒸發皿、像管子一樣的深層地溫表……。
參觀氣象局,讓我學到了在課堂上無法學到的知識,這使我更熱愛學習了!
世界氣象日參觀氣象局(實用18篇)篇十三
今天天氣真好,萬里無云,天空一片蔚藍。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懷著好奇的心情到氣象局參觀。
剛踏入氣象局門口,只見一片綠草茵茵,再往前走才發現原來是一棟辦公樓,這就是我們要參觀的氣象局。在氣象局解說員阿姨的引導下,我們來到了防災減災監測預警中心,待我們坐好后,解說員阿姨首先向我們說明觀測好氣象,掌握好各地天氣變化,對各地區防災減災、生產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然后又向我們介紹了多普勒氣象器的作用,可以利用多普勒氣象器直接觀測各地區的氣溫;可以知道哪些地方是雨雪天氣,哪些地方是酷暑天氣。聽解說員阿姨介紹后,有個同學就提出問題:“那楠這地方冬天會不會下雪?”解說員阿姨笑著說:“那楠雖然是個林區,氣溫相對比縣城寒冷,雖然冬天有時候會結冰,但還是不會下雪的.!”
隨后我們跟著氣象局工作人員來到了預測場,只見有個白色的箱子,解說員阿姨向我們介紹說這就是百葉箱,它裝有干、濕球溫度表,可以測量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還有濕度,接著解說員阿姨指著豎在地上的四根尖尖的“鐵線”說:“這叫做避雷針,它起到避開雷電的作用,我們看到高樓樓頂上的高豎的鐵線也就是避雷針。”最后解說員阿姨又向我們介紹風向標,只見風向標像我們小時候玩的大風車一樣,卻有掌握風力和風向的作用。
參觀結束了,我們戀戀不舍地離開了氣象局。今天的收獲真不少,我不僅懂得了許多有關氣象的知識,還了解了氣象對我們的生活、生產和工作的重要意義。
世界氣象日參觀氣象局(實用18篇)篇十四
8月21日,小記者們又參加了活動—參觀氣象局。
上午9時,小記者們在氣象局門口集合。在那里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先去參觀室外的觀測站。觀測站里的東西可多了!有量筒、風桿、小型蒸發皿、百葉箱等等。他們都有著各自的作用,有的是測當天的最高溫度和最低溫度的,有的是測草地的溫度,有的是測雨水量和風向,還有的是測地面的溫度,真是讓小記者們大開眼界!
隨后小記者們來到了室內,進入制作天氣預報節目的`房間。原來播天氣預報時后面的背景只是一塊藍板,我們后期看到的整體效果是電腦制作完成的。
那里的工作人員熱情的介紹了播天氣預報的過程,并且讓愿意參與的小記者體驗了一回當天氣預報播音員的感受。大家都很高興!
這次活動讓小記者們了解了許多氣象知識,讓小記者們受益無窮!
世界氣象日參觀氣象局(實用18篇)篇十五
為了迎接世界氣象日,3月20日下午,學校老師帶領我們五年級6個班的學生到青陽縣氣象局參觀學習。
下午,盡管天上下著雨,還是擋不住我們的前行的腳步。我們懷著好奇而又激動的心情來到了縣氣象局。在氣象局里,一位氣象員叔叔熱情的接待了我們,他領著我們來到一棟大樓的二樓電腦監控室。一進門,許多不知名的儀器就躍入我們的眼簾。我們一個個瞪著眼睛,好奇地四處張望。氣象員叔叔耐心的給我們一一介紹,并給我們講解許多關于氣象的知識,如沙塵暴、雷雨的形成與危害,還有各種氣象符號。通過叔叔的介紹,我了解到預警信號總體分為四級,按照災害的嚴重和緊急程度,顏色依次為藍色、黃色、橙色、紅色。叔叔還領我們觀看了衛星云圖,教我們如何看云識天氣。最后氣象員叔叔還給我們介紹了世界知名的氣象站以及他們的分布情況。
參觀完二樓,叔叔又領我們來到樓下的氣象觀測臺。在樓下的觀測臺上,我生平第一次親眼目睹了百葉箱、雨量器、風向標等等有關氣象的測量儀器。這里的每一樣東西都令我感到好奇。身邊的同學不住的向氣象員叔叔提問題。叔叔耐心的講解給我們聽。
世界氣象日參觀氣象局(實用18篇)篇十六
11月12日上午,我和同學們一起興高采烈地來到氣象局,參加小記者協會的采訪活動。
我們在院子里等了一會兒,聽到管理員叔叔說:'可以進去了。'我按捺不住興奮的心情,'噌'的一聲竄到里面。采訪開始了,首先管理人員向我們介紹了他們的`工作機制:即每縣一個氣象站,檢測本地的天氣數據,然后報到北京統一發布。接著,我們參觀了他們的工作場所、工作流程??粗娔X上錯綜復雜的線,我心想:原來叔叔阿姨們的工作這么不容易??!通過向他們提問,我還明白了在電腦里云層顯示圖上云層用顏色表示,顏色越深云層越厚,還有溫度、雨量等許多氣象知識。
他們還向公眾承諾:
一,氣象數據發布及時、準確;
二、使用規范的天氣預報用語和統一的天氣符號;
三、解說詞通俗易懂并體現出季節和本地特色;
四、主持人手勢合理、語言自然流暢、著裝適宜;
五、畫面生動、可視性強;
六、自覺接受公眾監督,不斷提高服務質量。他們這種嚴謹的工作態度深深打動了我,我要向氣象局的叔叔阿姨們學習,一點一滴地培養自己良好的學習態度。
世界氣象日參觀氣象局(實用18篇)篇十七
3月21日,我們鳳翔小學四年級全體學生和老師去氣象局參觀,我有許多收獲。
首先,我們進入氣候觀測場。我們首先看到的是百葉箱,一位阿姨從百葉箱里拿出來兩根溫度計,一根寫著00——800;另一根寫著00——400。百葉箱是測量溫度的.。第二個是一個水槽,一位阿姨告訴我們這是測量蒸發量的。第三個是地下溫度器,一位叔叔告訴我們這是用來測量地下5厘米、10厘米、158厘米的溫度。地下溫度器旁邊是一個草坪,草坪里插著類似水管的東西,叔叔告訴我們這個草面溫度器。
接著我們參觀了氣象局工作中心。叔叔告訴我們;要收集數據、收集氣溫,才能知道氣象;如果長期不下雨,就會造成干旱;暴雨預警信號、閃電預警信號等。
今天,我知道了許多關于氣象的知識,很高興。
世界氣象日參觀氣象局(實用18篇)篇十八
今天,鬧鐘還沒響,我就醒了。知道我為什么這么激動嗎?因為,我要去參觀市氣象局。
到達目的地后,老師把我們分成兩隊進行參觀。我們隊先參觀防雷科普館b館。一走進去,我們就被一個奇怪的球吸引住了,那個球里面閃爍著五彩的曲線,特別漂亮!聽工作人員介紹,這是輝光球,而彩色的.曲線就是電流。我把手放上去,感覺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在推手掌。接著,我們組又來到a館。一進門,我看見一尊卷發的外國人雕塑,他好像在放風箏。工作人員給我們演示了風箏實驗后,讓我們摸摸雕塑手中的鑰匙。我感覺自己被電了一下。聽工作人員介紹,這個外國人是富蘭克林。他出生于美國波士頓,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享有國際聲譽的科學家和發明家。在電學發展過程中,他為全世界解答了“電為何物”,并第一個提出正電、負電概念。他用風箏實驗發現了雷電的放電現象,并發明了避雷針。原來,我們家樓頂上的那根針就是避雷針呀!
我對富蘭克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有一股迎難而上的拼搏精神。我要向他學習,遇到困難不放棄,為了理想和目標堅持不懈。